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的读后感10篇

2018-03-01 20: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的读后感10篇

  《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是一本由山冈庄八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 416.00,页数:2011-10-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读后感(一):很全面小说

  读完《德川家康》,感觉旅行了另外一个世界。书中从各种角度描写出战国时期日本的政治军事文化,由此书对当时的日本有了更深的了解。而这本书的精华在我个人看来,便是对人物心理及其细致的描写。书中很详细地描写了各个大名之间的利益冲突,书中主要的几个大名之间发生利益冲突及发生战事时,作者可以很具体的写出大名的心理矛盾,战术策略,仿佛身临其境,虽然这些都是作者假设的,但读起来却觉合情合理。书中主要写德川家康的生平,与德川家康有关联的几个主要人物并且是日本那个时代举足轻重的几个人物也都有详细的描写,像织田信长、今川义元、武田信玄、柴田修理、丰臣秀吉等。这些人物都有自己的行事风格,有自己独特手段。其他人不说,就说德川家康吧,德川家康最明显特点就是忍,从在骏府做人质,处死亲子到打败秀吉后依然俯首称臣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一个做大事者的特点:忍常人所不能忍。书中也写到很多女性的心理变化,那个时代的女性是悲哀的,她们的命运掌握在男人手中,而她们也只是为了男人而活,没有话语权和自由。这本书可学习的有很多,在思考人物之间争斗和大名的各种策略时,也在提升自己思维视野。总之,《德川家康》确实值得一读,不仅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在自己思维方式开阔视野都有很大帮助,目前发现此书唯一的一个不足就是在战争过程这块写的不够具体,不像三国,调兵遣将都写的十分详细。顺便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占领中国美梦原来在那个时候开始做了,哈哈。

  《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读后感(二):家康的一生

  在日本战国时期,这是个战火纷飞年代,家康出生在一个小藩主家,他父亲一直受今川势力压制,迫不得已服从今川家。在竹千代四岁那年,为取得今川家的信任,竹千代被送往今川家当质子,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青年时期。其实,家康的忍耐小时候便以体现出来,自幼离开父母身边,为求生存不得不忍耐,最后,家康迎娶筑山殿,并在成年后不久,继承三河国,与织田家结盟,今川义元也在桶狭间之战战败身亡,今川势力就此日渐衰败。

  就此,德川家康崛起,先后击败武田家、织田家以及丰臣秀赖,并一统日本,成立德川幕府,当然这是后话.

  德川家康凭借自己的智慧,在关东之战之后,一统日本,开创近数百年的和平盛世,为人民创造一个能够快乐生活的世界。山庄冈八把日本宏伟的战国史化为历史小说,利用艺术手法为读者呈现当年的尔虞我诈,阴谋诡计。然而,小说固然有它的局限性,山庄在书中过于美化德川家康,家康牺牲筑山殿保存长子信康,抛弃次子结城秀康,为了政权安慰逼忠辉自杀等等,无一部透露家康的绝情和冷漠。筑山殿是一个可怜女人,以今川家养女身份下嫁给当年还是质子的家康,前往三河国不受家婆于大的喜欢,不得不与其他女人争夺丈夫的欢心。家康把的冷漠使这个女人更为疯狂嫉妒,以至于造成最后的悲剧

  《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读后感(三):对柏杨先生作序的批驳

  看完这部超长篇的德川家康传本人也和各位一样被家康公的隐忍魄力所折服,为他高龄的天下感动.......

  但是凡事就怕有但是,回过头来看柏杨先生所做的序,日本明治和战后腾飞真的是因为所谓的家康精神?中国,缺乏这样的英雄人物才会在与维新运动同时进行的洋务运动和后来的革命中无法真正成功?我们,作为人类进化到现在思想越来越独立的我们,不能因为柏杨是所谓的大师而认为其所言句句是真理

  柏杨先生写过一本书叫做丑陋的中国人,先生此书中的言论可谓严厉,比鲁迅先生的文章更为露骨的骂,然而在我看来只是骂无法令人信服,相较而言李宗吾先生的厚黑论其实真正揭示了我们民族,为什么狡猾,隐晦,投机取巧,这一系列缺点

  中国历史不缺家康式的人物,家康公的智慧,隐忍等特性在我看来我国历史中比比皆是,这些人无非是--厚黑术集大成者。何为厚黑,脸皮厚心黑,这样的人可以说在我国历史中见怪不怪了,从诸侯时代的勾践就开始了。三国时期,黑的代表着是曹操,杀吕伯奢,杀孔融杀马腾。心黑手辣的手段使他得到半壁天下。厚的代表者刘备多少次抛弃妻子?多少次寄人篱下,都没磨破这个贩履之徒的脸皮。孙权确实厚黑各有所修皮厚时已依附他骂千万遍的曹贼来取荆州,心黑时杀关羽送曹操无奈黑不到底最后背约弃操连刘。后来曹刘孙都死了司马懿来了算是集厚黑学之大成,能欺寡妇孤儿,心黑也,能受巾帼之辱脸皮厚也。很多人看三国都认为司马懿不如诸葛亮是因为才智差了那么一节........给大家说个后来发生的事吧 吴三桂杀了永历帝康熙就撤藩了。各位应该明白了吧。强者的忍耐是因为这是最明智选择

  我想这样的人应该从刘邦算起(勾践没有统一天下不算,秦始皇只是黑但不厚)刘邦能为了逃命把妻儿都从车上扔了,心够黑吧,皮够厚吧?得天下前对项羽卑躬屈膝皮太厚!得天下后杀尽功臣心太黑!......刘邦2.0便是司马家(刘秀是仁君厚而不黑),刘邦3.0便是李世民,杀自己兄弟架空自己父亲(五代十国和隋朝咱就不算进去了)4.0我想就是朱元璋和朱棣这两父子了吧(南北朝都是心黑手辣之徒赵匡胤是仁君成吉思汗家的孩子只是心黑罢了)这么算来家康公只是在日本的刘邦5.0版本而日本历史中有此大智谋隐忍之人也只有德川家康了。说中国缺少这样的英雄人物才无法和日本一样腾飞,这不是怂人听闻吗?日本的腾飞是因为他的民族性格,而中国如此也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性格,日本人自古在东亚诸国中都是落后蛮夷的国度 而日本国土的多灾多难更让他们拥有足够的警惕性,一个弱小的国度想要变得强大改革决心巨大的。加之其国民性的极端性更容易促成其改革和崛起的成功。而中国历来天朝大国 so 改革的力度..........

  我只想说看这本书我们看的是德川家康的人格魅力,扯到中日两个国家成败,是无理牵强的。说到底柏杨先生其实没什么情怀

  《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读后感(四):德川的机遇和成功

  读这本书历时居然有七八年之久,先是在大二的时候买了前五本,当时国内还没有全部上市,就在一个破旧书店买了前五本,看了前两本,本着没有结局不想再看就放下了。很多年以后再亚马逊再次看见,就补全了十三册。

  评价太高,或者价值观不一样,也有可能是当时历史背景缘故故事中充斥着男人的权利欲望,女人在其中地位太低(也许这是日本的国情,现在依然如此),我在孕期看了这套书,笔者不算是女权主义者,但是看这种日本小说还是需要很大的忍耐,一度让我想要放弃阅读,最后依旧本着有始有终原则认真的看完了全文。

  德川的成功不是一个偶然,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因为他不一样的成长背景,因为他能忍人之不能忍……于背景而言,同样是危难托孤,不同于三国蜀国的刘禅的是,德川家康小时处境较为困难,几乎步步为营,和刘禅相同的是有一群忠勇辅佐的权臣。就个人品性而言,德川家康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几个有点,一是忍耐,二是胸怀,三是眼光。所以在那样的日本战国时代,他才能在织田性长、丰成秀吉的工业基础上真正做到前人栽树,他后人乘凉。

  《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读后感(五):德川信康之死是谁的本意

  德川信康被命令切腹这件事情,有点类似本能寺事变。事情发生的过程本来比较清晰,但是后世说法越来越多,造成不相干的解释扰乱视野。 先说德川信康是谁。

  #1 德川信康是谁?

  他是德川家康的嫡长子。母亲是筑山殿,原来今川义元的外甥女。老婆是织田五德,织田信长的女儿

  1579年,他被软禁,然后下令自杀。

  一般对这件事情的描述,是说他老婆五德跟他不和,然后五德写信给父亲告状,说德川信康还有他妈串通敌人武田家。送信的人是酒井忠次。织田信长问酒井忠次,德川信康这人怎么样。酒井忠次没有为信康辩解。然后织田信长回信说那就都杀掉吧。

  德川家康掂量自己实力完全够不上织田信长,只好从命,于是先派家臣杀掉筑山殿,二十多天后下令赐死德川信康。

  这个描述比较详细,出处是《三河物语》,三河物语的作者是大久保忠教,所谓物语者其实就是故事书。

  还是按照人的视角来看。

  #2 筑山殿

  养父今川义元。

  自从今川义元被织田家逆袭以后,今川家衰落,她也失去了地位。恨织田家的人是很正常的。本来婆媳就不和,何况儿媳妇还是织田家的人。她一介女流又没受过什么教育,恨了就表达出来了很正常。

  织田五德是她儿媳妇,连续生了两个女儿都没有一个儿子。筑山殿便迫不及待的给德川信康找了个小妾。小妾的父亲是原来武田家投降过来的武将。

  另外有传闻说筑山殿内通武田,具体是她的私人医生(一个旅居日本的中国医生),平时是在武田家的地盘上行医的,负责来往沟通

  这点我们以常理推测一下:首先德川信康和母亲筑山殿被杀的事情发生在1579年,3年以后就发生了举世闻名的本能寺烧烤大会,这时是织田家势力的顶峰,天下已经没有任何一家诸侯可以跟织田家对抗。

  武田家在3年后就彻底灭亡了,此时的武田已经是风中残烛。就算筑山殿她一个不识时务也没有远见的女流真心想要拉拢武田家,发动政变搞掉德川家康,扶持儿子上台,然后联手武田,对抗织田——试问有别人会跟她一起发昏么?真要这么做,她也就想想而已,本身的生活圈子就窄小,还指望串通其他武士来搞政变,怎么可能。

  所以她真的只是恨而已,又不像德川家康那样懂得隐忍,于是就表达出来了。织田五德又不能忍受筑山殿长期的各种刁难。

  #3 织田五德

  织田信长的女儿,在织田德川两家结盟的时候,就嫁过来做德川信康的老婆,但那时两人年纪还小,后来才过门。跟德川信康只生了两个女儿。因 为娘家势力大,所以平时在冈崎城作威作福颐指气使。德川家康对她非常恭敬,简直完全不像是个长辈。但是筑山殿各种看不惯她,最后酿成了这次惨事。

  她老公切腹自尽以后,她被德川家送回织田领地,后来跟着自己的哥哥们度日,70多岁后老死。

  织田五德给老爸的信都控诉了些什么呢?有12条罪名。哪12条呢,以下是其中一个版本的说法:

  1. 筑山挑拨我(指德姬,下同)和信康之间的关系

  2. 因为我只生女儿,所以筑山经常当面嘲笑我没用,甚至还殴打我  

  3. 筑山和唐人(明朝人,也就是中国人)医生减敬搞外遇  

  4. 筑山在冈崎城内花天酒地铺张浪费,滥用开销  

  5. 筑山曾经说过,要让武田家灭了织田家和德川家  

  6. 筑山曾经拜托武田胜赖,让他在灭了德川家之后给自己找个老公  

  7. 武田胜赖答应了筑山的要求,并且推荐了家臣,是一个姓小山田的人  

  8. 冈崎城的城下町最近流行歌舞,乃是信康所带动起来的,影响很坏  

  9. 信康曾因手下不会跳舞而将其射杀  

  10. 信康曾经因打猎回来心情不好而将一个和尚殴打致死  

  11. 信康曾经以我从尾张带来的侍女“太吵闹”为由将其杀死  

  12. 信康曾多次和其他女子勾搭,并且娶侧室

  以上,就是这全部罪状了。 前面说筑山的,都是婆媳不和的琐事,哪家没有。至于筑山有没有可能串通武田……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哪怕筑山真的在吵架中说过“你看我不叫武田胜赖带兵来砍死你”之类的话,武田胜赖也来不了。

  就算织田五德写的信不都是这12条,想想也知道大抵不会相差太远。

  首先德川家的决策中心是远江国的滨松,那是德川家康的据点。三河国的冈崎是原来德川家康起兵的地方,现在已经是大后方,不会有什么核心的军国内幕可以给织田五德探听汇报了,也只有一些闺房中女人之间的矛盾可说。

  再者战国时候女人的地位也比较低,本来就没有太多参与大事情的机会。能有什么可说呢。

  织田信长要是拿这种事情来跟酒井忠次对质,不会太掉价么。别人的一堆家事酒井忠次能说得出来哪个真哪个假么。再说你信长自己就杀一堆和尚包N个小妾,我酒井忠次能说信康杀和尚包小妾是罪过?连罪过都不算,我还辩解个屁。

  #4 德川信康

  作战勇猛,之前在和武田的屡次战争中都表现出色。死的时候时年21岁。脾气刚烈暴躁。碰上一个娘家牛逼的大小姐,两人怎么可能感情好……

  在许多记载上,都有写德川信康脾气很差。他喜欢跳舞,拉上当地老百姓跟他一起跳,但是看到有着装不好的,就认为是人家不给他面子,说杀就杀。还有曾经在路上强迫一个和尚给他牵马,和尚不情愿,他就拿绳子把和尚套住,栓在马身上,走起来就拿鞭子打马,把和尚拖了个半死。(和之前五德的说法细节不完全相同,但是有类似,所以可知应该大抵是有)

  如此种种,并非出自单一记录,因此可以猜测就算其中偶有一两处并不真实,但总体来说还是和他的实情比较贴切。

  因为德川家康迁居滨松以后,很早就把冈崎交给了儿子信康,让他做城主,留下一堆家臣辅佐他。但德川家康一直在前线忙于对抗武田,因此信康这个十来岁的少年城主,一直没有人能教导管束他,其他老家臣的话他也不听,老家臣们又不能拿他怎么样。

  至于串通武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打武田可带劲,就算他妈有这想法,他自己也不可能配合。再者他是嫡长子,本来以后做老大的人就是自己,有什么必要去颠覆自己老爸呢。

  #5 织田信长

  以下是几处史料的比较:

  根据《松平家忠日记》记载,早在事发前一年(1578)的正月,织田信长曾经来到冈崎,探望女儿,调和两人关系。这个记录和太田牛一的《信长公记》说那时信长来到三河跟尾张交界的地方打猎吻合。松平家忠是当时冈崎的家臣,生于1555年,战死于1600年的关原合战的前奏——二条城之战。他写的可以说是真真切切的当时人的记录,而且死于德川幕府建立之前,自己写的日记应该完全没有倾向和美化任何人的必要。连他这样的下面人都知道城主信康和织田五德家庭关系不和睦,可知事情是闹得多么剧烈。

  《三河物语》,作者大久保忠教,生于1560年,死于1639年,享年79岁。三河物语成书于1626年到1632年之间,相当于经历乱世的老人家写来教育儿孙辈年轻武士的回忆故事。这本书上面的说法是讲织田信长看德川信康勇武有器量,担心日后自己的儿子织田信忠治不住他,于是写信命令德川家康处死儿子。德川父子都是被迫的。

  且不说一个70岁的老人家是否真心记得清自己还是十来岁的年轻小武士那时大人物之间的内幕,也不说他在德川幕府建立以后他有没有在书里粉饰主公当时杀死儿子的行为。就算真的如他所说,织田信长真的操心以后自己儿子的未来,首先应该担心的也是自己手下的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柴田胜家那一帮子猛人,他们哪一个的领地不比此时的德川家康大,经历的恶战不知道比织田信忠和德川信康这帮年轻人高到哪里去了。再说织田信忠比德川信康大好几岁,多打过很多仗,消灭武田的总指挥就是织田信忠……德川信康才20出头,能不能比自己老爹牛逼都是未知数,想靠他干翻织田家……就跟“早生20年可以统一日本”的伊达政宗一样,说出来笑两声就行,当真就太幼稚了。

  至于另外一种说法,讲织田信长知道信康没有异心,只是刻意要他死,看德川家康敢不敢违逆,不敢就从此奠定德川家的臣下身份,若是敢那就是公然挑战织田……说真的,德川家康当时的领地实力连单挑羽柴秀吉都不够用,你是织田信长你犯得着搞这种小动作给自己树敌么。德川家康名义是织田的盟友,实际这时已经是臣下。只要织田信长从朝廷那里拿下一个“太政大臣”或者“关白”这样的职位,就立即成为天下所有武士的名义首领,德川家康自然也不能例外。但事实上朝廷主动想给织田信长这种官职,他都看不上(参看后来的本能寺事件前的记录)——挟天子以令诸侯我都不屑于搞了,我还挟儿子令德川,不是有病么。

  除了《三河物语》,其他的史料都是说织田信长当时是收到德川家康的书信通知,织田信长回信表达的意见都没有说要把女婿杀死这样的话。别的记录说“就按照德川家康自己的意见来办”。织田信长是信康的岳父,也算是他长辈,所以无论德川家康想要怎么处置这件事情,写信通报织田信长都是应该的。而织田信长也确实没有干涉德川内事的必要,回信也合乎礼数。

  至于前番女儿写信说的n条抱怨,他也只能是随便写点安抚的话,再让来人带回去。之前一年去冈崎探望女儿的时候,女儿肯定也抱怨过家庭关系的事。那时怎么表态的,现在肯定也只能表同样的态。

  ——以上是织田信长的态度,看看当时的态势就很明白了。

  #6 酒井忠次

  再看酒井忠次,德川家臣中四大天王之首,自从德川家康还在寄人篱下的做人质时就陪伴着照顾家康的人。三河物语的详细说法是他没有为德川信康辩解(甚至有可能添油加醋的描述信康的恶行),造成后来织田信长下令杀死信康的结果,德川家康非常怪罪酒井忠次,给他的领地远少于另外三个“天王”。甚至在后来酒井忠次退休以后向德川家康恳求增加自己儿子的领地,被德川家康反过来讽刺说“就你知道心疼自己儿子吗?”还有一次,与忠次父子一起观赏幸若舞时,看到为了主公而献出自己儿子首级的场面时,家康流泪说“你们看看啊”。

  但事实上在事件之后,和武田家决战的最后三年里(后面就本能寺了),酒井忠次还是被委以重任。后来1616年大阪之战消灭丰臣家(羽柴家),天下彻底安定以后,酒井忠次儿子的领地还是增加到了另外三个天王的level。

  在1579年,酒井忠次是如何进入到这件事情中呢?

  首先,1579年安土城竣工,魔王信长5月乔迁新居。盟友德川家康自然要派自己的家臣去道贺的,酒井忠次是首席家臣,他去最合适。关于酒井忠次到达安土的日期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是6月16日,anyhow反正肯定6月底之前不会错。他去安土这一趟是有确实记录的。

  酒井忠次有没有可能顺带拿织田五德的信来给信长呢?几乎完全不可能。首先织田五德嫁来德川家本身就是政治婚姻,除了结盟也有监视的目的,她给自己老爸送的信肯定是派自己的手下来送,怎么可能让被监视的德川家的重臣来捎带。

  酒井忠次在安土拜见织田信长,魔王肯定是问到过女婿德川信康的表现。德川信康那种暴躁又固执的性格,酒井忠次可能不会有好评,但说的也肯定不是织田五德所控诉的那些问题,估计会说“在对阵武田的某某战役中他表现很急躁不沉着”之类。

  信长有可能拿织田五德说过的家庭琐事来问了酒井忠次。不管事情真假,酒井忠次一定是哭笑不得的当成八卦来跟信长谈这些小事的,或者甚至压根没谈。魔王最后对德川信康态度和结论,大抵应该也是“看来以后还要好好管教和引导才行”之类。绝对不会弱智离谱且掉价的强迫德川家康把儿子杀掉。

  但是酒井忠次一定是把这次谈话的过程汇报给德川家康了,不管是他当时在安土写信给德川家康说的,还是他离开安土以后7月份回到滨松说的。所以德川家康finally知道了儿媳妇写信抱怨的事情,很有可能是酒井忠次回去报告给他的。

  酒井忠次本人应该不会有太强的主观愿望希望信康死,毕竟这种事情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但是战国时代的武士,总的希望还是自己主家整个势力蓬勃发展,如果有比信康更有出息的继承人带领德川家,大家肯定会有更多的蛋糕分。德川信康虽然暴躁鲁莽,但换掉他也得德川家康自己拿定主意,而且确实有新的计划中的继承人才行。如果德川家康有干掉信康的打算,只要理由充分,而且是为整个德川势力的未来考虑,酒井忠次应该也不会阻拦,甚至深度参与。

  然后8月初,德川家康就对儿子动手了。

  #7 最后说德川家康

  在事发前的一年(天正6年,1578)9月,从冈崎回到滨松的家康,便命酒井忠次下令三河的家臣众「不可到冈崎(信康所在地)出勤」,松平家忠也从石川数正及平岩亲吉中得知三河家臣要「留在各自居地」 ,于是家忠就急忙把身在冈崎的妻女接到滨松(《松平家忠日记》)。

  在1579年8月4日,德川家康派兵把信康撵出冈崎城,并软禁。(当时《信光明寺文书》家康写给织田信长侧近堀秀政的书信)

  8月10日禁止其他人和信康往来(《家忠日记》“九日命信康及他的小姓众到远江堀江。十日,命令各国众签署誓书,明言不可跟信康接触、通信”)

  8月15日德川家康写信通报织田信长说了“有关三郎(信康)不自重之事,我已经把他撵出冈崎”blabla。

  《松平甚助(亲员)由绪书》中就曾提及「信康公因为年幼之故,就算闻得谏言,亦不多听从」。另外,在天正四年(1576),酒井忠次、平岩亲吉等辅佐老臣,因为信康当时沉迷当时冈崎所流行的舞蹈,写信给家康报告自己的担心(《大三川志》)。这是比较能反证三河物语中,信康优秀的说法。

  冈崎原来是当年三河一向一揆(佛教里的极端势力、造反组织)的风暴中心,德川家康刚刚统一三河国的时候就爆发的三河一向一揆,是他一生当中最大挑战里绝对可以排名前三的(另外两个是武田信玄给他造成的三方原惨败和本能寺后的伊贺穿越)。所以德川家康应该是对这种三河当地的群众运动和集体活动非常敏感和恐惧,哪怕是民间跳广场舞也可能背后有组织。自己的嫡长子居然参与这种活动中去,要是被极端宗教组织洗脑了怎么办。(好像山冈庄八写的小说《德川家康》就是这样解释的?我不太记得清了。他跳舞应该是事实,但有没有因为跳舞的活动接近极端宗教组织,这个就真的没法知道了)

  在德川家康晚年得到天下的庆长十七年(1612),家康写给儿媳妇阿江的书信中(德川秀忠老婆,浅井长政和织田阿市的女儿),就重提到信康的事件:

  「我曾想,要是三郎(信康)能健康的成长就好了,但我却没有发现自己令他喘不过气,便就这样让他长大了。到了他成年后,即使千言万语的教导他也好,因为他自小已自由放任之故,终于不敬双亲,轻忽行事。凡事推搪窒责,诸多借口,最终陷入父子相争的局面。就算我如何教他,亦充耳不闻。反而憎恨父亲,就连身为父亲的我亦因此认为他(信康)性格生来便是顽劣的。」

  在1600年的关原合战,德川家康命令德川秀忠带主力来关原跟石田三成决战,结果德川秀忠在上田城被牛逼的真田信繁父子拖住,错过了战机。

  德川家康感叹说“要是让信康来带兵,何至于就这种水平”……

  这么多当时人物的书信,都指向一个事实,就是下令杀死德川信康的就是德川家康本人,并且父子不和是从很早以来就有并且逐渐发展恶化的情况,德川家康他本人的态度十分惋惜,但又非常无奈。德川家康早年忙于对抗今川和武田,保障家族的存续,自己能不能活下来很多时候都成问题。实在是没有余裕把德川信康带在身边培养教导。他以为武士的儿子早当家,就可以把他留在冈崎大后方,到后来信康变得脾气强硬高傲,已经难以挽救。写给阿江的信就是他最真实的态度。

  #8 另外,为什么是1579年呢?

  德川秀忠是1579年5月出生的。所以有可能自从德川秀忠一出生,德川家康就没打算再让信康做继承人。

  德川家康第一个老婆筑山殿,年纪比自己大,是他在今川家做家臣的时候被今川义元塞过来的老婆,本身就身份不对等,也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基础,婚后两年生下长子德川信康。

  二儿子结城秀康,老妈叫于万,于万是筑山殿的侍女,后来侍寝德川家康,怀孕了。筑山殿十分嫉妒气愤,就让人鞭打她,然后剥光她衣服捆起来扔到森林里。后来被耿直忠心的家臣本多重次解救,寄养在平民家。后来儿子出生了,就是结城秀康。因为于万这样的曲折经历,德川家康始终对结城秀康是否自己的亲生儿子存有疑心,后来虽然承认他是自己儿子,却始终没有打算让他做继承人,先是送去本能寺后得势的羽柴秀吉那里做人质,后来又把他过继给结城家做继承人(所以成年以后姓结城)。大阪之战前还把他分封到北方远地,防止他和羽柴家藕断丝连,到时派兵来支援大阪。

  而现在1579年5月,终于他宠爱的小妾于爱,给他生下了老三德川秀忠,所以德川家康打定主意要给秀忠做继承人。

  老大信康脾气这么坏,只知道战场上刚猛,家臣也不支持他,事业要是交到他手里,也许整个德川势力最后都会像吕布那样死无葬身之地吧。劝退他,他不可能听。他打仗这么勇猛,简简单单的强迫他出家或者隐居,可能治不住他甚至还会逼得他造反,他是嫡长子,还是能纠合到一些人围绕他捣乱的,到时内斗了会死更多的人,对其他家臣又是一番折磨……不杀能怎么办?

  这样在8月底织田信长回信以后,德川信康9月被下令切腹。

  织田五德寄给老爸的抱怨书信,就成了德川家康杀掉信康的契机。

  当年刘备有了亲生的刘禅做继承人,也是这样处置刘封的。刘封是蜀汉的一员悍将,本来刘备一直没有儿子,收养了他准备培养做继承人的。刘备也犹豫过是否可以不让他死,但诸葛亮明确表示你要是不打算让他继承,就只能让他死,不然你懂的,内乱起来死的人更多,外面还有曹操孙权,哪个是省油的灯,乱起来大家全完蛋。于是刘备含泪下令刘封自尽。

  所以酒井忠次在这件事情里的角色就相当于诸葛亮之于刘封,虽然深度参与,虽然提过方案,虽然主公和他商量,但归根结底还是主公决策和最终负责。只不过以刘备的胸怀,不会把这种无可奈何的事情迁怒于诸葛亮。但德川家康呛酒井忠次“就你知道心疼儿子?”有可能就是出于这种迁怒的心态(假定德川家康真的说过这种话)。即使如此,德川家康也完全不能凭着冲动抹煞酒井忠次一直以来的功绩,所以最后还是给了他很多的封赏。

  #9 从本多重次再看

  刚才说了解救于万和结城秀康母子的本多重次,是德川家的猛将、重臣和忠臣。早在三河平定一向一揆的时候他就立下很多战功,战后安抚当地百姓又获得了极大好评。

  本能寺烧烤以后,天下归属羽柴秀吉,秀吉的老妈来德川这里做人质,换来德川家康臣服。晚上秀吉老妈的房子着火了,本多重次来救火。秀吉的老妈却误以为是本多重次来放的火要烧死自己。于是秀吉非常记恨他。后来秀吉发动小田原之战要讨伐北条家,路过本多重次的城池想要在这里休息,派手下通报他准备。本多重次几次没理他,不知道是无心的还是故意的。战后羽柴秀吉命令德川家康把本多重次杀了。家康敷衍了事,谎称本多重次病死了,暗地里偷偷送他去乡下隐居。你说他没死,他说死了,古代社会这么闭塞,你有条件去乡下核实么——想敷衍太容易了。不过,因为顾虑秀吉的态度,论功行赏的时候德川家康只给本多家分了很少的土地。本多重次没有一点怨言,后来1596年去世。1600年关原合战后,德川家康终于可以不必顾忌羽柴家的态度,他没有忘记本多的功劳,给本多的儿子封了很多土地。

  德川家康为了家臣都可以这样敷衍照顾,可见真要是织田信长开口要求他杀信康,他要是不想杀的话一样可以帮着敷衍过去。

  杀德川信康就是他的决定,虽然确实悲伤无奈了一点。

  @capt明智十兵卫光秀

  《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读后感(六):家康之心,可怀天下

  看评论有些说不好看的,上大学的时候读过前面八部,时间问题后面的没看,也由于当时太欣赏织田信长,他一game over就不想往下看了。我觉得这部书还是很不错的,不仅了解了很多的日本历史和文化,文中对战乱时期的大小人物都描写的很到位。即使有演绎的成分,也比三国演义之类的人物描写的更立体,更像个真实的人。我比较欣赏的一点还有书中对战争中女性的描写,女性在战乱时期的生存之道,女性的力量,女人不是战争的附庸,不是男性世界的陪衬,女人之前作为一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有时可能会直接影响一场战争的输赢。德川家康是个聪明人,但他从不是得天独厚,他受过太多苦了,他隐忍了太久了,凭着这份隐忍,这个时代必须是他的,当之无愧。

  《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读后感(七):500多万字 不仅仅是描述了历史 更重要的是劝人向善

  一年内 分三次集中阅读,把这本书看完了。洋洋洒洒500万字,开始读的时候很奇怪,不知道他会把历史按照怎样的比例叙述出来。读到第八章的时候 我很惊讶丰臣秀吉已经死了 ,而按照德川家康的年龄来行书的话 后面怎么也写不出五张了 并且关原合战也仅仅是一章就结束了 但读到后面越发发现这本书的意图不在于如何恢弘亦或详细的描写者纷纷扰扰的战国时代,而是以一种柔和的方式来讲述了无论是战争中后市和平年代 掌权者应为人 修身 平民如何正视时代 这本书写于二战日本战败后,一方面是为了鼓励战败后的日本民众,而另一方面写出了战争结束后每个人如何面对战争结束后的时代,书的后三分之一,一直在描写大坂之战如何在人们都不希望的情况下开始的。很多人觉得在这段的描写太过于夸张,家康表现的太过于虚伪,但就如同与三国一样,书的价值不仅仅限于记录历史,而更重要的是给人以启发或引导,这也是所谓的读书育人,书中对家康的忍耐 秀赖和淀夫人的不幸处处描写也正应对的家康所说的神佛给予他的任务,以忍耐来拯救不幸的母子,后来对未能拯救的自责,处处可以看出山冈庄八对现实生活中的战争的警醒,这厚厚的十三本书中包含着很多东西,有人喜欢他描写的家康拿不动声色的为人处世之道,或众人间的机锋相对,但无论如何这套书都值得一读

  《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读后感(八):形形色色的人物,只有感概

  先总的评价一下:

  浩浩荡荡13册,从家康的父母结姻,到家康74岁归天,前前后后75年的日本战国史被压缩在这13本书中,着实很佩服作者,佩服作者的想象力,毕竟要仅仅根据那些单调的史实描述,然后脑补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微妙的情节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跟我国历史上的脑补大师——罗贯中——有的一拼。

  全13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开始至织田信长身亡:

  乱世到太平的转型期,差不多可以类比三国演义中从黄巾起义到曹操灭袁绍的这段时期,楼主认为这部分最精彩;

  2、织田信长身亡到关原合战:

  太平初定,但还有几个大佬谁也不服谁,主要是丰臣、德川PK;

  3、关原合战后到全书结束:

  好吧,这部分很一般,本来很期待作者到底会怎么脑补真田幸村,估计是想象力到了极限了,作者明显没有对这个末代英雄下多少工夫。

  书中有几个”神“物,首先是家康的娘亲於大,啥也不用说,两个字”女神“。”神“物还有竹之内波太郎(纳屋蕉庵)、德川家康、宁宁。”神“嘛,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好了,接下来是重点,咱来聊聊书中真正的”人“物。

  1、织田信长

  ”说话如同竹筒倒豆子“,因为织田信长,我永远记住了这个比喻句。织田信长是书中最具魔性的人物,不知生、不知死、不为名誉、不求财富、不被世俗道德所束、不为人言舆论所缚。跟信长打仗就是在跟魔鬼打仗,信长打胜仗靠的不是战术,而是魔性的本能。能在乱世成为第一个立足的天下人,非织田信长不能也。

  后来,信长位及右大臣,地位尊卑、繁文缛节渐渐将其魔性压制了。可是没有了魔性的信长还能是信长吗?当信长在本能寺被团团围住的时候,魔鬼又回来了。信长虽然能开创太平,但其却与太平不能两立。当得知叛军是自己的得力部将明智光秀时,信长没说一句”白眼狼“、也骂半个”狗娘养“,直接扑向火海,这就是魔鬼迎接末日的方式!项羽,同样是一位与太平不相容的悍将,但项羽面对末日就人性多了。他会觉得“对不起江东父老”,会天真的说“非战之罪,天亡我也”。

  楼主认为,信长式的魔性是日本民族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同样也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2、石田三成、阿袖

  石田三成,关原合战的败军之将,佐和山城全家殉死,自己也落魄逃亡,最终被捕,殒命六条河滩。但他终究是个英雄,一个“人生赌徒”。其实英雄多半是赌徒,只是他们的筹码不是钱,而且也不在乎输。在丰臣秀吉后时代,三成时时处处都让人觉着是个玩弄心计的奸佞小人。看到好多丰臣旧臣和德川玩,他就不爽。自己不和德川玩就算了,还强迫别人也不和德川玩,他觉得就只有他自己看穿了德川要窃取丰臣氏天下的阴谋,自己是真心为了丰臣氏的,别人都被德川蒙蔽了。他当时的心境,就是恨不得录个音,让德川说:“我要窃取丰臣氏天下。”接着来个全国大广播,然后委屈的对那些丰臣旧臣们说:“我就说德川老狐狸,你们偏不听!看看,上当了吧。”然而并没有什么录音,更没有全国大广播,你说他那个抑郁的呀,抑郁……抑郁……除了抑郁还是抑郁,直到遇见命中注定的这个姑娘——阿袖。

  “你石田三成就他么是个伪君子,口口声声说什么为了丰臣氏,你这是骗人骗己!其实你就是想与德川一决天下!”

  不忍看到三成再这么怂包下去,阿袖一语道破三成内心深处最原初的欲望。没人敢这么对三成说,但她阿袖敢。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爱“的前行,生命也不例外(书中描述阿袖说这话时,已经做好死的准备了)。

  历史小说最干涩的地方就是对男女之情的描写,三成与阿袖可谓难得贵笔。名妓阿袖,因为三成的苛政家破人亡,最后流落烟花柳巷。

  ”女人一旦下定决心,即便是在自己的仇人面前也能妖娆妩媚。“这是原文对阿袖的描述。阿袖带着刺探情报的目的接近三成,最后却一不小心爱上了三成。爱与恨或许真的本是一物吧。当三成在六条河滩被示众斩首的时候,阿袖或许是唯一一个为这个失败者殉死的人吧。

  3、淀夫人

  全文最让楼主动心的两个女人,一个是前面说的阿袖,另一个就是淀夫人。如果自始至终都生活在幸福家庭,淀夫人定是女神,但命运却将其化为淫邪的疯女人,书中还有一章专为她命名:“大阪刁妇”。但楼主的心始终都在为她滴血。楼主看到,一个16岁倔强小姑娘的身影始终重叠在她身上。

  6岁时,小谷城被秀吉所迫,父亲浅野长政切腹自杀;

  16岁时,北庄被秀吉攻破(没错!还是那个秀吉),母亲阿市随继父柴田胜家殉死;

  茶茶(淀夫人小名)早就知道命运将她抛弃,所以在北庄时,茶茶就表现出了强有力的决断力。16岁的茶茶,她决心要自己救母亲、救两个妹妹。

  毕竟是织田信长的外甥女(可能更多的是秀吉喜欢茶茶的母亲阿市),北庄被破之后,姐妹三人被秀吉放在大阪城中好生优待。此时的茶茶,即便自知自己的生死只在秀吉的一念间,但她从没给过秀吉好脸色,始终尖刻毒辣。或许也正是此时,命运的毒咒对她开始生效了……但在那个时代,她一个女人能做什么呢?两个妹妹被秀吉相继嫁了出去,唯独作为姐姐的茶茶被撂在那里没有下文。

  “就是眼前这个糟老头,逼死了父亲,逼死了母亲,夺走了我的一切!”茶茶咬牙切齿的盯着眼前的秀吉,她是多么恨他啊!可她越是恨,就越是觉得痛苦;越是恨,就越是觉得无力。终于有一天,在盯着秀吉骂了一大通之后,猛地扑到秀吉怀中。当时作者是这样描述秀吉心理的:“我怎么这么疏忽?我的一生就这么完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匕首,有的只是茶茶的眼泪……

  秀吉死后,她觉得终于得到解放了。本来应该守灵的日子,她偏要放荡玩乐,而且还大骂秀吉。可是,经过了过度的奢靡、放空了仇恨之后,她还能剩下什么呢?

  命运赢了,她输的太彻底了。

  《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读后感(九):德川家康 第一册 乱世生存

  主要讲刈谷(水野氏)、冈崎(松平氏)、尾张(织田氏)三城两代人相互因占据割地争斗的历史。故事从刈谷城主水野忠政将爱女於大嫁给冈崎城主广忠开始。不可思议的是,广忠的现任母亲华阳院即於大的生母,当年因刈谷战败被广忠父亲清康要去做夫人。人们或是其他藩城之人并未看出水野忠政的苦心,现今刈谷形势占上风居然还将女儿嫁给冈崎城主广忠,却不知在这种战乱时代,小藩城之间的和谐不能代表永远的和平,被周边大藩城侵略或吞并时有发生,小藩在诸强夹缝之中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抵抗外强并获得些许安宁,这便是忠政之心。

  这个时代的女性是悲哀的,不说应该拥有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甚至经常被当做商品来交换。然而最终获胜的却是她们,男人抑或在战场厮杀获取胜利,抑或在权利斗争中尔虞我诈,最终难逃一死,鲜有寿终正寝之人。唯独女人们,因其孕育着养育着后代,这种寄托期待之心让她们坚定的相信她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创造一个安定的世界。

  华阳院、於大---伟大女性代表,生于乱世而心不乱。母女二人虽多次被迫嫁给几位城主,但依旧守着初心,凭借智慧、高尚品德、宽广胸怀获得人们的爱戴和敬仰。当然这些不是生而具有的品质,在磨难中提炼而来。忍耐中得智慧。

  君臣子---有齐心协力、忠心不二的家臣却没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主公如冈崎,有深谋远虑的主公却没有志同道合的家臣如尾张,有明智的父亲不见得有相同远见的儿子如刈谷,有看清世道追求统一和平的谋臣却未有听得进谏言的君主如骏河。正所谓上帝是公平的,不会把所有完美的事物集中在一人或一城之上。

  《德川家康全集(套装全13册)》读后感(十):10年前左马介的织田信长

  2006年 我买了一部索法好的PSII 当时最爱玩的游戏是 鬼武者3。主角是金城武扮的明智左马介。最后的大boss是织田信长。对着攻略打了好几天才打过去。第一次通关后,得到了隐形装备,又不看攻略打了一遍。第二遍织田信长尤其难打。在我练的炉火纯青的一闪下还是打了好几天。

  2008年 我和众闺蜜住进703LOFT。与我们一起合租的白羊是个间歇性话唠。以至于我们在看各种比赛时可以静音,听他解说即可。虽然比不上黄健翔,但比段暄还是强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一次和他聊起日本战国时代,他跟我们滔滔不绝了很久。听的我云里雾里迷妹上线。

  2011年,买了德川家康第一册。没看几页就放弃读别的小说去了。

  5年过去。上周末买了kindle,不到一周时间。不知不觉第一册快到读完了。我总是在一开始读书时读的很快,而快到读完时却舍不得读下去。当我看到织田、金川、武田,心里有忍不住的激动。当我看到金川义元,武田信玄,这一个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让我又激动又欣喜,当“织田信长”这个名字出现时,我差点哭了。

  “不,先去见城主。”於大静静地说完,轻轻放下轿帘。

  城主织田信长便是今春刚刚举行完元服仪式的十四岁的吉法师。

  这是织田信长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这本书里。就那么一小段,我来来回回看了十几遍,不舍得往下翻页。10年了。第一印象是游戏,现在才开始慢慢了解这些故事。日本文化从电视剧到书,描写人物心理和感情是那么细腻。好像作者能把这些人物根值在读者心里,然后慢慢生长。

  常规阅读时间104小时40分钟。我才读了6%。第一本快读完,但还是觉得读的太快。我要再读慢一点。慢一点。让这些名字这些人物多留一些时日。

  第一部读完了。女性角色塑造的这么饱满,於大,华阳院的眼光和胸襟比男人还长远广阔,让竹千代的到来注定不凡。本以为只是区区痴情小女子的阿春,没想到是比忠诚家臣还更加考虑周全一心献身冈崎的忠烈女子。是在早班车的地铁。我居然都忍不住眼泪。这些炽烈的感情,一开始如涓涓细流,越看越感觉那么强烈,那么浓烈,让人上瘾,欲罢不能。

  第二部的开头开始讲织田信长。那个10年前我玩战国无双时,每逢打到织田信长,就一副痞痞的样子坐着,还翘着腿,面貌俊俏,用慵懒又不屑一顾的稍尖的声音说着听不懂的日语。狂曳酷炫的织田信长,描眉染齿的今川义元,曾经熟悉的名字在我脑中的形象也渐渐清晰。只是竹千代,武田信玄,丰臣秀吉,还很模糊。。让我继续慢慢来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