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怀生命》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心怀生命》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13 12:54: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怀生命》读后感精选10篇

  《心怀生命》是一本由何怀宏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怀生命》读后感(一):一本值得大人和小孩一起阅读的生命启蒙书

  比起其他的大部头的著作,这本八万字的著作只能算是小书了。不过字数的多少并不代表书的品质的高低。这本和孩子共读的生命启蒙书还是可以给我们成年读者带来不少启示。在这本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生命的重要性和优先性。我深表赞同。教育重要的是关于生命的教育,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珍重生命,而不是其他,不是分数,把分数作为孩子的命根,实在是太要学生的命了,简直是慢性地摧残孩子的活泼泼的生命。

  这本书中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特别引起我的注意。我小时候也是经常会问大人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会死?死后人去哪里了?人活一百年也就是一百年,死了以后什么也不知道了,那我就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样了。想到这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涌上心头,说不清也道不明。那死亡的问题老是在我心头萦绕,散之不去,特别是参加了一些亲戚的葬礼的过程以后,这种感情尤为强烈。在何先生看来,死亡是一个生命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生命的自我意识的问题,不仅要有生命,而且,要在生命有了自我意识时才会发生这个问题。如同书中所言,“生命有它自己的逻辑,只要我们耐心地忍受,勇敢地坚持,这一切都会过去的。”随着岁月的增长,对死亡的焦虑已然慢慢退却。死亡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我们也是换一种角度来生活,在有限的生命中多考虑考虑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心怀生命》读后感(二):造梦的人

  在《心怀生命》的扉页上,何怀宏教授写道:“我在这本书里所写的,首先是我想对自己的孩子说的一些话。”这句话给这本书定下了一个基调:它不是一本艰深的理论书籍,它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探讨,而在于教化。

  在书中,何教授将自己已然确立的价值观以亲切的语言娓娓道来,配合上各色寓言与小故事,成就了一篇篇短小精美的,适合涉世未深的大孩子们阅读的散文。我的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读者》杂志上那一篇篇美文,林清玄、刘庸们的文字陪我度过了那些敏感而寂寞的时光,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三观与审美。何教授的文字很容易就唤起了我当年阅读时内心涌动的那种亲切与温暖。

  时光荏苒,一晃十多年过去,我已是一个男孩的母亲,在这尘世间也算是游走了一番。此间印象最深刻的莫于过一次次三观的碎裂甚至崩塌。当年由这些美文所培养起来的笃信被一个又一个残酷的事实叩问着: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安于平凡会不会是消极逃避的同义词?若巨大的伤害蕴含在同等分量的关爱中,如何应对方能不负恩义不负己?当众叛亲离爱情成灰理想幻灭身心交瘁时,结束生命真的是可耻的懦弱吗?

  曾经有一度,我因此陷入深深的迷茫,我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只能在事到临头时凭着本能苦苦挣扎,最痛苦时我抛弃了过往的一切信念,我深恨那些给我描绘了纯美世界的人。等我最终站起来时,世界在我眼中已绝不是满含善意的存在。

  我开始思考,究竟我们该呈现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何教授书中所倡导的那些理念很光明很美好:心怀感激,勇于承担,善待他人,拒绝暴力……但美文的短板恰恰在于缺乏对丑陋事实的真实刻划。这一点在第四辑“非常时刻”谈到战争时尤为明显。何教授在文中屡屡提及:“如此美丽丰饶的地方,为什么还曾经卷入过那样惨烈的人斗人、人杀人的战争与搏斗?”仿佛这是一件十分令人难以置信的小概率事件。但事实上,规模形式各异的各色战争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从未停止过。而且其原因早已被无数先哲深刻剖析:因为人性中的冷酷、自私和贪婪。它们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只是份量各不相同,被唤醒的程度各异罢了。我不相信何教授不明白这一点。那么,现在问题就成了:我们为什么不把人性的真相坦白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让他们早一点直面伤害?战争的丑恶显而易见,但生活中的平庸的恶却常见,而且它们往往是剥夺大部分灵魂生命热情的罪魁祸首。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身受其害,但为什么我们仍习惯于先给孩子们盲目的信心?

  对于这些问题,我现在还没有思索出能令自己满意的答案。但我十分肯定一点,我们应该教给孩子思辨的能力,不能让他盲目地只相信一种价值观。

  原本我之所以会想要读这本书,是因为我希望从中读到何教授思索目录中那些问题的心路历程。换句话说,我想从中了解,他这样一个精研哲学,思想广博深邃,著作等身的知识分子,是怎样从物欲横流、蒙昧麻木的俗世凡间,披荆斩棘地杀出一条血路,最终登临心中的瓦尔登湖。那必会是一场最令人深思和震撼的灵魂告白。

  我所希望看到的,正是何教授的思辨过程。

  可惜,它不是我以为的那样一本书。虽然这无损于这本书的魅力。

  文/曹怀宁 2015.04.02

  《心怀生命》读后感(三):对生命心存敬畏

  十几年前,我在一家超市做采购员,因为工作需要经常随车往返于京、张两地之间。那时候京张高速还没有开通,我们的车只能顺着国道,在陡峭的山路上盘旋而行。路上时常会遇到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意外的车辆,有的甚至翻到路旁的深沟里,给救援增加了不少难度,因救援不及时而丧生者也屡见不鲜。每逢此时,我总是不由地感叹生命无常,感谢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可以把我们平安地带回家。我曾亲眼看着一辆高级轿车因刹车失灵快速冲出山路坠落深渊,而这种直观的生命体验也让我对生命更加心存敬畏。

  于是,当我有幸捧着何怀宏先生的大作《心怀生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悠闲地坐在自家的沙发上品读的时候,我再一次为自己感到庆幸,庆幸自己依然生龙活虎地存在于世间,而我这些年所经历的那些艰辛和困苦在这一刻都显得微不足道了。我深深地感觉,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何先生在《心怀生命》前言中这样写道:“我在这本书里所写的,首先是我想对自己的孩子说的一些话,其中的许多问题,正是她(他)向我提出来的。”而这些问题,也恰恰是我们的孩子心中的疑问,甚至当我们还是少年的时候,心中也曾存有相同的疑问。我们的生命缘自何处,又将去向哪里?我们的生命是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吗?生命到底有什么奥秘?我们要如何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幸福是什么?有些问题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得到答案,而有些问题可能觉得不再重要而放弃追寻答案,我发现自己慢慢变老了。而今当我欣喜的发现自己的心灵因这本《心怀生命》又经历了一次童年时,一些本已经忘记的少年时代的梦又重新回到我的记忆里。

  《心怀生命》全书共分六辑,第一辑生死之间:讲述了生命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多么幸运的偶然,面对生命我们除了要心存感激还要心存敬畏。我们要正视生死,也要珍惜生命,绝不轻忽。第二辑人与自然:描写了作者自己在南极的一些经历以及所感所悟,他这样说:“生命中有时会有漫长、漫长的冬天,甚至加上漫长、漫长的黑夜,就像南极冬天的极夜。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得耐心地忍受和坚持,相信生命有一种巨大的调节能力,甚至对创伤也有一种巨大的修复能力……我们要永不放弃希望,希望可能就真的来临——比我们的预期还要早的来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出现低潮,是自暴自弃还是忍耐奋起?你的选择将决定你以后的日子。正如古人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定要相信你所受的苦将照亮你以后的路。

  《心怀生命》就是这样一本生命的教科书,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刻板的说教,而作者何怀宏先生也没有用专家的身份去指手画脚,而是以一个平等的人的身份,把孩子们当成朋友,讲述自己和身边的一些故事,把深刻的道理寓于浅显的故事之中,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及为人处事的方法,不失为一本好书。

  《心怀生命》读后感(四):关于男女

  在书店买来此书甚是欢喜,读了几篇文章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没办法容忍老一辈在没有任何依据和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写到:“男孩就应该像男孩,女孩就应该像女孩。”因为这是对异己的霸凌,也是一位教授在知识面上的遗漏与缺失。社会发展至此,我们理应对本该存在的事物有个基本认识,有一部分人生来就是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LGBT群体),但社会不但不给予他们理解与支持来使得他们发挥出自己的闪光点,而硬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与观点强加于人来实现人性扭曲的目的,甚至于把他们归罪于人性的丑陋,而不被得到应有包容和尊重。在重重重压下异己生活的不易可想而知,所以真心希望以引导大众观点为己任的教授不要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施加于人,这是人类最起码的基本道德。我想社会的进步就是对异己的宽容和理解甚至于帮助。在没有充分条件让这些人活的更好的情况下,请不要再对他们二度伤害。也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我的评论,努力让事情变好得到转机。

  《心怀生命》读后感(五):关于男女

  在书店买来此书甚是欢喜,读了几篇文章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没办法容忍老一辈在没有任何依据和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写到:“男孩就应该像男孩,女孩就应该像女孩。”因为这是对异己的霸凌,也是一位教授在知识面上的遗漏与缺失。社会发展至此,我们理应对本该存在的事物有个基本认识,有一部分人生来就是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LGBT群体),但社会不但不给予他们理解与支持来使得他们发挥出自己的闪光点,而硬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与观点强加于人来实现人性扭曲的目的,甚至于把他们归罪于人性的丑陋,而不被得到应有包容和尊重。在重重重压下异己生活的不易可想而知,所以真心希望以引导大众观点为己任的教授不要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施加于人,这是人类的最起码的基本道德。我想社会的进步就是对异己的宽容和理解甚至于帮助。在没有充分条件让这些人活的更好的情况下,请不要再对他们二度伤害。也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我的评论,努力让事情变好得到转机。

  《心怀生命》读后感(六):一个父亲和自己子女的对话

  《心怀生命》这本小册子不厚,也不难读,虽然说的是哲学,但是却并非晦涩艰辛,想来,孩子初初的世界,也懂不了太过深奥的宇宙哲学命题,虽然作者是一个哲学教授,但是这些文字更多的是,一个父亲和自己孩子的对话。

  很小的时候,我也曾思索过关于死亡沉重的话题。最初对死亡产生恐惧是那个年代办丧事的一些风俗。住在平房里,胡同里有人家有老人去世,几乎整个胡同都被花圈还有挽联填满。在夏天的晚上看着那些带着白色帽子身穿白色衣服,身上还有麻布的人,我感觉到了恐瘆。那不是单纯的害怕,是对未知的恐慌。这种感觉直到今天,我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居然也记忆犹新。我想我作为一个孩子所经历的内心困惑,也是所有的孩子曾经或者即将经历的,因为,对于这个世界,孩童都是稚嫩的好奇的。有些东西太过深奥,我们不懂,但是却也不应该让这种恐惧在潜意识里留存。如果有这样一个父亲,有最简单的话语来纾解那些孩童的困惑,该多么好。虽然未必就此懂得,但是至少不会感觉恐惧。

  这样的子女是有多幸运。在未成年的生命里,已经接触到了世间的阴暗面,甚至直面了人类历史最粗暴的战争留下的残骸。或许你可以漠视也可以对这些无知,但是这些的确是存在的。作为一个孩子,了解的更早,用科学的态度了解的越早,对这个世界愈加有勇气。不至于在成为成年人的日子里,心灵过于单薄而无法接受这个不完美的外在世界。

  我的孩子也在一天天的长大,如果有一天我不放心她去远方,我阻挠她的独立。我一定要重新读这本书,读一读那个六岁的孩子从大洋彼岸做飞机飞回祖国的故事。

  最好的亲子关系莫过于,在她幼小的时候你怀抱她,在她蹒跚学步的时候你帮扶她,在她困惑无助对于这个大千世界产生无数的疑问的时候你倾听她你安抚她,你用你自己的行为教育她,最重要的是,有一天,她要独立去远方,你微笑的注视她走远,并且祝福她。

  所以我喜欢这样的文字,不捆绑,这是微笑的注视。

  《心怀生命》读后感(七):人性的成分里有没有血腥和杀戮?

  这本小书带给我的感受,首先是与有智慧的朋友对话的感觉,其次是觉得有点儿相见恨晚,最后是有一种常读常新之感。可能这也是这本小书自上世纪90年代出版后一再修订重版的原因。

  先扯个闲篇儿,装个高深,问个问题:智慧是什么?有智慧的人,且能运用智慧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书中的小故事大多浅显易懂,但是缜密的逻辑和亲切睿智的语言将每一个个有关生命的哲学问题阐述得无懈可击。在何怀宏设计的小故事、选取的小案例中,往往一语道尽人生玄妙的人可能是一个卖菜的商贩、一个裤管卷起的农夫,或者一个风尘仆仆的旅人,甚至一株不起眼的心安草。所以,由此可见,智慧,这与出生高低、身份贵贱都没有关系。生命哲学,是智慧的哲学,是大爱的哲学,但是,是每个人的哲学,是一生的功课。睁眼闭眼之间,有智慧地活着和稀里糊涂地活着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们跟随着这本书的思考路径一步步前进,就像重新走了一遍成长之路,分辨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什么是平凡什么是可贵,怎么做才是为自己活,什么是战争。直至来到最后一篇《生命的原则》,上升到国家立法的层面:

  我逐渐明白了何怀宏先生想通过这本小书传递给我们的东西,以及他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修订和补充这本小书——不仅仅是把自己对孩子要说的话写下来。这跟知识分子身上带有的一种普泛性相关,从根本上追求普遍的价值和意义,他们是为理念和信仰而生的人,似乎有一种与身俱来的使命感、独立性和“建言立说”的勇气。他从不同角度去阐释生命,强调生命哲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层层设点,融入了智慧,包含着哲理,实际上是希望我们拥有一个更大、更包容的生命观,把任何问题都放到更大的空间、时间内去考虑,不要畏缩,不要失去对生命最本真的感觉,珍重生命、敬畏生命,将生命视作最基本也是最优先的普遍价值后,自然能够产生积极光明的行动。这是返身于生命自由的写作,是父亲写给孩子的话,是谆谆善诱,是用心良苦,更是真诚平等的探讨。而这份用心太可贵了。

  回归到生命最原始的本性,众生平等,敬畏生命。想到前不久看的电影《狼图腾》:到底什么让草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人与狼之间燃气仇恨的火苗,猎枪瞄准天鹅……在人性的成分里并没有血腥和杀戮,可是为什么人却一步步地滑下了黑暗的深渊呢?

  太多人忘记了,人类也是自然之子。

  《心怀生命》读后感(八):关于生命

  生命是值得敬畏的,小学教材选了杏林子的一篇文章《生命 生命》里面讲了三个小事例,一个是手掌中的飞蛾渴求生命的挣扎,一个是墙角香瓜子在毫无条件下勇敢地发芽,还有一个就是杏林子本人对生命的执着。看到何怀宏的《心怀生命》,看到他写给孩子们的书,心里就是有一种感动。能和孩子们谈论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值得珍惜,这该是一份怎样的情怀!

  何怀宏是怀着一颗博大的心,在关注孩子的成长。有多少人认为生命只属于自己,其实不然,从生命降临的那一刻,你就不再属于自己了。好好活着,为了自己,更为了家人。尤其是看懂了人世中的生老病死,好好活着便成为一种责任。

  这本书很好读,读着读着,你就懂了,你就感动了。你也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了。把故事放进文字里,是让孩子们读懂的最佳途径,这本书里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透过故事,禅悟人生。

  作者渴望和平,他希望孩子们都能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战争的炮火最好远离孩子。他讲到自然,对自然的敬畏同样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他讲到生活,讲到人性,讲到方方面面。一个北大的哲学系教授,就这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孩子们交流,和家长们交流。何其珍贵。

  关于生命的问题,有多少孩子们在思考?他们就如哲学家一样,备受困惑,我是谁,从哪里来,我可以不死吗?为什么要上学?打仗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诸多的哲学的问题,其实每个人都在思考,不过不了了之罢了。思考过,自然就会在心里留下烙印,那么看着这本书,有些问题是不是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呢?

  人生不复杂,别把简单的人生想得太复杂了。好好活着。

  《心怀生命》读后感(九):讲讲生命的故事《心怀生命》

  讲讲生命的故事《心怀生命》

  看到这本小书的第一印象是,做得很精致,精装的封面上,印出凹陷的花纹,很漂亮。

  这本漂亮的小书的作者是何怀宏,北大哲学系教授,出版和翻译了很多本书,翻译过奥勒留的《沉思录》。不过这本小书,却是为了那些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写的。因为写这本书的时候,作者的身份也是一个父亲。

  这本书已经是修订版了,增加了不少内容,料想原来还要更薄更精致一些。

  书并不难读,也没有太多的理论,里面都是感悟,孩子也可以看懂。书里面提到了很多故事,让我们通过故事来进行思考,思考复杂的人生。

  书也并没有太复杂的结构,比较松散,又互相有点联系,按照主题划分成了几个部分。书里面很多故事都是作者听闻到的,显得很珍贵,比如在写面对死亡的时候,作者其实就讲了一个故事,那是文革前一年的夏天,一个中学女校长带初中一个班的学生去游泳,结束以后,男生先走,女生后走,其中一个女生忍不住又偷偷下水了,可是一下掉到了挖藕的深坑中。二十多个女生手来手去见义勇为,可是几乎全都陷进去了,最后渔民们来了,大部分得救了,可以最先下去的四个孩子却还是永远留在了水塘中。生命随时都会遇到意外,就那么永远的停止了。

  所以对于孩子提倡见义勇为是有条件的,是在珍惜生命的后面。不能不顾一切。生命才是最宝贵的。

  书里面不仅仅在讲生命,也提到的大自然,日常生活,还要道德和社会,等等方面。

  在大自然中,作者介绍了他去南极考察,在冰天雪地中有一个个人建的南极考察站。这个人曾经四次登上珠峰,算是一个探险家了。在南极,他总结了十条生存原则。很实用,很实在,没有一句废话。每一条都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比如第一条要保持冷静,一冲动可能就失去了生命。还要要取暖,在南极寒冷比食物和水,更能要了人的命,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条,要有所畏惧,不能什么都不在乎,不能太冒险。一位探险家的生存法则里,竟然有一条是不能太冒险,不能什么都不在乎,其实这正说明了,人应该敬畏大自然,应该真爱生命。探险并不是单纯的冒险,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活着回来。

  书里面到处都有故事,到处都显示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的确是一本好书。

  《心怀生命》读后感(十):重新认识生命 -----心怀生命读后感

  近日,阅读了哲学教授何怀宏的《心怀生命——和孩子共读的生命启蒙书》,他将看似深奥的哲学道理,通过47篇小短文娓娓道来,由小事说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生命的哲理深入浅出,将成长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一一解答。

  关于生命、关于生死,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多多少少都会在大脑里思考这些问题。随着我们渐渐长大,对生命、生死的问题越提越多,因为长大了,想得多,所以更是希望从父母、家人、老师等长辈的嘴中得知答案。然而我们自己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关于生命的问题,最多只能说,生命都是的自然规律、应该要珍惜生命之类的话,可是这样的回答似乎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如果已经有宝宝的家长,更必要和孩子深入地读读这本关于生命的书籍,深入地来聊一聊生命话题。

  《心怀生命》这本书里是作者想对孩子说的话,其中有许多的问题是孩子提出来的,是一本关于生命与成长的深切交谈,也是给孩子的一堂重要的生命启蒙课程。生死这个话题有些沉重,如何放松地与孩子聊这个话题,是需要慎重思考的。对于死亡,作者认为即使我们万分小心,生活中还是不能不面对死亡,自己的亲人、周围的朋友,也包括我们自己。尽管我们会感到深深地恐惧,但我们却不能不去承受。我们要学会坦然去面对死亡,死亡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就如同瓜熟蒂落一样,请记住爱默生的那句不朽诗句:如果我的小船沉没,它是到了另一个海上。

  因为有死亡,我们的生命才更显宝贵,因为死我们才更深切地知道生,也才更深切地知道爱。因为有死亡,我们才知道对我们所爱的人的牵挂有多长、有多深。要通过对死亡的认识,让孩子知道珍重生命。只有心中怀有对生命的重视,才更懂得珍惜当下,懂得爱人、爱自己。

  生命是要敬畏的,更是要珍惜的。说到“生命”,我记得许多小朋友,每次看到小花小草时,父母都会对他们说:不能去踩小草、不能去摘花。在孩子们的印象中,在所有的生命都是生命,事实也是如此,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即使那些花草不会说话,但是它会生长,有的还和我们人类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它们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也帮我们吸收了世间的污浊,澄清了我们的世界。而在年幼的孩子心目中,这些都是和我们一样的生命,所以我们要以自己的行动来呵护它们。在这方面,我们是要向曾经的自己学习的。虽然我们会跟孩子讲大道理,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的言行却常常不及孩子。

  这本书,写的不仅是要对孩子说的话,也是要对我们自己说的话。正确地面对生与死、输与赢以及人生成长中的各种挫折和磨难,静下心来从这些故事里得到启发,排遣自身的焦虑与不安,储存能量、增添勇气,把心中的恐惧慢慢地放下,珍惜当下,才是我们要做的。(彭乐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