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偶遇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偶遇读后感10篇

2018-03-22 20:4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偶遇读后感10篇

  《偶遇》是一本由陈鲁豫著作,新经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偶遇》读后感(一):《偶遇》:枷锁是别人做的,却是我们自己套在身上的

  读《偶遇》,是一场偶遇。

  《偶遇》的封面

  尽管我每周三晚上都会听《偶遇鲁小胖》,但当两年来的信件被集结成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想买的欲望。除了所有内容我都听过之外,还因为其中的大部分文字爱情有关,而我并不喜欢关爱情的话题。不过为了参加鲁豫的新书发布会和签售会,我还是买了一本。没想到,开篇第一句话,就刺了我一下。一丝微弱痛感,夹杂着一些明媚的光,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却蕴藏了巨大能量

  “我就丧了,就不合群,就特无聊,就内心细腻而拧巴,那又怎样?”

  这句话,是鲁豫给一个女孩子的回信中写的。女孩是大二的学生性格内向,在社交中并非主动人格自然与周围人有些疏远。她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又想迎合别人去聚餐刷夜,仿佛不这样就违背了世俗的偏好。于是,她纠结,摇摆,痛苦

  鲁豫的回信中有这样一小段话:“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与世界友好相处的方式。如果我们是‘怪异’的那一小部分人,就继续保持我们的怪异吧。我怎么那么烦全世界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往所谓的正确的人设上狂奔呢?什么女汉子、直、二、不装……我就丧,就细腻,就拧巴、无趣,怎么了?”

  这段话实实在在地戳中了我,因为它不并非哗众取宠,而是鲁豫确确实实会说的话。我,喜欢这种态度。当然,这与我不够牢固的价值体系、自我怀疑的讨好型人格有关。

  在2017年,最让我不舒服的两句话是:“你看起来好乖,一点也不像‘90后’”“你怎么会因为小事犹豫,一点也不像白羊座”。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话给我造成了很大影响。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竟然不停地在质问自己“为什么没有世俗所公认的‘90后’怼天怼地的勇气以及张扬强势的性格”。我也羡慕气场爆棚的人,但我不是这样的人就应该为此痛苦自卑吗?被贴上“90后”的标签,就必须背负着标签所代表的一切关键词向前走吗?

  当然不是。

  我喜欢那句“找到和这个世界友好相处的方式”。在寻找的道路上,可以试图改变自己,可以持续修正自我的行为以变得让自己更满意,但是,无论这种方式怎样,都是自己选择的适合自己的最佳方式。

  “那又怎样”并非是去和世界抗衡,我想鲁豫也并非在宣扬一种“丧、无聊、拧巴”的价值观,这只是一种别自我怀疑、走自己的路的小傲娇的态度。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朝着所谓政治正确的路走,比如外向性格是好的,适龄结婚是好的,宽容忍让是好的……但很多时候,其实相信自己相信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好的。也就是,“不要只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要做你相信的正确的事,说你相信的正确的话。因为前者是为了迎合别人,后者才是忠于自己。”

  迎合别人很简单,但看透内心并忠实于它,极其难。之前我会哭着喊着说生活如此多艰,但现在我却愈发明晰,生活可难可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不断压抑自己的冲动,为变成所谓的更好的人为自己缚上枷锁,自然不易。但枷锁自古至今一直存在,可大多数时候是被我们自己套在身上的。所以我羡慕一切倔强、率性的人,尊重认可自己内心的人,真的很美。

  按照我以前的阅读习惯,我并不认为《偶遇》会是我的评判体系里的好书,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是适合所有人的书。但是,不够笃定、惯于自我打压的我确实从这位年龄恰好是我一倍的人拼尽多年经验所集成的语言里汲取了能量。

  无论怎样,有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并且无畏坚持着的人,真的很酷哇。

  《偶遇》读后感(二):爱,就是活该,愿意,没辙

  小时候,我们看的是《白雪公主》和《灰姑娘》,我们以为所有的爱情都像童话,我们以为长大后的自己就会像童话故事里的男女主角。遇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真爱对方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哪怕过程中会遇到坏心皇后和狠心后母的阻挠,可是故事的最后,我们一定会和自己的王子/公主过上幸福快乐日子

  长大了以后才发现,原来生活千奇百怪,原来爱情姿态万千,原来童话故事的结尾不过是我们生活的开始。“有情饮水饱”都是别人为你勾勒的假象细碎的茶米油盐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在爱情里我们会迷茫,在婚姻里我们会困惑,没有谁是永远人生赢家

  《偶遇》里,鲁豫用问答的方式,与他人的心灵相遇,为我们解答生活中、爱情中的忧伤与困惑。用她47岁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回应这个时代悲喜。她说:“其实,哪有什么解决方案,谁的人生不是一堆麻烦?所有麻烦、痛苦,除了死等时间给出答案,哪有其他的办法呢?那些来信不过是絮絮叨叨地说,我的回信也不过是絮絮叨叨的陪伴,相互取暖而已。”

  鲁豫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主持人,十年前参加过一次《鲁豫有约》的现场录制,那次是她采访歌手李健,那时的李健还没有现在那么火。整场采访,除了开始的工作人员暖场之外,整体录制一气呵成,没有间断,没有反复,当时就为她强大的控场能力所叹服,也从此开始格外喜欢她。

  这本书,是由一封封粉丝来信和鲁豫的一段段回复构成。来信里,粉丝的问题就是我们每天都可能遇到的那些事,恋爱了分手了,结婚了,出轨了,工作不顺心了,自己为前途担忧了。鲁豫用温暖的文字排解你心中的苦闷,给予你力量

  她说,在整理书稿的过程中,我的心里越来越确信我要的生活,要么孤独,要么和爱情一起,没有其他。她说这样的话说出来,自己都觉得幼稚,可她依旧真心实意的相信着。

  对于一个47岁的女人来说,说出这样的话,她真的很幼稚。可我不得不说,我喜欢这样的幼稚,喜欢这样简单的人生观、爱情观。

  爱情就是两个人欣喜的彼此陪伴,平等尊严坦诚缺一不可

  -01-

  做ui设计的木木,从毕业实习到转正,再到现在已经工作两年。看着身边曾经一起的同行、同学们一点点独当一面,变成高手。自己却只是个“能用”的人,他迷茫,困惑,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鲁豫说,关于梦想啊坚持啊都一样,你自己会知道。如果你问我要不要放弃,那就是还有不甘,还能扛得住,那就不妨再坚持一下。

  高晓松说,有些东西是祖师爷赏饭吃,有些东西是老天爷赏饭吃。王菲唱歌是老天爷赏饭吃,你想练也练不了。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达不到老天爷赏饭吃的境地,就只能跟着祖师爷勤学苦练,靠祖师爷赏饭吃。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多坚持一会,想放弃的时候再咬咬牙,也许希望就在前方。

  -02-

  我们到底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来共度一生葫芦的来信里说一边是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老实先生无微不至照顾,疼爱自己,却总是少了那么点激情。一边是偶然遇到的浪漫先生,帅气多情,彼此吸引,有说不完的话,想在一起却又觉得对不起身边人。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惑:遇到更好的异性,我们该不该变心?

鲁豫说,在爱情中只有一个标准:够不够爱。只有这一点是绝对的,其他的一切都是相对的,包括安全感

  雯雯是名空姐,有一位高大帅气的军人男友,可她不甘心从此和男友回老家平静简单的小日子,于是选择了分手,和相亲来的男孩在一起。男孩有文化有家世有背景,却胖了点丑了点,雯雯和他没有爱情。在面包和爱情之间,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鲁豫说,人生挺艰难的,不爱的人就放过彼此吧!

  在爱情里也好,在婚姻里也罢,我们唯一需要看清的就是自己的心,我们唯一需要选择的就是爱情。除此以外,任何附加值都太过沉重,我们早晚会被压垮。人生真的挺艰难的,要在剩下的几十年里每天面对一个你不爱的人,简直是难上加难

  网上曾经看到过一段话,大意就是一个人为什么要努力,就是为了在面对爱情时,对方不会因为面包而离开自己。也有人说得好,面包我自己有,你给我爱情就好。

  曾经有媒体问范冰冰会不会嫁豪门,她自信的说,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底气,他就不会为了面包,为了其他任何事而出卖自己,他只会选择爱情。现在的范冰冰和她的大黑牛很幸福

  鲁豫的爱情观很简单很直白,那就是“不将就”。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在爱情里,任何其他都是多余,在婚姻里,爱是唯一的基础。何以琛说,如果世界上有那个人出现过,那么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

  -03-

  有人问,碰上了渣男,以后的生活要怎么办?有人即将结婚,却因为很多琐事而对男友不满意,不知该怎么继续。还有人当了第三者,而对方迟迟不肯离婚,他为此纠结难过

  鲁豫都一一给出了答案。她说,亲吻王子之前,总要先亲几个癞蛤蟆,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过去,遇上渣男并不是你的错。他还说,等一个不爱你的人,就像在机场等一艘船。你觉得他不够爱你,担心你们没有未来,纠结要不要离开他,那他肯定是不够爱你,你们终会分开。

  总之,爱,你就包容,不爱,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爱就是没辙、活该、愿意!不该在一起的人总会走散,对的人什么也拆不散。

  鲁豫的爱情观太过理想化,现实中,我们可能会被各种事情困扰。但你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她的自信,强大,独立,才让她可以这么轻松自在的过着这样理想化的生活,才不会被世俗的眼光左右。

  这两年,网络上那么多课程教你如何恋爱,那么多课程教你如何俘获男神。不得不说,在这个把爱情需要当做课程来学的时代,这本书是一股清流。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没有那么多道理,没有那么多交易。虽然鲁豫有些细节观点我并不是完全同意,但还是觉得这样简单纯粹的爱情观很可爱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一读《偶遇》,和你的心灵不期而遇。它能抚平你的焦躁,温暖你受伤的心,为你迷茫的前路指明方向。然后学着像鲁豫一样变得强大自信,努力找到王子公主般的美好爱情,不为生活所累,不被柴米油盐所扰。

  《偶遇》读后感(三):态度

  我们经常说态度如何,以及乐意去影响别人,度过了肉体欢愉,真正能够自己决定的是有很多故事,愿意面对的人,作者内向,我们理解的是很少与世界交流,裹着很厚的皮囊。可能文艺青年热衷于批判,除了自己世界的认知减少了更外界刺激残酷理解,美好的日子是理想性质的。虚无主义的,还有妥协主义的轻松逃脱。夜幕降临的时刻安静同样也是最热闹和谐可以更清楚地探究自己的内心,躁动的街角酒吧,安静的昏黄路灯背井离乡的各类人,时间抹去的棱角消失的内在,偶然和别人说,可能追忆的如果能回来就好了,朋友说不愿意回归,纵然我们逝去的多得多,终究日子是过期的和已经过去了的,醒悟的不是后悔神奇记忆人类的专属吗?我们经常在梦中能够构筑我们的精神世界,显现各种具象事物。一些事情终于和自己和解,认识的八个月,用半年时间去释怀,终于过去了。成年人的世界,是成熟冷静,相互接触的是圆滑,有岁月沉淀。优质的价值观共融,听得进去别人说什么,懂得自己做什么。如果确认的自己的内心就好了,鲁豫一直可以知道自己去做什么的人,并且愿意去重申自己态度,真实的样子难能可贵

  《偶遇》读后感(四):一本鸡汤,适合脆弱冬日

  如果在平时让我读到这本书我肯定会评价这是一本充满了Cliché的书。可我这两个星期过的乱七八糟的,又生了一场病,很残的躺了好几天,偶遇《偶遇》,觉得很温暖。人和书也要讲缘份天时地利人和差一点都不行

  1.

  作者:陈鲁豫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学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2月 (我没写错,这是版权页印的信息,尽管2018年1月我就读了)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App

  这本书,是过去两年内,《鲁豫有约》公众号当中读者来信和鲁豫语音回信的文本集。

  书信体,一封读者来信讲述自己的故事、烦恼、困惑,陈鲁豫给读者回信。读者讲故事,鲁豫呢,偶尔讲点故事,多数时间都在讲道理。

  2.

  读者来信多数都和情感问题有关,陈鲁豫的回信,也讲她的爱情观,像是上个世纪知心姐姐信箱。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都无法安抚一颗颗寂寞的心。

  书中有些励志警句头脑清醒的时候觉得很激励人心,头脑清醒的时候呢,觉得太理想化了。

  大致总结此书表达的爱情观就是:做自己,纯粹的去爱人

  3.

  随便点评几个书中警句吧:

  书中警句之一:

“生活是你的,不是给别人看的行为艺术。”

  这句话生生让我想起一本社会学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欧文·高夫曼)。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by Erving Goffman.

  根据高夫曼的理论,生活就是一门行为艺术。每个人自觉不自觉的都在经营自己的形象。舞台上是(front stage)一幅样子,后台(back stage)更靠近本色。台前展现出来的形象,用现在一个很流行的词来总结,就是人设。

  自己对外展示愿意让别人看到的元素。完整的自己生活在后台,没有人关注的时候,才会真正做自己。

  在大众面前不加掩饰的做自己,自己在别人眼中肯定是个二货。

  即使情侣之间相处,也有台上的自己和后台的自己。阳光面有多大,就配多大的阴影。对方能承受多少阴暗面?自己又愿意展现多少阴暗面?

  书中警句之二:

“我拥有决定人生的自由,于是我承担任何和一切后果,这就是人生——不残酷,很公平。”

  泼个冷水:看上去选择的自由,都有身不由己的成分;看上去咎由自取的后果,也有命运安排的元素。就像丢骰子一样,六个面,哪个面朝上的机会均等,很公平。收获六点,是运气好,收获一点,是运气不好。我拥有的自由就是亲手丢出这粒骰子,听候发落。

  这才是人生,无力无助,看命运的大手把你往哪个方向推。

  4.

  读者絮絮叨叨的写自己的故事,陈鲁豫絮絮叨叨的回复。双方都有个倾听者。

  我觉得陈鲁豫也没希望通过自己给读者的书信来改变读者的三观,大家寻求的就是一份陪伴感。

  冰冷又生病的冬夜,有这本书作伴,看别人的烦恼,听别人的患得患失,听陈鲁豫念叨怎么坦白的做自己,非常治愈。

  本文首发于生病都不忘读书的关公众号透过我的眼(Wechat ID:Thru_My_Eyes),我们下次再见。

  《偶遇》读后感(五):我就丧,就细腻,就拧巴、无趣,怎么了?

  提起节目主持人陈鲁豫,大部分人对她的了解可能主要是通过访谈节目《鲁豫有约》。我也不例外。节目里鲁豫给人的印象可以用“知性”两个字概括,每当嘉宾讲述完自己的故事,鲁豫总能和对方有一个很好的互动。她能有礼有节地照顾嘉宾和观众,把自己放在不那么耀眼的位置上。时间长了,外界对她的认识也就停留在知性、克制的印象上。直到读了她的新书《偶遇》之后,我才意识到,哦,原来鲁豫首先是个普通人,其次才是主持人。

  《偶遇》这本书收录了鲁豫和读者的69封书信往来。去信的是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普通人,回信的是自称小胖的陈鲁豫。所涉及的问题,大多是年轻人普遍关注和困惑的问题:如何看待自我、实现自我?如何面对成长中的挫折与烦恼?要安稳地过平淡的一生,还是世界这么大,何不去看看?如果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小的男人,会有未来吗?

  主持节目的时候,鲁豫总给人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感觉,但以书信的方式和别人心灵沟通时,却也流露出不少软弱时刻。

  比如,她在书中提到这样一个经历。有一次,朋友组了一个饭局,到场的有医生、媒体人、商人,各个领域各种身份,看上去都很体面,也都温文尔雅。可其中有那么一个大腹便便的人,总拿鲁豫的节目开玩笑,以至于后来发展成针对鲁豫个人的质疑,甚至当面问鲁豫,“你太瘦了,没有厌食症吧?”

  鲁豫说她当时本能地想把面前的茶或者生鱼片扔在那张油腻的脸上,但该死的教养还是没让她如此行事。厌食症这个事情之后,她会怨恨或者心疼自己,此后当再一次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她说她的回答是,我瘦跟你有关系吗?

  她为什么会讲这件事呢?因为一个叫粉红色辛迪的人给她写信,提到自己因为太胖而受到同学嘲笑的痛苦。而鲁豫拿出自己亲身经历的痛事告诉她:对那些伤害我们尊严的人,应该有怼回去的勇气。

  可话这么说,但最终还是会碍于修养,并不能及时作出怼人的事。她说:“我真的觉得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漫长的对抗霸凌的过程。我们绝大多数人,永远到不了生物链的最顶端,所以我们为了生存、事业、名利或者仅仅为了尊严,总要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这件事在整本书中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它让我知道,即便是鲁豫这样的名人,也有像普通人一样的苦恼。而区别可能在于,面对苦恼,很多人会被困在其中难以走出,而鲁豫却有她走出来的方式。比如,她会鼓励一个怀疑自己性格的人说,你就是你自己,“我就丧了,就不合群,就特无聊,那又怎样”。“如果我们是‘怪异’的那一小部分人,就继续保持我们的怪异吧。我怎么那么烦全世界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往所谓的正确的人设上狂奔呢?什么女汉子、直、二、不装……我就丧,就细腻,就拧巴、无趣,怎么了?”每个人都那么独一无二,总能找到自己与世界友好相处的方式。

  这是一本容易被当做心灵鸡汤来读的书,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首先,鲁豫本人就很反感鸡汤,她说自己爱吃肉,鸡汤肉太少,她不喜欢。

  心灵鸡汤是什么?是那些让你读的时候觉得头头是道,读完之后无所改变的书。《偶遇》绝不属于这一类。如果非要给这本书贴一个标签的话,我想,你可以把它当做来自一位诤友的书。什么是诤友?所谓“诤友”,就是能对你直言规劝,敢于对你的头脑发热泼冷水的人。鲁豫堪称是这样的人。

  有一位叫菲菲的朋友给鲁豫写信,心里说自己情商低,是个大大咧咧的女汉子,因此缺乏自信。鲁豫在回信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她这种不自信可能反而是另一种骄傲:表面上说什么“我不年轻了,我长得不够漂亮,我性格不够温柔,那谁会爱我呢?”心里面的潜台词其实是:“我差哪儿了?你们都瞎了眼吗?”鲁豫认为这种表面自卑实则骄傲的心理是极不可取的,因此毫不留情地给对方指了出来。

  当然,真正的朋友不只是泼冷水和扎心,她还会想办法帮助你从困境中走出来。对于菲菲这种情况,鲁豫建议她从自己做起。即便是提建议,鲁豫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绝不是什么知心姐姐类型的好言相劝,而是让人读了忍俊不禁的说法。她说:“就算你的那匹马、那个王子,在三环四环五环转啊转,终于转到了你家小区,那拜托,你至少要在小区门口等他吧,要知道有的时候连快递都不愿意上楼。”我想,读了这段话,菲菲收获的不仅是一个衷心的建议,更多的是面对糟糕生活的达观。

  在人生面前,每个人都是新手。鲁豫看似给读者讲了很多过来人的经验,但每一个故事和道理背后都有她经历过的刻骨铭心。甚至,她认为自己的这些经验和道理不足以给别人以真正的帮助,不过是互相舔舐伤口,相互取暖罢了。她说:“其实,哪有什么解决方案,谁的人生不是一堆麻烦?所有麻烦、痛苦,除了死等时间给出答案,哪有其他的办法呢?那些来信不过是絮絮叨叨地说,我的回信也不过是絮絮叨叨的陪伴,相互取暖而已。”或许,在鲁豫劝慰别人的同时,也是一次自我疗愈。

  都说文如其人,这句话一点不假。鲁豫在文章里延续了节目中一惯的知性、冷静、风趣,同时,又展现出了她温情的一面。其人其文,或许正如窦文涛所说:“在我眼里她很透明,包括她写的东西,让我经常想起山间的小溪,非常清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偶遇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