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3 21: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读后感精选10篇

  《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是一本由[法] 萨米耶·德梅斯特著作,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2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读后感(一):本来应该是笔记的可是在自己的文档里不知道怎么搞= =

  CH1

  !在房间里的旅行实为“不幸的人”派遣寂寥、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准备。(又提出“所有明智的人都会采用我的方法”是否存在矛盾?)

  CH2

  !不花一毛钱。(却说最吸引荷包满满的有钱人?Why?);不必担心天气不好季节不对;不必担心小偷(既不费神又不花钱的旅行)

  !靠想象力旅行。

  CH3

  !作者做次旅行实为“被处罚关禁闭,不得出房间”,故颇有阿Q的味道

  CH4

  !房间虽小,旅行范围并不局促,路线繁多。

  !开放的心胸使作者欣然接受一切并视之为人困难途中的喜乐。

  !最刺激的就是随着意念任意而行。

  CH5

  !赞美床,出现神句:“总之,在这件可人的家具上,我们花一半的生命来忘怀另一半生命里的苦痛。”

  CH6

  !人类本质灵魂与兽性的相斥与相依。而得出这个思考成果的诱因是作者在旅程开始就烫伤了手指。当你正在做一件事情,而一个美妙思绪突然钻进脑子里,灵魂便追随思绪而去,然而手中的工作仍在机械地进行着(比如沏茶),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工作已经进展到哪步了(比如杯中茶已满,故茶水渗出烫伤手指)。也就是说,兽性继续着工作,而灵魂早已缺席。

  CH11

  !忠告:颜色对人的影响毋庸置疑的。(而这种“完美色彩搭配能使人心愉悦”的感知,作者却是从一次户外旅行经历中得到的)

  CH28

  !他我与灵魂的又一次冲突。

  !作者从与自己距离最近的仆人、狗身上寻回良知,学到哲学、人文的教训

  CH31

  !通过与“不幸的人”的对比,对现状得到无上满足,完全不在意自己的身份是“ 被囚禁”,且通过思考得到更高层的哲学领悟。虽提到能不为外物所动的例子,但坦言对于女人诱惑仍无法果断拒绝。

  CH37

  !通过阅读与想象力的驰骋,沉醉在属于自己的旅行里。

  CH41

  !贴身舒适的服饰对心情、对房间旅行的影响。

  CH42

  !又开始YY= = 在半梦半醒间凭借想象力与伟人、美人零距离交流,得到无上满足。而他将结束这段旅程,回归“自由”时,却觉“无奈”、“遗憾”,甚至称外面的时间为“人间的炼狱”,因为回归“自由”亦要收到各方规范,就如枷锁般。然而内心力量仍在告诉作者他需要接触外界寂寞的独处就像死亡。作者将这种本能的想法归结为“兽性”、“他我”的要求,并警戒自己不要被这种思维左右。

  《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读后感(二):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

  可能是我没看懂其中的精髓?感觉就是个被软禁的贵族的无病呻吟,灵魂与“他我”之间的故事?或者开小差时的天马行空?人的想象力总是丰富,但是里面有些句子我还是挺喜欢的,也证明我有一字一句好好读这本书! 1.人有一个更好的自己,那个自己要在面对自己的旅行中去寻找。 2.时光便如此不知不觉滑过,注入亘古的沉默,而我们一点也不会察觉它忧伤地经过。 3.人永远无法满足的无止境欲望,不就是增加自己的能力权力、想成为自己不是的那个样子、放不下过去又想活在将来? 4.当天空昭示美好的一天将要开始的时候,朝阳把清爽无云的天空也染成玫瑰红。 5.这一望无际的地平线,这高耸于尘世阳光照亮顶端的山峦,它们都鼓舞我的心继续跳动、我的灵魂继续思考。 6.我们必须和所有人一样看清世态人心,真相像一枚炮弹掉落在我们当中,将充满幻想美丽宫殿永远摧毁。 7.我领略到酸涩的前味,如同切开一颗柠檬,尚未入口已闻其味。

  《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读后感(三):和自己玩

  两个星期前在图书馆挑了这本书,“旅行”是我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揣测着大概是一个思考,弄清楚自己思想过程吧。而我刚好急需对自己的进一步认识,需要接触更多的思想以让我“解剖”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不过这种没什么情节的文字,总是需要足够的静心才能体会到书中的乐趣。于是一直看看停停,陪我飞了一趟三亚,还是没看完它。

  觉得这本书就像作者的自言自语,有闲聊的姿态。但外国人的感情总是比较激烈(不管是热爱、悲伤仇恨…),和我们的差距,总是让我有点疑惑。

  我才看了一半左右。对于作者所说的“灵魂”与“他我”的分离,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挺有意思的。我们平时的走神或许就是“灵魂”出走了一小会儿吧,那种神游的感觉真的蛮不错的~只是,“他我”真的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么?好象我是只能继续原本就在做的,重复性的动作吧。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

  作者的房间中挂了许多版画,而他对于这些画作的评论总会叫我有点向往。对绘画、音乐的鉴赏评论…因为自己没有这样的“修养”吧,感觉像失去了认识另一个美丽、疯狂世界机会,小遗憾。除了上学,过去的这十几年时间都做了些什么。不知道喜欢什么,不知道能做什么…总觉得有点浪费。好象最近有点悲观么。不好不好…

  边读边改吧,应该很快就能读完了。以下为文中的一些摘录:1.当我们开始讨论一个主题,通常都是以武断的论调铺陈自己内心已有定见的想法,就像我满口公正不偏袒,其实早就站在绘画这一边了;不过,讨论也激发了不同观点,而在质疑声中收场。

  《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读后感(四):《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小感

  萨米耶.得梅斯特,出身于18世纪贵族家庭,投身军旅,一次决斗被判禁足42天,这本类似神游日志般的风俗志在此期间旋即而生!

  在现今娱乐丰富,资讯便捷,网络电视主宰生活时代,也许在常人眼中与外界绝缘42天算不上炼狱般地惩罚;但对18世纪的年轻贵族军官来说,他们习惯时常出没各种舞会,周旋于各色情人,常年享受奢靡纵欲的生活;还好萨米耶仍保有一颗审慎乐观,敏锐的谦卑之心。

  摒绝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尘世生活;放开心怀,驰骋想象,借机来了一场探寻自我,提升自我,冥想哲学,欣赏艺术,窒碍于闭塞房间内的悠然小旅行;得以窥见一沙一世界,一画一天堂的壮美景观!

  狭小房间内,一把可供思考的扶手椅,一张迎接清晨柔和光线的床,一幅情人的肖像画,墙上的多幅版画,卷帙浩繁的藏书构成了这次旅行的四散景点,萨米耶慢条斯理,不疾不徐地按着自己涓涓细流般的细腻思维从然介绍。

  他简单将自己分作灵性,兽性两位向导:灵我随意自由,他我笨手笨脚;仆人强那提和狗狗罗西纳是他在此旅行期间唯一的交流对象;“灵兽”两位向导的对峙,争吵或不司其职时常导致一系列突发的糗事,为这场小旅行增添不少笑料与乐趣,也从中感悟到仆人的忠心憨实,狗狗的忠诚不离!

  最妙之处是通过对从前过往今非昔比的反思中,仆人与狗狗的善良本性更如棱镜般折射出贵族阶级所谓“好友”的装腔作势阿谀奉承的谄媚逢迎,浮华尘世的疏离淡漠,芸芸众生的寡义薄幸!

  萨米耶对自己的慎独反省,对疾苦的悲天悯人,对哲思的深刻探寻,对权贵的讥笑嘲讽,尽是这场旅行中无限的探索与惊喜的发现!远离尘嚣的醍醐味沁人心脾,与读者在不经意间形成一种无言的沟通,一份静默的相融!正如萨米耶所说:“精神感知,心灵起伏,甚至对某种情绪的怀想,都是人类无止境的幸福欢乐源泉!”

  其实相比于大篇幅自言自呓的细琐文字,书中各幅生动活泼,逗趣讨喜的插画更让我观赏的欢欣愉悦;简洁的碳墨线条巧妙的勾勒出作者在房间内的种种神游,也精准描绘出作者为自己单调乏味,兴趣索然的生活,兀自平添出一份聊以慰藉的超脱情趣。

  旅行的意义在于寻找真实的自我!生命轮回四季转换间,结束一场精彩纷呈的旅行,亦是为下一场神秘未知旅行的整装待发,简单生活何尝不是一场华丽的冒险,重要的是在时间悄悄经过时,生命的质地也应如华美落尽的叶片,一层一层腐蚀积淀,为下个万物复苏的春天里蓬勃再生的新叶供给最丰盈的养分!

  《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读后感(五):其实是上限1000字的阅读报告而已~

  作者認為在自己房間里也可以旅行,其理論依據主要分為兩點。

  第一點是這種旅行不會帶來物質層面的負擔:不花一分錢、不用擔心天氣季節變化,更不用擔心遭受盜竊之苦,是一場“既不費神又不花錢的旅行”。

  第二點是這種旅行靠想像力進行,并能給人帶來精神享受,甚至是人生感悟。憑藉想像力,作者在有限的空間內開發出了無限的“旅行路線”,并隨著意念任意而行,甚至與偉人、美人進行“零距離”思想交流,從而獲得刺激感與滿足感。同時,作者亦在這場旅行中通過思考得出了人類“靈魂與獸性”相斥又相依的關係,并將此感悟運用於發生在他身上的一系列事情上(如:燙傷手指、從椅上跌落后乞丐態度惡劣、回歸“自由”時內心的呼聲等等)。此外,作者開放的心胸使他欣然接受一切并使它們為苦難中的喜樂——玫瑰色的床是“可人”的;僕人與狗啓發作者“找回良知”、“學到哲學、人文的教訓”;貼身、舒適的服飾使他在“旅程”中心情愉悅。

  我並不完全認同作者的說法。我不否認,心態與精神能在旅行過程中起到很大、甚至說是決定性的作用,試想分別和最心愛的人以及最討厭的人出行,那將會是多麼不同的體驗。也難怪有人會說,最好的旅行是和最愛的人一起,而目的地無所謂。故當作者談到靠想像力與開放的心胸來完成一場旅行時,我對他獲得的享受與歡愉表示理解與贊同。

  然而我並不認為,有關外出旅行的一切物質、精神上的享受與滿足,都能包含在一場“房間旅行”里,且這種涉及大量精神思考的旅行,實在難以讓普羅大眾接受。現代人健康的旅遊心態,在我看來是一種“期待差異”的心態:人們通過親眼目睹不同的風景,親身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而達成期待、獲得滿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如作者一般,發現熟悉事物的許多不同面,并對此產生許多感觸。作者的很多感觸,實際上亦是基於以往外出旅行的經驗(如玫瑰色帶來的愉悅感與一次爬山經歷有關)。況且,作者決定來一場“房間旅行”,實為他“被處罰關禁閉”時作出的選擇,這讓我想起中國古代劉禹錫被貶官安徽和州時寫下的《陋室銘》,二者雖乍一看都有極為豁達開闊的心態、崇高的精神境界,但仍不免讓我覺得有聊以自慰、甚至是阿Q精神氾濫之嫌。雖然這選擇比愁眉苦臉關42天禁閉要明智得多,但若沒有“身不得已”的前提,我想作者或也寧願拿這42天外出旅行一場吧!

  《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读后感(六):娱乐精神

  精神感知,心灵起伏,甚至对某种情绪的怀想,都是人类无止境的幸福欢乐源泉。

  ——《在自己房间的旅行》

  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身——这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

  ——叔本华《关于独处》

  《在自己房间的旅行》这本小书当然有如前沿导读南方朔所说的传递出了当时的风俗志以及阅读与反思,但是由于我们时间,文化相隔甚远,并且受限限于它的短篇幅,萨米耶先生的思想并不能给我带来多大的醒悟,我更多旁观的是他的娱乐精神。

  娱乐精神,即为让自己获得有趣心态。我用的是“有趣”一词,而不是“享乐”,因为我认为乐趣就像是蛋白质,自己通过体内材料组建的蛋白质自己就能使用,而吃下非体内的蛋白质却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有趣”是合成体内的蛋白质,“享乐”则是吃下非自身的蛋白质,如若自己没有一定的消化能力,很有可能发生“蛋白质中毒综合征”。难怪于在《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开篇即写道: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我还可以说,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生命!

  所以,我欣赏的是萨米耶先生的娱乐精神。萨米耶先生的娱乐精神来源于自身,他常用兽性—灵魂二元理论来解释,“人是由一个‘灵魂’和一个‘兽性’组合而成的——这两者截然相反,却又相互嵌合,或者说彼此重叠,必须是在灵魂驾驭‘兽性’的时刻才能分辨出这两者。”萨米耶先生说,如果让自己的灵魂独自旅行,一定会受益良多,“扩展自己的存在——既身在尘世又神游仙境——等于是把自己一增为二,世间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满足,快乐的呢?”这个“灵魂旅行”说白了,就是想象力。

  想象力这个东西力量无穷,它能让人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其乐无穷,能让安徒生终身未娶,能创造骇客帝国,还能让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获诺贝尔奖……而且,最最好的一点是,它很低碳,你只需一些葡萄糖维持大脑活动,就能带来无限乐趣。

  赞叹完萨米耶先生的“灵魂旅行”,再来恶吐一下那些孤独的“享乐”者。叔本华说,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 难怪叔本华会这么讨厌他那交际甚广的母亲。可是为什么会有人害怕独处,只有在人群中共处时才能感觉到安稳呢。叔本华的论断是,独处时一个人只会感觉到自己的自身,如果他是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如果她是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他就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弗洛姆的论断是,一个人不能单独地待着——这被视为学会爱的一种条件“集中”,那就是没有能力爱的。因为这表明了你并不能爱你自己,你不能创造性的与自己共处,不能倾听自己的内心,不能让自己集中起来感受外界。简而言之,你不能帮助自己克服孤独感,只是把爱情当作结伴思想和防止孤独的避风港,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只是为了排解寂寞。

  可是令我惊讶的是,似乎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道理,疯狂的寻找娱乐娱乐自己。想到蔡康永《有一天啊,宝宝》里谈到电视的那一段:“ 宝宝,我为什么一直对电视很有戒心,是因为电视老是让你以为,你听过那个歌了,但其实你没听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看过那个人了,但其实你没看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知道灾难与死亡了,但其实你不知道。我每次在现场感动得要命的事,后来再透过电视看到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出来是同一件事情。电视好像渔网,把有生命的都拦截在网子的那一边,到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有些人的生命没有风景,是因为他只在别人造好的、最方便的水管里流过来流过去。你不要理那些水管,你要真的流经一个又一个风景,你才会是一条河。”

  喧闹的世界,提炼再提炼的娱乐产品环绕着我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什么是你真正感受到的,什么是别人替你感受到的,你真的知道吗?还不如,就这样关上门,在自己的房间里来一次旅行。

  《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读后感(七):一个人旅行,躲在房间里

  从来不曾想象一个人可以足不出户一个星期,更不要说是漫长的四十二天了。如果真的给你这样一个机会,让你一直呆在房间里,你会如何度过呢?如果那是在几百年前,而不是足不出户便可知晓世界的今天,又会是如何呢?《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就记录了这样一个被迫“困”在房间里四十二天的年轻军官的旅行游记。

  萨米耶•德梅斯特出身贵族,投身军旅,1790年因为一场决斗事件被关禁闭在家中42天,完成了这本另类的游记。本书共四十二章,但每章都非常短小,全书也不过几万字。里面记录着他在属于自己的灵魂旅行中对所收藏的画作、书籍的重新解读以及他对灵魂、兽性的理解。我是个俗人,对于他在书中提及的艺术方面的思考,还真是没什么感触。能引起我注意的反而是他的仆人,这个照顾他起居、忠心耿耿的老实人。他会不说一句话,注视着赖床的主人,直到他起床;他会用自己的钱去满足主人的要求,哪怕主人忘记付给他工钱。通常意义中的仆人,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弱者,但我却觉得他在以真诚试图换取尊重。

  说他傻也好,天真也好,我在这样的仆人身上看到了现在的人们所缺少的东西。现在的我们,不会不求回报的对谁付出,更不会说什么无私奉献了,即使是现在被炒得火热的志愿活动,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出于对社会底层的关注呢?

  想象着把自己关在与世隔绝的房间里,没有电脑、电视,没有网络,我会如何渡过呢?我想我不会像作者那样把窗帘拉紧,沉浸在黑暗中,而是最大限度的沐浴阳光。让自己回归自然的作息,看书冥想。我是个容易胡思乱想的人,若是担心自己的头脑会因思考而混乱恐怕会选择让自己整日无所事事的忙碌。但我又对自己怀有好奇心,想知道自己到底会如何解决因为思考而引起的混乱,混乱过后又会有怎样的心态。

  像之前说过的那样,我不懂艺术,就算有名画摆在眼前,恐怕也不会懂得欣赏,但我看的进去书,总觉得无论是不是名家、大家的作品,总会有值得猎取之处。相对于方便快捷的电子书,我更喜欢纸质书稿,总觉得书还是要看得见摸得着的才好。一样的文字,在纸上呈现更有一番味道。

  趁着有时间,刚刚看了另一本书的序言《给没有救我命的朋友》,期待着看到不同的东西。

  《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读后感(八):闭门就是深山。。

  几年前,大学快毕业时,曾经和一个同学相约,暑期走一趟南岭。我家离那里不远,靠近越城岭,就是初中课文《老山界》说的那个地方。但是因为各种事情、各种借口,这趟远足最终没能成行。。我最想看看的大庾岭仍然只在想象中。

  后来,我见到《国家地理杂志》上有一个“长征”路线的专题,找过来,同时配以相关的书籍、图片、地图、方志、回忆录,开始了在五岭的“纸上旅行”。这种旅行是惬意的,将一个一个的点放大,再将一个一个的点连缀起来,构成一条行程线路。这个旅行也是省工夫的,不需要用脚丈量,随时可以跨越某个不想停留之处。。

  看到这本书时,我想作者“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大概就是我这样的吧。不过看完之后,发觉它并不比我的旅行有趣。作者有很多的感想、思考,但是也许因为年少,字里行间有些幼稚,并不深刻。花了半个小时,我就把它翻完了。

  作者被关禁闭是在自己的家中,是比较幸福的。李敖曾说,最适合锻炼男人的两个地方,一是军营,一是监狱。这话虽然强悍有理,但未免有点“形而下”,着相了。日本一代剑客宫本武藏年轻时被泽庵和尚教化,在寺庙里“慎独”,那比监狱里还难受。我最欣赏的还是那些自我闭关者,张三丰说:“闭门就是深山,居常即为道院”。看看,他们是多么自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