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模仿犯BOOK1》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模仿犯BOOK1》的读后感10篇

2018-01-18 21: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模仿犯BOOK1》的读后感10篇

  《模仿犯BOOK1》是一本由宫部美雪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1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模仿犯BOOK1》读后感(一):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的情有可原

  废话有点多,不是废话的部分还是挺深刻的,谁知道这种结局到底应不应该,抓到凶手又怎么样,还不是会有人为他们开脱,会听他们的一面之词而同情他们,一切都那么的情有可原,就这样吧,死人是不会为自己辩解的。

  男东野 女宫部,东野的小说大多都是极端的爱与恨名与利扭曲了人性而杀人,再通过高智商制造完美骗局,但都会有一位执着的侦探或警察来揭开真相。宫部被称是松本清张的女儿,只看过模仿犯一和龙眠,会有人性的恶作剧,但重点都不是真凶如何如何,而是其他相关人围观的人如何如何,有时候觉得出现人物太多,显得视角比较凌乱,知道他们最后还是会被串连起来,还是忍不住烦躁,尤其这本书案件的进展十分缓慢,差点就弃书了,但由于强迫症快速看完了。

  比较喜欢她的小说里总会出现善良少年,还有关心少年的那一群人,就会觉得整本书是有温情的。

  《模仿犯BOOK1》读后感(二):无力感袭来

  看完后心里难受又别扭很久,一直到现在。

  小时候看柯南,后来看福尔摩斯、东野圭吾,再后来看破案美剧,直到看到模仿犯。

  之后以上所有基本看不下去,转看各种刑侦题材。

  以前爱看各种诡异的犯罪动机和异想天开又算计精妙的手法,现在每次看都多了种沉重感。

  就像一直无法直视某些所谓推理电视剧里,各种犯罪现场打情骂俏的桥段。

  尤其最后老爷子崩溃的一瞬间,不能再更难受。

  侦探再厉害,破解了多少高难度谜题,对于受害者家人安慰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没人能记住被害人的名字,但变态杀手的事迹会被一次又一次的演绎,刺激人们好奇心,甚至被人追逐簇拥。

  “恶”太容易被传播了,而且很多时候冷酷的很绝对

  深深的无力感。

  很推荐多年看推理的人看,刚接触的人还是少看吧,这里没推理,没手法,只有现实

  《模仿犯BOOK1》读后感(三):思考犯罪

  宫部美雪的《模仿犯》的确可算是她的巅峰之作,相比于欧美推理小说家(多数可算是本格派)追求凶杀手法上的奇妙,日本所谓社会派在松本清张等人的推动下也占据了一席地位,但宫部美雪这部作品却凌驾于二者之上,既剖析了剧场式犯罪和受害者家属的心理,笔触细腻,也不乏恐怖阴森的气氛渲染。对比所罗门的伪证,火车理由,宫部美雪的写作无疑在不断进步,当囊括直木奖后,我想日本推理界的里程碑便是这部作品——《模仿犯》。

  真实不管被扔得多远,最后都会找到回来的路。

  真正恐怖的不是黑夜,而是黑夜里的眼睛

  《模仿犯BOOK1》读后感(四):请不要只对结局唏嘘

  在地铁上读完book1,三本里面最薄的一本, 若干人物悉数登场,开始觉得有点像《清明上河图密码》,当然后者出现的晚一些,但是宫部显然走的早且远,没有埋下哪怕丁点的关于凶手的精妙伏笔打算前后呼应,不告诉你起因,不打算带你追凶,甚至都没有诚意告诉你真相,只是在一起凶杀案发生之后,让你跟着她的时间轴挨家挨户瞧一瞧,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将它称为推理小说。

  第一部快要结束的时候,义男带鞠子回家,在遗体安放室对着门口的脚印,在想那是背负的东西太重,才留下脚印,还是因为存活本身就是一种负担,所以留下脚印,然后开始想鞠子,作者把这份沉重写的很妙,你仿佛能看见他看着世人过往痕迹,留下自己的,因为存活而存在的脚印一步步把日子走下去。

  真一在被樋口惠追踪之后,作者有借真一的一段关于正义的内心表达,大意是谁让媒体广为宣传,谁就能获得社会的信任,宣传决定了正邪,决定了善恶,分辨了神魔,法律道德规范其实只存在于外围。看到这一段会想到很多,信息轰炸让一个个旁观者心甘情愿沦为当局者,又有几人能不为其所困呢。这一段与之后义男关于直播中插播少女广告有呼应,他说,杀鞠子的,不是别人,而是接受呼吁的人。

  普遍说小说絮叨,我倒不觉得烦,在这没有太多因果可究的世界,宫部显然没打算故弄玄虚。那些频繁转换的人物视角,也很喜欢,像一部有诚意的记录片,放大或者缩小镜头,都无懈可击。在这个过分关注结果,很快遗忘真相的世界里,谁又能像宫部一样,俯下身去,认真体察每一个类鞠子事件对于周边,如真一,如滋子这般人哪怕是一丝微小的人生变动呢,请不要只对结局唏嘘。

  其实,对书的第一份喜欢来自编辑对着滋子说,愿你能有份不被世间左右的工作。一句不经意,让我和滋子一起,心甘情愿的参与下去。

  《模仿犯BOOK1》读后感(五):写恶行不是目的。寻找凶手不是目的。

  伟大的推理小说,一定含有一颗时代的大心脏

  这个说法,来自真心,不怕拍砖。

  无意用《模仿犯》有和《百年孤独》《尤利西斯》等“伟大”比较高下。

  虽都是小说,但相去甚远,比来无趣。

  无论价格贵贱,海参与土豆,其实无法比出高低

  即如《模仿犯》与《百年孤独》无高低。

  古典推理里,一定有凶杀,寻找凶手成了唯一的旨趣,也是阅读兴趣

  黄金时代里,加入了动作,能打能斗,(间或还戒个酒),但仍是调料,依然在寻凶上发力。

  到了今天,无论谁,无论东西,都将所有“法则”轻轻放下,甚至远远扔掉。

  唯有如此,推理小说才有活路,才有希望。

  但西方(以美国和北欧为主)依然在“凶手与手法”上发力,于是推理小说几乎全部变成了犯罪小说,小说也越来越血,越来越失去阅读的快乐了。

  倒是日本自90年代后,发生了大变化:宫部、岛田、东野,都常常将注意放到别处。

  《模仿犯》离常规很远。

  和平说,看着死者是信息一点一点被挖掘出来,他有一种重生的感觉

  和平说,没有相当智慧的人犯不出完美的罪行:真正完美的犯罪,必须以绝对的恶为基础

  和平说,我的犯罪都是原创,绝对原创,绝无一丝模仿……

  真是说得令人发指

  写恶不是目的。

  寻凶不是目的。

  打败凶手不是目的。

  隐隐地,读到最后,是作者那一声叹息,让人备觉心痛

  《模仿犯BOOK1》读后感(六):创作

  故事讲述真一发现了大川公园垃圾桶里散发着恶臭的、带血的手臂,一桩连环杀人案就此浮出水面

  该案罪犯竟公然致电媒体,不但透露了犯罪细节大胆地进行杀人预告。然而,两名嫌疑犯突然在车祸中丧命。但是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作为嫌犯好友身份出现的“豌豆”以《另一个杀人犯》一书走红,自负的他用写书让自己的罪恶表现的更有震慑力。

  一直没明白为什么书名叫《模仿犯》,原以为写的是罪犯如何模仿他人犯罪,直到书中末尾真正地点题,其实他没有在模仿任何一个人,他设计剧本、自导自演,这一系列案件完全是他自己的“创作”。

  他和栗桥浩美一次次杀人,与其说残忍,倒不如说是幼稚,如孩童一般的幼稚。他们以整个社会为舞台,把无辜的女性作为演员,民众作为观众,上演一场场疯狂极致的表演

  女记者滋子抓住了他内心对模仿犯的不齿,他的狂妄自大以及藐视他人的弱点,用犹如他制造的恶一般的“模仿”二字使他露了怯,漂亮地击败了他。

  《模仿犯BOOK1》读后感(七):人物事件梳理 BOOK Ⅰ

  作为系列的第一部,页数却最少,260页的内容主要用来勾勒各方人物的形象,可以看作铺垫与蓄势,真正的展开要在后两本。编辑选择了这个结尾,私认为悬念设置得还是十分巧妙的。

  虽然后面还会陆续出现几个新角色,但主要人物已经全部交代完了,基本涵盖一个案件会涉及的各类核心人物。PS:豆瓣评论不能上图也是太蛋疼了........

  ——————————————————————————————

  案件受害者方:

  ①古川家

  古川鞠子(被害者),20岁,年轻漂亮的职业女性,于回家路上失踪。

  古川真智子,鞠子的母亲丈夫有了外遇后选择逃避现实,夫妻二人分居但未正式离婚,与自己的父亲、女儿住在一起。在确认大川公园发现的手提包后听到相关新闻报导,因无法承受而心智失常,跑出家门后遭遇车祸,状况未明。

  古川茂,鞠子的父亲,和现任情人住在一起,供职于风气保守的大公司,对妻女的情况不太关心

  有马义男,鞠子的外公,第一部中的主要角色。真智子住院后,既要照顾店内生意,协助警察调查,还要照顾病人、忧心外孙女、处理和女婿的关系。后成为凶手嘲笑与捉弄的对象,与其有过多次通话。虽已年过古稀,却有着异常坚韧意志与敏锐的判断力,做出了对事件发展有决定性作用的第一个重要推断。

  ②日高家

  日高千秋(被害者),问题高中生,与母亲关系不和睦,父亲则长期在外工作,偶尔通过电话交友中心陌生男人约会并进行援交,帮助凶手递送信件后遭杀害。

  日高道子,平日里女儿不听自己的管教,丈夫经常将女儿的不良行为怪罪于她。在公园的大象滑梯旁发现了自己女儿的尸体。

  ③其他受害者

  大川公园右手主人,尚未证实身份

  车祸时后备箱内的西装男尸,死因为窒息,尚未证实身份

  警方调查总部:

  ①武上悦郎,特别调查总部内勤业务负责人,记忆力惊人

  ②筱琦,武上的手下,带着眼镜身材瘦弱,有些唯唯诺诺,看上去很不可靠,但业务工作能力不错

  ③坂木达夫,古川家附近警局的警员,最初接到古川鞠子失踪报案的人,与前畑滋子有所接触(后两部未出场)

  ④鸟居,在对古川真智子的问询中表现不专业,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一定责任,与秋津是对头

  媒体:

  ①前畑滋子,报章杂志专栏写手,非专业记者,辞职在家创作以失踪女性为主题的小说,后转为跟进报道此次连环诱拐杀人案件。与丈夫住在夫家的公寓内,作为婚后继续工作的“新女性”,与公婆邻里的关系都不太好,夫妻二人的感情是非常和睦。劝动因躲避樋口惠而离“家”出走的塚田真一暂时寄居在自己家。

  ②HBS电视台,最早与“嫌疑人T”接触的电视台,并策划了田川一义的现场访问。直播途中接到凶手打来的电话,并留下了录音范本。

  其他涉案相关人员

  ①塚田真一,大川公园右手的发现者之一,揭开了案件最初的序幕。父母妹妹惨死于强盗之手,目前被父亲的好友石井善之&石井良江夫妇收养,后与前畑滋子&前畑昭二住在一起。因家人的死而感到自责,与武上有过短暂接触,在警局的时候见到了前来询问的有马义男与古川真智子,一直受到樋口惠的骚扰。

  ②水野秀美,大川公园右手的发现者之一,后期还会登场。

  ③樋口惠,真一家惨案的主谋樋口秀幸的女儿,十分自我中心的少女,执拗地要求塚田真一为自己的父亲作证,不断强调父亲也是受害者,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

  ④田川一义,“嫌疑人T”,喜爱摄影,因在女子更衣室内架设针孔摄像机并匿名邮寄照片给当事人而被公司开除。在直播现场被凶手挑动,现出真容与名字,随后被举报猥亵女童未遂。是事先准备好的“牺牲品”。

  ⑤芦原君惠,加油站员工,车祸目击证人,后期还会登场。

  嫌疑人:

  ①高井和明,车祸受害人,犯罪嫌疑人。二十九岁,居住在东京练马区,家中长子,与家人共同经营名为“长寿庵”的荞麦面店。车祸时坐在副驾驶座上,后被甩出车外。

  ②栗桥浩美,车祸受害人,犯罪嫌疑人。二十九岁,同住在东京练马区,独生子。车祸时坐在驾驶座上。

  ——————————————————————————————

  案件进展简记(大背景为1996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的萧条时期):

  6月7日晚,古川鞠子与深夜11点半于JR山手线的有乐町车站前打公用电话回家,随后失踪。

  6月8日,有马义男至东中野警局报案,由坂木达夫接待,结果未被当成失踪案件受理

  9月12日早,古川鞠子失踪97天后,塚田真一与水野秀美在大川公园发现右手,惊动警方。

  当天下午2点,特别调查总部于墨东警局正式成立

  当天下午3点10分左右,电视台首次收到匿名来电

  当天下午4点15分左右,接到电话的消息童话内容被报道

  天色将晚时,有马义男与古川真智子回到家中,随后警察来访询问,古川真智子因车祸送院急救

  9月17日下午,前畑滋子与坂木达夫接触,被拒绝采访古川鞠子的家属

  9月23日(推测)星期一,塚田真一与樋口惠相遇于大川公园

  同日有马义男就住院一事与古川茂进行商讨,后接到嫌疑人的电话

  同日晚上7点前不久,日高千秋帮嫌疑人递送信件至饭店前台

  同日晚上,有马义男被嫌疑人戏弄,到家后发现寄来的古川鞠子的手表

  9月25日(推测)凌晨2点,日高道子于家附近的儿童公园里的大象滑梯发现日高千秋的尸体

  9月27日,调查总部开始对田川一义进行彻底调查

  10月4日,嫌疑人再次联系有马义男

  10月11日,嫌疑人联系HBS电视台提供信息,古川鞠子的遗骨被坂崎搬家中心的老板娘发现

  10月21日,田川一义的消息走漏,“嫌疑人T”登场

  11月1日晚7点,HBS电视台播送特别节目,现场采访“嫌疑人T”。直播过程中收到嫌疑人打来的电话,武上悦郎开始怀疑是两人作案。节目播出后嫌疑人再次联系有马义男,有马义男在对话中肯定了团体作案的可能性。

  11月5日下午4时左右,绿色大道发生车祸。

  同日下午6时左右消息传至墨东警局调查总部,

  11月6日下午6点20分,所有的电视台都放送连环女子诱拐杀人案的两名嫌疑人已确定的消息。

  至此,距离最早的大川公园右手被发现已经过去了56天

  ——————————————————————————————

  有什么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之争,中间有两个日子是根据星期几推算出来的,可能不准。

  《模仿犯BOOK1》读后感(八):“华丽”犯罪的序曲

  对于宫部美雪的喜爱大抵要从《火车》开始,作为一个绝对的文学迷和不纯粹的推理迷,宫部美雪恰如其分的占据了我的阅读地带。

  作为“松本清张的女儿”,宫部美雪也确实把社会派发挥到了极致。敏锐的视角、细腻的描写、深度的关注都直指我们这个社会的种种弊端。

  《模仿犯》是宫部美雪的扛鼎之作,也是我期待已久的一部作品。可以说,它没有让我失望,这套小说秉持了宫部美雪的一贯风格,更融入了庞大的架构。

  据说此书涉及到43个人物,在第一部中出场的人物并不全,但是每一个都非常的真实,一如生活中的各种小人物,而且他们都拥有属于自己人生轨迹的性格成因,只是一场谋杀把他们牵连在一起。

  这是一场带有表演性质的犯罪,在第一部里,凶手一直隐匿于后却又操控全场,直到最后,“真凶”的意外现身,小说即戛然而止,没有犯罪成因,没有真相解谜,却也完整的交待了一场堪称“华丽”的犯罪,如同一部戏剧的序幕,一切不过是刚刚开场。

  在这并不过瘾的开场里懦弱的真一、卑鄙的桶口惠、现实的昭子以及坚强的义男等一干人物都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我真的很敬佩有马义男这样的老者,面对外孙女的失踪甚至可能的遇害,还有凶手的挑衅,却要一力承担所有的伤害,又在冷静中试图解析真凶的痕迹,这样的坚强有几人能做到呢?

  《模仿犯》第一部留给你的将是无尽的遐想,和永远不可能猜到的结局。

  《模仿犯BOOK1》读后感(九):蔡康永与刘黎儿就《模仿犯》的访谈录:如长江大河一般描述犯罪的小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写作方式

  (刘黎儿:日本文化观察人气作家,曾任中时国会记者、驻日特派员、日本电视台评论员,著作为数可观与日本相关书籍,触及文学、时尚、美食、两性等不同文化面向。)

  【从律师事务所的OL转变成畅销大作家”】

  蔡康永:我手上拿的这套小说《模仿犯》,是我最近读到觉得读得最过瘾的一套小说,与其称之为推理小说,不如称之为是犯罪小说;它讲的是几个人,我最好不要揭晓是几个人,反正就是有犯罪的人,他们对日本的女生进行了迫害或者是谋杀,然后用非常残忍的方法来揭晓他们谋杀的成果,向整个日本社会示威或者炫燿,结果引发了一场喧然大波的过程。这套小说因为篇幅非常地大,超过一百万字以上,台湾中文版出了长达四册之多,我当初拿起来看的时候,根本不觉得我可以看完,抱著姑且一试的心情,结果没有想到翻阅之后,就难以停下来,读得非常地过瘾,觉得如长江大河一般所写的描述犯罪小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一个写作方式。后来请教了我心目中的日本文学专家刘黎儿之后发现,在日本其实并不是太罕见的事情。我今天特别把黎儿请到《今天不读书》的现场,希望跟她分享这些她的想法,也可以让喜欢这些小说的人,进一步知道这些背景。刘黎儿,在我跟你提《模仿犯》这套小说之前,它在日本已经是明星级的小说吗?

  刘黎儿(以下简称刘):对!它是大概二OO一年最畅销的小说,日文本是很厚的上下两册,达一千七百多页,相当惊人,听说宫部美幸写的时候,她写了三千五百五十一张稿纸,一般一本书大概六百张稿纸就够了,将近六倍左右的长度;在日本上下册销路超过三百万册,是非常非常惊人,有部分是因为跟中居正广主演的电影有一点的联动效果,不过大部分的人都很意外自己居然能够看这么长的书。一般人都以为自己只能看轻薄短小的书,可是看这书时,没有人把它搁下来,大概所有人都经历了跟康永一样的经验。

  蔡:刘黎儿今天特别帮我们把这些宫部美幸的作品,带了一部分到台北来给跟大家看,据说你有宫部美幸的每一本书?

  刘:对呀!她到了现在大概出了三十八本书,这些是其中的一部分,《模仿犯》是第三十七本。

  蔡:所以她在出《模仿犯》之前,已经是很有地位被认可的小说家了?

  刘:她刚好是二十年前刚好开始去学写小说,大概一九八四年去去上那种小说写作班,然后一九八七年左右,开始写第一部小说,我一个朋友是律师,然后他另外一个朋友是一个作家律师,宫部美幸本来就是在他的律师事务所当他的助理,那个作家律师就把他的作品让宫部美幸誊写,宫部美幸写一写就觉得他不过如此,用这种东西可以出成小说,那我也可以写,所以她就辞掉工作就写,就一炮而红。

  【推理小说在日本的情况】

  蔡:我在读宫部美幸的《模仿犯》中文本之前,就听过不少人和我推荐,我当时就想说第一、四册的小说不知道读得完读不完,第二、我跟人家提这个故事的时候,好多女生都跟我讲她们不想看,因为觉得一听到故事的开头,有女生的某个身体部位被切割下来,丢在公共场所被发现,听起来好恐怖,很多女生担心自己读了以后会很害怕,没有办法晚上一个人回家;在日本的这一类小说当中,女性读者从来不会觉得说怕读这种书是不是?日本女生神经真的比台湾的女读者要粗吗?

  刘:日本人对于就是生跟死的界线本来就不是看得那么清楚,另外对于尸体的畏惧感也不大一样,就像最近还有一个作家叫桐野夏生,她写一个《Out》,就是几个女人把其中一个人的丈夫的尸体分割掉,日本人对于这样的事情,他们的生理接受度还是比我们高多了。宫部美幸她基本上是一个女人,所以这一本书还蛮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来看的,所以大部分的女人其实都蛮喜欢的;反而是有些喜欢传统推理小说的人,对宫部美幸的推理小说,认为她根本不算推理小说,不够推理的乐趣,通常推理里面就是一个解谜,到底犯人是用什么样的技巧,那她的书里面大部分,到中间或是一开始就告诉你犯人是谁,你根本不要推理,所以它其实是一个加害者或是受害者的一个心理小说。

  蔡:大家如果喜欢在网络上面收怪照片的话,大家最近都会收到日本跟韩国的七年级生扮成尸体的这种写真照,就自己打扮成尸体流血啊、然后长疮这些的照片,所以的确好像日本跟韩国的女生对于尸体的恐惧比台湾女生要少很多,以此为乐的成分还蛮多的,不会觉得那个是离自己那么远……

  刘:在日本鬼片很流行,然后大家还喜欢身上随便带个鬼娃娃的小玩偶等等,可以拿一个鬼娃娃陪自己睡觉,这在我们的文化里面可能比较难以想象。

  蔡:我今天特别要请教刘黎儿就关于《模仿犯》的背景资料是有一部分因为,的确如果你抱着读推理小说的乐趣,那第一个当然推理小说在台湾,并不是什么畅销的类型,很多在国外畅销得要命的推理小说,在台湾都是受到很冷淡的对待,那有的人就说华人可能天性就不喜欢推理,喜欢去跟包公伸冤的成分居多;如果抱着要读推理的乐趣,比方说阿嘉沙•克莉斯蒂的那种乐趣,来读《模仿犯》的话,大概乐趣是非常不同哦。《模仿犯》讲的是一个命案初步揭晓线索之后,这几个凶手就是仗著这个揭露自己的犯罪手法的方式为乐,而逗着媒体、警方团团转,来欣赏自己犯罪的成果,那媒体或者是受害人的家属他们在整个过程当中,很细微的心理描写,都有出现在整个书的过程中。这个就很好玩,其实我们一般看描述犯罪的书,也许对于犯罪者的心理有兴趣,可是对于被杀害那个人的家属,比方说被杀害人的爷爷或者是报道这个犯罪过程的女记者的心理状态是没有兴趣的,可是宫部美幸通通都把它写出来了,这个是她的创举吗?就是在她之前有人这样做吗?

  刘:比较少!事实上她这小说,我觉得等于是日本的推理小说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我们比较熟悉的日本推理小说,像松本清张之类的小说,他们都一定有动机就是为什么要杀人,犯罪要有动机、有理由,而且是很深的,不是因为贫穷或是长年的积怨,一定有很深的心理背景;可是《模仿犯》是一个很现代型的犯罪,它其实是没有理由,它把一个犯罪纯粹化,然后所谓的“愉快犯人”,就为了高兴而杀人;等于犯罪者是一个演出者,他让整个社会一起看,而且完全没有觉得受害者是一种牺牲,犯人觉得他邀请了受害者来跟他一起参加这个演出,他觉得受害者应该是要觉得很荣幸。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因为现在这个社会没有理由的犯罪已经越来越多,没有办法去猜测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样,那宫部美幸的所有的创作都是这样,像她的第一本小说《火车》,或是其他所有小说都是在找犯罪的动机,她甚至有一个故事讲一个死亡者的家属,他雇私家侦探来探讨说自己的亲人,为什么会去自杀等等,就是他想要知道理由;那她另外有一本得直木奖的小说《理由》,里面就是说每一个犯罪都有理由,可是里面就有一个犯罪是没有理由的,那那个没有理由的延续就是《模仿犯》,所以我觉得是一个蛮重要的分水岭。

  【结构庞大的犯罪小说】

  蔡:我在读《模仿犯》的时候,一方面对于这个不讲求推理的乐趣,可是讲求整个犯罪的过程引发的社会反应,这种写法感觉到很有兴趣,也很佩服;另外一方面这么巨细靡遗地描述整个故事牵连到的三四十个人角色的内心世界,让我觉得作者似乎是一个颇有同情心的人,要不然谁在乎一个被杀的少女,她外祖父的豆腐店因此而关门,或者是报道这个案件追查真相的女记者,跟她婆婆相处的纠纷,到底有什么值得我们在乎的是被宫部美幸写出来,我读的时候都没有不耐烦,甚至没有觉得跳过那些,只注意犯罪者。跟我看别的小说的经验不一样,看别的小说,如果你没有在讲主角的事,我有时候就会忽略翻过去,可是在看这个小说的时候,我几乎都不太觉得说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好像每个人物的内心都值得探索……

  刘:这也是宫部美幸的小说一个特点,她所有的人物都很平等,然后她把自己的视点——或许很像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她把自己的镜头是放得很低很低;可是另外一方面,她还是俯视了整个事件、整个世界,这是以前的作家所没有做到的事情,因为她登场的人物,可能跟她自己生长环境有关系,她是在东京那种所谓下町很庶民小市民的地区长大,那附近有那个打铁屋什么,或是小书店,很像我们的以前传统的万华,是比较一个传统很古老的地区,她身边全部都是每天非常非常认真去过日子的人,然后可能因为非常偶然的事件,然后卷入一个犯罪案件,这是她的特点,她其实不是很在乎犯罪的过程,她大部分都没有什么很复杂的犯罪技术,大家都说她的文字是很温暖的文字,可是她的态度其实蛮冷静的,你看她很多的观察和比喻都非常非常妙,与其说是推理小说,不如是心理小说,然后也蛮文学性的,充实感到你不会觉得看完就把它丢掉。

  【兼容男女作家特点的小说】

  蔡:如果有人以前注意过我的阅读习惯的话,会发现有的时候我真的对于作为一个男生要去读女生写的小说有一点困难,从读《呼啸山庄》、《简爱》开始,就有一些我觉得女小说家跟男生的兴趣方向很不相同,到现在每次读到女的小说家写的东西,都会强烈的感觉到性别之间毕竟是有差别;可是在读《模仿犯》的时候,我实在被震慑到就是我并不太觉得这是一个男作家或者一个女作家写的东西!

  虽然刘黎儿提到书里这个女记者的角色 ,我的确感觉到她作为一个女性的处境,好像是我们男生很少去关切的,就是要照顾婆婆那边的情绪,又要管丈夫的事情,还要照顾自己的事业的发展,结果就会处于很多艰难的夹缝当中;可是另外如果我要举一个非常男性的例子的话,《模仿犯》里面有一个很神秘的推理者,他是专门靠著从建筑物的照片,来判断案发现场,给他几张犯罪者寄出来的照片,他就能够从椅子的高度、地上的影子还有窗户、屋顶的高度,来判断房子座落在日本的什么地方,那一整段推理在我看起来就实在是非常男生的写法,我根本没有办法相信女生能够搞清楚那件事情,这当然是很过分的偏见,可是宫部是不是一个很跨越性别之上的作家?

  刘:我想其实这个是日本作家的习惯,日本不只是宫部美幸,其他所有的女作家也都是一样,她们要写一个小的细节的时候,她们会事先去采访,当然日本出版社出版、市场规模非常大,所以他们容许给作家很好的经费,很好的住所,做很好的安排,会有编辑给她作一些基本的讲义、功课,或是到现场去看一下,所以作家会表现得很专业,不会犯下技术上的错误,或是有基本的错误。尤其是推理小说它一定不可以犯任何一点点技术上有错误,你就会觉得它是有漏洞,经过蛮绵密的采访跟材料的吸收,才能够写成,所以看起来好像是日常生活,可是里面还是有蛮多的专业在其中。

  《模仿犯BOOK1》读后感(十):于纯恶面前展现的人的无力

  《模仿犯》第一部呈现是罪犯操控的完全犯罪。凶手在杀害了受害者后,还用掩藏尸体,骚扰家属的方式羞辱被害者周遭的亲人,对其造成二次伤害。真正完美的犯罪,必须以绝对的恶为基础。这种罪恶没有理由,也没有停止的可能。猜不透他为何开始,才不知他何时能收手结束。

  正是这种对于莫名的恶的无力,使得整本书看起来引人入胜,让读者背脊一凉。我们习惯性寻找自己的安全区域。如果不出门就是安全的,如果结伴同行就是安全的,如果夏天穿的多一些就是安全的。这些都是基于人们相信,恶都是有原因出现的。当有人以单纯的杀人手法,只求对被害人及家属造成伤害的话,我们便不知所措,恐惧感也就油然而生。《犯罪心理》的某一集,警方问犯人为什么要犯下罪行,那个犯人只是轻松的说,因为他想。这样的想法令人毛骨悚然。这无疑把我们每个人置于危险的沼泽,没人可以逃脱。

  而宫部美雪在书中,以不同的视角推进剧情,全景的展示了一件谋杀案背后,每一个涉案者的心理过程。日本作家似乎更容易通过这种“以小搏大”的方式去统揽全局。在这之中最细致入微的描述,乃是来自受害者家属的无力感。生而为人的渺小在这一刻被阐述的淋漓尽致。在遭遇事件的时候,无论是年轻的真一,还是中年的真智子,都不堪打击。而进入老年的义男老人所表现出的坚强,更近似于要抓住振作起来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在伊藤润二的漫画《鱼》中看到过一个评论,为什么男主角如此坚定的要救自己的女朋友,也许,这是为了证明他只是还正常的唯一的筹码,他只有不断坚持,才不会偏离方向。

  OOK1的结尾,一个突如其来的车祸,似乎把所有的问题又推到了原点。好像话剧的旁白刚刚念完,全景的大幕才行将要打开。作为一个要引出下面故事的引子,这整本书的铺垫恰到好处。

  顺便说一句,媒体在这件事情中表现的是一贯的疯狂,这和最近上映的“搜索”似乎有些不谋而合。现今娱乐至死的观念下,什么都能拿来说一说,抓到证据的第一件事不是通知警察而是先要去采访。究竟职业道德和做人原则之间的界限在哪儿呢?职业的意义究竟应不应该超越个人底线本身,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