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我训练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自我训练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10 21: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我训练经典读后感10篇

  《自我训练》是一本由[美] Joseph J. Luciani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我训练》读后感(一):活在当下,不要做心理上的时空旅行者——评《自我训练》

  Joseph J. Lciani的《自我训练》这本书已经买了很久了,一直都是随手翻几页,有旁的杂事就放下了。这两日休息,偏偏电脑坏了,反而给我一个契机静下心来把这本书看完。

  当初买这本书的初衷是被副标题所吸引“改变焦虑抑郁习惯”。我并不抑郁,但焦虑烦躁时常破坏我心灵生活平静。如今把这本书细细读完,虽然还没有按作者教的那样开始记录自我训练的日志,但却有豁然开朗感觉,好像终于找到了素来让我焦虑烦躁的根由,也握住了开启自由生活大门钥匙

  人在面临危险时,大抵有“应战或逃避”两种反应,抑郁是“逃避”反应留下的痕迹,而焦虑则基于“应战”反应。而我,每当面临我自以为的“危险”或“威胁”时,我便立刻开启焦虑模式,我甚至能很清晰感觉到自己浑身的汗毛根根分明地竖立,感到自己的肾上腺素“嗞嗞”的往外冒。

  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很不应该焦虑的人,我有着良好教育背景,优渥的工作,靓丽的容貌能干丈夫乖巧孩子,生活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多么美好的图卷。但没有人知道,我却时常限于莫名的焦虑和烦躁中,甚至面对自己的孩子,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很庆幸看完了这本书,Joseph告诉我,所有现在的焦虑和抑郁,都要从自己的早年经历(幼年和童年)中寻找根源儿童时期的所有经历,无论消极还是积极,都会塑造乃至决定你的心理进程。那些经历导致了我们的不安全感,焦虑就来自不安全感,进而想要对生活进行虚幻的控制。而当你发现无法控制时,就会更加焦虑。我运用Joseph所教的方法一步步回溯,基本上找到了我最主要的两个焦虑源的童年诱因。这让我更有自信可以改变我焦虑的习惯。

  对照Joseph的概念,我清楚发现自己属于典型自寻烦恼人格(还有刺猬型、完美主义型、变色龙型等不同人格,不同的人可能阅读时会有不同的感受)。我的一些日常思维方式表达模式都被作者精准的概括出来,使我在阅读时不时停下来感叹他从医经验丰富,以至于我甚至觉得他好像面对面的听过我的抱怨一样

  就像他在书中总结的那样,在生活中,我最常见的焦虑表现就是 “我明明可以更……(成功、苗条、快乐)” 和“要是……,我该怎么办?”这类想当然的陈述和对未来虚幻的担忧的思维模式变成了我的条件反射式的习惯性思维,使我始终陷入莫名的焦虑不安

  当然,Joseph也在书中提出了改变焦虑或抑郁的方式——自我训练。通过自我交谈,完成动作,有意识的观察等方法来像锻炼肌肉一样,锻炼出积极健康情绪。让所有遭受焦虑或抑郁之苦的人意识到,不是我焦虑或抑郁了,而是我主动选择了焦虑或抑郁,现在,我受够了,我有权选择更健康的心态放弃选择焦虑或抑郁。

  Joseph分析说,“容易焦虑的人通常会活在对未来的恐惧的的担心之中,很少顾及眼前,而抑郁的人,则是典型的对过去的失败和拒绝耿耿于怀的人。但讽刺的是,过去和将来其实都不存在。它们不过是我们人脑的抽象能力所创造出来的事物罢了。”

  当刚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好像被雷击中了一样动弹不得,又像是一道闪电撕开了我长久以来混沌昏暗天空。这么明显真理,我怎么从来没有意识到呢。而总是反复想着“要是……,我该怎么办?”一次次的做着徒劳无益的心理上的时空旅行。

  书以一个禅宗的故事结尾:

  一个和尚,在山路上行走时遇到一只老虎。看见自己行走的道理边上就是悬崖,悬崖上长了一棵藤蔓,这个和尚就跳了下去,抓住藤蔓。但藤蔓开始松动了,就在他快要掉下去摔死的刹那,这个和尚注意到藤蔓上长着一颗草莓。在临死前,这个和尚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多棒的草莓啊。我要吃了它。”

  但愿我能像那和尚一样,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老虎,没有悬崖,只有在质朴的当下里对那颗很棒的草莓的欣赏

  这大概才是活在当下的真谛吧。

  《自我训练》读后感(二):信不信由你

  我有点疯狂,所以我需要找一本书,对我的疯狂有好处的书。虽然我疯,但是并不代表没有智慧

  对于选择这样的书,有几点一定要掌握:

  首先要看写作的人,如果作者不是心理咨询师或临床心理医生,那你就要注意了,不要被忽悠到。现在有些书的作者甚至根本都不是搞心理学的,写出来的东西怎么要得?

  其次,要看从业时间的长短。心理咨询技术容易知道,而治疗经验则是需要积累的,特别是心理问题症状千差万别,每个人具体情况基本上都不同,这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从万千的病例治疗中汲取经验教训,才是可靠的。

  再次,内容是否实用,文字是否简单明了也很重要。比如是否有具体实施的步骤以及如何实施等。

  所以,我选了这本书,但是千万不要就此相信了我,因为有时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自我训练》读后感(三):Notes

  陷阱: “要是怎样” 的思维模式,读心术,“不得不做”的思维, “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对自己的责骂。 想象出来也没有太多选择,只能选择一个 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安全感,使你条件发射式的习惯成自然把自己看成被动的受害者,默认自己无力去做任何事情来摆脱这一阵阵的怀疑、害怕和消极的情绪

  ◆消除焦虑和抑郁的关键不是更多的控制,而 是培养自信的态度,觉得自己可以应付生活

  另一个缺乏安全感的陷阱就是“要是……怎 么办。” “要是我得不到那份工作该怎么办?”“要是 我陷得太深怎么办?”这一类型的思维都是在 问题发生之前就做出预见,因为你会认为如果 在事情发生之前就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你就能 振作起来,对其做好准备

  那么预见危险有什么害处吗? 如果你的思维 仅限于尝试合理解决问题,那就没有什么害 处。(但很不幸的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好像很快 就会失控,从一个“假如”跳到另一个“假如 ”。)每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又会带来新的危机。 你生活在长期的担心之中,最后引发长期的焦 虑,而长期的焦虑会最终让你筋疲力尽

  ◆比较有益的反应是在面对生活时处于自然的 、自发的状态。 要意识到,这样的思维方式会认为只 有预见即将发生的生活才是安全的(可掌控的 ),从而使你的自信受损。

  ◆1,“我所想的是事实还是想象?” (事实是可以证实的,客观的) 实际上,他们很少会和由不安全感引发的想象一致。 回头做出自己的评价

  ◆1,先分清事实和想象。

  2,拉动紧急刹车。(不妨假想前面有一个亮红色的扳手,就在你面前,用力拉吧,然后用自己的决心力量,大声说“停!”)

  ◆如果你不知道或者是不确定,那么随便用什么方法,怎么猜都可以。从现在开始,不要担心会犯错误;我们要的是训练,而不是精确。

  掌控并不是像人们吹捧的那么有效。 你以为自己可以掌握命运,但你所了解到的就 是命运本来就不是可以掌控的,你只能接受命 运。

  这些都不是超自然现象,并不是超越俗世让你无法改变的,这些不过是坏习惯而已。

  是我让这样的话使自己心情不好

  最初你可能没有办法阻止不安全感渗透你的意识,但没有必要为第二个第三个想法搭起巢穴。

  焦虑和抑郁不是由事实为基础的,而是由错误和歪曲的认知而产生了捏造的事实,而不是真相

  正是忧虑和恐惧才揭示人的真实存在。

  要是你想一下别人是多么容易误读你的想法 ,你就会知道自己对他人心思的解读也不一定 是事实了。

  自我苛责的思维模式会进一步吞 噬你的自信,使生活变得更悲惨,是“双输” 的做法。不要再痛击你自己了,这样做不值得 。

  控制只是安全的假象。

  焦虑和抑郁都会使你的视野变得狭窄。我们 在这样的情形下,看不到全貌,而只是有选择 地看到某些方面。比如,一个患抑郁症的人可 能只会看见自己的过错,而忽略了自己积极的 品质。“我只是一个怪脾气的老头儿”或“我 什么事也做不好”。虽然 有部分属实,但事实上这些看法总的说来都是 夸张的陈述,使你失去平衡,感觉失控。

  《自我训练》读后感(四):活在当下,给人期待的书,实践中!

  读完了全文,给了自己些许的鼓舞与对未来战胜自己的“孩子的反应”的期待,看得出来,读这本书的人并不多,我想这本书是不甘于在黑暗角落里的,即便如此,它也会散发着独特光芒

  说特别,其实那些理论的东西也不过是老生常谈了,只是我们总是试图书中,电影中找寻自己的影子,以得到些慰藉,或者还在各种药物的滥用中痛苦过日子或者是其它的什么,它的特别之处(至少对我来说)就是真正的让自己的训练着与自己的孩子的反应斗争,去记录下来去应对,而不是只是我想,我想……然后陷入无止境的我想之中,最后被自己的胡思乱想折磨

  我得感谢去年困境中遇到的焦虑以及抑郁的问题,它让我思考活在当下的问题,这是看此书最大的心得。我才发现我原来常常穿梭于时光之中,在吃饭时我想着下午即将要做的事,(有时固然是一举多得的事,但仔细一想,我连一顿饭都没有细细的品味,不过是自己过于担忧而已),在洗澡时我回味着一天的所见所闻,却没享受着沐浴中一切烦恼不快洗刷而走的愉悦……

  我常常没有活在当下,脑子有时就爱想,想得却是些没啥实际的东西,常常发觉很累却无能为力,尤其是夜里的想,漫无目的的想,常常只是以自己难以入睡结束而已。

  于是我想到了文中最后的故事,如果我是那个和尚,我想我一定在快乐的恣意享受着草莓的香甜吧,多好的对活在当下的诠释啊!

  “随着你对区分自己孩子气越来越在行,你就会想得越少,感受得更多”,我相信这句话!生活重在体验,重在感受,绝对不是时空旅行般的想!

  还是回到文章吧,看看大家的思路是否与我有共鸣

  2条线索:

  1)孩提时,孩子的经历->不安全感->孩子的反应->强化->条件反射似的思维模式(常常是破坏性的)->不自觉影响至今并不断强化的习惯

  2)成年后,新的经历或者说陷阱or圈套->再度重现类似刺激环境->不安全感->产生孩子似的反应,其实就是在控制欲下触发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的思维模式,这种“不安全感+控制欲=毒药”下,便产生了焦虑、抑郁etc.

  于是,2个解决方法便出现了,“自我交谈”and“完成动作”(感觉翻译的有点生硬)

  2个解决:

  1)“自我交谈”,其实是针对处理成年的“孩子的反应”,即针对成年线索线的后半部分去解决问题。当产生这种孩子的反应时,核心要点是三个:1是问这种想法是事实还是想像;2 if=想像,那么就要用到方法去停止这种想像了,比如刹车的心像,换频道,不要养鸽子,其实实质就是将停止这种不必要的想像;第3自然就是let it go。放开它,随它去。这个其实是最难的。我想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其实对大部分的我们或许已经意识到这些破坏性的孩子气的情绪反应,并有可能我们也停止过去想,去暗示自己不要多想,但是结果并非所愿的所不想就不想。我想可能真是缺少一种训练或者一种对孩子气的更进一步的识别吧.

  2)而“完成动作”则侧重于一种反问,一种追本溯源去解决问题,通过历史与现在以及趋势的分析,最终解决问题。即2条线索中的孩提线以及成年线的前半部分。作者翻译的有点生硬,其本质就是带有一点找到问题根源的意味,从源头入手,找到最初引发这种孩子气的原因,最后克服。但并非一定要找到源头,关键在这次陷阱中你发现了它,认识了它,然后不去管它,并让今后在面临同样的情况下能够更轻而易举的扔开它。

  人格分析不多讲了,可以对号入座,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我想还是再细细品味自我训练的10个原则吧,告诉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而且自己对于思维也是可以选择的,抛弃以前的焦虑、抑郁、完美主义等等的坏的习惯,不要试图去控制生活,而是努力的活在当下,去迎接每一个挑战,过健康快乐的生活。

  希望这不要仅仅是愿望,努力去实践是最好的答案

  《自我训练》读后感(五):喝茶与情绪调节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多或少而已。其实就算有心理问题,也正常。现在这样的社会,没有一点心理问题的同志估计都是钢铁战士,是superman or superwoman。

  除了钢铁战士外,每个关心自己的人,了解一些心理常识,和心理调节的技能也是必须的。不是说嘛,重在预防,等到有问题了,大都到了难以解决或不宜解决了。心理问题也一样,都是平时的压力、情绪低落和焦虑恐惧的积累。本来及时发泄或提调整后,就不会有问题。如果长期积累自然就会有问题了。

  就像喝茶,茶虽然清香宜人,解渴清神,但是如果你不经常洗茶杯,就会在茶杯上结一层厚厚的茶碱,就算害处不大,看上去也挺恶心的。而实际情况是茶碱既不卫生也美观。情绪上的事情,大抵也如此。某种情绪一直积累就会过了。因此,还是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吧,就像洗茶杯,原本是挺简单的一件事情,不要等到后来,把问题搞复杂了。

  《自我训练》读后感(六):记录和一些认知偏差辨析

  记录一下作者总结的数条原则:

  1 每个人都会有不安全感。2 想法先于感觉、焦虑和抑郁。3 焦虑抑郁是被误导的、想要控制生活的尝试。4控制是假象,不是解决问题当然方法。5 缺乏安全感是一种习惯,任何习惯都可以改变。6 健康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选择。 7一个好的教练同时也是一个好的激励者。

  一些认知偏差

  自己本应该怎样怎样

  本应该怎样怎样,这样描述透出的是一种自责,对自己过去的一种否定。更好的描述应该是将来我想要怎么怎么样?当下的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现在就是一种现实,而未来我们是可以改变的。自己变成一个怎样的人,取决于目前的状态和你将要做出的一切行为。

  万一怎样

  万一怎样这样的想法是一种非常焦虑的想法,虽然可能是你在想一个预防性的措施,但是可能会不停的不断的出现灾难性的想法,让你产生恐惧和忧虑,并且让你的生活将陷于这样的一个不停的疲惫地应对。你想要一种肯定的,有预见性、能控制住的一个生活,才是最有安全感的。但是生活充满不确定性,这就是生活,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如果你想要一个非常固定的可预见性的可控制的生活,那你等于放弃了整个生活的可能性,直至无法生活。不确定性让你很担心、很忧虑,但实际上你要相信你能处理好你自己的生活,你既然能处理好过去的发生的事情,那么对将来的一些事情,也能够很好处理。你要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任何事情都有它自己的解决方案,也不必杞人忧天,到时候再说吧。

  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虽然部分属实,但事实上离事实很远。有时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有时偏差会使整个想法发展很难转变。

  井蛙之见

  生活有无数种可能性,它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只有一种观点,一种想法,一个绝对真理。事实上生活是有无数种可能性,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可以看到选择到更好的一种解决方法。开放的视野也需要练习,比如说如果当你的朋友遇到你的处境的时候,你该怎么样去劝说她?或者说,你在过去的时候是怎么样处理这一类的事情的,或者别人,你周围的朋友、亲戚,他们是怎么样看待这样的事情的呢?他们会怎样来处理这样的一类事情呢?

  读心术

  读心术是一种尝试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解读,比如他一定是看不起我,他可能觉得我很无趣,他们都不在意我的感受这样的一些想法。就好像你自己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事一样的,其实是自己的不安全感内心的一种投射。

  事实上你自己想一想,当你置身于他人的角度的时候,你会不会这样想呢?你想象一下过去的时候,要别人有没有误会你呢?你就会发现,其实是很容易发生这样的一些误会的。如果你还不相信的话,你可以去直接询问他们,为你的想法寻找证据,逐渐的修正自己的一些想法。

  你可能会想当然的以为,这个世界对你充满敌意。你可能为这样的敌意而去准备,然后控制未来,保护自己。你可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周围人对你不好,这样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他们的这一证据,这样的都是一些莫须有事情。

  要去寻找真相,你需要去询问他人,才能知道别人正在想什么。如果你不愿意去询问,不要给自己塑造一些假想敌,大部分人都是很友好的。

  非黑即白

  控制不过是一种安全的需要,通过控制来达到安全的假象。

  生活和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非黑即白的认识是认知的懒惰,是认知的冲动。接受现实的模棱两可,接受客观的现实,而不是相信主观的想象。以更现实,更适应的处事方法来应对生活。

  很多时候冲动是一种习惯,控制冲动,需要在开始时意识到自己即将冲动,然后冷静下来。

  作者的自我交谈步骤精华:

  自我交谈的第一步,重要是识别自己正确的适应性的思维方式和错误的不适应性思维方式,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寻找客观事实唯一方法,而错误的认识方式看到的只是自己的想象,并且错误的思维方式只会把你陷入情绪的恶心循环中。错误的思维方式是孩子气的情绪发泄,会将自己拖入悲伤、焦虑、恐惧、失望的泥潭。

  第二个是要停止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通常是条件反射性的,也可以称之为自动思维。怎么叫停这样的思维方式呢?脑子里想到刹车的画面是一个好的办法,脑子里大喊一声停下来。或者说比喻为调换频道,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都是不同的频道,从一个非黑即白的频道调换为一个接受界限不清、或许事情没那么糟糕的思维方式,从只有半杯水到还有半杯水的转换。有一种方法,交替呼吸法:采用这种方式来打破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模式,用来摆脱任何折磨了,你是恐慌焦虑或者是抑郁。挺直上身坐立,用右手大拇指,按住右鼻孔,然后用左边的鼻孔深呼吸3秒。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同时捏住两边鼻孔,屏住呼吸3秒钟,然后松开按住右鼻孔的大拇指,将气用6秒呼出。换方向重复刚才的动作,用右鼻孔吸气三秒,屏住呼吸三秒,然后,将气用左鼻孔用6秒钟呼出。呼吸的过程要平缓,不要猛吸或者停顿。这样的动作需要集中精力,很容易打破既往的应该思维模式。

  第三步是无为、顺其自然、let it go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不良思维模式。有时候之所以焦虑、抑郁持续存在,是因为我们的过度关注给予了它们生长的养分。在一个恶性循环中,我们带有担心、焦虑的关注是维持这个恶性循环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去关注它,甚至可以带着一种乐观、积极、有趣的态度观望它,带着一种‘就当是体验失败、体验人生,这样的人生才圆满的态度’,采用自己内心自然拥有的愈合方式,这样它就会慢慢的平息。

  总结:重要的是认识这个世界,然后爱它。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自我训练》读后感(七):《自我训练:改变焦虑和抑郁的习惯》之二:焦虑和抑郁来源于你的不自信

  ****焦虑和抑郁来源于你的不自信*****

  突然明白自己的安全感深深的源于自己的不自信,从初中开始一直是这样的,所以才会那么在乎成绩,成绩成为自己的救命稻草,成为自己唯一可以把控的东西,很喜欢那种在自己掌握之中的感觉,因而也就十分惧怕那种生活超出自己承受能力和掌控之外的感觉,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会有安全感,原来人的不安全感真的深深地源于自身。是因为不愿意去面对生活中的冒险,而必须想方设法去预演生活,书中一句话很好“人类六百万年来发展的本能和直觉足以让你的神经做出不令你失望的反应,但前提是你得信任它。”

  其实想想大学时候,尹老师给大家讲的那个故事,一个被判死刑的人在行刑前的一刻,将毒酒一饮而尽,然后说,感谢上天,我又品尝了一种不同的味道。所以,我是个体验派,人生无论什么都要体验一下,不是么?所以,放开自己,生活的魅力就在于潘多拉的盒子,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所以不要妄图去掌控一切,遇到了问题就解决问题,生活原本如此,魅力原本如此,首先信任你自己。

  强壮你自己的身体,信任你自己的直觉和反应,人生原本没有对与错。难怪说,一旦你不信任你的身体,化学物质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抑郁症、焦躁症是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接纳。

  学习不信任为信任,变焦虑和抑郁为对生活的掌控。掌控不是让他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而是明白接纳和反应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人生,多大点儿事啊!

  《自我训练》读后感(八):关键在于自我控制

  最近对心理学关注得比较多,思考得也较多,这本书感觉平平,没带给我啥惊艳感。

  还是把作者的几个观点总结下:

  (1)焦虑和抑郁来自于你的自信、不安全感

  (2)自我训练的7个习惯:

  人人都会有不安全感;(学会将不安全的声音和健康的思维区分开来)

  思维先于感觉、焦虑和抑郁;(学会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焦虑和抑郁是试图控制生活的错误尝试;

  控制不过是幻象,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

  缺乏安全感是一种习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可以摆脱的;

  健康的思维是选择的结果;

  好的教练就是好的激励者。

  (3)自我交谈的3个步骤:

  将事实与想象分开,学会倾听。(审视下自己“我所想的是事实还是想象”,提醒自己意识到是可以选择的)

  摆脱条件式反射的思维模式。(想象面前有个亮红色的扳手,用力拉吧!然后用自己的决心和力量,大声说停!)

  随它去!(焦虑和抑郁需要你,你的关注,才能影响到你,忽略它们!)

  (4)打电话的例子。由于告诉自己该打电话而引起的焦虑感,使自己再无法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此刻你不是生活在当下,而是暂时地来到了抽象的未来:打算起身打电话。过去和未来其实都不存在,但我们在精神上还是经常重新经历过去(我为什么这么说?)或者将自己投射到未来。唯一的现实就是眼下.......

  (5)自我烦恼型---当生活不管扔给你枕头或是别的什么挑战的时候,你要相信自己的本能和直觉可以让自己幸免于难,知道你自己可以做出恰当的反应。

  《自我训练》读后感(九):谁没有情绪?

  社会文明的发展,带来的不光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而引起了精神的匮乏和情绪的焦虑和抑郁。

  想问一句,在当今的社会中,谁没有情绪问题?

  孩子们的童年,本应如童话般美妙,快乐。但是沉重的课本,写不完的作业,还有补不完的课……

  没上大学,为了升学而拼搏,上了大学却又失去了前进的目标,毕业时可谓最焦虑的时刻,论文要赶,工作还没有着落,爱情也不得不为现实让路……

  好不容易上了班,工了作,或者当了小老板,扑面而来的问题基本超出了预期的结果:业绩、关系、领导、同事、时间、爱人、金钱、朋友,这些因素搅和在一起,处理不好,一定会身心俱疲!焦虑、抑郁成了我们的朋友,甩也甩不掉。情绪犹如决堤的洪水,泛滥……

  到头来,一切还要靠自己解决。

  《自我训练》读后感(十):顺便做个小笔记

  “但是一定要记住,并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会给你带来创伤,而是你如何解读所发生的事情才会给你带来创伤”--这岂不是说,创伤是一种意识形态……我就是为了解读本身才如此焦虑的好不好?

  第一次知道冬季心情不好也算心理障碍的,那我岂不一直都有心理障碍……

  “我真蠢”,“我真是个懦夫”,“我太高/矮/瘦/胖了”。这些都是对自己责骂的表现形式。其实这样的思维方式不过是心理上的小策略罢了。因为如果你痛击自己,自己就可以放弃了。如果你真的是怪人、懦夫或是失败者、笨蛋,那么你就可以为自己的缺点找借口了,也许就可以放弃了。----这一小节说得很有道理。

  从此刻起,关注任何引起你焦虑和抑郁的经历。就算不确定也没关系,写下来就是了……也许你愿意用下面的这个模板来记录注意到的任何思维的陷阱。不久你就会注意到你在某一项上出现的情况特别多。

  “与简单的条件反射不同,思维先于行动和反应,而且最重要的是,思维先于感觉”----叫我怎么相信这个作者呢?除非我愿意相信他。可是我要是已经这么相信他,我还看他的书干吗?

  只需要简单地审视一下自己“我所想的是事实还是想象”,就会提醒你意识到自己是可以选择的。----这句话也还是很有道理的。

  不要错误地认为对过去进行分析阐释就能让自己解脱出来。那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天哪,我感觉我选择中文系的理由之一崩溃了。

  我认为本书对乌龟型人格的治疗是完全无效的。

  最后的那个日志有人能坚持下来吗?如果我这么有毅力,我会对自己满意的,而不是时常焦虑。不过我还是打算试一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