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永不言弃》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永不言弃》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11 20: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永不言弃》读后感精选10篇

  《永不言弃》是一本由乔乔·莫伊斯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5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不言弃》读后感(一):【雨枫试读】希望,开启生活更多好的可能

  1916年,德军占领的法国小村庄,苏菲,一个画家妻子丈夫正在前线应战,而她的家乡瑟索凄惶。为了保护亲人,苏菲挣扎坚强地面敌人。为了爱人,苏菲抱着对人性仅存的希望,带着丈夫为自己留下的心爱的画像,与指挥官做了魔鬼交易,历尽千辛万苦,承受身心极致折磨,终于迎来与爱人重聚的一刻。

  一百年后,一个名叫大卫的画家猝死,妻子丽芙用尽全力守护着大卫送她的回忆和那幅画,无法向前。直到遇到保罗,在以为生活要为她打开一扇窗的时候,却因为这幅苏菲的画像,让尘封的历史重新展现,丽芙在投入历史、守护希望的过程中,慢慢找回自己,找回爱。而苏菲也在遥远未来,得到圆满

  历史何其冷酷,上面这样短暂描述,已包括主角的所有人生。苏菲对爱人的想念,每日在敌人眼皮底下的劳作,为爱人割舍背弃所有,在未知的路上受苦折磨……丽芙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中咀嚼每日的孤独空虚,在守护代表心中最后一丝希望的画像时的彷徨纠结……所有这一切,都会随风而逝,被人遗忘,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虽然这就是一个故事作者乔乔笔下一个虚构的世界,然而在翻页阅读间,我似乎走进了这个世界,战争、失去亲人、失去爱人、出于各种原因的争夺、为了爱所做的所有付出……每天的做饭说话,写字睡觉,邻里的家长里短朋友电话……站在远处,我诧异人心冷漠,投入其中,我又感叹现实的何其相似,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啰啰嗦嗦的人生中度过每一天,也许在面对一件接一件无法预期突然降临的事件中,就学会了各种哲学,我们也许会成为故事中坚守回忆的丽芙,也许成为为爱固执追寻的苏菲,也许成为默然的那个邻居,也许成为看到新闻唾骂别人立场愤怒者……

  乔乔的笔触美妙,547页的故事展开,人物行为思想,瞬间就能把读者笼罩在情绪的浓雾中。“真正的孤独,从来不是无人陪伴,而是明明有个人爱过你,如今却缺席了你的生活。”“我们能休战吗,就几个小时,忘记你我是敌人,我们只是……两个普通人……”“已死亡为界,曾经爱有多浓烈,活着就有多艰难。”“希望破灭的那一刻,是最轻松的一刻。有时候,恰恰是希望才让生活难过。”文字魅力以最极致的程度展现,细致又不矫情,就像我们每个人心中最隐秘的那个念头冒出,纠缠不清。

  如同书名那样,乔乔在复杂的人性中,支持一个信念:“最黑暗日子里,总要有些最闪亮的希望,才能支撑着人活下去。”跟着情节大哭大笑之后,沉浸在番外松散亲昵的爱情中,我回味着苏菲在画像中骄傲的脸。“我依然会好好地过下去,在你转身以后。”

  《永不言弃》读后感(二):永不言弃的美好

  这是我读乔乔•莫伊斯的第三本书了,她从来不满足于只讲述一个爱情故事,她的书中有更多人性的挣扎和对生命眷恋,因而在看书的时候,我的情绪会完全被她调动起来,忍不住会为男女主人公命运投注深切关心,会亟不可待地期待结局,会合上书还觉得意犹未尽

  这次乔乔将背景设定于一战期间,用一幅画串联起现代与一战两条时间线,构思精巧,整个故事扣人心弦。在看书的时候,我一直能透过纸页看到那幅画的样子,一个年轻的刚步入婚姻女子,几缕发丝在阳光熠熠生辉,脸上微微的笑意透着股骄傲从容幸福而肆意。百年前,它挂在法国的一个小酒吧里,那时小村庄已经被德军占领,在周围压抑环境下,它的明亮简直格格不入,这种对比很炫目。

  我不想介绍这两个时代的爱情故事是什么样的,读者自可在书中感觉到这种怦然心动,我想说的是黑暗深处的人性光辉动人自在细节处。苏菲执意要将这幅丈夫为她所作的画像挂在那里,于她而言,这是在丧失了最后一点生活权利后,她仍想为自己保留的东西,是尊严、是希望、是信念。我想指挥官看到这幅画也有相同感受,仿佛提醒着自己还是个人,乔乔描绘战争给民众带来的苦痛,但她不仅从敌我两个阵营来写,也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待战争,尤为打动人心。

  我很喜欢指挥官这个人物,他似乎只是成就了画的一段历史,但我却久久地揣摩着他的心境,他爱苏菲吗?也许是爱的,但绝不仅仅是爱,他与苏菲讨论艺术,与她跳舞,与她谈论着无关紧要的东西,我想在那些时刻,他是轻松的,可以放下敌方主将的身份,但他与苏菲奇怪关系却让其他人对苏菲产生了仇视心理,战争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相处。莉莉安因为和德国人交往而成为众人的靶子,但她却私下里为大家提供简报,乔乔一方面写战争对人性的巨大摧残,另一方面又让我们在最深处看到希望。

  百年后,这幅画经过辗转来到丽芙的手中,她因而卷入一场艺术品所有权的官司中,在这过程中,她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辱骂和攻击,但她仍不肯放弃这幅画,即使面临倾家荡产的可能。因为对她来说,它不是一个价值百万的艺术品,而是她已故丈夫留给她的礼物,是怀念和希望,在她开始了解这个作品背后的故事后,她更加觉得这是两个人的坚持,她无法背弃同样坚守信念的苏菲。在这个瞬间,我觉得画中人和画外人重合了,她们都骄傲地、强烈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念。

  在乔乔的书中,人性的维度深邃而美好,它越过爱情,让人感受到灵魂最深处的颤栗。

  《永不言弃》读后感(三):发自内心感觉,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可靠的凭证

  看完《永不言弃》后,我发现自己太较真了。这又不是纪录片,干嘛那么强迫自己呢。还有不得不说的就是,很喜欢这个译者(张源),把作品翻译的很流畅,大大的提高了我的阅读速度,且符合我们的语言表达习惯,连有毛线关系都用上了。(此处应该有掌声~)

  具体谈谈纠结的点。首先,是在时间上。小说的第一部分,强调了时间为1916年10月,地点是佩罗讷。在这里我之所以单独把时间和地点列出来进行说明,是因为一般而言,它们有着很特别意义,如果不知晓,很可能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会造成对故事情节不理解,或理解不够。比如,为何养只小猪可以严重到引起如此巨大的风暴,被扣上私自扣留政府牲畜而要坐牢的大帽子;无视一名德国军官,是违法的;出门不带身份证也是违法的。

  先来说说1916年,毫无疑问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期间,英法德三国在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这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期间,结果是德军成功拦截了协约国的战略目标。而小说的背景1916年10月,正是发生在这期间。佩罗讷,是位于法国北部皮卡第大区索姆省的市镇,临近一战中索姆河战役发生地。这里已然是德国的占领地,这一点无可置疑。可,小说里说佩罗讷是在1914年秋天被攻陷的,我在想难道一战一开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里就已经被控制呢?这是我的质疑点。因手上资料有限,未做进一步的查询了解。毕竟是小说嘛,乔乔·莫伊斯只是给故事找个入口,我会不会太较真了。(当然,如果有高手解释,那就求之不得了。)德国人在当地人眼里是“该死的侵略者”,所有人都恨德国人。正是因为这样强烈的情绪在里面,我们才能相对客观一些看待苏菲(勒菲弗太太)的遭遇,那些仇视她的人,也就没有那么可恨了。

  其次,两位艺术家男主,消失的恰到好处。爱德华是画家,迫于战争,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心爱的苏菲,而大卫是建筑师,因事故死亡,离开了丽芙。很多人认为艺术家极端自私、极端完美主义,会去尝试各种新奇的生活方式。他们多是浪漫的,开放的,充满吸引力与魅力的,这些特点让诸多女性深陷其中,无可自拔。但,时间一久,作为最亲密关系的妻子,感受或许就不是如此了,而爱德华、大卫离开的时间,仍是两对夫妻之间的迷恋期,那份炙热的爱尚存期间。这一点看似无关紧要,个人认为却是推动故事发展重要动力,我不相信什么神秘的牵引力量,但我相信爱可以让女人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一如苏菲不顾一切,献身献画也要去前线寻找爱德华,丽芙甘愿一无所有,也要留下那份大卫留给她的画作。

  乔乔·莫伊斯显然是明知的,在后续故事里,并无过多的讲诉苏菲与爱德华再重逢那些日子的生活细节,而只是一笔带过,苏菲的心里显然已经有了指挥官,无论怎样讲诉,都似有一种残忍。而丽芙的情况不太一样,大卫是死亡的,保罗是活生生给她温暖的人。对于女人而言,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更重要。任何时候,不要低估了一个女人对爱情的坚守,也不要高估了一个女人对爱情的忠贞。

  发自内心的感觉,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可靠的凭证。所以,我不太愿意听别人怎么赞美一部作品,我只听阅读之后,自己内心可以感受到的。

  :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永不言弃》读后感(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这本书是唯一一本我看到中途就想停下来把书评写出来的,太多感触,我怕自己忘记,忘记那些情节那么打动我。

  苏菲和丽芙都是那么幸运,幸运他们遇到了那个疼她爱她的男人,那个顽皮执拗对她深深着迷的男人,更幸运的是他们成功地在一起,成为了夫妻,在最美丽的时候,他们拥有那么多欢快的日子,那么多甜蜜的细节,以致于在日后永远不能忘怀。她们又是那么不幸,不幸的是,这场电影的开始,爱德华和大卫就没有出现过,只存在深深的回忆中。幸而转折的是她们还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新出现的那个男人,都拿真心去对待她们。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每天下午下班经过篮球场时候的心境。真羡慕这群小孩女生在旁边三三两两站着,男生因为女生的观看而更卖力表演着自己的篮球技术,双方都在刻意凸现自己,或许可以吸引到对方一个眼神,然后发展出一段爱情。是的,他们还可以这样。还可以自由选择,想和谁好和谁好,上一秒和下一秒倾慕的人不一样都没有关系。

  丽芙和保罗最初见面相处的那段时光,太美妙了,说实话,我看书时在脑海里勾勒的场景简直就像在看一场电影,欲说还休,隔着一层纱,是的,“那种想跟他靠近一些的欲望让她觉得有点陌生却很温暖”,就到这里,停在这里,更深入的交往我不想看到。两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明白彼此的心意却无法直接表达的时候。

  而爱德华与苏菲最初在一起时也拥有那么多甜蜜,甜到我都嫉妒,这像一个灰姑娘王子的故事,王子就是不知什么原因那么爱着她。

  看完整本书,我也想推翻所有封面对她的描述。这样的描述不适合整本书,我以为整本书是充满血肉而且是一个温暖的大结局,所以不要用那么冷清那么悲哀句子来形容她。

  “真正的孤独,从来不是无人陪伴,而是明明有个人爱过你,如今却缺席了你的生活“。苏菲从小说的一开始就是无人陪伴的,日日思念的是已经奔赴前线的爱德华,但是整本书里她的孤单又透露着生机,不是一潭死水,因为有指挥官的出现,从一开始他的若隐若现轻描淡写,后来当伊迪斯把那副画像给他,他看到背后的字时的反应,真的让人感到欣慰,他出现的作用就不是加深苏菲的孤独,而是这短暂的孤独中的生机,苏菲最终和爱德华团圆了,她没有了孤独。而丽芙虽然不能再让大卫起死回生,但是她找到了新的男人,她前进了,她也没有真正的孤独。 “大卫猝死后,丽芙把生活过成了一个博物馆”这句话我更是不能赞同,因为丽芙只是深爱着大卫,把大卫当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小说,已经不能用更多的赞叹来表达。

  《永不言弃》读后感(五):穿过心灵的风暴°

  ——评《永不言弃》

  文/蓦烟如雪

  一副画像,百年流转。从一战到现代,从苏菲到丽芙,不同时空的两个人,穿叠而来。她们诉说着爱与守,彰显着希望与生机。

  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两位女主人,而是指挥官。

  如《华盛顿邮报》所语,这部动人的新作,再次彰显了乔乔·莫伊斯的实力。她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向读者诠释着关于道义与人性的复杂课题。《永不言弃》是如此浓烈、迷醉、令人酣畅淋漓的小说。

  她的文笔有不为人知疼痛,看似已经完美了,可却让人看后唏嘘,就像两位女主的坚持,这些生动的细节,一样扣人心弦,这些惟妙惟肖举止都在她的掌控下,变得更为深刻,悬念是挣扎在故事里的浮板,看似是最后一根稻草,但却能让人撑着这微茫的信念去坚持到底。

  这个故事结构很精巧,我能想象《留下的女孩》这幅图有多美,才会让指挥官一眼难忘,甚至让前面爱德华遇到苏菲后失措的买了15顶同一家的帽子。可谁想这个美丽的女子已经成为了时代干瘪的产物,这是对战争的控诉,对人性挣扎的救赎,甚至是对美好的眷恋。

  “生活总会在你想去拥抱它的时候,表露出更糟糕的一面”,他们都是渴望美好的人,可是他们遇到了战争,而战争让敌对的二者不能和谐的成为普通的朋友,指挥官在他们眼里并不是善类,可他在舞蹈的时候说,“跳舞让他想起人性美好的一面,今年也就这一次”,他并不是坏,他夹隔在历史的灰色地带里,成了历史的牺牲品,他喜欢和苏菲讨论艺术,和她亲昵的跳舞,甚至洞悉她身边一些琐碎的事情,战争让美好扭曲,也让人看见了希望。莉莉安的惨状,她的冤枉,她的善良,甚至丽芙,前者在战争里,因为一幅画开始有了美好的信念,是她在丧失的当下唯一能找寻到回忆的寄托,苏菲遭遇了战争年代,而丽芙也是因为画,它历经了百年,因为这幅画是已故丈夫送给她的蜜月礼物,它的意义不是价值,而是念想和寄托,保罗是故事的串联,他和指挥官的存在是异曲同工,可不同是指挥官是助推,而他却和丽芙对簿公堂的角色。

  保罗的出现,让两个时空的人一点点联系起来,苏菲和丽芙其实出场都很像,二者都像缺失了另一半,可她们都在彼此的路上,走上了一条永不言弃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他们遭受了冷遇,甚至是孤独,他们即便背负了罪名,都一往无前的与生活叫板。

  两个主人公有的时候会让人觉得,她们可能就是同一个人,她们的倔强、不屈和敢于付出的态度,让人不能忽视。

  我忘不了苏菲为了救丈夫,选择和指挥官发生关系,可指挥官却觉得,那不是她,他要的是画上的女子。可画上的女子,早就被战争消磨殆尽。她仅剩的寄托也只有渴望丈夫的回来。

  最后一句“不索取,却给予”,让我感到了颤栗,人性的奇妙,那些是非黑白,都让人模糊不清,爱情跨越了种族,跨越了国度和时间,这里并不只有冷漠,也有那些微弱的美,如含蓄的心意,悄悄滋长。我不喜欢太剧透,我希望你去好好品读下它。也许你看见的不是杂乱无章,更多的是内心的坚定和勇气。

  筱筱

  《永不言弃》读后感(六):不忘初心,找寻幸福----评The Girl You Left Behind

  在文学导向的小说家强调小说以人物塑造为基础,商业导向的小说家强调情节,二者争执不下之际,英国女作家乔乔•莫伊斯则用她一贯的实际行动向大家展示了小说的真谛:二者并重。从Me Before You到The Ship of Brides,再到The Girl You Left Behind,为达到足够的戏剧冲突与心灵碰撞,乔乔不惜将故事的背景指向战争,或更为直接地向死亡倒计时,在巧妙安排情节的同时,又以精湛的手法刻画人性的多重维度。难怪《世界报》给予了她“即Me Before You大卖之后,整个畅销榜都被乔乔•莫伊斯预定了”的高度评价。 然而,细读之下不难发现,尽管这些作品各不相同,它们表现的主题却只有一个:无论被迫与主动,改变从前既定的生活轨迹,寻找新人生。

  相较于另外两本的单一主线,The Girl You Left Behind的布局更为复杂,它一方面以一战时期的法国沦陷区为背景,描写女孩苏菲苦等从军的画家丈夫归来,却终因一个选择走入生死未卜的境地;另一方面,又大胆地将时间后移了近九十年,聚焦至年轻的寡妇丽芙。在挚爱的丈夫死后,尽管生活陷入困境,丽芙却始终死守着曾经的雪泥鸿爪将生活封禁,直到她即将失去丈夫最重要的遗物。而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的两个故事之间,相连的只是一幅画,成就的却是荡气回肠的历史、在困顿中的坚守、由懦弱到坚强的蜕变、争取幸福的决心和面对选择时的勇气。不同的境遇,相似的守望,苏菲与丽芙,两个不同国度、素不相识的女孩,彼此成为了对方的镜子;跨越时空,两人在冥冥中牵手,苏菲成为了丽芙的起点,丽芙则替人生以省略号驶向未知的苏菲找回了圆满。

  比起在失去丈夫的四年时间里都近乎颓废的丽芙,苏菲仿佛更为坚强。战争爆发时,本来远离硝烟的她为了帮助姐姐竟然毅然回到更为危险的家乡;即便食不果腹,她却依然去帮助更为穷困的邻居;当被误解,顶着“叛徒”的污名时,她勇敢地面对了所有人的目光;她独立思考、坚持选择,即便已然身陷绝境却不改初衷。然而在这看似的坚强与懦弱中,差别却是“为爱守候”和“永失所爱”。爱是继续的动力,爱是现在的乐趣,爱是关于从前最为动人的回忆。爱似乎永远是乔乔•莫伊斯笔下不绝的话题,而那些与爱情有关的故事,定义的却不仅仅是爱情本身,而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事实上,了解The Girl You Left Behind的作者乔乔•莫伊斯的读者都不难将两位主角的经历,甚至包括Me Before You中女主角的经历与作者本人的相联系。身为世界一流媒体所争相报道的畅销书作家,乔乔早年的经历却可谓坎坷,她自幼的家境贫寒,父母离异,为了讨生活,14起就做过各种兼职:洗衣店女工、酒吧招待、出租车公司值班员等等,却从未放弃学业,在完成了皇家霍洛威与贝德福德斯学院的学习后,又获得了伦敦城市大学和《独立报》资助的奖学金,最终开始了在《独立报》长达10年之久的记者生涯,并艰难地踏上了写作之路。的确,这些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身上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

  如果据此就妄下结论,认为乔乔•莫伊斯是个只会将自己及身边人的经历拼凑改编,并以自己家乡作为文学宝库的所谓虚构作家就大错特错了。在The Girl You Left Behind中,比两位女主的经历更为出彩的是故事后半部分中的侦探情节,而比侦探情节更成为亮点的则是随着近百年间的故事的逐步推进,渐渐浮出水面的人性纠葛。当忠诚成为羁绊时,我们该作何选择,是忠于职业的操守,是简单的随波逐流,还是遵从于自己的内心、遵从人类心底的善意与爱?生活,就如指挥官所言,无法选择;而善良却比聪明更可贵,因为人性是可选的。而当“不索取,却给予”成为基调时,被改变的则不仅是他人的人生,也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迄今为止,乔乔•莫伊斯已经出版了12本书,连续荣登畅销榜数年的她在欧美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哈利波特》的作者、家喻户晓的罗琳阿姨,而The Girl You Left Behind是她继Me Before You之后的第十本书,从2013年出版至今好评不断。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依旧在笔耕不辍,而我们也在读过她的一本本著作后期待她新书的出版。

  《永不言弃》读后感(七):所有的坚持都不应该被辜负

  小心拿捏着自己的生活,盲目的相信和坚持,这是相隔一百年的苏菲跟丽芙这两个女人之间的共同点。然而也似乎是我自己的状态,所以读《永不言弃》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模糊不清的,像是一股子道不清的情绪一直在袭击着我,所以毫无停顿一口气读完,看到圆满的结局的时候,竟然觉得伤感大于治愈,像是无意间受伤一样,有莫名的钝痛。

  一战时德占区的法国小镇,苏菲跟姐姐经营着父亲留下来的小酒店,等待着在前线打仗的画家丈夫爱德华,一边还要跟镇上的居民们一起对抗着德国人的各种侵占。一个新的指挥官的到来改变了苏菲的生活轨迹,为了救回自己的丈夫,苏菲毅然决然地抱着丈夫为自己画的画走进了指挥官的房间,然后她在各种被唾弃和鄙夷之中被带走。故事在这里被中断,乔乔开始讲述一百年后的丽芙的故事。那幅《留下的女孩》几经辗转被丽芙的丈夫大卫所买然后转送给了丽芙,然而大卫猝死,丽芙迟迟走不出丈夫过世的阴影里,直到遇见保罗,她开始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也再次复活了爱的勇气,但命运弄人,为了那副价值百万的画像,丽芙跟保罗站在了法庭的对立面。

  丽芙开始去追寻苏菲的故事,因为那幅画对她来说,是希望,是爱的礼物,是跳跃的青春与欢乐。所以她哪怕倾家荡产也要守护画中的女孩。故事的结局怎么样呢?乔乔大概是一个不愿意把伤痛撕裂的作者,她为故事中的大多数人安排了最为美好的结局。却独独给了指挥官一人最为巨大的悲伤,他爱着苏菲,遵守约定救出了她的丈夫爱德华,甚至帮助她们逃出生天,却最终连苏菲活着的消息都得不到,甚至苏菲留给他的画也被自己的妻子抢走送人。爱而不得已经足够伤人,连最后的念想也不给,乔乔在这一点上又是何其残忍。

  这是第一次读乔乔•莫伊斯的作品,苏菲跟丽芙两个女人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荡气回肠。一个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坚守,一个为了所爱迟迟不愿意放下。世间这样的女子何其多,但是乔乔笔下的她们却是那么的打动人心。这得意于她对于情节的构造,悬念的设置,以及情感地拿捏,总觉得一切都恰到好处,无论文笔或是其他,让我对这个作者油然生出一股喜欢,恨不得一口气把她其他的作品都读一遍。

  好的爱情故事,除了有爱情,更应该有更多其他的值得大家思考的东西。乔乔在行云流水地讲述苏菲和丽芙的故事之外,更颇具野心地想要挖掘人性的美好,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探索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纯真的模式。指挥官跟苏菲之间不仅仅是敌国敌人之间的仇恨关系,他们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朋友,他与苏菲谈论艺术、美好以及与战争无关的一切,如果可以他更想要做一个普通人,与所爱的人长相厮守。所以他才会“不索取,却给与”帮助苏菲完成所愿。而苏菲也正是坚信指挥官会遵守诺言,才会坚持到与爱德华最终碰面并且逃离战争,回归到最终的平静生活里。

  苏菲跟丽芙一再盲目的相信,所以才能够支撑着自己走下去,但这世间所有的坚持都不应该被辜负,不是么?

  《永不言弃》读后感(八):穿越困境 抵达美好

  穿越困境 抵达美好

  ——读乔乔·莫伊斯《永不言弃》

  文 |秋风江上

  作为当今英国炙手可热、极少数两度获得浪漫小说家协会评选的年度浪漫小说奖的作家,乔乔·莫伊斯在《永不言弃》向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荡气回肠的浪漫爱情,更是困境中涌动的生命力,是那种为所爱所信拼死一搏、近乎盲目的勇气和力量,以及那种穿越困境最终抵达的美好。

  《永不言弃》讲述了两个女人——苏菲和丽芙的故事。一战期间,在德军占领的法国小镇,苏菲坚强、勇敢,支撑着家人的生活。为了与日思夜想、在战争前线的爱人爱德华相聚,她不顾流言蜚语,拿着丈夫给她画的画像和身体,与德国指挥官做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交易。而在21世纪之初的伦敦,丧夫的丽芙住在丈夫大卫建造的楼房里,过着不修边幅的困顿生活,直到遇到了善解人意的保罗。然而,因为蜜月期间大卫送给她那幅画像,丽芙和保罗站在了法庭的两端。

  一幅画像,见证了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苏菲与丽芙,两个相隔千里、素不相识的女人,彼此成为对方的影子。跨越百年时空,两位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女性在冥冥之中握手。乔乔·莫伊斯以其精巧的构思、娴熟的写作技巧,构建了一个完美的小说文本。恰到好处的悬念,让读者欲罢不能;细腻逼真的描写,让故事荡气回肠。

  仅是对爱情故事的精心地营造,相信《永不言弃》一书就足以催人泪下,成为一部流行作品。然而乔乔·莫伊斯要通过本书述说的绝不仅于爱情。它对生活困境,对生命的挣扎和眷恋的阐释,对人性的启示,足使其可称为一部成功的、兼具文学性与商业价值的作品。

  在小说中,生存的困境对于苏菲和丽芙是有所不同的。因为战争的缘故,苏菲的生存是切实的,是生命的存亡。因而,苏菲对爱的渴望即是一场生与死的抉择。与德军指挥官的交易,直接展示了她的勇气和坚持,读来令人心旌摇动。而丽芙的生存更多是精神层面的,是心灵的封闭或觉醒,是生命的沉沦或活力。对画作的所有权争夺,与其说是守护她的过去,毋宁说是生命力触碰到底线后的爆发。对于外界的不公正议论,苏菲面对的流言蜚语如匕首般,刀刀见生死;丽芙面对的舆论压力如绳索,要么突出重围要么永被捆缚。

  生存困境促成了生命的挣扎。无论是苏菲、丽芙,还是她们身边各色人物,都在需要在生活中做出判断和抉择。而因为那幅画像——画着美丽、倔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年轻苏菲,苏菲和丽芙对于生命的价值,有了呼应的可能和必要。在乔乔·莫伊斯的笔下,苏菲的画像给丽芙以启示,让丽芙鼓起勇气,无所畏惧,几乎是单枪匹马,去挑战险境。最终,丽芙在完成了赋予自身的使命的同时,爱情得到华丽转身,并给苏菲以人性的圆满。由此而言,如何对待人生困境,乃是刻在小说深处的主题,爱情则是完美的形式或仪式。

  回到文本,乔乔·莫伊斯在故事基本讲完之后,出乎意料地写上《后记》和《番外》两章。在我看来,没有这两章,小说亦是完整的,并不影响阅读。这两章主要讲述的是因为琐碎的事件和偏见,苏菲曾误解了画家爱德华的爱,丽芙也曾误解了大卫。作者似乎在说,两段爱情并不十全十美,也曾有过小波折。

  不过,因这出乎意料的两章,小说显露出更为明确而丰富的含义。它告诉我们,生活不易,不仅仅是战争、判决影响我们人生,一些琐碎小事也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因为没有坚持,一些事情成了遗憾或后悔。美好在生命中成为泡影。而另一些事情,因为坚持,点亮了人生,生命因此变得美丽、精彩。(完)

  《永不言弃》读后感(九):信念是女人最美丽的衣裳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完美的家庭,美好的爱情,成功的事业,融洽的亲子关系,抑或独立而坚定的——信念?

  一副关于画家妻子的油画,牵起两段不同年代的爱情故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画家的妻子如何凭借着爱情与油画给予的精神力量经历了一段分外艰难的岁月,而丽芙又同样凭借爱情与油画坚持着自我。在这个故事中,这幅油画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点气质、一些欣赏以及爱恋,对于画家爱德华来说,是对于挚爱之人的洞若明见;对于妻子苏菲来说,在战争岁月坚持挂出这幅画是一种对自我的提醒——自己是坚强自信而美丽的,即使在痛苦的岁月里;对于德国军官亨肯来说,这是一种可谈论可寄托的精神上的惺惺相惜与欣赏;对丽芙来说,这是一种灵魂的慰藉与碰撞,是岁月漫长之后的惺惺相惜;对于大卫来说,这是一种友好温暖的相逢与缘分。而它所串起的都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本身也代表了人类感情的寄托,或许作者借助这幅油画想向我们表达的就是对于人类与自身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即使人类可以有生有灭,但是情感却不会湮灭,它会随着这幅画流传下来,百年之下,依然带给人温暖的力量。

  同时这本书会唤起每个读者内心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婚姻是一个艰难而郑重的承诺,如何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内心的方向呢?画家爱德华曾经是一个风流的画家,却为了遇到苏菲冒失地闯进同一家商店买了15顶帽子,他在朋友请苏菲担任模特那一刻蓦然发现自己有多么想独自拥有她的美;苏菲在别人恶毒的言语之外,反而更加发现了自己有多迷恋爱德华。大卫在蜜月中总忙于事业,却在争吵中最终发现什么才是生活中最宝贵的,敌对的军官亨肯竟然因为欣赏画中的灵魂而做出违背常理的决定,而丽芙与保罗则似乎不论是敌人还是背叛永远都难以放弃对方。这样真实而美好的对于爱情细节与感受的描写,让每个读者沉醉其中,并且发现爱情不是装饰品,而是支撑生活的必需品,就如郝思嘉与白瑞德,两个人都有着冷酷的灵魂,他们都忙于在生活中搏杀沉浮,郝思嘉对于感情无暇他顾,将爱人轻易抛闪出口成伤,却没想到在多年之后失去之后,午夜梦回才发现是什么支撑了自己的岁月,光彩了流年,而过往的每一刻美好都成为了映照自己内心的星星,那是要我们每个人去珍惜的迷乱糊涂之后的正确方向与美丽花园,是身在痛苦之中的甘之如饴以及坚强力量。这是一本会令每个看过的人想起曾经或正在经历过的美好情感的书籍。

  而在所有这些美好情感的背后,是苏菲与丽芙坚强的灵魂与信念,是这些东西让她们在爱人面前光彩照人,是这种坚持让她们在艰难的岁月举步向前,是这样的勇敢让她们在社会舆论的压力阻碍面前依然坚持自我永不言弃,苏菲并不能预测未来的命运,丽芙也难断自己官司的输赢,但是她们就是敢赌上一切坚持下去,这种一往无前的勇敢是让她们看起来闪闪发光的原因,其实最终苏菲能够与爱德华重逢或者没有,丽芙得到或失去这幅关乎心灵的画似乎都不是那么重要了,而如何在人生任何情境之下都能坚持战胜困难与舆论,做最像自己的那个女人才是最令人欣慰的吧。

  对于女人来说,人生似乎如浮萍,会因为环境与爱情的变换转变方向,也经常在生活的漩涡中迷失不前,爱情会来了又走,身边的风景也在不断变换,会走错方向,会遇到很多,会放弃更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秉持着一种对于爱与美好的信念,总会支持我们不断向前,并且更有力量。

  发于今日女报 2015.10.30 http://jrnb.fengone.com/new/Html/2015-10-30/6594.html

  《永不言弃》读后感(十):听,内心的声音

  文/ 海蓝蒲雨

  每个人的人生中似乎都会有这样一段低潮时光,周围所有的事情好像都跟着自己对着干,手头上的事情做得不顺利,不大不小的嘴角摩擦,一触即发的紧张关系,糟糕透顶的坏脾气……除了身心疲惫以外,更糟糕的是内心的煎熬和无法诉说的痛苦,如重压般的窒息似的精神压力,将内心的苦楚撕扯得一片一片,没有人能够理解,包括身边最亲近最爱的亲人,世界在一片质疑声中坍塌下来。

  乔乔·莫伊斯笔下的《永不言弃》就是这样一个迷人的故事,她用她的笔触娓娓道来,告诉我们在人生遭遇背弃的时候该如何下去。我喜欢这样一个自信、坚强、永不言弃的苏菲,她迷人的光辉在我的脑海里扩散,形成了一道无法抹去的光芒,如那一幅骄傲沉着、坚定迷人的画一般,萦绕心头。

  就是这样一幅苏菲的油画,将不同世纪的两个美丽坚强的女性联系到了一起——一个是为了丈夫安全归来牺牲自己的苏菲,还有一个是为了心爱的画《留下的女孩》勇于抗争的丽芙,她们勇敢坚强执着于内心,即使所有人都背弃她们,在彷徨无助的时候也会坚持下去。在苏菲遭遇姐姐伊莲娜的质疑,遭到弟弟奥雷利恩的指责,她内心震动过,后悔过,质疑过,这条“不归路”是不是该停止,是不是该结束,回归他们眼中应该的“安全”,苏菲用谜一样的眼睛看向丈夫为自己画的画,与画中的苏菲交换目光,她坚定了内心的声音;在丽芙因为苏菲的画而走上抗争的法庭时,恋人保罗站在了法庭对面,帮助并搜寻证据的朋友莫离开了自己,新闻舆论和站在法庭边抗议的人们将丽芙“唾弃”,她瘦弱的身躯扛着所有的压力,她从油画中苏菲的眼神里读懂了坚持和坚强,也收获了苏菲和自身带来的勇气和力量。

  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总有那样孤立无助彷徨无奈的时刻,做出的决定不被人支持,包括自己的亲人和家人,我们会内心惶恐,会质疑会质疑,是不是自己做出了确实不对的决定,或许应该收回决定“讨好”别人。有些人会退缩,有些人会犹豫,有些人会坚持,有些人会决断……你会怎样?我合上书页,问自己,假如我是苏菲,我会怎样做?一边是至亲至爱的亲人,一边是渴望已久的爱人,是放弃自我听从家人,还是听从内心,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哪一边都是有舍有得。闭上眼睛,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人生就是一个巨大的选择题,选择走哪一条路,就会有不同的风采人生。

  “爱是一种信仰,把你带回我的身旁。”伴随着张信哲柔美的声音,面前苏菲带着美丽的微笑,坚定地和爱德华走下去。保罗陪伴在丽芙身边,爱的光环越来越亮。这两位美丽幸福的女人,给予我们爱与勇气,带着这种坚定的信仰,我也坚定内心,选择自己的人生路。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