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读后感10篇

2018-03-14 20: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读后感10篇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是一本由[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90元,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读后感(一):第三部完全成了推理悬疑小说

  看完后有一种幻灭感,所有的所有都逃不过第二基地的手掌心,那么个人意志还有什么意义?第二基地简直是银河最大的恐怖组织,比骡恐怖多了。。。

  第二部中的心理学家艾布林米斯由于发现第二基地的秘密被贝泰杀掉,居然也是第二基地控制了贝泰。。。太令人震惊了。。。由此想到贝泰之所以不讨厌骡,难道也是受、了、第、二、基、地、控、制?!以此来博取骡的喜欢?阿西莫夫没有提这点,希望不是,不然骡实在是太悲剧了,整个银河没有一个不讨厌他的人,唯一一个也是被控制的,彻彻底底完完全全被第二基地打败了。。。

  这本书完全成了推理悬疑类型,和第一部的风格完全两样。个人其实更喜欢这一类。特别喜欢第一发言人和骡pk的那一段,写得太精彩了!真能感觉到现场那种紧张感!

  最后第一发言人原来是将艾嘉蒂娅带到川陀然后又被其"骗"到端点星通风报信的无辜淳朴农民帕佛,笑死我了。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读后感(二):读书总结

  关于情结逻辑问题,我就不吹毛求疵了!我更关心人性的描写以及极端情况人类心灵表现出的坚强脆弱

  作者成功构建了一个面壁者的环境:多一个人分享,就给敌人增加一分力量自己就多一分失败风险。所以全盘计划只能选择一个人孤独的藏在心里,无法与任何人分享。这考验的,可不单单是人类的智慧勇气,而是对心理承受能力的极端挑战

  作者又抛出一个边界无法界定的无限怀疑链条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计中计”。

  这些自由意志的捍卫者最终没能逃出那些心灵大师的如来神掌,幸乎?不幸乎?

  原文摘抄:

  跟一个聪明头脑谈话,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最无可救药的笨蛋,就是聪明而又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这些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将形成寡头政治

  笼罩在这个白痴世界胜利假象,真的就那么迷人吗?…其实问题依然存在,一点都没有改变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读后感(三):群星的尽头 是阿西莫夫深邃目光……

  正如大刘的《三体》将卢卢蛊惑一样,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也轻而易举的将卢卢拽进那群星闪耀迷雾重重的银河之中,透过十万年银河兴衰在脑海中飞驰掠过的清晰与扭曲的映像,仿佛看到阿西莫夫那深邃的目光,长久的注视着沧海桑田荣辱变迁,直至永恒……

  卢卢读完了十二本,历时两个多月,穿插着,在微信读书APP上读了57个小时,在kindle上读了差不多同样长的时间,按照《银河帝国》这本书编排的顺序,依次读完《基地》系列及《机器人》系列。

  这个万能的阿西莫夫,据说通晓人类社会一切学问,古往今来万事万物无所不知,如此才能融会贯通著书立说,他一生中神作不断,奠定了自己神一般的科幻小说之父的地位。如今,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六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地位尚无人能及,可见功力非凡,高处不胜寒……算起来,他出版第一本《基地》的1951年,是他的31岁。而在《基地》中,神一般的数学家哈里·谢顿开创“心理史学”这门伟大学科时正是32岁。如此一定确定以及肯定的暗示就是在告诉世人,阿西莫夫本人,就是银河纪元12020年的哈里·谢顿的化身了……

  当一口气啃完这十二本书之后,只觉得神情恍惚灵魂出窍,头脑中也一时间却无法将这数万年的故事顺利地读取出来,发生在那么多星球的那么多或平凡或伟大或奇异的大事小事简直耗尽了卢卢有限的脑容量……后来极为勉强的,卢卢总算大致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了一下这位天才编的故事梗概,嗯,我觉得也许是这样一个故事

  人类,一直生活太阳系一个小小的行星上,自以为是万物的主宰,即便随着地球的老化,资源匮乏,人类的生活已然衰退,但仍然没有人愿意承认现实和作出改变,后来人类蜗居在封闭的“大城”中,麻木度日。直到有一天,一位地球帅侦探以利亚·贝莱在外围世界奥罗拉一位机器人学家和两位机器人吉卡思和丹尼尔的帮助下,带领大家走出了大城,奔向了银河……事实证明,人类的生存能力果然远远甩掉早已在银河中立足的各位外星人士,他们迅速殖民,繁衍扩张,直至统一了银河,挥手间建立了伟大庞大的“银河帝国”。然而,帝国再辉煌也不能逃避衰落的周期,在她运转了一万两千多年之后,衰败之气如烈火般烧遍了疆域横跨数十万光年的“帝国”,英雄哈里谢顿就在这时候带着他幼稚的“心理史学”及时出现了,谢顿随后的人生中,在机·丹尼尔伴随下,为拯救帝国而颠沛流离忍辱负重,银河间各方势力制衡,战旗摇曳,在颓败中争权夺利死而后已……在纷纷扰扰中,谢顿建立了两个基地,延续了以心理史学计算出的“谢顿计划”,意图在帝国在覆灭之后,将蛮荒的时间从三万年缩短至一千年,直至建立起“第二帝国”。而丹尼尔,还在为了当年对地球人以利亚伙伴承诺而做着天荒地老努力……

  在这个庞大的故事中,出现了众多引人遐想的神奇世界, 比如索拉利星球,一个人管理一万个机器人,但一生只能见到配偶一人,连小孩子都是被集中圈养长大再让他们各个孤立生存的。比如奥罗拉世界,能活三四百岁的绅士贵族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政治前途和银河扩张。比如川陀上的麦曲生区,人人遵循宗教清规戒律女性卑微尘埃里,极度排外,一生不见外星人(而他们居然是奥罗拉星球的开拓者?),微生物培植技术银河系第一。比如盖亚星系,一个所有生物植物微生物共存的“生命共存体”世界,可怕的“骡”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普通人……

  在这个庞大的故事中,也出现了众多非同一般的“人”。比如雌雄同体的索拉利人菲龙,具备强大精神力量的畸形者“骡”,爱上了谢顿并为他彪悍一生的机器人铎丝,阻碍了骡疯狂扩张的女人贝妲……

  回顾十二本书,打破阅读过程中留在头脑中的既定逻辑和顺序,你会发现,机·丹尼尔毫无疑问的是整个故事的灵魂人物。他从他“诞生”时遇见的第一个好伙伴以利亚·贝莱那里学习了人类的思维和逻辑,从机器人伙伴吉斯卡那里得到了读取人类心灵的能力,从“机器人三大定律”中推演出了“机器人第0定律”……他为了履行他对人类伙伴的承诺,鞠躬尽瘁的为了人类的延续而努力,他借助哈里谢顿实现了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的创立,他创建了盖亚星系,他借助左右人心灵的能力保护了谢顿以及所有需要保护的人,他使得骡灭掉了第一基地,使得第二基地灭掉了骡,使得盖娅灭掉了第二基地……最后使得盖娅发展成为盖娅星系,使得银河系成为一整个生命共同体,傲立于整个宇宙……

  在书中,我们会看到这沧海桑田的两万年间每一个“个体”为了自己极目所见的“目标竭尽全力的努力,单一的“个体”并不是“心理史学”研究对象,而无数个“个体”却在推进着“心理史学”的发展。“心理史学”,用数学公式推演着整个人类的未来,公式中含有人类的宗教信仰、思维习惯行为规律群体活动……他认为未来是必然的 ,就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必然的一样。如果是这样,丹尼尔也就是心理史学公式中的一个符号,是一个假定的“英雄”来造就“盖娅星系”的时势么?

  所以说,一切都是循环往复的存在。地球在人类的手中发展、强大,却也因人类而停滞,直至衰败;索拉利星球的人类制造各类机器人为自己服务,却最终隔绝了自我的发展甚至泯灭了人类群居的本性直至走向灭亡;奥罗拉星球的人类能够制造全银河系唯一的人形机器人,却将他们用于毁灭地球,他们智慧非凡,能够延长寿命享受人生,却因过长的寿命而失去了人类宝贵的进取之心……不论宏观还是微观,在发展史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发展中的一份子,我们或许是某一时点命运的主宰者,但或许同时也是被主宰者。我们的思想可能是自我的意识,也可能是“丹尼尔”赋予和强加的。我们的身体存在于我们本身的环境中,却不认同这个环境所加载在我们精神上的附庸……

  银河系列比《三体》早诞生20—50年,从读感上来讲,基地与机器人系列所要赋予人们的,并非《三体》一样的那种出离于现实幻灭的震撼。它所赋予的,更多是“生活仍在继续,但却与以往不同”的一种奇妙感受,对卢卢自己来说,大刘笔下膨胀感极强的科幻理论渐渐会被琐碎如常的生活所侵蚀,而“心理史学”和“机器人三大定律”却能够成为读者头脑中显而易见的“存在”。

  在红眼睛的吉卡思伙伴“停摆”之后,机·丹尼尔成为了银河的孤单守护者,丹尼尔自我成长过程中推演的“机器人第0法则”帮助他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无可取代的“人”。

  他是如此的完美无瑕。 我想,我是爱上了一个“机器人”……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读后感(四):群星的尽头

  读完阿西莫夫基地系列的前五本。顺序是4、5、1、2、3,个人的评分分别是三星、四星、三星、三星、两星。相较于正传的三本,还是《基地前奏》和《迈向基地》中,对哈里·谢顿个人形象的塑造,更符合我的阅读经验,觉得他有血有肉充满传奇色彩;后来的三本,是几种不同势力的交战,宗教、科技、贸易,以及无形精神力量与有形自然科学的对抗,尽管每一本都是阿西莫夫式的精彩推理和反转,却也没有以前那般惊艳了。

  甚至合上书的感觉竟然是生气。觉得第二基地是个邪恶的设定,即使背后有伟大计划的支撑随意支配和篡改别人的心灵也是无法容忍的行为。牺牲了那么多人的生命,让所有的人类为着同一个目的而活着——怎么看都觉得是个缺失包容和自由的单一价值观。“一个人要何时才能确知自己不是傀儡,又要如何确知自己不是傀儡。”在这样的处境中活着,无异于地狱。而且推理得出的结论都是在第二基地控制下得到的,作为一部推理小说,不会显得很偷懒吗。

  至于其他逻辑上、细节上的问题,我没办法很好地表达,只是觉得对基地系列的兴趣也该告一段落了。我跳过了所有“星际战争”的段落,政治斗争和阴谋也都是囫囵吞枣地略过,但我记住了机器人的人类情感,记住了川陀的夜空,记住了“圆没有端点”,记住了“群星的尽头”。黑暗广袤的银河,有一道目光闪烁不熄,是谢顿的守望,是所有银河居民的祈祷,也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发出的,纯真好奇温柔坚定眼神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读后感(五):抱着娃娃找娃娃

  几个世纪过去,哈定法则犹在眼前、行商故事已成传说、帝国首都老朽不在......(随着作者的文字读到这一册时,再回头回想之前的一幕幕,有种说不清感慨,似乎自己已融入了这片浩淼无垠的星空瀚海、已融入了这篇无尽的宏伟巨著),小强般的第一基地终于在“骡”的面前缴械投降,以前基地所作的抵抗与扩张一切归零,要是没有第二基地的存在,谢顿的预言将成真,而其据此预言所做的诚然是将可能转为了可行,可最后还是沦为镜中花梦一场。

  那第二基地究竟在哪里?就像第一页楔子中概括的——谁也不知道!

  忍着没去翻寻最后的答案,一页一页的在字里行间寻找第二基地是地球的证据可惜没有任何蛛丝马迹能证明这个自以为是的猜测。“根本没有第二基地!”,随着故事的进程,出现了这样的答案,如同霹雳般真叫人瞠目结舌。读到这里时,阅读感一塌糊涂,这算啥?后面还有10多册,里面都讲的是什么?还是硬着头皮硬着往下看吧,到不了群星的尽头,也可以看看沿途的璀璨星光嘛。

  一直牵记着的地球还会出现么?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读后感(六):发现一个bug不吐不快,骡明明能赢的怎么莫名其妙就被秒了呢?

  大家都知道,骡之所以被第一发言人瞬间控制,是因为知道了两个真相后产生的绝望情绪,这两个真相是:1、第二基地其实不是罗珊;2、自己中了调虎离山之计,第二基地分子在他班师回朝之前一定会控制住卡尔根。

  当时第一发言人是这么说的:骡寻找第二基地的线索到罗珊这就断了,永远不可能知道真正所在地,就算轰炸掉罗珊也毫无意义。与此同时,第二基地的人已经在赶往卡尔根的路上,除非接到自己的命令,不会停止执行控制卡尔根的任务

  好,关键就在这里!骡听完这些话后的反应是震惊和绝望,以致给了第一发言人偷袭心灵的可趁之机。但是,我觉得这个结局完全不符合逻辑!!

  从作者对骡的描写可以很容易看出,骡是心思缜密、绝对自信逻辑思维强大无比的一个人。而第一发言人的话却明显暴露了第二基地战术的弱点:只要当场控制住第一发言人,不仅可以探知第二基地的真正所在地,还能强迫其对手下发出取消任务的命令,简直是一箭双雕,无懈可击啊!!

  所以我真的无法接受骡以这样的方式功败垂成……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读后感(七):《基地三部曲》感想

  《银河帝国之基地三部曲》读后感

  整部小说贯穿始终的是谢顿的心理史学,这点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颇为相似。

  尽管谢顿的心理史学预测的是宏观世界发展,而故事讲述的,表现的却是彻头彻尾的英雄主义。而其中除去几个关键人物,大多数人都只能在命运之浪中摇摆,如同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般无力。而那些主角,性情各异,或是内心单纯,或是勇敢无畏,总是那些人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历史。与其说这是超人主义,不如说这是阿西莫夫实在表现历史必然性。

  《银河帝国》这个故事背景,尽管发生在银河,却很少有提及宇宙的一些定律或者考虑到恒星的特性,甚至于如果不考虑其中的“跃迁”以及书中表现距离的“光年”这两个概念,完完全全可以把这个舞台背景搬到回地球,或是移到火星。而选用银河这个背景,能显得场面更加宏大,更能体现人类只是沧海一粟。(或者这只是一个噱头,或使其更加像一个“科幻”小说?)

  尽管这系列名为银河帝国,却没有过多的表现如同星球大战一般的宏大的科幻场面,也没有过多的关注政治的倾向,更多的,却是人与人内心之间的博弈,所有的矛盾的解决,诸侯的野心,大多都是通过谈话之间体现,解决。这点与中国京剧颇为相似:三两步走遍天下,一二人百万雄兵。正是因为阿西莫夫不必花费过多笔墨描写那些场面,他的那种将焦点聚集在人与人之间的谈话的手法才更加独特。

  书中大多数的冲突的解决,是通过谈话解决的。哪怕大兵压境,一段主角与反派会面与对话,也能马上转危为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感觉。在一场决定历史的时刻,正反两派的对话,一切变得水落石出,双方在博弈之时互相摊牌,将帷幕下隐藏的一切向读者展开,一切变得明了。

  据说阿西莫夫是看罗马史获得启发,因而造就这部小说的,如果把银河帝国看做是真实的历史,确实银河帝国的兴盛衰亡就是现实历史的写照:第一基地的盛极必衰;行商的中立态度;帝国的腐化,以及那些政治手腕,无一不是现实的另一种象征。而这样的一个可谓是史诗级的恢弘历史,通过几个人的视角的切换,就能很好体现,也不得不佩服表现功力之深厚。

  至于在最后探讨第二基地的位置时,在真正答案被阿西莫夫揭晓之前,每一个也可以是正确答案。基地在心中,基地在川陀,基地在首都,每一个都是一种可能。最后第二基地在帝都这一个而阿西莫夫最后将“没有第二基地”作为最终猜想,是否可以升华主题?就像《V字仇杀队》一样,第二基地就是“Hope”,而第三本书中的那些人的窃窃私语就是第一基地中的那些隐藏元老人物,这样也毫不矛盾。

  确实很多思想单纯把科幻小说视作通俗读物,获得的只是消遣,但是仔细看这本书,就能发现其中包含思想之多:这本书的很多概念,在别的作品中也能够看到:植入思想之于《盗梦空间》,时空跳跃之于《三体》,等等。不得不佩服他的先见力。看这本书,还能获得很多额外收获。

  还有一点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人们在一方面对第二基地充满希望,另外一方面却企图对第二基地放逐?求指教。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读后感(八):Asimov 第三本

  骡为什么找不到第二基地?

  事实一:骡知道拜尔是第二基地的,所以想借拜尔找到第二基地。

  事实二:骡不知道拜尔是被心灵改造。

  所以好矛盾啊,这样的话,比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拜尔酷刑,让他说出第二基地的地点,这样就算扑个空也不至于最后被第二基地控制。

  虽然困难点是拜尔可能会警告第二基地的人,但是骡是可以影响拜尔的。然后困难点是第二基地的人会看出来。。。

  超波中继器是谁放的?

  最后骡轻描淡写说当然是我放的,这样的结局多平淡啊。

  骡:认为可以监听拜尔。但是也会应该意识到拜尔会发现啊。所以难道不会好奇为什么拜尔任其监听吗?

  拜尔:正好可以此将骡引入计划。

  普利吉:并不确定是骡放的,所以认为拜尔是第二基地的。

  感觉此处有bug

  感觉骡从始至终被人影响了...

  不过阿西莫夫告诉我们,根据统计学,任何一个新变量的引进都是绝对的关键点。

  其实是不是可以根据情节推断出每次的第一发言人都是谁。。。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读后感(九):人与神

  谢顿计划的目的是什么?缩短第一帝国与第二帝国之间的动乱时间?是这样吗?这是基地前两部告诉我们的答案。我们都相信了。但仔细思考一下这个答案,给人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谢顿担心的这个问题真的有必要吗?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不论是动乱一万年还是动乱一千年,第二帝国最终还是建立,然后走向繁荣,按道理说,谢顿提前让第二帝国建立了,让九千年的人类免受战乱之苦,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计划啊。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有繁荣就有衰落,第二帝国也有走向衰落的那一天,第二帝国的建立提前 了,那么它的衰落也必然会提前,然后在第三帝国建立之前,又是一段漫长的动乱时期,谢顿将前人的痛苦转嫁给后人,这样真的厚道吗?通过人为手段干预历史的发展真的好吗?

  那么谢顿究竟想干嘛呢?第二基地告诉我们,谢顿计划的真正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新的文明“一个建立在精神科学之上的文明”,这个文明由精神科学领导,心理史学家掌权。这些心理史学家通过研究与训练,拥有像骡一样的精神力量。他们能推算未来发展,能干预人类的思想,在普通人面前,他们就像神一样存在。

  当然,人们是不甘于被这些所谓的神所统治的。骡就是一个前车之鉴。现在,民众心中的神,也就是第二基地,成了人类的敌人。在这场战斗中,人类明显处于弱势,五个人要对抗完全处在暗处的第二基地,人类对他们一无所知,甚至连自己的想法是不是自己的都没有把握,不确定自己的想法是自己产生的还是被第二基地灌输的,或许自己只是一个傀儡,在为自己突如其来的灵感自鸣得意的时候,其实正在被“神们”牵着鼻子走。这时的人们完完全全变成了提线木偶,想要反抗“神”已经成了痴心妄想。

  最后,“神”的长处也成了他们的软肋,根据第二基地的异常强大的精神力量,制造出来的精神武器,成了只对第二基地有效的特殊武器,就像闪光弹不能对盲人起作用一样。

  故事一波三折,各种意想不到的结局,真的很精彩。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读后感(十):恰恰第三本才逐渐反映出了谢顿的味道

  看第一本时,觉得有意思,看第二本的时候,觉得有悬念,看完第三本,终于对我的自由意志产生了怀疑。

  虽然这是一个像《三国机密》般的阴谋论结尾,但科幻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我不禁会思考,我的一生,做的每一个决定,真的是由我的自由意志决定的吗?

  如果我是一个不会影响大势的人,也许我的决定都有我的自由度,而这样,我就能尽量做些别人难以预料的决策,来增加突发性;

  如果我本来就是一个关键环节,那我的决策是不是已经冥冥之中被什么影响了呢,否则我为什么要特立独行,这样也好,至少说明我是个关键人物;

  如果我是一个关键环节,但还没有被影响,还有自由度,那我更要做出难以预料的决策,才能增加突发情况。

  所以,看完这一本,我对自己是个怪人,表示满意,哈哈哈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