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清醒地活》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清醒地活》读后感10篇

2018-01-27 20: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清醒地活》读后感10篇

  《清醒地活》是一本由[美]迈克·辛格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醒地活》读后感(一):每一刻,都是等待清醒的那一刻

  我们一直都在等待,等待了好久好久,却终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我们活着,然后面对死亡,知道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我们,究竟在哪一个时刻是清醒的,哪一个时刻有事意识到自己是清醒的,这不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也不是哲学家们在讨论“我是谁”的课题。我们,已经昏睡太久了,太久了。

  每一个人都在正是世界里面挣扎,挣扎的人意识到自己已经沉浸在昏睡的状态里面,更是有更多人宁愿自己昏睡不醒。是啊,与其醒来痛苦,不如一直睡着,那又怎样呢,那又能失去多少呢。

  太多太多人总是急于和别人沟通,认为这才是认识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从别人那里获得对自己的认识,或是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生活下去,越来越少的时间,越来越少的机会与自己交流和沟通。本来,最应该了解自己的人不正应该是自己吗?那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早已经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活着存在的意义。我们活在表面,只是知道自己活着,叫什么,做着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就这样一天一天,拒绝不会的事,拒绝难的事,推脱责任,甚至抛掉责任,职位自己一时的轻松

  我们,真的离自己越来越远,越来越不了解自己,在自己人生的这条轨迹上面越走越远。

  每一年,我们都满怀期待的希望能够获得更好,却有做着与之相反的事情。然后,慢慢发现,自己已经不是本来那个自己。

  好多好多人,开始信奉“不忘初心”,只是你还记得你的那一刻颗初心吗?即使是在很客观的评判里面,你还能评判的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吗?

  那就让我们把他当做是1+1=2习题一样去做吧。慢慢的,再次的走进自己。愿你还在初一的课堂上,只在一个能够意识到得梦境里面。

  《清醒地活》读后感(二):你的想法对这个世界影响甚微

  如书中所说,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心烦意乱时候头脑中会冒出很多声音,对我的想法、做法提出质疑,以至于淹没了内心真实地想法。

  然而,不管你头脑中的这个声音说什么,大多数的时候,生活会远远超出你所能控制范围。这就好像是你坐在黑夜中,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该让太阳明早升起来一样。只是事实上,太阳肯定会升起来,也会落下去。这个世界上发生数以万计的事情。你可以只考虑那些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情,但生活还是会照样出现着这样那样的状况

  事实上,除了你自己愿意去考虑的这些事情以外,你的想法对这个世界影响甚微。如果你愿意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想法,你就会明白大多数的想法之间毫无关联。除了你自己,你的想法对任何事件、任何人都不会有任何影响。对于现在发生的事情,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及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你的这些想法只会令你感觉更好或是更糟。如果你把时间都花在期待明天不要下雨上面,那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你的想法不会改变下雨与否的状况。等到有一天你就会明白这些内心里的喋喋不休毫无用处的,没有必要不断地对每件事都做出推断。这时你会明白,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对生活进行思考得出的混乱想法造成了问题。

  所以,心烦意乱的时候,我通常会放空自己的大脑,什么都不去想,试着做做冥想什么。我们需要对生活做出思考,但需要理清思路,清醒地活在当下。

  《清醒地活》读后感(三):忠实于自己

  尤其要紧的是: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这是作者在书中引用的话。

  在《清醒地活》这本书中,心灵大师迈克·辛格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平静,祥和的环境,让我们能够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活出更好的人生。

  我就是一个非常敏感,非常在乎自己的人。总是会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就沮丧失落,甚至会对身边的亲人发火寻求心理平衡。这样亲近的人也会渐渐的疏远自己,就像作者在书中说到的,内心的成长在于不要总想着自己,不要过于自我,这是唯一能实现内心安宁满足办法。当你意识到,那个总是在内心喋喋不休的“我”是永远都不会满足的时候,你就已经做好了要成长的准备

  可能也是由于女性本身就比较细心,比较多疑的缘故特别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自己心理的落差很大,没有达到心里的期盼点,自己总是会情绪失控,对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

  看完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很多。要突破自己,自己要真正的成长,成熟。就像书中说的,要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你必须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让自己迷失其中。要是你将自己的精力都迷失在问题中的话,绝对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人人都知道,要是对一个问题焦虑、害怕或是愤怒的话,是无法良好应对的。你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应该是自己的反应

  每一件事不可能都如我们期待的一样顺利。可是面对事物的不完美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书中告诉我们,只有知道这个问题是如何影响了你的内心,才能找到解决外部问题的办法。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内心中有什么东西几乎影响到了每一件事情。

  所以,充分了解你自己吧,就像书中所说,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在某一刻明白这一点:如果你保护自己的话,那么你永远都无法获得自由。

  让自己获得自由的途径只有通过你自己。

  《清醒地活》读后感(四):清醒地活

  一直似乎记忆中都有句话叫做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当年郑板桥写下的,可以理解为自我解嘲、抗议之说、心安理平,现在人似乎多拿这句活作为安慰和一种消极处事。最近读的一本书《清醒地活》可以说多少与这句话有点相反的感觉,这是一本需要静心细读的书。

  开篇引用了莎翁的名句。“尤其要紧的是: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威廉•莎士比亚

  以上是莎士比亚流传千古的名句,这是《哈姆雷特》第一幕中波洛涅斯对自己的儿子雷欧提斯讲的一番话,清晰而明确。这番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和他人之间诚实关系,就应该首先诚实地对待自己。但如果雷欧提斯能完全诚实地面对自己,他就会意识到父亲让自己做的事就如同水中捞月。那么,我们要对哪一个“自我”诚实呢?是坏心情的自我,还是做错事而感觉不自在的自我?是感觉抑郁或沮丧时,从内心的幽暗处发出声音的自我?还是在生命的某些瞬间,感到生活无限美好光明的自我?

  从这些问题中似乎发现自我是一个很复杂概念,很难捉摸,接下来书中阐述雷欧应该怎么去更深刻的了解这个自我。通过对雷欧这件事情描述,引导我们去探索自我的概念,了解自我。而接下来的章节也是一种自我的探索和寻找,读起来多少有点哲学的韵味,需要用心去思考,仔细的阅读。引导我们去倾听头脑的声音,寻找内心深处的自我,寻找到到底什么是自我后,才好解决相应的问题,去释放自己,超越自我,脱离樊笼,只有这样解脱自我,才能享受生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全书共五部分,十九章,从唤醒你的意识、感受你的能量、释放你自己、超越自我、享受生活等五个方面来阐述了如何清醒地活。书中阐述了,真正的个体成长是超越自我感觉不适和需要保护的那部分自我。要不断地让自己记得自己就是内心里叙述的那个人。要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你必须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让自己迷失其中。在第二章中也教会你如何除掉这个内心麻烦制造者?首先必须意识到,除非自己是真想这么做,不然不可能消除这个家伙。可以联系瑜伽,瑜伽能帮助你摆脱困境,帮你解放自己。和自己的精神保持距离意志力战胜倾听内心声音的习惯,有意识的区理解自己所处的困境。充分认识自己是谁,只有认识自己是谁,才能清醒地活。意识是生命中伟大的奥秘之一,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激发更多地能量。首先学会小事保持中立释放自己,不去与生活抗争,生活并不在你的控制下,生活总是不断变化,如果你总是试图控制它,那么你就永远也不能全心投入生活了

  说实话这是一本需要精心去读的书,当你可以静下心来阅读,你就会发现自己真的与原来不一样了,只有精心阅读,才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感觉。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就像文末说的,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探寻到深层的精神灵性。这是一本有开创性的书,坦率风格自成一派。

  《清醒地活》读后感(五):清醒地活 理性而活

  清醒地活 理性而活

  《清醒地活》的确是一本难得好书,笔者发现,这的确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本书非常耐读,值得反复咀嚼。

  有一段文字,非常优美,开篇引用了莎翁的名句。“尤其要紧的是: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威廉•莎士比亚以上是莎士比亚流传千古的名句,这是《哈姆雷特》第一幕中波洛涅斯对自己的儿子雷欧提斯讲的一番话,清晰而明确。这番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和他人之间诚实的关系,就应该首先诚实地对待自己。但如果雷欧提斯能完全诚实地面对自己,他就会意识到父亲让自己做的事就如同水中捞月。那么,我们要对哪一个“自我”诚实呢?是坏心情的自我,还是做错事而感觉不自在的自我?是感觉抑郁或沮丧时,从内心的幽暗处发出声音的自我?还是在生命的某些瞬间,感到生活无限美好和光明的自我?

  从这些问题里,我们发现,“自我”的概念比我们之前预想的要难捉摸一些。如果雷欧提斯能求助于传统心理学的话,也许能对他有所帮助。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1927)将精神分做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他将本我看成是人类原始的,动物本性;超我则是社会灌输于我们内心的评判系统;自我是我们在外部世界呈现的样子,需要在另外两股强大力量之间保持平衡。但这些内容肯定对雷欧提斯也没有什么帮助。毕竟,在这些互相冲突的力量之间,我们应该对哪一个坦诚以待呢?

  看来事情并不总是像它们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如果我们敢于探究一下“自我”的实质,就会产生许多人不愿问的问题:“我性格的各个方面和‘自我’是统一的吗?哪个是我的真实‘自我’?”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会展开一场探索“自我”的旅程。但和传统的方式不一样。我们既不求助于心理学专家,也不求助于伟大的哲学家。我们既不会在历史悠久的宗教观点中进行辩论和选择,也不会求助于那些有研究数据支持的人的观点。相反的,我们只会依赖于一个对此有非凡的直接知识的人。我们会求助于一个专家,这个专家在其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在搜集必要的信息,以期能完成这一伟大的探索。这个专家就是你自己。

  让我们牢牢记住:清醒地活、理性而活!

  《清醒地活》读后感(六):我是谁?

  如果定力不够强,读这本书特别容易抓狂,甚至精神分裂哦。强迫自己去认识自己,去找自己,去挖潜意识,去面对许多不敢真正面对的东西……去思考,深思考,的确是一件很有压力事儿

  我是谁?谁是我?

  我是什么样子?我心中的我是什么样子?我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

  这样思考下去,找自己,真的很分裂吧。刚开始读的时候的确有这样的想法,但是读着读着就平和了心态,因为开始被作者的分析抓住。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我可以放掉自己的潜意识了。那些在潜意识中不可控制,不可放掉的思考和通过思考获得的更多想象及情绪,都是没有太关键作用。因为大脑不自主的产生的想象,往往跟真实的自己不相符。“你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创造着世界,是因为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却不能控制这个世界”,有时候特别容易迷失,特别容易被左右,现在知道透过现象本质了,于是有些知道所以然了。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这样来讲述的,说得特别清楚,总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你分析潜意识,分析自己的心思,还怕你不够明白,立即举一个例子电影啊,假设啊,作者运用的非常自如。

  你的世界并非你一个人。一个是你的意识、观察,以及意愿中心;另一个则是你所观察到的你。如果你能摆脱前一个你,你就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宁。只是这极其不容易,你有可能时时刻刻都携带着这样的自己。“精神上的真正成长就是摆脱这样的困境。但首先你得意识到自己是被一个疯子拘禁在了内心世界里”。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很多面,而且负面的东西也特别多,那个世界被一个疯子拘禁着,时刻会疯狂起来。你必须认识这些过程及这些因素,认同这个潜意只疯狂的自己,然后才能去控制另一个自己,跟另一个自己平衡相处,获得安宁的生活。

  作者的这一观点,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终于注意到另一个自己存在的时候,我开始想通许多问题了。“一旦你意识到意识本身,就达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现在你意识到自己是谁,你就变成了一个清醒的人。”

  意识是生命中最伟大的奥秘之一。内在能量则是另一个伟大的奥秘。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在个人痛苦迷茫之后,重新寻找信仰的时候看。当你知道你的内心经 常矛盾和痛苦,但是其实并没有什么,原来也很正常,因为意识有时候不是正确的。但是只有你倾听到那些让你无奈的声音,然后相信那就来自于你,而且你有两你的时候,你就敢于面对所有的东西了。终于敢面对,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原来以为“冥想”就是放空自己什么也不想。作者却说“当你思考自我的本质时,就是在冥想。之所以冥想是最高境界。”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时刻,我最近一段时间不太想自己。但是你不想,不代表另一个你也不想。一如作者所说,我们都有两个自己啊。

  我想清醒的活着,所以这本书能为我所用,是我想要的。于是我便想推荐给也有这样的想法的朋友。

  《清醒地活》读后感(七):放松,请不要关闭你的内心

  精神上的能量源于我们的内心,它不依赖于任何客观实体,却能随时被你利用,并且能够源源不断的涌现。人人都可以获得这样的能量,前提是敞开你的内心,清除一切阻碍能量流入内心深处的障碍。如何你想要精神饱满,想要认清自我,想要清醒地活,请放松,并敞开你的内心,迎接那源自内心的能量。

  当感到恐惧、不快、尴尬、焦虑等等负面感受时,我们惯用的方法就是封闭自己的内心,在自己脆弱的部分包上一层外壳,以达到自认为保护自己的目的。其实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在隐藏问题,并且这会阻止能量的流动,会让你精神状况每况愈下。我们应该做的是释放,将恐惧、不快、尴尬或是焦虑等种种负面感受统统释放掉。

  可是如何做到释放呢,书中提到,要学着尽量保持中立,观察出现的状况,一旦你能够沉静在内心深处,不再和存储的能量模式抗争,那么这些能量就会得到释放。我并没有完全领会其中的秘诀,还得需要慢慢领悟。

  书中最后谈到对死亡的思考。不太喜欢谈及死亡,大概是因为感觉死亡就伴随着分别,更多的是一种悲伤,大多时候大家都会有意避讳,更不用说思考死亡了。可是书中作者对死亡的思考让我对其有了不同的认识。

  正是死亡,才使得生命弥足珍贵。死亡给你的人生赋予意义。看了作者的举例,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以前被自己定义为生活中重要的东西,它们真的那么重要吗。想想自己现在在拼命追求的东西,想想那些被自己遗忘或是忽视的东西,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套用作者的例子,可以设想假如自己的生命只有一周,甚至是一天时间,你会做什么,还会和现在一样吗,还会继续用生命中仅剩的这一段时间来追求你所谓重要的东西吗。逆向思维想一想,是不是应该在明知道自己的生命所剩时间不多的时候,而决定必须要做的事情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呢。那我们现在整天拼命争取的东西是这些吗。我们对重要的事情的界定是不是出来问题了呢。

  书中对生命的诠释挺有道理的:你从生命中唯一能学到的就是通过感受生命来实现成长,生命本身就是你的事业,你与生命的互动就是最有意义的关系。

  《清醒地活》读后感(八):【书评人俱乐部】灵,气

  林亦霖

  这本书封皮蓝蓝的,一望无际的蓝天,看着很美丽,就看完后的心情一样,通透通透的。

  古人曾说“不患人之不知己也”。简而言之,就是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要自己做好自己。这本书要反复看很多遍。每一次,就像和智者的交流,一位阅历丰富的老者喃喃告诉你他的人生经历。

  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瑜伽的过程,心反复地被清洗。每个人就是一颗星球,所以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有的星球很强大,像太阳,会发光发热甚至温暖他人;有的星球懂付出,像月亮,有引力有传说甚至奉献自己;但是有的星球,会破碎,会形成陨石,严重点的形成黑洞,会影响别的星球,会毁灭别的星球。

  佛教中曾言“人生几劫,你才几劫”。活着就像一场修行,一场自我的修行。要内敛自己的锐气,要打磨自己,要与世界和他人和谐相处,要像甘泉像雨露滋润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 ,这就是书中谈到的要提成自己的灵气。

  灵气是一种很玄但是很贴近生活的感触。《功夫熊猫3》中谈到的东方的“气”和西方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很多时候,人做成一件事,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意志坚定,心态平和。这就是所谓的“气”或者“精神”。动画里的阿宝因为掌握不了气,被反派打压。当他为了拯救大家而牺牲自我,大家的怀恋是他“气”的来源。内心的触动,是“气”产生的源泉。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本性。守护些什么,关爱些什么,让这个世界感受到你的美好,感受到爱。这就是来人世一番的追求。

  人的很多不开心,是因为没有追求,或者不放过自己,把自己限定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面。不去付出,不愿收获,只愿故步自封,自怜自哀。到一定的年岁,也只能是感觉良好的孔乙己。“六十耳顺,七十知天命”,这样通透的人生注定是修行了很久的境界。所以,我们一直在修行的路上。

  书的最后讲述了“死亡”,说是上天的馈赠。每天就是人生的最后一天,做想做的事情,不留怨恨,不去抱怨,让自己的人生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努力,为了守护他人而奋进。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是碌碌无为,但碌碌无为不同于平平淡淡。平淡是内敛后的激情,无为是自我的精神麻痹。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是限量的,都应该清醒地活着。

  推开窗,始觉春又来,万物复苏。风吹在脸上很柔和,很舒适。

  远处飘着白云,和封皮很像。心亦像那天空,说不出的舒畅。

  合上书,白云飘,心情畅。这就是灵性的记忆,春的记忆。

  《清醒地活》读后感(九):多读几遍,只为更“清醒地活”——评《清醒地活》

  很多人都有过阅读心灵成长类书籍的经历,我也读过好几本。说实话,大多没能带来太多帮助。一类鸡汤式的,让你“放下”、“去宽恕”、“去爱”……另一种欧美范儿的文风,旁征博引,用大量的例子和吁吁叨叨车轱辘话试图让你明白些什么,但其实我不太明白,只觉作者顾左右而言他。几次过后,对这类“玩弄人心”的书敬而远之。

  本书旧版译为《不羁的灵魂》,看似拉风,其实不太能顾名思义。“清醒地活”好多了,虽然没能与原名对应上,但看了让人有想读的欲望。于是,看了这本书的名字、简介,我决定再尝试一次。并在读过之后,认为这个决定还是做对了。可见,给书起个好名字是多么的重要。

  我很认同一句话——“世界什么样不重要,你认为世界什么样才重要。”我想大家多少都能对此有些感悟。这话如果深究,要扯到哲学上的“二元论”去了。这不是重点,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意识中,活得好不好,只是取决于自己的意识而已。

  这本书,紧紧抓住了“意识”这个重点。

  作为一个喜欢“想”的人,读了第一章,我就被“击中了”。作者从“倾听头脑中的声音”开始,告诉你,脑海中每时每刻充斥着的乱七八糟的念头、想法和自己对自己说的话,没有一个是你要表达的,这些只是你真实的意识所产生的一点声音。它们的存在,帮助“你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创造着世界,因为你能控制自己的思维,却不能控制这个世界。”我每天想的东西,竟然不是真正的我想的!是不是一个非常“毁三观”的说法呢?对我来说,确实有些颠覆性。引发我思考的同时也会问:“那我该如何面对头脑中那些喋喋不休的‘没用’声音?”第二章“你内心的室友”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就这样,从第一部分“唤醒你的意识”开始,经过“感受你的能量”、“释放你自己”、“超越自我”,一直到最后的“享受生活”,作者由浅入深,一步步的引导着你围绕意识这一“罪魁祸首”进行不同于以往的颠覆性思考。让你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面对自己(的意识)。其中没有宽恕、爱和放下,也没有神烦的冗长举例,全书只是简洁的语言(每读到欧美作者的简练文风,都要感激涕零地给跪)和“苦口婆心”具可操作性的引导和劝解。

  即便如此,本书也并不如你想象的易读和立竿见影。我读书时,想到什么就会随时用纸笔记下。但读这本书,我几乎没写几个字。并非无甚感悟,只是阅读中你必须集中精力去理解作者的意识描述同时不懈思考。不仅如此,还得时刻与固有思维的抵触进行对抗。稍一走神,之前好容易聚起的“一口真气”,瞬间散了。待读过一章,想写点东西在纸上,从被新观念冲击还未能尽数消化的大脑中搜刮几遍,留下的只字片语还真不如作者书中原话言简意赅了。

  这也难怪。即便一本《九阳(阴?)真经》摆在面前,少则三五年,多则三五十年,不经历一番苦练又怎么能说颇有心得呢?

  读过两遍,才写下这个没什么干货的评论。我觉得这本书,算是一本与意识有关的“真经”。值得我读第三遍、第四遍……更多遍。不为别的,只为能够更“清醒地活”。

  《清醒地活》读后感(十):我们都活在了自己的思维里

  我们是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重新创造了外部世界,然后活在自己的思维里。要是我们决定不再这么做会怎样呢?

  如果你决定不再描述,而是有意识地观察这个世界,那么你的思维会更开放,体验得更多。这是因为事实上你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而你的思维已经习惯了要协助你,加工你现有的体验,使其与你对过去的观点以及未来的展望相符合。所有的这一切都制造出了一个受你思维控制的假想。如果你的思维不这么做的话,你就会变得非常不舒服。现实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都太现实了,所以我们会在思维里将其重新打造一番。

  你会发现思维随时随地都在讲述,因为你让它有事可做。你将其当作一种保护机制,一种防御的形式。最后,它使得你倍感安全。只要你还需要这一切,你就会不由自主地不断用自己的思维来帮助自己粉饰人生,而不是去置身其中。世界仍然在继续,对你和你的思维影响甚微。在你出生以前这个世界早就存在了,在你离开这个世界时,她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在想要紧紧握住这个世界的名义之下,你真正想握住的是你自己。

  所以说,我们都活在了自己的思维世界里。仔细想想,也蛮悲伤的。不是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