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心》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文心》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20 21: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文心》读后感精选10篇

  《文心》是一本由夏丏尊、叶圣陶著作,开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6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心》读后感(一):作文生活

  最近,无论是坐地铁还是在单位,总听见一些孩子母亲抱怨孩子的学习不好特别是对语言的抱怨居多,大家似乎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学习语言的天赋,总喜欢给他们报补习班,然后以填鸭式的教学来弥补心灵空虚

  我不知道当时光倒流七八十年,那时的孩子是如何学习语言的,或许有人告诉我,那时大家都忙着国仇家恨,根本没有一张平静的课桌,所以识字根本是无足轻重事情,但是至少不认识书面上的字,但在人际交流中仍然少不了语言的作用,看了《文心》一书,我终于知道了作文说话本来就与生活是一致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根本无须外界的浇灌与耕耘,甚至有时候我倒是觉得这与揠苗助长没有太大的区分。

  那时的教育落后,但是还是出现了叶圣陶这样的大师,不像现在大家都忙着评职称写论文,总是在林林总总的重复中咀嚼,仿佛这种拾人牙慧的方式就能让教育走向大众,走向成功。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相信大师名流,而不认可经典力量坚持传统意味,我们最终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更有甚者,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谈不上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有何等的推动作用。

  《文心》的阅读未必给你惊天动地的力量,给你脱胎换骨心智,但是给予我们的是波澜不惊的登攀,是认真务实的作派,我们通过这并不复杂的三十二个故事,找准的是对国文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具体诗句,具体的修辞,如果没有兴趣没有爱好,再好的理论再好的技能再好的知识也不可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文心》不是讲大道理,而是说小品质,所谓的学习,不在于你会识字,而在于你会做人,会做事,书中的漫画很简略,略得你如果没有文字,没有上下文的映称,并不知道其中的意韵,但是与整篇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相比,有图画就让此书多了一些生机,少了一点呆板。

  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读万卷首先要求的是万卷的存在,对于《文心》这本书诞生背景,那得用多少钱才能买书呢,连温饱尚且无法解决更何谈精神食粮,即使是现在,我们读了万卷书,那眼睛受得了吗,哪怕百卷就能让你的视力直接下降,因此,我认为叶圣陶编著的《文心》既经济实用,既艳丽朴素,的确值得八九十年后的青少年及其他们的父母去阅读,去品鉴!

  《文心》读后感(二):文字是心的表现,那些读书写字习文的事儿

  夏丐尊和叶圣陶是我们熟悉信任的教育前辈,在《文心》一书中,借一班中学同学跟随老师们一起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小故事,文字轻松活泼,非常生动。两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学者将这些基本的文化常识概念融入了同学们的课堂内外之中,答疑解惑,并引领大家一起体会文字之美,而我们完全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成长

  这些国文知识,话题涉及常识与经验(外部经验、内部经验)、汉字中的品词(名动形数量代等)、造句、写作文与生活、连词起承转合规范工具书的使用、该读些什么书,写作文中的知、情、意(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新体诗旧体诗与西洋诗、文字修辞中的毛病、类书、辞书、国学、写字、戏剧、标点符号、语感、印象、俗语、语汇、写景状物、无字书、时令、语调、题材、推敲、笔记积极消极、辞格、结构组织、鉴赏、风格等等。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将这些命题罗列出来,其实也是让大家看看,这部《文心》之“心”:解决了什么问题?就是读写中必然遇到的各种难题。知易行难,即便读了多年书,也不能说自己文法语法全无错漏。读写上的问题,特别是初入中学的同学们问题只会更多:如何联系实际?如何让文字有思想,如何让文字修饰、篇章组织、语调语序等更合理自然?如何读书写字?“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不应只当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端正态度与目的,从文字之中汲取营养、领会美、传承精神,这才是这堂课必修之路。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回头看《文心》中这些基本概念,是否会有一些心灵上的触动?如果觉得文无长劲,或者有些停滞,不妨归零,与这些中学生一道再入门语言文化这门课,让《文心》带我们回到初心,清理各种偏见,回到最朴素最根本的文字之初。此书,将细致指导我们如何用心看文、用心习文。万事不过用心二字。

  起名为“文心”,其实应和“作诗之心,诗人之心”的“诗心”一样,只是“文心”用于读书习字习文之中。诗心,感性灵动,是抒发真实情感最本真的形式;文心同样如此,文字是心的表现,有了此“心”,则可以于庸常苟且的生活中寻得一点诗意,在困顿磨难面前有颗坚强的心,在大自然生命面前有颗感知之心;于宇宙万物中寻找到自我的存在与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写于1934年,主角是1931年中学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中穿插了一些当时社会抗日的情况——这也说明,当年的老师们并非纯粹只传授书本知识,而更注重学生们关心社会,关心实践,对自我“心”与“意”的锻炼。——这些也非常值得我们当下的语文课堂们借鉴,教改这么多年,文字庙堂还是实践出真知,每一步都是新起点,每一步都是新探索

  《文心》读后感(三):文心:为文之用心

  最近携程亲子事件震惊了世人,本应扮演父母角色的幼师以虐待儿童为乐。紧接着又是湖南16岁少年杀师事件,一个成绩还算优秀的少年把屠刀挥向了自己的老师。这些畸形的师生关系已经深深刺痛了国人心理防线。

  大学学习师范专业,本来理应称为老师中的一员,但我历来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为神圣职业,自己水平不够,不敢轻易尝试。身边有很多朋友如今工作在教育一线,他们每天面对的就是现代中国敏感脆弱的师生关系,或者说是学校家庭的关系。

  一方面,现代中国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还残留有以前野蛮教育的残留,家长会说,老师,我家孩子要是犯错你尽管教育,要打要骂都随意,另一方面,老师们会默认,家长所谓“尽管教育”的话听听就好,家长会紧盯学校,一有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便会大闹特闹。当然,其中原因很是复杂,不过也可以看到现在学校中师生关系处理起来的复杂性。作为外人的我们,或许没有资格单纯责备任何一方,学生难管,老师难做,家长操心。

  所以,在读到《文心》的时候,我既感觉到心酸也颇觉欣慰。书中的教育、师生关系、家庭与学校间的关系原来可以这样,这在今天看来是多么难能可贵

  《文心》中的教育,目的很简单:传授知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很单纯:学习知识。就语文一科,如何遣词造句、如何默读朗诵、如何鉴赏评价、如何学习应用,都是师生交流的日常,而家庭教育中,书柜中应该摆放哪些书才更有益于一个中学生的学习,是家长与孩子认真探讨的问题。当然,这可能是属于民国那个时代特有的缓慢与文雅。但对今天的教育来说,不无借鉴作用。

  我曾经跟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讨论过所谓教育的问题。

  教师朋友认为,现代教育需要从三个层面理解

  一是社会层面:社会需要人才,人才需要生存和生活,在彼此的需要中,人才主动奉献社会,社会被动培养人才;

  二是学校层面:学校培养人才,一来是因为学校的自身性质,二来就是满足国家社会的需要;

  三是家庭层面:家庭育人,初衷是培育出一个拥有独立精神的个体,一个有敬畏之心,行道德之事的独立的人。

  社会与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用的人才,这在今天也依然是很多家庭教育的目标,并且,国家教育大纲里头一直是把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放在首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情怀可能一直只是最高宗旨。当然,这里面有社会原因、有文化原因,更有历史遗留原因。

  中国的教育自古是没有家庭社会之分的,古代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目标肯定是社会理想代表者是孔子,自近代有了教育学,加上西方的教育观念的进入,人的主体意识才在教育里体现,就像文心里师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体现出的是纯粹地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生的领悟。但是现代社会,不管中西方,个体的教育很多时候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所以现在才不断有什么家长不送孩子去学校自己在家教、什么很小的小孩上大学是不是合适之类的新闻

  不管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育人最重要的是人格品性的培养,各种能力技巧是其次。所以现代教育的目的,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追求的不应该仅仅是给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

  不过,人们可能会说,《文心》中描写的是民国时候的教育情状,甚至还是教育家写给孩子看的教育模本,不可以之为参考。但是正因为现代国人对教育的期许更多了,所以才更加应该强调教育的本质——培育人格,强调师生关系的纯粹——传授知识。

  书中老师们反复强调:“读书是为了养成各种身心能力,并非为了研究古籍”“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缺少不来的事情”“读书当先涉原书,再了解总论、概述”等等,这是在教授语文的知识,更是在传授育人的信念

  社会为教育披上了功利外衣,但是作为人本能,教育能够内化成哪些东西构成我们自己,才是我们应该要思考和追求的东西,这大概也是《文心》在今天,能够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知识。

  《文心》读后感(四):明天会更好

  教育的重要性一直被人们所重视,但是这方面的缺陷层出不穷,最开始让我对教育方式产生兴趣的是我看到了陈丹青的文章,其实对于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的我来说,我很赞成他之前写过的那些文章。而这本《文心》则代表的是民国时代中国的教育方式,这本书的作者夏丏尊和叶圣陶可以说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学者,叶圣陶的文章更是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这本书除了文字,还有插画,这些插画也都是具有民国年代感的,这位画家名叫吴浩然,通过这本书可以进一步去了解他。

  说到教育,也就有了师徒与老师的区别,之前在看《圆桌派》的时候也讲到相关的一些问题。教育甚至可以分为有偿和无私的,但是有时候无私之中也带有一丝防备,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学很重要,并且知识的来源一定要广泛,如果局限是不会学到全部知识的。民国的教育方式并不落后,甚至在有些方式优于现在,但是时代总是会促使很多东西的本质改变。本来教育就是为了让受教育者的生活变得更好,但是现在的教育则大都忽略了这个定义,只是流于形式了。

  书中的三十二篇文章,讲的就是让我们认识到学习的正确方式,学习并不仅仅看的是成绩,而是做人,教育和学习也是同时进行的。那些高科技罪犯,不就是没有接受良好的品质教育,最终才会走向犯罪的道路。通过书中的插画也能明确表现出这些道理,之所以一幅画就能变现出来,正是因为问题并不大,只是解决起来比较复杂。现在也很少有老师回去讲这方面的知识,花了十几年的学费,最终却什么也没学会,这些人如果早点能看到这本书,没准就会重新对待自己所学的知识,

  所谓文心,就是以一颗真挚的心让世界变得更好,只有注重了对新生的教育,才能够改变未来的社会,社会改变了生活也就会随之改变,以这种方向将会得到顺风的力量。这本书本身就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学思想,也只有这些文学大家才会思考得这本深刻,这种思想值得所有人去学习。通过书中所讲,能够让未来的教育行业走弯路,也能让人们认清当下所最需要的是什么。

  《文心》读后感(五):从《文心》发现另一个自己

  从《文心》发现另一个自己

  ——读《文心》有感(925字)

  作者:苇眉儿

  关于谈读书、谈写作的书,我也读了不少,但大多是蜻蜓点水一般,并没有在我的心上留下太多的烙印说实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从内心盼望有一本能真正引领、触发和受用的关于读书指导、写作指导方面的书,好让喜爱读书、热爱写作的人早早、牢牢奠定一个好根基,真正有所改观、提升和跨越。

  基于这样的想法和心路历程,我有幸遇上开明出版社出版的由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大师合著的有关读书写作指导的书——《文心》。书名“文心”二字,看上去很简单,但实则内涵丰厚。文,是读,是写,也是阅读写作的文章;心,是有心,是用心,也是上心,是用心阅读用心写作。古代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文心雕龙》,叫人受益无穷。

  《文心》最值得欣赏的是作者用故事的体裁写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将个人和社会的小情大事糅合、穿插其中,将青年生日常的具体事项和关于国文的抽象知识二合为一、深入浅出的关联写出来。

  的确是不一样的国文课。

  文中谈读法,谈写法,是一本关于读写结合的故事书。有方法,重训练。书中真正吸引读者的,是人物之间从容得体的举止和彬彬有礼的对话,以及处处细腻温婉的读书、写作、学习的浓厚氛围。这样的书,于真正喜欢读书、喜欢写作的人读来是极好极好的。书中谈到阅读、诗歌、戏剧、诵读、写作、方块字、修辞等等,真心希望有幸阅读此书的读者能够真正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由此看来,那个特定的年代——民国,其学习氛围还是很浓厚的,其师生之间的相处之道,还是非常互尊互重的。要知道,这书中的人物所处的年代可是1931——1934那个战乱背景之中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诸多大有裨益之处,值得借鉴。《文心》书中,有一枚书签,上面表明开明出版社除了此本书,还一并出版了《七十二堂写作课》《落花水面皆文章》《好读书而求甚解》《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这样的精神食粮,百利而无一害,是时候买来静心读一读、学一学、练一练了。

  从心出发,会读会写,慧读慧写,追求永无止境。

  现在这本《文心》,也教我阅读中时时莞尔,常常凝思,收益在心呢。淡雅的封面上,两个俏丽温婉的女生,一人捧书在手,一人背手思考、欣赏,浓浓的书香气息瞬间弥漫了周匝。封底,一盏灯,明亮温暖的黄色,映入眼帘,顿觉光明在前,心中倍增勇气和希望。

  苇眉儿的《从<文心>发现另一个自己》(有删节)已发表于2018年1月16日《教育时报》,署名苇眉儿的本名薛俊美。谢谢喜欢和欣赏。祝福。

  发表文章链接:http://jysb.shuren100.com/2018-01/16/content_53874.htm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