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幕红尘》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天幕红尘》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8 20: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幕红尘》读后感精选10篇

  《天幕红尘》是一本由豆豆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8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幕红尘》读后感(一):叶子农的人生像是个传奇

  叶子农父母均是干部父亲还是将军,文革中死去。叶想弄清楚父母至死都忠诚的那个信仰到底是什么,16岁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已有22年,为能够直接读原著,文革时学习了英文和德文,之后政治大学学习两年后退学,佛学院学习两年后退学。

  叶子农最看重自由,有赚钱的能力,无赚钱只要的欲望,只要挣的钱否自己用了就马上停止,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围观,没有人评论,只他一个自由身。

  叶子农是个极具智慧的人,研究涉猎范围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宗教哲学、西方政治、经济学等,根据小说最后描述的张志诚翻看叶子农的笔记内容来看,叶的研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分析。以上这些领域随便一个拿出来普通人都要研究不知多少年都走不出来,由此可见叶子农的心智与头脑之强。

  罗家名投机生意因苏联解体而夭折,欠下巨额债务无力回天走投无路开枪自杀,妻子林雪红根据多年前叶子农给罗家名的一句话“见路不走”,求助华侨商会召集所有债权人到德国开会,当时叶子农在德国生活目的期望叶子农能够救罗家于水火之中,德国之行除了林雪红其他债权人都不认为会有结果,何况此事叶子农还蒙在鼓里啥都不知道,且叶的经济能力也不够支付所有欠款。大家也就是看在华侨商会的面子上走个过场而已。

  谁也没想到的是叶子农了解到罗家的情况后,用了1天多点的时间就接下罗家的烫手山芋,不单单是口头答应负责,而是直接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从这个方案来看,叶子农对当时的国际局势有精准的判断,并东西各国法律及政局发展趋势走向,方案考虑到华侨商会的影响力,罗家在苏联的情况,中国国内的形势等来制定的,详细、具体、考虑了方方面面、对各种可能出现问题都提前分析好拿出对应方案,做到了全面把控。

  面对天上掉下来的头疼问题“巨额债务责难”,叶子农没有推脱逃避,仅仅凭当年罗家明对他能力的信任、赏识或者说是帮助,就揽下这件事,为了取信债券人还提出可以将自己的房产及存折内现金用于该方案前期实施用的资金。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有担当。最后解决方案成功的解救了罗家,并将欠下的债务都还清。

  因债务问题香港女明星戴梦妍对叶子农一见倾心,而后到美国留学的方迪(其父为中国军界高官)因其才华智商爱上叶子农。

  小说是以悲剧结局的,这个和豆豆另一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的结局有些类似,遥远的救世主里男主丁元英创造了一个劫富济贫的神话。女警官芮小丹爱上了他,最后在抓捕在逃疑犯时被炸弹炸掉双腿,为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开枪自杀。丁元英收到芮小丹的死亡通知时虽无明显情绪波动却自己在洗手间吐了几口血,应是悲怆。这里是叶子农因处理并解决了罗家的债务危机,引起了几波人的关注,罗家债券人布兰迪就是其中之一,布兰迪是美国当时最大的电视公司编辑,负责政论板块,工作内容就是针对每日发生国家国际大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对美国民众起政治引导作用。布兰迪从叶子农的特殊身份经历以及思辨能力、洞察力和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等看到了新闻价值,想利用叶子农拍摄政论片让他就马克思主义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叶子农为拒绝此事得罪了这家公司的总裁,为教训叶子农对待自家总裁的不礼貌,时任总裁助理的奥布莱恩决定教训一下叶子农,奥布莱恩实际是美国前情报局高官,退休后返聘到这家公司。奥布莱恩设计一条绝杀,让叶子农曝光于全世界,彻底摧毁了叶子农想要低调做人低调生活的希望。让叶子农的处境变得无处安身,回中国,国人会骂他是汉奸,呆在欧洲,欧洲的自由民主人士会因他是共产主义者而攻击他。最后的结局是叶子农在巴黎被极端分子枪杀,当场死亡。按照叶子农的遗嘱遗体火化骨灰撒进河里随水流走,不留墓碑不需祭奠。

  看到这里,我脑海里只有一个词“天涯孤独”。

  叶子农太聪明,所以他也特别孤独,十几岁时父母就因文革去世,之后叶的人生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人,虽然他很享受个人的生活,但是人毕竟的是群居生物,只要叶子农还没有脱离人的属性,他就有情感需求,只是在他的生命里能带给他温暖的人太少了。

  我羡慕他的头脑,却恐惧他的孤独。

  《天幕红尘》读后感(二):什么样的小说算得上好小说?

  我最近想写一个小说,也算给之前的日子收个尾打个包,好继续往前走。

  就开始读大量的小说,抓哪儿读哪儿。越读得多就越觉得难,攒一包日记容易,回首生活让她精彩好看难。且写且试吧。

  说回正题,这本书。

  读任何一本书都有个缘起,朋友推荐,排行榜的偶遇,甚至出版社的赠送,都是。这本书的读到,得倒回到《遥远的救世主》的阅读去,那是同一个作者作品

  之前有一段时间我不读小说的,生活压力大的,没时间还要挣钱,桌子上的搁的都是《期货市场技术分析》、《怎样选择成长股》和《证券分析》。就是在这样与小说隔绝的环境中,我还是接触到了《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因为浓汤野人在博客里提到“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吴伯凡的一篇文章也提到这本书,于是我找来看了。让人耳目一新的一本商业类的小说。

  说《天幕红尘》为什么要说《遥远的救世主》?不仅仅是因为是同一个作者作品的问题,还有一个小说写作怎么突破的问题。

  《遥远的救世主》的主人公叫做“丁元英”,这本小说后来改成电视剧《天道》,王志文演了这个角色。《天幕红尘》的主人公叫做“叶子农”。

  两个角色都被设计为有智慧的世外高人,旅居德国(作者自称自己作品的灵感就来自一位旅居德国的朋友),似乎是为了刻意体现两人的区别,两者被设计成商业精英与哲学研究者、名校毕业与两次退学、普通出身与将门之后,甚至发生作用的场景也分别是国际大舞台和山东农村

  角色细节的设置不可谓对比不强烈,可我读书的时候,却老从叶子农角色的身上,读出王志文老师味道,王老师演的是谁啊,是“丁元英”啊。

  说到底,“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跟“见路不走”是一回事,丁元英就是叶子农啊。

  反正我读书的时候,一直自动脑补王志文版的叶子农出来,那对话、那断句,分明就是他说的。还有书里方迪这个角色,虽然戏份没法和《遥远的救世主》里的“芮小丹”比,可她难道不是芮小丹吗?

  我没有说这部小说作品成就不高的意思,作者在《遥远的救世主》中塑造了丁元英这个智者形象人物虽然已经饱满,但是他的思想,他的“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那本书并没有说透,至少没有直白地说透。

  这是个不满的点,所以这部作品里有改变,要让他“满”。这本书里安排了好几场叶子农和不同人士理论交锋,叶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直接解读,这在丁元英是没有的。可以说这一部书里,就理论的阐述这方面,叶子农相比丁元英,是要充分的多,也饱满的多的。

  作者在小说里加入了一个有自己哲学体系的重要角色,就等于加入了哲学体系到书里。这个尝试在丁元英身上没有完美地完成,就有了叶子农,和这本书。丁元英和叶子农两个角色,合在一起(或者还有作者成名作《背叛》里的某个角色),去完成作者想要阐述的某种方法论的实践和宣讲。

  因为有这层关系在,所以这两本书实际上是一本书,所以他的语言、篇章和布局都非常的一致

  类似的情况还有庹政的官场小说《男人战争》和《青铜市长》。也是第一部横空出世时,完全是一种震撼的新写法,当第二部推出时,读者会希望得到一次同样的新的颠覆和震撼。但是,对不起没有,因为作者还没有把问题讲完讲透,所以他需要换一个名字换一个场景来继续讲。两本书合在一起才是整个作品,许多角色重在一起才是整个人物。

  这两本书里头,作者都通过角色在讲方法论,也因此难懂。作者懂不懂我不清楚,反正不少段子感觉都可以琢磨。

  其实这样的书,文案特别好写,“浓汤野人整个棉花历程中唯一提到的一本书(实际他提到的是《天道》)”,这得有多少人读?反正我就是因为这个接触到这一系列作品的。

  总的来说,两部小说可读性都不错,值得读。如果不爱读书,《遥远的救世主》有改编的电视剧《天道》,王志文演的丁元英,演得很好。

  《天幕红尘》读后感(三):“天幕”比《天道》受众层面

  《天幕红尘》故事差不多只有一年的时间。如果一定要和《遥远的救世主》对比,我思考到一点:受众不一样,适合不同的读者。

  《遥远的救世主》在于启迪众生,起到不救世而救世的目的,告诉芸芸众生,不要等待什么救世主,众生遵循规律,神即道、道法自然

  《天幕红尘》在于震撼有一定觉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阶层。他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将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通俗为“见路不走”。

  从不同层面唤醒、启迪、觉悟众生。

  串在一起讲,《遥远的救世主》能让有些人爬出了井沿,但又面临了人类这个世界历史背景的“天幕”,而这时《天幕红尘》和你探讨什么是真理

  《天幕红尘》读后感(四):天幕在红尘中

  豆豆的书一向是上乘之作,天幕红尘便是至今三部中的集大成。 每个人物都少了些故弄玄虚的清高感,虽说还是用僻径拨大道,却有了更多四两拨千斤的合理性。天幕红尘可贵便在每个人都不努力逃脱红尘,出世入世的问题在一点儿也不做作的环境里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豆豆引导我们看到的问题部分与《悉达多》一书中传递的思路不谋而合。自我意识强烈、试图出世之时,悉达多听身旁自然之声,是蛙声、水声、鸟声、虫的窸窣声和风的过往声,种种声音分割开来,具有清晰之美,却缺少大成之象。 自觉意识渐强、出世后再入世,蛙水鸟蝉,融为一体,再也无需分辨各种,自然之音在耳畔心中。

  叶子农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灵魂中没有丝毫道德制高点或思维包袱两袖清风。“不求死不求活“,没有《遥远的救世主中》那自知高明、以低调作为赎罪的姿态,也没有《背叛》里那处心积虑的阴谋和最后英雄主义化的遵循因果。叶子农不扶贫,也不复仇,不为了爱报答,也不为了爱妥协。静下来想一想,每一个在这幕中出现的人于叶子农都有所求,求他悟的能力、道的渠道、爱的呈现、智慧换取财富的可能和真理的存在疯狂。 叶子农呢?他不要,也不拒绝。实事求是,因果论与经验论的辨析,叶子农是最好的实践者。

  他不像丁元英一样登庙堂求道,却在追求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参透了这一切。也许,当人以一件事为本身而非工具之时,见路不走便是唯一而又自然的选择。他不像背叛男主角一样在最初拒绝麻烦,抗拒爱最后不能自拔沉溺爱,他设计他参与他识穿阴谋他成全阴谋。因为他的底线在求是而非求生。故事的精彩之处便是叶子农此番棋逢对手。美国新闻人看到他的道,以政治国家搏斗,道走下神坛,叶子农维护道的精神永远停在了一个让人惊叹的高度

  天幕中,没了一个绝决、聪慧、为了爱的占有挑战爱人生存逻辑女性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条件无心智的追求者,和一个有洞察却几乎无交集的暗恋者,影星的追求和两者相处模式自然而等距, 她永远不懂他,他也不因为有人懂或奋力懂自己而爱上她,这样的自由让人肃然起敬。方迪无意中得知叶子农的”见路不走“,远远地懂他,关注他,最后在他的坟上迎风流泪, 也只是一句默默狠狠的好喜欢你。读到最后,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俞飞鸿的形象,要是这部小说能够变成银幕之作,我希望是她扎一个马尾,走在纽约街头,晴朗,坚定超越感情,这样的情感让人觉得我们可以是高级动物,流泪,犯错,也是高级动物。

  从 《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到《天幕红尘》, 守道法却不守法,看似吊诡,却也似乎正当,作者没有为良好的终极目的过多辩护,所以最后都将主人公推向死亡或孤家寡人的隔绝。到了天幕中,豆豆更懂爱了。实事求是的道法如来如此浪漫又高深,犹如那消散在柏林风中的薄雾。

  《天幕红尘》读后感(五):见路不走,缠中说禅

  豆豆的新作,是《遥远的救世主》丁元英展望的芮小丹在思想文化界的声音,也是缠中说禅博主所谓的四十岁以后要进行的文化事业建构的一部分,当然,这都是“有罪推定”。

  还没有完整看整部书,先看了这篇摘抄笔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见路不走”的论述,这么新鲜的词汇,应该和“文化属性”一样,成为一个标志。

  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28062975/

  男主人公有评述罗家明在俄罗斯投资失败之事:“事于道”,且一条道走到黑,与实事求是的“见路不走”是不一样的。刚开始阅读这些新鲜东西,会觉得很拗口,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字是因为没有认真体会而拗口,这样的文字更能让我们有所思考,有所觉悟。

  “事于道”,也是新鲜词汇,论典故的话,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有原句,讲的是跟随道,勤勤恳恳修道,然后与道合一。但在作者的眼里,道可不是唯一存在的一个东西或原则,道是实事求是,见路不走。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

  只看介绍和原文摘录,就会发现这部小说相比于《遥远的救世主》来有更广阔的的视野,不过世界范围与民主等大方面的论述,或许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因为没有切身利益,有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在《遥远的救世主》中,是刀光剑影,你来我往的肉搏战,所以激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谁是谁非不重要,重要的是引起了人们的讨论和思考。

  这是一部需要慢慢品味的著作,在评论细节之前一定要认真读一遍。

  现在搜索引擎里还没有什么“见路不走”的内容,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词汇一定会发光发热!

  标题是随便写的,不知道有没有一定的韵味?见路不走,缠中说禅。

  《天幕红尘》读后感(六):叶子农的见路不走

  叶子农的见路不走,老子的道的精华,基督的神,佛的如来,速途同归,遵循客观事实规律,化腐朽为神奇的这种方法论真的说到了事情的本质。

  难得的小说,很有意思!

  全书的哲学精华在于见路不走,即见因果;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是本书的核心思想。路,即经验、教条、模式。见路非路,即是不唯经验、唯教条,而是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因果关系。如老九的面馆改造,经验告诉我们手撕面比机器面好吃,但是本质是面的软硬度,调料,火候等条件使面好吃。阐述的本质很像李小龙水的哲学:一个人应该保持空灵之心,无形,无法,就像水一样。不受限于成功经验,能够实事求是,即所谓见路不走!

  《天幕红尘》读后感(七):见路不走

  豆豆的书没看过,但是一直听身边的朋友提起。之前也看过由《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天道》,看的很是痴迷,崇拜于这种在某个行业做到信手捏来,游刃有余。《天幕红尘》虽不是一口气看完,也是看看停停,看得也较仔细,看几章虽不忍释手,但还得留点精彩给后面。

  见路不走贯穿于此书。精彩也在于这个见路不走。见路不走,事于道 ,直面于当下,实事求是,不拘泥于经验、教条。不要刻意追求与别人不一样,也不要隐蔽掉与别人一样,因为你就是你,现实中的你是动态变化的,六识之内成不了其他,那么你就见路不走吧。

  路是什么,路是走的人多了就成其为路了。也就是经验,也就是案例,也就是历史过程中的知识,这条路必须存在,也就在此基础上去借鉴。有了路,是选择走还是不走呢?当然要走,不走路也就无其价值,存在也就是无意义的。那么为什么又说见路不走呢,个人理解是:此不走非彼不走。此不走,直面于当下的逻辑分析,选择一条 适合现实当下的路子,去行动去实施。还是要落于走。不走是走之前的基础、前提。是高楼大厦的基石。是繁茂大树的根牙。只有这些稳固了才有了后来所见的相。所不走不是叫你不走,是你在走之前要准备走多远的条件。

  也就是老九因久悟手揩面开门红在给叶子农中报喜时叶子家说的那样,这没什么贺不贺的,是预料中的事。因为理论、方法、实际条件,都成熟了,不成倒成了怪事了。

  《天幕红尘》读后感(八):“豆豆style”

  数年前,看电视剧《天道》的时候,面对剧尾的那一场诉讼,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给某人出了一道题:如果一个农村家庭作坊被人谴责为滥用童工,怎么辩护?

  彼时,还算是民商法才子的某人给了一个答案。但是,我依然觉得是电视剧中的辩护词更赞。

  电视剧中,中年的农民大叔说,农村的孩子,谁不是从小就帮着家里干活的呢?难道这也是用童工?

  其实,当时我转述问题的时候也有所遗漏。但是,不管怎么样,《天道》惊艳了我,豆豆也惊艳了我。

  只是,豆豆创作的小说数量并不多。而我,又属于那种心理洁癖者,很少在看完电视剧以后再看原著小说或者在看完原著小说后又去看电视剧的。所以,我并没有读过《天道》的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我读了《背叛》。

  豆豆的小说有着明显的style,就像是大树的年轮,早已融于自身,无法消除。

  豆豆的男主,都是有着绝顶的智慧的,就像是罗贯中笔下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对方的一举一动、事态的发展,皆在自己的预料之中。无论是宋一坤,还是丁元英,抑或是叶子农,都是那种其貌不扬,扔在人堆里就找不到的主儿,但是,却具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

  而他们的这种操纵乾坤的智慧和能力,在小说里,则体现为游走于法律的边缘。这句话,用通俗的说法叫做“打法律的擦边球”。

  无论是丁元英设计的“劫富济贫”,还是叶子农策划的“劳务输出”,较了真,其实都是违法行为。

  但是,叶子农则认为自己的这种行为并非钻法律的空子,因为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均在法律认可的范围以内,既然法律没有明确禁止,那就是合法的。呵,这个人,倒是懂得将私法上的“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思想应用于实践。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善于谋划,并且算无遗策的人,是一种“只可远观”的神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的存在对于他人来说也是一种“危害”。这样的人,要么屹立于社会之巅,操纵着芸芸众生;要么,注定无法容于世。

  所以,天神一般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只是罗贯中在正统思想下塑造出来的“演义”。

  所以,宋一坤用鲜血来洗刷自己的罪孽;所以,丁元英孤独终老;所以,叶子农倒在了异国他乡。

  作品中,人物身上的种种智慧,事实上,都是作者自身智慧的投影。

  高智商的宋一坤、丁元英和叶子农的身后,站着的是高智商的豆豆。

  “豆豆”这个笔名太过普通。你随便去哪个幼儿园里一问,便会发现这个名字太不具有识别性,每个幼儿园里都有一大群叫做“豆豆”的孩子。

  也许,普通“豆豆”追求的是一种“泯然众人矣”的低调、不张扬的境界,就像“宋一坤”“丁元英”“叶子农”这三个普通名字、普通长相背后的高智商男子一般。

  后来,网上搜索豆豆的资料。惜墨如金的简介也正显示了豆豆是一个低调的作家。

  只是,让我意外的是,如此见识不凡、智慧超群的豆豆竟然只是一个高中学历者。这对唯文凭论者着实是一种观念的冲击。实践出真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个人的阅历和见识远比一纸文凭更重要。

  让我再一次意外的是,豆豆竟然是一位女作家。我一直猜测豆豆是一名男作家!

  这并不是因为我有性别歧视,认为女性作家写不出这样高智商的小说来;事实上,宫斗小说的女作家们的智商一点儿也不比男作家们逊色。

  相反,我认为女人比男人的情感更加细腻,比男人更懂得情。

  只是,豆豆笔下的爱情没有那些细腻的九曲回肠,几乎都是红拂慧眼识俊杰式的一见钟情。无论是夏英杰对宋一坤,芮小丹对丁元英,还是戴梦岩对叶子农,方迪对叶子农,都是一见钟情,不再见亦倾心。而且,这些红拂女们统统具备了巾帼英雄的魄力和豪爽,不痴嗔怨念,不纠结于一己私情。MAMMA MIA!这哪里是谈恋爱,这分明是在寻找志同道合的高端人生伴侣。这样的感情,因为过于大气而失真。

  也许,只有这种并非寻常女儿的大气女人才懂得如何从那低调而普通的外表下识别出神一般的美玉来。

  《天幕红尘》读后感(九):一些美好

  冲着豆豆去的,读起书来便有点欲罢不能了。叶子农是一种美好,像极了我们的郭老师。完全脑袋里就是郭老师的形象。好有幸,我的人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人。

  但是这样的美好不能长存于现世。秉持着信仰,民主等等之类的哲学,我爱死这样的一个有思想有魅力的人了。那两颗子弹仿佛霎时就穿透了我,我忽然慌慌了,像是失去了什么,哇哦,要是现世有这样的人存在,我估计也会像戴梦岩和方迪一样了。

  我说那是一种美好,也是一种纯洁,一种善良。那种担当,干练,哪一个都戳中我的软肋。

  其实我总在想,酒香还是不怕巷子深的。关键是不是够香。一个低调的,又有足够魅力的人,怎么也是让人拒绝不了的。无论是朋友还是情人。

  最后方迪的举动,令我喜欢上了这个女生,其实主要还是在意叶子农,所以她的那种自己安慰自己的心,自己给自己找的寄托,这样,也就足矣。

  《天幕红尘》读后感(十):见路不走

  我们能够感知的世界很小,我们就认为这个世界很小,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特别的人,纯粹的人,真实的人,就更谈不上去深刻的理解与静默的欣赏了~ 文字是一种伟大的载体,里面有远超我们平凡生活的善与恶,美与丑,圣人、真人、假人、恶人,丰富而神奇,我们会敬仰、艳羡、厌恶、鄙夷,不悲不喜,无痴与癫……我想,人类社会如此崇尚真善美,薪火相传的文字应当记一大功。 见路不走是《天幕红尘》男主叶子农的思想核心,也是对实事求是的通俗版解读,他以见路不走的思维安身立命、破解难题、感知万物,这种思想如同锋利的砍刀,能够劈开重重迷瘴,直指问题本质,看问题透彻见底,面对生死淡然处之,也据此折服两位极有个性的女主。 书中有段很精彩的对话,老九(一个身怀祖传制面技艺的面点老板)问,手擀面就是比机器面好吃,这算不算路?叶子农不同意,说自己擀的就不好吃,你不能说我的手就不是手。说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是由经验归纳出的教条,不为错,但是它有漏。实相是什么?是软硬度,是薄厚宽窄,是给面团做功的方式和方向,是面的结构……总之只要你满足了好吃的面条所要求的那些条件,不管你用机器的方式还是人工的方式,它都出那个结果,这取决于你需要哪种方式。这是见路不走的更通俗的解释版。 我的理解,见路不走,实际就是用讲理论讲本源的科学思维来理解、衡量、改造我们的习惯性思维,不要唯经验、教条、标签、模式,不要怕跟别人都一样,也不要怕跟别人不一样,不以一样不一样为判断,而以让你立足自身的条件,以自身的条件可能为判断,进而认识事物,指导行动。然而,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用眼睛看见一条实际存在的路简单,识别一条思维的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更多的人通常面临的情况是连路都没见到,更别说见路不走了。 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就是要有科学精神,学会独立思考,这个世界可以被科学量化的知识经验,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一切没有理论支撑的经验传统都不牢固,要么停滞僵化,要么把你带到坑里。做具体事可以有很详细明了的规划,而面对不可控的环境因素,不要过于相信计划和努力的作用,滚动式渐进式的发展进步最稳妥,得着一个梯子,就往上爬两步,像高考那样,一朝题名时、看尽长安花的事件,在漫长人生中概率极小,不可存妄念。 对于国家发展来说,不管有无前路可走,有无经验可借鉴,首先要有理论上清醒,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保障这些权利是政党存在的根本价值。马克思的资本规律说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只有一句话: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是社会发展规矩的发现和解释,是认识事物的方法,是讲因果、讲实事求是。我们不能被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名词困住了,吵得脸红脖子粗,其实那只是一堆符号,注重本质的就不会在意它叫什么。 世人都说民主好,但民主不是先挖渠还是先放水的非此即彼,不是为了民主而民主的事于道,民主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不是谁想不要就可以不要了。什么民主能让人过好日子,人民才需要什么民主。如今伊拉克、叙利亚争民主而不得,几乎断送了整个国家。 世人都说美欧好,美欧所谓主张自由经济,反对贸易保护,是因为他处在竞争优势,到了竞争劣势时,美国就不会主张了,甚至反对自由贸易,这是美欧的国家利益决定的,由不得他们自己。中国现在就面临这种尴尬的境地。 最后,引用何心秋同志的一句名言,爱是消除一切业障的唯一法宝,爱可以对抗虚妄幻想,更可以完成自我升华。文中两位女主,一个爱似狂风骤雨,明知缈缈无望,也要浇他个从头到脚,哪怕断送自己的演艺生涯也不惜;一个爱是岩浆暗涌,唯自己知晓,却早已烈火烹油,男主离世,她最能感受到撕裂疼痛,因为她最渴望的一种人生被带走了,哪怕它只是一个可能,谁的人生不是由可能堆砌起来的呢? 纯净的爱是个宝贝东西,很多年前我这么认为。如今,它是个稀罕玩意,书里的大多还是书里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