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口棺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三口棺材读后感10篇

2018-01-17 20: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口棺材读后感10篇

  《三口棺材》是一本由[美] 约翰·狄克森·卡尔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0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口棺材》读后感(一):精致华丽的密室杀人

  五月风筝2011-08-02 10:59:55

  第一次接触狄克森 卡尔的书,有种相见恨晚感觉。作为“全集控”,我除了当机立断的将他的所有书都收录入收藏夹中,待八月返家时再全部购买以外,甚至有一个比较夸张的念头,便是希望将此前读过的所有本格推理书中的诡计,都摘录在一个本子中,作为他日写作的参考和对照。

  推理小说,离不开最基本的“密室杀人”。谈到密室杀人,又离不开卡尔。作为史上最伟大的推理小说作家之一,卡尔所设计的数十种密室,据说无一不工于心计,设计精巧,我没看过其他的,但是就这本书而言,这一气呵成而又自然行云流水的杀人手法,在人的意料之中又出乎人的意料,已是经典中的经典了。卡尔虽然是美国人,但他的文字带着浓烈的英国古典风格,这自然与他长期居住在英国有关,虽然中文版,依然能读到其中蕴含的异国风味,甚至感觉到一丝福尔摩斯时代风情,令人倍感亲切

  本书以“三口棺材”作为神秘故事来源背景中又隐含着匈牙利革命历史片段。而贯穿始终的则是精致华丽的密室杀人——很抱歉使用了“精致华丽”这样的词来描述杀人事件, 但是作为推理小说而言,读者最喜欢的就是以公平逻辑趣味的线索作为思考方向,而卡尔以其恰到好处的文字方式,构架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推理故事,而隐藏在推理手法背后的那种杀人动机,也真实令人信服。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不惜伤害甚至杀害他人呢?只不过在作家的笔下,显得更加神秘和复杂罢了。这样将动机与推理手法完美结合的推理小说,既让人深深陷入思索,又能让人不舍的追溯根源,实在是一场完美的推理盛宴。

  《三口棺材》读后感(二):约翰狄克森卡尔的不朽之作

  确实是卡尔的最经典的作品,没有之一。无论从各个方面这都是一部经典的名著。推理小说精彩不精彩,无疑从几个方面来衡量,诡计,布局,推理过程结局,悬疑效果节奏推进等。诡计方面,密室加隐形凶手,典型的不可能犯罪,非常吸引人。布局,将两个案子融为一体,外加精彩的反转,可以说布局是非常缜密和精妙的。推理过程,不是简简单单的公布答案,而且将案情的分析推理贯穿于全书的始终,每个分析都很到位,末尾还有时间表,案情回顾等,始终让读者清晰了解案情,密室讲义也是点睛之笔。结局,精彩且出乎意料。悬疑效果,本书通过分析推理,很好的诱导了读者,是不可能犯罪的效果推向极致。推进节奏方面,比较紧凑,没有多余的废话。此外,还需要多说一句,卡尔的文风是欧美化非常严重的,中国大陆出版的卡尔的小说往往翻译的不好,太过生硬和直译,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这使得很多卡尔的小说被埋没了。好在这部经典之作的翻译还是不错的,读起来比较流畅。所以说,综合各方面原因成就了这部黄金三巨头之一约翰狄克森卡尔的不朽之作!

  《三口棺材》读后感(三):【七冠名&版杀-吉版书评】密室至尊,卡尔称雄

  如若约翰·狄克森·卡尔心血来潮地谦逊一下,说:“我的密室推理只能排在十名开外”,得,这下妥妥儿准准儿地,前十名都要虚位以待

  夸张了吧?还真没有

  密室之王,岂同凡响

  没有人,没有任何人敢与卡尔的密室推理叫号,倚天剑可抗屠龙刀,密室推理,却只容卡尔独家笑傲

  本书应该算是最早登录国内的卡尔作品,至少也是最风行的一本(就不针对纯卡尔迷说事了),但之前的译本相对较拙,且被随随便便地并入合集,未免欠缺尊重;本次吉版重新为黄金三巨头(阿婆、奎因、卡尔)之一的卡尔量身打造了本书,归属于【古典推理文库】,无论从封面、内文、装帧、翻译、排版甚至书签等等各处,都巨细无遗地体现了匠心的独具

  卡尔原当如此,密室之王的推理大师终于在国内得享殊荣

  说到三巨头,国内最早引进的作品应该是奎因和阿婆(我个人印象奎因作品要早于阿婆引进,但不能肯定,我不是考据派,只能说是记忆大概),卡尔却不知为何被大家遗忘了。以至于很长时间以来,部分推理迷只识道尔、阿婆、奎因等人,对卡尔可说是印象陌生甚至全无了解,因此居然还有“出版商总结出三巨头以求卡尔借其余二人声名增加销量”的谣传甚嚣网上,委实是对推理和卡尔的误解和不敬。本人是阿婆迷,但绝对不会否认卡尔的大师地位,密室之王,卡尔当之无愧

  说起之前国内甚少引进卡尔的原因,大约也可以理解:和其他人的作品比起来,卡尔的小说以设置密室并解谜为主,虽说是极其吸引人的不可能犯罪手法,但相对来说,卡尔的作品于情感方面描绘较少——不是指爱情,而是那些人物刻划之类的故事性文字——这使得他略逊于阿婆的丰富篇章及奎因的步步为营。卡尔的特色是设置各种密室,然后解开密室之谜,凶手便呼之欲出,这种手法是实实在在的理性分析,纯硬件,无法加入过多的感性内容,因此比起阿婆的氛围渲染、奎因的故弄玄虚(非贬义),卡尔自然稍逊风骚;当然反过来说,若摒弃软件不提,那么阿婆的浪漫惊险和奎因的层层推进,未免略显波动,即多存在“一种以上的可能性”,那可就不敌卡尔货真价实的密室设置及惟一解答了

  虽然密室推理在故事性上微觉乏味(奎因的逻辑推理也微觉枯燥,两人倒是匹配得正好),但从技术性来说,可真是半点容不得错。日本推理发展到今天,推理作家们都已经开始尝试连书中人物和读者同时欺骗的惊世骇俗手法,这对那段过去的黄金时代来说绝对是不可想像的——按照这种手法,密室也完全可以变成破绽百出,只要最后作者自说自话讲得圆,至于读者怎么想完全不去管。在此郑重地吐槽一句:可能有一些推理迷觉得此类手法新颖出众,但对踏踏实实地从侦破推理殿堂走过来的推理迷来说,这是一种对经典推理的不完全亵渎;那样的作家可以说存在猎奇性和新潮性,但在真正的推理大师们面前,何值一哂

  提到本书,应该是在绝大多数推理迷印象中最知名的卡尔作品,而纯粹的卡尔迷则可能更喜欢《犹大之窗》或其它(吉版也都出版了或继续在出,趁机宣传一下)。这并不是说本书不精彩,自然,它有密室讲义的加分,但其实也并非绝对,本书中的密室设置都是极其巧妙的,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能不赞叹。就好比纯阿婆迷可能反而不是最爱她最经典的《无人生还》和《罗杰疑案》等作品一样,只是口味的不同,并不是说经典就名不副实

  如果要为卡尔推出一本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管卡尔迷怎么说,个人看法,还是要首推这本《三口棺材》,它是熟悉并了解卡尔的必经之路,甚至在故事性上也大有可取之处;尽管哥特风十足,但卡尔的密室从来不会教人失望,从来不会,永远不会

  为免剧透,本书内容小结:密室强,讲义狂,谜团炫,解答畅。墓地的棺材里只有吸血鬼和死魂灵,密室的棺材中却铺满了橄榄枝和忍冬藤

  六芒星动,罪恶终茕;密室独步,大师从容

  向卡尔致敬;向经典致敬;向吉版致敬

  《三口棺材》读后感(四):爱也会是帮凶

  我总是无法忘记小时候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时某种莫名的困惑,尤其是电影的最后,波洛先生他的朋友走下客船,身后命案中的死者被人鱼贯地抬下船。这个长镜头给年少的我留下的困惑始终无法解开,明明已经真相大白,但人心为何依旧动荡不休呢?成长对于解答这个困惑的帮助实在有限,现在我依旧在想,如果注定所有的人都会在案件中死去,那么侦探的推理又有何价值呢?如果连犯人都会在最后死去,那一切的证据又来控诉谁呢?出色的侦探可以看穿犯罪伎俩,又如何阻止罪恶在人心中蔓延呢?那些无助而又善良的人如何也会被罪恶吞噬?说实话有些出色的推理小说是能令人拍案叫绝,但也会让我在结尾处倍感无力。本书,密室推理经典之作,《三口棺材》便是一例。

  快意恩仇似乎从来不属于这类推理小说,即便其中有复仇、有惩恶、有天理昭彰、有真相大白,但涌动其中的悲剧色彩却依旧令人无法释怀,这也许便是文化差异使然。钟情于大团圆结局的中国人,拥有的便是青天大老爷作主申冤的公案小说,而西方人却与此不同,他们对于大团圆的结局似乎并不热衷,所以他们的小说中勘破真相的侦探,更像是一个慈悲的旁观者,可以点破谜底,却无法痛下杀手,也许在他们的文化中可以行罚的只有神吧?而且生命的消失也不是应得的救赎。所以菲尔博士在完成推理之后,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自认又多了“一桩罪孽”,原来他的推理也庇护不了那些心死之人。类似这样的结局在西方推理小说中比比皆是

  本书中两个谜题的经典性自是毋庸置疑的,悬念的铺陈和气氛的营造也都是成功到位的,可以牢牢地吸引住读者,而关键的谜底解答则更加出色,完全给人一种另辟蹊径别开生面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如此高难度下给出的推理,可以说是合情合理,令人信服的,而这一点对于一本成功的推理小说是至关重要的。要知道设计出一个耸人听闻的谜面并非难事,但是要能将其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解答,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设计谜题大可以天马行空,但要解答却必须脚踏实地,难度也就是从这看似矛盾要求中产生的。而这也是同类型的许多作品功亏一篑的原因。

  而作者在本书中做得最出色的,不单单只是合理地解答了谜题,而且谜底的揭开,还完全呼应了本书具有悲剧性的主题。霍华思兄弟间的恩怨纠葛,最终如同宿命一般地解决了。时间无法冲淡邪恶,财富与地位似乎不但无法与邪恶为敌,甚至还会成为其帮凶。只是令我困惑的是,即使邪恶也无法减少别人对你的爱,而这也往往便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爱也能成为罪恶的帮凶。我想这也许便是开头我所阐述的困惑的来源,我始终无法勘破爱,也就永远无法明白罪案中那些明知会灭顶、却还飞蛾扑火般去爱的帮凶。

  唉,我无法言说的女祭司。

  满分五颗星,我为本书打五颗星。

  《三口棺材》读后感(五):经典与疑点同在

  我带着膜拜的心情读完“密室之王”经典之作《三口棺材》。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悬念十足、想象力丰富、构思大胆的作品。小说中关于密室讲义和对魔术的讲解,好似密室推理教科书,为此类谜题做了经典的分析和总结。但书中漏洞也多。我之前很少看密室杀人类推理小说,个人认为《三口棺材》属于纯技术派。重点是对于诡异谜题的设计,但忽略了一些细节的处理。爱它的会说“瑕不掩瑜”,可在我看:“细节决定成败”。

  --------------------------以下涉及书透---------------------------------------

  整理了一下心里的疑点,不吐不快

  1.葛里莫的受伤的疑点?

  从书中看出,葛里莫肺部被射穿了(医生的话)

  肺部射穿,血会从创口和口腔,鼻腔大量流出,他从被害现场到自己家里,一路上还干了不少事,如何能不留下血迹?

  (另听说,肺部击穿的话,胸腔是无法提供完整的气压来提供声带发声的。这个就不计较了)

  2.葛里莫衣服的疑点

  他被弗雷枪击时穿的是黄色大衣,没留下弹孔吗?

  他死时穿的睡衣,因为睡衣是后来穿的,肯定没有弹孔,费尔博士不会奇怪吗?

  (如果硬说葛里莫的衣服都是超级大开领的,或者说他穿衣风格从来都是敞着的,我也无话可说。)

  3.伤口包扎的疑点

  费尔博士在分析案情时曾这么说:“魔术已经表演完毕;他孤身一人袋在书房里。上衣可能沾了血,不过反正杜莫会处理它,制服大衣里有原是衬衫,于是他解开衬衫,并且包扎伤口,他只要再锁上房门,穿上真正的睡袍,销毁纸制的制服,以及把镜子往上推入烟囱……”

  费尔博士说这话,只能说他当时脑子短路了。包扎伤口这件事,葛里莫已经在伯纳比家做过了。费尔博士一干人发现葛里莫倒毙在书房中,肯定是没有包扎伤口的,否则葛里莫的戏法早就被拆穿了。

  说起伤口的包扎,小说中提到,他遭枪击后,跑到伯纳比家用手巾和胶布包扎了伤口。而后来费尔博士打开书房门,发现葛里莫的时候,他正用手帕堵着伤口。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他自己包扎的手巾就是他堵着伤口的手帕。一个手帕能堵住被射穿肺的创口,而不滴落一滴血,也算是奇迹了。如果另有包扎物,那这些包扎物去了哪里?只能是放壁炉里烧掉,浸满血迹的包扎物和胶布能在短时间内烧掉而不留痕吗?

  4.第二个密室杀人案现场

  “弗雷在空街上被害,在雪地上凶手连个脚印都没有。”——这是小说里第二个听起来很悬的案件。可我觉得作者有故弄玄虚的嫌疑。

  两个目击证人的证词:“他们可以看见受害人头朝下,四肢张开地倒在雪地上,血从他左肩胛骨处的弹孔中喷涌而出。”

  首先,血不可能是弗雷第二次跌倒后才“喷涌而出”的吧。那么,弗雷被枪击后,从自己家走到街道的中央。“喷涌而出”的血却没有一滴落到地上?枪击现场也没血?

  如果有血,应该很容易找出第一被害现场吧。所以说所谓的雪地被害不留痕,挺不靠谱的。

  5.不靠谱的警察

  书中多次通过警察的嘴告诉读者:烟囱里没有诡计

  半瞎的德瑞曼都能找到藏着烟囱里的镜子,而费尔和警察曾多次检查过烟囱,都没发现。可见警察有多不靠谱。

  6.远视眼米尔斯

  同样不靠谱的还有米尔斯

  第一段:“他竖着衣领,戴着顶尖顶帽。但是我是远视眼,先生们,我能清楚的看见他的鼻子和嘴巴的样子和颜色。他带着一张儿童的假面,那是张大张的嘴。就我所件,他没有摘掉。我可以断言……”

  第二段:打开门。葛里莫博士出现在门口,显得很烦恼;他这样说,‘今天见鬼了麻烦不断。’他站在那,打量着那个高个子;说了句,‘看在上帝的份上,你是谁?’”

  通过以上两段文字可以看出,米尔斯的视力很好。可在镜子戏法中,他能看到“来访者”的衣着,能看到比葛里莫高的“来访者”和葛里莫的交谈,但却注意不到同时出现在视野的两个人,有着一模一样的外表、衣着和动作。

  7.错误的时钟

  最闹心的是作为本案关键的死亡时间差问题。搞清这个谜题菲尔颇费了些波折。

  我开始也觉得很无趣。但后来琢磨,或许那时候钟表没有普及。大家都没表,所以会搞错。这也许是时代造成的理解差距。

  8.伯纳比屋里的血迹和指纹

  葛里莫在伯纳比的公寓中处理过伤口,留下大量的血迹,肯定也有大量的指纹。应该很容易检测血和指纹的主人。

  可能费尔博士太自信了,不屑于这些科学的检测。(阿婆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她总是让案件发生在偏僻的小村或者行驶的船上,总之根本没条件使用这些刑侦手段。)

  换个角度想,小说写作的年代和现在相比,无论从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都不可同日而语。也许正因如此,书中原本亮点的部分,会变得黯淡无光(如钟表谜题)。如果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苛刻地评价小说,对作者是不公平的。

  《三口棺材》读后感(六):密室讲义不错,公平性和实际性好像有些欠缺(剧透慎入)

  大名鼎鼎的《三口棺材》,不能说不好看,只能说不那么好看,没有预期的那么好看,故事的诡计和情节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也用到了多种诡计:凶手被害人调换诡计,镜子诡计,时刻诡计(虽然不是凶手准备的),也有一定的意外性,只是最后的真相多少有点无趣,有助手的罪犯不是个好罪犯……

  镜子诡计吧,一点伏笔也没有,时间诡计吧,是意外,是巧合,还是被害人调换诡计比较牛逼,唯二的看点。

  另一个看点还是卡尔总结的密室讲义(本书最后的真相也逃不出这些套路),把前人用过,后人准备用的给总结了个底朝天,不愧为密室杀人的最高成就者。

  任何一本优秀的推理小说都不能仅仅靠诡计来支撑,而这部作品的犯罪动机也是比较神秘的,虽然不存在“三弟”有点让我失望,不过却很好的推出了真相和真正动机,布局比较精巧,只是结局略显仓促,如果能够再跟几十年前的七座塔联系起来就更好了。

  《三口棺材》读后感(七):《三口棺材》:不是魔术,胜似魔术

  狼外婆的故事,大概是小时候我听过的最恐怖的故事;长大一点,看电视剧《聊斋》,吓得晚上不时惊醒。后来才知道,这些都还只是恐怖花园里的几株小草。比恐怖让人更难接受的是“重口味”,几天吃不下饭的滋味真是难受。

  《三口棺材》被誉为是卡尔的代表作,也的确是他恐怖、怪异、奇幻风格的代表。小说用大量篇幅烘托哥特氛围,不少描写让人不寒而栗。相对于阿加莎这样风格平和的作家,“重口味”的卡尔要叫人难以接受一些,这大概也是他阅读群没那么广的原因吧。

  小说是谎言的艺术,推理小说更是这样。《三口棺材》的谜题像是一个魔术,实际上又不是魔术,它是由犯罪分子的精密计划和若干巧合共同组成的。读推理名著就有这样的好处,故事虽然很奇,但是解答合情合理,不用担心会被雷得发焦目暗。

  小说是智慧的结晶,推理小说更是如此。《三口棺材》不但设计了难度系数3.5的谜题,还为读者奉献了一篇严肃的“密室讲义”,这也是卡尔多年创作密室题材的经验总结。现在的“密室”越来越多,但仔细想想,也逃不过就那么几种类型。当然,幽灵妖怪、天外飞尸之类的除外。

  如果是初次接触基甸•菲尔系列,读《三口棺材》就不太适合了,因为这已是系列的中断,作家不可能再对憨态可掬的菲尔博士作太详尽的描写,而且对前面的《索命时钟》还有剧透。最好还是从系列第一部《女巫角》开始入门。当然,如果你只准备对一本卡尔的小说,那就读《三口棺材》吧。

  《三口棺材》读后感(八):经典密室之王

  话说当年初识推理,央着几位推理大家的朋友介绍入门图书,各位齐口推荐之一便是密室之王卡尔的《三口棺材》,可见此书在推理诸迷心中的地位。此次吉林出版社新版《三口棺材》,比起老版更是大手笔制作,更精美,更华丽,也更值得珍藏。封面有言“无论后人如何努力,都无法超越卡尔,无法逾越这部小说。《三口棺材》的伟大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所言极是!如此褒奖,卡尔和他的《三口棺材》当之无愧!

  身为黄金时代古典推理的三杰之一(另两位是阿婆和奎因,三位相比,奎因因是两人合力,文风偏硬,而阿婆的俏皮活泼生动以及卡尔的密室构造更受我的喜爱)。1981年,推理小说作家霍克主持投票的欧美不可能犯罪书单, 约翰·狄克森·卡尔于1935年创作的《三口棺材》以104分的好成绩排名第一。而卡尔同时入选该名单的还有1938年创作的《歪曲的枢纽》,1938年创作的《犹大之窗》,1937年创作的《孔雀羽谋杀案》。这样的卡尔作品,你怎么可以错过呢?

  《三口棺材》在推理世界里地位非凡,在这部卡尔最擅长的哥特风气氛的笼罩下,将不可能犯罪发挥到极致。两桩匪夷所思的密室融合于一体,心理密室与机械密室的完美统一,精心创造出密室不可能之传说。可以说,这部《三口棺材》既奠定了密室推理的基石,也完成了密室推理的颠峰,也是不可能之第一杰作。

  在今天来看,基甸.菲尔博士也是因为卡尔的这部《三口棺材》而成为密室推理名侦探,因为也只有他才能在诸多线索的迷雾中找到一丝光亮,抽丝剥茧而找出真凶,那场史上最著名的密室演说,将他与这部小说互为是映衬,成就彼此。

  剧透什么的,我就不必多说了,精彩自然留给欣赏故事的各位。再多提两句卡尔本身吧。卡尔出生于美国,父亲是律师,后来成为国会议员。卡尔少时便对记者写作感兴趣,高中时代便已开始小说创作。受爱伦坡的影响,处女作里充满神秘气氛和不可能犯罪的雏形。实质上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G·K·切斯特顿和雅克·福翠尔的作品。和社会派推理略有不同,卡尔本身并不关注犯罪动机,他的长短篇小说也是以诡计和误导为主,在他眼里,设迷和解迷才是一切。不管怎么说,推理世界里,卡尔不仅仅是一个人名,更是一种门类的代名词。而《三口棺材》经典推理之作,不容错过!

  《三口棺材》读后感(九):不输占星术,不给五星不客观

  《三口棺材》,目前为止我看过唯一不输《占星术杀人魔法》的本格推理!故事中两大不可能犯罪谜面华美绚丽!解答也令人叹为观止!最关键是所有线索全部摆在你面前,对读者绝对公平,但你就是把它们一个个给忽略了!中间穿插的“密室讲义”精美绝伦,里面的手法时隔几十上百年还被众多的推理剧、推理小说借(chao)鉴(xi)!包括且不限于:冰(雪)块溶解门闩自动落下、冰锥杀人凶器消失于无形、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人趁机行凶或趁乱制造密室机关、针线回形针金属片等制造反锁机关、将密室中受害者引出窗户外并从房顶处往下加以杀害、利用弹簧皮筋等使凶器消失无形等手法!这本书,不给五星不客观。

  《三口棺材》读后感(十):三口棺材

  《三口棺材》几乎可以说是卡尔最富盛名的作品。在国内也算引进比较早的。我有一本译林出的谋杀专门店系列的三口棺材,不过貌似比我这个版本更早的也有存在。

  1981年,“短篇推理之王”爱德华-霍克曾主持一次密室评选,结果《三口棺材》以104分高居榜首,比第二名《地狱之缘》的票数整整高出了将近一倍。而在这个榜单里,卡尔总共有四部作品入选,密室之王当之无愧。

  然而客观的说,本书评价如此之高,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书里的那份“密室讲义”则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好的密室推理小说所在多有,虽然本书即使剔除密室讲义仍然不失为一本出色的密室推理小说,但是,在本作的第17章,卡尔借菲尔博士之口,将多种密室诡计总结归纳出的一份讲义,才是密室推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我想,能比地狱之缘高出五十分,全部是这篇密室讲义的功劳。

  这份“密室讲义”是推理小说史上第一份较为完整的密室诡计总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期产生了非常多的向密室讲义致敬的作品,许多作家都希望总结出自己的密室讲义,不能说无法超越卡尔,但是必须承认,卡尔是最早做到这一点的。卡尔和奎因在日本尤其受欢迎,卡尔的密室讲义致敬作品,就我知道的,有二阶堂黎人写的密室讲义,发表在《恶灵之馆》,我孙子武丸在《8的杀人》中写的密室讲义,国内推理写手御手洗熊猫在《岛田流杀人事件》中提出了雪地密室讲义,有栖川有栖在《第四十六号密室》中提出了不在场证明讲义。

  至于本书除掉密室讲义之外,也是一本精彩的作品。

  富有的葛里莫教授是一个比英国人还像英国人的神秘人物,没有人知道他的背景和早先的遭遇,他和女儿萝赛特、管家杜莫太太、秘书史都•米尔斯、退休老师德瑞曼住在罗素广场的旧宅中,葛里莫教授没有什么固定工作,教授唯一的爱好就是研究“逼真、超自然的魔法”。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在一次平常的聚会中,一位自称为皮尔•弗雷的魔术师贸然闯进聚会,在莫名奇妙的对话中威胁着众人,而矛头直至指葛里莫教授,没有人知道皮尔•弗雷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每个人都被皮尔•弗雷提出“三口棺材”所震慑,到底什么是三口棺材?到底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于是两起不可思议的罪案发生了,能看穿这一切的,只有霏儿博士!

  说到菲尔博士,不得不提他的原型GK切斯特顿。

  卡尔对切斯特顿推崇备至,而切斯特顿的短篇作品,也都是高质量高水准的神作。而这,将是另外一篇书评了。

  到此打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三口棺材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