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忘了忘记你》经典读后感10篇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是一本由未名苏苏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362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2-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读后感(一):你我同在太阳普照之下(剧透慎入)
其实现在记性越来越差,就是有多差呢?比如:有时候想一下自己昨天穿了什么衣服可能还要停顿下来想个2分钟才能想起来。所以,在看完这本书24小时以后来写读后感,貌似觉得是不公平的,对这本书不公平,因为我只能用自己残存的记忆去慢慢回想,慢慢顿悟。但是对我自己来说又是公平的,因为我相信,我记得的一定是对我来说最深刻的。
原本抱着随意看看的态度,看了这本书,也是看的这个作者的第一本书,但是,我却觉得又翻开了我阅读小说的新篇章。因为,这本书实在太好看了!是的!我就只会用这个词形容了。原谅我言语匮乏。我一直觉得,一本能感动人的书,它就是好书。一本能跟着主角开心、不开心的书,它就是好书。虽然看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失恋了。
郑祉明。一个神一样的男人。让苏扬深深迷恋的男人。你可以说他是痞子,是浪子,是个坏男人。但是,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他并不像男二李昂一样,从小拥有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现实教会了他,他必须要努力前进。他会把自己打工的积蓄全数捐出,给需要帮助的人;当他面对那些可怜的非洲大象时,也会倒戈帮助反偷猎者去阻止这些盗猎象牙的人…但是,他对待苏扬又是何其的残忍,在我眼里,苏扬是这么的爱他,用生命在爱他,用自己的全部在爱他。可是他呢?为什么在18岁那年说出做我的妻子后,还可以在大学那么任性的和其他女生交往、暧昧。唯独不接受苏扬,可是又保留着那份深情。直到后来,他和苏扬的室友叶子青正式交往了,甚至同居了…于是,苏扬也就这么顺其自然的接受了李昂的追求。其实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另一本书,匆匆那年。当方茴看到陈寻和沈晓棠同居时,她的内心是多么崩溃,以至于后来做了那样冲动的一件事。此刻再看苏扬,我却觉得她冷静的多,因为她没有做伤害自己的事,而是选择另一种方式继续爱着郑祉明。因为学生会长的争夺,郑祉明和李昂有了第一次真正的交锋,其实,李昂早已利用自己的金钱与关系买通了所有人,所以,这个位置是铁铮铮他的了。但是,当苏扬得知后,决定做一件危险的事来帮助郑祉明,拿着录音笔到李昂家,希望能录到有利证据,然而,代价却是牺牲了自己的肉体,第一次不是留给了她最爱的郑祉明,但又和他有着离不开的关系..这里,我很心疼苏扬。在录音事件没有录到有利证据后,苏扬又准备灌醉下安眠药给李昂,希望他去不了演讲就能落选,结果李昂的确没去,但是,他成为学生会长却是改变不了的事实了。
李昂。一个腹黑,深谋远虑,隐忍的男人。但是,他却是我认为全文最深情的人。他把自己所有的深情都给了苏扬,永远在保护她,只要她需要自己,就算连夜从北京驱车到上海这事,也是小case。很多时候,他总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她。因为,他总是希望自己能把最好的给她,包括自己的生命。还记得他对苏扬说过一句话:“你不能把自己的人生当作祭物一样献给所谓的爱情。”是啊,到底是多么深刻的一见钟情会让苏扬这么死心塌地的爱着郑祉明啊…傻子…
苏扬。就像上面说的。一个十足的爱情傻瓜。她太爱郑祉明了,为了他可以付出所有,包括自己的身体,但是心却是实实的放在郑祉明身上的。从高一开始到大学毕业后的几年。他不爱李昂。这个时时刻刻陪在身边,也对她一见钟情的男人。爱情是自私的,爱得多的那个总是习惯了默默付出。当苏扬面对李昂的突然求婚后惊慌失措的离家出走后,冒着大雨从自己的酒店来到郑祉明的酒店房间时,那一刻,我想,他们两个都把自己的感情摊开在彼此面前了吧,他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周,接下来,面对的是离别。一个中国,一个英国。
再次见面,恍如隔世。苏扬带着郑祉明的孩子参加了郑祉明和一个暗恋他的女孩的婚礼。但是,为什么是她?!看到这里,我好难过,仿佛全天下的女的都可能跟郑祉明结婚,唯独苏扬。难道真的是有缘无份那句话?为什么他们总是在错过?为什么?
很多人会说,郑祉明到底爱不爱苏扬?我认为是爱的,而且是太爱了……但是,郑祉明这样的男人,他的心里,他的身体里,他的骨子里,不只是男女之情,他有很多属于自己美好的愿想,结婚,只是恰巧他想安顿下来,而那个人就在身边。而苏扬,我想,过了这么将近10年,他对郑祉明来说应该是亲人般的存在了。可以不亲近,但是无法替代。他们都在太阳的普照之下,我们也是,兜兜转转,郑祉明走的再远,地球是圆的,我相信他总会回到这片故土,回到苏扬的身边。所以,带着这份美好看完了全本。结局?自己看书的好。
听着《famous blue raincoat》打完了这段文字,我知道很啰嗦,但是只想趁着记忆清明的时候用文字记录这些曾经来临我生命的美好。最后,谢谢未名苏苏带给我的这篇好文,期待续集。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读后感(二):看的快吐了
我为什么会看这本书呢?是因为看到前面51个人都给了满分。我想,这一定是一部动人的好书吧,于是就打算认真看一看,结果只看了一个下午就快看吐了,注意这里的“吐”真的不是夸张,真有想吐的感觉。我想,一本书能写到这种境界,那也确实配的上一个很差的评价。
我理解不了那些给满分的人的心理,但是我能理解那些看后没有给出评价的人的不屑。对于这本书,虽然我也很不屑,但是我还是决定写一写我的感受,以免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承受虐心的痛苦。
文中的大学叫京大,北大就北大,干嘛叫它京大。
文中的那个货,算是男人吗?为了实现他升官发财的梦想和自己爱的女生的室友谈恋爱,并且不断地在女主面前摆来摆去,但是单独面对女主时总解释说他爱的是女主。那货跟女主说,她们的第一次要在结婚之后,可却跟别人随便上床。这种货,真极品。
再说女主,她也太能忍了吧。就为了那个禽兽,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这是什么人生观啊,怎么看都像是在演一场没有爱的爱情动作片。不过说实话,我真的挺同情女主的,这么痴情的一个女生哪里找啊,真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接下来是情节,大学里的生活满满的乌烟瘴气。这还是北大吗?虽然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作为一个北大的学生,你就是这样黑自己的母校的吗?就算学生会黑暗,也没有黑暗成那个样子吧,都开始出卖肉体换取竞争对手的情报了?
我在想,作者的性格到底多叛逆才能写出这样叛逆的小说,作者的心理是有多黑暗才能描绘出这么黑暗的校园。
写着写着,我感觉自己的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了。我只想说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对于你的虐心爱情观,我不认同。第二件事情,同为北大学子,看了你对北大生活的描绘,我很失望。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读后感(三):我只是忘了,忘记你
这本书看了四五遍,我在想,祉明为什么最后的结局会是这样的,慢慢地,我想,
苏扬没有承认对祉明的感情,而选择和李昂在一起,这是不明智的。她爱他,就应该相信他会有一天给他幸福,但是她并没有耐心等待,她对祉明不够信任,或者,她没有真正地了解他,因为爱,所以只想到了占有吧。祉明最后对她的隐忍,是因为李昂。
我在想祉明哪里做的不好,,一个失去家庭的男孩,在对方家人强烈反对,而自己又没有足够能力去承担家庭责任的时候,他能做的,唯有使自己更强大,能挣更多的钱,还有,让她自由。这样至少,在他之前,她能找到更好的,他也会祝福她,是因为爱的原因。他明白,爱是需要责任,需要能力面对现实,爱不是自私地占有。
其实他所有的不负责任,不守诺言,都是为了负责任,为了守住诺言,都是为了她。那些道理,他心里比谁都明白,只是选择了一个人承担。在我看来,苏扬是应该跟李昂在一起的,祉明,我想,他是可以一个人生活的,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他肯定能碰到那么一个人,和他一样,懂他的,灵魂伴侣。
我想,如果没有苏扬,祉明的结局不是这样的,他不会因为失意而远走他乡,甚至到非洲去做那么危险的事情。也许会,但是绝不是那个结局,我相信他会更理智地对待,更明白,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通过那样的方式放逐自我。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读后感(四):爱,不要太极端
起先被书名吸引,无意翻进去,然后就是不吃不喝的一个下午一个晚上,终于读完了。情节起伏,内容虐心,人物刻画的比较深刻,这样的太过极端的感情,还好存在于小说。
男猪祉明,其短暂的一生几乎主要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自由,探索与追寻人生未知的答案;这没有错,可是过度极端的放纵一切去追寻,却同时促使感情生活走向虚无缥缈的贫瘠。也许他需要的并不是一份真正世俗的爱情,而需要的只是在对百态人生的无尽追求探索中享受到的各种另类百味的际遇反馈,发掘未知的领域带给他人生的各种冲击,实现他给自己所定义的各种价值,以满足他对世俗另类的追求欲望。而爱情是凡人人生的一部分,自然也不得不成为他一生以非世俗的方式去探索的过程。"深爱"苏扬,可同时却能理所当然地与其它女生去体验一遍“爱情”的全过程,把最爱的人变成他永远都在探索追求的一个目标,却把其它不太爱的人实现为探索追求过程实际反馈给他的享受的果实。因为有目标有追求,所以他永远都能在最困惑最黑暗最无助的境地中仍不放弃,仍能找到活下去的希望。这种信仰所带来的希望的力量确实很强大,强大到需要其牺牲自己一生所真正可以拥有的爱情才能换来。而命运是自己对世界怎么做,世界便反馈给你相应的什么。命运反馈给他以及爱他与他爱的人是曲折纠葛的际遇,无论是深情美好还是撕心痛苦,他都在毫不违和地享受着这一切。
而女猪苏扬令人心疼,对祉明是怎样一种深入骨髓乃至灵魂的爱!她能面对、接受并包容祉明和其它女人带给她两爱情的“不贞”,原谅祉明连续消失无音讯无联络这种不负责任的行踪,一直坚信祉明所开的爱她要与她结婚的空头支票,一次次的从失望至绝望中重燃她的爱与希望并作出牺牲与行动,在面对深爱着她并能为她无条件奉献自己包容和接受她一切也同样甘愿为她做一切的那个男人李昂,竟也能无动于衷忍心拒绝。她心里始终无条件深爱着祉明,这个让她一生魂牵梦萦的男人,她甘愿为他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其中有生命发生危险才惊觉与尝试接受命运的反馈。女人勇敢追求自己的真爱没错,可惜就是热烈地爱上了,不顾一切的爱,只能是自己去爱那就自己去承受这其中的苦果。
同样李昂对苏扬的爱,是一种傻瓜式最直接和纯粹的爱,深爱着一个并不爱自己甚至还欺骗利用过自己的女人,是那样爱得不去计较,不去恨,永不放弃,可以为苏扬做着一切他认为应该做的事,守护着苏扬,随时随地,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他能为苏扬做的事。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女人,那就是苏扬,永远也不曾放弃她。。。。
这几种爱,都是深刻而极端,是小说也确实最好只当小说看,作为感情思维的调剂品也是可以的。爱,应该是一种恰如其分,才会更轻松吧。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读后感(五):不容易的爱情
上周买的书,看得哭了好几次,情不自禁来评一下。
其实一直不知道男主是谁,一直以为是祉明,但是看啊看地觉得李昂又特别好,特别吸引人。最后大结局了,自己突然有了一种很强烈的被释放的感觉。这实在是荡气回肠的一段故事。现在心还砰砰跳。
看完这本书,我谈点体会(我微博关注苏苏了,期待能有机会交流):
1.有种Legend of the Fall的质感。我觉得祉明和李昂虽然是对头,但是却一直有着一种潜在的兄弟情,或者说到李昂车祸的时候一下有了JQ。当然实际上没有。但是感觉很有feel,特别深刻的男人之间的情感。
2.大爱女主。苏扬隐忍、强大,执著于爱情,也执著于自己的心。感觉封面上的画面远远无法诠释这样一个丰富的女性形象。这点苏苏塑造得太好了。我想作者自己应该也是一个特别强大的人吧。
3.故事的前后形同是给两个年龄层的读者的。前半部有些校园文学,比较适合我这样的读,到大学毕业后,行文感觉更加忧伤,有种安妮的味道,但是比安妮的故事性要好,但文字的力量还是放在那里。不知道这样好还是不好,反正我是洗了把脸才真的缓过来。
4.祉明这样的人很难找。李昂这样的倒不少,不过普通人不太遇得上。估计两种人都让碰上,就只有在京大这样的地方啦。
太激动了,一下写了那么多。感谢苏苏给我们这样的好文,期待你的作品!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读后感(六):评分很高看完很郁闷
很简单的一个三角恋故事,但被作者充实的真有点瞎扯了。真有这种人吗?苏扬爱的死去活来永不放弃。李昂一次次被伤害还义无反顾,郑祉 明明明很爱但又一堆大道理不能爱。爱一个人有这么难吗?为了仕途放弃爱苏扬,那郑祉明到底是真爱苏扬还是爱仕途啊?学生会主席落选了,居然远走它乡,对苏扬一点留恋都没有~这是心中有爱的表现吗?我没看出郑祉明对苏扬有什么爱。有人说苏扬孤勇,这是勇敢的表现?这不是傻嘛~郑祉明如果真心爱苏扬,怎么会和别人结婚?苏扬苦苦的等他,他难道不知道?他就不能想想苏扬的感受?还有那个李昂痴情的真是无话可说。唯一让我感动的就是最后郑祉明最后在黑暗中给苏扬书写。到真是字字见真情。我不是说世界没有这样爱,但作者编的真有点过了。谁能这么执着,人心都是肉长的都摧残成这样了,居然还能坚持下去,有意思吗?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读后感(七):爱你,我不放弃微小的可能
或许我是怀旧的人,抑或是我没有那般的叛逆,高中结束,进入大学,我就不喜欢郑祉明,再忙打电话的时间也有吧,那样的他,不配被苏杨爱着,却又慢慢地爱上他,那般鲜活的一个人,世界再不公,也努力的活出自己,说实话,到最后,我心疼他了。在然后是李昂,那般温柔,那般内敛,什么都知道又什么不说,大学四年爱得那般隐忍,我以为,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苏杨和祉明关系,所以刻意为之,却不想是我想的多了,那个人是真心的爱着,记得书中说,李昂是那种做事有百分百把握的人,却独独在苏杨身上,哪怕是极小的可能也不愿放弃,想着苏杨的每一次出逃,拒绝和伤害,他都能那般坚守,从苏杨和李昂身上,我看到了最初的自己,爱着一个人,想着为他坚守一生,现在却已然放下,所以,希望他们能走到一起,圆我一个梦,再说,李昂,他那么好。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读后感(八):爱未尽与求不达
“现在的我无法满足你的期望。你我在价值观上是有差异的。并且,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不敢奢望任何长久的感情,不想拥有任何我无法忍受失去的东西。我害怕我们一旦开始,会很快结束,因为我们毕竟是不同的。但正因不同,你在我眼中尤为珍贵。世上没有比你更纯真的人了。我们曾说起过梦想。你是我梦想的一部分,我不敢轻易开启的一部分,因为我自知还没有合适的心态与足够的能力来同你在一起。那首歌是我竞选失败后反复听过的,一边听一边流泪,常常整夜地睡不着,心里想的全是你。”他说着,眼眶湿润,随即转开目光,试图收敛情绪。
…
“我曾相信,幸福只属于那些在世上了无牵挂的人。
然而追求个人的幸福,本身便是一种软弱和退缩。
我曾经不屑于对幸福的渴望,却依然希望了无牵挂。我从不奢望持久的感情或者爱的忠贞。你可以说我淡漠、无情,但你知道,我是愿意付出爱的。我只是不想剥夺任何人的自由,或者独占任何一个人,也不想品尝因爱而生的嫉妒或争执。爱一旦变得自私,便给他人带去伤害。
带着贪恋与束缚的爱,最终只是抵抗虚空的一种手段。
所以现在,你能理解我了吗?”
…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 祉明
阳光、骄傲、超年龄成熟的祉明,同时内心也是敏感、消极、散漫而不自信的,隐秘而无望的爱着,他所追逐的自由,源自他对内心渴望的东西无法掌控未知命运而潜意识形成的自我放逐。他渴望的也许不仅仅有爱情,还有对命运的反叛和对自身现状的抗争。对于阶层限定的清醒认识,让他带着些许鄙视和漠然,以及淡淡的嘲讽…宁愿远观和祝福。
但同时他也是积极热烈的,他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富有正义感。从某种意义来说,他是具备英雄主义和浪漫情怀的人。少年时的张扬肆意,选择大学目标时自信无畏,大学里的火场英雄…竞选失利初历沧桑洗礼后仍然会奔赴洪灾现场的热情,而张康的牺牲让他自责的同时认识到个体的卑微和自我的局限,只是他无法熄灭对生命燃烧的憧憬,无法遏制对成功的野心、对冒险的冲动,也无法停止内心对远方的召唤,更不想束缚苏扬继续求学的脚步。
在非洲,他作为钻石看矿者,目睹拜金主义的暴力敛财,又目睹象牙偷猎者的血腥暴力。从象牙走私者到反偷猎捍卫者,他完成了一个“失败的好人与成功的坏人”之间的艰难抉择。曾经的任意妄为、异想天开,最后不过忠于内心。反偷猎与逃亡生涯夺去他一条手臂,甚至险些失去性命,护照被押音信杳无差点永远留着非洲。失意的爱情、失控的现实、死亡的经历,没有减少他身上的活力和朝气,他始终相信:“抬头看着太阳,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它都是同一个太阳。你我同在它的普照之下。”他爱她。
那段经历填补他生命中的空缺,让他趋于成熟,曾经的离经叛道有了对婚姻对盟约的承担和庄重,也承受着命运戏弄的痛苦和无奈。生命如此沉重,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他说“我们应该做的,不仅仅是看破生活的残忍,而是明知它残忍,却仍要义无反顾地热爱它。”
或者地震发生的刹那,为了救护最后一个孩子祉明被压废墟之下,那一刻,出于本能源自天性。“他感到释然,孩子们都出去了,他亲眼看见的。孤身一人葬身于这片废墟之下,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死法。”多年来安于生活,他从来笃信放爱自由,他坚持自己是永恒的真理。只是在生命最后时刻,在极端恐惧、身体和精神同时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中,在极致的思念里,他看到了她。他用平和安宁充满感恩的文字,——给苏扬…回赠那个献祭般爱过他的女人、不顾一切延续了他血脉的女人,留一纸爱的挽歌,只为给她生的希望。
人说最幸福的事,是你暗恋的人正好也在暗恋你。最好的爱情,是你喜欢我的时候我刚好也在喜欢你。可是对苏扬和祉明来说,爱开始的时候就好像已经预知他们必定分离的宿命。
可能是他们被老师发现作弊的时候;也可能是他们第一次拥抱被苏扬妈妈发现并绝对否定的时候;可能是祉明一个人握着两张车票奔赴北京的时候;也可能是苏扬任由那个拉布拉多玩具狗被叶子青抢走的时候;在苏扬为求帮祉明赢得胜选以自己交换的时候;在酒吧门口,他们眼神凝滞的那一秒,她的犹豫,他的决绝…
舒婷说: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再炽热的感情如果不能扎根于足下的土地,都徒然变成一场况久而难耐的心事。当苏扬为所爱吃过苦,流过泪,受过伤,历经苦难,最后仍然不可逆转的走向她的宿命。
苏扬无疑是美的。书中对苏扬的美好少有描述,仅寥寥几笔提到她是一个精通琴棋书画擅长读书的女子,是一个美女。这样优雅娴静纯良无争的苏扬吸引着李昂,禁锢着祉明。她是祉明年少朦胧时开始的,遥不可及不愿打破的梦想…她是李昂一见钟情、看淡繁华、死生相卫的守候…两个优秀的男人,一个隐秘而深沉地爱着,一个宽容而霸道地爱着。读前半卷时,对苏扬也同网上大众一样扼腕叹息,怒其不争。怯懦、不善表达不善交际,清高又自卑,在爱情里不知抗争却面对李昂执拗到自私的苏扬,何德何能如此好命?——是柔软吧,女性纯粹的柔软,善良,坚忍,它征服了他们。
用一个晚上看完全本,好些天了仍然心情激荡难于释怀,又唏嘘又伤心,又些许释然…伤心祉明的不羁,唏嘘苏扬的不悔,而李昂的坚持宽容赢得圆满归属又让人有些顿悟…
不是所有的相爱都得以修成正果,但赢得真爱的总是懂得恩慈之人。
徜徉在贴吧,豆瓣,微博甚至去知乎翻看关于这部书的热议,以求寻找共鸣排遣怅惘,故事总是提炼于生活又表现于艺术,现实生活里可能很难有这个故事的复本,有那样用生命救赎爱情的李昂,多年来一直在原地等她,最终圆满所有人的梦想。
对苏扬来说,她最终为爱情献祭自己的全部,但年少的她一直在错失,一直被动等待,她全心地爱着他,她用力地爱着他,又自矜、又卑微。她的矜持和教养、她的清高与自尊,她与祉明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如此多不同,即使她为他生了一个孩子,关于她的爱情,多年来还是活成一个人沉默的心事,从来不敢在现实的阳光下肆意飞洒…云端上的爱恋,终究屈从于现实的温暖,败给叵测的命运。她爱祉明,基于女性对爱情的原始冲动,前期一直缺乏心灵上平等对话,以及价值观的相互接轨靠拢。成长环境和个人修养决定她和李昂才是同类,李昂的爱曾经是她抗拒甚至厌恶的,但不可否认,他的温暖带着淡淡的同类气息,给她安全感和习惯上的舒适,她不断重申要一生等候一个人的诺言,在命运的洪流里终究幻化为无可奈何的叹息。最后出现的苏扬,才是她属于本真的自我,粉色钻石的价值分割,彰显她对祉明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终解读和真正理解。关于他的过去(母亲)、关于他的未来(米多)、他对生命的尊重(张康)、他对社会的关爱(赈灾)…他对这个世界的全部梦想和热忱,她替他一一善待。爱过恨过痛过,当一切无法挽回,当一切归于平静,放下过去怀抱感恩的苏扬,归属她生命既定的社会角色。一如当年在野长城的山坡上,他说:“我不要你变,我喜欢你做你自己。”
网上评论对祉明这个人物诸多吐槽,但在我看来他是真正懂得爱并富有浪漫情怀的男人,大爱小情,这个世界并不是相爱的人在一起就可能幸福。在最后,在废墟、在黑暗中,他释放的所有真实情感,他的思念、他的眷恋、他的不舍、他的期许…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那些珍贵的文字,那些爱的遗产,足以弥补他流浪多年放浪不羁给爱情所造就的遗憾。
而关于李昂呢,网友说“男主是用来给女主爱的,男二是给观众爱的。”也许他腹黑、也许他霸道,他独具先天优势魄力天成,他温柔强势掌控一切,他用理科生的思维理智而冷静地侵蚀爱情,他也用理科生的判断以生命为价救赎爱情。他是赢家又非赢家,他似真实又非真实,他高高在上,他是芸芸众生的终极仰望,让世人在面对现实生活的蹉跎磨砺时,对待感情对待婚姻永远可以怀抱希望。
人性里总是有那么多复杂的东西,有爱有占有,有付出有背叛,有矜持有傲慢,有怯懦有勇敢,有自私有献祭,不是所有的深爱都是值得被期待的,但人们总是无法在谜底浮现前正确作答…那些让人不禁落泪又一遍遍安抚我们的文字,在时间的永远里,显露着它们不仅仅是字面意义的解读。它给我们愉悦,也让我们痛苦;它给我们警醒,也让我们释怀。
感谢苏苏,用细腻的情感、感性的文字,给我们讲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它慰籍我们忙碌而庸常的人生,在每个人,所有不为人知、幽微而隐秘的心事里,自然生长,悄悄消翳…
“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哥林多后书》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读后感(九):看哭了的故事
未名苏苏的《我只是忘了忘记你》
一开始觉得作者和书名都很拗口,觉得内容肯定也不过尔尔,主观臆断真的要不得,好在看了这本书,否则一定会遗憾后悔。书中隐忍强大、执着孤勇的苏扬,野性不羁天才般的郑祉明,温柔腹黑却深情的李昂,每个角色作者都塑造的非常成功,都让人喜欢。面对这样两个优秀却各有特色的男人,相信换做任何一个女人都很难抉择,究竟是和你爱的人在一起幸福?还是和爱你的人在一起更幸福?书中郑祉明留给女主的话更是精髓所在:“去感受这个世界,做些简单而快乐的事情。人们觉得总会有时间去做这些,可他们永远没有。生命很短暂,过好每一天。手机已经没电,我在黑暗中为你书写。答应我,好好活,我爱你胜过从前。”
此文情节跌宕起伏,构思巧妙,以年轻人的梦想与牺牲的主题,融入一场凄美婉转的爱情。每个人都为心中的执着付出昂贵的代价。感谢我们文笔强大的作者在最后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结局。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读后感(十):不推荐
不喜欢这本书,没有看完,不是说作者文笔怎么不好,而是不喜欢作者写的故事,故而不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的男女主就我看到的部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男主想法太极端,他说过很多次他爱女主,但他照样可以和其他女人眉来眼去,可以和女主的朋友交往,在他眼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他的志向与前途,女主,我只能说是我最为不喜欢的类型,为了一个不懂珍惜不懂爱她的男人,在一次又一次受到伤害与委屈后,还是不知放手,想方设法要去成全男主不惜牺牲自己。看到这,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就是"憋屈",这很大程度是女主造成的,若是女主能适时放手,不这么执迷不悟,不这么。。我想观文心情会舒畅很多,很想看完全文再来发表评论,但是在是看不下去。最后强调,并不是对作者或这本书怎么怎么样,我只是单纯的不推荐大家去看,因为看得太憋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