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力量读后感10篇
《小的力量》是一本由[美]琳达·凯普兰·萨勒 / 罗苹·科瓦尔著作,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2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多了心灵鸡汤似的“魔鬼在细节”,“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等等,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不是说:做好细节就可以成功,而在于我们处在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未来是不可控的,能够把握和控制的只有一件一件的小事。
在以前的工业时代,人的生存多是依靠大组织,即企业,企业的成功即是个人的成功,而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控制,自上而下订立了目标、一系列的实施方案、统一的规则,通过每个人作为链条里的一环来执行以达到最终目的,如若无法按规则执行到位,成果就很难保证。
互联网时代则不同,互联网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信息普及的方式,因为信息的畅通和丰富,知识不再是阻碍发展的难题。每个人不再只是大企业里的一环,而是活生生的一个个有自主意识、自主发言权的个体,不再需要完全依附组织,依靠组织的庇护和供养来实现生存及个人价值。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书中提到的故事:一个韩国女孩带狗狗乘车,狗狗大便后不清理,反而对督促她清理粪便的乘客爆粗口,被拍照放到网上之后,迅速被围观、人肉,成为受人唾弃的“狗屎女孩”,不得不辍学。我们可以指责网民过分,但不得不承认,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舞台聚光灯下的主角,同时也是手拿摄像机的记者。你做出的一个小事情,可能你和大部分人都觉得无关紧要、不值一提,但说不定会被哪个个体捕捉到,互联网上一播放,在大众的关注下,一再放大,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不管你想不想被宣传开来。
个体容易被关注,也进一步催生了个体的崛起。比如一个业余兴趣:手作,空闲做些作品在微博上发表,一传十十传百,就会有感兴趣的买家、甚至合作厂商找上门来,实现私人定制。这只是一个简单例子,但相似的例子却很多很多。互联网时代的成功,咋一看十分突然和偶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都是一件一件小事的累积,厚积才能薄发。
凡事无绝对,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有人依托互联网取得成功,把他的路子重走一遍,也会成功吗?不一定,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不确定性、不可控性。原因有几点:1、受众的关注热点随时间、环境及心情变化;2、互联网时代信息繁多,信息突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3、互联网时代信息丰富,一次是新鲜,两次就是平常了。
未来那么多的不可控,唯一可以控制的只有懂得小的力量,坚持做好眼下的每一件小事。小事情的魔力在于使人专注,就像凿洞,你的精力专注在哪儿,洞就在哪儿,洞挖好只是早晚的事。
《小的力量》读后感(二):成功的N多理由
这是一本励志的小书。说它“小”是因为这本书始终都在讲小,讲小的力量、小的真理、小暗示、小线索、小错误、小想法、小改变。说它“小”还因为这本书由许多小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都是因小而成功或因小而失败的典型案例。因此你如果读书的兴致盎然,可以一气将本书读完。
这是一本成功的大书。说它“大”是因为这本书从小着眼,讲小汇聚成大的力量、小昭示大的真理、小发出大的声音、多走一小步迈向大的成功、小暗示和小线索启示的大发现大转机、小错误酿成的大灾难、小成就大作为及小改变大世界。说它“大”还因为它讲的故事虽小,但因小而引发的人生改变不可谓不大。
可以这样说:本书揭示了小的秘密。这些秘密一旦被揭示出来,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对小肃然起敬。这本书就是美国白宫计划奖得主琳达﹒凯普兰﹒萨勒和罗平﹒科瓦尔继《一鸣惊人》之后的又一经典之作,美国亚马逊励志类第一名《小的力量》。
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励志书。之前读过许多的励志书,总觉得理论指导太多但又流于说教,因此读来也会让人受到激励,但真正想行动起来仍然困难重重。而这本《小的力量》因为作者本人不平凡的成功经历,就已经暗示了这会是一本有看头的励志书。作者在本书中用很大篇幅讲述了被评为“美国成长最快的广告公司”—凯普兰•萨勒集团怎样由小成长为奇迹。作者讲述这个奇迹的本身就是意在用自己由小起步,注重小,发现小,集聚小,从小走向成功的全过程,告诉读者再大的成功也是由小事做起,从小做起一切皆有可能。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如果你觉得巨大的成功有些遥不可及,不要紧,你在本书中可以找到许多平凡人的身影,其中或许就有渴望改变但还在徘徊不进的你。你要相信因发型的小小变化得到周围人的赞许,因此改变心态,赢得重视和发展的机会,这样的事也会发生在你的身上。你要相信你的小小善举就会帮你找到幸福人生的钥匙。你要相信你勇敢向前跨出一小步,就有可能幸运地得到千载难逢的机遇。这本书就是为了揭示小的秘密,昭示小的力量。
本书的作者在讲述故事时平和、亲切,无论说自己还是讲他人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的珍视。每个故事之后的评说都那么热切、中肯,分析自己事业的成功如此谦虚、坦诚,评析他人生活与事业的成功又是那么尊敬与赞许。这种叙说风格很容易让读者欣然会意,乐于接受书中的建议,并尝试着向某个方向前进一小步。因此我说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励志书,它真的会对读过它的人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感谢此书,琳达和罗萍站在职业的角度和事业的高度,奉献了一部好书给渴望改变的人们。此书所昭示的小的力量告诉人们:成功有N多理由,成功有N多路径,而你要做的就是从当下此刻的小事做起来。
《小的力量》读后感(三):细节、善意 And 多一点关注
小的力量?
那是一种怎样的力量?《韩非子·说林上》有云:“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所谓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就开始于箕子发现纣王帝辛使用象牙筷子。
拿到此书第一眼,我瞧见“美国亚马逊励志类第1名”几个大字,内心不禁恐慌,哦,不,请千万不要是“心灵鸡汤”,我万分厌恶“心灵鸡汤”。看完致谢信、推荐序内心在自我抗争。消极的我说:“别看了,后面肯定就是各种鸡汤,喝得你肚子发胀。”积极的我说:“瞅瞅呗,说不定会有惊喜啊。”最后,积极的我赢了,我继续读下去了,并且受益匪浅。
如果我读到前10页,我或许会告诉你:“NO,这书是恶俗的心灵鸡汤。”但是,读到了第11页,我会告诉你:“不妨多点耐心,仔细读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在自我斗争开始时,我少了一分耐心,再多一点自以为是,那么,我可能永远和此书失去精神交流的机会,好在,那一点点小小的期待和耐心打败了消极和自以为是。
看,这就是小的力量,小小的魔力。
书中人物西蒙妮给流浪汉买了便宜外套和热乎的晚饭获得了杰克的求婚;穆勒先生每天早晨对斯密特先生说了句简单的“早安”最后保全了全家性命;KTG公司完成了原本不属于自己业务范围的视频剪辑却得到了伊卡璐公司的整体代理权……
当然,故事和结论的因果逻辑问题,我不完全赞同。杰克之所以会求婚,并不只是因为看到了西蒙妮对别人释放的小小善意,而是综合考虑了日常所有,这小善意是一个激发点、导火索,它让杰克意识到西蒙妮其实是一个如此善良可爱的女人,值得终生陪伴。不过,如果没有这一个小小的激发点,两人的婚事也许会泡汤。
你能说这小小善意不重要吗?不,它太重要了!
以自我经历来说。有一段时间,我住的地方离公司比较远,每天需要在7:30准时在公交车站守候才不会错过7:35分班车,当我完了一两分钟下楼,就只能等到7:42分的车。看似只是前后7分钟的车别,结局却相距甚远。
假设我准时等到35分的车,到达公司的时间是8点10分。而42分出发的车,到达公司的时间由8:20、8:30、8:40不等。好几次我就是因为完了7分钟而迟到,最后被惨烈地扣了几天的工资。如果我能再早起5分钟,早下来等车,这时候就能在8点出头到达公司,还能慢悠悠地吃一顿热腾腾的早饭。这其中的差别就在短暂的5-7分钟。
整本书,作者阐述的东西十分简单:多关注细节,多释放善意,多一点关注。只要一点点就好,一点点,就能让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不妨去尝试看看,你会发现琳达和罗苹说的就是生活小技巧,实用且有大作用!
《小的力量》读后感(四):这真不是碗鸡汤
前阵子,于丹大妈呼吁修心来抵御雾霾引发网络热议,从舆论情况看,一般智识以上的网友,现在都已经能够认识到心灵鸡汤的扯淡,更有牛人网友从逻辑角度揭破心灵鸡汤的荒谬性。因此,这个事件,标志着愚世近三十年的心灵鸡汤开始走下坡路。因此,如果不是读过《一鸣惊人》,对于这本封面设计与书名都带有浓郁鸡汤色彩的《小的力量》,我是不会阅读的。不过,阅读《一鸣惊人》的经验告诉我,琳达和罗平两位作者是有实际经验的干货提供者,《小的力量》绝不会是一碗心灵鸡汤,阅读之后,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
《小的力量》中心论点是:最不经意的小事,往往能左右我们的人生大事。坦白讲,这个观点并不是很创新。几千年前《道德经》就强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几年前很火爆的《细节决定成败》,其实都在论证这一事实。不过,这并不能否认这本书的价值。个人以为,《道德经》中对于“小”的论述接近真理但是过于宏观抽象,《细节决定成败》是研究结果,但作者的实践高度不如《小的力量》的作者。换句话说,由于作者特有的创业经验,让《小的力量》充满了个性化体悟色彩,因而读起来更亲切与圆融。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没有隐含成功学或心灵鸡汤式的逻辑前提。成功学或者心灵鸡汤,往往给你规定一个不可能做到的任务作为成功的前提,比如天天坚持一件地球人都不易坚持的事情,如果你坚持不了,无法成功就是你自己的责任,而不是鸡汤没营养。这也就是为什么学成功学的人多,真正成功的人阙少的原因。《小的力量》没有这么不人道,他只是鼓励你注意身边的细节,可以做到的细节,把细小的正能量不断累积,积小胜为大胜,进而获得人生大势的提升。比如第一章中的案例,一个技术男在发型上无意间的小改变,使得他突破了技术男的瓶颈,顺利成为销售男乃至管理男,人生轨迹获得了大角度变化。这听起来有些玄乎,但却是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再如,一次不经意的善举,很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经历。这或许也是刘备在病危时还念念不忘教育阿斗“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缘故,卖鞋出身、只会哭哭啼啼的刘备,能够在天时地利都不如人的情况下成三足之一,正是积累“小”才获得了最为难能可贵的人和优势。《小的力量》所提示给你的,就是身边的一些小事,这些小事,都是力所能及的,因而可操作性极强,使这本书有别于成功学或者心灵鸡汤。
比尔盖茨曾说过:不要忽视小事。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小的力量》简直就是对这句话的注解,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让我们谨记作者对我们的提示:对于“小”的重视,正是我们谋“大”的资本。
《小的力量》读后感(五):细节决定成败
非常好看的封面设计,简单而富有设计感。书里面的插画也相当精美,配着富含哲理的文字,很是动人。
书的内容从小见大,逐一分析,从对小事情、小细节的理论分析,到指导实践,具体建设性意见的提出,类似包括如果开始清理房间。再到很多由小事情开始到成就不可思议的成果的例子,旁征博引。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等等。古人的智慧一直在向我们昭示着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很多例子的穿引,系统的讲解着点滴的重要。
将所有难题,分解成为数个小题,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步推进。
想要早起,从第一天开始提前五分钟开始,逐渐增加,直到自己的期望值。
想要减肥,从每天开始减少食物摄入量开始,坚持一段时间后,体重会逐渐控制。
……
生活当中这样的强调的“小”的重要性的例子,太多太多。
最近在学开车,科目二,学习的过程中,教练一定会强调,每一个项目中,怎样打方向盘,离合器要控制在刚刚好的半离合状态,上坡起步手刹要用力拉到位……上周科目二,因为坡道起步松离合器太慢,30秒内为成功起步,挂掉;第二次机会,因为离合器还没有送到位,松手刹,车子没能够很好的发动。挂掉。都是一些小细节的方面的问题,考前,在家里几个项目已是练得滚瓜烂熟,但是考场那几秒,离合器抬起来那大约几毫米的差距,便是考试通过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豆瓣里看到友邻的一篇文章,讲90后的她,只是很喜欢写字,于是认真写着,后来就有编辑找她约稿,大家加了读书讨论群,在群里看到一直崇拜的诸多豆瓣红人,很是激动。她通过自己点点滴滴的努力和积累,终于获得大家的认可,会有更多的思想流于纸上,能够在看字的人里找到共鸣。而这一切,只是从她开始写自己喜欢的文字开始。
“只要你做了,人们就一定会记住你—你的自我感觉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从而带着更大的热忱融入到身边的人和事当中。”生命总在诉说这样的或浅或深的道理,于是成就了一个或美好或伤感的故事。
从每一个小细节开始,从点滴努力,从确认一遍提交的文件,到给予陌生人一个简单的帮助,长此以往,生活会全然改变,生命也随之大放异彩。于人不过是最平凡的别人的故事,或者别人的改变,于己却是全新的开始,全新的际遇。惟愿你我都能从“小”,从细节里获得力量。
《小的力量》读后感(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古人云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古人又云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古人好矛盾哦,好在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做不了什么大事,所以一丁点儿也不纠结,对我来说,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更重要。这本《小的力量》恰好佐证了我这一想法。
如同许多其他励志书一样,作者首先讲述了“小”的价值所在,通过对“小”的重要性加以描述,从而让读者重视“小”的存在,用伟大的爱去做那些小事。一次“发型”的改变,带给拉里事业上期盼已久的改变;一点小小的善意举动,带给西蒙妮爱情的丰收;在吃饭时小小的一个分享的举动,令琳达选定了商业上最重要的合作者。。。“小”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关注它重视它的人,才会懂得它所透露出的重要意义。
同样的,因为对“小”的忽略,也会造成很多难以挽救的大问题。一颗螺丝的脱落可以令庞大的机器停止运作甚至酿成巨祸;一只小小飞鸟的撞击可以让飞机被迫返航甚至坠毁;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会造成财务数据的崩溃与巨额金钱损失。对“小”不注重的人,必然会咽下会因小失大的苦果。
在我们的生活中,与“小”有关的事情也很多。曾经读过一本书,讲述“小确幸”的意义,每天积累起自己的一点小幸福,就会汇成人生幸福的主旋律,这并非是因为每天的幸福都在,更重要的是每天的积累之下,对微小幸福的注重成为习惯,自然而然的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幸福感自然会更强,这样的人生又谈何不幸福呢。再有著名的“壹基金”,从每人每天一块钱开始,积累出巨大的财富,从默默无人知晓,到现在在各种捐助的场所都能看到它存在的价值,依靠的就是每个人一点一滴的积累。再看我们孩子的学习,从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从拼音字母,到学富五车,都需要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点小知识的错误都可能会导致后面更多知识的错漏,所以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会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牢固,就是这个道理。
《小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正确的理念,书中前后例举了很多与此有关的正反案例,这些案例主要是作为观点的佐证,对于认同此观点的读者而言,对于案例的反复揣摩倒没有必要了,如此书就容易读了许多。读完这本书首先要做的就是珍惜眼前时光,做好每件小事,做一个幸福的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小的力量》读后感(七):细节决定成败
个人觉得可以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细节决定成败”来概括全文的重要内容。 每一章后面都有一些@小变化的内容,讲述一些具体的小建议。个人很喜欢其中三条:
1, 变成一个迷你任务者:基本上就是用任务拆分来帮助自己克服畏难情绪。很多时候我们的拖延(重要的论文,项目)被一拖再拖的重要理由是因为我们觉得那些任务太困难以至于我们始终没有调动足够多的意志力来攻克它。如果把写论文变成一个迷你任务集合的话,例如下面的集合:
a; 打开电脑
打开word 文件
c; 建立一个论文题目为名字的word 文件
d; 写第一个字
e; 写第二个字
f; 写第三个字………..
End;写第7000个字
每一步做起来应该都不会费劲,很容易也可以调动足够的意志力去做每一步并且轻松就克服了畏难情绪
2, 多加一分钟:这一分钟是对你要交出去的东西再做一次彻底的检查。很多年前一个业务老大跟我分享下属的“交作业式”的心态,布置一个任务,下属就像学生交作业一样交上去等待她的批改,这里对了,那里错了,然后接着改。混职场,交出去的作业一定要保证是你能做到的最高质量,尽可能检查所有可能出错的环节,保证交付的东西是你能实现的最高标准。
3, 随时准备即时重播:这个是提高对被人的一些微反馈的观察和回应的很好的练习。
对我来说,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全新的理念,但我依然认为花的时间是值得的,因为他会帮助我再次反思一些细节,把更多的对细节的关注带回到现在的生活中。
还是推荐购买,但是请务必身体力行,否则不如拿买书的钱去喝杯咖啡或者加个菜改善下生活呢。
《小的力量》读后感(八):小行为,大能量
拉拉杂杂读完这本书,很多小故事,全是常识,而常识往往是被我们所忽视的。为什么很多事情,我们都知道,却没做到?
最近做了两件有趣的事情,一个是养花,一个是与人合作做绘本,都出自单纯的爱好,自娱自乐。一开始只是从花市顺手买下两盆花,然后就看到了奇妙的变化,然后去买书,关注养花人的博客,然后挑选花盆,配土,居然开始一点点的打造我的花园,坚持下来,更发现了自己内心的改变。从关注那些植物的生命,到反观自己的内心,发现了一部分未知的自己,并且,看到了一个现实中美丽花园的正在一点点形成,这是一开始完全没有想到的。与人合作绘本,最开始只是觉得有趣,我写有趣的文字,他来画,我们不知道会做多久,但是慢慢一路下来,各自都体验到了各自的成长,对生活的观察,对内心的发现,人与人在合作中,彼此照亮对方,给对方启发,这真是无比美好的事情,而且,看着我们的作品,真是感到特别幸福,并期待更多美好出现。而这一切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一个有趣的创意,我们并不知道将来会出现什么。
在此之前,从各种书本上我们都能获得类似的信息,我们有古老的成语说明婴儿步的重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但是就是如此简单明晰的道理,我的心对此是毫无感觉的,只有当自己亲身体验到了之后,才全身心都被触动,那种小小的行为中蕴含的能量。所以真正的理解是感性的,当你全然理解一个事情之后,你的整个身体和心灵,所有的器官,都被触动。
这本书,所有的故事都在向我们说明,小行为中所蕴含的大能量,变化的过程,完全就是一颗小小的种子最后长成一棵树的生命历程。但要让自己发生改变,只有亲自去做,去体验了,奇迹才会真正出现。
《小的力量》读后感(九):细节决定成败
非常好看的封面设计,简单而富有设计感。书里面的插画也相当精美,配着富含哲理的文字,很是动人。
书的内容从小见大,逐一分析,从对小事情、小细节的理论分析,到指导实践,具体建设性意见的提出,类似包括如果开始清理房间。再到很多由小事情开始到成就不可思议的成果的例子,旁征博引。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等等。古人的智慧一直在向我们昭示着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很多例子的穿引,系统的讲解着点滴的重要。
将所有难题,分解成为数个小题,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步推进。
想要早起,从第一天开始提前五分钟开始,逐渐增加,直到自己的期望值。
想要减肥,从每天开始减少食物摄入量开始,坚持一段时间后,体重会逐渐控制。
……
生活当中这样的强调的“小”的重要性的例子,太多太多。
最近在学开车,科目二,学习的过程中,教练一定会强调,每一个项目中,怎样打方向盘,离合器要控制在刚刚好的半离合状态,上坡起步手刹要用力拉到位……上周科目二,因为坡道起步松离合器太慢,30秒内为成功起步,挂掉;第二次机会,因为离合器还没有送到位,松手刹,车子没能够很好的发动。挂掉。都是一些小细节的方面的问题,考前,在家里几个项目已是练得滚瓜烂熟,但是考场那几秒,离合器抬起来那大约几毫米的差距,便是考试通过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豆瓣里看到友邻的一篇文章,讲90后的她,只是很喜欢写字,于是认真写着,后来就有编辑找她约稿,大家加了读书讨论群,在群里看到一直崇拜的诸多豆瓣红人,很是激动。她通过自己点点滴滴的努力和积累,终于获得大家的认可,会有更多的思想流于纸上,能够在看字的人里找到共鸣。而这一切,只是从她开始写自己喜欢的文字开始。
“只要你做了,人们就一定会记住你—你的自我感觉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从而带着更大的热忱融入到身边的人和事当中。”生命总在诉说这样的或浅或深的道理,于是成就了一个或美好或伤感的故事。
从每一个小细节开始,从点滴努力,从确认一遍提交的文件,到给予陌生人一个简单的帮助,长此以往,生活会全然改变,生命也随之大放异彩。于人不过是最平凡的别人的故事,或者别人的改变,于己却是全新的开始,全新的际遇。惟愿你我都能从“小”,从细节里获得力量。
《小的力量》读后感(十):吾有秘籍小力量,可救屌丝于水火
赞美琳达的小力量!她给我们开了个好头儿!这本书真是我等屌丝的救命之作,想想看,像我们这样没有学历、没有背景、没有能力的屌丝要怎么在这个世界上和那些坚不可摧的高富帅们竞争?他们强大的是那么令人绝望,那么无懈可击,以至于有时候我都想删号重练算了~
就在我已经开始构思要怎么没有痛苦的结束自己失败的一生,顺便纠结一下是不是要把硬盘里苍老师和波多老师们的精彩表演先删掉的时候,《小的力量》这本书从天而了!哈利路亚!赞美伟大的小力量!我如饥似渴的把书通读了一番,发现自己之前的二十几年真的是白活了!原来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一直都在我身上!
于是我洗了个澡,理了发,换了衣服,Bingo!看上去好多了!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本来下午两点我约了一个面试,他们要招,唔,招一个金融分析师,当然,我一点金融知识也不懂,但是那有什么要紧呢,我已经掌握了小的力量了,对吧!只要我从电梯里开始就对每个人献殷勤,见到主考官温柔的帮他把眼屎擦掉,顺便带一张十二寸的馅饼和他分享,这个工作就妥妥的是我的囊中之物了!
苍天!我竟然失败了!他们居然和我说什么:“很抱歉,你不具备任何金融知识,我们是不可能录用你这样的人的”,天啊,天啊,难道你没看见我笑的有多真诚?难道你没注意到我完美的捡起来从电梯间到面试房间里能见到的每一件垃圾?我身边那个脸色阴沉的家伙除了拿出来一沓什么狗屁的CFA、ACCA、CPA之类的东西之外他还做了什么?天啊!黑幕!一定是黑幕!!
好吧,没关系,让我们再翻翻书,啊哈!有了!“小想法成就大作为”!老子再也不要在那些黑幕重重的公司里受气了,我要自己创业!省略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的步骤,哥这回就要直接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了!嘿嘿嘿,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为什么!为什么又失败了!?我按照我家里人的口味开发的香菜味蛋糕,明明家里人和邻居们吃了都说好,结果开了店居然一个月只卖出去十个,只好关门大吉,我痛定思痛,想必是我还没能理解书中精髓,于是又再接再励,开发了八心八箭镶钻鞋垫,土豪金版卫生巾,荧光水壶,一个比一个低调奢华有内涵,可惜天不长眼!竟然都失败了!苍天啊!!为何如此,但是我不会认输的,因为我已经掌握了小的力量!现在,我是一名乞丐,我对每一个给我扔硬币的人都报以耐心的微笑,还推出了POS刷卡业务,每天都比我旁边的哥们多挣三块五!嘿,细节,就是我成功的源泉!
.......好吧你们觉得这样自寻死路是不是略早了一点,话说由于最近喷的太爽大家看我的眼光好像都略诡异了一点,所以还是打起精神来写一点正经的东西好了(你也知道自己之前写的很不正经么?)。
我一向以为自己不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直到有一天,有个新入职的同事在聊天的时候用艳羡的口气提起来,说哥你心真细,那么多小事你都能照顾到,我下意识的想了一下,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能关注到许多细节的。但是又仔细的想了一下,摇摇头,那不是细心,那是责任感,是教养,是一个人的内在的外化。
一本书,写的可深可浅,但是如果只说一些皮毛的东西就难免让人看着难受。《小的力量》这本书言之凿凿的给我们讲了那些因为小举动、小善意、小点子和小创意改变了人生的人们,似乎你只要抓住了那些细节就能改变你的人生一样。中国人对这种说法是超级认同的,许多世外高人都讲究“以小见大”,殊不知真正的功夫恰恰不在小而在大。先有善意,再有善行;先有知宗,后有用妙;先有悯人之德,后有悯人之行。你不去追本溯源,却斤斤计较那些小事,这不是舍本逐末么?就像谈恋爱,你爱到深处,自然一言一行都是想着她的,吃一口饭便想着她吃了没有?今天胃口好不好?哎呀今天天热,她又加班,怕是吃不太好,于是三下五除二干掉自己面前这份,火急火燎的买了星冰乐送过去。外人看了无非一句“哎呀,你男朋友心真细”,却不知道这心思背后,他是怎么样的千回百转,魂牵梦萦。
前段时间写一篇书评的时候,我曾说过,“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谈不上用什么方法学习会更有效”。同样的话,用在这里也是对的,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谈不上什么小的力量。在你想着去谈小的力量之前,先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