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0篇

2018-02-23 20: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0篇

  《平凡世界》是一本由路遥著作,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4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一):精简的精华

  读书|121.“我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我努力。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平凡的人之中不平凡的人”!

  他戴着眼镜,以他特有的步伐,在讲台来回踱步着说出如今仍让我记忆犹新且一直在困境中不停激励我不断向前的句子在那年要分班成1.3两个班并重新整个2班的班会上。

  包老师,看过《平凡的世界》?

  足迹越来越深入《平凡的世界》,就越来越感到那“平凡之中不平凡”的力量

  也才逐渐明白普及本,精装本,未删减的印刷版本的不同

  普及本!

  怎么会如此凑巧?

  普及本!

  如同立在道路两旁为为守候的电线杆子和顶端上的灯。

  《平凡的世界》就这么如同这根电线杆似的,默默的,用极其平凡的文字毅力带来极其不平凡的生活毅力体会生活中尤里·纳吉缤和欧·亨利式的生活体验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二):平凡中闪耀着伟大

  末了,久久不能为田晓霞的离去平复自己的心情。如果说余华的《活着》让人饱受至亲逝去的折磨,那《平凡的世界》则使我们感受到在生活和命运的重压下无力挣扎绝望和绝望中闪烁着的希望的光芒

  田叶与孙少安,孙少平与田晓霞,郝红梅与田润生这三对男女之间发生感情纠葛恐怕在读者看来也是让人揪心的。文革国家经历文化乃至生活造成重创后,我们的主人公从最初经历着贫穷饥饿,进而实现温饱并最终向着新生活大步迈进,他们没有被时代的浪潮所吞没,这是怎么样的一种信念从始至终在驱使着他们啊!

  我记得郝红梅在轻生后等到田润叶两人相拥的画面;我记得断腿的李向前在病床上凝视着田润叶流出的激动泪水;我也记得孙少平与田晓霞在古塔山青翠的杜梨树下热烈的亲吻,还有孙少安与秀莲在砖窑厂里相视而笑的喜悦

  我们歌颂他们的爱情,不论结局是欢喜还是悲壮,我们歌颂孙玉厚老汉一家历经风雨后的相亲相爱;我们歌颂金波和少平、兰香和金秀坚不可摧友谊。普及本四十万字读完了却始终有点意犹未尽感觉,孙少平后来回到双水村了吗?石屹节是否发展为现代化的小镇了?大牙湾的院落里,他们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生活?

  八十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一代人的命运,那个年代纯白无暇的爱情在每个青年的心里也留下了深深烙印。在这个生活水平成倍变化的今天,那样平凡又伟大的感情还会在热血青年的身上流淌吗?一家人同舟共济磨难还会刻骨铭心吗?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坚忍、多少痴情、多少信念在不停流逝人类的新纪元在等着我们,相信平凡的世界不会平庸,不放弃总会有希望!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三):我们都可以不平凡

  在七八十年代那个双水村那个平凡的地方,因为孙少安和孙少平而显得不平凡。贫困富裕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阶层,那时候没有谁看不起谁,有的是朋友间的拔刀相助。无论富裕还是贫困,每个人都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劳动去努力改变一切,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嫉妒也没有虚荣心,平凡的地方平凡的生活却有着不平凡的每个人。很喜欢孙少平,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敢拼敢闯,没有束缚没有害怕没有退后,为了那一份热情和更高层次追求,做着最苦最累的矿工,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说过:‘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如今我们这个灯红酒绿社会好像缺少了那一份平淡真诚金钱名利都变得更重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好像远了。有时停下来看一看,别让自己过得太现实。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也许很平凡,但我们都可以活得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四):12年后再回首——改变我此生的第一本书!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12年已匆匆流逝。那是一个初春刚至,万物复苏的时节。上高中年级的我,百无聊赖,每天浑浑噩噩的活着。和《平凡的世界》相同的是都是在陕西发生的事情,不同的是我不用为了吃到甲等菜而忧愁。我反而过得很逍遥,至少在当时的观念里是这样。每天和一群不喜欢学习的差等生混在一起,打架、抽烟、捉弄女生,或者像电影里面一样,找女生拍拍拖。虽说,离高考不到两年的时间,可我没有半点意识到自己将面临一生的抉择。我之前是不喜欢小说的,我一直觉得小说就是作者自己的意淫,强加在读者脑海里飘渺的东西。我更愿意去读一些实用书籍,比如《孙子兵法》《厚黑学》等等。诗人情怀我不大理解,也不想去理解,因为我的印象中,诗人现实的处境都很不好。所以,没什么好印象。然而,有一天在上物理课的时候,旁边一同学非要给我推荐一本书,碍于情面,我读了。读了20多页,觉得有点扯淡。结果就又放在抽屉里面。过了一个星期之后,我记得是一个周三下午课,3节的语文课,这是我觉得最无聊的课。语文老师也挺逗,语文课你不想听,看书也行,但必须和语文相关的书。哈哈,没的选了,又拿出《平凡的世界》看了起来,这三个小时里面,我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1个月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平凡、坚韧、改变、奋斗还有那绵绵的爱情。对我心灵震撼,多年来未曾减却。第一次有了疑问,我为什么而活着?为什么我要像别人一样,平平凡凡的过完一生?未来面对我的就是那父辈的路,老婆孩子热炕头?那几个月,我慌乱了,我不知所措。第一次接受心灵的拷问。3个月的思考,让我决定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人生。没错,正是这本《平凡的世界》促成了我的改变。12年前的5月开始第一次高中的努力学习,认真听讲。夜晚点蜡烛补高一的课。就这样经过1年半,迎来了2006年第一次高考,结果和我预期的一样——没有上线。但我决定复读再战。2007年又没考上。这时候,又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当时所有认识我的人,包括我的父母,都不赞成我高考。那几天我几乎没睡着过,每天晚上都想这件事情,眼前就浮现出,一个农民带着一个妇女,手里抱个娃,背上背个娃,当那个农民转过脸来,我惊醒了,那个忠厚的男人居然是我!而那个女生却是个从未谋面的人。一身冷汗的我,做了我此生第二个抉择——继续复读。在一个父母都不在家的一天,我带着自己的铺盖,独自一人去了市里面,开始了高五学习。(因为高考成绩本科线很近,所有学费基本免费)在一年的努力之后,2008年我考上了西安一所211重点大学(西北大学)。我做到了,没有人能理解我的那几年的辛酸。大学之后,我便按自己的规划投入向往大学生活。参加学生会,到学生主席。参加志愿者协会,到陕西残疾运动会志愿者。暑假带队赴铜川下乡实践。像小说里面一样,遇到自己现实中的“晓霞”,开始了自己的爱情,长达6年的爱情迎来了订婚(从大学到结婚),我所珍惜的必是我所坚持的。这正是从《平凡的世界》中感悟出的。到后来毕业初入社会的种种困境,不管是没工作寄人篱下,还是在公司被人排挤,我都没放弃自己的理想。这样,毕业2年后,我从普通员工,做到了经理。未来会遇到更多的困境,但我会始终,坚持本我。维护我心中那个不一般的理想

  谢谢你路遥先生!虽然有很多人在抨击你和《平凡的世界》,我不会去跟他们对“喷”,因为从《平凡的世界》里,我学会了,别人的看法不会对自己内心世界产生影响。如果你在世,我也想你也不会和他们去辩论。谢谢你。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五):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奋斗

  如果你买了书回家才发现这本书是删减后的普及版,并因此抱怨说:我下了这么大决心去读这本名著,最后竟然还不是完整的。那么我想说,这本书都没耐心读完,原著就更别提了。

  其实上面有点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我也是借着春节假期硬着头皮才读完的。之前读了几十页就束之高阁原因主要是,这本书前面的情节太平凡了”,读过了《骆驼祥子》、《白夜行》这样情节比较跌宕起伏的小说后,我总觉得本书的情节也会设置一些转折,比如前面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贺秀莲的嫁入,文章描写的秀莲真的就是一个贤妻良母,除了分家的思想跟少安有些分歧外,几乎事事都做到了仁至义尽,我起初认为这个女人可能怀揣着一些不可告人目的或者阴谋,没想到直到小说完结她依然是这样一个形象。所以前半部分平淡的情节很容易让读者失去继续阅读的坚持,但是坚持读过一些之后,会发现第三部分的情节开始有了明显的起伏,包括少安的砖厂发生意外后来东山再起,少平的王师傅和晓霞相继发生意外,少平自己也差点丢掉性命等等,都对文章主线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当然,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发展也是第二三部分的亮点,羡慕:-D

  丑话说在前头,我就再提出一点,那就是小说后半部分,第三部尤甚,开始加入了一些注释性的文字,单独地放在括号里,比如少平在初次进入王师傅家大院时,文中就用括号写到“他想不到以后会和这小院结下那么深的不解之缘!”,这样补充性的说明很容易让读者“跳戏”,影响阅读体验。随笔或者日记有时为了补充记录自己的心情或者看法加些括号反而更生动,但是小说我实在不太喜欢这种描写。当然,也可能是普及本在删减过程中为了概述加的,那么就是编者有点画蛇添足了。

  说了两点自己不太喜欢的地方,下面来说些好的,实在搞不懂看完全书的读者为什么只看到了流水账这一特点,文中有太多值得圈点的地方了。

  首先,读完全文,我的整体感觉就是,作者需要多么缜密的思维丰富阅历细致的观察才能驾驭和组织起这百万字的长篇巨著。缜密的思维。文中大大小人物多大几十个,光是理清人物的亲缘关系就需要读者下不少工夫,作者还能在此基础上加上对人物性格、社会地位、思想感情等细致入微的描写,实在令人称道。另外,后文基本是两条主线少平少安单独发展,要在一条主线恰当的地方暂停并且切换衔接另一条主线也是十分考验作者写作功底的地方。丰富的阅历。文中不但描写了黄土高原普通农民的生活,还有孙少平当矿工时的工作条件以及各种对自然环境的刻画、名家名段的引用等,印象深刻的一处是在描写南方暴雨的起因时,作者运用了地形气压等各种地理知识来说明,虽然自己没有体验过这样的生活或者了解具体的知识,但是不得不佩服作者能将这么多元素描写的生动形象。最后就是细致的观察。观察和看见不同,观察要在看到之后加入自己的思考,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就特别能说明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体会,包括对语言心理、社会状况人情世故的描写等,印象比较深的有两处,第一处是孙少平在老人处确认晓霞牺牲后,文中写到“孙少平两眼一黑,腿软得如同抽了筋骨。他感到有热辣辣的东西从腿上淌下来——他禁不住小便在了裤子里……”。读完就不禁会问这到底是怎么写出来,是作者臆想还是观察抑或是作者真的有类似经历,我们不得而知,但比起普通的什么“脑袋嗡的一声”“双腿发软瘫坐在地上”这类的描写,确实生动许多。另外,还有一处在前面,是李向前在娶了田润叶后,为了让润叶重视自己而离家出走,后来在返回时他提前拍了份电报,为的就是让润叶能够提前来车站接他。这里有一段对李向前的心里描写,下车后李向前看到润叶没来,就等了一会儿,等了许久其他人都走光了,润叶还没出现,李向前猜测“可能是邮局出了差错”,就向家里走去。路上还在埋怨自己,“这么点路还要让人接”、“说不定润叶在家准备热水饭菜迎接我哩”。到了家后,敲门没人应,向前又想“可能润叶在门后躲着想给自己个惊喜”,掏钥匙开门才发现房间空无一人,这一切都是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这段描写如果你有过苦苦追求心上人的经历一定能理解,自己总是为他(她)的冷漠找各种理由借口安慰自己,还总是希望自己的小失意或者小情绪能够被对方注意到,最后才发现这一切都是自己在骗自己罢了。向前和润叶最后稳定的结局,基本上是向前牺牲了一生换来的,而且这里面更多的是润叶的同情内疚,即使二人最后厮守终生,那这其中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所以奉劝一句,你不能强迫让一个人也喜欢你,所以如果对方明确表露出不想与你继续发展的情绪,那就不要在纠缠对方了,同样如果你不想跟某人发展,也请不要过分嘘寒问暖,对方可能会把这种关心无限放大,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说了一通废话,再来谈谈人物。小说中的女性塑造得都不错,没什么说的。男性里面,金波值得一提,情商高、会来事儿,读前半部分就已经对“金波”这个名字完全信赖了,只要他出现,肯定不会出乱子。再来说说本书的两位男主人公,孙少安和孙少平。我到现在还不能根据名字区分出二人,因为由“平安”会想到少平是哥哥,但是正好相反。

  孙少安和孙少平性格中的共同点就是认真和要强,而且都有一种领袖气质。孙少安体现在劳动时一丝不苟,代领的劳动队也经常是收成最好的。不得不说, 我在孙少平的身上看到了些许自己的影子,那种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决心和毅力跟自己有些像,而且别人越是放弃越能激发自己一探究竟的勇气。当年辅修双学位,只有我自己选择了“自动化”专业,虽然最后还是以放弃告终,但是自己坚持了一个学期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学习,给了自己不少的磨砺和锻炼。

  自己欠缺的是孙少平作为农民而磨砺出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为人处世的情商、以及那种领袖气质和冒险精神。我可能不会被煤矿或者当揽工艰苦的工作环境所吓退,但是面对繁重的体力活自己一定会想办法变通,而不一定是付出全部力气接受现实。其实是自己身体还背不动一百多斤的石头的缘故吧,哈哈。另外,孙少平在入矿之前血压不合格,被医生要求第二天重新量过。这时孙少平会想到晚上用身上仅有的七元中的五元来买一袋水果,去找医生“活动”,而我则可能更多的是想如何把自己的血压降下来。领袖气质,自己在处理冲突的时候不崇尚武力或者强制性解决,害怕引起别人的不满,但是事实证明,有的时候暴力确实比和平协商来得好使,特别是有人不服从的时候,做得比别人强就是可以服众,但是这个尺度比较难把握,什么时候协商什么时候强制,背后情商的支撑也很重要。最后是冒险精神。孙少平读过很多的书,眼界也很开阔,这就使得他考虑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村子和现在,他会考虑得更上进更全面,于是他选择放弃跟哥哥一起开砖厂这样一份收入稳定而且吃苦不重的工作,转而走进了大城市闯荡。我自己读的书不多,经常别人在谈论世界政治经济历史时,自己只有听的份,所以这是自己要改进的一点,多读书看报,除了理工科,文科的知识也需要学习,才能在整体上有所提升。

  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洋洋洒洒百万字的小说正如其题目所言,描述了一个“平凡的世界”,因而某种程度上“稀释”了小说的重点和情节变化,使得人们读起来像流水账,但是读完之后的收获绝不是一点半点。作为九零后,自己对小说描写的历史和人文不太了解,但是自己的父辈恰好是故事的主人公,读过之后对于父辈的成长环境有所了解,就更能理解他们如今所做的一些决定。举个例子,比如分家,还没有结婚的人可能很少会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小说中这个问题一直是两代人的一个矛盾,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还有就是激励,现在自己的确缺乏一些动力,但是想到少平少安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坚持奋斗,自己也或多或少能够获得一些努力的决心。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奋斗,希望看过小说的所有人,都能在这个世界,为了自己的不平凡活出精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六):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我读的是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普及本,厚厚的一本有将近五百页,但是还是没办法跟完整本相提并论。100多万的巨著,我想自己一定漏掉了非常多的细节,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把原著重新读一遍。这本书很通俗,描绘的是七八十年代最普通的一家人的生活,当然这生活是结合了那个时代的大背景的,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不免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因为通俗易懂,所以能够被普通读者所接受喜爱。

  读完这本书,我最想分析的是少安和少平这兄弟俩。我强烈地感觉到这两个人所追求东西的不同。少安追求物质,追求富有的生活和这种生活所带来的优越感和满足感,当然这无可厚非。作为一家老小的顶梁柱,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懂得做出牺牲,要不然,凭他的聪明才智足以去上一个很好的大学。他身上背负着一家人的荣辱兴衰,这么重的压力之下,他只好变得现实起来。于是,他无法接受润叶火热的情感,只能默默地娶了一个在别人眼中非常符合农村媳妇标准的姑娘,当然事实证明这种选择也没有错,少安和秀莲也成了相互扶持相亲相爱的一对,一直到后来历经生活的风雨后,甚至成为了亲人。但是,仔细想想,他和润叶的相差似乎也没有那么大,两个人青梅竹马,最后不过是因为家庭条件的关系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归根结底,两家还都是农民。少安是农民,润叶也只是个小学教员而已。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大的差距。

  相较而言,少平和晓霞之间的差距更大一些。一个煤矿工人和省报记者,这么大的差距,少平也有过犹豫和退缩,但最终决定享受两个人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晓霞也比润叶要勇敢一些,敢于做出选择并坚持到底,而不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妥协。

  少安选择秀莲,成了喜剧。少平选择晓霞,却最终以悲剧收尾。可能你要说这是天灾,但是我们想一想,即使晓霞没有在洪水中牺牲,即使两个人真的实现了两年之约,就真的能够幸福地在一起了吗?我看未必。我看这真是一个很哲学的命题,人到底应该选择自己需要的,还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是相信经验还是相信心灵?

  少安一生都理性地活着,办砖厂,赚钱养家,协调着周围所有人的关系,像一剂润滑油一般,跟着生活的齿轮不停旋转。他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他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是被别人决定的,都是被环境决定的。环境好了,家庭和睦,他就会感到幸福,而一旦这环境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期之外,他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比如和父母分家的事情就曾经给他造成过很大的困扰。其实,我认为,他之所以那么在意环境,是因为他的精神世界并不够充实,他只能在环境中活着,只能在现实生活中活着。

  少平的一生都在追求所谓的内在。在别人看来,他远远不如他的哥哥成功,他贫穷地活着,一直到最后,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学识而升官发财。但我想这物质并不是他的追求,他更注重一种心灵的充足。我曾经为一个场景深深动容,就是他躺在破烂的被褥上出神地读书的场景。他热爱劳动,即使是最卑微地煤矿工人,他并不觉得屈辱也不觉得艰苦,只想在劳动中实现自己认为的价值和尊严。他的尊严建立在劳动上,并不建立在功成名就上。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到底应该去追求哪些东西。这真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也就是所谓的生命的意义。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一辈子的问题。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七):所谓平凡

  今天结束了《平凡的世界》的阅读,说一说自己略微肤浅的感受。

  在我看来这部小说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主角,我认为路遥将他们塑造的很成功,有的人说因为这部书里每个角色的形象都太饱满,所以会觉得油腻腻的。我不这么认为,平凡的世界,每个人都应该是主角,若作者将自己的心血只灌注在一两个角色上面,那么将对不起这个朴素的名字。

  我是个没什么耐心的人,看小说比较喜欢关注主线故事,但是这部小说我将每一个角色的故事都细腻的感受了一遍。路遥的那个年代对我来说是特别遥远的事情,我是八九年尾巴出生的人,听父母长辈说过很多以前的故事,比如挣工分,大锅饭,好多好多。不过,这些我无法感同身受。通过这本书,我很具体的感受了一次特属于那个年代的生活。路遥的文字并不华丽,说实话我阅读的时候并不太适应他有些语言和语气的运用,但路遥用他特有的风格,将几十年前黄土高原农村的生活很细腻的呈现在我眼前,破败的学校,乌黑的煤窑,逐渐变化的思想,还有那波折平凡的人生。。。

  我对书中的人物有很多种解读。我看了很多人的书评,有的人说书中的人物太过善良,太过夸张,太过质朴。我不清楚过去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但是我听长辈说起过去的生活时,他们都会说过去的日子很简单,人都很好。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特属于他们的感同身受。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习惯了阴谋论,习惯了戴面具,习惯了人情冷暖,反而对那些热情似火的事物无法接受。我不清楚路遥在写这部小说时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我更愿意相信他想表达人性很积极很善良的那一面。人生已经有那么多幸与不幸,为何连一部小说都不放过?

  我很喜欢这本书,它很正能量。我有现代人的通病,不相信别人。在阅读这本小说时,我不断的想象这个角色有多坏,那个角色有多无情。看着看着,我发现自己简直就像是一个精神病一样,总是在编造自己的阴谋论。就好像我们看电影,总会有一个救世主一个坏蛋,貌似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人类的幸与不幸。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是复杂的,无法用任何一种极端的情绪去表达,我之所以比较欣赏这部小说,是因为书中的角色无论哪一个,无论遇到怎样的境遇,他们仍然可以“连滚带爬”的走下去。是的,连滚带爬,滚得满身泥泞,却仍然坚挺的活着,我想这正是我所需要的精神。

  很多人都喜欢田晓霞,她是一个只能存在于书中的角色,阳光、睿智、积极、温柔。她的结局只能死掉,这样才能成就一个完美的传奇。然而我最喜欢的人物不是她,而是兰香。作为一个女人,我喜欢兰香这个角色,沉稳、大器、柔中带刚。在她两个哥哥无条件的支持下,她的生活注定不凡。兰香不似田晓霞那样锋芒毕露,也不似金秀那样对孙少平热情如火,但她这种坚韧的温柔,就像是陈年的酒,纯粹而浓郁。刚刚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开始喜欢那个小小的兰香,我的眼前总会有一个瘦小的身影帮家里捡柴,在大哥孙少安被批判的时候,还是这个瘦小的身影默默的拾掇着家里的一切。她不哭不闹,不像孙少安那样迫切的去生活,也不像二哥孙少平那样内心充满欢愁,她用自己特有的沉默来支持着所有她爱的人,孙兰香,人如其名,深谷兰香。

  我还太年轻,我经历太少,我没有资格去定论何为平凡,我想用作者描写孙玉厚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文字:“孩子们一个个都懂事明理,长得茁茁壮壮,这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这就是他活着的全部价值。”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八):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那片高原,我只能在想象中去幻画构筑。

  书中的黄土地,没有大牙湾波澜壮阔的长河和旖旎璀璨的灯火,只有低矮的木屋,温暖的季风,黄绿纵横的山野,参差起伏的阡陌和夕阳染红的东拉河。

  读完这本书,我想或许很多人也想像少平那样企望迁徙,哪怕头破血流,至少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哪怕天涯无路,也终将会有碧海潮生。初登场的田晓霞,总给我如火一般的滋娆夸姣,类似于夏花那般绚烂的生命力。然灿烂之极,将归于平淡,或许真应了那句话,天妒英才。所以,对于田晓霞,无影无踪地消失,也许是最好的安排。毕竟,爱情败给命运总比爱情败给世俗要好。而金波,他是理想化生命的人,他心中存在的,是飘渺的歌声,是歌声中若梦的藏族姑娘。来自天堂的歌声,如此的令人着迷,或许是情感的共鸣,或许是心灵的震撼,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

  他们说,女人的幸福是丝萝找到可托之乔木,也有人说,女人最艰难的问题是面包与爱情之间的取舍。而润叶,选择了爱情。但在我看来,她和少安并不是与上帝签订契约的平等子民,善男信女情有独钟敌不过望衡对宇门当户对,她不得不告别十里春风的青草坡马兰花,告别苍凉遒劲的信天游……少年易钟情,只是爱难成,这句话,对少女也同样适用。好在李向前对待爱情是那么的虔诚,他就像是一个人,站在风的边缘欣赏风,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双腿致残不良于行,也正是他的痴心感动了润叶,同情酿成了爱情。他们之间的兜兜转转也正印证了,爱情,本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

  《平凡的世界》带给我一种长久的思考,它如一朵小花,在不经意间悄然怒放...... 如今,在纷攘的城市高楼间,我们也许是迷茫的,困惑与疑虑充满在我们成熟的那一刻,梦里依然奋斗着的人生理想,隐藏在出租屋里的买房梦,苦苦追寻的重担每时每刻都压在肩膀不曾放下。我们的世界也就是这样,一直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一片金黄,却发现如此的艰难坎坷。人生几十年,是一个绚丽、悠长的梦。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我们不能让生活中遇到的小风波打碎生命中的那一片蔚蓝。万木凋而山不坠,百川竭而海长平。许多年后,当我们再次回忆起现在的生活时,会感谢这段不寻常的过往,正是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一身海雨天风的我们,才尝到了生活的回味与绵长。

  三月的雨,浇出四月的花,虽不是人间富贵花,但也别有根芽……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九):平凡的世界却有着不平凡的故事

  这本书从大一的时候就有人推荐, 到了大三已经有好多人推荐我去看了。 在这次暑假,偶然有机会拜读这本书。

  确实是一本挺不错的书,里面的人物写得也很生动,记得好几次做梦都梦到了。(看得太入神了)

  说下里面的一个十分让我感动的小情节: 金波去部队的时候因为唱歌(双方在野外没有碰面的那种对唱),爱上了一个藏族女孩, 见过几次面,但连名字都不知道,却还是相爱了。。 被部队发现之后,因为违反了纪律,只能被打发回家。 回到家之后,虽然十分沮丧,但仍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也听从父母的安排,去开车,谈了几个,最后还是都吹了,因为那个藏族女孩已经深深扎进心里。最后金波终于鼓起来勇气去找那位藏族姑娘,可是时过境迁,原来的很多地方都变了, 金波最总还是没有找到那位姑娘。最后在离开的时候,金波唱起了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也是因为这首歌他和那位藏族姑娘相识、相知、相爱,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

  或许我会爱上这首歌,或许是因为这段故事。平凡的世界里,人们的故事总是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十):《生活本平凡》---读《平凡的世界》个人有感

  今天下午终于读完了手头的《平凡的世界》。

  掩卷之余,仔细想想前些天刚拿起这本书的自己,是浮躁的,是焦躁的。那时连续翻阅了几本书,《洛丽塔》看了一大部分就弃了,在心浮气躁之时更容易对外文阅读带来的陌生感感到不耐烦;曾经试着读过两次的《金阁寺》也弃了,这一次读到了几乎是最接近尾声时分,可终究也因为心中那一把燥热的火而认为这般富于说理哲思性的小说太乏味难懂;还有翻看了几页的《美国种族简史》,因着找不到那种阅读小说时酣畅淋漓之感,反而多了种研读专业书籍的感觉,也终究弃了。

  于是,你看,暑假待在家里整日无要事,身体不是乏累,心却异常躁动。这个时候,我很清楚的认识到,焦躁不安时分,无法安心阅读下去,但是,也只有阅读才能拯救自身于这种灵魂空荡荡的状态。

  我便捧起了《平凡的世界》。之前在上高一时,一个晚上,教室停电,我看到班上一个女生捧着一本《人生》蹲在走廊的路灯光亮下,安安静静地阅读着。我过去看了看书封面,路遥。她对我笑了笑,说,“这本书你一定会喜欢的。我觉得你看起来像个文艺青年。”这便是我之前对于作者有关的全部印象。到后来,我也一直没有去读路遥先生的书。

  开头的废话说得够多了,也说完了这个小插曲,再来说说自己读这本书的感受。

  小说描绘的少平,少安两兄弟(说实话我现在还不能单看名字分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