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33: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经典读后感10篇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是一本由钟子麟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其他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读后感(一):一个绝对够格做梦中情人的男人

  其实这本传记写的很一般,也并不出彩,论写作功力也就只能算个还行。多数就是材料的堆砌,对于战争什么的,描写的也很缺乏专业和技巧,但多数人应该是冲着张灵甫的名头给个不错的评价吧。

  貌似最早知道张灵甫是看南征北战,里面的形象实在是被丑化的有够可以了。这种事为了政治需要吧~后来看到天涯里列举民国美男的帖子,有人传了张灵甫的照片。哇塞~太惊艳了有没有~当然,张将军不仅有颜,而且有内涵,诗词也OK,书法也很牛叉,又能骑马打仗。绝对是比男一号还要男一号的硬件软件啊~

  看完此书,估计大部分女人的感想就是,唉~这种在现在社会已经绝种的男人,估计只能在书本里缅怀了。弱我是王玉玲,得夫如此,让我守寡N年,我也愿意啊~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读后感(二):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读后感(三):只是生错了时代

  张灵甫,堪称国民党中的一员悍将,生的仪表堂堂,也还算是读书人,带出的军队--整编74师被誉为国民党军队五大王牌之首,号称蒋介石的御林军。论战斗力,整编74师也还真有王牌军队的样子,顶得住华野和山野五六个纵队的攻击,只可惜张灵甫生错了时代亦或者说站错了队伍。

  张灵甫麾下的整编74师全无国民党军队中的恶习,其纪律也很严明,对百姓也是秋毫无犯,可见国民党军队也并非全都是宣传中的兵匪,其部队的纪律和作战能力均与部队的长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是也。

  张灵甫命丧孟良崮,除了整编74师的重械装备不适合山地战外,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军队中缺少同进退,共生死的决心,只重视保存自己的实力,如此,国民党怎有不败之理。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读后感(四):重读张灵甫

  引子

  都说读史明智,然而历史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困惑与疑团,让人唏嘘,让人不解。或许,历史真的就是一个任人梳洗打扮的小姑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把英雄变成魔鬼,有时候,谎言说了千遍万遍,看起来颇像真理。

  1

  说起张灵甫,摆传统影视剧、书籍所赐,一开始对他全无好感,头脑中满是一个骄横自满、凶悍霸道的反GONG急先锋形象,被伟大的人民子弟的兵所灭,是他自取灭亡,死有余辜。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说,谎言说了一千遍就可以化身为真理,那么说了一万遍的谎言是不是就可以穿越永久的时空?就如同我居然曾经相信历史课本,相信蒋军是消极抗日,相信另一方是中流砥柱,而我就从没认真想一想,如果真的是消极抗日,抗战何以能坚持8年。

  2

  说起国军抗日,就不能忽略张灵甫。正是由于张灵甫与其他国军将领的英勇奋战,一支临时拼凑的新军74军逐渐成长为一支铁军,一段传奇,日军咬牙切齿地称之为“支那第一恐怖军”。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书下了自己人生中最为风光的一页:

  1937年,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打响,张灵甫来到一五三旅三O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

  1937年12月5日,张灵甫率305团在淳化镇附近构建新阵地,狙击日军掩护王耀武51师退入南京,双方展开肉搏战,张灵甫的左臂中弹负伤不下火线,团长负伤不退裹伤犹战,榜样在前,官兵们无不感奋力拼,在张灵甫的带头冲杀下,305团终于在夜战中拼死夺回了河定桥阵地,以团长负伤、连长伤亡五人、排长以下伤亡六百余人的代价,把日军堵在南京东南郊的大门之外!

  1938年万家岭大战,已是51师153旅少将旅长的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效法三国邓艾,奇袭张古山,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移为平地。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张古山的攻取封死了日军106师团的最后退路,该师团最终全军覆没,这也是八年抗战中唯一一次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战例。

  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右腿被日军机枪的两颗子弹扫中,受了重伤。军医检查后说:“腿要锯掉!”张灵甫给了副官一把手枪,厉声说:“谁锯我的腿,你就枪毙谁!”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他诊治。手术后不久,张灵甫不顾英国医生再治疗一月可以痊愈的劝阻,伤未愈提前归队,灵甫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号“跛腿将军”。

  74军因其战功赫赫而成为日军眼中钉,1941年9月2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调集南京大屠杀的元凶第六师团,精锐的第三师团以及第40师团围攻74军,在永安张灵甫带领58师孤军作战,与日军精锐的第三师团主力和第六师团一部混战,第三师团在作战期间损失严重,仅步兵第18联队就死了八个中队长,花谷旅团伤亡人数据日方的报告达八百余人,而实际损失人数很可能大为缩水。58师被完全优势的日军包围切割,但大部分仍突围而出,其战斗力之强悍可见一斑。

  1941年10月24日张灵甫接任58师师长,1942年6月,张灵甫率58师在衢州外围与日军血战3日,击毙敌86联队第3大队队长长岛田仁次郎,74军伤亡4000余人。

  1943年6月6日,74军58师与51师携手打击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和第3师团,两师协同夹击敌独立混成第17旅团,使得该旅团成为日军在这次会战中损失最大的一支部队,其独立步兵第87大队大队长浅沼吉太郎和第88大队大队长小野寺实也在这两天的战斗中殒命。6月13日,张灵甫率58师主力收复公安。

  之后的常德会战,1944年的长沙会战等战役,张灵甫均指挥58师与日军苦战,立下战功无数。由于整体实力存在差距,宏观战役方面国军败多胜少,但微观战斗方面张灵甫却鲜有败绩。也正因为此,1941年初,74军被军事委员会选为全国四个攻击军之一,其实这就是国民党军队的四个王牌军,这是对74军出众战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官兵将领素质能力的最高褒奖。

  3

  如果张灵甫阵亡在抗日战场上,他一定会像张自忠一样流芳千古,死后极尽哀荣。可惜,虽然张灵甫在抗战中多次负伤,但他还是看到了抗战的胜利,并逐渐走上了他人生的顶点——成为74军军长(后来的整编74师师长),成为蒋介石的王牌部队之首、御林军,看起来是他大幸,谁知其中已经蕴含了张氏家族的几十年的大不幸。福兮祸所倚,老祖宗的话一点没错。

  抗日结束,内战打响,张灵甫不遗余力地帮助蒋介石“剿GONG”,也因此成为了反GONG急先锋。有人说张灵甫冥顽不灵,其实这又怎么能怪他——张灵甫是文人出身,忠孝仁义之观念充斥其心,他是黄埔出身,根红苗正,蒋介石对他又是青眼有加,大力提携重用,士为知己者死,张灵甫自然会肝脑涂地舍身报答。两军交战,各为其主,各有各的理想和主义,无可厚非。

  由于两淮、涟水接连失利,苏皖解放区绝大部分地区被国军占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北撤山东,华东地区的主要战场已转到山东,在这种形势下,1947年1月山野、华野两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共约27.5万人。然而张灵甫的这些胜利只是昙花一现,悲剧正在前路等着他。

  4

  1947年3月,国民党军改变战略方针,由对解放区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的兵力,编成3个兵团,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战法,于4月上旬成弧形向鲁中山区推进,企图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于鲁中或迫使其北渡黄河。战役中,粟裕萌发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构想:集中华野几乎全部军力,用5个纵队将74师从四周重兵中腕割出来予以围歼,另外4个纵队和地方部队阻敌增援。要知道,当时李天霞83师和黄百韬25师离74师只有几公里,如果对方救援及时,一口不能吃掉74师,华野主力就会被10个整编师反包围,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可遗憾的是,李天霞与张灵甫素有矛盾,关键时刻他保存实力,造成74师右翼空虚。而后,死敌华野第6师急行军抄了张灵甫后路,74师一步一步被逼上绝路——孟良崮。

  崮是指石头山,很难挖防御工事,而且张灵甫的美式重装备无法上山,实力大损。山上无粮无水,不仅人马饥渴,枪支因无水降温也无法使用。粟裕调动了所有重炮猛轰孟良崮,74师损失惨重。可即使是这样,74师仍然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以3万人对10余万人,抵挡住了华野的三次总攻。原本计划半天结束战斗,华野足足打了两天,情势一度十分危急。

  5

  中国的历史总是如此令人无奈,勇往直前不惜生命为国尽忠报效的英雄人物,总是以悲剧和冤案为结局,古有岳飞、于谦、袁崇焕,今有张灵甫。张灵甫无疑是一个英雄,他就像一个太阳,炽热地燃烧了自己。 我如今才知反思,当年究竟厌恶他什么。治军严苛?带军者理应如是。冷酷无情、蛮横霸道?且不说真假如何,即使如此也只是私德而已,何况也有人说他爱兵如子。他曾是一个爱国书生,后来投笔从戎,在抗战中建功卓著。他平生不贪财不好色,打仗不怕死不惜命,其事迹悲壮如同项羽,忠义可比岳王,可谓忠臣良将集于一身。然忠臣良将者总难有好下场,偷奸耍滑两面三刀之辈却总能逃脱制裁,寿终正寝,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不管信仰哪个主义,有一样是肯定的,身为军人就要为国流血。自古降将军不降典史,国家倾覆在即,高级将领只需屁股一转,照样高官厚禄,能为国尽忠死节者毕竟少数,由此可见张灵甫之作为实属难能。只是胜者王侯败者贼,只因立场不同,单以最后的斗争结果论定功过是非,对一个英雄进行歪曲魔化,如何能令人心服。康熙曾明令表彰前明忠义,乾隆亦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异族心胸尚能如此,可见今不如古。张灵甫的父亲因受牵连,1953年自杀身亡,其弟也于“文革”期间自杀身亡。以上姑且不论,如今孟良崮仍刻有“击毙张灵甫之地”的字迹,对英雄如此不敬,令人叹息奈何。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读后感(五):四十功名尘与土

  也看过《南征北战》,但对里边的张灵甫没什么映像。应该说初识张灵甫是2007年10月的一期《三联生活周刊》中《孟良崮战役的地理解读》的文章。

  读完全书,对张灵甫(1903-1947)的一生也有了了解,参加大革命、抗战、内战几个简单的符号也鲜活起来。特别是他严谨治军,带出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队伍。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前对强敌不言退,充分体现了军人的素养。对战役、时局观察的远见、胆略和战略体现了为将军的胆识。

  但全书对张灵甫内心的想法鲜有提及,在叙述内战时在在意“敌我”,远不及抗战部分行文顺畅,却是这本传记的缺憾。

  “作战须步步求生,而存心必时时可死,盖有光荣战死之决心,乃能作绝处逢生之奋斗”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读后感(六):张灵甫:令人高山仰止的一世英杰

  (一)

  这几天争取时间读完了这部《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心中此起彼伏、感慨万端,此书内容虽不足以称荡气回肠,但也令人五内鼎沸。

  烈烈英风,激扬壮采,数十载之下,怎不令我辈神往其为人!

  过去,我对于粟裕的崇拜可谓超过了所有现代中国将领,我钦佩他的用兵之奇、用兵之神,以少胜多、扭转乾坤!他一路从一个小小的红军班长干起,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身历百死,顽强不屈,尤其是挺过了在浙南开展游击斗争的那艰苦卓绝的几年,最终成长为一位英名赫赫的战神级人物。

  粟裕的成功,靠的是能力,也有运气,比如他在浙南的时候,假如没有西安事变,他的命运就很难预料了。

  可是今天,当我读完这部四百页的不大不小的传记,我对于张灵甫的崇敬又多了几分,而且由于他的人性化色彩以及思想、信仰方面的东西,我对于他的推崇与膜拜之情,已经无以复加——当然,也许还要加上那一抹悲剧色彩,但是马革裹尸,又无疑是军人最好的归宿。

  张将军不愧为一世豪杰、民族英雄,就他的功绩与特色,我感觉他几乎就是岳武穆英风壮采的复制!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虽然张将军没有岳飞的才情(其实岳飞的文才在当时算一般),也没有留下岳飞这样传世的笔墨,可他不但是北大历史系辍学的天之骄子,而且他平素喜爱书法、喜欢搜集古玩字画、喜读古书,这些都增加了他的人文气息;就是在监狱的一年的个性磨砺,也是为其增加了一重传奇色彩。气质深沉、谈吐儒雅的他曾经对新婚的王女士讲:一个人如果不经常读书,就会语言乏味(记得黄庭坚也说过类似的话)。

  张将军治军严明、恩威并重、以身作则,在抗日战场上纵横驰骋、一往无前,大长了我民族志气——就凭这一点,不但女生喜欢,我辈大男子也是高山仰止!

  岳飞的忠烈令人动容,张将军的报国之志也令人感动,他每上战场必抱定必死之心,他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教导士兵们的,而他满身的伤疤也是最好的明证——正是有了这样英雄的好榜样,74军才成为一支国民党军中的王牌之师。

  有人也许认为张将军对于老蒋有一种愚忠,据作者交代那是不尽然的,因为张将军对于三民主义的信仰也是很坚定的——历史也告诉我们,他的眼光值得钦佩。

  (二)

  作者钟子麟人在新加坡,而且还是一位女性,料想早年也是张将军的女粉丝之一吧,所以才有了那么巨大的动力来“不务正业”。

  虽然这部书文笔弱了一些,但是正如作者自己交代的,她是法律行业出身的,自然比之那些喜欢添油加醋、听风即雨、纸上谈兵也做不到的所谓军史“作家”要强得多,至少作者是很重视史料、证据的搜集的,而且为此采访了很多知情人士,包括张将军遗孀王玉玲女士。

  因此,诸如张将军的家事、情事,作者都交代得很清楚,还纠正了一些谬误、澄清了一些疑点,诸如张将军杀妻后是如何被释放的、张将军是在1939年初的高安战役中身负重伤的(非万家岭)、张将军系自杀而死等。

  张将军的三次婚姻都颇令人唏嘘、感慨(其实是四位夫人),一位被自己亲手杀掉,主要是有通共嫌疑;一位被自己休掉,因为不大会带孩子,以至两个儿子惨死;一位则令其十九岁就成了寡妇……

  这些是是非非,作者都已经基本交代清楚了,作为我个人,可谓对张将军的生活际遇充满了无限的同情。但好在还有英雄、美女为后世谱写了一段佳话,让很多人言说不尽。

  作者在书中还交代了一个小细节,令我始终念念不忘。

  1940年前后,张将军在香港养伤,眼看还有十几天他就可以安然出院了。就在这时,他看到报纸上说,国家规定战时军人不允许出国养伤(香港当时系英国殖民地)。

  本来,张将军被送到香港疗伤是蒋介石亲自批准的,而且他已经躺了大半年了。可是,这位以身作则惯了的标准军人,不愿意在这件事上含糊过去,不愿意做什么特例(他对于国民政府和国军的腐败作风是看在眼中的),毅然向院方提出了出院的请求。

  尽管院长竭力劝阻,可是仍然没能令张将军改变主意。最后,回到战场的张将军的右腿膝盖已然不能弯曲,由此落下了终身残疾。

  要知道,张将军本是一位高大帅气、注重军人仪表、且有点自恋的一个人,哪怕是盛夏,他都穿戴得非常整齐。他是如此看重外在的细节,但是为了做出这个奉公正己的表率,他毅然把自己的右腿给牺牲掉了,从此留下一个“张瘸子”的绰号。

  (三)

  内战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每每念及此,都令人黯然神伤,不说也罢。

  粟裕的胜利,也可以说是组织的胜利,而且他还是共军华东方面的军事负责人。张灵甫只是一个王牌军的首领,而且国军有组织上的痼疾,加上张将军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因此他的失败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可见,他与粟裕之间并非对等的较量关系,纵然败在粟裕手下,也不是什么难堪的事情。何况很多国军将士从心底里不愿意打内战,那份士气总是不够饱满。

  在国军当中,我比较感兴趣和崇拜的另一位才子式、文雅范儿的名将,便是被誉为“东方隆美尔”的孙立人将军,而且孙将军也是一位悲剧人物。有意思的是,也许是出于对张将军的敬重,孙立人夫妇竟然把来台后无助的王玉玲女士视同亲女,给予特别的关照。

  张将军的刚烈、忠贞,让人不得不叹服他乃是一位真正的军人,假如我中国将士皆能如此,那日本又焉能欺我?方先觉投降的事情可以见之于邓野《民国的政治逻辑》中的考证和辨析,令人遗憾颇多。

  我在阅读时就突然想到:“假如方先觉在衡阳也能够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做到杀身成仁,那么他的英名当如何显耀?他对于国家尊严的贡献又该是何等突出?甚至于,对于当时的战局又该有何等改观?!”

  看至本书末尾时,没想到方先觉最终竟也成了张灵甫将军的亲家,真是奇妙的缘分。

  最后再提一下王耀武吧,我也比较佩服自己的这位老乡。

  如果说张灵甫是一位难得的将才的话,那么王耀武就是一位难得的帅才了。王耀武与张灵甫的关系,我感觉有些类似明朝的开国元勋徐达与常遇春,徐达比常遇春小两岁,但是他却比常遇春投奔朱元璋早几年,徐达是个难得的帅才,常遇春则是个难得的将才。而王耀武虽然比张灵甫小一岁,但是他却是天子门生的黄埔三期,张却是四期。

  前阵子刚看完了温相的《王耀武传奇》,这部书虽然信息量不小、也够吸引人,但毕竟不是正史。真的是非常希望能有类似这部张将军传记的严谨扎实的王耀武传记问世,以令后世永远缅怀这些抗战英雄。

  【为了作者的严谨和搜集材料的辛苦,给本书打五星吧】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读后感(七):一个故事

  他娶她的时候,他42岁,她17岁。

  他战死的时候,他44岁,她19岁。

  他是张灵甫,她是王玉龄。

  一个是声名赫赫的国民党战将,一个是出身诗礼名门的大家闺秀。故事的开头,她自己说,他是自家伯父选的,她在做头发,他在镜子里看她,看了一眼,便决定娶她。

  婚纱照是60年后第一次公开吧,他与她,男的高大俊朗,女的清丽逼人,看不出他大她25岁。她今天才开口,直到结婚,她都搞不清楚,他原来大她那么多。

  但是,又有什么呢。她爱他。他亦爱她。他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生,黄埔四期学生,国民党最精锐的王牌之师师长,军中儒将,书法成就直逼于右任,大师齐白石专门为他治了鸡血印。她说,那时的他,1米87的个头,真帅,一点不象40多岁的人。纯情如她,无法抗拒。母亲反对得厉害,她更坚决要嫁他。母亲最后只提了一个条件,必须由国民党江苏省主席程潜上门提亲。

  1945年秋,他与她在上海金门饭店举行了热闹的婚礼,他请动程潜做了证婚人。南京的玫瑰别墅,精巧的房子里,她是心满意足的中将太太。有过三年的幸福时光。上期《三联生活周刊》刊出了对她的专访,她说,“我们在一起,就是念念书,读的都是古典文学。我也会陪他去古董店。几乎每天早上,我们都去他军部驻扎的中山陵骑马。张灵甫喜欢逗我,那些军马,只要前面有他的马在跑,就不会停,我怎么叫都不停,只好死死抓着缰绳。”仗再打得天翻地覆,他也会日日电报给她,报平安。

  故事刚刚开始,传奇却已结束。在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结束。张灵甫进入我军包围圈,被歼,自杀于孟良崮。关于这一战役的叙述,《红日》里记得完整。小说中,张灵甫阴郁,自负。74师却是一块硬骨头,费了大劲才拿下来。中学历史课本里也有这段,一役改变了山东战局。最近看到史料,这一仗,与张灵甫对阵的是,棋高一着的粟裕将军和许世友将军,他无路可逃,败得其所。

  她不懂政治。二十岁不到的年纪,铁血动荡硝烟,她体会不到。她只知,他是身不由己的男人,她是为他而生的女人。事实上,他战死的那天,儿子才出世10天,周围的人瞒着她。过了很久,她才晓得。战事最激烈的时候,他在孟良崮留了遗书给她,“玉龄吾妻,今永诀矣。”

  再亮相,已是2005年。她以抗战有功将领张灵甫遗属的身份,赴北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她不再有小鸟依人的温婉,岁月积淀的气度,高贵,从容,不缓。

  她平静地提起他,他和日本人打仗一场没输过。从“八一三”淞沪血战开始,他几乎经历了抗战中正面战场的每一场恶战,身上13处枪伤。他的功绩,国人并没有忘记,有功之臣,理应载入史册。她在纪念大会上发表了讲话,也是替他说的,“联想到灵甫视国家意志为最高意志、视民族利益为最大利益,率部抗日,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歼敌无数,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对得起民众。如今国家、历史、还有人民对抗战功臣给与褒奖,想灵甫地下有知,也应当欣慰了。”

  面对历史,她释然了。去年,她还去了孟良崮,他告别人世的山洞里祭他。于她,孟良崮是人生最大的伤口。日本作家村上龙在文章里写过,世界是严酷的。人生总会有一个或两个伤口。有的人好了,有的人却没好。她的伤口,想必愈合了。纵然,用尽了一生的时光。

  想来,她是如此的大气。难怪他在的时候,那样钟爱她。世上,只有她配得起他。

  60年过去,她依然爱他。她觉得,他不会老去。有人要翻拍《红日》,问她李幼斌演他合适吗。她说,不行,李幼斌太土了,不象他。陈道明也不行,不够英俊。年轻时候的唐国强还行,现在不行了,太胖。她心里,他始终是她嫁给他时的样子。永远都是。

  这便是她与他的故事。李碧华说,谁都写不好别人的故事。一切记载,都不是当事人的真相。是这样吗?事实是,现实远比故事传奇,比传奇有意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