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常识与通识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常识与通识的读后感10篇

2018-02-20 20: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常识与通识的读后感10篇

  《常识与通识》是一本由阿城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00,页数:1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常识与通识》读后感(一):科普性质的“吹牛逼

  在某公众号上面被安利的一本书,以前对阿城毫无印象,百度了一下以后发现他的小说《棋王》在中学课文里有,脑海里闪了一下,好像是有那么点印象。

  反正我看了这本书的前两篇文章决定成为他的脑残粉了。

  之前看了汪曾琪的散文集《彩云聚散》,内容是关于地方风俗趣事的,看了一半就忙起来所以没看下去了。阿城的文风跟汪老的有挺多相似的地方,虽然两人写作的题材不同,但都给我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行文如流水,简直信手拈来,又能平易近人完全没有居高临下的威风,颇有大家风范。

  回到此书本身,书中文章是阿城97和98年时在某杂志专栏文章的合集,主题是常识,其中重头戏应该就是“攻击与人性”的三篇章,信息量大,只读一次恐怕消化不了。

  在《思乡与蛋白酶》里,有个有趣观点:人还没发育成熟时候,肠内蛋白酶的构成有很多可能性,然后随着吃的食物种类相对固定,留下来的就剩下用来消化对应食物的蛋白酶,所以远行吃别的东西容易诱发水土不服长辈告诫小朋友不要挑食,道理就在于希望晚辈可以吃遍天下都不怕。

  《爱情化学》中讨论了人脑中不同区域对自身情感影响控制本能的爬虫类脑会被新哺乳类脑中的前额叶区压抑,这是人区别于禽兽的重要特征。人能够在前额叶区这个硬件区域逐渐输入“压抑软件”的指令,使得人类野蛮与蒙昧进步到现在的文明。作为对比的是,某些精神科的病人前额叶区被破坏,行为表现不再像“人”,医生表示“躺在精神科沙发上的,除了病人,还有一匹马,一条鳄鱼。”看到这句有点莫名的喜感,让我想起那个“我是一个蘑菇”的笑话

  人脑中的三种化学物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phenylethylamine(我也不知道什么鬼),当大脑“沉浸”于这三种物质时,人就会堕入情网,进入一种迷狂状态。这三种物质的生物意义就是促使性成熟的男性女性产生迷狂,目的是交配并产生带有自己遗传基因的新载体,也就是子女后代。这三种物质在交合后的两三年内逐渐消失,在这期间,女方会表现出迷狂的母性,爬虫类会护卵,但在破壳后就各自为政;新哺乳类则会短期护犊。

  那么对于伴侣的迷狂之爱是否也会随之消失呢,这恐怕是应该会的,所以我想除了传宗接代这种基于生物本能的原因之外,想要维持长长久久关系,你还需要找到其它可以维系两人关系的力量。例如高于生物本能的美和魅力,应该会很有吸引力吧。

  上面说的三种物质的消失也是有利于人类繁衍的,因为会使你容易觉得“老婆老公)是别人的好”,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基因的组合配对,从而更有可能产生最优的基因组合。后来人类对这基因命运进行挑战,产生了婚姻制度,这是为了精准确认权力财富的继承权的基因组合成品,好让自己的基因可以更好地传下去。

  “文化积累下来的,所以是复杂的,爱情被文化异化,因此也是复杂的。”文化是由于在前额叶区产生的压抑逐渐形成的,所以“相较之下,初恋,因为压抑软件还不够,于是阳光灿烂。”

  “青春就是这样,像销售一样疯疯癫癫的,祝他们和她们青春快乐。”

  艺术原理大概源于母系时代的巫,用自我催眠的形式进入另一种状态,其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均是依靠想象历史上的革命或者大型运动的兴起有自我催眠的一份功劳,催眠使用的载体可能是文字演讲口号音乐等,将某种意识植入受众脑中。这让我想起《乌合之众》的一些内容,群众总是易受煽动,而且常常可以以一个节点为契机从一个极端转移到另一个极端。

  “艺术首先是自我催眠,由此产生的作品再催眠读者。”这么想来现在凡是可以轻易接触到的艺术产品,例如书籍电影、音乐,当它们使你感动或受触动时,你或许已经被催眠了。不过这种被催眠一般也无关紧要,这些艺术引起我们的共鸣,我们顺势代入其中感动一把,也算是一种发泄或者排遣吧。其中电影是最具威力的催眠艺术,关在黑房子里对人进行疯狂输出,人难以受到外界干扰,一时半会还没察觉在自己在电影之外呢。

  “魄可定义为爬虫类脑和股哺乳类脑。”“魂应该就是人类的新哺乳类脑,有复杂的社会意识,如果有自我意识,也是在这里。”所以僵尸是有魄无魂的东西,人类对它感到恐惧也是因为其代表着人潜意识中对凶猛动物的恐惧记忆。而鬼呢,则是有魂无魄,它并无实体,但是因为具有一定的人类意识,所以鬼故事能较易引起我们的兴趣,牵动我们的感情

  “攻击与人性”的三篇章花了很大的笔墨,“攻击"这种属性是存在于人性之中的,自古就有。”两个动物在阶级次序中愈接近,紧张度就愈高。"可以预期的是,高阶层的鸟在参加较低阶层的每一次争吵,会使较弱小的一方获益。

  某些行为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功能,而变成一种单纯仪式。因为年代久远和当初仪式的制定者被神化,所以后来人类不再通过自身获得习惯,而是通过文化的传递习得这种逐渐演变传统或禁忌的仪式,他们对这些仪式充满敬畏,我想他们是觉得这些远古流传下来的东西对生存有一定帮助。

  ”仪式的种系进化过程创造了一个新的自治本能,它具有独立的力量干扰本能冲动。“例如人类的笑,原型可能就是求谅解或欢迎的仪式,以此避免攻击的可能。仪式将个体牢系在一起,是”结“的要素,个体为了同一目的而连结在一起,共同抵抗外在攻击。”笑是抑制攻击的仪式产物,它与攻击的本能是相关的。“

  攻击本能被仪式抑制着,但当仪式行为控制不当,会产生反行效应,反而引起最熟悉者之间的攻击。相爱的伴侣的攻击性被结所抑制,而当结破裂,双方因为对彼此的熟悉而毫无惧怕,反而会引起恐怖后果

  有些人认为同种攻击是对人类的一种侮辱,他们无视”认识你自己“这句警语,阻碍他们认识的原因有三:其一是人们认为凭自己的悟性可以将其克服;其二是拒绝认识的后果可能是不利的,但却是光荣的(大概就是始终相信人性本善);其三是从文化角度来看的话,这是可以被原谅的。

  ”人类之所以惧怕原因上的探讨,可能是怕领悟宇宙现象的原因后,发现人类的自由意志只不过是一种错觉下的产物罢了。“这是怕被机械论打死吧,想想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过是由一些物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就觉得前路黯淡无光啊。

  ”攻击性热情“是青春期及其后一小段时期危险阶段,主要特征就是有强烈的攻击秦旭,气势高昂地漠视一切,时刻为了神圣任务牺牲一切,同时,禁止伤害同类的抑制力大大降低。这多少能理解为毛要重点防范大学生了。╮(╯-╰)╭

  人在既得不到释放攻击的快感,又得不到压抑攻击的快感时产生的茫然就是孤独,导致隐藏着随时攻击的可能。健身、有氧运动都能帮助消耗攻击热情的能量,所以出身汗以后会舒服一点,想得更开。

  童年时期是杏仁核开始储存大量情绪记忆的时期,杏仁核内的情绪记忆会影响我们对外界刺激的即时反应,所以童年时期的经验会影响人的一生

  “劳动创造人类”中的“劳动”应理解为劳动组织,亦即不断成熟的社会关系,这个过程由人类的前额叶和杏仁核互相平衡造成。

  “佛家的禁欲,多是禁神内之物对身外之物的欲,办法是否定身内之物这个前提。”

  《常识与通识》读后感(二):转载:蒋方舟

  阿城的文字,是我在活着的中国作家中看得最多的。他的每篇文章我都熟悉,也疯狂地搜集他散落在讲座、访谈、台湾杂志中的只言片语。最早是看阿城的小说,惊讶于文字的精到准确,有些分明笔记小说的写法,血统正,有古意。后来看本书,用最简单语言解释世上最不可解释之事,例如艺术、例如爱情,文章竟也涉及一些生物医学之类的知识,信息量奇大,看得我感慨个人已经活通透了。见过阿城两次,一次是去听他的讲座,小场子坐得满满当当,讲的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弥勒信仰。阿城不紧不慢地说着,咸淡之间已然石破天惊。还有一次是和一群朋友去他家,在北京郊区的村子里,独门独栋,三层楼。地下室专门用来听交响乐,三层有落地银幕用来放电影,真让人羡慕~~他是自得其乐的活神仙

  《常识与通识》读后感(三):如果你喜欢这本书,就会更喜欢阿城其它的书

  因为我觉得,其他几本都比这个好。

  阿城的《常识与通识》

  在这个网站上看的。

  http://book.kanunu.cn/html/2007/1117/5787.html

  阿城是我的偶像。不过这本书我觉得非常一般。看了我以为我已经outgrown阿城的东西了,为了检测这个想法,把阿城的《闲话闲说》又翻出来看了一遍,发现还是非常非常地喜欢。所以我的结论是,《常识与通识》是阿城作品里比较不好的。相对不好,倒也不是不值一看。这些文章是阿城在《收获》杂志上发表的十二篇专栏文章,我觉得,因此就有专栏文章的一些通病。专栏文章按期发表,长度大致每期相同,没话也得找话说。香港一些作家的专栏文章,一般都很短,也常有机智话语,就那样,废话还不少呢。比起来,我觉得亦舒的专栏文章就比蔡澜废话少,估计她是预先储存了几个月的,蔡澜的一些东西就象是交稿前头天晚上凑出来的。我看过的李碧华的专栏文章就不但有文字质量,还有技术含量,估计她不是长年累月写专栏的。象蔡澜那样高频率长期写专栏,即使以他的才气,想不verbal diarrea都难。

  阿城的《常识与通识》,水平比一般专栏文章还是高很多的,毕竟《收获》也是有一定水准的文学杂志。但是专栏这种形式,多少也导致了阿城这些文章很多地方写得信口开河,有些相互重复,有些重复自己以前的文章。读起来虽然不无意趣,但是作为阿城的崇拜者,我觉得阿城实际水平比这要高得多的。比起来,阿城十年前的《闲话闲说》就高出好几个层次来,整篇看似东一句西一句,实际很有组织。高度精炼,话说得很到位,不象专栏文章一句恨不得抻成三句的风格。另外<<常识与通识>>里侃了很多数理化天地生的东西,这些东西阿城本来是外行,不过是借题发挥一下。阿城是个很会侃的人,我觉得他简直是个人精,随便乱说点什么都很有意思。不过现在这个时代,很多奇闻佚事,科技发展的东西,人们能看到听到的途径多了,随便古狗一下就能找出好多来。所以现在在文章里讲这些东西对人们的吸引力就没有那么大了。我比较喜欢的还是阿城在文章里讲那些比较冷僻的古书里的东西,让人意识到原来还有这么有趣的书我们竟然不知道!

  《常识与通识》读后感(四):读后感

  早上又重读了前三篇,读起来确实比小说要费脑子好多,但是仔细看下来很有意思

  小说是充满感性的,因为内心有太多的感性无法全部释放,小说就打开了另一个窗口,能更深刻感受人世间的百种情怀消极一点儿说,很有逃避现实的感觉。

  这本随笔集充满了“涨姿势”的理性感,光看这前三篇的名字《思乡与蛋白酶》、《爱情与化学》、《艺术与催眠》,都是文艺青年+死理性派的组合,艺术与科学统一,看得出作者阅读了大量的科普著作,然后用有趣、通俗的笔触向读者娓娓道来,或许这也是作家的一种价值所在

  《思乡与蛋白酶》:人尚未发育成熟的时候,蛋白酶的构成有很多种可能性,随着进入小肠的食物种类增多,蛋白酶的种类和解构开始形成以至于固定

  “思乡这个东西,就是思饮食,思饮食的过程和气氛。为什么会思这些?因为蛋白酶在作怪”

  “老了的标识,就是想吃小时候吃过的东西,因为蛋白酶退化到了最初的程度。另一个就是觉得味道不如从前了,因为味蕾也退化了……如果你尽早地基础到不同的文化,你就不会太大惊小怪。不过我总觉得,文化可能也有它的蛋白酶,比如母语”

  《爱情与化学》:爬虫类脑-旧哺乳类脑-新哺乳类脑(前额叶区,主司压抑),痛苦中枢和快感中枢邻近,不管哪个放点,往往使另一个中枢受到影响

  “景象视觉艺术则是通过视神经激情感中枢,听觉和视觉联合起来同时刺激情感中枢的时候,我们难免会呼天抢地。不过刺激久了也会麻木,仰拍青松,号角嘹亮,落日余晖,琴音颤抖,成了令人厌烦的文艺腔,只好点烟沏茶上厕所

  “全世界教育本质还是这样,毕业证书是给社会组织看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脸上或深或浅都盖着"高等压抑合格"或“高等伪装成功”的印痕,换取高等的社会待遇”

  “遗传学家解释说,遗传基因的这种安排,是为了将"狂迷"的一对分开,因为从偶然率上看,交配者的基因不一定是最佳的,只有另外组合到一定的数量,才会产生最佳的基因组合”

  《艺术与催眠》:凡是流行的食物,都有催眠的成分在,催眠是由暗示造成的精神活动,由此产生的能力惊人。艺术本质上预期相通(艺术起源于母系时代的巫)

  “艺术最初靠什么?靠想象。巫的时代靠巫想象,其他的人相信他的想象。现在无非是每个艺术家都是巫,希望别的人,包括别的巫也认可自己的想象罢了”

  《魂与魄与鬼及孔子》:魄是爬虫类脑和旧哺乳类脑,魂是新哺乳类脑,鬼是只有魂而没有魄

  《还是鬼与魂与魄,这回加上神》:

  “鬼故事差不多就是在表达我们在文化中不得不释放的潜意识,自我意识属于显意识,因此它也会压抑潜意识。如果说自我意识强的人就不乱力怪神,只是子不语罢了,孔子还要祭神如神在呢 ”

  “(自我意识)这个载体,是由人类的神、鬼、魂所体现的潜意识,在人类行为的沼泽中,这些潜意识,频频冒泡儿,经久不息。它混杂了集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中的个人经验”

  “这类鬼故事在功能上类似黄色笑话,只不过有关性的鬼故事趋向于满足人类对于性与死亡的焦虑”

  《攻击与人性》:劳伦兹认为攻击性是动物的本能,也是人的本能;同时,中枢神经在反应前并不需要等待刺激

  “完全互相依赖的小团体可能互相发泄怒气,团体里的分子愈是彼此了解,彼此相爱,则受到压抑的攻击性就愈危险”

  “同类相争最重要的作用是公平分配存活领域”

  “既然个体之间永远存在紧张状态,所以社会性动物都是社会地位的追求者。两个动物在阶级次序中愈接近,紧张度就愈高,相反,阶级远远分开,紧张度就消失了”

  “当人类不再由己身获得习惯,而是经由文化的传递,一种新的,有意义的特征就出现了”

  “笑是抑制攻击的仪式产物,它与攻击的本能是相关的”

  “每一个真爱的情况中,有很高的攻击性潜伏着,通常为结所抑制,一旦结破了,恐怖的现象,如恨,就出现了。没有一种爱没有攻击性,没有一种无爱之恨”

  《常识与通识》读后感(五):一切来自阿成的进化认识论

  这本书中的所谓常识,对现在的人来说,许多并不陌生。然而在阿成先生的年代,能发出回顾理性的声音,并从心理学、中国古典文学角度进行阐述和说明,阿成先生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文章中许多观点都是由阿成先生的进化认识论而来,这种认识论是:人类脑的进化与物种的进化史是同步的,所以人类的行为解释也从脑的进化史去寻求答案。最让阿成耿耿的,恐怕就是文化大革命这场空前滑稽壮烈的灾难。所以,这本书通篇的常识分析中,都会带上文化大革命的影子,指出文革中种种反智之主义、反智之行为。我想,这也是那一代知识分子抹不去的时代印记和心病。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阿成先生就像一面镜子,照去了我的一些黑暗,在此,感谢阿成先生的这本书。

  《常识与通识》读后感(六):原来文人自带风流雅趣

  阿城写他怀念故土,所以肯定了思乡和蛋白酶的关系。默默地读阿城的《思乡与蛋白酶》,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有趣,能打动人心的也许并不一定是那些波澜壮阔的伟大的东西,也许是蕴藏在生活中的这些点点滴滴,我们能吃的东西也就那么多,如果你的欲望很大,也许胃也会因为超负荷而早早地衰败,以前总觉得很苦恼,为什么人家觉得好吃的东西到我这真的难以下咽,原来只是因为我接触它的时候蛋白酶已经成熟起来,再也没办法让我适应那种食物了。http://lizhi.fm/1903893/

  《常识与通识》读后感(七):科学分析人性

  阿城先生在《常识与通识》一书中戏称,将来要为自己撰写一个墓志铭,上写“读书驳杂,不足为训”八个大字。他的阅读量确实很惊人,不过其思维方式有一个规律可循,那就是利用科学新知,来解释文化与人性中的种种表现。这本书说的是常识。其实常识绝非尽人皆知,很多人之所以活得浑浑噩噩,不是因为不懂大道理,而恰恰是因为缺乏常识。

  这本15年前问世的书以生物学和脑科学为切入点,探讨了爱情、艺术、文学、政治、历史背后的隐秘法则。人自以为是万灵之长的骄傲,阻碍了“认识自己”的步伐。人脑是爬虫类脑、古哺乳类脑、新哺乳类脑的集合,攻击性、情绪和理性共存,而理性的产生时间最晚,很多时候无法抑制前两者,于是产生种种人间悲喜剧。不挑战造物主设计的基因程序,乱。挑战基因程序,累。真是两难之选择。

  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情与化学》这篇文章。人脑中的三种化学物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一种苯和胺的化合物的浓度决定爱情的产生。但是,这三种化学物质一般只能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之后无论男女,都会对彼此产生倦怠心理,进而移情别恋。造物主这样安排的用意,在于避免单一伴侣交配产生劣质基因,所以要通过多次重组交配尽可能生育出最优秀的后代。此之谓“基因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作为现代人,除非能在爱情保质期内培养出友情和亲情,才能战胜本能,白头偕老。

  造物主为人类设定的基因程序,完全无视人类的道德观念。很多时候,人类的本能反应与情绪冲动,先于负责理性思考的皮层而产生。掌管生理活动的脑干、激发情绪和相应行动的杏仁核与主司压抑的前额叶,其关系恰似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它们就是弗洛伊德描述的“本我”与“超我”的“硬件”。同时踩下油门和刹车,汽车必然会剧烈颤抖,大受损伤。只踩油门的人见弃于文明社会,只踩刹车的人毫无生命光彩,怎么调和两者的关系?总之,挑战自己基因程序的人活着真累,这简直不像是人干的活。唯有尊重常识,形成共识,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接纳、宽恕自己和同类。

  《常识与通识》读后感(八):开卷有益

  越看越喜欢看阿城的文章,越看越觉得自己孤陋寡闻。

  开卷有益,果然。

  看他谈吃谈常识谈爱情化学谈足球暴力,用语平实,思路清晰,细节生动,言语活泼,情趣盎然,逻辑严谨,让人笑,让人忧,让人在笑中领悟,让人在忧中思考。

  没有大道理,没有文艺腔,不卖弄,不玄虚,只有大实话,只有小常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受骗上当的人,往往缺的只是常识。

  有知识的人,知道的固然多,明白的其实未必多。所以,好学生只不过确信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并死记该答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因为小时候是个好学生,知道123,知道ABC,到大了,仍然如此,却不知道1为何是1,不知道1和2之间的关联。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对于小孩子数得成十百的数,背得成十上百的古诗,很多家长颇为自豪,以为了了。

  不如游戏,教他们用自己的眼去看,自己的耳去听,自己的脚去走,自己的手去玩,自己的脑去想。

  不如带他们领略生活,领略柴米油盐,领略吃穿住行。

  略有常识的人,会有头脑思考,会用常识判断,会不容易上当。

  所以愚民政策就是让百姓没有常识,不思考,不判断,混淆是非,指鹿为马。

  所以统治阶级往往对有常识的人恨之入骨,其书,毁之,禁之,其人,关之,杀之。

  《常识与通识》读后感(九):脸上黄褐斑如何去掉

  脸上黄褐斑如何去掉?其实我是无意中看到了一篇文章才确定买的,大家可以进去看看的(郝倩静的祛斑心酸历程),跟我挺像的!

  我是自己创业,开淘宝店的,需要成年累月地坐在电脑前接咨询,天长日久脸上长满了辐射斑,美白祛斑的产品也用过不少,可是都没见太大效果。后来我关了淘宝店,准备融入到社会中,找份工作,我看中的是珠宝店面销售。现在的工作就是那时候应聘的,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入围,我不甘心,打电话过去问,人家说王小姐,您的能力非常优秀,但是考虑到我们是做珠宝的,对一线员工的皮肤要求很高,所以希望我们未来再有合作的机会。就是因为脸吗?如果这样的话我不甘心。

  有天朋友给我介绍了泉诗 曼美白淡斑精华原液。就连网易的新闻也对泉诗 曼美白淡斑的效果大家赞赏,大家可以看,我就在泉诗 曼美白淡斑精华原液官网咨询了一下护肤专家,我问护肤专家为什么我以前去除黄褐斑总是会反弹,去除不彻底呢,护肤专家告诉我,色斑的真正元凶就是斑壳,其地基就是斑根!普通护肤品不能更有 效的进入皮下三层肌肤,难以剥落斑壳,更别说铲除斑根了!但是泉诗 曼美白淡斑精华原液祛除斑根后,色斑将永远不反弹! 油性皮肤适合使用植物泉诗 曼美白淡斑精华原液 ,泉诗 曼美白淡斑精华原液不单具有祛斑、祛除色素沉着的作用,还具有控油、祛除痤疮,修复受损皮肤,润肤美白等作用。听了护肤专家的话,我深信不疑,就在泉诗 曼美白淡斑精华原液官网订购了2个周期的泉诗 曼美白淡斑精华原液。

  脸上黄褐斑如何去掉?

  所以就在泉诗 曼美白淡斑精华原液的官网上面订购了2个周期的泉诗 曼美白淡斑精华原液。到现在我已经用了快两个月了,自己 天天照镜,斑淡了好多,还有点白了,化上淡妆就可以出门了。我特意找挺长时间不见的同学看看我,她们都说我皮肤比以前好了很多,人也漂亮了。 看来这"泉诗 曼美白淡斑精华原液"还真是有 效。

  为什么说泉诗 曼美白淡斑精华原液能去掉脸上的色斑?专家解释说:泉诗 曼美白淡斑精华原液,与普通祛斑产品相比,该产品具有其他产品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1,纯天然植物精华,不添加防腐剂与任何化学物质,不含任何激素,无副作用,不伤皮肤,绝不反弹。

  2,不激光,不手术,轻轻松松去除祛斑,还你健康美丽的肌肤。

  3,效果显著,轻度的斑点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彻底清除。

  4,不留疤痕。此祛雀斑方案不同于冷冻、浓酸烧灼等有创修复,而是采用纯天然草本植物精华,只针对色素颗粒进行深层清理,不损伤正常的皮肤结构,呵护肌肤!

  5,整体去除各类顽固色斑。配方中包含的纯天然草本植物精华的修复美白作用,不仅可以清除各类顽固色斑,还可美白整个面部的皮肤,对于去黄、去黑色素都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使用过本品后,面部会很快焕然一新,令肌肤呈现白皙柔润、明亮晶透,宛若新生!

  ==祛斑方法不在于多,关键在于选择“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祛斑产品不在于贵,关键在于效果“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产品”==

  ==祛斑时间不在于快,关键在于有 效“祛斑首选泉诗 曼美白淡斑精华原液”==

  脸上黄褐斑如何去掉?茯苓蜂蜜面膜

  制作方法:将白茯苓研成粉末后,加入蜂蜜、优格调匀成膏状。将制成的面膜敷在脸上,3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即可。

  功效:白茯苓能祛斑增白、润泽皮肤,而蜂蜜有保湿功能,让皮肤水嫩透明。二者相结合能美白淡斑,令肌肤白皙自然。

  《常识与通识》读后感(十):常与通

  原来我们的很多反应是因为身理的变化,比如思乡是因为蛋白酶已经适应了去消化原来地方的食物,变化了食物结构我们的蛋白酶就会“不适应”了,以此为鉴在小时候就要吃多种类的食物,让蛋白酶种类尽可能的多啦。

  书的切入角度十分讨巧,像一座桥,将我们的平时生活与具体的理论知识链接起来,读起来没有什么负担。

  不过我对书的封面有的一件,为什么是这么个东西,好像和书籍的内容没有什么他别大的联系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