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29 21:0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精选10篇

  《寓言中的经济学》是一本由梁小民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280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01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一):一本任何人都可以读得懂的另类经济学

  如今的时代影响与被影响已成为社会发展特质外国人喜欢中国文化,中国人又偏偏对西方文化感兴趣。不是说西方文化不好,因为与时俱进是现代生活潮流,好的东西拿过来用也未尝不可,但是我觉得我们在学习国外文化的同时,也应当把自己本来拥有的东西学好,才算不辜负中华儿女的美称。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是经过岁月沉淀遗留下来的东西,其内容更是博大精深。这点单单从自古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到现在依然被人津津乐道,就足以表明其优秀之处。

  寓言故事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对人们启发思考或者是具有教育意义文学内容。可以说,它的存在是先人智慧体现,比如“守财奴”、“矢车菊”、“东床快婿”、“东施效颦”、“天鹅、狗鱼和大虾”等,每个故事都那么让人印象深刻,同时又告诉人们一定的道理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的人眼中,寓言故事所存在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经济学家梁小民用他独特视角,通过讲述那些家喻户晓的寓言,帮助人们清晰解读并认识那些关于《寓言中的经济学》的原理

  我们都知道在《韩非子》中记载了一个关于“滥竽充数”的典故,内容讲述的是在齐宣王当政下,一个叫做南郭先生的人混在众多会吹竽的人中冒充行家获取报酬的故事。而也正因为这个故事,从此这个人就成了人们以次充好、冒充行家的反面教材。此事固然是为人处世的不道德导致的,但更多时候少有人考虑到产生南郭先生这类人的根本原因

  人的本性大多是善良的,但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会因利益发生改变。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南郭先生不劳而获行为平均主义也就是吃大锅饭而所引起来的无效率。正所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假如进入一个事业单位就可以混日子生活,那么长久下去,人们为了安逸生活自然就会随大流失去做事情的积极性。而要使想南郭先生这样的懒人发生改变,靠的不是道德说教,而是制度的根本改变。比如,一种激励人的奖励制度,绝对可以调动很多人的做事积极性,达到意想不到竞争效果

  再举个例子,克雷洛夫的“天鹅、狗鱼、大虾”是一篇比较有名的寓言,它讲的是天鹅、狗鱼和大虾想把一辆小车大路上拖下来,结果因为三个动物用力方向不同,而导致车子一动不动。一个人的力量有限的,尤其是分别用力的情况下,更显得渺小,而只有团结起来,有劲儿往一块用,才能发挥出1+1大于2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这个寓意依然适用。如果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各自为政,不懂得互相协调、帮助,那么,工作效率可以说十分底下,而只有将个人利益与他所在集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并设置行之有效监督惩罚,创立出一套适合企业运行管理的制度,才能实现团结就是力量的现实意义。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寓言讲的是动物或者人,反映的是人性以及做人的道理。经济学用的是逻辑推理或数学工具分析的是人类的行为。”所谓的经济学,其实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复杂。因为无论是寓言还是经济学,在人性方面都是共同的,做人或者做事的道理也是相通的。而在阅读寓言故事的同时,完全可以从中窥见经济学的奥秘生动有趣,且简单易懂。准确的说,《寓言中的经济学》,是一本任何人都可以读得懂的另类经济学书籍

  《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二):继承遗产跟中彩票都令人艳羡,经济学却告诉你意外之财的另一个真相

  

1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写过一个“均等的遗产”的寓言,大意是一个富商,有两个儿子,他想把财产全部留给大儿子,而他的夫人为得不到遗产的小儿子哭泣。路人劝解她,只管遵从富商的安排,两个儿子自会各得其所。果然,大儿子坐拥财产,一无所长,挥霍一空后贫困而死。小儿子则离家学艺,增长本领积累财富

  有多少人会真正认同这则寓言传递的寓意呢?人们大概只把这个寓言当成教化故事,都深信如果自己是获得遗产的大儿子,一定不会如此。

  《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三):经济学也需要“画皮”

  最近自己对经济学产生了一些兴趣,总是找机会去看一些经济学的书籍,不过由于时间有限,尽管自己的书架上放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和《国富论》这一类的书,但却一直没有看,自己的水平也就一直停留在一个小白的水平上。

  这本《寓言中的经济学》的确是货真价实的经济学著作,喜欢经济学的读者朋友们绝对可以选择一读。与那些专业性强的教科书般的书籍相比,这本书的难度会小一些,比如像我这样的小白大多都是可以读懂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作者的专业性不强,相反,作者能够写出这样一本书,完全可以见证他在经济学上的功底。直白地讲,要是专业能力差一些,根本没有办法将这些经济学理论和寓言故事联系在一起。

  寓言故事正是使本书比较容易理解的原因。虽然我读过不少书,但是作者在本书中提到的寓言故事我并不是都听过,但是寓言故事之所以称之为寓言,一是因为其借鉴性强,二则是因为其比较通俗易懂。经济学原理是非高大上的,但是借助寓言故事来理解它们,这些专业性强的术语和原理则变得简单多了,真的是有种深入浅出感觉。每读完一个故事,你就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原来经济学这么容易啊?

  经济学当然不容易,也更不是几个寓言故事就能够代替了的。读者朋友们可以看懂每一个寓言故事,但是并不能保证弄懂每个寓言故事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用寓言故事是代替不了经济学的,我们也不可能把这本书当成经济学的教科书。换句话说,用这本书你是无法学会经济学的。那么是不是说这本书就没用了呢?当然不是这样,我们可以给这本书一个定位,那就是利用寓言故事与经济学原理相结合,使像我这样的经济学小白能够更加容易入门。也就是说,这本书可以理解为一本敲门砖,能让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济学专业知识变得亲民,更接地气。有这样一本书作为学习经济学的入门读物,那还是相当不错的。

  书写得很精彩,作者也将寓言故事背后的经济学分析得很透彻。尽管有些地方依然不是很理解,但对经济学的认识水平绝对与读本书之前不是一个层次了。质的飞跃不敢说,但绝对是对经济学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刻,再读那些专业性强的教材类书籍的时候痛苦程度可以轻一些了。

  不过经济学毕竟是经济学,纵使披上了寓言故事这件外衣,仍然无法摆脱它的“画皮”本质,经济学的难度就摆在那里,不会因为寓言故事增加一分,减少一刻,所以,个别的章节依然不是那么好读。专业带来的困惑与痛苦甚至令那些寓言故事也显得面目可憎了。幸好,这样的章节并不太多。

  《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四):小故事大寓意

  经济社会必须掌握些经济规律,否则连去菜市场的帐都算不清楚的人,又怎能理解融资,期货,国际资金往来?鹰为鹰,无论多么嬴弱,都永远高飞于蓝天,比在巢穴里聒噪的群鸡有更多的翱翔于天际的机会。普通人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正是让自己的思维有了高飞的基础

  六十五则幽默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讲述出当代经济学深奥道理,这些普通人嚼不通的经济学理论在寓言故事里却深为大众接受。文化文字的力量可见一斑,谋小民不仅是个单纯的经济学家,更可称得上科普作家。现实生活里产生的各类经济问题是人类社会高度化的体现,掌握了知识便掌握了主动权。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事去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不会如《布利丹毛驴》般竟无所适从地活活饿死。

  经济学家与作家的双重身份终于使梁小民将熟知的经济专业用通俗的语言讲得清杨明白透彻。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艺术,有了这样的艺术,人生会更加美好与充满希望与阳光。在《人性和理性假设篇章里作者梁小民提出了中和平衡概念,善于引导才是正道

  《欲望不是贪婪》让欲望成为勤奋动力,让犯罪的根源贪婪在道德自律和法律威摄力之下偃旗息鼓......

  法律与经济的结合才能制止那些以经济为名搞自私投机的“经济专家”,在当今的科技发展的社会生活,专业与专业的相互交叉结合起来越趋于精细化,倘若仍抱着隔行如隔山的浅见不肯放手,自然会不适激烈变幻的社会,不适应就会被淘汰,大千世界适者生存。世上许多人却如同攀附在雄鹰尾巴上的蜘蛛一般,既无本事又不努力,不过是抓着权贵的尾巴而青云直上,却还挺胸凸肚,仿佛拥有了雄鹰的力量,一阵旋风吹来,攀附于雄鹰尾巴上的蜘蛛被扫回地面。做人做事均要有真本事,只有如此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之下,才能良性生存发展壮大。

  寓言虽短小,却将各类的经济理论深入浅出的阐述透彻,没有复杂的公式,有的是读者会心一笑的领悟。梁小民的观点以及行文风格正如文字里所表露出的一种难得的不屈,从不依附的质疑精神,正是这质疑精神推动着作者主动找寻正确答案以及继续前进的力量。

  《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五):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梁小民教授在经济学界也算是一个小有名气人物毕业于北大,并在北大任教多年。近来老是可以在《中华读书报》上看到梁小民的小文章介绍他近期读书的概况和所读书籍的主要内容,梁教授近乎一天一本书阅读量令人仰慕和折服。这些书不是一般的消遣读物,而是多是言之有物学术类书籍,从中可见梁教授的好学和博学

  梁教授是一名著名的经济学家,但他不是一位喜欢玩弄经济学专业术语的所谓专家,而是一位善于把深奥的道理进行通俗化的经济学学者。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篇幅不大,但言简意赅,寓意深远。不少寓言故事中包涵了深刻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用的是逻辑或数学工具,分析的是人类的行为。看似两者关联性不大,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关系密切,都反映了人性和做人的道理。梁小民教授的这本《寓言经济学(插图珍藏本)》就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比较精致方式再现了寓言中的很多道理。在梁教授看来,寓言和经济学之间是相通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寓言形式上讲的是动物或人,但实际反映是人性或是做人的道理,经济学表面上用了大量的逻辑推理或是数学工具,但分析的是人的行为,最终想揭示的是人性或是做人或是做事的道理。

  这本书让读者在阅读这些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的同时,了解一些当代经济学中的原理。这有助于读者提高读者的经济学思维能力。这种写作方式也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少启示,以后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多一只眼,多一种思考的角度。这本书也启发我们读者,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遇到的种种问题。还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配了不少的精美的插图,可以让读者带来更轻松愉快的阅读体会,很多插图画的很有趣很滑稽,让人忍俊不禁

  在我看来,梁教授的这本著作是做了一次很不错现代经济学原理的普及工作。借助于寓言的生动活泼的形式,把当代经济学中的许多深奥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不少现代经济学的理念和知识,也给读者用经济学角度审视日常生活带来不少的启迪

  《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六):见微知著,寓言里也有深意——Leo鉴书260

  梁小民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在本书中深入浅出地用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讲述了经济学道理。以下是有关学问与知识的两个例子。

有学问就有财富

  古代有个故事,说城里一富一穷两个人,富人有钱但是没有学问,穷人有学问但是没钱,前者想压倒后者,后来打仗了,人们都背景离乡,穷人靠学问再次过上体面的生活,而富人却一无所有——任无知小人贬低学问,知识价贵比黄金。后来,经济学家也证明生产率的提高依靠人均资本量的增加不仅是数量,还要看资本质量。而资本质量体现出来的就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就是把增加的学问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的结果。从这个角度上,学问就是生产力,就是可以贵比黄金。古人只知道要尊重学问,而现在经济学家论证出了其中原因。文学寓言中包含真理科学解释了真理,前者给我启发,后者则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有时候想想,现在还有人问:读书有没有用?真正的问题是你读懂了吗?把读的变成学问了吗?

书并不是力量,知识才是

  有种吃书的蛀虫叫“蠹鱼”,虽然吃的书很多,但是因为没消化仍然没有用——是不是很面熟,现实中太多人读了,读完就完了,没有消化跟这种虫是一样的。作者认为大学生会吃进去三种书,一种是由于体制的原因不得不吃的,比如大学里还在用上世界的教材,就教这个不学也不行;一种是书不错,但是学完了并没有消化,这种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一种是书好,学生也消化了,能运用于现实之中——这种书虽然比例不大,但是最后仍然有用。试问,谁还记得自己大家专业课里讲的是什么内容呢?走入社会之后,学以至用反而让我们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所以,读书多是没有用的,会读书才是关键。这里还讲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你真有本事就业都不难,问题是学的那些东西都没什么用啊!甘心从底层做起说不定还能有机会。有些人可能会跳出来问,那我读大学干什么?回答:有读的好的,而你不行,要不先反省下自己。 知识经济甚嚣尘上的今天,我选了书里两个相关的小故事分享,希望大家能真正吸取书中所讲的内容,指导自己的生活——不要被那些假的知识大V欺骗,提升自己的辨识能力。毕竟,好的经济学都是可以指导实践的。一流理论做预测,二流理论禁止一些事,三流理论才做解释。

  《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七):外行看经济,少不了这本开胃菜

  我是惯不爱读专业书的,大概我还没有上升到从书中汲取高深莫测的专业知识的高度,平时权爱看些情节颇为曲折的小说段子来解闷,所以对于专业书我大概是持着一种讳莫如深的错觉。

  我们为什么在心理上就畏惧专业书,其一因为理论知识过于丰厚,虽然有大量的知识等待开采是好事,但如果这一开垦过程有些艰难,我们便容易下意识的放弃。换句话说,就是这本说不好读,或者咬文嚼字得厉害。其二则是文字表现的方式实在乏味可陈,大段的专业表述实在不够可爱,以至于翻开专业书的你可能三分钟就犯困了。

  幸好现在有如此多有趣的人,已经get到大众的普遍需求,开始出现一批有趣又好读的专业读本,比如梁小民教授的这本《寓言中的经济学》。

  通篇翻阅《寓言中的经济学》,其实大部分的寓言都是我所熟悉或耳闻过的,以前它们常被用来教育孩子或承认如何克己守礼,遵纪守德或处事为人。但梁小民教授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寓言,将寓言中的各色人物带入进各种经济活动的场合和道理中。

  为什么能够做到如此,全凭着一股专业嗅觉的敏感性吧,我惯性,人一旦把职业或爱好发展到一定高度,那么他的敏感性会在生活中全面开启,无论是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他的方面解读出新思路。比如梁小民教授,相信这个用寓言来解读经济的思路和措辞如此流畅,必定是前期已累计到一定厚度。

  比如热爱手帐的,随时准备着在手帐本上来一笔灵感;比如做艺术设计的,随时都能发现生活中显眼又好看的色彩搭配和造型;比如我自己,自从开始写书评后,随时随地都会下意识地抓取写作素材。

  说回《寓言中的经济学》的内容本身,基本解决了前面提到的专业书的两大痛点。

  从专业内容上来说,《寓言中的经济学》作为外行看基本经济学理论知识的读本已经完全足够,其中包含了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法则,经济监督机制,经济发展分析,国家经济政策等几大方面。通篇看下来,作为外行了解专业的皮毛或作为聊天的谈资,已经足够。

  如“被曲解的公平”中,由儿子分财引出的关于市场经济的“兼顾公平”的原则思考,所谓公平,应该是首先保证权利的平等,也就是法律保证每个人有权使用自我资源或参与竞争的公平权,第二步才是过程和程序的公平。所谓不公平,其实大多都是过程或程序的不公平,要解决公平问题,也不能以智者分财的方法来操作,牺牲掉经济的效率性。

  如通过列夫托尔斯泰的“遗产效应作品”,来引出关于金钱收益会带给人性为取舍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为什么我们会拼命工作以获取回报,因为收入效应的驱使;为什么有人会选择放松休息,因为替代效应的诱惑太强。换句话说,两种效应的核心就是闲暇的成本效应是高还是低了。

  从写作手法上来讲,梁教授的语言流畅绝对是毋庸置疑的,但能够出神入化地把寓言人物贯穿到整个文章中,而不是仅仅作为专业素材的引子,这一点才更增加文字的趣味性。比如东床择佳婿的寓言中,全篇用太傅择婿的过程将沟通信息不对等和有效性做了充分说明。

  最后还得说明,虽然我惯不爱专业书,但阅读专业书实在是不可缺少的,一为丰富自身,二则提升品位,既如此,不如找些好读的专业书当作开胃菜,比如这本《寓言中的经济学》。

  你说呢?

  《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八):寓言让经济学变得接地气儿

  寓言应该是每一个认识字的人都读过的。小小的故事中蕴藏着深厚的哲理,读过之后往往会让人会心一笑,原来你要告诉我的竟然是这个一个道理。

  一直以来都认为寓言讲述的大多是人生中的哲理,可是有人却说寓言中蕴藏着经济学,这是不是有些语出惊人呢?

  说不定还真的是有这个可能的。

  毕竟同样的一件东西,在不同的人眼中所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或许是一件家具,在艺术家的眼中是一尊雕塑,在银行家的眼中或许是印制钞票的纸张,在我的眼中……

  它就是一棵树。

  所以我是一个不懂经济的人,看不透各种商机,弄不清股票期货的走向,不会投资理财只会把存款放银行吃利息,也不会跟经济走向合理安排家庭开支,更不会投资做生意,所以单凭我自己的理解是看不出寓言中所隐藏的经济哲学。

  既然自己看不明白,那么就让个明白人来让自己明白明白吧!

  通常经济学给人的印象是一大串的数字、满篇的统计标图,各种非专业人士看不懂的文字分析。总觉那是很高大上的东西,不是一般人能整明白的。

  不过在这本书中,经济学似乎变得通俗易懂起来。

  《寓言中的经济学》是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所著的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在书中他将一些古今中外的寓言与经济学联系起来,用经济学的角度来为这些我们熟悉的或是不熟悉的寓言故事进行一个全新的解读。

  《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直以来是被人推崇的,它鼓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作者却并不提倡这种做法。毕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件事情的成本太大,收益太少。最重要的是,明明还有其他的方式方法可以解决愚公一家人的出行问题嘛!不一定非要用移山这种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

  朝三暮四原本是指愚弄人的手段,也可以比喻反复无常,总是不是一个褒义词。不过在这本书中作者却认为这是一种创新。他毕竟迎合了受众的喜好,在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满足了猴子们的要求,并且让大家都很满意。

  诸如这样的以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看待寓言故事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或许它距离真正的经济学核心实质还有相当一段的距离。但是其内容却是相当的接地气,一般人都能够看懂。用简单而又吸引人的寓言故事来普及大众的经济学,简单又直接,何乐而不为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