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于设计的思考》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关于设计的思考》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15 20: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关于设计的思考》经典读后感10篇

  《关于设计思考》是一本由[美] 保罗·兰德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于设计的思考》读后感(一):设计界的教科书:《关于设计的思考》

  自己对设计这方面的种种都是抱着崇拜心态来学的。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凡夫俗子,而艺术、设计这种都是高深的,是自己玩不转的。之前的专业是花卉与景观设计,学校课程安排过一科《设计概论》。上了那堂课之后,我发现其实之前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的限。哪怕自己不是搞艺术设计的,但是我们自己却是受众,我们其实也是有发言权的。

  在设计方面我们一般都会认为,要与时俱进,甚至说要超前一点,这样才能引领时代潮流,在看到《关于设计的思考》之前我都是那么认为的。保罗·兰德在1947年开始撰写《关于设计的思考》,按理说这都过去70年了,当时能够引领意识风尚的设计,在今天看来确实十分珍贵案例

  不适合现在的社会了吗?并不是的,倒不是说现在流行复古什么的,只是想说《关于设计的思考》这本书它不是给你讲一个平面广告是怎么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案例的分析,告诉我们如何设计出协调的、给人以舒适产品方案。就好比旅游攻略,其实今年和明年什么飞机票呀、小吃店的地点可能是会发生变化的,但是不变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而这本书中讲的就是“风土人情”。

  在书的腰封上有这样两句话:

  1. 乔布斯眼中的平面设计“教父”,讲述设计的永恒之道

  2. 绝版40年,历久弥新大师经典复刻版

  若说《关于设计的思考》一书中道尽了平面设计中的永恒法则,我觉得一点不过分。不管在什么时候,做设计都要满足美学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和使用结合起来。

  当我们看到作品的时候,或许会想其实好像也没有什么难的。无非就是数字文字、图像等一些元素的排列与组合,好像还蛮简单的。设计师嘛,就像是玩杂耍的艺人,一个玩不好也是要演砸的。看完书中的案例,再结合一些自身之前的所学,对于设计自己有多了一些崇拜和了解

  1.设计的目的

  不止设计,其他方面也一样,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想要表达怎样的意见。万一遇到自己想表达的特多,切忌每一个方面都出一个图,那得多乱呐!读者看都不想看,更别谈让其参与其中了。

  广告就是想要和观众、读者打交道的,其功能就是去影响受众。路边的很多广告牌,我们或多或少、有意无意的去瞟一眼,就知道买手机的时候,新上来了R11。当然这个举例,只是想说明其中的影响力,书中的广告设计,有些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而是一个品牌

  2.表达方式

  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是有主题的,甲方给定了素材还是限定了形式,要怎样去表达。设计师要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还要安排好在哪儿做。

  广告中的符号,不仅仅指我们脑海当中想象到的那些抽象的、二维的、几何的、扁平的等等,其实只要是出现在广告里的,都可以称其为符号,哪怕是大件儿的埃菲尔铁塔还是金字塔,这些只要是能够体现的都可以运用,就是广告当中的符号,灵活运用。

  为了增强强调的效果,在设计广告的时候可以采用重复图片或文字的方法。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IBM,虽然文字有重复,设计师却把握的很好,一点都没有杂乱无章感觉。设计的是整个的墙面,完全给人错落有致,丝毫没有把人搞成密集恐惧患者

  要学会突破自己,在设计这件事情上创新很重要。要打破自己的思维局限,对称有对称的美感,非对称也有自己的特色。都这么多年了,对称的的表达未免太过于直白,也可以尝试一下非对称的魅力。非对称会有意无意的给人带来快感,我们的大脑容易接受对称性的东西,因为分析起来比较简单,而非对称性由于读者克服了自己思维习惯障碍,因此容易使人愉悦。这样的广告也比较受观众的喜爱吧。

  在字形上,要考虑到东西方文化不同,我个人比较喜欢字体一些的,总觉得那样的字,让我感觉很舒服,没有太多的棱棱角角,让人容易亲近。现在在字体的设计上花样更是层出不群,各种的花边儿,很漂亮的。不过不可喧宾夺主,因此而破坏设计的美感和协调那就得不偿失了。

  3.合理的运用幽默想象力

  现在信息时代,我们的信息更新的很快,广告更是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很快。在短时间内就压想出一个能够被人举着大拇指称赞的广告其实是没有那么的容易的,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一个表达苍白的广告的背后大多是设计师缺乏想象力。

  要在视觉上造成冲击同事能够刺激思考,避开那些生活中常见陈词滥调,让平凡事物给读者带来意外之喜,通过抽象、变形、转换以及旋转等的设计,让广告丰富起来。

  如果觉得正经的时间太久了,不妨尝试着来点幽默,老是绷着,偶尔换点新花样会有意外的收获哦!当然幽默是有界限的,有些严肃的事情是容不得我们调侃的。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那样:幽默的本质是爱,不是蔑视,不是那种开怀大笑,而是深藏于心的静静的微笑……

  一个能让读者满意好的设计作品,也是设计师的骄傲

  要说保罗·兰德的这本书有什么让人觉得遗憾的,大概就是书中的内容是黑白的,虽然在书中有写作品的配色,但是想要把一副黑白的作品,完整的还原出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关于设计的思考》读后感(二):那些年来我们误解的设计师

设计师们看过来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针对设计师们的书。

  虽然设计的概念含义远超视觉表达。 广义而言,设计是有预设地创作和完成,在怀有预设跟期待地方,它如影随形。 策划、规划两词是明显的血亲,其实心理学上的自证预言也算是的。 受累于原生家庭不幸者,其实他们是设计了他们的人生

  但很明显,这本书的受众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师们,对,就是,背后一众指点江山的神,深夜改图千百遍,天明交稿用初版的设计师们。

  所以,也并不准备推荐给非设计师的读者,以免引发怀疑自己阅读理解能力烦恼

  《关于设计的思考》读后感(三):卓越设计的恒常原则

  《关于设计的思考》的作者保罗·兰德(1914年8月15日–1996年11月26日)是一位美国艺术总监和平面设计师,他最出名企业标志设计,包括IBM,UPS,ABC标志以及史蒂夫·乔布斯的NeXT.。他是美国第一个应用瑞士平面设计风格商业艺术家。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图形设计师、思想家及设计教育家之一。

  他的这本《关于设计的思考》全书不过13000字,衬页特种纸,内页哑粉纸,封面做烫银设计,整本书不外呼黑白灰三色。然而从设计的眼光来看,黑白本是一色,可见书的设计上,设计的追求大道至简。不管是插图的风格,还是言简意赅语言都可以看出。

  一如勒口简介上所言,你很难想象这本书无论是装帧设计还是内页排版、插图创作、文字内容,是一本实打实延续几十年前版本的作品。整本书的排版设计在如今看来也胜过市场上很多粗制滥造的作品,在细节上经得起专业角度的推敲。可见卓越的设计,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书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确,即好的设计,是通过视觉形式简明地表达概念——在最好的情况下,升华寻常之物。

  我们可以在很多优秀作品中得到力证。很多优秀的设计师,无论是平面设计师还是空间设计师,都会坚持这样的原则。他们乐于从生活中寻找平凡之物,使之简洁而又不简单。你总能从那种貌似单一的元素中看出不单一的维度。就像苹果的LOGO。

  《关于设计的思考》中,作者主要从设计的基本原则、他擅长的设计元素方面对设计展开了几点思考。这些文字在如今看来依然熠熠生辉,让人爱不释手

  从目录中,《关于设计的思考》就将主要内容分为了三个板块,用行间距区隔。这个小小的设计在开始时未必会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但当你回过头来整理这些闪光的、貌似散碎的观点时,你发现,保罗·兰德都为你设计好了。他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你对文字的解读,这是毋庸置疑优秀的设计师会做的事情。

  我摘录了一些书中实在难以割舍的句子,作为三个板块讲解的附录内容。事实上,我专门转抄了一部分书中的内容,虽然一万三千字,我取舍下来也有4张A4纸的篇幅。当然我不会在文章中说这么多。

  一、关于设计行业现状存在问题

  ·如果将形式和功能,或将概念和执行分离,就不大可能创造出能被反复提及的美学作品。

  我们知道很多作品,美和实用性是没什么相关性的。但从一种猎奇的角度来看,却觉得非常合理。然而保罗·兰德重新定义了美和实用性相辅相成重要性。这在如今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比如某些建筑的设计、产品的设计,有的时候他们的美并无益于功能的展现。

  二、重要的设计元素的运用原则:符号、幽默、图像、想象力

  ·本质上,不是符号看上去像什么而是指向了什么真正定义着一个符号。

  很多时候,我们提及符号,会首先联想到简化。但是运用符号如此娴熟的作者指出了错误之处。虽然说大多数辨识度高的符号都是经过简化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符号都需要被简化。简化的有效并不能说明简化的必要。这为我们塑造符号提供了更广阔思路

  所以很多时候,设计师必须舍弃先入为主观念

  ·把幽默性看作是微不足道或轻浮的心态,是对幽默本质的误解。正真的幽默与其说是源与大脑不如说是发自内心。幽默的本质是爱,不是蔑视,不是那种开怀大笑,而是深藏于心的静静的微笑。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幽默有着相当深刻的误解,那些引人发笑的角色在很多时候都被丑化了,他们的愚蠢被放大,他们的宽容被误解。媒体在驯养我们对幽默的品味。这是当今所有人都应该警惕的事实。有的时候你创作不出可爱的作品,是因为你的内心唯独没有这种可爱。

  ·通常情况下,平庸想法或是缺乏想象力的呈现,并不是因为主题苍白,而是由于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三、昨日与今日,那些传统元素在新时代的脱胎换骨

  文字、标点、数字、字母,这些恒常的元素有着恒常的使用价值。我们会发现他们作为符号时的魅力。比如T恤衫上一个孤立的字母,也有着简洁的优点

  作者在本板块还着重展示了拼贴蒙太奇的设计,这种方式在如今看来依然前卫而充满幽默感。很多好的拼贴作品都非常吸引人的视线

  最后回到作者最核心的观点。视觉传达不可忽视的基本诉求,即通过放弃文字表达而使用视觉语言进行充分解释。

  ·即使多数人觉得平凡而熟悉的东西看起来早已习以为常,假如我们轻易地归因于平均水平的读者而迎合坏品味,便仅仅实在延续平庸,并且拒绝尝试提高读者在最凡常事物中的审美,并最终无缘享受由此带来的愉悦感。

  希望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都能做到力所能及的呈现。

  《关于设计的思考》读后感(四):大师小书

  入手这本小书有些偶然。源于年初立下的若干flag中的一个,要积极开展多元化阅读,努力涉猎多领域的图书。截止到目前,效果还不错,比如阅读了天文学地理学一类以前碰也不会碰的书,虽然翻开美国大学生的地理课本时总有一些头大,但认真读下去还是很有收获,例如现在看新闻时就能从政治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的角度假装专业的分析一番,做出一副很懂的样子

  立下这种看上去有些不切实际目标是因为,我一向认为所有学科间都自有其关联,所以我们对于各种领域的书都不妨看上两眼,这不光有助于我们综合能力的增长,也极有可能在自己的主攻方向帮上忙。就好像钱学森在麻省理工学院时,导师听说他美术很好,非常高兴,表示这会对他的物理研究很有帮助。

  回国后,钱学森不仅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十分关注并潜心研究,同时也非常关心我国工业设计这门新型学科的建设发展。钱学森曾说过:“工业设计是综合了工业产品的技术功能的设计和外形美术的设计,所以使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哲学中的美学相汇合。”他还强调,“把技术跟艺术、技术跟美术完全割裂开是不对的,不符合人类建设的历史。”当然,钱学森毕竟是从美国回来的,对国内工业设计关注是因为说上面这段话时我国的工业设计工作才刚刚起步,与美国的发展成熟当然不能比。

  二战以后六十年代美国在社会、经济、政治上发生了一系列剧烈变革。彩色电视等新产品也开始进入人们生活,对于设计界,也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对于美国设计界而言,六七十年代是一个大师倍出,兴盛繁荣的时代,这一点不光是美剧《广告狂人》中有出色体现,也能从这本《关于设计的思考》中感受出来。

  这本书的作者保罗•兰德,是被史蒂夫•乔布斯称作天才的美国设计大师。他所提出的一个优秀LOGO 的7个标准,至今仍被奉为圭臬。虽然几十年来时代流行和审美风尚不断变化,但经典始终长存。

  此书便是以作者自己的设计作品为例,用简洁的文字说明自己的设计思想,用实际样例阐释了什么是“美和实用”兼具,让人们知道如何用最少的元素表达最多的内容。

  必须得说,作者的那些经典设计,比如“IBM”(63页),比如“UPS”(90页),至今看来,也并不过时,简洁明快中体现出公司自身风格,只是这样的经典之作在我国似乎所见不多,更显示出我们在设计方面的缺课。

  这几年随着无印良品、宜家这种性冷淡风、北欧简约风的流行,“少既是多”经常被人挂在嘴边,但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浮夸、丑陋的设计无所不在,大行其道。这或许是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总会有些庸俗、浮燥的东西涌现出来,就像保罗•福塞尔在《恶俗》(或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中写的那样,自以为是,好大喜功,喜欢类似‘土豪金’之流的高大上之物。所以说,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读点儿设计学,洗洗眼、清清心,真是极其有必要的。

  顺带说个小段,某日去家距离很远的摄影工作室拍形象照,包中例行放一本书供长途路读,当时便选了这本《关于设计的思考》。结果拍照时摄影师建议拿本书做道具,向我推荐工作室里预备的那本皱巴巴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个人果断表示,我还是用自己的吧,于是取出此书,摄影师一见眼中放光,认真表示,还是您这本书好,所以你看,好东西就是好东西,即便是外行,也能看出它的好处来。

  《关于设计的思考》读后感(五):穿越时空的设计与永恒准则

  这本书的历史已经有70年了。作为被科技“教主”乔布斯誉为“大师”的平面设计师保罗·兰德,当年在书中提出的设计理念,如今看起来仍然是有效的。

  作者在前言中说:“笔者相信只有运用了那些永恒的法则,设计师的作品才可能逐步达到合格的水准,而创作者也才能理解‘流行时尚’瞬息万变的特性。”

  读完这本书我就明白,所谓“理解瞬息万变”,自然不是要明了流行时尚本身的纷繁变化,特别是在如今泥沙俱下的信息时代,这更是没有可能且没有必要的。而是必须要看透流行的本质,抓住它的要害,拒绝迎合它。之后,利用“永恒法则”,加上训练与灵感,确保自己的设计穿越时空,让自己的作品不论什么时候看,都好像是当下设计出来的。

  70年过去了,这些法则看起来其实并不新鲜。它们并不是实际操作指南,而都是基础理念:符号的运用及其能唤起的含义(“符号是不以再现为目的的表达”);幽默的作用(“幽默的本质是爱,不是蔑视,不是那种开怀大笑”);实物照片的运用以及它们与抽象形状如何产生化学反应(“那些暗喻也许比眼睛能看到的要能表达更多”);字体的处理(”有助于强化内容的戏剧性“)……

  诸如此类的“永恒法则”确保平面设计作品成为一面恒久的镜子,它似乎不含有任何意义,却又能反照出任何时代与潮流的信息。

  但就像你读懂世间最厉害的游泳法则但你未必就会游泳一样,这本书不保证你能做出好设计,它只提供一个前行的方向。

  至于保罗·兰德自己的设计,是否运用了他所提出的永恒原则,或者是抵达了那种穿越时空的恒久性境界?只要看看这本书中的他设计的诸多作品,我们就明白他确实做到了。即使你不了解保罗·兰德,不读这本书,你也一定会体验到他设计作品不被时间腐蚀的能力。

  只要看看他在许多年前设计的诸多知名企业的标志就可以了:IBM、英孚教育、美国abc电视台、安然公司、西屋电气、UPS以及乔布斯的伟大的失败经历“NeXT”电脑公司的标志……若非公司倒闭,这些几十年前标志大部分仍然在使用,你绝对看不出它们有“过时”的感觉。数字化的时代,它们就在屏幕上示人,倘若世界电力全部失效,它们在纸上仍然能施放魅力。

  尽管这本书非常薄,也没有多少字,但我们应该明白,那些值得铭记的准则,并不需要一本托马斯·曼小说的巨大容量来承载。而通过“永恒准则”设计出来的图书装帧,则成为深刻的符号之门,能将任何厚如托马斯·曼的小说透过视觉传达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关于设计的思考》读后感(六):文案如何读懂设计师的作品?

  打从想从事文案工作后,请教过好多资深的文案前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文案策划,很多前辈都不约而同的提出要多看视觉广告作品。文案不仅仅是和文字打交道,其实,一名优秀的文案也要懂得平面设计或者视觉设计的作品所要传达的意思。

  于是,我开始大量的观看各种图片网站的平面设计、视觉传达作品、广告等各种和设计相关的作品,起初看这些作品的时,让我从一个视觉表达小白在短时间内入门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进步停止了,一个未曾专门学过设计的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入门,却在上升学习途径中短路了。我一直在思考文案如何读懂设计师的作品,并将设计师的作品用文字精准的表达出来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直到最近开始大量阅读设计书才找到答案!

  最近看这本《关于设计的思考》这本书,这本书是保罗·兰德的代表作。他被誉为“平面设计界的毕加索”,是公认的印刷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也是乔布斯眼中的平面设计“教父”。作者将自己在设计生涯的一些关于设计的思考都付诸文字端,形成这本《关于设计的思考》。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到“设计师就像一个杂耍艺人,要在给定框架内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操控来展示他的专业能力。”而任何设计都要是“美和实用的结合”,否则就不是好的设计。作者提到,美和实用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过去,很少有孤立的美。

  从这个点上,对我的启发很大,作为文案来说,一般很难第一次就在看到设计师的作品后就能准确把握到设计师作品的第一要领,而好的设计作品更是少数。从文案入手的话,美和实用是最基本的原则,也是设计师必须要做的。

  在书里,作者提到设计师主要面对三种类型的素材:

  (1)给定的素材:产品、文稿、文案、商标、格式、媒体、生产流程;

  (2)形式化素材:空间、对比、比例、和谐、韵律、重复、线条、块面、形状、色彩、重量、体积、价值、质感;

  (3)心里素材:视觉感知和视错觉问题、观众的本能、直觉和情绪、以及设计师自己的需求。

  用这三类素材进行排列组合,设计出不同文案、广告、平面作品。看到这里,从文案者的角度,我已经大致能够明白设计作品的来源,有些看不懂的平面作品,其实就可以拆分成简单的素材来看,复杂的平面作品也可以用文字来表达。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自己设计生涯中的一些作品为例,分别阐述了设计中的”符号、图像与想象力、字形与表达“这三个重要的素材在设计中的应用。

  以符号为例,设计师通过并列、联合、以及类推,改变符号含义,开发视觉的可能性。

  《关于设计的思考》读后感(七):优秀设计的第一堂课

  记得初中的美术课,第一堂课上老师就慎重其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美术学的重要性,并还举了一些常见的事例加以证明。那天起我开始对美术产生了兴趣,接下来的整个初中我就开始想着要设计一些什么东西。高中以后的工作愿望清单有一项写的是成为一名设计师。

  但大学毕业后我的工作跟设计没有半毛关系,我想原因大概是:虽然老师让我在早期对设计产生了兴趣,但他当时没有给我看保罗·兰德《关于设计的思考》这本书,这导致在我以后生活里所涉及到关于设计方面的事务完全无知且逐渐失去兴趣。

  《关于设计的思考》读后感(八):Everything is design:平面设计的哲学

  作为美国乃至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设计师之一,Paul Rand在他的平面设计中展现了设计的永恒之道。他将20世纪上半叶由包豪斯倡导的现代艺术及设计理想和美学原则,切实应用到为商业服务的实用美术中来。他早期设计的杂志封面、从40年代到50年代在 William H. Weintraub 时期的广告设计、风格独具的书籍和包装设计以及企业logo设计,是他平面设计生涯中作品风格最尖锐的时期,1956年开始他在耶鲁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担任平面设计教授。他说无论一个平面设计作品成果如何,“如果没有相关性,就不是好设计!”

  《关于设计的思考》读后感(九):设计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

  《关于设计的思考》这本书的作者是保罗·兰德他美国人,由吴梦妍翻译的。 作者是瑞士新浪潮平面设计运动推动者,他是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联合包裹(UPS)、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耶鲁大学的标识设计师,他曾入选纽约艺术总监名人堂,还获得美国设计大师协会(AIGA)奖牌,他曾是耶鲁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普瑞特设计学院教授,还曾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提名为“十大杰出艺术总监之一”…… 他也是乔布斯眼中的平面设计“教父”。 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自动脑补思考状) 全本书看下来,图多字少。 书中的各种平面设计,主要以黑白灰三色为主。就算是彩色的广告也印成了黑白灰的样子。让人可以排出色彩的干扰,只专注到,平面设计本身。 《关于设计的思考》这本书在序中,就说“如果没有相关性,就不是好设计”。 平面设计属于视觉传达类型,不管是说明类还是广告宣传类,从广告看板到出生通告,都应当被看作是形式和功能的化身,美和实用的结合。 在理想的情况下,美和实用性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关于平面设计师的一个谬误,是认为设计是为了创造一个好的排版,他要做的事只是对各式各样元素做出一个赏心悦目的整理。 这种理解无疑是错误的,这样的理解意味着设计也许只是简单的随意排布元素的实验。直到发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但是,许多优秀的符号是经过简化的图像这一事实,仅仅指出了简化的有效性,但并不意味着简化的必要性。宗教和非宗教机构,已经证明了,符号作为一种沟通工具的力量。比如耶稣十字架。另外十字架也是至今为止最早的标志。 另外,好的设计不乏幽默性。幽默的本质是爱,不是蔑视,不是那种开怀大笑,而是深藏于心的静静的微笑。 幽默元素在视觉传达,广告编辑,以及大量各式各样的设计领域中都有强大的吸引力。以求达到“视觉双关”的效果,即双层含义被生动地展示出来,可以既有趣又饱含信息。 有好的设计,自然会有不好的。 通常情况下,平庸的想法或是缺乏想象力的呈现,并不是因为主题苍白,而是由于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若缺乏充满创意的视觉解决方案,主题有时候会成为替罪羊。所以一位优秀的平面设计师,一定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他能够通过解释、加法、减法、并置、变更、调整、协调、强化和清晰来凸显符号的基本含义和影响力等同于我们所谓的“原创”能力。 他也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适当符号。因为符号的价值,即其现成的可用性,从长远看来,如果被误用,则会使效益减弱,因此应当确保使用方式不会削弱其影响力。怎样使用符号由能考验一位平面设计师的水平。 《关于设计的思考》这本书还说了,通过文字,或图片或符号的重复所产生的情感力量和视觉可能性(创建纹理,运动,节奏,表明时空对等的手段。)不容小觑。这个问题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就明白了,比如部队阅兵、芭蕾舞表演、足球比赛等。 还有就是通过仔细安排字体区域间距大小和颜色,字体设计者能够赋予印刷品一种品质,有助于强化内容的戏剧性。通过集中的版面区域和留白处的反差产生对比,得以加强字体的质感。 另外通过对称性平衡,它能够引发读者更大的兴趣,而双侧对称性为观众呈现了太过于简单和过于直白的陈述,不能够提供思维上的乐趣,缺乏挑战。 一位好的设计师会通过对比字体和图案,能够创造出新的组合,并引出新的含义。 《关于设计的思考》这本书,让我这个设计小白,慢慢对设计有了兴趣。想要去了解更多关于设计的东西。

  《关于设计的思考》读后感(十):设计师们无尽的憋屈背后的思考

  你觉得设计有什么用?

  或许这个问题对于非设计专业的人来说更好回答,要么“有用啊,赏心悦目”,要么一个翻上天的白眼说明问题。但是对于设计专业的人来说,绝对有一种千言万语在心间但是不知从何说起的憋屈。

  设计师往往不擅言辞表达的,如果他擅长他一定会转行去做交流类工作,而不会一直隐忍着备受客户、老板、受众的指责:怎么?你花了这么长时间,拿着高薪,就做出了这么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看起来谁都会做的东西?你这还好意思叫设计?

  自真正的设计行业出现以来,设计师们就一直在背锅。他们有苦难言。他们的工作总被看做很简单,总被认为审美不够,总是受到一圈人胁迫式地要你往左挪往右挪大一点小一点!这时设计师的内心一千万头草泥马狂奔不止。

  其实,这真的是误解了设计师们的创作了。设计真的不是简单随意排布元素的实验直到发生一些不一样的视觉效果,真的不是随机的试错直到找到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或者根本也不确定到底是不是还可以的。

  看似简单的设计,设计师们的内心其实经历了惊涛骇浪!别看他们面无表情、神色游离的样子,其实是进入状态了。真正的设计师都会谨慎学习、研究、观察,慢慢形成设计构想。他们要协调、整合素材,以便可以通过想法、标志、图片、符号等的形式来重新讲述设计的问题,然后再经过统一、精简、删除多余信息,再通过一些象征性手段,比如说联想、类比,来从其他的材料中进行抽象的提炼。这样还远远不够,他们还要对创意结果进行控制,进一步加强,来强化视觉符号,使得作品传达的信息更加明确,也更有趣味性。

  这是比较顺利的情况。

  如果不顺利呢?

  假如提供给设计师的素材不充分、无趣、不适合做视觉演绎,那么他们就得去利用经验把素材的不足进行弥补,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跟素材对话,要跟客户对话,要跟受众对话,要跟自己脑子里的小人儿对话,重新阐述要通过设计表达的问题!

  如果赶上客户需求并不清晰明确,设计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更复杂了!

  其实,设计师们需要思考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如果你是一个已经进入了状态的设计师,那么就需要更多思考。乔布斯眼中平面设计“教父”保罗·兰德不仅是设计界的大师,还是一个热爱思考的思想者,正是因为他不断思考的活跃大脑,不但设计出了IBM公司、ABC公司等的企业标志,还留下了讲述设计永恒之道的经典著作《关于设计的思考》。大师带有设计思维的思考提炼出来,也是非常接地气得民心,比如:如果设计不能成为一种有力的沟通手段,就不是好的设计。这在40多年来都被设计界从业人员当作座右铭,因为保罗·兰德对美和实用的理解太深刻了。

  这只是保罗·兰德《关于设计的思考》中的一个点,他的思考更是全方位的,不仅把设计师们的难题拎出来分析,还针对人们对设计的误解细细说来,以解不明者之惑。当然,这本书里更实用的还是大师关于设计永不过时的规则的思考,比如符号具有的灵活性,幽默的作用,想象力的发挥,图像的传达……以及设计如何能让读者参与,设计如何与时俱进,设计如何进行表达。这些,都通过保罗先生经典的设计作品来图文并茂地说明。如果想了解大师是如何思考设计的,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经典教材,值得逐字逐句阅读。但是,绝对不能只读一遍。因为不知道是大师惜字如金,还是译者惜字如金,表述的语言相当紧凑、精炼,以至于读者即便是一个标点符号没有好好揣摩,都可能对大师的教诲理解不到位。或许,这就是思想的精髓没有任何一点杂质的缘故吧。

  此书没有杂质,但有一点让人不太舒服的地方——在制作上会让对图片极为敏感的读者难受:全书是黑白的,不是四色的。但每一个原本彩色的设计插图在被印刷成了黑白之后,贴心的编辑做了一件不是很贴心的事情——在下面备注了原图是彩色的以及几种颜色。这真的是对设计美有强迫症的读者来说百爪挠心——你告诉我这本书原本可以更好看的样子,但是你却没有做成这样!

  不过,想要认真领会保罗·兰德教父设计精髓的读者,完全可以忽视这些做书的细节,尤其是设计师们,你们一定会更愿意去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大师的设计思考上,也会在头脑中还原插图作品原本的样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