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芈月传(1-6)》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芈月传(1-6)》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2:55: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芈月传(1-6)》读后感10篇

  《芈月传(1-6)》是一本由蒋胜男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5.00元,页数:179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芈月传(1-6)》读后感(一):用读一本书的时间遇到你

  黄歇抬头看着那女孩背后是蓝天白云,她孤独地站在那儿,倔强而委屈地叫着:“你怎么知道我就是鸡呢,难道我不可以是鹰吗……”

  她回头看着地上的书简,心中暗潮,有时候一卷在握,只觉得自己能上天入天,揽尽四海,叱咤风云,可是一放下竹简,对着的却是后宫妇人,一地鸡毛。有时候心飞得越高,反而越不能忍受现实中的浊泥纠结。

  我相信原作者并没有参与剧本的撰写,否则剧中不可能用芈月和芈姝的“打屁”来替代小芈月”战”屈子败后的赠玉之礼,也不可能删去小芈月因为屈子不肯收她为徒而倔强委屈地哭喊,以及后来在放鹰台和黄歇关于伍子胥与申包胥的辩论。后续的一切情节改动比如说和义渠王的驱蛊事件等等已经无力吐槽。然而文章和电视的开篇很重要,就像一个人幼儿的经历很可能决定了他的一生。芈月虽顽劣虽得宠,但她是接受了正经君子淑女教育的。

  芈月的童年并不是因为幼儿的无畏敢摸大王的屁股(这又是个什么梗)而赢得父爱,从而让母亲再度得宠。这仅仅是宫斗的素质。小芈月第一次看到将士归来的震撼应该不亚于操盘手第一次买卖票的那种激动,我相信那样热血澎湃的感觉,伴随着对胜利和权力的渴望同样伴随了她的一生。除此之外她还遇到了老子,在苣姬的抚养下学会了贵族女子所必备的技能,拜屈子为师。上天虽早早夺去了宠爱她的父王和生母,却给予了她今后成为一个优秀政治家所需的一切素养和技能。天定的霸星从此开始了她的一生。

  如果父王没有早早死去,她没有亲历目睹母亲被亵渎而死,和弟弟蝇营狗苟地在宫中寻栖身之地,以及被芈茵谋害差点丧命这一系列的磨难。也许她会顺利嫁给黄歇,开始平静的花田月下的生活。她的智慧就会用在教养儿女,维系黄歇家族关系,辅佐黄歇的个人升迁和政治抱负等。但是以黄歇的眼界以及他后来做出的种种为楚国利益而努力的事情,可以看出他仅是一个偏安一方的辅佐之士,且是个刚正不阿有气节的君子。君子只适合辅佐名君,如遇到阿谀的小人缺乏谋略与狠心,芈月的一生就被局限于帮老公斗奸臣或者教育孩子成名臣的一生。总的来说,黄歇只是每个人在年少时代会遇到的立于图书馆窗帘下的谦谦君子,对于芈月来说更是拜托带给她伤痛的楚宫的一个希望,但绝不是她一生的良配。

  所幸她嫁给的是秦王,书中的秦王虽然不免有忘不了初恋,疑心重等毛病。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君王客观的样子。耐心地帮芈月忘却黄歇,背芈月,拜托。秦国那时处于诸侯讨伐的漩涡中,好不容易有一丝喘息之气,如果大王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泡妞,容忍妞私自出宫会情人,早就亡国了好吗?秦王还是很赞的,带芈月去四方馆,出去“微服私访”,甚至看奏折,参政论伐署韩。给一个庶出的微分不高的深宫妇人不亚于朝堂上士大夫的尊重和礼遇,如果没有绝对的胸襟气度和识人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想秦王是芈月的真爱,如果秦王唯一的爱不是初恋,后来在太子上处理也不是那么患得患失,也许这就是她一生完美的爱,她会带着对秦王的爱走下去。”在这个世界上,与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开始。” 在楚宫的生活给了芈月基础教育,而秦王却给了她真正的政治生命,可惜这是一段求而不得的爱。

  至于在韩国当质子的那一段,彻底撕碎了芈月作为贵族的矜持,从前遇到的是深宫妇人之争,或者被谋害性命,而如今则是虽不至于直接伤及性命,却要挨饿受冻,生存的压力比死亡的威胁更可怕。芈月彻底活出了最原始的生命力,没有钱就抄书赚钱,在贫民窟仍不忘结交各方名士,在儿子入狱时更是有召集众人劫狱的号召力。

  此时,芈月才真正凤凰涅槃,完成了一个结束乱世的伟大君王所需要修学的所有功课。把你曾经拥有的一切都撕碎,把作为公主、贵族的荣光都夺去。你想获得衣食、地位、骨肉团聚,就自己来夺去,在你敌人的手中,在战场上。作为一个即将统一天下的君主,你不能有一丝的懦弱,软弱,犹豫,患得患失,因为真正的战场上不是敌死就是你亡。

  重回秦宫的芈月终于苦尽甘来,不仅儿子称王,还接回了弟弟,包养了义渠君。可你以为命运从此就傻白甜了么?秦国早已被嬴荡弄得四分五裂,诸侯又联合起来攻秦,只能割地赔款,再次休养生息;还要面对那些不甘臣服一个女人的大臣们。老娘什么没经历过,就不能一起好好过日子吗?我猜想经历过童年的甜宠,少年生死一线的小心翼翼,青年沉闷与成长并有以及最后的涅槃,芈月此时有居高临下的孤寂,也有对于凡人臣子和凡尘琐事的不耐烦。对于义渠君,也是有这种安抚的态度吧。左手是自己的儿子,右手是义渠君。从义渠君和嬴稷不合这件事看来,义渠君和芈月的关系不像是携手并进的夫妻,而更像是芈月的孩子。爱上了一匹野马,我也给了他一片草原。可是野马为什么就那么没有脑子呢?诱杀义渠君的那一刻,不是不痛,可是又能怎样呢?天下归一,是芈月的愿望,是秦王和张仪的愿望,可惜秦王走了,张仪也走了,芈月只能孤独地走完剩下的路。这是她和秦王、张仪的约定,是她和自己、天下的约定,也是她和命运的约定。黄歇不会懂,义渠君更加不会懂。

  可以说重回秦宫是她重得一切的开始,也可以说重回秦宫是逼迫她失去一切的开始。而所失去的每一件都是对情义、人性的最大挑战,每一个都需要她把自己的心剖开再缝合。

  最后还是尘归尘,土归土。有那么多生死离别,生死一线,九死一生的惊心动魄,可我觉得芈月的一生是孤寂的一生。真正懂她,理解她,支持她,从一开始便看重她的人不是黄歇,秦王,义渠君,甚至不是她的父王,而是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张仪,也只是个外臣而已。“你怎么知道我就是鸡呢,难道我不可以是鹰吗?”这样的咒语伴随了她的一生。如果她是男儿身呢?也许一生下来就可以被立为太子,将张仪,庸芮,白起,魏冉等人收归麾下,从此楚一统四方。

  ”我本身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娘“ ,”我本是女娇娘,又不是男儿郎。”其实芈月传和太子妃讲的是一回事。芈月传是孤寂的,刚烈的,用女儿身完成男儿雄图伟略的过程,太子妃是甜蜜的轻松的,让PUA回到情场征服男人的结局。所以大投资大制作正剧又如何呢?我们就是想轻轻松松看点颜正胸大的妹子在后宫里撩妹又被推倒的事呢。

  可是芈月征服了天下,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啊。那又怎样,大秦还不是不到百年就亡了,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到民国,哪一段战火漫天,民不聊生的动荡时代被规避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历史自然规律。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命运派了个占星师说”天降霸星“和孟子的这番话,无怪乎就是说,小月月啊,能者多劳,劳者多惨多波折,给你个CEO的名号,辛苦点把天下给一统了吧。

  《芈月传(1-6)》读后感(二):感情脉络梳理及小评

  看了几篇点评,都是与作为人的自我修养有关。因此我想写一篇,只从感情脉络上进行梳理。

  一开始因为太喜欢电视剧里的黄歇,他屡次被芈月辜负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要跟着伤心地哭一场。电视快看完了,心里满满地只有替黄歇的不甘。听说小说比电视剧好看,我满怀希望地买了小说,期盼着能看到两个人的阴差阳错有着更合理的解释。

  从这个初衷来说,我没有失望。书中的芈月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天赋,她的某些言论着实令人赞叹。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说比电视剧要更性格突出,主线分明。书里,莒姬没有早早死去,她庇佑着芈月和芈戎长大成人。可最疼爱芈月的楚威王离世,又亲眼看见亲生母亲受辱和自杀,芈月和莒姬之间渐生隔阂。她变得心事重重,冷漠孤傲,唯有对黄歇有一种无人可替代的信任。只有在黄歇面前,她才是最真实不设防的芈月。这一点,在许多年后依然如此。

  她为了救出弟弟而献身秦王赢驷,并且在一开始就想好了,既已委身于他,便安下心来过她后宫嫔妃的日子,别无他求。因而黄歇来找她时,刚刚生育的她叹息说,我已经不是从前的芈月,如今我们已经有了隔阂,再不能似从前那般单纯了。即便黄歇并不介意,她也明确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了断了与黄歇的一切。看到这一段,虽然惋惜,却也比看电视里芈月的绿茶婊行径好受很多。

  在遇到她时,秦王赢驷已经不爱任何女人了。他并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一遍遍地倾听芈月述说她和黄歇的那点小情事儿,陪芈月大老虎小老虎地玩闹。他的心中只有江山社稷,而女人只是政治的一部分。而芈月的聪明正在于,一开始她就明白,不可对君王的感情抱有太大期望,因此她给自己的感情上了一道小小的锁,然后找好了自己的位置,便不再贪求不属于她的东西。可是她和秦王赢驷一起经历的太多太多,他们一起练剑,讨论国政,孕育子嗣。十年,这个君王赏识过她,鼓励过她,纵容过她,却也利用过她,辜负过她,因一己之私而使她在他死后陷入无法逃脱的窘迫境地。

  芈月对秦王赢驷的感情是矛盾和复杂的,这个部分也的确用了最多的笔墨,细致入微。让人不禁遐想,作者经历过怎样的感情,才能把芈月的心路历程描写得如此深刻真实。一直到芈月和黄歇再度重逢,却又因芈月的一腔抱负和黄歇的不愿追随而分开,我都很喜欢这部小说,认为其比电视剧的表现力要强得多。

  芈月和义渠王的这一段,小说和电视剧差距最小。义渠王的真性情我是很佩服的,但他和芈月的结合,还是有觊觎秦国江山的因素。不过从义渠王死了,黄歇来陪伴芈月,被嬴稷以影响不好为由请走之后,整本书的转变简直比电视里还要突兀摸不着头脑,令人咋舌。芈月扭头就和庸芮睡了,然后存在感甚微的魏丑夫出现,几笔带过后突然就在芈月临死前哭着喊着要为她陪葬,说离不开她。

  如果说前面还有一些写得不错的政见分析,到最后一部就只剩下对芈月的无底线追捧,通常还没说什么真知灼见,就以个人气场把朝堂上一干人等震慑得不行,直接心悦诚服。另外,个人以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不管是黄歇也好,义渠王也好,庸芮也好,尽管都只做到“我愿为你而死,却不能独为你而活”,但在我看来已经到达一种极致。可是晚年的芈月,拥有两个为她一生未娶(黄歇庸芮)和一个死活要陪葬(魏丑夫)的死忠粉,还满篇的“为什么没有人愿意为我拼上一切”的哀怨惆怅,太过矫揉造作,也不太像那个固守本心、随遇而安的芈月了。

  虽然最后一部直接导致我少打了一颗星,但其实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因为我感觉到这个故事里,有作者自我抒发、内心呐喊的成分在,芈月这个人物,芈月经历的感情,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引用书里我很喜欢的一句来结尾——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尽管被作者笔下芈月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所吸引,个人而言还是觉得,人生简单一点就好,初心不改,就算得圆满。

  《芈月传(1-6)》读后感(三):比想象的好,也比预期的糟

  评价得完全说不上公允。要打分总得有个参考系,可是同类作品读得少实在没发拉出来当坐标。

  只能不负责任地给个“中”

  完全抛开电视剧,随便说几句

  确实有格局,与宫斗戏相比,权力欲反而爽。

  当初范爷的《武媚娘》横行天下的时候,有一篇剧评说全世界都在一边看着一个女人走上权力顶峰然后一边yy她们内心是多么的空虚且晚景凄凉。当时那篇文儿里有一句话——“你tm怎么知道我在大明宫里过得不开心啊”,深以为然。

  读《芈月传》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这句话。就这点,芈月传过瘾。

  不过个别处还是有点“玛丽苏”,高端的玛丽苏。

  一般地滥情小说是一堆男人因为爱情掏心掏肺死命护着女主,这部改成了“因为看懂了她的抱负所以死命护着她,甚至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她”,境界上是有提高,但本质也一样。

  是我说是的黄歇。

  所以还是有yy。

  大概是我太没有少女心,前半段写芈月和黄歇青梅竹马你侬我侬的那段,看着略有矫情,诗经的运用虽然在同类作品里绝对算上乘,但是看着实在有点酸。

  噢对了,“野有死麇”的引用,却是我读过的所有书里化用的最好的!

  还有就是,芈姝那部分真是典型的猪队友,或许每个(自以为聪明的)人都有看别人像芈姝的时候。就这一点,芈月传还真给了剂解药,芈姝和魏夫人都不选,走第三条路。

  《芈月传(1-6)》读后感(四):三天三夜的收获

  三天三夜,读完了全6册。总结一下:

  1.人不能为了任何事放弃自我成长,只有自我强大、不屈不挠、勤奋向上,才具有吸引力。

  2.人不对自己狠,别人就会对你狠。比如追求紧实匀称没有赘肉的身材这件事,自己不狠一点,就别怪别人瞧不起你。

  3.酒色、大怒、刻薄、生活艰难、小气——这些都会反映在面相上,确实会老的快、越长越丑。

  4.美,总是男或女的武器和力量。有个性也是一种美。样样看似完美的刘涛只能是女二号,有性格有胆识智慧的芈月才是女一号。

  再摘抄几则笔记:

  1.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当刚柔相济。

  2.心中怀了大事的人,在小事上倒看得轻了。

  3.如果你想让别人喜欢你,就一定要保持着快乐和感恩。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满腹怨气、委委屈屈的人。

  4.为善若是为了扬名,人助你扬名,便是报了你的善心。为善若不扬名,受惠之人无以为报,才会记挂于心,危难时才会有人助你。

  5.一不要怕,二不要倔。

  6.“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想要在言行上不行差踏错,,你心里就更应该不怨不惘。

  《芈月传(1-6)》读后感(五):读芈月传

  在网上追的小说,看到第五部了,很长。芈八子作为史上有记载的极少数主政女政治家之一,很值得人敬佩。

  作者文笔很好,诗歌、楚辞信手拈来,看了后都想去找诗歌、楚辞来读读……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后人的我们,知道它们的却鲜少矣。

  作者熟读战国史,根据人物创作的需要,将真实的历史人物融合进了小说当中,所以难免会出现不同时代人物都出现在了一起的现象,或者A的事情发生在了B的身上,小说嘛,创作需要,不是史书,不要太较真。

  另,为黄歇叹,错过再错过,是整本小说里最令人惋惜的爱情。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黄歇是鸿鹄,是鹰,可芈月却在生活、现实、斗争的磨练中成长为了鲲鹏,终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芈月传(1-6)》读后感(六):看到小说分那么低,我怀疑是剧方刷的

  看到小说分那么低,我怀疑是乱打分。如果是真正喜欢历史的人不会看这种小说,因为芈月传确实半言情化了,塑造了黄歇“一生只要你”的痴情,塑造了秦王一直想征服芈月的类似爱情的心境,塑造了义渠君爱情高于利益的傻缺(虽然有义渠君对利益的追求,但在我看来,他只是没有黄歇那么痴情罢了)

  只有看电视剧或对郑晓龙有期待的人才会来看小说,就像我。我们这群庸人是以甄嬛传的标准去对待芈月传小说的,那么这部比甄嬛传高了那么多逼格的书为什么分会比甄嬛传低。里面的人设、剧情逻辑,加上作者的历史功底,诗歌、称谓、氛围俨然就是一个战国时代

  郑晓龙所宣称的芈月的悲惨遭遇、命运多舛、不主动害人、悲天悯人、治国情怀,小说里面都有,只是电视剧low,而小说在逻辑上写得高大上罢了,虽然我承认小说还是有圣母情怀,但是绝对不白莲花。 我在想,如果郑晓龙去看了原著,绝不会用他老婆的低级剧本的,毕竟他说的芈月正是小说表达了出来的,而不是电视剧里的绿茶婊。真的不知道中间出了什么偏差 但是剧方得作为是一定批评的。在芈月传电视剧那里高分刷不上去,居然还跑小说这里刷低分,真是有钱没处花

  我的力荐仅给与书里的历史氛围还原,让我更深的理解了贵族精神、巫术、诗经、人文风貌,那时男女关系的开放、宽容及应有该约束的地方

  《芈月传(1-6)》读后感(七):造化弄人,时势成人

  芈月,一个媵人的女儿,大难不死,聪明才智尽显,得知母亲因一时皇恩,被赶出宫,配与贱卒,被蹂躏致死。从此,小芈月只想逃离楚宫,然而,和黄歇心心相印,却作为陪嫁媵女,随嫡公主芈姝远嫁秦国,一路坎坷艰辛,为护芈姝安全,几度陷入绝境,直害得黄歇中箭,尸骨无存。为报仇,入秦宫,查祸首,不想在逃离秦宫时,又被造化弄人,委身秦王,被教导,被呵护,被宠幸,生下公子稷,与芈姝渐渐隔阂,几度生死,在无数次的忍耐后,决心反抗,然而秦王的薨死又让芈月受尽欺凌,远赴燕国当质子,世态炎凉,命悬一线,秦武王举鼎而薨,秦国陷入四分五裂的险境,一步步,让芈月从一个自由自在的好女儿,变成了一个具有铁血手腕的女强人,挥斥方遒,再也不用唯唯诺诺,谨小慎微,她战胜了自己,也战胜了整个世界,只是历史给她的宿命,因为她始终是胸有丘壑的大气女人。

  《芈月传(1-6)》读后感(八):见山川便生如山川 见蝼蚁便生如蝼蚁

  看完了芈月传,荡气回肠,感慨不已。明知是小说煽动人心的力量作祟,却还是真心的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传奇宣太后传奇的人生。见女子如此,有魅力但不狐媚,有信心但不自负,有野心但不残忍,有手段但不阴私,有情有义有胸怀,是慈母娇妻,亦是胸怀天下的威仪太后。

  也许每个人都不会想到自己的结局,走到最后不论下场如何都要说上一句,我也不想这样的,却一步步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在机会和选择的簇拥下,向最终的结果一步步靠近。

  她本想做个寻常的女子,做青梅竹马的子歇的妻子,相夫教子,在或许战乱或许太平的时代,守住自己的一方小天下,不与人争抢也不与人为敌,不求荣华富贵权倾天下,只求风平浪静细水长流。谁知偏偏有威后的阻拦和迫害,仇恨和求生的本能让她无奈中去了秦国,成为宠妃,成为王子的母亲。所有害过你的人都是要谢谢的吧,没有压迫也未必会有反抗,不被踩在脚下也许不会想要展翅高飞,不会想到要丰满自己的羽翼保护所有想要保护的人,没有宽阔的肩膀可倚靠,只能练就自己的肩膀。在楚国孤独的后宫里,在秦国的四角天空下,你知道没有人能救母亲弟弟,没有人能助你躲过别人的陷害,除了自己。在燕国经历的苦难,险些失去自己和儿子的性命,你知道朋友并不会为了你陷自己于不利,爱人亦无法给你高飞的能力,能凭借和依靠的,只有自己。

  是鲲鹏,就注定要飞翔遨游在这天地间,不管后世有多少评论,那个曾经站在高台上的女子,是你。

  《芈月传(1-6)》读后感(九):芈月传-为什么电视剧把一个坚韧腹黑的女帝变成了一朵白莲花

  首先,作者是个聪明人,众多题材中挑了一个离大家非常遥远的时代。而战国留下的史料也给作者留下了很多发展的空间,基本上主要的历史事件不出错,余下的发展只要在情理之中,基本上读者都可以接受。而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没有了之后孔孟儒家之道的束缚,各种思想的不断撞击,火花四射。小说里各种楚辞,道家、墨家、儒家各种思想贯穿其中,小说一路看下去很爽快,有些句子细细品味,尤其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感觉那个火花四射、舌战群儒的时代才是中国文化最聚变最精彩的体现。

  而作者的意图,也如同她的名字,“胜男”,小说中的芈月坚韧,能屈能伸,心怀鲲鹏之志,贯彻自己的“道”。芈月在面对几个关键的选择里,为什么要在你给我的选项里去选择,如果一去争宠,二去苟且都不是最优选项,那便去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第三个选择,在那个乱世中谋得自己的一片空间。最后看穿一切的芈月如是说:“天底下各就没有规矩,有权力的人制订规矩,得到利益的人维护规矩,害怕受罚的人遵守规矩。”

  最后,上一句看完最感慨的话:“事缓则圆,没有什么事,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也是对最近的自己说,慢慢来吧。

  《芈月传(1-6)》读后感(十):何为真正的女性王者

  文艺作品中经常出现一种角色。他们逆光行走,所到之处都发生了变化。人们惊讶地看着他们,仿佛透过肉体看到了内里的神性。他们敏锐聪颖,勇敢果决,为每个人的心灵带来光明。这就是王者角色。他们是黑暗动荡世界的救世主。

  女性和王者的搭配之所以会引起嘲笑,是因为男权社会对女性有许多负性刻板印象。根据这些印象,女性并没有承担重大责任的能力和长远的眼光,而她们却异想天开要凌驾于男权之上。这些刻板印象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

  (1)目光短浅。女性被认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她们无法分辨出哪些人具有潜在的能力,也无法准确预料重大事件的结局。她们可能为自己在某件事上的小心思沾沾自喜,丝毫不知已经犯下大错。

  (2)心思恶毒,手段卑鄙。“最毒妇人心”“蛇蝎心肠”往往用于形容女性的可怖。比起让对手尽快死掉,她们更愿意看到他活着饱受折磨。仿佛她们不是为了某种现实利益与人敌对,只是为了从羞辱对手中得到快感。

  (3)善妒,同时又非常势利。她们对那些受到命运眷顾的人尤其嫉妒,却又对他们极尽奉承媚态。那些人一旦失势,她们便恨不得踩上几脚。

  女性成为王者的道路,就是在与这些刻板印象作斗争。女性角色必须向读者证明,女人也可以拥有聪明的头脑、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

  由于王者的概念带有浓烈的古典意识和救世主色彩,而女性王者更像是传说故事,因此女性成为王者的作品多是古典架空背景。比如《风之谷的娜乌西卡》《十二国记》《花木兰》《大长今》《黄真伊》等。有些作品中虽然没有主角成王或成为救世主的情节,但女主角都拥有崇高的精神,因为自己的努力受到周围人的敬爱,在某一领域达到顶峰。因此她们也可以视作王者。

  然而,近些年国内出现的文艺作品中有这样一种女性角色。她们温柔勇敢,聪明果决。在她们的身边也围绕着大批拥戴者,甚至不乏多情的追求者。她们天生不凡,却被奸人陷害,逼得走投无路。直到命运迎来了转机,一举斗败对手,她们终于可以安享荣华富贵,却总觉得有那么一点高处不胜寒的落寞。这些女性角色表面上看也是王者,实际上她们的行为却与王者典范大相径庭。

  在《芈月传》中,女主角芈月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明才智,尤其对战争非常感兴趣,不拘于女子身份,热衷于学习和思考。但她在父母死后对林中偶然遇见的庄子说,她真正想要的是和父母在一起快乐地生活。长大后她爱上了公子黄歇,人生目标就成了和黄歇浪迹天涯、双宿双飞。是楚威后等人陷害才没能成功。在挑选陪嫁物品时她还抚剑感叹,说有宏图霸业又如何?比不上干将莫邪的爱情令人感动。这说明她的人生理想本就是追求小家小户的幸福,不是为了救天下人于水火。她这么一点小小的愿望都得不到满足,只好含着辛酸,努力成为强者保护自己。她是因为没有权势在背后支撑才体会到人间疾苦,从而获得了成长。但芈月的姐姐芈姝却因为是王后之女备受宠爱,天天听惯了奉承,养成一副天真又娇纵的性格。通过这两个人的对比,似可看出作者的观点:有权有钱人家的孩子是体会不到什么叫苦难的。但《十二国记·图南之翼》里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女主角珠晶是大富商的女儿,吃穿用的都是最好,没人敢欺负她。当她的国家没有王来治理、妖魔横行的时候,她可以安然坐在深宅大院里受着家仆的保护,让别人当肉盾。但即便是身处主人的高位,她也可以看到底层人处境的不幸。没有王,国家就会有灾难,妖魔就会杀死更多的人。虽然她想向那些可怜人施以援手,却总被认为是廉价的怜悯。而她身边有能力改变这种状况的成年人却因为害怕升山成王路上的危险而无动于衷,还嘲笑她年幼不知人间疾苦。因此她感到非常痛苦,独自一人踏上了恐怖的升山之路。从成为王者的出发点来看,珠晶是主动的,为了拯救全国人,让自己为更好的人;而芈月则是被动的,为了拯救自己,让自己成为不被别人压制的人。不是心怀天下的人,又怎么可能成为真正的王者?

  另一方面,王者虽然身居高位,也必须对众生怀有仁慈之心。珠晶的最高理想就是让全国人民都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样她就不会因为只有自己过得奢侈而感到痛苦。而她甚至愿意为了这个目标冒生命危险。其中的人文含义自不必说。而芈月却在与黄歇讨论秦国变法时说“,只要本国强大,便有不妥,亦可在战争中转嫁给他国。不要说军人执政会不恤民情,军人若能开边,战争能够带来收益,百姓负荷就会减轻,就是最大的体恤民情了”。而《孙子兵法》开篇就强调打仗是个非常耗费人力财力物力的事情。所谓的“转嫁他国”不过是夺取对方的粮草来供养己方士兵,而战争带来的绝大多数收益都不可能减轻百姓的负荷。战争必要的大额军费主要来自百姓的农业税,而征召壮年男子当兵势必会破坏农业生产。芈月以为秦国是通过战争强大起来的,实际上不是。秦国是通过奖励耕战的政策来促使士兵在有战争时都能尽力杀敌(因为在当时战争不可避免),而不是尽量多进行战争。秦国进行统一六国的战争还能得到百姓的支持,是因为统一这件事情对于百姓而言就像一个永久和平的承诺,而且大战结束得比较迅速。战争并非完全邪恶。它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让人民安居乐业。假如单纯地热爱战争、热爱杀伐,那么新开拓的国土如何管理就会成为麻烦的问题,军人执政手段残酷僵硬也会造成人民的反抗。事实上秦朝最后也确实是因为难以消除与六国的矛盾和治国残酷而灭亡。它的短命恰好与秦始皇代传万世的愿望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明白这些道理就是蠢,明白了这些道理还沉迷于杀伐之中就是恶。然而芈月既不是蠢也不是恶。她甚至都不是那种为了仅仅为满足自己欲望就大肆屠戮的反派。只是作者把六国的山川平原都当作了游戏沙盘,把千千万万条人命看成施展这个女性角色聪明才智的筹码,以此凸显所谓的“女权”。这从根本上就是对人的蔑视、也是对其他女性的蔑视,和那个穿越回明末给清人出主意攻打扬州的女子没什么区别。面对一场侵略战争以及战后血洗城池的史实,作者居然能写得出角色说“早点打下来,城里城外大家都少受点罪”。光听这话,你还以为是小姑娘跟爸妈赌气锁上屋门不吃饭、她怕饿着了在这儿帮着撬锁呢!

  在《十二国记·图南之翼》中,除了珠晶的侍女惠花,她遇到的角色几乎都是男性。开头珠晶不想吃饭,和惠花发生了争执。以下是原文:

  “……实话跟您说,这些可比我吃的饭菜好上许多倍。”

  近一段时间厨房苦于维持,惠花等家生的饮食也被减少了一品。对正处于成长期的惠花来说,原本的伙食已不算多,近来更是会因为空腹在半夜醒来。

  惠花眼中含着怒气盯着珠晶,珠晶满不在乎地看着惠花。

  “这样的话,就给惠花了。我不想吃,正好呢。”

  “小姐!”惠花尖声喊了出来。

  从惠花的反应来看,虽然这些美味食品是她平时根本吃不到的,她也未必不想吃,却因为主人的轻蔑态度感受到了侮辱。后文珠晶拿菜汤泼了她,她更感到震惊、委屈和愤怒。正常的主仆关系中,仆人对主人恭敬,主人也应该对仆人以礼相待。尽管惠花是个身份卑微的家生女仆,她也有她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所以她感到屈辱和愤怒。而珠晶虽然是为了得到惠花的粗布衣服乔装出门,却在泼了菜汤后第一时间问惠花有没有烫伤,并反复道歉,最后还送了一件衣服赔偿这件虽然粗糙廉价、对于穷困的仆人而言却极其珍贵的新衣服,可见珠晶对他人非常体贴,考虑问题也很周到。

  而《芈月传》中对于主人赐食是这样描写的:

  芈月心怀沉重地回到自己的内室坐下,女岐奉上晡食,芈月冷眼看去,见菜肴亦是丰盛,簋中有稻、盂中有汤、鼎中有肉、豆中有酱。她知道楚宫中只有主人才是一日三餐,奴仆之辈也如外面平民一般,一日二餐。想到女葵挨了这一顿打,此时又过了膳时,必是肚子还饿着。

  想到此,便指了面前的一道鱼脍对女浇女岐二人道:“这道鱼脍,便赏了你二人罢。”

  女浇与女岐对视一眼,虽然表情没有大变,眼中却不免露出喜色。她们毕竟只是女奴身份,虽然宫中饮食有定,但毕竟主奴之别不能相提并论。这些只能由贵人享用的食品,她们只有得到主人赏赐,才能开一次荤。女浇与女岐虽然是楚威后宫中之人,但若是得势的,也不会派来服侍这个明显不招楚威后待见的公主。

  侍女只是因为得到了好吃的东西就眼露喜色,后面又加了没必要写的权谋心理揣测,写得侍女们几乎完全没有尊严、没有人格。更不用说其他的公主、妃子,见到权势的竹竿垂下来就恨不得长八条胳膊往上爬。她们害了一个人或许只是为了报答另外某人的恩情呢?她们或许因为某人偶然做的某件事而对她特别有好感、从而处处保护她呢?或许她们家中也有生病的兄弟姐妹等着用她微薄的俸禄买药呢?没有,什么都没有。恶人纯粹只是恶。除了女主角以外几乎所有女性都是短视、恶毒、势利又善妒,恰如上面总结的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负性刻板印象。到这里你就知道,这些女作者包括她们作品中的女主角,并不像表面那样是什么女权主义者。她们只是歧视思想的受虐者,要反过来当施虐者,没想到还染上了斯德哥尔摩。

  在《芈月传》中,芈月因为老师说自己根本不可能像公子那样纵横列国、征战沙场,伤心地跑到树林里,结果遇上了庄子。庄子给她讲了一大段经典小故事和高中课文,鲁君以太牢享海鸟,材与不材,还有《庖丁解牛》和《逍遥游》。芈月从这些故事当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她对老师说:“从前我只想努力以后,就可以不教别人看不起我,欺负我。后来,我觉得,只要自己成为鲲鹏,一飞千里,那么燕雀如何看我,又能怎么样呢?”而《十二国记·图南之翼》的标题也引用《逍遥游》的典故,暗指珠晶为鹏。可惜芈月从未成为鲲鹏。鲲鹏根本不会低头看燕雀,只是自顾自向更高远的天空飞去。芈月却终其一生都在与燕雀缠斗。人的品格不仅由她身边的朋友决定,也由她的对手决定。与燕雀缠斗的人,飞得再高也只是燕雀而已。而珠晶则不同。她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升山之路的终点,看到笑吟吟的麒麟等在那里,对她说她已经被选为新的王。珠晶当即打了麒麟一巴掌,说:“你早知道我是王,为何不在我出生的时候就来接我?”

  成为王的荣耀与成为王的重负,没有任何人能与她分担。她是鲲鹏,是天生的王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