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参与感》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参与感》的读后感10篇

2018-02-12 20:0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参与感》的读后感10篇

  《参与感》是一本由黎万强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参与感》读后感(一):参与感8大案例整理

  近期,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很火,已经迅速成为出版界、财经界、IT界的现象级热书。雷军一直说“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还说“除了行业大势是台风,用户的参与也是台风”。黎万强也在书中说,相对于传统商业而言,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参与感是降维攻击。参与感为什么有那么大威力,小米如何靠参与感卖出600亿,闲来无事,整理了关于参与感的8个案例。

  TOP8:某智能硬件公司

  据《创业家》报道,一家智能硬件公司的L同学,刚开始创业,模仿小米初期满世界泡论坛,找资深用户,几个人注册了上百个账户,天天在一些知名智能硬件论坛里灌水发广告,被封号后换个号继续灌。因为他们的可穿戴设备比较新颖,一个月内,就拉了几千个初级用户。然后,再通过一步步的筛选,筛选出1000个比较认可产品的用户,建立二级群。接着,通过测试和样本筛选,精选出100名忠实用户,建立一级群。这100个人,就是L同学说的“超级用户”,即粉丝。《创业家》记者形容“当时看到L同学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我非常震惊,因为我想不到黎万强说的这条路是真实存在且可复制的。”

  后来,L同学开始组织这100个粉丝线下聚会、线上讨论,参与产品的设计、研发、反馈等。而L同学也开始引导这些人将他的产品传播出去,形成口碑辐射。但是,走到这一步,L同学的问题来了。这100个“超级用户”的确对产品有很大的喜爱度和忠诚度,也愿意介绍给身边的朋友。但是,当产品到达二级辐射圈时,它的接受度和喜爱度却不是很理想,到三级、四级辐射圈时,他的产品口碑已经非常弱。显然,它的口碑效应是在递减,而不是像MIUI一样在几何倍增。

  L同学失败原因也是在这里。他做的是可穿戴设备,一款智能手环,但是作为一个手环,它价值近千元,既不像MIUI早期的不花钱,也不像小米手机那样高性价比。黎万强早期做小米手机营销,雷军砍掉初期3000万广告预算时,心里也直突突,MIUI是不花钱,一个手机两千块钱,能行么?小米如果做可穿戴设备会怎么做?结局大家都看到了:智能手环,定价79元,直接把价格打到底。知名商业观察家金错刀曾经问过小米营销负责人黎万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小米内部不提病毒营销,而提口碑营销?黎万强的解释,口碑的源头是产品,而病毒营销未必是。L同学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了参与感的可行性,也从反面证明了产品的重要性

  TOP7:九阳铁釜饭煲

  当外界都在讨论着火得发烫的互联网公司“参与感”时,一家传统的上市公司也正在迈出它互联网营销的“参与感”初体验:就在前不久,九阳推出一款IH铁釜电饭煲新品,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狂送10000台的颠覆式营销中,吸引了无数网友热情参与。

  铁釜电饭煲首发活动一开始,依靠意见领袖等自媒体制造大话题,认准铁釜电饭煲内胆3.1斤的这一新品差异点,做足文章,发起全民“晒胆”活动开始之后,微信的朋友圈被刷爆了……仅仅三天时间,2500张晒胆图片民间产生,15000次留言互动,特别是微信“集助力”活动达到 30万人参与,九阳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器后台终于被挤爆了。数据显示,微博晒胆活动连续几天成为微博首页热门话题前几名,10000台铁釜的轰动效应,也使得该话题累计达到近2亿的阅读量。

  “与其我来说我的产品好不好,不如你来告诉我我的产品好不好。”参与、体验、感受评价,从“品牌自己发声到让用户来说话”的改变,也是九阳互联网营销玩法的一个核心转变。

  其实,在此之前,九阳曾经尝试过一次借助互联网来首发新品:一款家用全自动面条机。初次尝试,效果不错。如今的九阳,对社会化营销有了更为深刻认识理解。10000台铁釜电饭煲的免费赠送,目的并不仅仅是能带动销量的提升,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零距离交流,通过与潜在用户的互动,让每一个参与进来的用户,有着更为强烈的参与感,进而能够成为九阳自己真正的粉丝。得粉丝者,得天下

  TOP6:凡客诚品

  “帆布鞋试穿,让我明白了用户的参与是最重要的事。所以,决定再找1000用户,试穿衬衫。” 这是凡客创始人陈年8月15日的一条微博。陈年近期的演讲最近在网上流传,作为雷军系企业,凡客受雷军及小米模式影响甚深。如今凡客转型,让用户深入参与到产品开发,帆布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用陈年的话讲用户提的意见“比历任的鞋品经理都好”。凡客的转型,是否成功尚未可知,但是让用户参与进来之后,效果的确显著。有陈年发布会演讲为证:“当时我们正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测试凡客的帆布鞋。有一个用户特别小,叫刘梦,是成都一个小姑娘,今年大概20岁。我给她通了很长的电话,关于帆布鞋的痛点,她谈的非常好,都比我历任的鞋品的经理都好,难道这个孩子天才?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了一晚上想明白了,因为她是每天穿帆布鞋的用户,她每天穿帆布鞋,她从初中喜欢帆布鞋了,她了解帆布鞋的每一个细节。得到这个答案之后,我在想我应该和每天每天穿衬衫的人聊衬衫。每天穿衬衫的人都是谁?我在微博上问用户,微博上的用户给我写了50多种职业。后来我们总结了一下,发现排名在前面是银行公务员,4S店,保险老师新郎、还有发型师。当时我们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在这个衬衫没有上市之前,我们应该大面积送给这些职业的用户试穿。用户给我出一个主意,在私信里面晒工作证。过去我们的私信是这样的,工作证、名牌,还有喜帖。”

  TOP5:奇虎360

  360在开发360搜索时,通过用户微博投票来选定360搜索的网址,并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之中。360搜索发布了“拇指计划”,让用户帮助360把好的结果顶出来。除了拇指计划以外,360搜索还做了一个“中指计划”。有很多恶意网站,挂木马的网站,就可以用360搜索来判断,但是,还有些网站带有灰色的,它伤害用户了,却不一定可以辨认出来。当一个用户在某个网站上了当,用户就可以对这种网站“亮中指”,消费者可以把这种网站举报出来。举报多了,就可以对这个网站进行提示和标识。360通过几亿用户,把网民充分带入进来,给360发现好的网站,也帮360发现不好的网站。

  在产品开发层面,360开机小助手,就是在用户参与之下产生的。360在给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的时候,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普通用户的电脑越用越慢,于是就以为自己的电脑中毒了,然后就用360杀毒一遍一遍地查。但他们根本就查不出来什么,还是慢,因为电脑根本没中毒,于是他们就开始骂360杀毒没用。360开始意识到,用户需要的不是杀病毒,用户需要的电脑启动快。而电脑启动慢是因为电脑加载了很多软件的开机启动项,类似播放器、下载器、聊天器等软件,开机的时候这些软件会随机启动,占用了太多内存,于是,360倾听用户的需求,开始研究启动项。

  TOP4:TFBOSY组合

  TFBOYS是谁?百度上输入“TFboys”,能搜到1亿条相关信息,而输入“金秀贤”也不过7000万条。今年5月在长沙录制《快乐大本营》时,黄牛票卖到6000元,上千人的粉丝队伍更是让芒果员工感慨“踏破了马栏山”。再看看TFboys的微博,成员王源在六一当天发布的微博转发量达8.5万,评论接近8万条。成员王俊凯在5月10日发布的一条微博强调临近中考,“复习真累”,引起27.4万的转发和28万的评论,被誉为“史上最牛中考生”。中考期间,“为王俊凯中考送祝福”的微博话题攀登上热门榜,点击量超过2亿。

  TFBOYS是The Fighting Boys的缩写,意喻加油向上,三名成员王俊凯、王源和易烊千玺均出生于1999年左右,平均年龄在15岁左右。与传统的艺人出道不同,TFBOYS的出道,是经纪公司时代峰峻围绕粉丝进行设计和打造的。传统的偶像出道通常是这样的——唱片公司(或经纪公司)根据“专业眼光”挖掘艺人,签约,宣布艺人出道,召开发布会,邀请媒体报道,广发通稿,出专辑,演影视作品等等。粉丝(用户)一般处于最末端,几乎毫无参与感。

  而TFBOYS所在公司办公室主任女士提到,一个练习生能否出道,除了前期严格选拨,重点后期还得看粉丝买不买账。在马女士看来,王俊凯王源脱颖而出,是粉丝选择的结果,“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为很多练习生录制简单视频放到网上,看粉丝的反应。”

  TFBOYS所借鉴的日韩偶像的“养成模式”——粉丝一路陪伴偶像长大。前期,是公司鼓励粉丝提出意见,到了后期这些阿姨姐姐已经会主动在微博上@时代峰峻的艺人策划进行各种“爱的吐槽”,除了希望三位少年能够得到进步,甚至还会为公司发展规范提出意见。粉丝的一些意见会在自制综艺节目中被采纳,她们提的各种怪问题也会在“粉丝提问”环节中让TFBOYS抽出然后解答。养成模式在日韩非常流行,富有打造少年偶像经验的业内人士称,“爱豆(IDOL)就是贩卖梦想,让粉丝在爱豆努力汗水笑颜中获得正能量,获得梦想和希望,在这个梦想实现过程中,粉丝还能感同身受地参与梦想的缔造、见证他们的成长。这样的粉丝群很容易成为黏度很高、狂热度很高的粉丝群体。”

  TOP3:百田儿童在线娱乐平台

  百田作为一家比淘米网成立时间晚、融资时间晚、上市时间晚的儿童在线娱乐社区,如何逆袭?靠的就是参与感。某种程度看百田,会发现听取用户意见,让用户参与产品开发、运营,每周更新,跟小米有着惊人相似

  百田在产品研发的每个阶段会征询小朋友的意见,小孩子的思维跟成年人的相反,他们没有生活上的逻辑。那怎么了解孩子,让他们指导做出正确内容?百田训练自己的员工尽量接触小孩,去培养那种感性东西。但靠某个特别有童心的设计人员,去想小孩子会喜欢的所有的东西,这就有点太依靠偶然性了。那怎么去建立一个研发体系,让真实、充分、彻底的了解小孩子的需求并设计他会喜欢的产品这件事越来越有把握?从2008年《奥比岛》上线开始,百田监测了用户的每一个行为。从注册到变成活跃用户或流失掉,他干了什么、在哪里做不下去了……百田把这些数据汇集起来作分析,慢慢地形成了很多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模型。只靠统计分析也不能完全掌握用户的真正喜好。幸好儿童喜欢表达,会跳出来批评或表扬的欲望非常强烈。比如百田设计了一个森林,很多小孩子说这些树为什么不是巧克力做的,那我就可以一边玩一边把它们吃掉。所以百田最重要的产品设计理念就是:让用户充分地表达。百田在游戏中设计了大量便于用户反馈的口子,小孩子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向百田输送很多意见。百田还设立了很多鼓励措施。比如谁提的意见被采纳了,百田就会给一些荣誉,小孩子们很高兴

  百田每个星期都有一个用户反馈分析会。这种工作很辛苦,但确保了百田不断从用户那里得到灵感,进而不断优化产品内容。一般某个反馈意见数达到上万条,百田就会做个相关的调研来调整产品。哪里做得不好,也可以及时修改。

  小孩子喜欢扮演成年人,百田就开设医院、邮局、银行。春节时,百田设计过一个时空变化场景让小孩子回到过去打年怪,过完年百田去掉了这个设置。但小孩子提意见,百田就做了个纪念馆。

  当百田发现新的需求无法增加到现有产品里,就会做一个新产品。与传统互联网公司的前期研发投入大相比,百田每个虚拟世界上线前的研发投入都很少。百田会先花6至12个月做游戏的基础架构,就是充足的场景、基本的逻辑体系和一定量的内容,然后让它上线。这个版本,简单点的,三五个人就能做出来,复杂点的需要近20个人。在产品上线开始运营后,百田的研发人员会越来越多。百田每周发布新内容跟用户互动,小孩子来了,百田再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决定后几周的内容要不要调整。随着用户量的增大,需要增加、修改的内容也会越来越越多。看上去,百田的产品和同行差不多。但百田的每一个产品上线后都比较成功,生命周期比较长,用户数一直在增长。百田CEO吴立立说“这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特殊资源,或者市场推广比较狠,最直接的驱动原因就是我们发布的内容效果好。而这又是因为我们对儿童喜好的了解、产品研发的体系和手段都比较深刻。”别人可以学百田,但它是不是能每星期、每年都把内容做好?每天做内容,一年做52周,连续做6年。用户要喜欢,并发容量、服务器带宽等硬件问题也要解决。百田成立以来,产品从来没有延期过。

  TOP2:AKB48

  AKB48相当于TFBOSY的前辈,业界有很多报道,在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新书《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中也有很多论述。黎万强认为AKB总制作人秋元康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产品经理“。AKB Group是日本最为当红的少女偶像团体,整个AKB Group甚至有着200多人庞大的分支和派生组合。从8年前诞生到今天,AKB48几乎拿遍了日本所有唱片和娱乐奖项,连续数年包揽日本全年单曲销售总榜的前几位。年初,AKB48推出新专辑《下一个足迹》,创下16天销售破百万的佳绩,在唱片业低迷的今天,实属奇迹。

  初创时,AKB48只是活跃在东京秋叶原的地下偶像团体。但AKB史无前例地提出了“可以面对面的偶像”这一颠覆性概念,设计出了众多与粉丝亲密互动的方案,甚至可以由粉丝参与影响运营方略。比如她们的“总选举”制度更是重大创新,粉丝购买单曲CD获得选票为自己喜爱的成员投票,总决选的结果将与各成员未来一年的发展直接挂钩,公司会根据排名顺序决定每个人的工作份量,粉丝之间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声援大战。更曾有男性粉丝不惜花费550万日元(合33.5万人民币)买了5500张CD支持偶像大岛优子。

  TOP1:小米公司

  互联网思维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参与感,对于传统商业而言,类似科幻小说《三体》里的降维攻击,是不同维度世界的对决,更通俗地讲是“天变了”。

  小米开放做产品做服务的企业运营过程,让用户参与进来。和用户做朋友就是和用户一起玩,不是做形式化的用户调查或高大上的发布。和用户如朋友般一起玩、讨论产品,通过论坛、米聊或微博等沟通就是需求收集,就是产品传播。和用户做朋友这个观念转变,是因为今天不是单纯卖产品的时代,而是卖参与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如何快速构建参与感?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

  以MIUI举例,为了让用户深入参与到产品研发过程中,小米设计了“橙色星期五”的互联网开发模式,核心是MIUI团队在论坛和用户互动,系统每周更新。在确保基础功能稳定的基础上,小米把好的或者还不够好的想法,成熟的或者还不成熟的功能,都坦诚放在用户面前。每周五的下午,伴随着小米橙色的标志,新一版MIUI如约而至。随后,MIUI会在下周二让用户来提交使用过后的四格体验报告。通过四格报告,可以汇总出用户上周哪些功能最喜欢,哪些觉得不够好,哪些功能正广受期待。

  小米成立四年来,参与感在实践中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升,它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和营销,更是深入到全公司的经营。(以上内容摘自《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用雷军的话解释:“我们办小米的目的就是聚集一帮人的智慧做大家能够参与的一款手机,当你真的参与完了以后,你提的这个建议被我采纳了,我手机有这个功能,再有人抱怨晚上被谁吵醒的时候你说改用小米,这个功能我设计的,你看我自己多牛,你看小米按我这个改了吧,就是我设计的,这种荣誉感是他们推销小米很重要的动力。说得直白一点,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

  《参与感》读后感(二):参与感?设计师的天花板?

  小米黎万强黎叔的一本工作笔记《参与感》。一直认为,小米在视觉设计上,确实已经做到一个新高度。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是一家40%营销,30%产品,30%设计驱动的公司。

  当然,肯定很多人会对小米吐槽,这个很正常。不过从书中内容折射出的“事实”看,还是有不少值得思考的东西。如果你是设计师,会从设计篇里得到某些你想要的答案。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一个企业如何从创始状态走向成熟的位置,其过程究竟是和什么样,其他章节会有你可能要的答案。

  本人比较肤浅,觉得这本东西还是值得一读。摘取部分章节,以之思考。

  挽留创业团队的伙伴

  这种兄弟感情在业务困难的时候是“法宝”。当时有一个工程师叫海洲,现在是小米网的工程主管。那时候我们一起合作做词霸,他曾一年内两次和我谈过离职,因为很多人挖他,每次我怎么让他改变主意呢?他一提离职,我就约他下午5点出去吃饭,吃到凌晨5点,两瓶白酒我们都喝趴下。他回家就觉得很内疚,不提离职了。

  口碑的铁三角!不花一分钱的营销?

  我带队启动小米第一个项目MIUI时,雷总就跟我说,你能不能不花一分钱做到100万用户?方法就是抓口碑。因为你没钱可花,要让大家主动夸你的产品,主动向身边的人推荐,就只得专心把产品和服务做好。

  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什么是互联网上最好的产品开发模式?

  如今小米拿出了自己的答案:用户模式。在面向消费终端的行业中,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

  2010年7月,我们决定自己做电商,4个工程师仅用1个月就开发出电商后台的第一个版本。为了测试,我们在电商平台做了面对内部员工的“1折卖可乐”,这就是我们的“大卖部”。真正的订单,真正的收费,真正的配送签收(我们的工程师都跑去“送货”),每天进货,每天盘点,这样就提前发现并解决了电商系统的很多问题。等到8月29日系统真正上线时,一切都很顺利。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为谁设计,很多人都可能忽略,但这是用户体验设计的原点,在它确定之后,设计坐标系统才能明确下来.

  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

  每次新品发布会,我们会成立专门的演示文稿撰稿组,包括文案和设计师,5人左右团队会工作一个半月。雷总会直接牵头参与设计,大到内容框架甚至小到一个文字的配色,大家很难想象,这些文稿都改过近百遍。每一次撰稿组的同学临近发布会最后一周,口头禅都是:快疯了!真的疯了!

  2013年4月9日的发布会,我们从8日晚上彩排到9日凌晨1点。发布会开始前半小时,80%的参会者基本都到现场了,突然人群中一阵骚动,原来雷总提前来到了会场。他穿过人群走到中控台,对负责文档的设计师说:“在昨晚的基础上,还有几个地方,我们再改改。”

  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就是敢于改!改!改!再改改!

  产品第二,团队第一

  看到乔布斯的一句话,非常震撼:“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我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据说乔布斯一生大约参与过5000多人的招聘,组建由一流的设计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组成的“A级小组”,一直是乔布斯最核心的工作。

  让用户来激励团队

  2011年10月,小米手机刚开始发售,产能刚爬坡,一天只能生产500台,最多1000台手机。然而,第一次预约购买手机的用户就超过30万人,这让我们倍感压力。从生产到物流,从客服到售后,每一个环节小米都是初学者。那个时候小米才一百多人,从上到下每天都很紧张。我们为了能够尽快提升产能,每天都工作到很晚。

  案例!每个用户都是明星

  根据“参与感三三法则”,“爆米花”全程都让用户参与。会在论坛里投票决定在哪个城市举办;现场会有用户表演节目,表演者是提前在论坛海选出来的;布置会场会有米粉志愿者参与;每一次“爆米花”结束的晚上,当地资深米粉还会和我们团队一起聚餐交流。

  去领取一份属于他们的“金米兔”奖杯。米粉们发现,在米粉的群体中,开始有了属于米粉自己的大明星。这些大明星平时就和他们一样在小米论坛里,在新浪微博上,在米粉们自己的微信群中。这种参与感在“爆米花”活动中被推向了顶峰。此外,我们还做了《爆米花》杂志,让米粉成为时尚封面的主角。

  实际上,这也是小米和很多传统品牌最大的不同:我们和用户一起玩,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想,怎样让用户参与进来,让他们和小米官方团队一起,成为产品改进、品牌传播的“大明星”。

  品牌营销篇名字很重要!做品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创业的第一步是确定产品是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痛点。第二步才会思考公司名字、域名、品牌宣言和吉祥物等,这些品牌启动的工作,当初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我半开玩笑说,咱们不能输在起跑线呀。

  三位一体

  创业之初想一个好的公司名字确实不容易,我们的主要考虑是:

  中文名要易记易传播;

  配套的顶级域名可获得;

  吉祥物的诞生!做品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第一个是原始人,“为发烧而生”意味着小米是一家追逐高性能产品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科技感越是高大上,一个高反差、有颠覆性的反传统吉祥物形象就越有视觉冲突性。但最后原始人这个设计的形象感觉过于小众而放弃了。

  第二个是小恐龙。这是一只幼龙,平常拽兮兮贱嗖嗖,但发起火来就特别有爆发力。当时我们画了很多可爱的小恐龙形象。但后来雷总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恐龙已经灭绝了,怕是寓意不好。

  小米吉祥物备选方案

  第三个就是米兔了。

  米兔,它是白羊座,热情充满行动力,外表呆萌内里极客,喜欢和小伙伴探索所有新奇有趣的事情。它热爱青春和生活,呆呆的眼神背后是无数好玩的新想法。嗯,米兔的个性更大白话的介绍就是,不装不端有点二。

  案例!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重点)

  我们自嘲说我们手机确实不能砸核桃,但我们的包装盒质量好,站人了都踩不坏。小米手机1代是一个胖子站上面,第一批公测的媒体和用户拿到后都不相信,自己也站上去,甚至还拿其他品牌的盒子试了,结果只有小米手机的盒子可以。

  盒子兄弟的成名作是双人叠罗汉站在小米手机2代包装盒上。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大家小米产品的品质和我们做事的态度。大家很难相信,我们会为了一个产品的包装盒花10块钱的成本(一般的产品包装盒的成本就是两块钱三块钱),盒子品质很好能承受得起两个胖子的体重。

  后来,他们的这张合影成为了米粉圈内的流行PS素材,花样百出,非常精彩。

  盒子兄弟的逗乐巧妙增加了品牌的信任感。互联网上反对高大全,所以我们用了一种娱乐的方式,使用巧劲,最重要的是直观可感知。这比自己喊口号“不仅是世界五百强”什么的有意思也有效多了。

  这可能跟我个人喜欢恶搞的想法有关。很多人都老是想用各种“高大上”的形容词去修饰描述产品,而我一直想,为什么不能用另一种更有趣的方式来表达呢?

  说说盒子兄弟这张照片的幕后花絮,总共拍了将近半小时,近百张照片。这两个胖子兄弟一开始非常兴奋,因为本身都是做研发后台工作的,心想这下自己在网上该火了。前15分钟的状态都不错,眉飞色舞,但摄影师都没通过,拍了半小时后盒子兄弟就面露苦色,尤其上面那个实在憋得不行,脸也红了,摄影师这才OK,因为觉得这样戏剧化的表情,传播效果才是最好的。

  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

  “每个产品都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木盒子”,需要找到自己的“爆破点”。首先,能找到“爆破点”的产品才是好产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同时,“爆破点”是对差异化品质感和功能的梳理,是对产品特质和品质最有效的展示。

  做品牌传播,要少花钱办大事,就是说要善用巧劲,四两拨千斤——就是要有幽默感,勇于自嘲,甚至自黑。

  互联网公关要练“不生气”功

  在所谓“负面”声音中,我们得过滤分拣,吐槽、误解或有明确商业目的抹黑,都要区别对待。

  如果是有明确商业目的,有预谋、成规模的攻击,就必须第一时间警觉,敢于果断“亮剑”。雷总之前也说过,我们从不惹事,但绝不怕事。

  对产品或服务的吐槽,要快速回应,能解决的以最快速度、最大投入第一时间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就要果断道歉及善后。

  对于那些误解,只要不伤筋动骨,在策略层面大可闭眼不管,互联网传播太快,这些误解很快会被新的信息覆盖掉。

  对于有代表性的、规模出现的误解,我们则要“亮出底裤”,进行系统性解决。

  不是做广告,而是做自媒体

  我的建议是:新营销的第一步,让自己的公司成为自媒体。在“参与感三三法则”里,做自媒体是公司要坚持的内容战略,也是品牌战略。

  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品质最重要的是“讲人话”。

  我曾在前面的“参与感三三法则”建议内容运营:有用、情感和互动。这里的有用是要求不讲废话,情感是讲人话,互动则是要引导用户分享扩散,引导一起玩。

  案例!微博是社会化媒体第一站

  “我是手机控”这个成功的微博活动案例背后,是一种以产品推动传播的思路。没有大号转发,没有花里胡哨的文案,也没有奖品刺激,纯粹是我们做了一个大家都会喜欢的互联网产品。这个产品很有趣,很吸引人,激发了人们心中的那种或者是怀旧,或者是炫耀的冲动。

  设计篇案例!一剑封喉

  一剑封喉,是小米设计思维的原点。

  具体说就是在产品的文案策划和画面表达上有两个要求:一要直接,讲大白话,让用户一听就明白;二要切中要害,可感知,能打动用户。

  我经常在内部讲,小米做的是口碑推荐,我们在定义产品的卖点时,其实你只需要考虑一个场景,你在那个当下会向朋友怎么来推荐。你向朋友推荐的时候,肯定不会讲“小米手机卓尔不凡”,对吧?肯定得讲大白话“小米手机就是快”。

  产品点分为卖点和噱头,卖点是用户愿意为之掏钱的,噱头是有意思但用户不会为之掏钱的。卖点定义分为两类:一级卖点和二级卖点。一级卖点只有一个,这样用户才记得住,如果你说三到四个就等于没说。二级是辅助描述一级的,一般有两到三个。

  一级卖点方案1:灵感来自于F1活塞设计。

  被否:描述太虚。

  一级卖点方案2:航空铝合金一体成型的音腔。

  被否:这是二级卖点。

  二级卖点方案1:奶嘴级硅质,柔软舒适。

  被否:不是卖点,是噱头。

  最后卖点定的是——小米活塞耳机,99元听歌神器。

  我们没有选择“听音乐”,因为这个说法还是有些太专业的意味,也缺乏亲和力,不如“听歌”;我们拿出了史无前例的性价比,把一款用料、工艺、表现值三百多元的耳机卖到了99元;策划团队从互联网新生代群体话语体系中抽取了一个叫“神器”的词,听起来“不明觉厉”。

  设计要有期待感

  于是,我们把产品的核心信息点分解开来,实际上,这是设计工作中最基础、最费脑筋的一步。我们需要明确地告诉用户,即将发布的第二代产品,性能相比第一代翻倍,时间就在8月16日,地点是在北京的798创意园区。

  这几个核心点写在黑板上,整支团队都团坐在办公室地板上。我想能不能用一个数字公式去传递?我在小米手机和2之间加上乘号,把816和798两个数字合并,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等式:小米手机x2=816,798。当时我们的核心用户群体都知道816和798两个数字的含义,因为我们第一代产品也是在一年前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发布的。而新用户和潜在用户则会四处询问这个等式的意义,在揣摩之中获得更多的期待感。

  现场是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

  我们在设计网站投放的广告,在审核设计稿时,会要求设计师把广告模拟到不同网站的截图上,以判断效果是否最好。我们投放在楼宇框架的广告,每一个设计方案都会打印出等大尺寸,在投放前一周就贴在办公室和办公楼的电梯间来测试,看看阅读的感受是不是最佳,然后反过来改设计、图形创意甚至文字大小和位置,保证效果达到最好。

  所以说,现场是检验设计好坏的唯一标准。

  一图胜千言

  简单直接:简单并不等于简陋,而是恰如其分地表现产品最显著的特点。一张图片的最佳状态就是多一点会干扰最重要信息,少一点信息传达不完整。我经常问设计师“这个元素是不是可以去掉”,是让设计师思考哪些元素才是核心。

  可感知的情怀:不用文字也可以表现情怀,比如我们一款后盖产品,颜色属于小清新色系。在拍摄图片时摄影师使用了具有生活情趣的小道具进行搭配,产品传递的情怀感呼之欲出。

  适合移动设备阅读:每一张图片都应该考虑在手机、平板电脑上的阅读体验。有时候我们的设计师使用27英寸显示器,在电脑上看非常精美,但在手机中阅读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每一张图片在看最终效果时,我都会让设计师传到手机上看看。

  在移动互联网公司,设计师和工程师一样重要。在社会化媒体传播中,很多事件都要求响应速度很快,为了要保证图片输出速度和质量,内部设计师团队的配备很关键。在这个读图时代,你如果决定创业,一定要一开始就别忘了找一个靠谱的设计师。

  面试设计师的一看二问三PK

  做设计某个角度讲就是再设计,把各类设计元素重新组合。见过足够多的好设计,对做设计的效率是有帮助的,同时身边的好设计等于建立了一个参考坐标,有时候也决定了设计师做设计的眼界,这些好设计就是他的天花板。

  《参与感》读后感(三):说得好听做起来难,参考参考罢了

  上司送的书,看了一下。感觉是打法技巧人人都懂,但能落实实践却非人人都可以做到,尤其是在已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大象转身困难无比。技巧是外在,关键的内在还是企业的性质,以及小米说的“人”,企业领头人和团队。可能唯一对其他人有所参考的是,尽量看看自身企业营销与其的共同点,选择某些打法做参考,适当调整应用。

  以下是读书笔记,总结来说全文就这些东西了:

  《参与感》关键词:用户、口碑、借势

  1.定位:找痛点,开创品类←为谁设计,好看好用

  2.产品:用户参与,极致改改改

  服务:以人为本、快、收集意见改善产品

  3.传播,强调用户参与、互动。

  做好核心用户,提高美誉度,通过口碑、自媒体吸引更多用户。

  1)战场:自媒体。根据产品对象选用不同的自媒体,口碑扩散

  2)手段:活动。爆品引流、话题引爆、用户参与互动

  3)工具:设计。找痛点说人话、场景化

  《参与感》主要表达的是用户的重要性,尤其是核心用户“粉丝”的重要性。小米的主要观点是:先做好核心用户,再考虑发展更多的用户,不要盲目地增加粉丝。做好核心用户要强调参与,参与有“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参与感》读后感(四):江南春的《参与感》读书笔记 谢璞

  作者:谢璞

  上周,我在北京的望海楼参加了黎万强《参与感》读书分享会,当然,也是这本书销售40万册的庆功会。分享会上,分众传媒老板,江南春聊起他读这本书的感悟。

  《参与感》这本书,让我想起一句话,“我们所称之为实现的一切,都是通过我们所参与的、积极的营造来显现的”。

  读书,是个私密的体验,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有比较浓重的个人色彩,与每个人的经历、阅历以及所处环境有关。所以,关于江南春先生如何读《参与感》这本书,我们不作修饰,实录下来。

  前一段时间跟阿黎吃饭的时候,把阿黎这本书报备了一下,阿黎非常吃惊。我给他看,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同学,在读这么一本严肃书的时候,我们做了多少的笔记。我估计我笔记的字数并不比他写的字数少。

  那天我们交流,我就说了几个我感受最深的,也是在最近我经常和我的很多朋友、客户交流过程中,我觉得印象特别深的。最后总结了一下,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家看这本书里面有一个服务的意识:一个客服面对,一个老人要求把小米手机送给他的一个孙子,没有支付宝,买不了,也不会网上购物怎么办?当即客服立刻决定打开支付宝,替他付上,就直接寄出去。客服在回答他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实质上背后有三个部分,就是整个小米服务体系最核心的体制。他KPI的核心就是当你碰到困难的时候,当你打电话的客户是你的朋友,你会怎么做,这是一个核心标准,也是第一个判断,是要贯彻的。有些时候也是一个口号,但是最终你可以看到,这个人就毫不犹豫的把支付宝付上了。他第二个判断,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很多的决策不能层层汇报的,他的核心是在最底层立刻做判断、做决策,这个是他自己做的。第三个判断,我认为这个客服人员讲了一个最核心的话,如果这个老人真的是一个骗子,这个老板不会让他付钱的。

  在很小的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米成功背后的巨大文化杀伤力,他做服务的时候价值观准则的清晰度。第二部分说大家看到这个客服,觉得在这个公司他很轻松,“我做了这个决策,最后肯定这个钱不是我付的”。如果是这个情况,一个底层的客服人员都有这样的决策力和价值观,我觉得它是文化渗透到底部。很多文化都是我们创业者的文化,创业者文化是不是都能渗透到底部且都能被实施起来。小米把这个文化渗透到每一个细胞当中,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当中,每一个人的行动准则当中。

  最后那天我跟阿黎吃饭的时候,他总结了一句话,这部书远看是看营销,再看是小米的产品,再往深的看就是小米的商业模式。这个又使我回去做了笔记。小米为什么培养出这样的客服人员。因为雷军第一天就说过,小米公司不是靠硬件赚钱的,是靠用户打响赚钱的。所以要依靠用户打响赚钱的时候,你不把用户当朋友,你不能做这种选择和价值观,根本无法立足。这就揭示了我们这部书讲的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小米第一天所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日后的很多成绩、很多的文化塑造和价值的体现,所以这次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那天我们聊天的时候也在谈,哪些公司都面临转型。而且关于转型,阿黎也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情愿在那边修修改改,不如推倒重来。我跟他讲了很多,我说怎么做,他说打分度的时候,通过标签指数,通过它的搜索,现在搜索是移动搜索,它会出现经纬度,经纬度里面我们跟对13种品类,汽车有100多个关健词,在这栋楼里面搜索100多个关键词的、在这个经纬度之下搜索这100个关健词的概率是多少,怎么做到更加精准。我们在淘宝数据上,一些数据我们双方在对接,你送货给一个人的数据肯定是隐私问题,但是一个小区、一个写字楼,它最后被送了哪些东西。这些数据出来之后,他用这些数据包,对分众的楼的定义会产生很大的价值。像阿里巴巴既是有关搜索,又有刚才购物的数据情况,对分众的标签化非常重要。

  但是阿黎当时讲了一个对我非常有启发,虽然我们都在做这些优化,但这不是颠覆性的革命,我在我们原来的江山上,我们经常讲优化一下,但是实质上它不具备革命性,包括我们做的把所有的机器变成WiFi,我们给自己说,我们是移动互联网上的定标,我们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做的基础设施,我们做了这些东西之后,使得所有的客户端,比如这些淘宝的客户端都可以摇一摇,在分众的屏幕上WiFi跟他们联动,没有线上线下之分,一摇就弹出来广告线上。

  这些东西我们确实花了很多时间把O2O怎么做起,怎么基于移动大数据做,包括我们如何做市内WiFi地址库的扫描,确实我们分众在互联网焦虑的症状推动之下做了很多的尝试。但对于这些尝试,阿黎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都是在不断的修修补补。与其相比,他举了一个金山的例子,当年在互联网转型当中花了很多的事情,他们几个人决定跳出金山,做一件东西。

  一个公司、一个创始人要放弃他自己原来做的东西,要跳出来,说我把这些东西不修补了,我就出来干一件事情。雷军虽然干了小米,但是还回来指导一下,我觉得要有这个决心,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启发。有时候我们是不是在原来的产品上做了太多的优化,但是没有革命性的出来,重新另起炉灶,因为做旧房子和造新房子,是不是造新房子更重要。这是给我们的启发。

  其实他强调了品牌过程当中,那天我们讨论怎么先做忠诚度,有了网上的忠诚度和口碑之后,落地到生活当中,成为生活组成部分的时候再扩大知名度,消费者知道这个知名度还会回到网上搜索相关的东西,这时候你在网上积聚的能力瞬间发挥作用。

  就是说忠诚度被做到高度的时候,在社交媒体上把忠诚度做到一定能量之后落地,落地到生活化中间当中,转化成实际销售力的情况,能量宣泄到世界的销售能量当中也是很大的启发。

  但是那些我回去之后做了一个印象最深刻的,品牌度和信赖程度。雷总说分众是一个他认为非常有效的媒体,但是他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分众的品牌本身已经不是那么新的东西了,它已经是老化的了,可能10年前我们出来的时候是带着整个新媒体的颠覆浪潮。但是在今天,当这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产生之后,比如小米今天很发烧,三年以后会不会还保持那么发烧,那么性感的感觉呢。他觉得一个公司要去做很多东西,一种是不忘出新,就像很多美国公司一样“我第一天出发的时候我就要做一个什么东西”,所以很多人开始坐无人驾驶的飞机,还有谷歌的地图扫描等等类似像这样的东西,包括我们讨论的百度做了一双筷子,你说最后筷子做出来成本3000块钱不会有人买这个筷子。但是这件事情做了之后,它带来的会是什么?带来的是这个品牌的感觉发生改变。因为你觉得这是蛮性感的事,因为这个公司做了这么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

  那天回来之后,有主办方在我们微信群里面说,把2月14号当天,三千万的广告不要了。我们那天就不做广告了,我们这顿饭成本很高的,我们要把当天的广告全砍掉,不准贩卖2月14号的广告。当天待幕,全部黑屏。比如淘宝和各个客户端的人,你直接在上面说,微信扫一下分众公众号,比如你女朋友在招商局大厦,你就点一下招商局大厦,然后直接在上面讲话,或者把自己的照片、女朋友的照片传上去,你的示爱、求爱立刻就被发到上面。他批判我不性感怎么办呢?我回去把自己裸露得性感一点之后,我绝对把广告费退掉。

  阿黎这本书很大的核心,我看了好几遍,很多地方,包括我们跟阿黎座谈、聊的过程当中,有非常多对当前面临过程中的维度和启发,这部书是我当前所看到的这些书,对我们这些启发,在互联网浪潮焦虑当中转型意义最深刻的,以及像错刀所说的有行动指南的意义。他能够给你一个事情,让你说我后面做的公司决策有实际的影响,很多书看完之后懂了一个理念,就像马云说的每天晚上想了很多,第二天早上就看怎么弥补,我觉得它是一个对行动可以有指南性的东西。

  我非常惊讶,虽然我跟阿黎认识蛮久的,我是中文系的,我经常出诗集,我觉得自己的文案能力和文稿能力都是很强的,最后我看了阿黎的书来说,我对我们中文系产生了怀疑。他不是中文系的,但是他整个文稿语言的风格非常简洁,还有他的语言就像小米当中有论述,像每一个广告里面的每一个思考一样,不只是说文案怎么做得更优美,以及它如何形成更实效,更打进消费者心中的那个气。包括终于发现阿黎把自己文艺小清新的范儿和完美主义情节的强迫症的东西都融入其中,这是我读的过程当中作为中文系读者的最强体会。

  《参与感》读后感(五):但愿成为台风口的猪

  看这本书,完全是冲着雷军的。一直很佩服雷军,一个近40的人了,忙碌了大半生,有了这么大的一笔财产,不想着去清闲找乐趣,竟然想着再次创业,从零开始,这得是多大的勇气,多大的野心。

  参与感这本书看到了一半,忍不住要写点东西了。讲了很多小米成长过程中如何将用户参与进来的故事,倾力打造出极致的用户体验等。总结下,是一种事无巨细的认真和对事物本身的深入思考。前者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后者需要对整体趋势清晰的把握以及事物本身的熟知。真正去做,身体力行,是很不容易的。

  “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互联网掀起的一股浪潮,让很多人开到了机会,以一种新的思维、新的态度去做事,借着互联网这一股力量,顺势而为。小米只是其中最具典范的一个,将来比会有千万个这样的公司涌现。特别是传统行业,结合互联网,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起航,我觉得会有很多机会。

  《参与感》读后感(六):这样一本好看的书,如何做到“好用”?

  这本书很好看,不须置疑。

  做为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出品,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精心,尤其是其中的插画,生色很多,整本书虽然厚,但是读起来不吃力,让人有拿起来就想一口气读完的冲动,毕竟,小米对大众来说,存在很多好奇之处,虽然外部已经有很多观察,但毕竟出自外部,自己人怎么说?小米到底为什么这样成功?这本书是否能够揭秘?这些,都是吸引人读下去的点。

  读完以后,的确也不失望。

  这是目前关于小米的最好的书。

  如果要研究小米,这本书也是必读的。

  对于很多企业,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不过且慢,是否这样就够了?

  读书,如果是从皮相上读,拿来就用,以为自己也可以照抄,那就错了,大错特错。

  这本书本身也是小米的广告,非常高超的广告。这里面公布的小米的经验教训,也是真实的。但是,对于很多企业,却未必适用。

  记得有次移动互联圈子的聚会上,谈粉丝经济,我就说,粉丝经济有其适用范围,比如小米,做为小米的粉丝可以很光荣地宣布,但是,一个人好意思说自己是杜蕾斯的粉丝吗?当时还提到一个家庭用监视器的产品,我说,要是我,我就不好说这我是这个小机器人的粉丝。粉丝经济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不能套在所有行业、所有产品上。

  另外是一个参与感的问题,冈本可以在自己的微信上做些小游戏,但很多产品可能不好做参与设计,如果此路本来不通,绞尽脑汁地硬做也无济于事。

  我一直也记得,我曾经给一位朋友一个很大胆出位的营销建议,结果他不敢做,怕影响节操。传统企业固然羡慕小米的成功,但如果让自己的老板也天天上微博,可不可以?就算上了微博,能不能玩到雷军这样?

  这些,都是未知数。削足适履的事,通常不讨好。罗永浩也只能以罗永浩的方式做锤子,而难以采用小米的模式,因为他也无法山寨小米。

  那么,如何做到好用?

  学其实质,挖掘小米成功的各种理由,包括参与感的三三法则等,思考自己的行业特性、企业特性、产品和服务,思考有没有共通点,如果有,怎么办?如果没有,怎么办?哪些路可以走?哪些路不可以?高管和员工思维怎么转变?存在哪些缺口?

  把书中的内容结合实务去思考,这条路起码不会错。不至于邯郸学步。

  有时候,不参与,也不见得不成功。乱参与,反而坏事。

  《参与感》读后感(七):七字诀背后不一样的东西

  从2008年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到2014年的“猪会飞的背后,参与感就是台风”。互联网的整体环境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小米也很快有了自己更多的口碑,于是也就有了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而如果问互联网领域口碑营销做的最好的,那非小米莫属了,每一次活动背后米粉的出谋策划,100位梦想赞助商,阿黎用参与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口碑营销。

  这也是中国商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观。消费者和品牌从未如此相互贴近,互动从未如此广泛深入。通过互联网,消费者扮演着小米的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口碑推荐人、梦想赞助商等各种角色,他们热情饱满地参与到一个品牌发展的各个细节当中。

  《参与感》读后感(八):口碑为王的互联网时代

  近日互联网上传播甚广的ALS冰桶挑战,由雷军被点名为始,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关注的热潮。不少明星、互联网大佬们都纷纷加入这个游戏,尽管最后这个游戏的初衷有些变味,成为新一轮的营销大战,但也不可否认有更多人对渐冻人这类罕见病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互联网时代,这样双赢的案例比比皆是。所谓的口碑营销,在那些善于此事的营销高手手中,逐渐开始有了条框和规律。本书是对口碑营销的成功法则的总结,作者黎万强在2010年时参与创办小米科技,作为一个深深浸泡在互联网中的人,他非常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和营销。仅凭小米手机在国产手机中的异军突起,就值得看一看它的联合创始人的经验总结。

  我认为一个企业做推广有三大要素:品牌的建立、团队的专业素养、产品的质量。在这三点上,小米确实都做的非常不错,尽管与国际一线品牌相比,仍然有差距,但起码可以看出小米科技是一个在用心做产品的企业。

  小米在品牌知名度的建立上应该说是最为成功的。我没有用过小米的手机,却一直非常赞赏多看阅读这个app,不仅是这个app比其他同类产品界面好看、功能好用又容易上手,重要的是它对kindle的多看系统的长期维护,正如黎万强在书中所写的,先培养忠诚度再做知名度。日本知名的掌机游戏公司,实际上并非在硬件上赚钱,而是靠精心制作的游戏来吸引用户,增加用户黏性。小米也正是摸透了这其中的奥妙,才做了精心的打算。

  黎万强在书中强调,“产品第二,团队第一”。不论是做产品设计、营销推广、亦或是售后服务,拥有专业的人才,才不会出岔子。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是决定一个团队最终能否成功的基础条件。乔布斯将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人才招聘上,造就了一个风靡世界的苹果,可见小米在这一决策上的成功。

  不过说起产品,小米手机确实在一些细节上胜过了大部分的国产手机,也可以看出团队在做产品的良苦用心,但实际上手机的质量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当然在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平衡也要靠团队的努力去实现。

  总而言之,小米还是一家有很大进步空间的企业。尽管成功不可复制,但它的成功经验也是值得参考。不过话说,段落首行不缩进真的有点不适......

  《参与感》读后感(九):运营一个产品也像写一篇小学作文

  书结尾说“每一个产品,每一次创业就是一次人生,一次人生的缩影。尼采关于人生哲学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不免过于沉重,不如轻松点,运营一个产品其实也挺像写一篇小学作文,先别急着落笔,想想四要素——WHO(产品本身及目标客户)、WHAT(战略)、WHERE & HOW(战术)。

  WHO

  WHO包含两方面——产品本身及目标客户定位分析。

  产品本身定位,我们想做什么样的产品,其实准确说我们能做什么样的产品。书中提出企业和用户的关系,不应该是让用户下跪,我倒不以为意;如果你确实能做出完全跨时代的产品或者让人不得不膜拜的产品,用户自愿下跪也并非不可。比如苹果,大家吐槽为“肾机”(卖肾换手机),但还是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与夏娃牛顿的苹果放在同一个等级上,将“乔帮主”尊称为神;比如各种奢侈品牌,有些人省吃俭用几个月就为了买个包/表。所以我们得客观看待我们能够创造出来的产品,以及我们所能吸引的人群。(否则像锤子手机一样雷声大雨点小,还毁了“情怀”二字)

  目标客户定位,此处就彰显了小米对自己的清晰认识以及巧妙定位——“为发烧而生”。在手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技术供给充沛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一方面,小米并非是什么跨时代的产品,确实得通过价格来吸引客户;另一方面,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如何让客户在众多几乎相同性价比的产品中选择你,你得提供给客户另外一个维度——品牌粘度即忠诚度,而发烧友正是培养初期忠诚度的最佳人选。(他们愿意花大量时间在手机上)

  WHAT

  当你做好定位,则需通过战略制定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战略需要知己解彼的深度分析后制定出来。

  产品本身,如上述,产品本身定价不会太高。

  目标客户,手机发烧友,追求极致、关注细节、寻求趣味、喜欢快速更新的事物,普遍是年轻人,“爱梦想、做自己”,渴望得到关注,渴望与外界发生互动,喜欢挑战权威,寻求话语权,怀旧,有一定情怀倾向,等等。

  而小米的“三三法则”中的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雷军所说的“专注、极致、口碑、快”,甚至整本书一直讨论的参与感都不得不说都是基于对于目标客户的分析。

  WHERE & HOW

  基于三大战略制定了三大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可是任何战略战术都必须进行的实际操作(HOW),而这些操作你必须在合适的平台渠道(WHERE)进行投放。文章中有具体的案例,以作参考,但最主要的是寻找匹配渠道的方法,其实还是要回到之前的定位分析找渠道这样一种循回往复的过程。

  比如:论坛,这是一个适合做沉淀的渠道,积攒最初最忠诚在客户,就先在这里深扎将根基扎稳(这也是小米手机出之前MIUI系统就已经有大批粉丝的原因);微博和QQ空间,虽然同是社交网站,但里面的用户群体存在差异,QQ空间的用户群应该整体收入比微博用户,这也许是价格比小米更加低廉的红米为什么会选择在QQ空间首发而不是微博首发的另外一个原因吧;电视广告,其实难以讲清楚产品的特质,更加适宜做公司形象的广告;等等。

  不同渠道对于不同行业来说效果是不一样的,也许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尤其当公司产品线如此丰富,到底哪些产品适用于“参与感”,哪些产品不适用于,或者该以何种方式适用;这都需要我们分别认真分析我们可以及应该着重的组群以及他们的特性。

  大方向往前,小步快跑,最怕的是最开始的定位就出现了问题导致完全朝相反的方向跑。

  .S. 看完《参与感》,不得不说这书其实本身也是小米很好的一个营销手段,甚至是大家花钱看他打广告,好的是至少还是能够引发大家的一些思索。

  《参与感》读后感(十):值得阅读和借鉴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雷总曾讲过创业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选个大市场,组建最优秀的团队和拿到花不完的钱。

  在2008年,雷总就提出了“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

  “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加速器和关系链。

  1. 发动机:产品;

  2. 加速器:社会化媒体;

  3. 关系链:用户关系。

  2010年8月第一版MIUI发布时,我们只有100个用户。这100个用户的能量、质量,其实也很重要,他们需要是《引爆点》里所说的专家或联系人。

  到2011年8月小米手机发布时,MIUI拥有了50万的发烧友用户

  节点是口碑传播的“故事和话题”:

  - “快”是第一个口碑节点,使用更流畅了。

  - “好看”是第二个口碑节点

  - “开放”是第三个口碑节点,我们允许用户重新编译定制MIUI系统

  高效的传播渠道——把“社会化媒体”作为口碑传播的“加速器”

  互联网思维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

  全新的“参与式消费”

  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做爆品”是产品战略;“做粉丝”是用户战略;“做自媒体”是内容战略,做内容运营建议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的思路。

  “开放参与节点”,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筛选出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节点,双方获益的参与互动才可持续;“设计互动方式”,根据开放的节点进行相应设计,互动建议遵循“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的设计思路,互动方式要像做产品一样持续改进;“扩散口碑事件”,先筛选出第一批对产品最大的认同者,小范围发酵参与感,把基于互动产生的内容做成话题做成可传播的事件,让口碑产生裂变。

  扩散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是在开放的产品内部就植入了鼓励让用户分享的机制;二是官方从和用户互动的过程中,发现话题来做专题的深度事件传播。

  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MIUI以论坛建立起的10万人互联网开发团队,团队核心是当时我们官方的100多个工程师,核心的边缘是论坛人工审核过的有极强专业水准的1000个荣誉内测组成员,最活跃的用户是10万个对产品功能改进非常热衷的开发版用户,最外围的是发展至后来有千万级的MIUI稳定版用户。

  进行参与感构建,要尽量减少用户参与的成本以及把互动方式产品化,我们把MIUI每周升级时间固定就是一个减少记忆成本的考虑,用户提交使用报告,我们设计成四格报告是对参与成本和产品化的考虑。

  MIUI10万人的互联网开发团队模型

  处理碎片化的需求,我们的方法有三个:

  1. 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

  2. 第一时间公示需求改进计划。

  3. 让团队结构也“碎片化”。

  “为谁设计”是用户体验设计的原点

  我们的原则是“保证好用、努力好看”。

  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定位在操作方法中,还是和以前一样讲究用户群聚焦和传播信息简化,但我认为有两个重要变化:

  1. 以前是竞品思维,现在是产品思维;

  2. 以前是劈开脑海,现在是潜入大脑。

  传统行业的品牌路径是,先砸知名度,再做美誉度,最后是维护忠诚度。互联网企业由于产品即品牌,所以通常是先做美誉度,然后再做知名度。

  每个用户都是明星 —— 这也是小米和很多传统品牌最大的不同:我们和用户一起玩,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想,怎样让用户参与进来,让他们和小米官方团队一起,成为产品改进、品牌传播的“大明星”。

  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

  我们选择了让用户自己来动手组装路由器。它符合我们公测招募的极客用户群的精神属性,也是最为直接让用户感知品质的方式。

  “每个产品都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木盒子”,需要找到自己的“爆破点”

  办一场剧场式的发布会

  首先,有“点”才做发布会。

  第二,发布会最重要的元素是产品本身。

  有“沉浸感”的剧场式发布会。

  1. 做沉浸感的发布会,现场布置越简洁越好。

  2. 现场的座椅应该一致,毕竟大家都是来听产品介绍的,不是来摆谱的。

  3. 发布会时长不要超过90分钟,因为这是听众疲劳感的阈值。

  4. 场内要简洁干练,元素集中。

  5. 发布会的核心是产品,关键表现形式是演示文稿。

  社会化媒体是主战场 —— 小米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人的第一要求,不是做营销策划,而是做产品经理;这个时候,作为新媒体的运营人员,如果你不懂产品,就很难把产品的特点和用户讲清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