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这世界的角落》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在这世界的角落》读后感10篇

2018-03-23 21:5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这世界的角落》读后感10篇

  《在这世界角落》是一本由[日] 河野史代 / [日] 莳田阳平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这世界的角落》读后感(一):愿世界和平

  玲在大家的印象里是个迷迷糊糊的姑娘, 迷迷糊糊的长大, 迷迷糊糊的听从了父母意见嫁人。 迷迷糊糊的从一个地方搬到了另外的一个地方。 嫁人之后的玲从自己家搬到了夫家之后,和跟自己不熟悉的人住在了一起。 连自己的姑姑讽刺她这样的生活态度

  十八岁时的玲和素不相识青年北条周作相遇了, 忽然有一天这个青年到家里提亲, 父母同意了, 就这样玲搬到了远离家乡的军港小镇上。 对于二战时代背景而言,玲只是一个普通女人, 玲不知道远嫁到另外的地方是不是幸福未来对于她来说还是未知, 跟自己父母一样,他们的生活平淡和普通, 虽然辛劳,但日子过的没有什么不好的。 对于二战而言,她了解的不多, 随着战争发展,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艰难了, 经常吃不饱,而且市面上的物品还很贵。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战争,但是战争还是影响了玲和周围和她一样的普通人的生活, 不论在哪里,还是在这个世界的角落里,人们同样要面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玲也不例外。 但是不管怎样,要努力的活着。 不知道玲有没有想明白自己面对的这一切是因为什么,只是能继续活下去,是玲的想法。 愿实际不再有战争, 让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里的平凡的人们不再遭受战争的影响。

  《在这世界的角落》读后感(二):日常的光辉

  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我们不过是随波逐流的一员。不管我们愿意或是不愿意,总是要淹没于这股潮流。而我们所能做的,也不过是认真努力过好每个一日三餐四季

  《在这世界的角落》大概是我见过的最为平和的一本描写战争的书。鲜少有烽烟四起的正面战火描写,只是如同日记一般娓娓道来平民史志,生动记录着平民是如何在残酷贫乏的战争年代努力生活,彼此关爱的日常。

  故事围绕着广岛一个热爱画画、有些迷糊的女孩玲展开。18岁嫁到吴市,在由女孩向女人转变过程中,正在经历太平洋战争,这也是日本战时经济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的。

  故事开始,这个少女眼中的世界总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宫崎骏笔下童话,初入集市琳琅满目商品中看花了眼的主人公,一到天黑就昏睡的人贩子、座敷童子般吃西瓜皮的少女......

  迷糊而天真烂漫的少女玲——去过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中洲的集市,最大的爱好是通过画画来记录生活,最大的烦恼铅笔磨秃了不能画画......然而,就如同当时千千万普通或不普通的日本女孩一般,在18岁嫁给了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周作,开始操持家务,洗衣做饭的日常。

  开始嫁入吴市时,还有一段相对平和的时期,除了躲避空袭之外,与平日并无不同。以至于玲甚至发出“虽是战时,可仍有蝉鸣,也会有燕尾蝶飞过”的感慨

  即时是在战时,也充满了一些“小确幸”的事物。空袭的弹药如烟花般绽放;种植小松菜;在山坡画海岸线;和丈夫约会;和侄女晴美逗趣......

  1944年4月开始,物资日益匮乏,于是堇菜、鹅肠草、接骨草、酢浆草、蒲公英.....这些野菜成了玲丰富餐桌重要材料,用无火灶节约燃料、学做少米多饭的“楠公饭”......

  对于玲而言,为家族做出好吃而丰富的饭菜就是生活的全部呀!

  诚如她对周作说的“利用一切能用的东西,继续活下去,这就是我们的战斗呀!”这又何尝不是任何时代,任何一个人的战斗呢?在任何时代,人类都是这样哭着、笑着、幸福着、悲伤着,利用手上的资源努力地生活下去呀!

  而残酷的战争细节,则隐藏在这一天天的日常之后,海港上停留的军舰、黑市飞涨的物价,再后来是哥哥好友的战死,最后甚至在空袭中失去了侄女晴美和自己的右手......

  在战争年代,哪怕是普普通通地活着,都已经是一种奢侈心愿

  青梅竹马的水原哲,参加海军后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虚伪,在最后一次离别时曾对玲说“可千万不要把我当作英灵去祭拜......只要你能在这个世界上普普通通地认真活到最后。”

  后来日本战败投降,玲曾一度崩溃,但是哪怕知道战败后地生活更加辛苦,依然选择顽强地活下去:

  “是的。我们的生活还是要继续。

  八月十五日也好,十六日也好,十七日也好,九月,十月,十一月,还有明年,后年,十年后,一直都要继续。”

  我们普罗大众都分散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淹没于人群、淹没于时代、淹没于琐碎的日常。但只要还有爱、还有一颗努力而认真的心,至少可以让生活变得丰盛起来。至少在有限生涯里,我们可以有勇气去面对、去战胜那些残酷的现实无常世事

  《在这世界的角落》读后感(三):战争有多残酷,人就有多坚强

  《在这世界的角落》这本书听名字好像是一本很美的书,尤其是配合着书皮上一个正在画画的小女孩图片,让人觉得更美了。然而翻开书却发现,这个美,应该叫做凄美。在战争年代关于普通人的一首凄婉的乐章

  蒲野玲是一个住在长岛的小姑娘,和爸爸妈妈、哥哥还有妹妹一起靠着种植海苔为生,一家人虽然贫穷,却也很幸福。玲平时的时候喜欢画画,也算是一个有爱好的小姑娘了。有一天有人来提亲,然后玲就嫁到了吴市,成了北条家的媳妇。日子还算不错,丈夫周作也很体贴,和玲情投意合,除了需要整天做家务以及忍受脾气不好的大姑姐之外,还算幸福了。

  谁曾想,就是这样简单的幸福也非常的短暂,因为战争来了。

  书里面没有刻意去刻画战场上战争的惨烈,只是通过玲的家来表现的。随着时间推移可爱的晴美走了,爱打人的哥哥变成了一块小石头,父母没有了,娘家变成了废墟,玲也失去了能画画、能做家务的右手。身边的人开始一个一个的离开,每一次与亲人的离别都可能会变成永诀。尤其是玲父母所在的广岛,看的时候总是特别担心惴惴不安,因为你不知道最大的悲剧究竟什么时候就突然降临了。

  战争是残酷的,因为它会瞬间夺走许多鲜活生命。但是,人也是坚强的,因为只要没有死,明天就得擦干泪水,继续的生活。所以玲会为了寻找食物而各种想办法四处奔波,用她那瘦弱身躯,扛起全家重担

  翻开书的封面,首先看到的是这本书所获得的许多奖项。很多人可能会认为2016年上映的影响最广的日本动画电影是《你的名字》,其实在业内评价最高作品是这本《在这世界的角落》。作者以小见大,用一个人家庭的生活变迁,来表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大背景。

  很多人可能会由于名族历史愤怒不喜欢这本书,因为二战时期的中国应该比这个还惨,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战争所带来的痛、失去亲人的痛、失去家园的痛,对于无论是哪一个民族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以不应该因为其他原因去排斥一本好书,一部优秀的电影。

  《在这世界的角落》读后感(四):每天都有故事在发生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天都有故事在发生。现今是,历史是,二战中也是,就如《在这世界的角落》那样的普通人的故事。

  《在这世界的角落》是讲述一个女孩在二战背景中为生活而努力的故事。这个叫蒲野铃的女孩,在江波的家中慢慢长大,虽然世道不太平,但总归日子还过得下去。直到一场意外,她的命运和吴市的北条周作联结在一起,她要嫁给这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和他家人一起生活下去,在这战乱的世道。铃在日复一日实践中,慢慢积累起足够应付艰难的生活经验,在这空袭和海军训练此起彼伏的军港,似乎铃慢慢地安稳扎根下来,难缠的姐姐也不再找麻烦,丈夫也疼惜着她,她的心渐渐地被挑起来悸动,那是对周作的打心眼里的喜欢。她的傲娇脾气,她的隐忍妒忌,她的付出拥抱,都在这不太平的背景中显得有无理取闹。或者伴随着死亡事件消息,她后来不在意丈夫真正的心意,她只管过好生活,活下去,就是顶要紧的事。

  战败之后,北条家和无数家庭一样,都在竭尽全力地修复这个家,丈夫也在收编工作结束后,回到家中。久别重逢告白,才让铃真正了解为何自己会来到这里,嫁给这个人,原来一切都是由周作的牵引。

  《在这世界的角落》集中并不在表现战乱,虽然有很海军训练和军工厂的潜艇和炮弹制造,似乎一眼看不到头的频繁空袭警报,还有空袭后无数死亡和流离失所的生命,二战时日本天皇的战败书预告,战后收编和占领军的接收等等。都在无声地提醒着曾经发生过的罪行

  看这个故事,就无法去忽视这背后隐藏的这些悲伤,它们是真实存在的,是实际给我们带来过伤害的,无论铃这个孩子多么努力地在北条家扎根生活下去,那场历史事件也不该被忘记。我虽为二战所不忿,但换位思考,我能理解这种在战乱中普通百姓的辛苦和难过

  它是一个冗长委婉的爱情故事,借着一对男女婚姻故事,以小见大表现一个阶段的普通百姓的生活现状。在这个战乱横飞的角落,也有真实的情感故事的发生,也有邻居们抱团求生的艰难,也有劫后余生的庆幸,也有爱慕他人的欢喜,也有生活不得体的担忧。这是一个真实的生活着的世界,关系着每个人的世界。

  很难得的,《在这世界的角落》当中看不到一种对世道哀怨或讨伐的愤怒,或者对个人或情感不满,在铃身上,是那种艰难时刻还想着画画的小情趣,还有生活中微小的努力和善意温暖着他人,这就是为我们所喜欢的心灵柔软温柔平和的女孩。难怪,我们会隐隐打动。

  《在这世界的角落》读后感(五):生活一直会继续

  三星给翻译,让好故事变成了画本下方的解说词,与“信达雅”背道而驰书名唯美浪漫,合上书心里挺沉重的。这不是一个灰姑娘王子找到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话故事,这是一段起于平淡而又止于安然的特殊时期生活故事的白描。

  一个普通的日本女子,平平凡凡嫁做人妇,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在战火中依然努力生活。小角度切入,没有一处战争的正面描写,却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那个背景下普通人民生活的不易,犹如放大镜般映射出整个二战,管中规豹,小人物写大故事。

  所有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即使是对日本自己的民众可怕的是哪怕断了右手,心里想到的还是“我们这里还有五个人,我还有左手,还有双脚”,还坚持内心的坚持,一个普通的女子尚且有这样的信念坚韧不拔精神,他们的精神力是多么令人忌惮。正是这样的精神力量,哪怕家园成了废墟,哪怕一切从头开始,他们仍旧坚韧不拔地活着。浦野铃,是那个时代下一众人的缩影,柔弱却又顽强、努力地生活着。

  它不是安妮日记,不是控诉清单,却从另一个视角让我们了解了战争——硝烟弥漫下哪里都是断壁残垣。战争,从来没有真正的胜利者。看过这样的故事,怎能教人不自勉不好好生活?毕竟,在这个世界的角落,无论发生什么,我们的生活还将继续,就好像,太阳依然会从东边升起。

  《在这世界的角落》读后感(六):美好难得,感恩常在

  美丽夕阳下,一行大雁在展翅翱翔于灿烂的霞光里,一艘轮船鸣着汽笛划过宁静水面白色的小兔子蹦蹦跳跳在草丛嬉戏放学归家的拿着画板的男孩,提着竹篓采着鲜花女孩子,一副岁月静好的大好景色柔和笔触轻缓的配色,这样的画作总能带给烦躁的心灵一丝震动,生活本可以过得安宁温暖,又为什么用黑暗阴霾来占据?

  《在这世界的角落》由日本新生代漫画家河野史代和日本小说家、编剧莳田阳平共同创作完成,这是一部关于爱与生存的故事,这个故事会给读者朋友们带来很多的思考。

  浦野铃是书中的主人公,她的童年生活在和平年代,无忧无虑快乐成长,没有人生的艰难困苦来打扰她,没有人性的黑暗来伤害,战争降临时,这一切的平和安祥荡然无存。从昭和8年到昭和21年,十三年的时光改变的不仅仅是容颜,更是无情的现实。看见浦野铃坐在小船上的场景,不由让我想起《边城》里何其相似景象,安宁幸福的生活无论在哪个国家,战争一起,美好顿毁。浦野铃的铅笔丢了,可最后却给了浦野铃是一只暂新的铅笔。眼睛所见,并不是最真实的真相。在水原哲眼里,白色的波浪就像兔子在跳,可这海浪却会夺去人的生命。在浦野铃画画时,水原哲却松林捡了满满一蓝子松枝,而且松针里有一朵鲜艳的山茶花,谁说大大咧咧的男孩子水原哲没有细腻的一方面呢?人的情感就是这般的纤弱,如同脆弱的生命一般,极易受到毁坏。故事写到后来,催人泪下的场景描写还是出场,悲剧的情节,也正提醒着读者美好难得。战争起时,能够坚持活下来的人,真好啊。

  战争的残酷,就在于无情的夺去了根本不该逝去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普普通通地认真活到最后也成了奢侈的梦想,爱和温暖才是让人类顽强生存下去的力量,正是这,才让许许多多如浦野铃般在战争中失去亲人,失去家园,失去健康的人坚强的活了下来。

  这部小说的同名动画片入围201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继1988年《龙猫》之后,时隔28年第二部荣获日本旬报十佳之首的动画电影,也是第40届“日本奥斯卡”(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有空时一定找来看看。

  在这个世界的角落里,有人生,有人死,有人轰轰烈烈,有人轻如羽毛......而我们唯有感恩,感恩生存不易,感恩温情恒在。

  《在这世界的角落》读后感(七):幸福就是我需要,而你刚好在

  战争所带给人们的伤害,是在记忆中无法磨灭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因为战争而倍受摧残的人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发动的侵华战争将永远留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让国人始终不忘前耻。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恨日本人是正常的情绪,不过事实证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因为战争也同样受到了深刻的教训。

  获得第40届“日本奥斯卡”最佳动画的电影同名书籍――《在这世界的角落》就是一本反对战争的小说,通过以小见大的形式,讲述了在二战时期背景下,一名来自日本的普通女孩和她身边的人因为战争而受到的意外伤害。

  性格迷糊、酷爱画画的女孩儿浦野玲是个特别单纯的小姑娘,她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广岛海边的小镇上,以种植海苔为生。一次外出,她差点被人贩子拐走,幸好,这一次灵光乍现令她逃脱了恶魔之手。这个傻傻惹人爱的小女孩儿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画出来的,那个可恶的人贩子就变身成了只有在书中才会出现的妖怪。也正是因为如此,刚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走进童话般的梦境。

  不过美好的单身生活总是不太长久的,这个可爱的女孩子到了嫁人的年纪,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之前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北条周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浦野玲就这样结婚了,并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任劳任怨地做家事,努力让婆家人开心。日子虽然稀松平常,但也还算幸福。

  事情的转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时候,浦野玲带着丈夫姐姐家的女儿外出,却没想到因为一颗炸弹丢了那个小女孩的性命,也丢了自己的右手。她喃喃自责,恨不得自己也死在炸弹下。可是,命运弄人,她还活着,她必须要面对接下来的一切:食物的短缺、担惊受怕的空袭、家人的死亡、新交好友的离世……

  对于浦野玲来说,活着是痛苦的,活着是无奈的。在她心里最难过的时候,是丈夫北条周作陪着她。没错,在日复一日地熟悉中,他爱上了她,爱的画,爱的笨,爱她的人。而她,也爱上了他,她对他开始变得依赖,她渴望他的存在,她想要他陪在她身边。那种剪不断的爱意在两人之间蔓延,带给彼此希望和活下去的勇气

  生活还在继续,战争也终会结束,未来依然遥远,而幸好重要的人一直都在,即使《在这世界的角落》,有人陪也终究是美好的。

  《在这世界的角落》读后感(八):世界的角落有爱

  世界的角落有爱

  在阅读完《在这世界的角落》之后,特地去看了同名的影片。“谢谢你,在这个世界的角落找到我。”首先是感动,其次是反思。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二战时期,生长在广岛海边小镇的浦野玲有点迷糊,经常迷路,喜欢画画,在她手笔下,广岛的景色格外的漂亮。浦野一家安静的生活在广岛,随着时间的推移,哥哥入伍,玲接到山的另一边军港小镇吴市的上门提亲,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嫁到了吴市,开启了与丈夫北条周作一家的生活。玲虽然经常迷糊,但其用心,心底善良又勤劳勇敢,用自己的劳动开启了新的生活。

  在情感上,吴市北条一家也是传统人家,公婆对待玲像自己的亲闺女,欢声笑语中度过平凡的生活,与丈夫周作的关系也在与日俱增,互相依赖。周作的姐姐径子是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女儿晴美住到娘家,看起来不好相处,实际上外冷内热。玲在吴市的生活过的非常充实又充满干劲和希望,真希望这样还算平静的日子可以永远持续。

  随着二战形势的推移,吴市生活变得愈发艰难,在艰难地现实面前,玲还是秉承着一家人的传统,乐观的对待接下来的生活困窘。物资短缺,就寻找各种野菜,凭着一身的勤劳也能做出可口的饭菜,当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用餐的画面,让我们深深的感到家庭陪伴的美好,对未来生活充满着希望。当残酷的战争逼近,空袭警报的频繁,平民百姓经常需要躲进防空洞避难。带晴美出行不慎被哑弹炸伤,失去右手的玲对于晴美的死,内心里一直愧疚,但还是需要巨大的勇气来面对家人和生活。在艰难地境遇,是乐观、勇敢和爱支撑着玲,也同样是爱让家人团聚,让径子释怀,团结一心战胜苦难的日子。

  整个故事以时间推移为线,将二战前的生活,二战期间和结束之后的世界改变形成对比,影响着日本的平民百姓。在战争中,玲失去了很多亲人,自己也深受其害,残缺的肢体留下永远的痛。当战败后的信息响彻国土大地,再乐观和坚强的女子也留下了泪水,玲的痛苦终于得到释放,有不甘,有愤恨,有不解,有失望。好在痛苦终将过去,在世界的角落,仍有爱的人在守护我们。战争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带来的只有伤害和痛苦,只有用爱来化解恨,用爱来延续爱,才能让生活变得美好。

  《在这世界的角落》读后感(九):被揉入画里的战争前后

  从一个普通少女的成长为时间轴。昭和8年1933年,直至昭和21年1946年。从战争跨越到和平岁月。

  哪怕是在二战的惨烈宏大的大背景下,在书中没有很强烈的凸显战争的残忍。而是努力的描绘着铃的生活。呆呆的在二战的乱世里成长。从一个被“可怕”的哥哥要一欺负的妹妹,到扛起家庭责任的北条铃。铃就这样茫然的被支配着。

  字里行间,都忍不住对铃的呆萌绽放笑意。但也从细枝末节中看到铃的不断成长。从家中的大女,到婚嫁。铃没有做任何选择,茫然的选择顺从,因为铃自己也不懂,怎么样的选择才是好的。

  到了北条家,成了北条铃。战争的他们每日都警惕着,对于各类警报时时关注。每当空袭,谁也无法能预料自己的家是否能在空袭后留存。铃,也回家参加了哥哥要一的葬礼。没有尸体,没有衣物,只有一颗石头替代着要一。“魔鬼般”的哥哥就这样在多年之后,面也没再见的消失了。

  哪怕是哭,也是在浪费盐分。战争年间,各类物资的稀缺,盐亦是如此。哪怕是玩笑的话语,也可以从中看出,战争对生活的残酷。时不时跑进防空洞,时不时饥饿难耐。

  哪怕是如此的环境,铃仍然有着自己的爱好——画画。

  画过母亲。

  画过海里的白兔。

  画过想念的故乡街景。

  画过“大和”号和“日向”号,还被宪兵抓个正着。

  画过周作睡梦中的侧脸。

  一切都是用铃的右手,描绘出一副副的作品。然而,一场空袭,不仅带走了铃的右臂,还有晴美(周作姐姐径子的女儿)也随风散却。此刻,才能真正看到战争的残忍。无法让人们和平的平静的生存。

  失去右手的铃一度失去了生的希望。周作的陪伴是对感到生活黯淡的铃的最大慰藉。

  战败的消息传来。无关信仰。对于日本的居民而言,战败的日本是他们无法想象的。而且,这么一来,一路的牺牲,要一,铃的父母,晴美,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这场战争中消散。这样的消散,变得毫无意义。正如野蛮入侵得来的,最终被武力所镇压。

  一切随着时间轴,走向的尾端。铃发现,周作选择她,是其幼年帮助周作一同脱离人口贩子的起因。

  在这么大的世界里,周作找到了铃。

  哪怕是世界的角落,在战争的硝烟下。

  战争是残忍的。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温暖的。

  愿,你可以找到在世界的角落里的那个她。

  愿,世界和平。

  《在这世界的角落》读后感(十):“在这个世界的角落里,我们的生活还将继续”

  2016年横扫日本电影颁奖季的电影作品《在这个世界的角落》,其漫画原作是由日本著名漫画家河野史代老师创作的,此次根据漫画改编的小说终于推出了中文版,读者可以通过河野史代老师的文字来感受到超越“电影映像”的无尽能力。“这世界上的容身之处可多着呢”,这是游女白木凛和主人公北条铃聊天时所谈到的内容,这段聊天内容在电影中并没有得到呈现,但是读完小说之后,笔者能感受到这句话之于整部作品的重要性。战时日常,丧失日常,寻找日常。“过来人”白木凛对着主人公北条铃,对着所有读者道明了这部小说的真正核心。

  日常绘卷

  《在这个世界的角落》无论是漫画还是电影,评论家们给出的评价都远离“战争”,因为他们觉得这并不是一部“反战作品”。 日本国内以二战末期为题材的作品非常之多,但是大多围绕着“战争”这个核心展开,甚至有不少作品是为了“反战”而反战,最终失去了“反战”的意义。但《在这个世界的角落》却完全不同于这些作品,通过文字可以看出,河野史代老师对那个年代的时代考证做得细微入至。比如说关于“楠木饭”的制作,无论是对大米量的控制还是对如何节约燃料的描写,可以说河野史代老师几乎把整个完整的过程都呈现在读者面前,最终读者品尝到的不仅仅是美味的“楠木饭”,更是制作“楠木饭”的美好时光。此外,贯穿全片的家族描写也相当出彩:铃从共用水井取水,到艰难地用扁担挑回家,再回家做饭,慢慢融入北条家,每一给细节都非常具体化,通过文字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幸福的家族风景,你似乎会忘记这是一部在战争大背景下的作品。日本著名战争电影导演黑木和雄的巅峰作品《明日》其实和《在这个世界的角落》有着很多共通之处,完全日常化的战争岁月,加上方言所带给读者的亲近感,使读者可以进一步的贴近当时田舍百姓的思想境界。作为未经历过战争新世代作者,和以前手冢治虫等大师的那些直面战争的作品相比,河野史代们更多了一份来自后辈的“严谨”。或许正是这种态度才能使她的作品能够做到如此细致,为之后主人公的感情抒发做了最完善的铺垫。

  丧失之殇

  “战争中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亲人”是战争题材作品中必不可缺的要素。但是《在这个世界的角落》并没有选择这条常规捷径,她甚至没有考虑过以“被害者”的身份去博取读者的同情。主人公失去亲人的故事确实能够把整个故事推向一个至高点,但除了通过戏剧性制造出强烈的同情氛围之外,这种悲伤更多的只属于“个体”,这种悲伤也只有主人公能过切身体会。所以,这种“丧失”元素达不到“丧失”真正的意义。《在这个世界的角落》中,主人公铃的亲人没有死去,丈夫周作最终也回到了她的身边,只有她的侄女晴美不幸遭受空袭遇难,虽然她们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但毕竟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这里的“丧失”和失去直系亲人的“丧失”并不同。在晴美遭受空袭之时,铃也失去了自己的右手,这个描写可以说把“丧失”一词的真正意味传递给了读者。热爱绘画的铃失去了能够创造的右手,失去了她右手边的晴美。晴美是未来,是创造未来的一种象征,晴美之死让铃陷入了无比悔恨之中,这里的悔恨除了她与晴美之间的感情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对于“责任”的悔恨。“杀人犯,杀人发,你把晴美还给我”,铃肯定理解晴美母亲,也就是周作姐姐的心情,好比你把孩子寄放在朋友身边,然后孩子意外死亡一样,这种感情再加上“爆炸声,爆炸声,爆炸声,爆炸声”,铃丧失的已经不只是晴美,也不只是信任,而是“容身之处”!日本人自古就非常喜欢探讨“容身之处”,没有“容身之处”的铃就像她失去右手后用左手画出的世界一样,是那么不自然,那么扭曲,那么无地自容。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

  角落物语

  “为什么”“不是说都做好思想准备了吗?不是说要一直战斗到只剩最后一个人为止吗?现在这里就有五个人啊。我还有左手,还有双腿”…这是铃在玉音放送后的激动言语。对在战争中丧失“容身之处”的铃,丧失“容身之处”的每个人而言,这是最宣泄式的呐喊,他们心中的愤怒并不是针对“日本战败”,因为“战争”从来只是身外之物,只是这个战争让他们失去了所有,这种“空虚感”“丧失感”中溢出的“厌恶感”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战争的思考”。当然,河野史代老师没有继续渲染这种气氛,因为毕竟“这世界上的容身之处可多着呢”。故事最后出现的那个战后遗孤算是整部作品的点睛之笔。战争摧毁了一个又一个家庭,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容身之处”,其中最没有“容身之处”即是战后遗孤。“你竟然在广岛活下来了。”铃几乎没有做任何考虑就把遗孤带回了家。好似晴美再生一样,铃找到了自己失去的东西。“这里被九座山峰守护着,所以被称为吴市。右边的是休山,左边的是钵卷山。中间的那座是灰峰山。山脚下就是我们的家”。此时的铃不仅找回了自己所失去的“容身之处”,更朝着这个曾经让她没有“容身之处”的世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尽管依然只是角落,但已经足矣!“在这个世界的角落里,我们的生活还将继续”

  本书的封面上,铃正在用右手绘画着自己心中的世界。对的,是她失去的那个右手,也是她找回来的那个“右手”。战后的角落中,铃希望看到的不是左手画出的那个“扭曲”的世界,本书的封面就是想告诉大家,那个“扭曲”的世界已经完结,我们已经回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之中。“在不停变化的世界上,到处都散落着我们的爱,你看,就像此时此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