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读后感10篇

2018-03-28 21:0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读后感10篇

  《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是一本由姚瑶 主编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17-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读后感(一):神奇的帕米尔

  “地道风物”系列中国国家地理的专集,是非常受读者喜爱的,非常有特色的地理专集。 在这本书里集中讲述的是位于欧亚大陆腹心、中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早在中国汉代就以“葱岭”相称。更早的《离骚》中就有“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同期成书的《淮南子•天文训》则对不周山之“不周”,更神奇的描述:“昔共工与颛琐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个不周山即今日昆仑山西北部的帕米尔。

  帕米尔高原也和青藏高原一样,是一片苦寒高地,也是一个让人着迷的地方。《帕米尔之心》这本书讲的是关于这片塔吉克人的故乡,帕米尔高原的人与故事神秘的帕米尔,雪山、神秘宗教、少数民族非常具有吸引力。帕米尔是丝绸之路的要冲,欧亚大陆的腹地,文明中心边缘 ,帕米尔是东西之间来往交流的必经之路,古代丝路在进入塔里木盆地以后,分为南北两道,向着不同目的地廷伸,而到了葱岭后又交汇一处,直达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石头城。从那里起,又分南北两道,到中亚、小亚细亚、南亚次大陆以及更远的地方。这使塔什库尔干成了东路的终点和西路的起点。正因为塔什库尔干是丝绸之路的要塞,因此在周穆王西巡以来的三千年时光中,已有无数的使者、将帅、王侯、艺家、文人、僧侣和往来跋涉的商贾,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帕米尔日出日落美景,听到塔吉克人优美的冰山传说了解塔吉克民族独特的民俗民情。那里风轻水静、河面如镜、白云似雪。从远处望去,在远方的青山和近处绿草的映衬下,天地苍茫,巍峨雄壮,那银色的细沙洁白柔和,就象婴儿肌肤,令人心动。据说这里就是《西游记》沙和尚发迹的白沙山和流沙河,千万年的天地造化,留下人们无穷的遐思和想象。 我们欣赏着书中到精美的插图照片,令人仿佛置身于画图之中,心中也升起了一些对那片神奇的土地向往,在那广阔独特的自然地貌之外,还有人文精髓在其中。它是遥远却并不孤绝的“世界屋脊”,记录了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也展望着通往未来道路。 《帕米尔之心》这本书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是一本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地理方面优秀书籍

  《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读后感(二):让书本带你去旅游

  选择有关帕米尔高原的书来读,一方面是由于喜欢旅游,另一方面是觉得像这样的地方、路途遥远且险阻,平生去游玩的可能性不大,故此就从他人的图片文字中来了解和体会一下异地风情,假如实在喜欢,以后再有选择性地去游览也未尝不可。

  虽然、在中学时代也学过些相关地理知识,可是真正对一个地名的理解应该不单单停留在书本之中,况且时代在发展,许多东西也在变化。本书的地道风物是从地理、历史、风俗、人文、民族、政治等方面全方位阐释了这片神奇的大地上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色,加上精美的图片,能令读者可生动了解了许多当地的风情。书中还附有一些详细地图路线图说明以及古代丝绸之路所经过的节点信息,也讲述了清代至今我国最西部疆域的变迁配合具体文字的说明,让人能真切认识到那些地貌与方位、还有地域与人文的综合概念

  说实在,书中所讲述的一些地方并非我们普通人能到达的,就像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那样,需要体能、经验训练毅力志向天时地利人和相互配合的运气,我读到那位作者是历经了多次生命危险后,与队员死里逃生的惊险历程,最后终于获取了登顶成功,并活着回到起点,那是生命中怎样的体验?还有穿越冰川河谷,也是需要专业团队通力合作勇气,并非常人一般的旅游。从这些文字与思想中一定会令人感受到了那种惊心动魄过程、那些突破人类本身极限挑战、还有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敬畏……这也是本书最精彩部分

  现在各大旅游网站上的旅游攻略比比皆是,不过对于帕米尔高原的介绍确是寥寥无几,至少我见过的不多,顶多也只是其中某地的一些点滴,而这本书便是全领域的覆盖,除了介绍广阔独特的自然地貌之外,还有人文的精髓在其中,更有其多国多民族多文化交融性,也非常罕见,所以就显得格外珍贵

  我读完文字后,反复欣赏了其中的插图照片,仿佛置身画图,心中也升起了一些对远方的向往,也许有一天,自己也会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

  《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读后感(三):在神的掌心根里 ——《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次热度的高原之美

  在神的掌心根里 ——《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次热度的高原之美

  喜欢MOOK的主要一点就在于比杂志更加专业和比书籍更加随性,而喜欢“国家地理”系列的心情,大约就是和老爸老妈喜欢看央视4套的什么“北纬三十七度”啊之类的旅游节目是一个道理,心中是在向往去奔向远方的。 火热的西藏旅游让“世界屋脊”变得仿佛人人都能去得,其实每一个人都会向往去那样的一个美丽的地方去奔跑和浪荡,但是文青们总是要发现一个能够体现B格的地方,国家地理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推红了的那曲到甘孜,总之,关于神秘的高原,我们有了新的选择。

  《帕米尔之心》讲的就是关于这片塔吉克人的故乡,神秘的帕米尔高原上面的人与故事,人们在这里攀登世界第二高峰K2,在这里寻找转场迁徙,在这里体味“八个帕米尔”的不同的风景,人们的生老病死与爱恨,人们的对与芳草和美的追随,在身上绣出那些艳丽斑斓的梦想,在高山白雪之间,感悟静谧的天地……

  我们之所以会感叹我们想要跟随那些摄影师镜头去远方,之所以会热爱那些网上的大牛带我们去自由行,我们是想要放飞我们的自我,去找寻那些远方的无限的可能,我们去见识过山的巍峨、河的深沉草原和羊群、离人和乡愁……我们不必离开我们这狭小格子间,就可以见识到这个世界,随着他们或者她们的精神逍遥远行。这是远方的吸引力,从前的人,只能从听闻当中,感受到那样的快乐,勇于迈出步伐的人,便成为了玄奘、徐霞客一般的传奇人物;今天,我们无法放下我们的工作时候,只要随同那些职业旅人的镜头和语言,就能够体会即使远在天涯,但是能够咫尺之间的风景。

  今年已经看了两部关于藏地的电影了,人们喜欢听人们讲述这种故事的原因,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想要体会那种不变的滋味是的,是说不变。帕米尔的吸引力和雪山、神秘宗教、少数民族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在于他们的不变;塔吉克族人在严苛的生存条件下,日复一日重复生活,在不变之中,有温暖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是在一片片拆迁,时常变动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生活的都市里面,人们内心渴望的那些精神归宿,是何其相似——我们在远方,是在试图找寻那些我们失落了的东西。

  帕米尔在神秘的地理位置,就如同是开篇介绍的那样,是在祖国最西端的联系起大地脉龙的如同手掌一般的位置,在掌心根里,守候远方,守候丝绸之路,守候时光,守候我们的期待浑然天成,静谧如画。

  y 林怿 2017年9月25日21:16:34 写于御庭园

  《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读后感(四):最荡气回肠旅途都为了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电影《一代宗师》中的宫二小姐说,习武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此言何其精妙,完全也可用来描摹旅途中人心境的变迁。旅行如冒险,人暂时别离常驻之地,在异国他乡,往往会收获短暂的脱轨之快感,尤其是卸下面具和防备,或可照见被世事蒙蔽的初心,以及那个久违的一度迷失的自我;紧跟着,生命的质地随地缘的不同而得以扩充,所谓“心随境生”——你在沙漠见到蛮荒,你在水乡见到灵动……茫茫天地间,你足以瞥见虚无和永恒;而旅途中会遭遇形形色色陌生人,你来到他们的领地,购买他们的商品接受他们的服务,与他们穿梭交织、同吃同住,最重要的是,你像一个读者,翻阅、窥视他们的生活常态,与他们的生命高度重叠。

  位于西域之极的帕米尔高原,这里的“天地”才是大写的“天地”,足够广袤的空间把促狭的人心无限地撑满、扩张至无穷大,从而变得强大饱满坚韧;也只有这里多样的风土人情才能为踏足这里的外人提供世间最为荡气回肠的体验。两年前的这个季节,即2015年11月,我历时20天,换乘了15辆越野车,辗转于新疆5000多公里的边防线,穿行于草原、沙漠、戈壁、冰川、达坂、森林、湖泊等各种地形,并与维、蒙、回、满、塔吉克、俄罗斯、哈、锡伯、柯尔克孜、达斡尔等数个少数民族的同胞相谈甚欢。

  可以这样说,此次新疆之行是我一生数次出行中最为磅礴的旅程,这一行,去到的是许多人一辈子想去却去不了的地方,也对我的一生造成了极为重大影响。这一路,在数千公尺高、满是冻冰的达坂悬崖边一路车行,吓出一身冷汗,亲身感知生死悬于一线之间;住到了半夜太阳能耗干,手机信号网络全都断掉的深山派出所,感知与世隔绝孤寂;在海拔5000米的红其拉甫,吃着用特殊高压锅才煮熟的偏硬的饭,感知生活条件的艰难;在颠沛的中巴友谊路,被震得五脏六腑全都移位……20天,我走过的是一条万里之路,更是一条荡涤心灵磨练意志的心路,毕生受用,经过高原山川湖泊草地等的洗礼与荡涤,整个人的心气大涨,越发追清避俗,少言寡语,尤其不愿与滚滚都市里的红尘俗世纠葛

  关于生命的认知便是如此奇妙,当你见识过无穷“大”,那么,世间万事万物在你眼里,就会相对变得无穷“小”,你也自然会变得豁然开朗。在帕米尔高原,无限接近极纯的蓝天,沾染了更多一些的神性,从身体灵魂,自然就变得更轻盈飘逸起来。

  2017年10月,陪着家人展开甘肃、青海、宁夏之旅,临行前,往包里塞进的就是这本《帕米尔之心》。逡巡于河西走廊时,边抚摸着书中提及的那些并不让我陌生的地名和人名,边望着窗外磅礴的河流山川,神思不禁飘摇起来,特别是一想到绵延的祁连山脉再往西延伸,就会连接到兴都库什山脉、昆仑山脉,最终达到那片神秘的国境之西。想象中的关联是如此近,可实际时空距离又那么远,不禁怅然,眼里泛潮,常常热泪盈眶

  《帕米尔之心》的诸位行者和摄影忠实再现了这片苦寒之地上最让人震撼感动现象:在贫瘠、艰难、荒芜、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管是土著,还是驻扎在这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军人——都展现出极为坚韧的生命力,他们哪怕生于清贫,但内心无比肥沃、饱满,营造出一种浪漫残酷诗意。这个“心”是指五大山脉收拢于帕米尔高原这个核心,也是指这些人那颗澄澈、强大、顽强的“心”——他们在这里安营扎寨因地制宜创造出“转场”的游牧方式制作出鹰笛鸣奏出内心的孤独,对太阳、火、大山表现出独特的痴迷和崇拜……在逼仄的生存环境里,这里的人却显得格外从容不迫潇洒不羁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我想,能把贫苦过出幸福滋味的,都堪称地道的“生活艺术家”。

  在《山海经》等上古神话里,昆仑山被奉为神仙聚居之地、幻象之山,可是,这里并不是亲而不近、近而不得的人间秘境,也不完全是文艺青年诗人、摄影家、写生者、探险家、支教老师们向往的精神家园,相反,它具有强大的物质性,独特的海拔、生存环境和遥远的距离,让帕米尔高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保存完整的自然和社会系统,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保持着亲昵、原初、至纯至真的依存关系,可以这么说,生活的痕迹在这里深刻清晰隆重、盛大且多元,只须稍加着墨,便能写就史诗般的篇章

  在这片神奇的高原上,甚至并肩的两座山峰的质地与风化方式都大相径庭,即便在同一座山峰,山峰与山谷的风景、地貌、气候、植被也不一样。在这里,你感受到的是另一种生命尺度、精神高地,看见丰富多彩的“多样性”和粗粝的生活质感。你还可以复印玄奘、马可·波罗等人的足迹,令稠浓的古意时不时地在胸间荡涤,更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出发,前往这片荒凉之地都要经历山高水长,恰好是去路足够长,才长得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卸下浓妆,彻彻底底地敞开眼界心胸,重整衣装和心境。既名为“心”,帕米尔高原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完成着声势浩大新陈代谢能量交换——沿着千百年来客商、僧侣、军人铺就的丝绸之路等“血管”,亚洲各地区的技艺、文化或文明在这里融汇。只不过,跟自由之心、放荡之心、执著之心等词中的“心”一样,帕米尔之“心”也不仅仅是指泵血的器官,而是思想、心绪、情感等的代名词。因五条山脉的屏阻,使得这里愈发像一片与世隔绝的净土。千百年来,宏大的历史和文化在这里不受入侵地沉淀、发酵,所以,在这里游览,哪怕只是过客,也能生成如吐鲁番葡萄美酒一般醇美的心怀,不醉不归——第一杯敬自己,第二杯敬天地,第三杯敬众生!

  《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读后感(五):《地道风物:帕米尔之心》:应该有更深刻的文字介入到这个地域

  《地道风物:帕米尔之心》:应该有更深刻的文字介入到这个地域

  最近中信出版社出版了“地道风物”丛书中的“帕米尔之心”,在书的封页上标有“中国国家地理”的字样,应该说,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地理的书。

  这本书,将它主要的聚焦点,放在了帕米尔高原这一片浩大的地域,它是中国的西陲,但它不仅仅是一个传说中的名字,不是一个地理中的概念,它更是一个文化的记忆,一个历史中的节点。

  当然,作为一本标示为地理书的《地道风物:帕米尔之心》不可能涉及到这个地域的所有历史,所有风情,但是这本书,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注重从地理的维度与角度及层次上,扫描了这个地理区间里的所有的文化意蕴与外在风貌。

  我们看到这本书的著者,罗列了对这一块地域有着切身感知的各种职业的撰稿人群。它从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一本有着同一主题的杂志书,全书按照总体构架,分解成了各个板块,然后把板块里的各个单章主题,分配给各种风格与视角的撰稿人,最终合成起来,便成了这样的一本书。

  因为各个撰稿人必须面对着自己所分配来的各自的题目,所以,他们在撰写自己的那一部分文章时,难免都要由大而小、由全而偏,从而使得他们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引用素材的相似与雷同,但是各位撰稿人的不同的文风、不同的观察视觉,还是使他们所撰写的各个章回,带有了内质的新颖性。

  这就使得全书在不同撰稿作者的共同参与下,始终难以绕开帕米尔历史这个核心的主题。

  这一段区间,在近代中国史中,交织着中华帝国、俄罗斯帝国与大英帝国角力的痕迹。我曾经写过一部长篇小说《玉鲸丹鹤雪莲谱》,就曾经将小说的时间段设置在清朝的嘉庆年间,可以说,中国近代的历史开端正是从这一刻开始的。我们一般都认为鸦片战争开启了近代中国史,但实际上,如果仅仅锚定1840年,我们无法理解那个时间节点里呈爆发性出现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我们必须向上追寻,向上回溯,而嘉庆年间的中国缓慢孕育着的势能,才真正决定着后来中华帝国乃至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而在清朝中期缓慢积蓄的巨大势能中,有一块重要的地域就在帕米尔地段,当时还叫葱岭,我小说中的人物,就叫“小舂”,取葱岭之意。

  帕米尔在那个时间段,就已经确立了今天的基本走向,巨变前夕的清朝时光,正决定着帕米尔的最终归宿。所以我对帕米尔有感情,是因为我意图用文学的形式还原那个地理位置上曾经的过往与冲动。

  这样,我从《地道风物:帕米尔之心》里能够读到很多似曾熟悉的内容。这里,有着古代中国对昆仑山崇拜究竟落实于帕米尔何处的永恒之谜,这里,有着这一块地域里究竟谁是这里的古老先民的猜测,还有西方探险家对这块地段的毁灭式的新发现,给中国地理带来的难堪的撞击,可以说,帕米尔高原的范围内,是中西文化的一块巨大的撞击场,隶属于东西方的地球板块在这里发生了强有力的撞击,导致了一场地理上的隆起,而在历史上,它更是一座方尖碑,铭刻着复杂而深沉的密码。

  破解帕米尔,就是解读中国历史的一个关键,特别是近代中国史。可以看出,它在地理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更是历史上的关键点。

  在《地道风物:帕米尔之心》一书撰稿作者的简历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作者都是探险家、旅行爱好者还有支教人士,他们像当年那些到中国探险的西方人一样,从东面的方向,探入到帕米尔的深处,去感知这里的风情与方物,记下这里的地貌与水文,他们更像是当年西方探险家的“奚我后”者,但是,可贵的是,我们看到,普通的中国人,也开始有意识关注中国西部的那座巍峨的高原,不是守着故纸堆,像清朝末年一样,从考据的维度,来研究“西域的地理”真相,他们用自己的脚,用自己的亲历,去纪录西部边陲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给予自己的强烈的视觉刺激与心灵激荡,保真出了真实的山河纪录。我们时代需要这样的探险精神。当一个时代有了足够的宽裕,能够让理想自由放飞的话,这种相当于“单飞”的探险精神便能够飞得更高更远。亲身经历的对山河的踏访,能够让我们在书中更切近地了解到帕米尔的每一个层面,这也决定了全书从那里的山脉攀登、那里的历史传承、那里的民族风情、那里的文化细末等各个环节,洞穿帕米尔的每一个细部,这些作者的现身说法,增加了叙述的亲近感,而这些作者站在历史制高点上的视野,又让他们的文字能够穿越数千年的历史迷雾,扫描这片区域的每一个曾经发生过的人类遗痕,辨析汉文化体系里对这个地域上目光驻足所留下的所有符码。

  当然,我们也必须指出的是,这些写作者,视野是宏大的,审视是高屋建瓴的,这是这本地理书籍所必须采取的观望方式。这里,我想到了在帕米尔那一端的一位吉尔吉斯作家,他之前是前苏联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艾特玛托夫,他曾经写过一部描写天山山脉边缘地带的一个孩子与他的爷爷的伟大小说《白轮船》,他的这部小说的可贵之处,就是写出了山地里的人性与人情,从而赋予那些陌生的山峦以亲切的人性的意味。两相对比,我们就可以知道,在中国山的这一端,我们现在并不缺乏文字对这个地域的扫视,但缺少的是从人的角度,从情感的角度,写出这一片地域在人性感知平台上的共性的情感秘密,这才可能是破解这块神秘地域秘境的最后一个攻克难点。

  �������_A

  《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读后感(六):最荡气回肠的旅途都为了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海拔五千多米的著名的红其拉甫边检站,我已经站在巴基斯坦的国土上,远望国门,心潮澎湃简单的数字,庄严肃穆赛里木湖上的飞狐云茫茫雪原被圈在褶皱雪山里的公路塔什库尔干县城里著名的图腾,当地民族以老鹰为图腾吹风草低现牛羊,怎么拍都可以入画终年积雪的山脉

  电影《一代宗师》中的宫二小姐说,习武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此言何其精妙,完全也可用来描摹旅途中人心境的变迁。旅行如冒险,人暂时别离常驻之地,在异国他乡,往往会收获短暂的脱轨之快感,尤其是卸下面具和防备,或可照见被世事蒙蔽的初心,以及那个久违的一度迷失的自我;紧跟着,生命的质地随地缘的不同而得以扩充,所谓“心随境生”——你在沙漠见到蛮荒,你在水乡见到灵动……茫茫天地间,你足以瞥见虚无和永恒;而旅途中会遭遇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你来到他们的领地,购买他们的商品,接受他们的服务,与他们穿梭交织、同吃同住,最重要的是,你像一个读者,翻阅、窥视他们的生活常态,与他们的生命高度重叠。

  位于西域之极的帕米尔高原,这里的“天地”才是大写的“天地”,足够广袤的空间把促狭的人心无限地撑满、扩张至无穷大,从而变得强大、饱满且坚韧;也只有这里多样的风土人情,才能为踏足这里的外人提供世间最为荡气回肠的体验。两年前的这个季节,即2015年11月,我历时20天,换乘了15辆越野车,辗转于新疆5000多公里的边防线,穿行于草原、沙漠、戈壁、冰川、达坂、森林、湖泊等各种地形,并与维、蒙、回、满、塔吉克、俄罗斯、哈、锡伯、柯尔克孜、达斡尔等数个少数民族的同胞相谈甚欢。

  可以这样说,此次新疆之行是我一生数次出行中最为磅礴的旅程,这一行,去到的是许多人一辈子想去却去不了的地方,也对我的一生造成了极为重大的影响。这一路,在数千公尺高、满是冻冰的达坂悬崖边一路车行,吓出一身冷汗,亲身感知生死悬于一线之间;住到了半夜太阳能耗干,手机信号、网络全都断掉的深山派出所,感知与世隔绝的孤寂;在海拔5000米的红其拉甫,吃着用特殊高压锅才煮熟的偏硬的饭,感知生活条件的艰难;在颠沛的中巴友谊路,被震得五脏六腑全都移位……20天,我走过的是一条万里之路,更是一条荡涤心灵、磨练意志的心路,毕生受用,经过高原山川湖泊草地等的洗礼与荡涤,整个人的心气大涨,越发追清避俗,少言寡语,尤其不愿与滚滚都市里的红尘俗世纠葛。

  关于生命的认知便是如此奇妙,当你见识过无穷“大”,那么,世间万事万物在你眼里,就会相对变得无穷“小”,你也自然会变得豁然开朗。在帕米尔高原,无限接近极纯的蓝天,沾染了更多一些的神性,从身体到灵魂,自然就变得更轻盈、飘逸起来。

  2017年10月,陪着家人展开甘肃、青海、宁夏之旅,临行前,往包里塞进的就是这本《帕米尔之心》。逡巡于河西走廊时,边抚摸着书中提及的那些并不让我陌生的地名和人名,边望着窗外磅礴的河流山川,神思不禁飘摇起来,特别是一想到绵延的祁连山脉再往西延伸,就会连接到兴都库什山脉、昆仑山脉,最终达到那片神秘的国境之西。想象中的关联是如此近,可实际的时空距离又那么远,不禁怅然,眼里泛潮,常常热泪盈眶。

克孜尔族母子,当地护边员的家人维吾尔族小兄妹上过央视《向幸福出发》的一对伉俪

  《帕米尔之心》的诸位行者和摄影师忠实再现了这片苦寒之地上最让人震撼、感动的现象:在贫瘠、艰难、荒芜、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管是土著,还是驻扎在这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军人——都展现出极为坚韧的生命力,他们哪怕生于清贫,但内心无比肥沃、饱满,营造出一种浪漫又残酷的诗意。这个“心”是指五大山脉收拢于帕米尔高原这个核心,也是指这些人那颗澄澈、强大、顽强的“心”——他们在这里安营扎寨,因地制宜地创造出“转场”的游牧方式,制作出鹰笛鸣奏出内心的孤独,对太阳、火、大山表现出独特的痴迷和崇拜……在逼仄的生存环境里,这里的人却显得格外从容不迫,潇洒不羁,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我想,能把贫苦过出幸福滋味的,都堪称地道的“生活艺术家”。

  在《山海经》等上古神话里,昆仑山被奉为神仙聚居之地、幻象之山,可是,这里并不是亲而不近、近而不得的人间秘境,也不完全是文艺青年、诗人、摄影家、写生者、探险家、支教老师们向往的精神家园,相反,它具有强大的物质性,独特的海拔、生存环境和遥远的距离,让帕米尔高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保存完整的自然和社会系统,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保持着亲昵、原初、至纯至真的依存关系,可以这么说,生活的痕迹在这里深刻、清晰、隆重、盛大且多元,只须稍加着墨,便能写就史诗般的篇章。

  在这片神奇的高原上,甚至并肩的两座山峰的质地与风化方式都大相径庭,即便在同一座山峰,山峰与山谷的风景、地貌、气候、植被也不一样。在这里,你感受到的是另一种生命尺度、精神高地,看见丰富多彩的“多样性”和粗粝的生活质感。你还可以复印玄奘、马可·波罗等人的足迹,令稠浓的古意时不时地在胸间荡涤,更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出发,前往这片荒凉之地都要经历山高水长,恰好是去路足够长,才长得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卸下浓妆,彻彻底底地敞开眼界和心胸,重整衣装和心境。既名为“心”,帕米尔高原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完成着声势浩大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交换——沿着千百年来客商、僧侣、军人铺就的丝绸之路等“血管”,亚洲各地区的技艺、文化或文明在这里融汇。只不过,跟自由之心、放荡之心、执著之心等词中的“心”一样,帕米尔之“心”也不仅仅是指泵血的器官,而是思想、心绪、情感等的代名词。

  因五条山脉的屏阻,使得这里愈发像一片与世隔绝的净土。千百年来,宏大的历史和文化在这里不受入侵地沉淀、发酵,所以,在这里游览,哪怕只是过客,也能生成如吐鲁番葡萄美酒一般醇美的心怀,不醉不归——第一杯敬自己,第二杯敬天地,第三杯敬众生!

五条山脉在这里打结,所以被称为“帕米尔之心”

  《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读后感(七):探寻苍茫野性与辽阔内心

  看过太多去青藏高原的旅行团和去那里旅行的书籍,那个世界屋脊总是能吸引我们太多的目光,我们却总会忽略这个坐落在中国西部边陲,与多个中亚国家接壤的神秘高原——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地处我国的西部边疆,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国都有接壤,他是一处少有游客光顾的地方,也是一个苦寒之地。它是丝绸之路的要冲,欧亚大陆的腹地,文明中心的边缘。这本书的作者是一批摄影家、编剧加旅行家,他们用他们的亲身感受、镜头、笔触记录了这个高原的地道风物。

  地:被诸多山脉环绕的帕米尔高原,位于中国的西部边陲,书中用手掌上的五指来形容他的形状,五大山脉集聚于此。我们在这里更多体会的是冰川、荒漠、雪山、还有河谷、火山。一年四季在这里只能体验到冬和夏。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坐落于此,他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虽然高度不及珠穆朗玛峰,但其危险和攀登难度却举世闻名。

  道:帕米尔高原身旁矗立的是带有神话般色彩的昆仑山,他是古代丝绸之路交汇的地方,中西文明碰撞的火花在这里闪现。我们仿佛能听到张骞出使西域的阵阵驼铃,玄奘西游天竺的声声马蹄,这里是塔吉克人聚集的地方,这里是伊斯兰文明传承的地域。作者尝试研究他的原住民,却不小心看到了旧石器时代下的遗存,原住民是如何在这苦寒之地生存下去,成为了未解之谜。现代机械文明的轰鸣从他的边缘绕过,喀喇昆仑公路将文明和信息传递到了这个地方,牧区的人民也看到了现代文明的曙光,走出大山不再那么漫长。

  风:热情好客的塔吉克族人民拥有着对太阳的极端崇拜,积极善良的塔吉克人民将眼前的遗存奉为上天的馈赠而倍加珍惜,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让他们深爱着这片土地。西域风情的舞蹈和歌声总是能够打动寻访这里的游客,让众多的人流连忘返。皮里克节总是将火把点燃开来,一直照耀这片带有浓郁氛围的土地。

  物:在这片苦寒之地,我们很难想象他依然有着丰富的物产。从帕米尔高原走出来的青年在回忆起来时,都不约而同的将馕、奶茶、羊、抓饭作为想念的食物。塔绣是这里的一道绝美的物产,从编织工艺到图案描绘,都体现着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承千年的记忆在这里显现出来。除此之外,胡萝卜、沙棘这些从西部传入中国的产物,其源头正是这里。

  从《地道风物05:帕米尔之心》中的每一幅图片、每一篇文章,都仿佛在无言地诉说着一种传奇。我们既在感叹优美的文字,又在欣赏着每一个镜头下的图片。既有波澜壮阔的高山、冰川、荒漠,又有动人的民族风情、丰富的物产,一个绝美之地让我们流连忘返。

  《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读后感(八):心随愿走之游赏帕米尔---评《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

  身为一名爱旅之人,我觉得自己除了喜欢游山玩水外也喜欢翻看些旅游类的杂志读物。不仅仅因为如此的阅读可以带领我观赏到未曾见证的风土人情,更因为我可以一睹更多世间别致的精彩和美景。

  在诸多的旅游类读物中,我尤其亲情于中国国家地理推出的系列读物。诸如其中的《地道凤物》发现之旅的读本。针对这个系列的读物,我最大的感触还是内容详实,图片精美,讲述生动,信息量齐全。这无疑让哪怕是从未去过这些景点的读者也会在翻看读物时油然而生地产生着强烈的立体感触。此时此刻,《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又隆重问世了。乍然看到“地道风物”这四个前缀词,我立马迫不及待地产生着强烈的阅读欲望。

  细细翻看的过程中,我觉得不负这套系列读物的高阅读价值。于这本《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中,本书的编辑带领着我畅游了一个藏地之外精缩版的青藏高原——位于欧亚大陆腹心、中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延续着这个系列读本贯有的编辑风格,我又再次零距离地接触到了一个精致的景地----帕米尔。“地生万物,道法自然,风化成典,物华天宝”汇聚而成的地道风物用着无声的语言,却是十足震撼人心的视觉效应诠释着一个最为生动淋漓的帕米尔高原。虽然我从未去过这个地方,但是我却借助着本书得以深刻地领略到了这块土地上的风土人情。事实上,我更是跟随着书中的诸多章节看到了一个未为详实不过的高原。它有着它的风情,它有着它的遥远。遥远却不孤绝;绝境中的奇迹 ;穿行克勒青河谷;腹地与边缘;喀喇昆仑公路;隐秘的文明血脉-----从过去到今朝,从地理风貌到风土人情;从放目远眺的极致到亲临现场的挑战与攀登。虽然这是一片固守在远方的土地,但是书外的我却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其中。感叹于造物主的神奇,惊叹于历史赋予的帕米尔使命,震撼于今时今日人们对于帕米尔的深入解读。在看着这些看似平淡,实则生动的文字描绘,我的内心深处其实早已经蠢蠢欲动地萌生着走入其中一睹为快的欲望。事实上,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地道风物”亮点还在于书中更有着方方面面的关于帕米尔之地的实景彩色照片。这样,读者在看书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用心去聆听着关于帕米尔的故事,我们更可以用自己的实际第一感觉去赏鉴这片生动有故事的土地。类似于书中关于当地的结婚场景的刻画描述便是给了我深刻的影响感受。以时间为顺序,以特色为且入面,以结婚的各个场景照片进行添光加彩,读者们可以零距离地走入帕米尔的婚俗现场,领略和欣赏当地人们的喜庆场面。

  《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无疑是一部精彩的,震撼人心的旅游类分享读本。对于读者们而言,我们可以于闲暇之时翻看阅读。感受一片异域的风光,更是用心去聆听帕米尔之心的多姿多彩。

  《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读后感(九):一个净化灵魂的地方在等你——读《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

  文/岸晓风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越来越成为不少人的共识。这也道出了旅游的重要性。2017年的十一长假,我的生活轨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简单来说,都与“旅游”有关。一是自驾出去四天,另一个则是在家修整,同时看了一本与旅游有关的书,由中国国家地理打造的《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

  帕米尔高原,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说熟悉,是对地名熟悉。对于学过地理的人来说,我们都知道我国的最西端就是帕米尔高原,对于学过历史的人来说,我们都知道古代中国的西端有个很著名的地方,叫葱岭。其实如果我们读过《山海经》,或者是读过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一定知道一个名字,叫“不周山”,这其实就是帕米尔高原。说陌生,因为这个地方离内地的确有很远的距离。我们常说,祖国幅员辽阔。帕米尔高原毕竟是中国的最西端,让很多想一探究竟的朋友们打消了亲自“探望”的念头。

  但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数年之前,青藏铁路开通之前,很多喜欢西藏而没来得及去的人开始有了危机感。为什么?因为铁路开通之前的西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块神秘的地方,是一些人的精神家园,换句话说,那个时候的西藏是原生态的。但是铁路开通之后,随着大量外来游客的涌入,现在的西藏已经不是从前的西藏了,如同从一个未谙世事的少女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姑娘。

  帕米尔同样如此。一方面,帕米尔高原有着世界第二高峰的乔戈里峰,被誉为昆仑三雄的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毫不夸张的说,世界级高峰皆汇聚于此。在一些人看来,帕米尔高原的这种地理位置应该是这样的——荒漠、雪山、冰川……,寒冷、孤独、遥远,似乎是它不变的底色。但是事实上,另一方面,帕米尔高原却有很多群山沟壑,同样有着杏花江南的景象。更重要的是,那边有原生态的美景,无论是大气磅礴,还是温润细腻,那边有朴实无华的人们,有洗涤人灵魂的沉着与洒脱。

  这些,都尽在《地道风物005•帕米尔之心》这本书里,又或者,这也是我们开启一段新的旅程的开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