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百年萨特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百年萨特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18 21: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百年萨特读后感精选10篇

  《百年萨特》是一本由黄忠晶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8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百年萨特》读后感(一):不得,我命!

  “在萨特70岁时,他回忆总结说,他一生中只遇到过一个可以与之交谈中发现和形成自己思想的人,这个人就是波伏瓦。这不仅是因为她的哲学知识达到与他同样的水平,还因为惟有她对他本人和他想做的事情达到与他同样的认识水平。他还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跟他一样的人,视写作生命,十分勤奋和刻苦,甚至有一种拼命的精神。因此,她是他最理想对话者,是人生从未有过的对话者。他能够向她谈论和诉说一切,而她什么都能理解。萨特说,这是独一无二的恩赐。”

  这是《百年萨特》里面的话,我昨天晚上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心情相当复杂反反复复思考着,竟然难以入眠。难道这就是徐志摩说的:“我将穷尽一生寻找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终极真谛?!那种理解,默契,认同,欣赏热情梦想以及毫无困难的交谈,我几乎是带着抑止不住的嫉妒情绪去读它的。诗人哲学家们给了我们如此美丽诗意信仰。这种独一无二的恩赐比世间任何财富荣誉都令人心醉,激动,沸腾。可惜那只是一种恩赐,一种奢望而已……泱泱众生有多少人能如此幸运呢?徐志摩最终还是憾死于空难,人间四月天的幻梦最终还是破灭了。那么我们呢?我们能彼此谈论和倾诉一切吗?能亲密无间地诉说彼此的痛苦欢乐吗?能畅谈彼此的梦想和希冀吗?能成为彼此独一无二的恩赐吗?

  我打开播放器,里面传来的是梁静茹的《可惜不是你》。

  不得,我命!

  《百年萨特》读后感(二):萨特和波伏娃

  愉悦心灵事物是美的,人会爱具备这个愉悦面的事物,并非因为它是一个事物,而是因为它具备愉悦人的本质。所以人不会拘泥于对一个固定事物的喜欢,而会对凡具有这个美的本质的事物都有兴趣。所以,波伏瓦虽然是萨特爱情中的第一,但不是唯一,第一是因为波伏瓦具有某种与萨特共有的精神和智慧上的本质是她人所没有的。

  人一旦依赖他人,就会活在地狱里,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他人是可以毫无保留和顾忌去依赖的,所以人无法摆脱孤独,必须学会在孤独里自我温暖强大。当然人的世界是人与人的关系构成的,没有绝对的不依赖,尽量的少些依赖,人就可以少些地狱般的感受。所以萨特说:“人是一个自为的存在,他自己决定自己,自己设计自己。自由也必须通过他人的自由来实现,否则没有真正的自由。”他人也是自我成长中的一个途径

  真正自由的爱情是超越性别年龄、名分归属、伦理道德甚至时间限制的,他们用自由的爱情实现了自身的存在和与自我价值观,他们在性和婚姻方面的自由,打破了传统的道德观,象他们这种自由无害于他人的行为不能说是不道德的,康德也说过道德是为了自由。

  他培养了她的独立和自由意识及考虑问题学习方法,使她摆脱了女性的焦虑自闭情结,

  他们在思想和感情上达成默契。人们觉得他提出的问题比他人的回答更有启发力,在她眼里,他就是天才,在知识的海洋里,他大都有所涉猎,而且都有自己独特新颖的见解,他浑身是光却无毕露的锋芒。他很受异性的吸引,对自己喜欢的人很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

  萨特:“人要实现自己,不在于转向自身,而要在自身之外追求一个目标,在这种不断的追求中,人就获得解放,具体实现了自己。爱情并不意味着肉体的占有,爱的最高目的是被爱。”

  《百年萨特》读后感(三):关于自由选择

  From my blog:

  http://magicdragon.blogbus.com/logs/10059944.html

  晚上急急忙忙赶校车回西区,发现今晚的月亮好圆!又想起中秋刚过,月圆自是必然,不禁心下嘲笑自己。

  下午翻完了《百年萨特》,在等车的空闲暗自回味。关于自由选择的绝对与相对,萨特前后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无论是什么境况,无论在什么地方,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成为叛徒做出选择时,他总是自由的”到《魔鬼上帝》中海因里希面对“抛弃了穷人的教会”与“抛弃了教会的穷人”的相互牵制无法做出选择;而格茨在抛弃绝对的善与恶之后,选择了相对的善来拯救自己。可见,经历了沧桑之后的萨特对于环境制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把不选择定义为“选择了不选择”的背后也应允了更多的可能宽容。于此相对,萨特对于“选择应该担负的责任”的信念一直没有改变:一个人最后总是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他除了承担这种责任外别无其他选择。自主选择的责任是萨特从一开始就强调的,而他本人也依此实践着自己的人生。萨特把自由定义为:自由是人们的一个小小的活动,有了它,那些完全社会所制约的存在就成了不完全限制在社会给定的种种条件之中的人。可见萨特的本意是,即便在环境制约下,人的选择还是具有自主性的。这有一点像中国古人道德至上的情操,如不食嗟来之食,贫贱不能移等等,而不同的是萨特在此没有特别强调选择结果的善与恶。

  书中作者指出了一个对于萨特关于自由选择思想上的一个逻辑误解,由于后期萨特在一些文学作品中逐渐显示出对于自己早些时候“绝对的自主选择”思想的完全否定,于是有人质疑,既然真正的自由选择是不存在的,那么就不需要为他的选择承担责任,因为这些责任都可以归咎于外部环境的制约,如社会、他人等等。这个逻辑游戏看起来是合理的,但却在不知不觉中泯灭了人的意志的存在。而萨特对于自由的定义则显示出,即便有社会条件的种种限制,人还是可以创造出一点什么来,也就是在外在力量的压迫之下,人的意志同样会起到某种作用(开始我的个人理解了:P,对于个人意志的承受力的判断也是很令人困扰的事情)。事实上,对于萨特而言,人的选择具有自主性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萨特从自己的生活中越来越感受到那些非自主因素的干扰。就像在战争期间萨塔一直在思索拷打和酷刑:当我被抓起来拷打时,是否经受得住酷刑的折磨?会不会招供?怎样才能挺住?(剧本《死无葬身之地》)

  萨特的理论解说很精彩,摘录如下

  “拷打首先是一个贬损人性的问题。无论牺牲者承受着怎样巨大的痛苦,最后还是由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这痛苦已无法忍受,他不得不开口招供。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由于拷打,如果受刑者垮了,招了供,他作为一个人的意志就被用去否定自己是一个人,使自己成为施刑者的同谋,并由此把自己抛向耻辱的深渊。施刑者明白这一点;他等待着对方挺不住而开口,不仅因为可以得到他欲求的情报,还在于这将再次向他证明,他的拷打是对的,而那个人是一个只配用鞭子教训的畜牲。因此,他竭力去摧毁他的同类的人性。作为后果,他也摧毁了自己的人性。

  大多数抵抗者虽然也遭到残酷拷打,被火烧热烙,被弄瞎双眼,被残体断肢,他们并没有开口招供。他们打破了恶的循环,重新肯定了人性——为了他们,为了我们,也为了拷打他们的人。他们这样做时既无见证,也无帮助,更无希望,往往连信仰也不复存在。对他们来说,这不是一个相信人的问题,而是要做一个人。于是他们保持沉默,而人就诞生于他们的沉默之中。在他们对抗施性者的沉默中,这活火保持着自身。包围着他们的,什么都没有,除了这漫长的极地之夜,没有人性,毫无意识;他们甚至看不见它,只是由于感受到这透骨的寒冷才猜到黑夜的存在。”

  《百年萨特》读后感(四):萨特与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这个词语虽然现在已经被滥用到快没有意义了,但是作为现在哲学的主流,在中国也是有段时间的萨特热的。不同与那些死后才赢得名声省钱狼狈的哲学家,萨特是幸运的,活着的时候在能够享受到与戴高乐一样的元首级待遇,当然也和他哲学内容是与自由,自我有关。2005年是萨特诞生100周年,作为存在主义的领袖,法国左派知识分子,开创了知识分子咖啡馆艺术的风气,他所创办的著名知识分子杂志《现代》似乎也没给他带来财富,但却带来了莫大的名誉,与波伏娃的感情更是成为一段佳话

  如今在网上似乎大家谈论哲学已经不再谈论尼采、康德、叔本华了,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已经取代渐成主流了。也就是胡塞尔,萨特,海德格尔。。

  萨特的一生基本上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读,一个是博爱的婚恋史,一个是他的存在主义与人学辩证法哲学,一个是的他的政治影响力以及政治运动。这本书也是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写的。萨特的情感史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话题,与波伏娃没有结婚的契约式感情,萨特因为童年影响一直对男性很排斥,但一生无数女人相伴,光长期女伴就有波伏娃,月亮女人,万达,阿莱特等等,其中一直放在首位的还是波伏娃,一个一直细心照料萨特生活,并能与萨特进行思维交流的女哲人,成为浪漫法国的一段佳话。(作为存在主义,女权主义的波伏娃的《第二性》也加入我的必读书目了)。再就是关于他的早期哲学思想——存在主义了。存在主义哲学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其一是"存在先于本质",其二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其三是"自由选择",这是存在主义的精义。他主张“存在先于本质,”既否定了上帝神话,又否定了人性论,自由选择对对其负责。这种思想也正好满足了战后的法国人民的精神需求,才会得到如此成功。后期萨特也是不断更新否定之前自己的一些哲学观,继续并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也就是后面大家称为人学辩证法。所有一直有人批判萨特为披着马克思外衣的黑格尔主义者,我是不赞同。提到萨特也不能不提到萨特的文学成就,毕竟萨特不只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位获得诺贝尔学家的文学家,福楼拜和司汤达都是对萨特影响较大的文学家。最后一部分呢就是萨特的政治运动了,参加战争的经历对萨特哲学影响也很大,萨特也一直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进行各种政治运动,像反对法国侵略阿尔及利亚,也因此得罪许多戴高乐派而遭到数次暗杀,反对美国对越南的侵略,但对美苏冷战,还积极关注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萨特一生排斥同性朋友,除了尼赞外很少有同性朋友,本来和加缪多好的关系,可惜因为观点不和最终绝交,晚年失去视觉后与维克多的短暂交流也称不上真正的友谊

  所以准备继续阅读

  《existentialism is a humanism》这本是入门书籍嘛,就下的英文版的。

  《存在与虚无》

  《辩证理性批判》

  以及我同样关注的,黑格尔,胡塞尔现象学,司汤达,加缪等,这样也能更好的理解存在主义。

  ------------------

  最近也在读哲学导论,哲学通论等,以及各种中外哲学公开课,像公正,死亡,幸福课这些,希望能系统性的梳理下哲学,而不是凭着兴趣的乱读着,因为哲学还是有一定的顺序性…

  《百年萨特》读后感(五):真正的天才

  真正的天才

  读黄忠晶<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历程)>

  07-12-21 小满

  在读这本书前,我并不知道萨特,因此我觉得自己很无知。不知为什么,我有一种感觉,就是文学家和哲学家的传记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大量分析了他们的童年和性,以及因此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这让我不大能接受,好在这本书对这方面强调的并不是非常多。可能有作者是中国人缘故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萨特,我能想到的只能是“天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身上有太多常人所不具备的素质,我认为这些是普通人即使修炼一生也很难做到的,却如此完整体现在一个人身上。我只能认为他是一个天才。

  公开的女友 萨特如此多的女友,让人联想到花花公子,他们彼此间的交往似乎与邪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换一个角度,那么只能称之为“堕落”。但让人惊讶的是他们之间竟然互相了解和体谅。而他与波伏瓦的关系更是这些奇怪关系中最奇怪的一个。除了那些真正邪恶的人外,我从来不知道还有其他人之间像他们这样保持这种关系。而有些人认为这是萨特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我本人对此无法进行评价

  坦诚 如果可能萨特愿意将他的一切都公布给大家,他与波伏瓦之间的坦诚更是让人无法想像。

  正义感 作为一个作家,对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态度体现了他的价值观,此外,他对于各国民族主义的态度也同样表示出他对正义事业的追求。如果只是将说成是一个毛主义者或左派,恐怕是对他的低估和亵渎。

  除此以外,对金钱豁达善良以及在文学和哲学方面的成就,这些品格成绩即使单独一项都很难为一般人所具备,但如果要兼具一身的话,只能是萨特一人,恐怕世界上再难找到第二个。

  如此出色的一个人,自然引起很多人对他的关注,他的个人魅力也让我深深折服。恐怕很多喜欢萨特的人也和我一样,被他的人格所吸引,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女子被他迷住了。

  最后想说的是,在读本书之初,我对于中国人写的外国传记是有怀疑的,但读后感觉有声有色,且一气呵成,可读性很强。此外还一个特点,就是没有很多特别难记的外国人名,让我们读起来很顺利。

  《百年萨特》读后感(六):书远没有萨特本身精彩

  抱着很大的热情看此书,因为与我个人,要了解一个人及其作品,不看其书(甚至不了解其主要使用的语言)是很难理解其精神的。而对于法语,除了Bonjure(if this is correct),我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我是很希望能读到一本精彩的与萨特这个人有关的书籍。

  读完此书,给人感觉是为了写一本书而写一本书,甚至可以认为此书是一本萨特的“野史”,越到后半段,越给人以啰嗦重复之感觉:不明白为何屡屡提及萨特和尼赞的关系,可是却没有给人以深入的感觉,萨特和福楼拜给人以同样的感觉——里面大篇幅关于萨特的感情,萨特与多少女人的关系:一辈子不缺女人,可是女人难道是萨特的全部,甚至是大部分?或许萨特的戏剧或许是因为他心爱的女人,可是萨特应该不止这些吧?

  书里写了萨特的一生,以及多次提及萨特为何从事写作,可是这好似流水一样,萨特是应该有其伟大之处,其伟大并不是因为有那么多人歌颂他,也不仅仅因为当其死亡时或之后,有多少人纪念他,我想,更多的是应该看其留给我们多少财富,于今于人!

  《百年萨特》读后感(七):偶然性——自由的萨特

  我的QQ名字叫做偶然,这与萨特关于偶然性的理论不谋而合。我喜欢这个男人,尽管他有了终生的伴侣波伏娃却仍与无数女性有着各种偶然的浪漫史。萨特强调人生来是自由的,即使你无法选择你的出生,但这也是一种自由。当然,这在我看来,也并不是说自由就是无法无天的,哲学中早就学过,自由是在一定的限制之下才能被称为自由的。

  其实,人类真的很难做到随心所欲,而自由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这也正是萨特追求了一生的东西。他无论是进行文学,哲学的创作,还是晚年参加政治活动,这一切都是必须是自由的。我想,这是极难得到的吧。

  我羡慕生活在萨特身边的女人,他是一个真正的语言大师,与他聊天过的女人没有不为他的魅力所折服的。他不是用武力或者财富去征服女人,而是用他那伟大的灵魂,正是他的玄妙的思想才令女人折服。遇到这样的男人,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也许只有在法国,才有这样的人物出现的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