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智慧与魔咒》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智慧与魔咒》读后感10篇

2018-02-05 21:31: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智慧与魔咒》读后感10篇

  《智慧与魔咒》是一本由[美]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016-9-1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智慧与魔咒》读后感(一):哝,书收到了,随便聊聊吧

  初识塔勒布那是09年的事儿了。在经历了金融风暴后,美帝终于尝到了水深火热味道,想了解整个事件过程,可以参看两部片子——《利益风暴》和《大空头》。前者是就整个经济危机爆发前因后果做了细致分析;后者则更多是站在当局者的角度,去推演整个事件经过。在整个金融风暴中,大多数人赔了钱,甚至倾家荡产,同样,也有少数人藉此发家致富发了国难财。塔勒布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他却一直对外声称,自己是个哲学家

  他的确是个哲学家,同时还是个好商人,这是绝对的褒义,一方面哲学家也是要吃饭的,另一方面正是这次金融风暴的“黑天鹅”事件,让其声名大噪,他原本无人问津理论一时风头无二,然而平心而论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在彼时彼刻,胜利者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因为人们都在恐慌中迷失了方向,甚至主动放弃思考能力。《黑天鹅》应运而生,成为当时一根理论上的救命稻草。塔勒布毕竟还是个哲学家,是个“诚实”的人,在世人验证其预言,广收门徒之后,便进一步推行开自己的道,第二本《随机漫步的傻瓜》问世。这本书更是本心灵鸡汤,或者不管初衷如何,最后它沦为了一锅鸡汤

  这本《智慧与魔咒》是塔勒布在基于“黑天鹅”效应上对如今人们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为了凸显重点,话很短,书很薄。还是中英对照,如果英文部分全都不看的话,那只有区区一百页左右,再除去前言和后记以及注脚,那大致只有七八十页,仅仅这七八十页,也不是通篇大论,多以格言警句的形式,稀疏错落,如果整页算下来得话,满打满算,不过五十页左右。所以请不要问我为什么上午拿到书,晚上就敢写评。换你你也行。

  其实就黑天鹅效应这个说法,并不是塔勒布首先发明的词汇,他只是在最恰当时刻,拾起了它。如果哪天新闻上讲说某某海域惊现神秘石柱,那转过天来爱手艺克总发糖也定然被冠上黑天鹅事件的头衔,我们并不是无视未知,只是缺少敬畏之心。

  就这本书来讲,可以读懂多少,全凭皂滑。于是它就成了最好的枕边书,每每拾起,总有收获。这种收获具有广泛性和实效性。作为一只哲学家,塔勒布并没有把话讲得太晦涩,涉及逻辑学和经典学派理论时,也是深入浅出充分体量了读者智商相比之下,《沉思录》倒成了能看一辈子的书。

  这书很直接,所有观点,去除旁征博引,推导过程,直接告诉你结果,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其中难免会有些让人不以为然的论调,不理解没关系,有空的时候捡起来读两遍就是了,猫靴这里这么说,也是暗合黑天鹅论调的——你没遇到的问题,不代表你以后不会遇到。真到遇到的时候,有了潜意识的理论支撑,自然应对上不至于手忙脚乱

  更何况全书字字珠玑,读起来沁人肺腑如沐春风,虽说格言却又不死板拗口,些许揶揄,些许幽默。时时背诵,日日细咂。

  有机会酒桌上、床笫间,应时应景,一语惊人,提升比格,增加滑,岂不美哉。

  《智慧与魔咒》读后感(二):【拾光书屋(书评)】哲学,本该如此简单

  智慧与魔咒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曾经写过一本畅销书--《黑天鹅》,而这本《智慧与魔咒》同样是在对黑天鹅事件的思索与领悟,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事件是指那些无法预测的影响极其重大的事件,并且这些事件在事后却可以得到看似合理解释

  作为一本格言锦句类的作品集,本书在装帧设计上也是相当考究,精装的a6开本加上中英文左右对照设计,有效弥补了由于翻译不到位和读者中英文思维不同导致无法理解文句意思的各种问题,每页五条箴言,加上五条英语原文,不得不说,单就收藏来讲也是做到了相当完美程度

  那么我们讲回内容,本书到底值不值得买?作为格言语录类作品,我是比较推荐的,在翻译上基本做到了文意没有太大程度被改变,这也是我们阅读外文书籍最怕遇到的一点,就是译者的水平决定了书的好坏,太重要了。塔勒布的箴言可谓字字珠玑,在开篇的引文里,他就以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来暗指人们在遇到不清楚不了解的问题时,解决方法总是简单粗暴地强迫自己去“拉伸”或“压缩”以适应问题和困难,希望妥协能够解决困难和问题,但是,这种削足适履做法并不是正确的方法,而这恰恰是现代社会人们逃离不了的、困扰人们多时的魔咒。

  塔勒布应对魔咒的智慧则浓缩在这短短的几百页的小册子中短短几句足以解开你的疑惑。比如:“把别人缺乏常识当作借口,这本身就是缺乏常识的表现。”,“年轻人的智慧老人的轻佻一样不讨人喜欢。”“对你名誉损害最大的是你为了维护它而说的话。”“尽量别把那些别无选择的人称为英雄。”,塔勒布有些语录还带有幽默感,比如在谈哲学家时,他说:“要成为一位哲学家,首先走路要非常慢。”

  可以说,这本格言语录集是你不可错过的哲学读物,当然,如果你不喜欢看语录集这一类的书的话,另当别论

  《智慧与魔咒》读后感(三):【拾光书屋(书评)】智慧与魔咒

  在很久很久以前~春秋时期,宋襄公很想学齐桓公那样成为诸侯霸王,先是扶植公子昭回国即位成齐孝公,然后召集曹等小国在宋国开会,杀掉公子子则,请出楚成王召集其他诸侯在宋国开衣裳之会。在会上楚成王凭着自己的武力当上霸主,欺软怕硬的宋襄公自认倒霉

  对于比自己弱小的人,不管别人做的对不对,总是用自己的那些理论来衡量。而如果对方一旦比自己强大,就完全认同对方的各种原则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势利眼,看强者就什么都好;看普通人,就什么都有问题,非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改过来才行。

  “概率”这两个字,除了课本以外,最常出现地方也许就是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也就是未来天下雨的可能性有多大。在数学中,概率论是专门研究可能性”的一门分支。它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内容远远超出了中学课本里那些刻板的习题。一切随机或者不确定的事件,都是概率论研究的范畴。上至气象下至金融,甚至连“磁铁的磁性怎么来的”这种物理问题,都可以用概率的方法来研究。

  在我们生活中,是根据老练经验,或者生活习惯来对待一个未知的生物简直就是会碰一鼻子灰,但是有的人在碰完之后还是继续按照以前的经验继续向前近。

  The traits I respect are erudition and the courage to stand up when half-men are afraid for their reputation. Any idiot can be intelligent.让我尊重的特质包括博学,以及在别人顾忌名誉的场合挺身而出勇气。任何白痴都可以很都可以很聪明~

  虽然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在这个舞台上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有的人因为尊重生活,便展现真实的自己,不欺骗人,亦不自欺,而有的人则总像生活在云雾里,别人无法看清他的真实面目,久而久之, 亦迷失了自己,被吊在半空中,永远踩不着坚实的大地,这无疑是一种心塞,而且是莫大的哀伤

  《智慧与魔咒》读后感(四):颠覆错觉视角,重建思维结构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变幻莫测、无法掌控的,看似毫无逻辑可言。其实不然,如果能够找到其中的运行规律,或周期性,或线性,就能够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找到成功的规律。这既是概率的问题,也是不确定性的问题。

  对于未来的预测,前人通过格言、谚语以及语录的方式进行了记录高度凝练、高度概括、高度有效。历史上有不少书籍都是采取格言体的书籍,其中,《增广贤文》就是这种格言类型的典范,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也都在实践中应验、运用过。格言、谚语是人类对生活规律进行总结出的精华,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时代,人文、生活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以往的经验不能说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却也应该进行一番调整。美国纽约大学理工学院风险工程学特聘教授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通过研究“在不透明环境下的决策”,将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对未来世界的预测,以格言的形式,写进了《智慧与魔咒》。其文字活泼有力见解独到深刻,充满智慧,指导性非常强。

  《智慧与魔咒》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其内在的逻辑。本书以为打破我们对世界的错觉为要,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和人性

  ——针对成败:塔勒布认为,要通过理性的思考,找准定位,崇尚自由,但不自怨自艾。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在中年时成为你在少年梦想成为的那个人,其他都是失控导致的结果。”失败是什么?“成功的对立面不是失败,而是把成功人士名字时时挂在嘴边炫耀。”我们存在意义是什么?“只有当你可以自由地做任何事情,不需要明显目的理由和别人的要求时,你才算真正存在于这世上。”什么是成功?塔勒布认为:“我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你有多少时间需要打发。”

  ——针对感情:塔勒布对感情的认知相当深刻,“恨远比爱难以伪造。你听说过虚假的爱,但还没听说过虚假的恨”。对于陷入恋爱而深感难以应付善变的女人,作者向男人提出了见解:“当她嚷嚷着无法原谅你做的事情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原谅你了。”针对当前离婚率高的问题,塔勒布俏皮的指出:在过去,天主教国家同样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是人们用不着考虑离婚—那时人们的寿命比今天人们的寿命短,那时婚姻的寿命比今天婚姻的寿命长。

  ——关于网络:塔勒布对网络的评价不高,认为“网络让人们彼此相连,在信息和伪社会的层面营造出一种怪异的滥交氛围,这让人在每次下线的时候都感觉自己重新变得干净了。”他还特别指出:“对于渴望被别人关注的人来说,网络是个不健康的地方。”于此更甚的是,塔勒布认为:任何不是面对面进行的社交活动都会损害健康。信息时代的灾难在于信息的害处远比它的益处增长得快。绝大多数沉迷于信息—网络—媒体报纸的人都很难以接受,获得智慧的主要方法是从头脑中除去垃圾信息。

  ——针对书籍:塔勒布对科技时代的凡俗气息极为反感,特别是信息之滥觞,令人叹息。他一方面指出:“还没有被凡俗沾染的媒介就只剩下书籍了,你看到的其他媒介都试图通过广告来操控你。”另一方面,他又犀利的指出:“信息丰富黑暗时代:公园2010年,仅在英语国家就有60万本新书出版,其中只能摘录出寥寥几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相比之下,公元0年,新写出来的字只有很少的几本,但其中充满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话。”

  ——针对专家:塔勒布认为:“有些行当,例如经济学家、妓女和咨询师,即使在进一步详细分类也提供不了更多信息。数学家从问题出发得出解决方案,咨询师从解决方案出发创造问题。他们所谓的风险,我称之为机遇;他们所谓的低风险机遇,我称之为愚人的问题。”“悲剧的是,我们从傻瓜、经济学家和别的反例人物身上学到了最多的东西,但我们却对他们一点都不感激。”“对效率追求是阻止我们过上充满诗意的、高贵的、优雅的、富有活力的、英雄主义的生活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智慧与魔咒》把当前社会表面现象进行了高度概括,将表现背后的真实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通过读《智慧与魔咒》,我们能够领会到塔勒布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它以小见大,浅入深出,随处闪现着深入思考的精髓与智慧。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轻松俏皮的语言拉近人心深入人心。同时,它还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力量,引导我们擦亮双眼,看清错觉,找回真实。

  我相信,这才是塔勒布撰写本书的动机所在

  《智慧与魔咒》读后感(五):【拾光书屋】《智慧与魔咒--眼前的成功也可能会是另一个悲催flag的高能预警》

  中国的老祖宗早就说过,“登得越高,怕跌得也越重”。很多人将这理解为一种酸溜溜心态的解读,或者物理现象,乃至因果报应,猛然听起来,似乎还有一种难以开解的悲观。但这也在侧面证明了,再杰出的智者,似乎也无法单单凭借智慧算无遗策,打破一个魔咒--思维必定会有盲点,所以,看似眼前风光无限的成功境况,他日难保会是另一个悲催flag的高能预警,尤其是对于那些骤然成名就迫不及待的把一些生活经历草草拼凑成书“淘金”的人--也许不会有人真的有兴趣去翻查多年前的影像资料,但是,这些曾经大红大紫、风光无两的书给他们带来的难堪必定是加倍的,而他们自己恐怕也不会好意思再打听那些原本价值不菲的精装书的未来归宿。

  作者在开头提到的“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的典故,本来似乎也就是一个邪恶的人,故意用与客人的身高不相符合的床,借机折磨、乃至伤害上门旅客的身体,最后被英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故事。在本书中,被作者引申为,本书中箴言提到的我们遇到不了解、不清楚的东西时,我们的解决办法是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削足适履以符合世俗;也提到了选择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突出选择错误的变量进行更改的行为--因为被刻意更改的是人的身高,而不是床的尺寸。可我们都清楚,哪一种才是更容易被更改的、同时又不会造成过多伤害的:床的长短,可以通过增减床板块来调节,但拔苗助长或者砍断大腿血流一地的后果则恐怖得不言自明。故事我们可以只是听听就算了,作者也有意就此点到为止,然而盲目改变自己去符合世俗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需要为你盲从调整受到的伤害负责的人,是范围广阔的“世俗”中人,事涉具体之时自然也就无从说起了,所以,归根结底,就只是我们自己。同时,我们自己还要独自承受这样的行为将会给未来造成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伤害同被强行拉长身体、或者砍断大腿所需要承受的痛苦不相上下。在被偷走的、可能出现的美好的未来的面前,在去努力追寻它的过程中,藉此努力成长、拓展的自我的智慧和勇气似乎也将在惨败的现实面前,在人们的嘲笑和指指点点中一并消失。因此塔勒布得出结论,智慧的每一次失败,都可以归结为削足适履的结果。

  想明白这个道理,似乎也“朝闻道夕死可矣”了,哪怕是用这悲哀的情绪去打算应付另外一些烦心事儿了,能因此更同情他人的处境并施以援手就更好了。借用书中作者的一句箴言来说,就是“对于有同情心的人来说,用新的悲哀替换旧的悲哀,远比用快乐替换悲哀更容易”。而和我从小到大听到的家长的告诫正相反,我记住的书里的箴言,并不会再被我拿去当作向别人炫耀的言语间的点缀--万一那变成我的下一个flag怎么办?没有人提到,世界清静一点也可能很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吗?这也是箴言的魅力吧!

  还等什么呢,一起来品读这本有趣的书吧,不是名言录,不是毒鸡汤,不是脑洞贴,一起来感受“余味无穷”的充满智慧因子的箴言吧(可能有点小“毒舌”,但和朋友拿来互黑和自黑都是再合适不过了)!

  《智慧与魔咒》读后感(六):一句话=一本书——《智慧与魔咒》有感

  语言的魅力可以说是相当巨大的。从散文,小说,诗歌到戏剧,论文等,可以说文体是相当多样的,每一个种类的书籍都是数不胜数,但是能够被人们世世代代传诵的往往不是那些长篇大论的巨著,而是那些简短又富有哲理的语句。例如中国的诗词,谚语等,可以说这些语句是相当精炼的。这本《智慧与魔咒——塔勒布的黑天鹅哲学》里面收录的主要是一些箴言,可以说这样的文体安排还是比较新颖的。

  可以说这样的文体与我们日常看到的情节丰富的文学小说,文字优美的散文相比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但是本书中的这些箴言却句句充满了哲理。可以说在本书的开头部分“何为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里面作者就通过希腊神话中的普罗克拉斯提斯的床的故事,可以说大部分读者看了这个故事可能想到的是普罗克拉斯提斯太残忍了,这个故事活脱脱的就是一个恐怖故事,也是一个自食其果的故事,最后普罗克拉斯提斯亲自去‘享受’自己定下的残忍变态规则——被英雄忒休斯给结果了(对于忒休斯相信看过之前《忒休斯之船》那本书的应该不会陌生)。但是作者在这个故事里面展现出来的观察视角可以说比较有哲学性的,作者从普罗克拉斯提斯的床开始出发,将其与本书的箴言相联系,阐发了这样一个观点:“在遇到我们不了解、不清楚的东西时,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拉伸’或者‘压缩’,迫使它们符合世俗的、预设的、人为制定的观念、门类和套路”。可以说这样看来确实和‘普罗克拉斯提斯的床的规则’非常类似,但是两者的区别在于,在对待‘普罗克拉斯提斯的床’,躺上去的人是意识到这样的危险,而本书正文的箴言里面透露出来的哲理却表达出了这层意思:“我们似乎意识不到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就好像裁缝为了让自己做的衣服刚好符合顾客的身材,而拉长或者截短他们的手脚”。可以说正是后一层不同才是最需要我们去注意的。

  本书的内容采用的英汉对照的形式,可以说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以顺带学习英语。里面的那些箴言可以说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是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刊发的。例如在P87里面有一段话谈到关于书的,这对于我来说还是非常有用的。

  书中这样写道:“对于一般的书,阅读正文,忽略脚注;对于学术类的书,阅读脚注,忽略正文;对于商业类的书,正文和脚注都可以忽略”。可以说这一段话在我反复阅读之后发现真的还是有那么一些道理,比如我在阅读商业管理方面的书,在阅读完第一遍之后很少再拿起来看第二遍。

  可以说本书的很多箴言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例如在谈到关于博学时,有的人非常佩服那些讲话谈话中擅长旁征博引,认为这样的人就是非常博学的,然而本书中对于博学的看法却是:“一个人越博学,援引别人话的次数就越少”,不知道正在看本文的你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也看看本书哦。

  《智慧与魔咒》读后感(七):塔勒布箴言集

  百度百科上对黑天鹅事件的释义: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在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均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直到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这一发现,让当时原本深信不疑的人们从新审视周围的事物,不再凭经验来判断一件事,因为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足以垫付人们的观念,甚至让一些不可动摇的信念轰然坍塌。无论是政府的决策,或是普通人日常简单的抉择中,黑天鹅都是无法预测的。比如美国的911事件。

  塔勒布,畅销书《黑天鹅》的作者,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者之一。他一生致力于研究不确定性、概率性的问题。这本《智慧与魔咒》搜集了塔勒布最有影响力的箴言。

  “绝大多数沉迷于信息---网络---媒体---报纸的人都很难接受,获得智慧的(主要)方法是从头脑中除去垃圾信息。”

  现在是碎片化时代,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网络上的事件,无论是突发新闻,搞笑段子,还是朋友的日常碎碎念。我们都会看一看,顺便点评一番;但其实这些根本毫无营养,对自身修养没有半点帮助,相反,还会占据大脑内存,一旦发生类似事件,就会条件反射。这其实并不好。我们如果能摒弃这些不好的消息,而是对那些经过自己大脑加工的消息更加深刻,那么,通过思考、加工,这些有用的部分被吸收,消化,转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些才能称之为智慧。

  越是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越要珍惜那些真材实料的智慧,因为这个时代,很多技能都是因为科技发达而不需要人来再动手,而要提高科技,靠的还是人类的智慧,所以能从冗杂的垃圾信息中截取自己需要额知识,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

  “如果有人跟你说---我很忙,那他要么是在宣称自己的无能(以及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控制),要门是在试图摆脱你。”

  的确,在工作上,我经常会说自己很忙,而实际上,我只是为了摆脱同事给我加更多的事情。

  因为我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未完成的情况下,我必须先学会拒绝。

  “像一个行动主义者那样思考,远不如像一个思考主义者那样行动危险。”

  一个爱思考的人,还能马上付诸行动,这比盲目行动者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我得经常提醒自己,真正的独立思考这看上去可能像个会计。”

  本书还有一大亮点,就是中英文对照,这对于学习英文的人来说,是非常值得购买的,兴许你下一篇英文论文,就可以从这里抄录经典语句。

  感谢【拾光书屋】的赠书!

  《智慧与魔咒》读后感(八):[拾光书评]用智慧破解魔咒——智慧与魔咒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不过二百多页的内容,却承载了智慧与魔咒这样庞大的主题,然而解读这样的主题却没有使用长篇大段的论述,反倒是用一句一句的格言体文字来做出说明,作者可真是信心十足呀,看完全书,不得不佩服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有这个实力,所以才有这样的勇气。

  想要弄懂本书的主题,引文和后记必须要细细品读。在引文里,作者讲述了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普罗克拉斯提斯要求睡在他床上的人必须和床同样长度,否则要么拉伸,要么斩断。而在现代社会上,我们遇到不清楚不了解的问题时,解决方法总是强迫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或拉伸或压缩,并且认识不到这是削足适履的做法。而这一切就是笼罩与现代科技发达信息广博的社会中的魔咒。

  对抗魔咒需要智慧,在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看来,智慧不是知识,智慧不是科技,智慧也不是信息。智慧是什么很难总结表达,但智慧不是什么却往往能够描述出来,就如作者在正文中写道的幸福,幸福: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怎样衡量它,怎样实现它,但我们非常清楚如何躲避“不幸福”。在书中,作者就是用这样短小精悍的格言式句子来发表他对智慧非智慧等其他问题的看法的。语言犀利,意思却需要反复琢磨,有的让人看了会心一笑,有的看了让人若有所思,而有的看了却思量几番都不甚理解。比如这句“绝大多数现代科技都是延期执行的惩罚”。

  初初读罢,作者给我一种反对现代科技文明的感觉,看了后记明白作者并非是反对现代科技文明。而是反对对科技信息极度迷信造成的过分依赖。因为科技的发展,常常让人对未知的东西做出充满自信的结论,而这结论一旦和情况不符,人们不会怀疑是结论有误,反而总是强迫自己去适应他,甘做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上的人。而在最后,针对这种种结论却总免不了遭遇黑天鹅事件。现代社会信息有了极广的传播和丰富,而信息的这种泛滥反而让人越发无所适从,也因此作者说如今是信息丰富的黑暗时代。公元2010年,仅在英语国家就有60万本新书出版,其中只能摘录出几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相比之下,公元0年,新写出来的书只有几本,但是其中充满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话。

  在这本小册子里,如上的小句子实在太多了,需要每一位读者用自己的智慧去感受,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这本书是中英文对照的,读书的同时间或学学英语,不失为一桩美事。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然而,无论是在对股市的预期,还是政府的决策,或是普通人日常简单的抉择中,黑天鹅都是无法预测的。9•11事件的发生、美国的次贷危机、我国的雪灾,都证实了这一点。

  《智慧与魔咒》读后感(九):【拾光书屋(书评)】人生充满哲理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安皮里卡资本公司的创办人、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曾在纽约和伦敦交易多种衍生性金融商品、在芝加哥当过营业厅的独立交易员。同时创作过《随机致富的傻瓜》和《黑天鹅》,都是畅销书。

  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在重蹈覆辙,有些东西我们仅仅是没用心去接触就茫然行事,最终失败也是必然结果。本书的字句中含有许许多多个唤醒人的哲理,随便翻开一页,都能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让人上瘾的东西里,害处最大的三种之中除了海洛因,竟然还有碳水化合物和月薪。很有趣,在看这本书之前和之后完全是两种态度。

  成功就是在中年时成为你在少年时梦想成为的那个人,其他都是失控导致的结果。这本是一句解决我们所有人内心答案的话,但是我从中看到了心酸,这个道理是多么显而易见,但是谁会愿意面对它呢?如此浅显的道理到处都是,这个世界是给有智慧的人准备的,要想成功,纯凭运气是不可能实现的。

  本书中所有箴言在某种意义上都与“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有关,在我们面对未知时,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对自己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拉伸”或者“压缩”。这就相当于变通的问题,这也是倔强的人只会使结果更糟的原因。本书的主旨,在于面对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时,我们是怎样面对的,又应该怎样应对。

  还有一点,我之前没有想到,这本书竟然是英汉对照,然而本来就小巧轻薄的书,再加上一半都是重复内容的英语,使我感觉这本书会很快看完,结果果真如此。在看本书的同时还能学习英语,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

  这本书适合在任何场合给任何人看,放在口袋里,闲时看一句,就会大大激励自己。这就和自我反省一样,每一条都能和自己扯上关系,因为这些道理在我们内心深处都是存在的,只是我们一直没有把它们挖掘出来。

  比如说,表扬一个人没有缺点的时候,你也在指出他没有优点。这句话很对,完全没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表扬者和被表扬者都会感觉到别扭,但是又挑不出毛病。总之就是表达问题,也许人们内心并不是这么想的。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格言,作者把内心所想和多年积累的经验,聚集在一本书里,对我们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这是我们应该感谢作者的。

  总之很喜欢这本书,对人生会很有帮助。

  《智慧与魔咒》读后感(十):跳出思维的框架,追求广阔的世界

  我们总是在说,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总是听从别人的经验,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工作上。好像我们只要听到是老辈们的经验,我们就会去相信,去尝试,从来没有怀疑过他们的“经验之谈”。我们也由此在前人的基础上积累了更的经验,每当人们问这件事可不可以做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直接快速的经“经验”告诉我们答案。我们也因此“循规蹈矩”了好长久的岁月。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这些’经验之谈”真的能深信不疑吗?我们是否要对这个问题持一个怀疑的态度? 本书《智慧与魔咒》只有一章,全文都是语录。作者通过诙谐,犀利的话语,讲述了一些我们大部分人所认识的一个世界,但是却并不是如此的世界。简短的话语揭示着世界的秘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人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有时我们总是人云亦云,一个人讲了这么一句话,这段话符合我们的所思所想,于是我们就为认可他的说法,因为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太年轻,觉得多看多听他人的经验是正确的选择,在别人的经验道路上行走,我们能够少走许多弯路,从而更快的看到更多我们向往的世界。但是却不知,其实我们是被限制在了一个他人所布置的小小世界了,我们本可以看到更加广阔,更加深层次的世界。就像作者所说“我们一直在尝试改变人们以适应技术,改变伦理以适应我们对雇佣的需求,改变经济生活以适应经济学家的理论,努力把人生塞进某种框架之中。”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绝不是相信经验之谈的人,他一定是敢于跳出思维的框架,敢于尝试与冒险的人。手机的革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总以为手机只能是按键式的,可是当地一个触屏手机的出现就打破了我们的框架,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更加大的世界,由此我们又衍生出了一大堆触屏类产品,但是,我们又被限制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而我们好像也总喜欢限制在条框里,或者说还要自己想要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扔掉未知的东西或者说鲜少去思考,探索未知的事物。 我们如何才能逃楚这些条框?也许真的如作者所说,将“思想产业”的概念从脑子里赶出去,这是对于作者所说的,对于我们,我们应该将之前人们灌输的“概念”从我们的世界里赶出去,为什么人们说的这些就是对的,我们不能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吗?也许我们能够做到的事,就是思我所想,想我所思,探索追求未知的事物,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不要局限在既定思维中,发散自己的思维,跳出巨献着我们的条框,天马行空,世界一直是宽广无限的。也许这样长久下去,我们能够自然而然的,下意识的做出很多对于他人来说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举动,我们能够听到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真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