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2:54: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10篇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是一本由王小山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一):死在书里,活在每个人的心里

  喜欢沉浸在书里的感觉,像是一种全世界只有我的感觉,更似一场美梦。梦里纸张分解成能量,墨水发酵成营养,催促着成长。

  喜欢催人泪下的小说,比如《红楼梦》;更喜欢充满激情与刺激的小说,像《福尔摩斯》。看一本小说,就像是在经历着另一种人生。小说领着你跟着主人公经历一段情感的波折,它们带你去那些从未去过的地方,看那些你从未见过的东西,经历那些从未经历的事,然后体会出与众不同的感受。

  有很多人,死在里书里,但是在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像鲁迅、曹雪芹、司马迁等等,每一个响亮的名字,我们都只能在书里才能看到,或许说他们死去了,不如说他们永垂不朽!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评《幸好,他们死在书里》

  在忙乱的工作与生活交替中顺利完成这本《幸好,他们死在书里》的阅读,嬉笑之余也想着穿越历史的胡同做点见不得鬼的事情,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下起大雨,把写点东西的思绪全部打乱,于是试着吟诗一首开始回顾这本书的阅读:好雨知时节,床前明月光;处处闻啼鸟,粒粒皆辛苦。

  各类人物在历史的胡同中穿越,把我们也算进去,都不算啥,至少在意念上我们都能做到这个。但是,好端端的你跑到别人家里坐着干啥?不就图看个热闹,再打两圈麻将嘛,找不着人你不会上网找人聊天啊。当时空错位所有你想到的人物都齐聚在你面前时,你会不会思维错乱说都不会话了?关公和秦琼打架啦,城管管不管?林冲家生了个林黛玉,算官二代还是匪二代?

  我们都是木头人,为了生活都在身心上储存野蛮生长的念头。我们愿意把自己的生活搞得颠三倒四乱七八糟,还是在难得糊涂中获取一些自己在生活中已经得不到的感觉?有个人说:自从得了神经病,精神一下子好多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小山同学,你辛苦了!

  2013-6-4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三):趣味

  这本书在我同事那里传阅的时候获得了几种不同的评价,一种是,这什么玩意儿?狗扯羊腿。翻了两页就看不下去。弃之。另一种是,关公战秦琼,这也能扯上,你可真能白话。不过有点味儿。还有人直呼看不懂,这要表达什么呢?

  就像封面上“这些正经八百的人最后都成了笑料”,本书就是一本搞笑之作。真的不尽是幽默。如同作者在自序里说,这是一种无意义的写作。但就追求一个趣味。

  这道让我想起了《武林外传》。不就是一阵一阵的笑声吗?收到老百姓的热烈追捧。不关乎宏大的叙事,不关乎崇高的理想。就是逗一乐,让读者开心开心。轻松文字也是要要的。虽然作者自云是无意义写作,但有些篇章还是有明显的故事新编的味道。这样,本书就区别于那些纯粹搞笑的垃圾文字。

  旧瓶装新酒,这酒瓶是四大名著、金庸金融武侠小说、周星驰的电影、外国名著等,原有的情节、人物为我们所熟悉,在“万能的王小山”笔下,他恶搞了名著中的各种人物,将他们的朝代、职业、性格、命运等通通根据自己的需要,不顾历史进程,随意调动,任意糅合,情节远超关公战秦琼,你可以说他想象力丰富,这样你也可以扯在一起。他恶搞了各种经典故事,告诉我们故事的另一种走向,可能故事是很悲催啊,并不超着我们常见的理想的方向前进。这就如同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结果借到的箭只有99990多支,离十万差那么几支。诸葛亮面临掉脑袋的危险。一下子打破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形成的思维定式,哈哈一乐。这又如同在揭示童话的最后: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故事止于此,但生活并不就此结束。比如设想一下他们婚后,可能相爱容易相处难,或者审美疲劳什么的,闹出点家庭危机或者婚外情之类的。

  语言风趣,各种名言在这些人物嘴中吐出来,因了历史的不同,背景的不同,或者就是古人说今话,古人用上了现代专业术语,都让人忍俊不禁。王小山是个有趣的人。很多书是“一本正经”,这本书就显得那么不正经。此书是《亲爱的死鬼》的再版。这大概是中文系毕业后王小山展露自才气的表现。玩弄一下文字,没有什么大意义,有意义但无趣味的书有很好。有趣味不就够了么?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四):幸好,他们死在书里

  死亡的悲壮,带来了生存的绚烂。我在很多年以前做过一个梦,梦中去了通往地府的道路,一路上看到的情景,是收割后的稻田,有紫云英,田里有嬉戏的女人和孩子。沿着一条窄窄的山路,我慢慢地走着,山路一边是深渊,一边是峭壁,有时候累了,坐下休息,还会意外地发现前面的人留下的东西,比如收音机之类的。像是在旅游,不过是自己一个人,没有同伴。这个梦是什么意思,我一直不明白。当然,这个梦没有结束,可能我累了,就睡着了?这是在我怀着孩子的时候做的梦,因为看到了花,所以生了个女孩子,因为看到了紫云英,我就喜欢上了那美丽的紫色。

  是不是因为我们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就产生了对美丽死亡的想象?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五):胡侃呗

  吸引我读这本书的缘由一则是作者王小山本身,二则是这个有趣的书名所示。名著人物的另一种可能,其实这种想法也曾经盘旋在我的脑中,尤其是当年还是高中生的我在校图书馆里抱着三国红楼水浒西游四大名著死啃的时候,脑袋里乱哄哄的全是那些人物,偶尔静下来时候会想如果他们没有死成了老不死的精怪生活在现代会怎么样,不过当时也只是想想而已,具体会怎么样随后就抛之脑后。所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有迫切的阅读欲望,仿佛是圆了自己当年的一个未圆的梦吧。翻开目录,里面第一个是张角,张角啊,当年沉迷三国杀的时候印象最深的那个“雷公助我”的张角,有意思。王小山所选取的名著里的人物都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人物,这样在他进行“胡扯式”的再创作的时候读者本身也会有熟悉感,至少不会在毫不了解的情况下迷迷糊糊的。王小山这本书颇有种“戏说乾隆”的那种戏说之态,用另一种类似于胡侃看似荒唐的风格来讲述那些大家所熟知的人物,也许看不出什么大道理,看书就是图个乐呵,乐呵过后倒是能反思出点儿什么来。我是完全把这本书当做一个趣味儿读本来看,完全没寻思要从中琢磨出个酸甜苦辣或是什么后现代写作手法的大意义和大趣味来,我的收获是看完整本书我笑出声来的次数我自己都忘了,或是捧腹大笑或是憋着笑或是戳中萌点的乱笑。这本书毕竟不是正统的故事,即便是作为一本文学作品出版出来,想要的效果无疑就是笑果,确实有笑果,这是不是就已经达到了目的。正如王小山自己所言,他的这种无意义写作,从中找到乐趣,他自己有乐趣,看文的读者也能从中找到趣味来,这就足够了。这种趣味性的更加适合目前网络化时代的兴趣趋向的“故事新编”的确能够带给人们一些别样的体会和快乐,作为一本睡前读物,闲来无事翻开一章来读读当做文学消遣,王小山这种信马由缰的调侃写作,嬉笑怒骂自成文章,也确实是一种才华的体现。多新鲜啊这种方式,我们所能看到的是文字的肆意组合成的一篇让人捧腹的文章,也许还有作者本身这种方式所传达出来的不受拘束的思想维度。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六):戏说名著《幸好他们死在书里》

  戏说名著《幸好他们死在书里》

  书名起的不错《幸好,他们死在书里》,不过看了之后可能不会明白这本书到底是写什么的,幸好,还有一个副标题:名著人物的另一种可能。看了无标题我才决心去读这本书的,按照我的理解,以为这本书是以名著中的人物为主题,展开自己的论证和想象,来构建一个和名著情节或者结局不同的故事。

  可是一打开看,才知道,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就是戏说名著,好像是《Q版三国》,或者是《Q版语文》,里面都是无厘头的搞笑。

  不过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书,最后我竟然能够读完了,而且只用了两天。呵呵,连我都没想到,看起来无厘头还有一点点魅力。这里面主要是以《三国》的故事为主线,穿插了《红楼梦》,至于《水浒》和《西游》也偶尔提到了几句。就是穿越,古今穿越,连我们熟悉的网络语言,我们熟悉的文革语言,我们上学学过的课本语言,总之在这里都熬成了一锅粥。别说作者手艺还不错,这粥还挺有味道的。虽然看了以后你可能觉得没在知识上有所受益,不过话可说回来了,要是没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和修养,这里面的很多笑话,你还真看不懂。

  看了之后你不得不佩服,作者还是挺有才气的,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吧,我并不是很喜欢这个类型的书,但是感觉挺休闲挺消遣的。不过如果像今何在《悟空传》的一样,有一个主线,构思一个整体的情节,不是像现在这么散,估计会更有吸引力。

  不过在嬉笑怒骂之间,作者也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比如在讲述诸葛亮一家的时候,最后说到,没想到诸葛亮一家有本事的人都没有保住,不得不让人叹息命运的无常。是啊!命运也许和我们想象的往往大相径庭,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智慧,只有等待后人去解读了。

  看完了书,翻回去看看作者的介绍,王小山,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作为教师早就耳闻北师大的大名,也曾经路过北师大的辅仁校区,北师大出现这样的怪才也不例外。在书中能够看到作者深厚的古代文学修养,到处都是对名著语言和典故的引用,不过总觉得如此戏说,有点大材小用,作者完全可以写出更经典的作品来。不过也不好说,也许N年以后如此戏说竟会变成一种流行文坛的风气也不好说,呵呵算是替作者瞎操心吧。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七):为了爽而写作

  如今网络写手人才辈出,处江湖之远亦可红遍大江南北。而成为知名网络写手之前是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初入网络文坛的大都是凭借着一时热血投奔而来,时间久了面对每天数千字的要求,当初的激情便已不再,反而成了负担,于是一篇篇开头尚可的网文,往往越来越不成样子,最终被“太监”了。另外很多已成名成家的写手,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很难再次续写曾经的辉煌,因为写作,是需要灵感的,固然现在有模式化的写作编剧方式,但这种生产线下来的产品,不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而此书作者所说的“无意义写作”,只放下了一切包袱,把写作当成一种甚至更高于激情的娱乐和消遣,只为自我乐趣,并且深入自乐于其中。

  作者在序中颇有些王朔式的自负:写作就是为了自己高兴,别人怎么看并不在乎,也谢绝“思想教育”。这种自负,仿佛在当代已成为文艺界新生代的共性,我斗胆归纳为“创作型的自闭”,受众对此类型的作品反映喜欢者如痴如醉,反感者不屑一顾,极少有中间派。此书也是,作者以奇思妙想和调侃甚至恶搞的语言把四大名著和金庸的小说人物一通“乱炖”。这明显是一本剑走偏锋的书,我着实敬佩作者的博闻强记和奇思妙想,但这一本怪味的菜,读者要想尝试也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可以想象的结果:喜爱者无不为作者的活跃思维叫绝,厌恶者肯定会怒斥为“满纸荒唐言”。

  如今对于言论、出版越来越开放,这也就给了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创造了生长发展的空间,有些太过跳跃性新式样可能让习惯于传统方式的读者难以接受。此书作者所实行的“无意义写作”,更像是对以往“书必有其意”的一种逆反,像是一幅超现实主义的抽象画,不论你是否能够接受,他总是在那里存在。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八):可爱的四大名著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封面是一幅画了名著人物的卷轴,从左到右分别是武松、诸葛亮、林黛玉、孙悟空和曹操,代表着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在王小山的逻辑里,四大名著的关系是这样子的: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里曹魏有个能人叫贾诩,他是贾府的大当家,后来家中的小王夫人生了一个带着玉的孩子,名叫贾宝玉,然而这贾宝玉本来是一块顽石,就是当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那块,而度化他的不是别人,其中道是左慈,而僧就是江流儿,两人后来停了武大郎的《了好歌》后相继还俗,留在了大汉,于是唐太宗只好利用李靖的月光宝盒让秦琼去会了关公,当然,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当年林冲得罪了高衙内,于是被逼上了梁山,其女林黛玉只好被送到贾府,再续前缘。

  好吧,不要激动。王小山在自序里都说了,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歪念,一个是得感谢自己的语文老师,当他瞎编曹刿是个背着破包袱的糟老头时,没有把他的歪念扼杀在摇篮中,另一个是感谢鲁迅先生以及他写的《故事新编》,你要是批评他乱来,他肯定会端出阿Q的名言,“鲁迅写得,我为什么写不得?”真是一个十足的滑头。不过,这千百年的事,千万人说,你就权且一听吧。反正这故事是越编越新,越编越多。

  在这些瞎编的故事里,我最喜欢的应该是榜样关公和狂放诸葛。王小山说,关公也是被逼的,被什么逼的,当然不是被妈逼的,是被义气、榜样逼的,所以做什么事都得讲义气,按照义气的模式去思考,最终被刘备设计去守荆州。结尾这样写道:“临死的时候,他用别人根本听不见的声音,喃喃地对自己说:终于解脱了,刘备,你还能把我怎么样呢!”而诸葛亮写的更为透彻,不是不知道做官风险大,但架不住名利的诱惑。

  在王小山的名著里,多了一份男人的无奈。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九):酸甜苦辣一壶酒

  很新鲜的视角,有点似文人骚客酒后的戏谑狂言,作者将四大名著和金庸武侠混在一起重新卤煮,正所谓酸甜苦辣一壶酒,初时嬉笑,细品之下,却是五味俱全。

  很显然,王小山敢于向一直以来被奉为经典的四大名著和近代武侠之首金庸系列挑战绝不是盖的,能将若干脍炙人口的历史人物信手拈来,并把剧情与现代日常生活结合得天衣无缝,古今融为一炉并以嬉笑怒骂惊醒世人,就足以证明他的实力非凡了。

  在这本书中,依稀看到今何在的影子,当年的《悟空传》虽仅有西游这一段故事的颠覆,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写了一个不一样的精神传奇,以至于很多人会说看了《悟空传》很容易走火入魔,皆因它在思想上对人的影响很大,让人看穿看透太多。如今的《幸好,他们死在书里》文笔怪诞而形容贴切,文字犀利而情节自然,在秉承了《悟空传》的精髓之余,又增添了更多现代故事的特点,读罢令人不胜喜悦又不胜唏嘘。

  书到了最后,写到郭靖,实乃一绝。老实厚道的郭靖,终于被挖掘出了灵魂深处所想,果真写得不无道理:“在郭靖通往人间第一侠位置的道路上,躺着如下尸体:李萍、江南七怪、杨康、穆念慈、华筝、黄蓉、武敦儒、吴修文、完颜萍、耶律燕、耶律齐、郭芙、郭破虏。。。。。。”,郭靖至死没有给黄蓉一个爱的理由,他只说:“你能帮我成为英雄,我活着的时候要受人尊敬,死后也要青史留名。”于是,黄蓉就这样不甘的死了。。。虽然是作者杜撰,却写得入木三分,与人性不谋而合,依着原文的意思,郭靖也可算是完美的大侠,生性憨直而只懂得爱国爱家爱他人,如今看到王小山的分析,非但不觉得亵渎了侠士,反而觉得人有“梦想”和“企图”去做的事更加真实更容易为人接受,试问人间又有几个与常人不同的“大侠”呢?我就不信有这样的人,而更愿意相信他是为了英雄梦才一步步不由自主做出选择,走到最后的。

  关于其他历史名人的故事,也同样有这样引人思索的余韵,且留给读书的人自己感悟去吧!爱思考的人真应该看看这本书,笑过之后,还可以思索一些哲理,性价比不错。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十):卿本书中来 还复戏中去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

  卿本书中来 还复戏中去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别样的历史新编

  微博上,“万能的王小山”是个喜欢嬉笑怒骂的“杂家”,似乎@他就能够解知天下大事、家长里短、八卦俚俗,无论科技前沿还是古旧秘辛,他都能够给你一个似乎不错的答案;而他的出版商的活计也似乎兼顾地不错,至少“铁肩担道义 葫芦读好书”的文化LOGO也不是王婆卖瓜;那么作为一个单纯的作家来看,王小山的作品如何?嘿,只看过王小波木有读过王小山的沉默的大多数,都不是很了解。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就是这样一本让我这样的初读者接触王小山童鞋的新书。书的序言里,某公知“无廉耻”地索性将自己的书定义为“无意义写作”——这样让想要找茬的书评人说什么好呢?是必须点赞还是必须点赞?看来答案是只有一个了。

  在本书当中,故事虽然前后有所联系,但是想要单独读某一个篇章也似乎是可以的,章回小说的节段选择阅读特性也可以在这里应用到,这让想要读读看或者是没有时间一气呵成读完的爱书人都可以接受,在地铁上放上一本这样的书,嗯,多有范儿!当然装腔作势不是主要原因,选择读书的内容才是更为重要的选择。不说从汉代穿越时空的古今两个张角的对话的稀奇引入荒诞不羁,貂蝉二夫之间的对比也是个性十足,刘关张魏蜀吴的故事演绎得是颇有古话今说的相声style,而江水流过,找玄奘的秦琼坐上月光宝盒时空旅行和作者的“好基友”老榕的故事就只能让读者感叹:信息量好大呀……得,故事还没有结束,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成了总教头林冲家的姑娘,贾家大宅门里的故事攀上了孙权当朝的官司,什么张三化蝶令狐冲武痴郭靖不是大傻子关羽装B被人黑,什么王重阳为堵悠悠众口出家为僧诸葛氏负绝世奇门命运多舛鲁肃这种老好人真真害死人好讨厌,什么关公卖马曹植慕嫂面包会有的保尔柯察金都出现在成功学的宣讲里,跟不用说“论悠悠与YOYO”测试的名字相关性之类的刘备招兵买马指南这样奇葩的设想了。这个时候你不得不感叹本书的书名是多么有预见性——“幸好,他们死在书里”。

  可是谁又能够说这样就不好呢?应试教育考场中,我们曾经这么多次写了八股套话,一个贝多芬爱迪生张海迪以及最近的乔帮主,翻过来翻过去炒了多少次,无非都是论证些什么假大空的真理,我们可曾设想过,用这些人物的名字,去见证另外一种可能呢?假如他们在这本书里面相遇,会发生什么样的传奇呢?

  历史不能改写,但想想可以驰骋到我们希望的地方。这本别样的故事新编给我们的就是一种可能性的自由,无需被性格、正经故事甚至时空、社会捆绑住我们的设定,我们可以在纸上自由假想,然后卿本书中来、还复戏中去,成为我们自己的故事,能够与其他人会心一笑的故事。

  至于这样的写作有没有意义,谁知道呢?

  y 林怿

  2013年6月21日22:01:13

  写于御庭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