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21 09:4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经典读后感10篇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是一本由马未都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读后感(一):越看越不懂

  从家具的演变中可以看到不同时期文化发展、思想碰撞的特点,知道了不少语言文字的出处缘由,了解了古人的精神三观。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关联有渊源的,所以虽然这些家具怎么看怎么不舒服不方便不实用,其背后的故事确能令人受益匪浅。

  最后对材料的介绍,收获还是一如既往——想要分辨材料,除了理论知识,还是要大量的实物观察,没有捷径没有攻略。

  材料分类的国家标准也是很有意思,传统行话中的硬木(紫檀、花梨木等)统称为红木,原来所说的红木,统称为酸枝,并且紫檀木类中有檀香紫檀,花梨木类中有印度紫檀,黑酸枝木中有黑黄檀……“就像手机中的战斗机、感冒药中的咳嗽药,听完都不知道到底是感冒药还是咳嗽药”,老法师都这么说,我们就更云里雾里搞不清楚了好哇。

  原来这些听不出什么树的硬木,原本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运过来时就只有木材,没有树,所以原本是什么树也不知道,名字么就由一堆文人给取了,怎么文艺怎么来,现在就作为商品名了。百度后整理了下思路,国标中木材分为5属8类34种,其中5属是木材的树属,8类就是商品名。现在市场上所说的红木,就是泛指一切名贵木材,包括硬木和酸枝。不晓得理解的对不。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读后感(二):书评

  在没有宝宝前,我可是个书迷,记得刚刚上班时,我几乎把所有的零用钱都买书了,那时每

  每看到我背着沉重的书回家时,老爸总是会语重心长地说,姑娘家家的,也不知道买几件新衣服

  穿,总是买书。

  我看的书很杂,但凡是能吸引我的书我都会看,那时如果在旧书摊上淘到好书总是能激动很

  久,那种心情是现在不能用语言所能描述的……

  总从有了宝宝之后,已经很少有时间看书了,偶尔翻翻的也是育儿的书籍,现在的我和以前

  真的是判若两人啊!

  六年前来到香河后,身边接触的都是家具,那会儿闲看的书都是世界名著,整天沉浸在十几

  世纪的欧洲故事中,四周又是经典的欧式家具,什么橡木、胡桃、桃花芯,橱柜、餐桌、备餐台

  曾经一度让我对欧式家具很沉迷,还幻想着等自己有了房子,一定要把它装修成欧式的,可以在

  暖暖的壁炉边两米多长的餐桌上吃着晚餐……直到央视《百家讲坛》推出马未都,马先生的收藏

  让我了解了很多的知识,其中最让我着迷的就是中国的古典家具。

  不喜欢,从而也忽略了藏在这些家具中的历史,马先生的这本书,语言简单易懂,是以一个非常

  热爱收藏的口吻来描述他眼中的这些家具的。

  这本书,其实就是《百家讲坛》节目的文字版,马先生慢慢的语调,依然能在字里行间展现,

  慢慢地描述着历史中家具的演变,很趣味的让中国的古典家具一点点变得光鲜而厚重。这些家具

  承载着历史,蕴含着太多的文化,马先生用一个个简单趣味的小故事,轻轻剥离掉沉积在这些家

  具上的尘土,从而让我们了解到它们的精彩奇妙之处。

  家具,其实就是人们生活中所要用的物品,桌椅柜床,样样都离不了,可就是这些,在历史的

  进化中,慢慢形成文化,展示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

  您知道“举案齐眉”的由来吗?

  您知道“床前明月光”的真正含义吗?

  您能想象古代的人都是用什么样的衣柜,睡什么样的床吗?

  您不想了解一下做成这些珍贵家具的木材吗?

  那就在闲暇时来看看这本书吧,它会让您在趣味中嫣然一笑,受益匪浅的。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读后感(三):收藏是一种心境,需要时间来鉴定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好几次收藏人。首次出现在宋朝宋徽宗时期,接着便是明朝晚期嘉靖、万历皇帝时期,再来就是清朝乾隆时期。民国的时候也有一段收藏潮,然后就到了今天,一个收藏狂热的时代。很断定今天收藏股东的人们是抱着一个怎样的心态。北京潘家园里川流不息的人们,拍着队,淘着宝贝。为了古董的升值发财,为了对于古时艺术的热爱,还是为了传承一种民族的习惯和传统。

  以前从章诒和先生那里知道过一些关于张伯驹的故事。那时,对于张老的第一印象是风流、才子。张老的出生好,住的是李莲英的宅邸,大而奢华。他喜欢喜剧,热爱收藏。这书里就是说到张老为了买下展子虔的《游春图》,把李莲英的那个大宅子给当了。随后得知关于张老的故事给予我更多的感动和震撼。所以价值连城的宝贝都捐给了国家,自己没留下什么,孑然一身,却悠然自得。

  我赞同马未都的观点,收藏是分人的。一些人是真的热爱收藏,他们对于宝贝不是以占有的心态来收藏的。正如古董所传承的价值观、艺术形态是人类所共有的一样。所以,在收藏时他们虽然也像宝贝一样珍藏起来。这是对文化的保护,而不是图升值和发财。有一些人收藏就不一样,马老书里说有的老板买了一大堆假古董,怀着侥幸的心理,做着低概率的事情。他们想着,即使买了这么多假的,只要有一个是真的那就满足了,那就发了。马老说这样的心态是万万要不得的。还有一些本就有宝贝,自家传下来的。这宝贝在家里需要钱的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在书中,总有一些热爱收藏的人围在马老身边。首先是把马老带进古董殿堂的王世襄老先生。王老是收藏大家,但是却很少被人熟悉。他写过著名的《明式家具研究》,收藏了许多宝贝。其中,有些就送给了马未都。除了王老外,还有一些人也愿意把宝贝交给马未都来。对这样的事情,我特好奇。首先,我就想这宝贝价值连城,留给自家人受用,享福是一辈子的事情,干嘛就要给一个热爱古董却玉自己毫无血缘关联的人呢。其次是,这古董既然要给人,干嘛不给博物馆,偏偏给马老。或许,是因为马老是一个真心爱古董的人。我不认识他,但是从他的文字里,我觉得他对于古董的认识已经不单单是收藏的,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保护。

  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马老修建的观复博物馆就知道了。

  热爱的魅力是巨大的,它可以凝聚一批有同样热爱的人们在一起。在他们之间分享会变成一种无私的行为吧。马老四处收藏古董,为自己的博物馆添砖加瓦。同时,还有这样一批人愿意拿出自己的宝贝,放在馆中展出。这样的行为是一个筑梦的过程。我是以我自己的力量来呈现一段历史。若是直接交给了国家博物馆,自己和宝贝的联系就彻底断了。顶多是日后在博物馆中隔着玻璃端看,和旁人说这东西曾经是我的。就是你说了,别人也不一定会相信的吧。收藏的心理也是慢慢升华的。一个有高尚收藏境界的人,像是张伯驹,王世襄等,他们最初应该也是因为兴趣而走上了收藏的道路。在了解的过程中,慢慢由兴趣变成了热爱。我想人都是这样吧,自己热爱的东西就希望和他人分享。所以,这样就由占为己有变为与人共有。

  如今,人们都好收藏。收藏“古董”的人多了,制造赝品的人也多了。在清朝时,也制假。那时制假是光明正大的事情,就连乾隆皇帝也“制假”,并把自己做的器具署上自己的名字,拿出去卖。这是光荣的事情,自己造的东西可以和古人媲美,说明自己技艺高超。而现在的制假就是偷偷摸摸的,多半是为了发财。收藏的风气变了些,但是人们对于古董的热爱之心是否也和古代的人们不一样了。我想崇尚古风应该是一种社会的流行和思潮一样。正如时装也有复古的风格,人们会在一个时期集中怀旧吧。

  ------------------------------------------------------------------------------------------

  关于本书中我认为有意思的一些东西

  (1)太师椅是吴渊发明的。那时,他为了拍秦桧的马屁,把秦桧做的椅子改造了一下,加了一个荷叶托,防止秦桧的头巾因为靠在圆椅子上掉了。那时,秦桧有一个名头是太师,却没有实权,所以叫太师椅。

  (2)古时闹洞房时,允许有人在外面捅破窗子看新婚夫妇看。其实,外面的人看不到什么东西,因为新娘新郎睡的是架子床。架子床很复杂,有帘子把床体遮住了。

  (3)中式床和西式床的区别,体现尊卑关系。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读后感(四):物是人非,才算有趣

  小地主指着“筵”字问我,这个字念啥?我说念筵席,亲爱的,看书要带字典。

  小地主装有文化,特地选了一本图多的来看,结果看五页睡三回,只要有书,一辈子不担心失眠。

  还是我给捡起来看了,很有趣,尤其是学文的,喜欢历史的人看,会更好玩

  就像高中毕业那年去了西安,回来朋友有趣否?如果你爱那些已经死去的人,就去吧,东西还在,人都没了,看着东西,来缅怀人,才算有趣。

  人死了,东西还在,看到东西,就想到那个年代的人,想到他们曾经怎样怎样,如何如何,然后心中怅怅的,人造出了东西,东西却比人活得长。

  同样的东西流转百年,到了活着的人手里,见到了不同的时代有了不同的用法,不知东西是怎么想的呢

  马先生说他有一个朋友买了一张榻,放在地上睡觉,觉得有点别扭

  为什么别扭呢?

  因为榻很矮,一睁眼,就和他家的猫对脸

  我也蛮想要个榻,因为我想一睁眼就看到TONY的特写~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读后感(五):古典的魅力

  人是善变的动物。以前喜欢某种东西,过了些日子就厌倦了,这就是喜新厌旧。审美也是一样。以前喜欢某种类型的东西,过了些年就喜欢另一类型的东西了。

  前些年换新房子买家具,看到欧式家具喜欢得不行,到了邻居家看到中式家具感到很不可理解,然而没过几年,我也喜欢起中式家具来了。

  中式风格的家具,尤其是明式家具,有一种简约美,按马未都先生的说法,是含蓄的美,这就很符合国人含蓄的性格,或者说很符合中国古代文人含蓄的性格,读的书越多越接近古文人的审美,也就更喜欢明式家具了。

  从家具的实用性来看,明式家具都是木制家具,高档的硬木、低档的软木都可以作为原材料。如果不差钱当然弄个紫檀或者黄花梨的家具更好,显得既简单又富丽堂皇。说实话无论哪种材质的木质家具,相比欧式家具,舒适性方面确实有差距,不过就像马未都先生书中说的,中国人追求的是境界,实用性是在其次的。

  美是我们内心的追求,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在这个前提下牺牲一点实用性也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喜欢明式家具,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读后感(六):财富是目的,知识只是忽悠和防止忽悠的手段。

  前几天在地摊上买了一本《马未都说收藏》。随手翻翻,倒也颇有趣味。一般人的收藏,是技;再高一层,进乎术;马氏的收藏,近乎艺。但我相信中国的民间有真正的收藏大家,马氏在这些人面前也不过是初窥门径。这里有一个标准,那就是CCTV:只要是上了百家讲坛的,一般都是二流水准。真正的一流高手,一定还在家里沉默。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舍得身家性命去拍卖会收购某个古董,总觉得这是一种很邪恶的爱——不爱人,而爱物,其邪恶可知也。但如果把这种行为视为某种艺术,就没办法从道德层面去评价。艺术只有优劣,而无善恶。这就像杀人杀到西门吹雪的境界,就没办法把他归为杀人犯。

  从这本书来看,马氏似乎在家具收藏上颇有造诣,其他的也就泛泛。书中披露了许多作伪的方法,真是大开眼界。譬如古代的瓦器,有一种作伪的方法:在瓦器上刷一层龙须菜熬成的水,再撒一层黄土粉,屡刷屡撒,如此数遍,最后埋到土中,隔一段时间挖出来与真瓦无二。如果用的黄土是古墓中的土,那就连专家都难以分辨。

  马未都说收藏是一种积累,知识和财富的积累。我相信收藏热的兴起,与后者的关联大一些。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财富是目的,知识只是忽悠和防止忽悠的手段。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读后感(七):读书笔记

  安逸的时候读本轻松又有趣味的书,实在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不是书评,简单笔记:

  1、中国古典家具大致分为如下五类:坐具、卧具、承具、庋具、杂具。中国科举制度形成了以文人为核心的审美观,因此,中国家具不会是随随便便的,含蓄而有看头。

  2、从家具的选材能更深刻了解古人喜欢为难自己的风格,古人选择紫檀、黄花梨、红木、鸡翅木、铁力木、乌木等不易加工的硬木做家具,在老外眼里,实在是匪夷所思。但是联系到古人选择软笔写字、竖写、左行就不难理解了。古人喜欢人为为自己制造一些不便,以便时时份份修炼自己的内心世界。

  3、国人人的财产观:

  国人人对纯粹的东西感兴趣;

  国人喜欢有重量感的东东,为此,小日本在卖给中国人电器时会专门放块压铁。嘿嘿。

  国人喜欢有光泽的金属类的东东。

  4、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太巧妙的九九消寒图。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读后感(八):马迷自白 看《马未都说收藏》

  马迷自白

  现在的时代是粉丝的时代,只要将脑袋旋转360度,你就会看到各种类型的粉丝。

  当然,像刘德华的那种极端的粉丝总是少数,大部份的粉丝都只是将做“粉”当成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或点缀。

  如我就是。

  我现在是地道的“马粉”、“马迷”——马未都的粉丝。

  我每天的必修课中定有一个时间段时在看马未都的著作、看马未都的访谈、听马未都的广播、网上看马未都的博客……

  如此这般认真,是我人生经历中绝无仅有的!

  究其原因,细想起来,是在结识马未都后,我忽然发现自己的无知,且无知得厉害!

  我特别喜欢马的草根状态,所以他才有如此大的马迷阵容。我也特别喜欢他语言的表述方式,深入浅出,寓教予乐。人说他是个好的相声胚子,他自己也承认这点。又,他的精力特别旺盛,看看他的简历,就知道他人生阅历之丰富了。

  就这样我不明不白的做了“马迷”,听了也看了也学了。 不过如现在问我陶瓷分几大类……不好意思……我还是答不上来……嘻嘻,我现在才懂做个“马迷”未必能学到了马的全部知识。只要能在做“迷”的过程中对人生有所感悟,就是极大的收益了。

  ……我也经常会去上街闲逛,就会去杭州的历史文化名街“河坊街”走动走动,就常看到一个古式古香的博物馆:《观复博物馆——杭州馆》,可从来没有进去过,也没有去留意过。今天忽然发现

  原来马未都早就在杭州开了一个博物馆了。只不过那时他还是个小众的人物(毕竟收藏不是大众的事情),现在可了不得了,经过了《百家讲坛》的推广,现在的他知名度就更高了。但他笑着说,他可是在进《百家讲坛》前就很很有名了的……这个马未都。

  我得马上就去河坊街的《观复博物馆——杭州馆》,不然我还算得上是个”马迷“吗?!!

  (附)

  观复博物馆——杭州馆

  22001年10月18日,随着杭州著名的历史街区——河坊街的重新开街,观复博物馆的第一家地方馆在杭州诞生了。观复博物馆杭州馆坐落在河坊街胡庆余堂旁,将该馆的保留项目——“明韵清风”中国古典家俱展,依照中国传统民居的陈列方式呈现在游客眼前。同时展示的“中国古代银器展”,汇集了上启公元前五世纪的战国,下至二十世纪初的民国两百余件精彩白银制品,尤为引人入胜。

  杭州观复博物馆位于河坊街131号,为清末民初的传统建筑,三进两层,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内部装修简洁而不失细节,使用了不少中国传统工艺,环境幽雅、古典新颖、别具一格。博物馆独特的设计与展览思路吸引了大量游人,很多客人兴致勃勃地提问,并留言以示赞赏和鼓励。

  目前,河坊街已成为了杭州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商业街,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杭州观复博物馆的加入,不尽为人们提供了一处集中展现历史与文化艺术的场所,更为河坊街增添了历史文化风貌的古朴韵味。

  杭州观复博物馆常年展出一些由紫檀、黄花梨、红木等古代乃至现代公认的优秀木材制作的明清传统古典家俱,不定期地举办有关的传统文化讲座、小型换展等活动(现在是“中国古代造像展”)。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读后感(九):证物不言

  在当当闲逛,发现这本书只有34折,才9块9。而同系列的其他书陶瓷啊玉器啊还是保持在五折六折,不知道为什么单单这本折扣幅度最大。正巧我也对家具最感兴趣,不是打算收藏,没那个资本,只是想了解下我们文化传统里生活起居的这个细节。

  读起来很轻松流畅,长了不少见识,比如拔步床的作用、太师椅的来历、案和桌的等级等等。书里配图有不少明清的家具,这样一比较,设计美感上的高下就出来了,清早期还延续了明代的风格,而中期以后的家具变得复杂华丽,不及明代简洁有禅意。好喜欢明代的家具啊——又想买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了。

  不管明还是清,那都是我们文化的原创家具,有传承,有人文,有精神的。而现在我们家里用的呢,受西式影响太大了,不单是家具,整个儿的生活结构都变了,但西方思想的精华民主与人权却没拿来。我们这是处在怎样的断裂和分裂之中呢?让人心恨——文革的破坏力有多恶毒就有多恶毒。

  有一年去西塘,领队解释没有预定雕花大床客栈的原因,说有次曾安排过,但那姑娘半夜醒来发现床那头好像坐着另外一长发姑娘,堪堪受了一场惊吓,老家具有老灵魂,为大家安全起见,还是不要冒险了云云。逗得全车哈哈大笑。——套用马先生的话,游客们在雕花大床面前都是匆匆过客,只有雕花大床依然摆在那里。这本书里说床在以前社会是一份重要的财产,社会地位比我们想象得要高。现在却成为客栈揽客的招牌了。我们的家里也放不下那么大的床了。

  马先生在自序里说:“证物不言,却能真实地诉说其文化背景,描述成因。文明的形成过程是靠证物来标定坐标,汇成进程图表。”那个时代虽然是封建帝制,但人们日常生活就能用这么优质的物件,也算值回票价了。微博上曾有人发问:如果你能穿越,想回到哪个朝代?看了本书,我想我有答案了:我要到清初,拉一张大案回来。比如本书68页上那张明晚期的黄花梨夹头榫平头案和清早期的黄花梨四面平画桌——现在它们都收藏在美国明那波里斯博物馆,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好的,人家比咱们反倒更珍惜尊重中华传统文化。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读后感(十):博物致知

  格物致知,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通过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而读了马爷的书之后猛然发现,不仅格物可以致知,博物也可致知。

  一直以来都有看马爷的节目,从都嘟到观复嘟嘟,有马爷的出现就挪不开眼睛,移不了耳朵。因此,读这本书时的心态完全是一个小粉丝的心态。以前看节目就是零散的、片段的知道一些关于收藏、关于古董的事情,这本书则系统地讲述了关于家具的种种,以后在节目里再看到的时候应该会听得更明白、记得更牢固了吧。从前逛博物馆的时候都是走马观花,最多能看看旁边的解说词,现在看完这本书,希望下次在博物馆看到家具展的时候也能给同行的朋友讲上几句来。说到博物馆,也是有点遗憾,到现在都还没有去过观复,很想去看看。

  关于家具的内容自不必说,各门类的家具经过书中的讲解,会很自然的在脑海中留下清晰的条理结构,至少也是知道个大概了。最喜欢的还是听马爷讲那些曾经经历过的事,从那些小故事中好像也可以窥见点古董界的门道,真实、有趣。而事实上,就像辨伪那一章马爷所说的,不仅是古董,这些经验之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参考和借鉴的。书中不停地提到一些词,比如“遗憾”,比如“后悔”,比如“心痛”,每看完一个小故事好像都能感同身受,完全可以想象当时那种心情。话说回来,谁还没有点后悔、遗憾的事呢,这样的事好像随时有可能发生一样,无论年轻与否,甚至有时候你明明知道有可能会后悔、会遗憾,你还是那样做了。

  马爷在书中说他有那么多的收藏是用半辈子时间换来的,如果可以回到二十几岁他宁愿什么都没有。而现在的我正是他想回而回不去的年华,不知道自己又会用这接下来的半辈子时间换来些什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