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荒凉天使》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荒凉天使》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14 20: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荒凉天使》读后感精选10篇

  《荒凉天使》是一本由[美]杰克·凯鲁亚克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4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荒凉天使》读后感(一):荒凉天使:一本书 一首歌 一座山

  荒凉天使:一本书 一首歌 一座山

  某同学问道,「真不知道你觉得那座山有什么好看的」。眼神望向那座孤独耸立的远山。这个问题被问及过多次,曾经自己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这次有了答案

  回答道「你需要一本书,一首歌,一座山。读过杰克凯鲁亚克的「荒凉天使」,听过John Mayer的「Heartbreak Warfare」才能感觉到深远意义。」

  没有再做多余解释。在此之前自己未了解三者的联系。可是在三个条件组合在一起,就清晰体会到远山是多么合理且令人愉快的存在

  杰克的「荒凉天使」,因为包括关于虚空的禅学意境,胜过经典流浪主题的「在路上」。读过之初有尝试记录感想结果失败,仅记下有些个人感受片段。再读之时,懂得书中不变的主题是行走与流浪。在荒凉山上领悟虚空,再去经历,去体验,在凡世中行走获得认知。作为整本书的坚实核心,穿透进的无限禅学使得意境无可言状。如同空气般看不见摸不着,感受不到,但却真实存在。有些事就是根本难以说清。

  觉得自己也愿意当名山火瞭望员。一段时间或一辈子。在荒凉峰山上瞭望,观察,行走,记录,做即可做过的一切,只是不会再步入尘世。自己的人生更多的是停留。驻足在找到的何时的地方不想改变固步自封也好,只要领教过荒凉峰的意境便是种圆满

  远山就是一直耸立在远处,巨大的裸露岩石面正能体现荒凉的含义。山腰下则是葱郁的树林。借用一个比喻,它看上去像个可爱的冰激凌。除了美学上的观赏价值,还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精明的本地人在山上建起石材厂,借以发展本地经济同时破坏自然环境。总的来看,还是应该感谢他们的,若不是他们在山上建厂驻扎,恐怕山上也不会再夜晚亮起灯光,更不用提在夜晚看到远山那些淡淡的灯光。

  因为灯光,夜晚才显得冷静中透出妩媚。当周围是空旷视线中只有远山黑色轮廓时,那些冰冷的灯光给夜晚注入生机,可爱,给予人希望。尤其在明亮的月夜,月光万物闪耀,远山镀上银色后更散发出强烈吸引力

  不知道在楼顶度过多少时间凝视远山。无论何时是听着「Heartbreak Warfare」,脑海里浮现着「荒凉天使」的片段。它简单景色带来虚空意境。若没有接触书或乐曲,是无法察觉到远山的美好;只有一座远山,眼中的景色平淡无奇

  没到过远山,更未曾登上过山顶。一直都是静静地观望,不愿打扰它的存在。也许以后也不会近距离的接触。已了解虚空的意义,正在经历着当下,只要一本书,一首歌,一本书,心中知晓便足矣。

  《荒凉天使》读后感(二):这就是自动写作

  从等航班开始行程两个小时终于到昆明,这书说不上爽,但比起王永年翻译的在路上,给我的印象好得多。

  怎么没出版达摩?在路上 按照作者自己的理解都只是一个过度。之后更强的作品都比这个牛逼。操金死报假惺惺的开放,克鲁呀克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完全的沉思,冥想,否定,回忆,我今天才认识了他,不容易啊!

  做火灾燎望员是个很孤独事情,没错,生命就是孤独的。我看着他渴望见到朋友的强烈欲望,那种跟自己作对的样子不就是行路者需要的吗?我们遭受着羞辱漫骂,兴奋迷茫,最后的开悟非与非非都不再重要

  作者实现永恒:最重要的是,他会被绝大多数未知遗忘,但这不重要。

  《荒凉天使》读后感(三):荒凉的风吹尽尘世的记忆

  很抱歉,所有的过去的事情都是存在于记忆中的,而记忆却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发挥着它的效力。对于我所见过的人们来说,记忆总是他们最不能舍弃的东西,然而,总有那么几个人,却被自己的记忆困扰着——我也是,包括那些不想妥协的人,其中包括凯鲁亚克。

  世俗的内核就是虚无,在凯鲁亚克的眼里,躲避世俗的存在是理想主义者追随他们的精神偶像的必经之路。摆脱虚无感和绝望感是所有生活的主题,所以他们必须要在路上,没有机会停下来,因为停滞就是踏入虚无的开始。

  疑问充斥着生活的每个角落,对于凯鲁亚克,每一件事情都只有两个可能,可疑或者可有可无。没有一个事物是处在中立状态的,没有一分钟与他自己无关,所有的生活、工作、旅行,都只不过是水,而他只是想喝榨汁机留下的液体而已,所有的事物都被一分为二——他的思考和其他。

  这种纯粹的“背包旅行”带来的是无尽的感叹,无数人因为他而癫狂,幻想能够依靠自己意志行走。诚然我们不想怀疑关于凯鲁亚克的所有想法,因为一旦你怀疑,就被他的思维所包围和挤压(剧本《垮掉的一代》可以算是他用来看世俗的笑话的一个实验品),无路可循。他虽然没有参透那个核,但是他坐在山顶,俨然成了那个看着人类上演滑稽剧的那个动物

  其实人们总是有这样的问题,对于事物即将到来的改变不知所措,或是矛盾着。当你面对这个世界时候,你总是有逃避的想法,回到自己的那个狭小空间里面。就像每次看到凯鲁亚克打坐的时候,我总是想,他到底是基督徒还是空门子弟——苏轼,作为一个伟大诗人,何尝不是在这中间纠缠,面对世界时思考孔子,面对挫折时候思考达摩,面对权位时思考老子——一生纠缠于不同理想信仰之间,一生都为了心里的安全感而奔波不已,一生都花费在了路上。

  请注意,我的措辞不是“浪费”。这和我们平常买东西准备考试没什么区别,一点区别都没有。

  很多人都在彼和此之间踌躇犹豫,进则思退,退而思返。这证明了世俗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怪圈——每个人都是在这个圈子中徒劳的无头苍蝇。凯鲁亚克发现了世俗的秘密,于是他多次尝试逃脱和颠覆这眼前的一切,遗憾的是,他被鉴定为一个空想家和禅疯子

  《孤独天使》的前卷讲述的就是肉体奔波状态下的凯鲁亚克的精神旅行,呓语和狂想是唯一的诉求,因为建立在空想上的世界很容易失去支撑,变得支离破碎中国画地为牢之说,在孤独峰上,凯鲁亚克正是画地为牢,强迫自己与世隔绝——无尽的人类社会就是没完没了的笑料源头。“物极必反”,很多人都坚信这一观点,但是对于凯鲁亚克的孤独来说,未必有效——回到尘世也不过是一样时间流逝,他还是那个“诗人”,走出酒吧之后总是变得一文不名,被社会上的各种势力指手画脚。够了,对于一个人来讲,最痛苦莫过于“心死”。凯鲁亚克足够冷静,甚至轻视自己存在与人世的躯壳,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后卷大概就是旅行,为了摆脱虚无和绝望的旅行,和《在路上》有很大相似,但是对于真实存在的事物描写却越来越淡,这也迫使读者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更加抽象,更加晦涩。对于熟读《在路上》的各位,这里实在找不出什么亮点,除了更加抽象和晦涩——

  也就是这个样子,凯鲁亚克可能用他一步又一步的作品,试验着人类,看看他们到底有多么好笑。仅此而已。让荒凉的风吹尽凯鲁亚克的记忆吧,让他不在苦恼

  《荒凉天使》读后感(四):荒凉天使 孤勇天才

  刹那间,我突然顿悟:“是我在变化、在行动、在往来、在抱怨、在伤害、在欣喜、在喊叫、是我而不是虚空。”

  1

  买回凯鲁亚克的《荒凉天使》,急不可待地翻开书的第一章,刚刚才看了开头的几行文字,就惊疑地几乎微微发抖,不得不将目光从书页移起,投向窗外远处的一方天空,强烈感受到一种从末没有过的“孤寂”,在明亮的日光下,一切都变得那么简单明快,却又是如此陌生……。收回目光继续咀嚼着那些荒凉文字时,我发觉已经有了“中毒”的征兆了。

  作为“跨掉一代的化身”,凯鲁亚克是一个浑身充满了讽刺和感伤的质疑论者。但是,他的讽刺与感伤并不烦人。他有一股子“明净”之气,散发出孤勇的光亮。他随时都在解构世界的根本和生命的原初,他厌恶于语言和解释,他冥想,他行走,试图顿悟生活的真相。“在很多个雾气弥漫的夜里,提着一盏油灯……借着它微弱的光亮在路上行走”——这是小说中的一句话,它既是作者生活的写照,也是凯鲁亚克自动写作的特点,文字中蕴藏着的“散文化”真的好像就是一盏灯闪烁着希望的光亮。可是,它“散”得扑朔迷离,它“散”得天马行空。其实,用“散文化方式创作长篇小说诸如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格拉斯《铁皮鼓》,都不如凯鲁亚克自由纯净、狂野,《荒凉天使》中毫无情节可言的叙述总带有一种阅读的挑衅性。

  2

  在《荒凉天使》中,有许多关于禅宗冥想的话题

  孤独与自由是永恒的主题,而危险困苦、迷狂、悲喜、质疑坐落其间。凯鲁亚克把这一主题与自己的肉身和精神贯通起来,以祈求灵魂时空生生不息中做一次永恒的轮回。面对眼前淹没于现实生活洪流中的自我,凯鲁亚克有一种深刻无奈和矛盾。虽然他“独自来到荒凉峰顶,将其他所有人抛诸脑后,将在这里独自面对上帝或者我佛如来,一劳永逸地找出所有存在和苦难的意义,在虚空中来去自如”,最终他领悟到的世界也只不过是随生而来的梦幻

  他渴望在尘世间获得永生,又渴望佛祖的“加持”而立地成佛。然而,“渴望”不过是一个词,就象一片飘雪。冥想沉思也没能让他获得终极的救赎,即使能够获得,面对在生活本身的质感中呈现出的生命本能,这样的救赎是如此脆弱轻微,仿佛仰望“西方天空温暖玫瑰色变成了静谧的暗色,如同一声轻柔的叹息”。

  其实,按禅宗的说法,世界“本来无一物”,无所谓欲望,无所谓解释。凯鲁亚克的问题在于,他对世界的质疑是从有到无,但禅宗是从无到无的。所以,他总还是要回归到尘世为自己最后的绝望负责。

  3

  生活的深入有时候需要冥想,需要孤独地踩着现实世界往荒凉峰上走。在一步步地感受虚空的丰富进展中寻找解脱,即使最终“一切转眼成空”,过程仍能给心灵提供滋养。有时过去、现在与未来无法在同一块土地上延续,它们像是凯鲁亚克在荒凉峰上的思想念头纷沓而来,又纷沓而去,理得清前因后果,却终究无法给自己一个满意的交待——“你自以为清醒,可无论你是否在生命轮转中避不思想,生命无非是落入大海的那滴雨水,对于它,时间是何物?又何以惹上尘埃?……”时间和生命在永恒的威逼下显得多么渺小。的确,永恒就象大海,生命之于时间、时间之于永恒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记得曾经在意识大师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读到过一段谈时间和永恒的文字:时间就像一粒沙一粒沙地搬运一座无穷的巨山一样,虽然经历了亿万年亿兆年的搬运,经历了无数的事件,而对于永恒来说,却一分钟都没有减少,甚至还没有开始。在现实中,生命、时间、永恒是各自不同的概念,很难统一,但在禅宗里,它们可以统一成为一物——这就是“佛性”。其实释迦牟尼佛在时间中有三次现身:即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这就昭示着佛无处不在,也就无时不在,走行于时间长廊中,谁都没有走出佛性,走出禅机。就算孙悟空翻了十万八千里筋斗云,来到擎天柱下撒泡尿,却不知那擎天柱不过是佛的一根手指而已。所以当凯鲁亚克在荒凉峰顶看着眼前混沌的世界,参悟到“它不过是永恒佛性当中的一次轮回,在宇宙中生生不息,在无我之中欢喜圆融,这才是佛性”。遗憾的是他在精神世界领悟到的永恒最终淹没在现实生活的无奈与矛盾中。

  4

  读《荒凉天使》这样的文字,我得承认,又一次沉陷在凯鲁亚克的语言迷阵中,无法去怀疑文字符号的功用,而只有赞赏它的力量魅力。正是作者义无反顾地投身虚空,恰好象征了世界巨大的沉沦和迷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一切都是纯粹的虚空,那么为什么要诞生生命而不任之空无?为什么现实有那么多的欲望和梦想,即使忍受那么多困苦又仍然满怀巨大的迷狂?——这些问题,不仅是凯鲁亚克的问题,全部地,也是我的问题。凯鲁亚克寄希望冥想参透生命的玄机而获得救赎,作为阅读者我却不能完全信任语言的救赎。但是,我仍然如此迷恋痴狂于凯鲁亚克的文字,是因为他可以把这些问题铺陈得如此裸露、如此冷静、如此真诚,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关于生命、关于灵魂、关于时空、关于永恒的感受旁证。或许,我不完全认同他的道路指引和价值取向,但却可以借助这条道,走向更远的天堂

  读完最后一行文字,我已经越发“中毒”很深了。所幸的是,解药就在我心中。

  我参:

  荒凉天使

  孤勇天才

  质疑一切

  万有皆空

  行走尘世

  自我救赎

  http://www1.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644447&PostID=7349349&idWriter=0&Key=0

  《荒凉天使》读后感(五):天使都是孤独的

  今天,终于找到工作下去的动力——赚钱去巴基斯坦。

  看了凯鲁亚克的《荒凉天使》,一派的不知所云,但却可以让人看了放不下。

  重新找回那本<在路上〉,以前因为不喜欢“垮掉的一代”这个词,所以也没想看这本书。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说凯鲁亚克和他的朋友们垮掉。他们很像80年代的中国诗人们,像顾城、像北岛,像王朔们和他们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甚至像BEATLES。在全世界都垮掉的时候,他们也依然是清醒的、执着的。如果米兰昆德拉遇到他们,也许会说他们挽救了“对存在的遗忘”。

  一直以为BEATLES的歌是“健康向上”的。凯鲁亚克们可以说不够“健康”,因为他们吸毒品,这点我不太喜欢。不过他们还是很向上的,至少精神上是向上的,我不认为他们“垮掉”了。

  他们甚至是很平和的,虽然大多数时候很尖锐,但至少他们不做作,不假装,不排斥,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孩子一样的好奇心,他们热爱小动物。

  原来真的可以这样生活的,工作——赚钱——在路上行走——思想——思考——发呆——饿的半死不活——工作——赚钱——在路上......

  一段时间以来,我也在这样的生活,在路上走,与很多陌生人聊天,思考,发呆,写点什么。

  大家说这是户外游,可我又不觉得自己是在旅游,只是在路上,并且很讨厌与游人相遇,讨厌结伴而行,讨厌周围的人夸夸奇谈。

  我有垮掉吗?我觉着自己比谁活的都健康向上。

  总之,是巴基斯坦吧,伊斯兰国家,有宗教、有文化、古老、动荡......

  在路上,就不会停止思考,就不会失掉孩子一样的好奇心,就丢不掉作为人类最单纯的本性,就可以忍受周围人的浅薄,的无知,的狭隘,的斤斤计较,的虚荣,的爱炫耀,的陈词滥调,的缺乏想像,的无趣,的虚伪......就可以忍受这个世界的不善良,就可以对一切宽容,就可以不抱怨,就可以忍受、忍受

  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大家也都做着例如救护车司机、列车员、守望者之类的工作。

  是工作时候更疯癫,还是回家后一个人的思考更疯癫?

  工作反而是一种很好的衬托,更可以看清人生百态。

  可以给自己一个漂亮的身份做伪装,可以用自己世俗的成功嘲笑那些势力而又不会思考的人们——但不嘲笑纯朴的人们。

  这样,他们才会原谅我的不羁与特例独行,我才能够在自己的空间里享受真正的快乐。

  我不抱怨,我不抱怨

  抱怨是弱者的行为,凯鲁亚克都不抱怨,我还有什么好说的。

  我不转弯,我不转弯

  《荒凉天使》读后感(六):不关于凯鲁亚克的一天

  其实我从不向评论.

  只是春日的夕阳阳光,总是让人瞬间兴奋,让后看看身边只有自己,瞬间绝望后的孤独,便开始了一个人的旅行.

  十字路口上转向西,上高速路,看夕阳,打开车身上所有的窗户,让所有的风都吹来,放上<<时光>>:

  在阳光温暖的春天

  走在这城市的人群中

  在不知不觉的一瞬间

  又想起你

  你是记忆中最美的春天

  是我难以再回去的昨天

  你像鲜花那样地绽放

  让我心动

  在阳光温暖的春天

  走在这城市的人群中

  在不知不觉的一瞬间

  又想起你

  也许就在这一瞬间

  你的笑容一人如晚霞般

  在川流不息的时光中

  神采飞扬

  一直久久的唱着,唱者是许巍,听的人是我和这部车.以及所有穿过的风.终于车子发出警告,我便四处找加油站,从一个路口下去,加满油,再向东,打开车灯,远远光,闪亮.

  睡觉

  睡觉

  睡觉

  睡觉

  终于有熬过一天.

  从清晨到夜晚.

  《荒凉天使》读后感(七):独居其实也很美

  我是在书店的书架偶然看见这本书,当我看见它的简介:“我独自来到荒凉峰顶,将其他所有人抛诸脑后,将在这里独自面对上帝或者我佛如来,一劳永逸地找出所有存在和苦难的意义,在虚空中来去自如。”我立刻被它迷住了,我知道这正是我喜欢的那种调调。

  如获至宝的拿回家中,立刻开始读了起来,一口气读了前面的几十节,有一种以前读《瓦尔登湖》的感觉,觉的凯鲁亚克在荒凉峰上做山火了望员时一个人独居时的状态很象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一个人生活时的样子,只不过这本书不时的在其中穿插作者的回忆。

  这两本书现在都是我的最爱,究其原因,也许我和很多人一样,骨子里都有一种远离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谢绝繁华,回归简朴生活的淡泊理想吧!

  《荒凉天使》读后感(八):人生其实太过于简单

  杰克.凯鲁亚克尽管有十年的时间在路上,其实也不过是在寻找孤独——在荒凉中孤独,在喧嚣中孤独,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便下意识地逃离它,寻找新的孤独。但孤独其实只在你的心里。尘埃落定时,我们所有人面临着共同的结局。《荒凉天使》里最感人的描写不是坐在荒凉峰顶上的虚妄澹想,也不是旧金山和墨西哥大街上的放浪形骸,而是杰克带着自己62岁的老母亲坐着灰狗长途汽车跋涉3000英里穿越美国,在凌晨三点摇摇晃晃的汽车上看着自己受苦受难的母亲蜷缩成一团打着吨,看她在飞扬的尘土中跟在自己身后穿过一条又一条马路,死心塌地跟着这个一文不名的儿子奔向远方。人生其实太过于简单。与你有关系的,其实只是几个人、几个地方。因此真正的自由,建立在“空”之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荒凉世界中的天使。

  《荒凉天使》读后感(九):浮云不散

  “这个世界便会突然转向一场橄榄球赛。”

  “走向更多的冒险,或者说是更多冒险的渴望。”

  “可这也胜过躺在冰冷冷的坟墓里,无人亲吻杜劳斯那孤独的双唇。”

  “我的卷烟纸是如此悲哀。”

  《东京物语》里,奶奶带小孙儿离家散步,低头问,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呢?又问,是不是想像爸爸那样当一个医生?老人家慢慢蹲下,望他跑远,自言自语道,也许奶奶看不到那一天了呢……

  《东京物语》看过新旧两个版本,先看翻拍。儿女们在母亲的葬礼后齐聚。父亲拿出她生前珍藏的盒子,里面是收集多年的什物,一张照片,背后用蝇头小字记下年月地点;一根发带,一件玩具,一封信一片干枯了的叶子。忙碌至中年的人突然与自己的童年重逢,冲击之大,无过于此。该哭的哭。哭后依然不妨碍赶晚班车回那繁重的城。是啊人各有要度的日子。

  于是看53年的版便隐隐期待结尾,等待盒子被捧上打开,谁想却没有这一节。53年的版像一道言语的流水,渐次道出,娓娓而谈,恍惚间一人去了,其余的留下。其余的以为自己留下。葬礼前的清晨,寡居的媳妇发现公公不见了出门寻找,见他独自一人站着,走过去也没什么话说,老人抬头望天,若有若无地叹一句,天好热了……

  同一个故事,两个版本,小津拍出了真正的悲哀。真正的悲哀不是人心在年月中结出了坨坨像新版里的盒子,可数,可算,可藏。真正的悲哀是言语也好片段也好,人也好物也好,不过是浮云和流水,一旦道出便不可归来。他甚至不是在说故事,而仅仅是说,“仅仅是活着”,一人离去——实际上每个人都在渐次离开。小津的台词是我读过最悲凉的台词。

  同一个话题,在凯鲁亚克口中便矛盾得多,鲜活得多。看他在《荒凉天使》里自言自语自打自闹,用1000字参禅悟空,再用5000字来细数繁丽琳琅的世间物,不能舍,就是不能舍。我深爱这种人。我爱他野蛮而理直地大喊寂寞。

  人世诚然是行云流水,一旦流逝便不复回。坨坨到底存不存在?坨坨当然存在。小津使《东京》的结尾被一只怀表的滴答声穿过,使那只表被捂在一个女人的温热心房。女人脸上淌下泪水。那一刻我也真爱小津,他永远不会使用滂沱的泪,这种液体在他手中显得那么谨慎,微小,无奈却又浸满了绵长的思念和温暖。他的眼睛看人,看到的是多么宝贵和可怜悯的人啊。

  坨坨就是人,若死了,就是魂。所以傻傻的凯鲁亚克按捺不住从荒凉峰上下去了。傻傻的凯鲁亚克一路高喊着向世界出发。可怜的凯鲁亚克没有走对路。对的路是什么也许人不能知道,可至少哭的时候,人当做的不是躲在荒凉峰上悟荒凉道,煮黑咖啡,而是找到一颗真正温热的心房捂住它,仅仅是捂住它。

  编这本书的人或许曾经爱过他,在序言的结尾处她写道:“我曾经设想过,也许我能够通过爱去救赎杰克.凯鲁亚克,但我错了,没有人能救赎他。”——一个人若不肯委身,无论他去到哪里,荒凉峰总在他心里;而荒凉峰上永远也不会有天使。

  《荒凉天使》读后感(十):何处不荒凉?

  在看《荒凉天使》之前,我不知道小说可以这样写的。

  《在路上》的声名很盛,但是还是先看了《荒凉天使》,因为喜欢这个名字,荒凉天使~~带着点悲哀,带着点天真,由于这天真,又逾显悲哀。

  这本书让我想起一个人,一个让我知道豆瓣这个地方的人,我从来不认识他,但是对他每天的生活确比大多数朋友还清楚。那是一个总是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挣扎,愤怒和狂喜中徘徊的男孩,他和我太不一样,我过着朝九晚五上班族最普通的生活,而他在大学辍学后开始他的啤酒+游走的人生,我想他注定只可能成为三种人疯子,懦夫或者天才,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就像凯鲁亚克在《荒凉天使》里写的那样每个在摇篮中有着粉红脸蛋沉睡的婴儿注定向着荒草接天的坟墓奔跑过去,呵呵,其实这也不是凯鲁亚克说的,这是我说的,和他在小说里的一段话何其相似。

  寻找?何处可寻,荒凉就是这个世界,虚无是开始是尽头也是当下

  而不寻找,有如何捱过这已知虚无的人生。

  凯鲁亚克在40岁的时候自杀了,他是如此天真,又是如此可爱。中国将40不惑,也许他在那时候才真正的知道寻找的徒劳和虚无的无可逃脱,生死有何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