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十二张牌》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第十二张牌》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5 03:00: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十二张牌》经典读后感10篇

  《第十二张牌》是一本由[美]杰夫里·迪弗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53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十二张牌》读后感(一):《第十二张牌》——承上启下之作

  看这本书,最大的感觉是“承上启下”。如果你看过之前的作品,你会惊讶的发现其中的不少配角在此书中出现(当然,还要记忆力足够好),如果你也看过之后的作品,你会知道某人的首次加入是在哪里。这本书由于以上的原因要放在后面看,因为其中涉及到《空椅子》《石猴子》《恶魔的泪珠》《消失的人》中的配角,话句话说是洗白这些角色,而在其中某些书中这些角色的身份经过两重逆转(变黑又变白),另一些书中虽然没有变过但却一直是重要嫌疑人。这里顺便不满一下,完全可以让《蓝色骇客》的角色客串找找信息的嘛……还是有些怨念。而这本书也最好放在钟表匠三部曲之前,以享受最大的快感和悬念。在这本书中看到了某书的影子,因为在某个方面也是一转再转,说不定这本书是某书的预演。

  之后谈谈这本书。

  本书一共有三大类逆转,就第一类逆转而言,迪弗的每本书都有一个主题:计算机、电学、魔术、中国文化、笔迹鉴定……这本书中变成了美国的历史文化,很多中国读者可能对此不感冒。所以有几个逆转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但除此之外还有两类逆转,其中一类的两次逆转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中盘的一次还算可以预估到,但结尾实在是让我不得不把书再从头翻一遍才认识到迪弗的狡猾。虽然想到可能有这方向,但具体的细节实在是具有极强的多义性,所以这一类逆转实在是本书的精髓。相比之下最后一类逆转虽然高潮迭起,而且在很早就似乎没有什么别的活动空间,虽然崩盘快而且连续不断,但还是让人难以震撼。

  人设方面很用心,很多对人物的描写直接对我所喜爱的第二类逆转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但完全是多义性,在逆转之前完全不会往那个方向去思考。具体的由于涉及结局不便多说。但还是建议各位想斗智的人多用些心研究心理。这个杀手也是到了冷漠的地步,如果让我排名的话,冷静而照搬书本,很少留下破绽,而且几次陷阱效果不俗,可能在棺材舞者之上。

  但坦白的说,不知道这本书哪里让我觉得不爽,可能是某些逆转在别的书中用得太多让人难以再次受骗,有可能是觉得公平性稍有欠缺,也有可能是最后的逆转实在是太美国,这本书在我心中的排名不会特别高。

  《第十二张牌》读后感(二):连夜读完

  迪佛还是很给劲的,结尾的N个大逆转一如既往地没法预测。

  本来读完2/3时已经睡了,但是为了跟作者较劲,为了打破“你永远也猜不透迪佛”的准则,我又强忍着起床挑灯夜读。

  结果……,我还是啥都没猜到。

  迪佛的书除了“结尾大逆转”,另外一大特色是炫耀不同领域的知识(见识),读这部分内容宛如在你对面坐着一个阅历丰富的江湖老混子,他说得唾沫横飞,你听得全神贯注。《空椅子》讲昆虫,《石猴子》说的中国偷渡,《蓝色骇客》则是IT和黑客,对不熟悉该领域的读者来说,读完这些,还能为以后增加了一笔丰厚谈资。

  《第十二张牌》炫耀的核心是美国黑人史,个人兴趣不大,所以少给一颗星。

  tw:这次封面设计和装帧都很棒,又素又够显摆,在人多的地方捧着读也不丢份,哈哈。

  《第十二张牌》读后感(三):一如既往的精彩

  这是新星出版社推出的“林肯莱姆系列”的第五本,也是09年继《人骨拼图》之后的第二部杰夫里迪弗作品。

  这部创作于2005年的小说,依然保持了“林肯莱姆”系列一贯的水准,快节奏、高智商,情节火爆,环环相扣,让读者拿起来就不忍放下。

  关于本书,多余的话就不多说了,希望喜欢“林肯莱姆系列”的朋友都能去购买正版以示支持。在这本书里,林肯和萨克斯之间的爱情依然脉脉,大牌警探塞林托遭遇到了险些毁掉他的心理问题,在《冷月》里小试身手的“新手”普拉斯基也首次登场,而升级了的萨克斯警探更是大展神勇,肉搏职业杀手,最后,关心林肯的读者们,我们的男主角会有一个惊喜等着你们,是什么就卖个关子好了,反正我在看到结尾时感到了由衷的欣慰和希望。

  最后说说新星出版社,在看了该社出版的“林肯莱姆系列”中文版本后,我对这家出版社的水准就已经非常欣赏了,“午夜文库”丛书确实称得上该社的拳头产品了。就以“林肯系列”来说,书的封面设计十分漂亮,简洁大方,个性十足,比起08年的三部林肯侦探小说更加精美(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印刷用纸显得品质欠佳);而从《棺材舞者》到这部《第十二张牌》,五本小说换了五个翻译,却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翻译水准,与译林、译文社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尤有过之,而且在人名、地名以及一些细节方面也极为重视中文翻译的一致性,可以看出,责编及校订是很认真的。

  由此,为新星出版社的优质产品叫好,为作者的精彩作品叫好,期待09年“林肯莱姆系列”的第六部——《消失的人》。

  《第十二张牌》读后感(四):更温情的莱姆

  其实看林肯·莱姆系列需要一些耐心。并不是情节不够紧凑或者内容有何偏颇,只是每本500多页的厚度连着看,多少让人有些疲倦——当然,这和作者无关,只是贪心的读者大眼小肚的问题罢了。

  莱姆系列对物证的强调在让人惊叹,严谨细致的推理、让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分析手段和比证方式,对一个理科十分差劲的读者来说真是一个挑战……所以《第十二张牌》给我的感觉有所不同。

  和之前的作品比起来,这个案子的起初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地方。没有《棺材舞者》那种不确定的恐怖感,没有《人骨拼图》那种诡异性,也不是《消失的人》那样奇幻。它看起来甚至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案子,莱姆为一时逃避测试而接手,根本算是一个权宜之计。

  而随着案子一步步深入,它绝非看起来那么单纯。这让我感到一种真正“目睹式”的畅快:从一张波澜无奇的平面戳了一个洞,慢慢探进幽黑艰深的内幕。莱姆当然还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早一步胜过罪犯的设计,但没有那么多刻意和刚刚好,而之间看起来绕的那些圈套,其实一步都没有走错。

  以列表来看,《第十二张牌》是莱姆系列的最新作品,很明显迪弗在案情的设计上已经有所不同。不仅仅迷恋于偷渡、飞机爆炸、限时杀人这些让人肾上腺素上升呼吸加速的情节,而更为从容和细密地织出故事的脉搏。就像钱德勒所说,犯案手法和理由的不同最后几乎会落入奇巧淫技般的绝路中,回到故事真正的本身,回到人物描画的本身,回到小说的本身,才是侦探推理小说更吸引人之处。

  虽然《棺材舞者》和《消失的人》都让我惊叹不已,但这部节奏相对平缓的《第十二张牌》却给我更深的印象,要给一个更高的评分。

  《第十二张牌》读后感(五):平庸的作品,建议先读别的

  平庸之作。最大的亮点是普及了美国黑人文化史,以及对哈姆林区的生态白描。

  女配吉纳瓦很讨厌。都说了有人要杀你,怎么还不知死活往外冲?敢情有人保护就不在乎了是吧?别人的命不是命吗?就你的考试学分重要,你怎么那么自私?虽然你急着摆脱贫民窟考上大学,能不能看看清楚状况?

  和《棺材舞者》的珀西一样的毛病,烦人死了。

  魔术师卡拉跑了个龙套。其实我很喜欢卡拉,同样作为女配她就顺眼得多。她也坚强,追求梦想不放弃,可是她的方式不伤害别人;她也曾遭遇生命危险,但是她聪明化解不说,这危险还是因为帮着查案子才惹上身的,不是她自己带来的,这个境界差到天上去了好伐?可惜的是她只跑出来讲解了一下塔罗牌的基本知识就退场了。希望下一本里面卡拉能再度出场成为破案主力(前提是迪弗的魔术知识还有存货)。

  情节方面,走向和其他作品大同小异。杀手出击->萨克斯搜证,林肯鉴定->反复几次->杀手以为成功误导警察,开始做真正想做的坏事->警察反将一军,胜利,翻牌,结束。结尾再来几个逆转。和《消失的人》一样,杀手在动机方面多次掩饰,警察也一次次识破。最后回到了侦探小说的动机都是围绕利益的老路上来。

  什么时候写个杀人不为钱,就为了满足自己杀人欲望的真正变态狂啊。像《剪刀男》那样的。

  结尾有种没完的感觉。很仓促的就收了。结果这部作品说不出来哪好,也说不出来哪不好,再过一阵儿我可能就忘记它讲了啥了。很暗淡的一篇,建议先读别的。

  《第十二张牌》读后感(六):确确实实是一本实力总是被低估的佳作(无泄底)

  这本作品一改之前杀手、侦探视角双线交替叙述的写法,采用了更复杂的过去线、现代杀手线、现代同谋线、现代侦探线四条线同时并进的写法。布局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这四条线最后几乎是同时收束,除了解谜用的侦探线之外,剩下三条几乎都带有一个质量颇高的意外(有身份逆转,也有动机逆转)。这本作品的干扰线索非常多,其中一个就是标题所述的塔罗牌——倒吊人;加上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过去篇故事,令塔罗牌这种历史味道很重的东西在无形中增强了存在感。但这张倒吊人到底在案子里发挥什么作用,在哪个层次上起作用,恐怕没那么好猜,解答揭晓之前要能勘破颇有难度。——但笔者可以向大家保证,这张牌在案子里的意义和在解谜中起的作用,并不涉及塔罗牌以及起高深预言的相应知识,思路开阔的读者是能在林肯抓获“109”之前猜到或分析出来的。

  这部的逆转也是有多次的(涂鸦王、雇主、动机逆转)。这里特别提一提第一次逆转(共犯涂鸦王的下场),它是完全不同于林肯系列传统逆转的特殊形式。严格说,第一次逆转是由两个逆转同时出现并叠加的,其效果也是叠加的。虽然前人写过一些类似原理的逆转(比如阿加莎),但效果做得这么赞的真的比较少。

  动机逆转虽然比不上社会派连城三纪彦、东野圭吾、夏树静子等人的代表作(毕竟社会派看点优先在动机层次),但和欧美大部分作品的动机比震撼力和布局质量,完全绰绰有余。

  相比第二杀手涂鸦王那一段的双重叠加逆转,本作的第一杀手109的抢眼度以及活跃性就显得稍逊一筹了。迪弗经典的“杀手标志性自言自语”,或许是为了怕泄露109真实身份也鲜有触及。这里还是要特别赞一下迪弗出神入化的误导手段,为第一次逆转的双重意外设的种种红鲱鱼,我和我母亲全上了当,还丝毫没有起过疑。

  最终五项全能评分:

  五项全能:

  情节&节奏:86

  诡计&解答:79

  推理&线索:77

  误导&意外:92

  文笔&人设:85

  总计:419

  结论:一流上

  其实实力是四星到四星半,但我考虑到这本书往往被人忽视,且一直受到偏低的评价。我觉得错过此书的亮点和强逆转是挺可惜的,所以打个五星以示推荐。

  《第十二张牌》读后感(七):特别的林肯·莱姆

  如果让我选择林肯·莱姆系列里个人最喜欢的,我会选择拥有林肯·莱姆、凯瑟琳·丹斯以及杰拉德·邓肯这些重量级角色的《冷月》。如果让我选择推理性最强的,我会选择一天前还是我最喜欢的那部《棺材舞者》。如果是选择印象最深的,我会选择拍成电影的《人骨拼图》。但是如果让我选择最为特殊的一部,我无疑会选择这本《第十二张牌》。

  我之所以说本书特殊,其一是因为本书在套路上与其他作品有很大区别。在以往的作品中,林肯要面对的都是开放性的连环杀手,而本书中却是非常明确杀手的目标。这一点,整个系列中目前只有本书和《棺材舞者》是这样的。然而与棺材舞者不同的是,本书还有另一个谜团,一个发生在一百多年以前的案件;其二,本书相对于其他作品来说节奏舒缓的多。本书中死的人很少,而且林肯似乎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与对手抢时间。相对的,本书用了很多篇幅来介绍美国黑人史。而这段历史对于本书的故事可算是另一条线索。其三,本书不再用让人眼花缭乱的鉴证专业知识令人瞠目结舌,而是通过被保护的受害者吉纳瓦的祖先查尔斯的信件为线索,展示了黑人的文化以及历史!因此,阅读本书的时候,很可能没有读莱姆系列其他作品那样让人一气呵成读下来的冲动。不过,本书虽然节奏不快,误导线索却并没有减少,各种逆转的数量和质量也很有保证。

  本书中的案子在林肯侦办的案件中,应该是最为普通的了。没有高明的诡计,没有嗜血的连环杀手(本书中的杀手是系列中比较有人情味的了……),最后的真相也略显俗套。然而本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却是十分高明的。尤其是对受害者吉纳瓦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受歧视的黑人女孩儿略显畸形的自尊心和其本质的善良与无奈。而对于杀手的心理描写,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原本正常的男孩儿如何变成一个麻木的杀手,我把这一段起了一个名字——杀手是怎样养成的!

  本书中通过对于哈姆林区的描写,把黑人与白人的两个世界做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社会性的展示也是迪弗的书中很少出现的!

  最后,本书会给所有喜欢林肯莱姆系列的读者一个意外的惊喜,至于是什么,我就不多说了,大家自己去寻找吧!

  《第十二张牌》读后感(八):我想说的是 吉纳瓦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杰夫里·迪弗的书。所以完全没有前置印象,也就没有了桎梏。(虽然以前我有看过电影《人骨拼图》,但电影我不太喜欢,觉得安吉丽娜朱莉表演太过用力;比较喜欢《沉默的羔羊》这样的。而且也不认为电影能和书一样,往往都不够好。)

  其实,我想说的是 吉纳瓦。在刚开始,她逃过袭击,书中介绍她的背景,我完全信任,跟着设想该如何继续。到后来她身份的反转。才真真理解,能逃脱所运用的智慧都跟她身处的环境有关。

  而她所表现出来的不听从安排,都只是“没时间死”,在不能靠别人,只靠自己成长起来的孩子身上总是有那么点不近情理和偏执的,不然她怎么能活下来。

  在看到这个女性角色,我同时想起的是《风雨哈佛路》的女主角。虚构也好,真人也罢。底层人物想要摆脱原有的生活,就只有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踏实的去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