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21 09:33: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经典读后感10篇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是一本由郎咸平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5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读后感(一):中小企业安然则中国经济无恙

  从《产业链阴谋》到《热点的背后》,郎咸平关于中国经济的主要观点大抵如下: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竞争力弱,利润空间小,加之GDP主导的“二元经济”模式,造就了房市泡沫、股市泡沫和消费泡沫。从《谁也逃不掉的金融危机》到《金融超限战》,作者反复强调了两个问题,一是国际金融大鳄控制了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因此,国家宏观调控要有战略高度,企业、个人投资要保守谨慎;二是中国政府及时拯救中小企业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政府救市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拯救广大的中小企业于危难。

  08年,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次贷危机冲击下,中国中小企业被推向绝境。作为中国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在几年前已出现萎缩迹象,遭遇金融危机,只是从满目萧条到尸横遍野而已,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关键领域,没有丝毫优势可言;二是在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下,与股市、楼市相比,制造业周期长,生存发展困难重重,而利润空间又非常小,因此,从制造业流出的虚拟资金投资房地产市场造成楼市泡沫,投资股票市场造成股市泡沫,而泡沫越大,利好越大,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就越大;三是金融危机的冲击,劳动法律、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宏观调控的失当,终于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总而言之,中国实体经济在产业链竞争中处于劣势是其先天不足,二元经济的格局是后天畸形;官员、企业家信托责任的缺失导致公司治理灵魂的缺失;政府、企业、民众对形势的误判造成了经济领域诸多问题的恶性循环。那么,楼市泡沫、股市泡沫、消费泡沫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石油、粮食、黄金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为什么出现“坐山车”现象?正因为政府和社会精英们没有弄明白这些最关键的问题,所以在这场金融超限战中才会处处被动。

  只有倾国之力,救中小企业于危难之中,才能在全球危机中下好中国经济这盘棋。

  中小企业能够安全的生存下来,最直接的利好是可吸纳90%左右的就业。就业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中,不仅仅是一项经济问题,更是头号的政治问题。据统计,08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20%左右,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而且,这一群体就业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中小企业。还有,农民工阶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需求量是根本无法容纳数以亿计的农民工。金融危机以来,30%的中小企业已经倒闭,如果这一比例继续扩大,那么失业问题会进一步升级,失业率急剧上升,给社会的稳定埋下隐患;同时,会导致工资水平普遍下降,进一步抑制消费,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按照“急时治标,缓时治本”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的保全中小企业,最大限度的吸纳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政府才能腾出足够的精力,来筹划战胜危机,共刻时艰的长远举措。

  中小企业的兴旺,可以从根本上拉动消费,抑制经济泡沫,引导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健全的现代社会结构,是国家(公权力机构)—社会(企业,社会团体)—民众三维一体的和谐相处,企业承担着利用、组织社会资源创造财富的重任,而中小企业是联结民众和社会关键的也是第一位阶的纽带。体现在经济领域,中小企业的兴旺发达,首先可造就一个富裕、强大、稳定的中间阶层;其次,企业利润增加后,自然会扩大生产,提高工资水平,员工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也会相应提高;从长远来看,中小企业的兴旺,可以自发地抑制实体经济领域“虚拟资金”的流出,从根本上抑制股市泡沫、楼市泡沫等经济泡沫的膨胀。而这些好处,最直接的功效是自然的、持续的拉动内需,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模式,既能增强国家经济抗御风险的能力,又实现了藏富于民,让人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美好夙愿;从根本点来看,抑制经济泡沫,斩断工商链,可以给实体经济设立一道安全的“防火墙”。因此,给中小企业松绑,让中小企业兴旺发达,既是稳定就业、保护实体经济的治标措施,也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抑制经济泡沫引发的恶性循环,从而引导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举。

  因此,中小企业安全则中国经济无恙,中小企业兴旺发达则民富国强,离开拯救中小企业的一切举措,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权宜之计,其结果要么是治标不治本,要么是顾眼前弃长远,我们所面对的可能是永远的恶性循环和被动应对。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读后感(二):读《谁在拯救中国经济》

  无意中在内勤室发现了躺在书柜里的这本书《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局里每个中层人手一本,这群书静静地躺在书柜里差不多快一年了吧。久在深闺人未识,还是我来拯救她吧。随手抽出一本,花两天时间看完了。没什么醍醐灌顶,或是什么豁然开朗的感觉。只是认为,郎咸平教授是个很真诚的人,不装,讲解通俗易懂,没有忽悠人。自己没有什么经济学知识储备,平时涉猎也不多。当然没资格和郎教授交流。可是看了之后,对郎教授的部分观点还是不能认同,还是有许多的想法和困惑的。

  他说中国的危机是产业危机,是因为产能过剩引发的。国家开出的扩大内需,医疗改革,4万亿投入,巨量放贷等药方,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起到治本的疗效。他自己给出的药方是产业链的整合,唯一的出路是提高企业效益。社会经济活动是很复杂的一个系统,根本不存在什么独味的特效药。他所说的只能是针对低端的制造业,那种低附加值,人口密度高的低端产业有效。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科技创新。科技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带动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在最高点,国家才可能站在最高点。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自发的调动分配资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已证实了只靠这一只手是掌握不了平衡的,就需要计划这另外一只手。在我看来,经济活动就两件事,第一是发掘创造资源,第二是分配资源。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从这两件事当中发展演化出来的吧。国家贫富悬殊一直在扩大,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公早晚会引发社会的动荡。国家也看到了,所以提出西部大开发,反腐倡廉,打造和谐社会,让劳动者活的有尊严,所有这些,都是在为调整分配资源在作努力。这些其实就是药方,只要做到位了,就能让国家更健康。只是中国的文化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向西方那样外科手术式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能是中医调理式的系统的改革吧。

  国家历史上从来不乏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的是英雄。默默在幕后推动了社会进步的也是英雄。战斗一直在激烈的进行着。国人辛辛苦苦创汇,一船一船的衣服,鞋子,,,,,往外运,赚取了那么多美元,美元一贬值,那么多财富就灰飞烟灭了。至2010年6月,国家是24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美元贬值百分之十,就是2450亿美元。我们输掉了2450亿美元,为赚取这2450亿美元,得多少打工仔付出多少的血汗。这是我困惑的。中国不缺人才,我想金融战争里一样会涌现出不少的英雄。希望有更多的郎教授这样的人才投入战争。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读后感(三):唉,中国经济

  总体来说,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下,最要命还是跟一些制定游戏规则的专家们来玩金融、玩市场。但到最后受伤的只能是中国经济,虽然看到这些阴谋,这些赤裸裸的掠夺财富的方法,感觉的是心寒,可是很多情况下确实没有办法,毕竟跟真正的能在资本市场上风起云涌的玩家们比起来,中国的金融差得太多。

  这本书是四年前写的,现在有些东西看来确实很正确,金融危机比想象中的时间要更长,要更久,中国未来的出路在哪里,下一步怎么走,真的无法预测,套用狄更斯的一句话,现在虽然不是最好的时代,但也没有坏到哪去。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读后感(四):拯救需要思想 思想需要头脑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

  ——复苏的背后和萧条的亮点

  2009年以来,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股市上涨、楼市热销、车市火暴,这是否说明我国经济已经回暖?郎咸平教授对萧条时期的各种独特现场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市场回暖背后的真相与亮点,指出我国经济的真正危机并非金融危机,而是制造业危机。在此基础上,郎咸平教授指出,萧条时期并不意味着毫无机会。只有“第四驾马车”——产业链高效整合才能真正拉动中国经济。

  经济的发展已经将美联储,中国生产者,美国消费者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之间建立了资金链,所以在金融危机来临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美国,就有这么一群人,在建立这个资金链的过程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功效,如果没有他们为那些财力不强的消费者,通过伪造资料,提供方便,我想也不太可能产生过度消费引发泡沫危机。令我们无法想象的是这场的危机居然是由一群金融大鳄精心策划的。他们很多都是这个政府重要财力部门或集团的掌门人,更令人可怕的是他们居然同出一门——高盛。虽然高盛只是一家公司,但是,这些金融炒家已经掌握了美国政府,因为,证监会,股票交易所,期货交易所,期权交易所都是他们的,他们掌握了所有大型基金的管理权。只要掌握了大型基金,就掌握了上市公司,因为大型基金就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他们可以为所欲为。

  经济萧条时,会有这种“经济下行,娱乐上行”的现象。在萧条的时候,大多数人,由于制造业的不景气,工厂停滞,工资降低,呆在家里的时间过多,亦或白领阶层重新审视家庭的温馨,想补偿由于前期的辛劳、繁忙造成陪家人的时间少。所以,这时候的娱乐业有可能逆市上升。在电影行业,由于需求上升,加上投资人的谨慎投资,生怕自己的钱财打水漂,成本回收不来,以及制片人和导演努力争取投资的结果,才会出项好电影。如星球大战、变形金刚2,日本的动漫,韩国的韩剧……

  我们经过很多的研究发现 一个国家的发电量的增长率可以判断一个国家的GDP增长率。

  汇率是各国政府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的手段,而不像我国政府仅仅把人民币汇率当做调节国际收支的工具。如果美国要借钱,美元就保持强势,美元升值,才借得到其他各国的钱,当还钱的时候,美元就贬值,嘿嘿,少还吗。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读后感(五):读《谁在拯救中国经济》

  当前的股市、房市和车市转暖,实质都是表面现象,是不能作为中国经济回暖的判断。正是由于制造业危机导致制造业的资金流入股市和房市,政府信贷规模的扩充导致部分信贷资金也进入股市,也使得国企开始疯狂地炒地皮。信贷扩充和国际通货膨胀造成的通胀预期使得避险资金进入股市和楼市,进一步强化了回暖现象。

  在当前的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企业如何突围呢?先前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货币政策)不行了,只能通过“第四驾马车”来实现,也就是企业的利润,而利润怎么来呢,可以考虑以下2种方向:

  一是提升性价比:虽然消费者在萧条时期收入下降了,但他们不会简单地选择便宜的产品,而是更倾向于使用高性价比的产品。但性价比的公式不是(外观+性能)/价格,而是(外观+性能+行业本质)/价格。这是一种新的思维:“行业本质”是构成性价比的重要元素。因此,在提高性价比就需要找出行业的本质,后通过广告来打产品的行业本质精神。

  二是产业链的高效整合:企业在运营的时候,要凸显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即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加工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7个环节,而重点就在于除了加工制造之外的物流环节,要实现快速高效的整合。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读后感(六):谁在“拯救”中国经济,理性看待冷热,通俗理解金融。

  因为两个人同时跟我推荐郎咸平,就找了他的书来看。

  作为学经管的人,在上过微观、宏观、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之后,在对这些方面有些皮毛的认知之后,再来看郎咸平说,说实话,起初还是有被他里面的一些推断、解释吓到。第一天晚上和推荐给我的那个室友讨论,两个人在过道里越说越激动,俨然就是俩愤青。

  一开始的感觉就是,对中国社会现在的弊病百出上层还一副不自知行动滞后的崩溃感。越到后来反而越清醒,越理性的去看待他的解释。

  这个赞成。流动性过剩产能过剩,用未来的产能过剩来暂时缓解现在的产能过剩,制造业不景气,楼市和股市的泡沫类似等价于制造业的回光返照。

  不赞成他多次拿在西部修高速公路,最后没有什么车跑为例来说是造成未来的产能过剩缓解现在,是的,也许西部修完之后是没有什么车流量,但是谁都知道,要致富先修路,西部修高速是发展的起点,我觉得。

  2.金融海啸的真正原因在于国际金融炒家的操纵。

  说实话,我是看这本书才第一次接触到国际金融炒家这个词。然后最近在看的一本《货币战争》里面更是提到了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只是那本书有过分强调阴谋论的嫌疑。

  无论是国际金融炒家还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提出,都打碎了认为金融危机只是发展的瓶颈与必然的想法。也意识到普通投资者的渺小所在,如果这些都是操纵,那么中小投资者炒股无异于飞蛾扑火,即便得利也不过是搭了趟顺风车。这样子看来,是不是太悲观了。

  3.知道了几个新词:娱乐经济学。口红效应。知道了性价比的四种计算方式。知道了行业本质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一个品牌定位三角形。意识到中国经济中国企业现在最缺的是第四驾马车---产业链高效整合。

  这一部分的这些都是比较有价值的收获。

  这本书对实体经济分析这方面有不少亮点。经济下行、娱乐上行的现象以前都没有注意到。。有段话写的很好“始乃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到最后你才发现,回到真正的文化艺术,它一定要面向老百姓的俗,所谓俗就是俗世间的俗,一定要寄托在老百姓平常所接触到的一切才是真正的文化艺术,这才是我国文化艺术的未来。”

  很赞同这个观点。一直以来都对动辄斥资百万上亿所谓的大片无感,那些特效与超越现实的夸张手法,看过便罢了,入不了人心。就好像比之那些所谓的大片,我更爱《一页台北》与《第36个故事》这样子低成本低浮华的电影,也许有人把这种类型定位与于小文艺、小清新,我只是觉得这些好像随时发生、随时上演,在每一个街头巷尾,转角就能遇见。所以,应该更能理解,为什么《海角七号》和《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会在台湾掀起一阵狂澜,只是因为通过电影,让他们想起了自己的青春,最热血、最简单、最一去不返的那些年和最怀念的,那些年里相互陪伴的那些人。

  贴近生活的能让观者不经意间投身其中的艺术才是真正的可以持久的艺术。

  (扯的有点远了。。同时在看的一本书叫《解密华为》,郎咸平说里对性价比那一段的分析对理解这本书里面提到的华为企业精神文化以及华为的运营方式的理解有起到促进作用。关于那本书的读后感,等读完了再写。)

  这本书把一些社会热点背后的金融知识以比较通俗化的方式解读,读完收获还是蛮大的,推荐。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读后感(七):谁在拯救中国经济

  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的出口受到重挫,而“三驾马车”中的另一架马车“消费”又所占GDP比重太少,中国只能靠占GDP比重近60%的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然而新造的高速公路总不见得过几年挖开重造,所以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也不能是长久之计。

  那么,到底什么才能拯救中国经济呢,是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么?郎咸平在书中提出了产业结构转型的两大障碍,大批劳动人口失业以及面对金融海啸的不抗压性。那么到底什么才能真正拯救中国经济,作者抛出了拉动经济的第四驾马车的概念:已高效的产业链整合所带来的企业利润。

  2010年8月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读后感(八):貌似经济书的文化书

  郎咸平这个名字耳熟能详,郎咸平的节目随处可见,郎咸平的理论炙手可热。但其实我对于太过高调的人,心头总是有些不适应,些许的反感。

  这本书在我下载的书库中,偶然间读起。这本书从文化到政治到商业,使得我对他的印象有所改观。

  首先最为一个经济学家,他对于文化的了解和剖析也十分老道,尤其对于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文化差异。首先他直言不讳的批评了中国人注重“ 术” 而忽视本的投机心态,其次又对美国人嫌恶中国人不文雅的行为,倡导中国人坚持自我,告诉世界什么是我们的文化。

  这本书同样对影视剧中涉猎的影影绰绰的商帮进行分析,晋商,徽商,湖商,宁波帮,广东帮,潮州帮,以什么起家,为什么垮台,不偏不倚,鞭辟入里,尖锐指出“信托责任”才是商业的核心。

  闲暇时候读一读还是可以的,当然,如果是借来的就更划算了,呵呵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