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盗奇谭》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海盗奇谭》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30 21: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盗奇谭》读后感精选10篇

  《海盗奇谭》是一本由盛文强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盗奇谭》读后感(一):一本中国海盗传奇故事集——评《海盗奇谭》

  每次去海洋公园美人表演时候,总要插播一大段关于海洋的视频,讲海洋是人类母亲,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对海洋资源开发导致对其环境的破坏,号召人们保护海洋等等。虽然人们还没有那么高的思想情操道德素养,但还是有很多人对大海心之神往。海盗一词相信大家也并不陌生新生代的小朋友们如果不知道杰克船长,也一定看过前不久电影票房高达几十亿的《战狼2》。在这部电影的开头,一艘轮船就遇到了海盗,他们有先进武器组织有序分工明确,最后却都被吴京所饰演的角色一一败退,看完之后倍觉惊险刺激。也许有些人就要问了,莫非海盗是个舶来品,只是洋人的产物,我们大中国人杰地灵没有这劣等生物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们中国也有海盗的,只是这方面文学史料不多,作家盛文强的《海盗奇谭》这本书让中国海盗这群被历史忽略的漫游者,重新走入人们的视线

  《海盗奇谭》读后感(二):似龙似蟒——《海盗奇谭》的传奇笔法

  中国人不知从何时开始,在潜意识中就“以陆为重”起来,回忆脑中印象,似乎与海有关的,甚至与“水”沾边的人或者事,在古人价值观中大部是消极的:有无以为家、低人一等的疍民,有主流社会引以不齿的花船,有“到了江心问你板吃刀面还是吃馄饨”的水贼,有皇帝“片板不得下水”的严禁,有虽然功成却仍受人诟病点戳的郑成功,当然,一定有海盗。

  海盗在“堂堂中华、朗朗乾坤”下是如此的卑贱、低下,以至于官方文字恨不能连“贼”“盗”“匪”都不想出现,而出现之处,要么是官兵大胜,海澄宇清,要么是贼死船沉,皇恩浩荡,造成海清河晏、“天下无贼”的印象。

  虽然我也涉猎零星野史、小说,但其中关于中国海盗的描写,不过一星半点,从民间传说获得的海盗故事也不过残缺不全,可以说,我脑中几乎没什么中国海盗的印象,提起来,也只是浮现起外国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常见片段:骷髅旗、独眼船长、藏宝图……而且也仅限于此。

  海盗奇谭

  《海盗奇谭》读后感(三):中国海盗的奇幻漂流——《海盗奇谭》札记

  中国海盗是被历史忽略的一群漫游者。他们曾逡巡在漫长的海岸线,乘潮水上下,他们曾一度强大到不可战胜,令西方殖民者也望风披靡,最终却销声匿迹。海疆是传奇的渊薮,亦是故事的开端。志怪、野史、方志等文献深处的海盗踪迹,每每激荡人心,打捞这些中国海盗的生平,并无美化之意,只呈现而已。古籍秘本的佐证,与文学想象互为表里,足可拼贴出《海盗奇谭》,奇幻漂流之旅就此启航。

  秘密法术的持有者

  于中原王朝而言,海盗无疑是帝国叛逆,他们离开土地,飘荡在海上,成为化外之民。那时的海上风云莫测,在海上行走的人也都带有神异气息,异术在他们中间私相授受,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后来竟成为秘密法术的持有者。

  海盗的法术与劫掠行径关系密切,《太平广记•幻术三》中提到了唐代振州的海盗陈武振,说他“家累万金,为海中大豪,犀象玳瑁仓库数百”,这样一位海中大豪,居然是以咒术而发家,振州在今三亚附近,当时航船往来频繁,凡有商旅过海面,陈武振就披发跣足,冲海面上的船施加咒法,被咒的船只立刻停止不动,然后偏离航向,一直开到陈武振的巢穴,“漂于所咒之地而止,武振由是而富”,他的财富,都是用符咒绑架船只而得来的。

  清末的《点石斋画报》中也提到了一种海盗的幻术,是水遁之法。故事的主人公是江宁府的金某,他在自己的居所之内,用铜盆接水,盆中央安置烛台,点起一根蜡烛,他在屋里转圈跑动,身形越来越小,变成了只有几寸长的小人,他飞身跳入铜盆中,扎进水底不见了。约有一顿饭的功夫,他又从盆中跳出,身上滴水,身后的包裹卸下,其中“白镪累累焉,得六七千金”,原来,他通过铜盆中的水,穿越到了海上,趁着天黑,跳到商船上去偷盗,返回时仍在水盆中。他的邻人见他行踪诡秘,在墙上掏了个洞,偷看到了这一幕。

  年代过于久远,神异之事便愈发恍惚难辨,到后来,据光绪版《台湾通志》载,清代大海盗朱濆手下的头目王长身怀异术,与清军水师遭遇之际,“士卒闻其能召阴兵,从空飞下,惧甚。”清军水师的主将陈梦熊呵斥手下后退的官兵,说这些只不过是大言欺人罢了,陈率队猛攻,果然大胜,捉到了王长,拿来吓唬人的法术也不攻自破。这一事件,在某种意义象征着海盗法术的衰落。火器在海战中的普遍使用,使法术时代的荣光消磨殆尽,也不知是幸还不幸

  海上暴力时代

  海盗通过暴力夺取财物,换得生存空间,海滨流传着海盗的残暴故事,比如东晋的海盗孙恩占据会稽,《晋书》提到孙恩在这里大开杀戒:“宣语令诛杀异己,有不同者戮及婴孩,由是死者十七八”,沿海之民多受其害。

  光绪版《马巷厅志》载,十九世纪初的福建海盗蔡牵一天之内要吃下四副活人的心肝,这些心肝来自海盗船上的俘虏,开膛摘心之后,尸身扔进海中。这类故事的传播,使人们对海盗更加畏惧,与此同时,海盗也多喜扮作吓人模样,比如穿血衣,戴鬼脸面具,披发文身,形同鬼魅,在交战时大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比蔡牵出道稍晚的张保仔似乎更加凶残,他在全盛时期,曾拥有两千艘战船,匪众七八万人,在连连击破清军水师和洋人舰队之后,张保仔在两广一代如入无人之境,海防呈现出大面积空白,袁永纶《靖海氛记》中记载了张保仔于嘉庆十四年秋登陆广东顺德县,在玕滘村“虏男女一千一百四十人,焚房屋数十间,数日火烟不断,一村不闻鸡犬声”,可见海盗之祸,到了何种惨烈地步

  彼时又有海盗郭婆带,又名郭学显。在海盗团伙中,郭婆带算是张保仔的长辈。郭婆带是海盗中罕见文化人,他在抢劫之余,便在船上读书做学问,专有一艘藏书船,古籍珍本琳琅满目,船舱口有他亲手写的一副对联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人之患,束带立于朝。

  这么有文化的人,却也有着惊人的残暴,据《番禺县志》载:郭婆带曾经登陆“大掠三日”,官兵不见踪影,当地百姓自发组织乡勇抵抗,皆遭到郭婆带的斩杀,并将人头悬挂于海边的榕树枝上,随后大肆劫掠财货女子而去。

  位于闽粤台三省交界处的南澳岛,堪称海盗之岛,这里曾是暴力的渊薮,海盗活动遍及全岛。想要发起一场海上劫掠,只需准备一支竹篙,在薄暮时分拖着竹篙,从街上走过。竹篙在石板路上擦出噪音,人们听到竹篙响,就知道有人要邀约同伙去海上做贼了。只要想入伙的,就走出家门默不作声,跟在拖篙人的身后。不多时,拖篙人的身后就聚了一支队伍,眼看人差不多了,就集结出发。获得财物众人平分,为首者可以多分到一些。他们平时是渔民,海盗是兼职,即便互不相识,也可随时成为同伙。他们驾船出海,杀人越货,海上暴力已嵌入日常生活

  海盗中的彪悍女子

  电影《加勒比海盗》中曾出现中国女海盗“清夫人”,其原型即是中国海盗郑寡妇。郑寡妇又名郑一嫂,英文译作Cheng I Sao,这个英文名字回译时,又被误译作清、秦、金等姓氏,博尔赫斯曾写过《女海盗郑寡妇》,收入其《恶棍列传》中。

  郑寡妇是海盗首领郑一的夫人,娘家姓石,名叫石香姑,据说早年出身娼门,后被海盗郑一看中,掳去为妻。郑一为人心机深沉,又有大志,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海上散落的各股匪帮开始聚合,形成了海盗联盟可惜郑一英年早逝,在一场海上风暴中丧生,郑一嫂便接管了丈夫的部众,从此横行海上。郑一的义子张保仔与郑寡妇有暧昧关系,在郑一死后,张保仔的地位因此而上升,二人共同统辖海盗集团。1809年9月17日,红旗帮劫了艘东印度公司的船,杀死了十多名英国士兵,清军便借机联合了英军和葡澳军一同围剿红旗帮。联军围困郑寡妇的巢穴大屿山,在郑寡妇的指挥下,硬挡住了联军八天的围困,同时又派出奇兵,突袭广州,杀虎门总兵林国良。

  联军见后方不保,急忙回救,在半路又遇到郑寡妇安排的伏兵,在密集的火力之下,联军一败涂地,被击沉二十余艘战船,从此一蹶不振。经此一战,郑寡妇在东南沿海已无对手。可惜后来海盗联盟中出现了内讧,此前郑寡妇自称红旗帮,俨然盟主,此外还有黄蓝黑白青等五旗,其中,势力仅次于红旗的黑旗帮倒向官府,接受招安,这使海盗联盟实力大损。这时朝廷派人前来游说,据《清稗类钞》载,在见到朝廷使者时,郑寡妇曾感慨道:“同辈中几见白首贼也?”于是郑寡妇携张保仔接受招安,二人成亲,郑寡妇封诰命夫人,张保仔后来官至二品,曾镇守澎湖列岛。张保仔早逝,郑寡妇晚年带着儿子去澳门开赌场,成为澳门赌博业的早期开拓者,这个女人一生皆是传奇。

  堪与郑寡妇相比的女海盗,还有蔡牵妈。蔡牵妈是海盗蔡牵的妻子,彼时闽地称妻为妈,故名蔡牵妈。蔡牵妈本是一剃头匠之妻,海盗蔡牵上岸理发,见而悦之,花钱买去为妻。据《平阳县志》载,她“约束部伍,井井有法,临战猛不可当,海滨人呼为蔡牵妈”。后来蔡牵夫妇与清军主将项统交战,双方乍一接触,蔡牵妈即率先开炮,打在项统的船上,震落了项统手中的烟管。项统附身去捡烟管的空当,蔡牵妈又发一炮,正好击中项统身后的随从。项统吓得冷汗直流,赶紧撤兵。蔡牵妈协助蔡牵打了不少胜仗,蔡牵在海上的崛起,多半依仗其妻,后来二人因寡不敌众,在官兵的包围下,自沉而死。

  及至近代,澳门海盗女王来财山,她活跃在二十世纪初,阿列高•里勒斯曾在《我随中国海盗航行》一书中写到来财山,并留下照片。来财山出生在海盗世家,他的父亲就是海盗。她接管了父亲的遗产,通过一系列运作,成为葡澳政府的督查。在合法身份保护之下,她的势力早就超过了父亲当年。

  堂堂须眉何如彼裙钗?当柔弱女性走向海洋,她们的勇力和智慧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惊世之财富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船只却在一次风暴中航向错位,一直漂到了位于今海南的万州,当地的首领冯若芳即是大海盗,他对鉴真和尚极为礼敬,请到自己家里居住。在冯家,鉴真目睹了一个海盗的泼天富贵。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载,冯若芳在会客时,“常用乳头香为灯烛,一烧一百余斤,其宅后,苏芳木露积如山”,乳头香是一种名贵的香料,一斤乳头香的价格,相当于一斤黄金,可见其豪奢。冯若芳的财富来自海上劫掠,从波斯来的商船,经常经过他的地盘,他便命人夺了船只,取其财货女子。掳来的女子,都作为奴婢,安置在海滨居住,成为绵延无尽的“奴婢村”,从南至北走上三天,从东到西走上五天,都是冯若芳的奴婢村,鉴真和尚见了也为之咋舌。

  明末的郑芝龙亦商亦盗,在东南沿海一带异军突起,明廷征缴不力,想到了招安,郑芝龙也想在官府保护下开展贸易,于是一拍即合。招安后初任游击将军,后为总兵,仍控制所部人马。有了合法外衣的保护,郑芝龙的生意更加得心应手,他向往来船只征税,号曰“买水”,据说买水之法是明代海盗许朝光所创,郑芝龙将其发挥到极致,他通过海上作战,屡次击败了荷兰殖民者,控制了海权,据黄宗羲《赐姓始末》载:“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来往,每船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在其全盛时期,海船可以直达郑芝龙的卧室,所部人马皆由自己开饷,不从国库支出

  海盗的财富又留下诸多宝藏传说,香港至今有张保仔洞遗址,据说是海盗张保仔藏宝之处,有一部外文小说叫《张保仔之洞》,里面甚至附了一幅张保仔的宝藏图,但无人能看懂。还有一些藏宝诀在流传,比如这一首:

  榄仔对峨眉,

  十万九千四。

  月挂竹竿尾,

  两影相交地。

  从字面意思来看,像是寻找藏宝之地的口诀,但无人能猜透其含义,或许只有张保仔及其心腹才能看懂。故老相传,在张保仔曾经活动过的一座海岛上,有一座石佛寺,寺中供奉一尊石佛,善男信女前来烧香还愿者颇多,有燃着的黄纸被风刮起,落在佛像上,佛像顿时陷入火海,原来这佛像是纯金的,外面涂了石蜡,又多灰尘,看上去就像石像,这是张保仔藏在众人眼皮底下的宝贝。在剧烈燃烧之后,佛像闪烁着金光。

  《海盗奇谭》读后感(四):不是只有加勒比才有海盗,中国也有

  关于海盗,首先想到的就是电影《加勒比海盗》里面的那些海盗,但你是否知道,中国也有曾有自己的海盗传统?他们性情各异,势力强大,有的甚至名扬海外,比如在《加勒比海盗3》中的太平洋海盗王程夫人的原型,她是真实存在的。

  因为不是海洋大国,中国古代海盗的辉煌成绩并不为人知。比如说在中国历史上,首先造出万人大船的就是中国海盗。用现代的流行语来说,郑芝龙是‘世界史上第一个船王’。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在海上的力量十分强盛,最后还打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郑广南在大量查阅了西方历史学家为西方海盗写的传记后说,“西方会讴歌海盗的事迹,其实我们中国海盗比他们更加英雄。”他举例说,泰国北大年的皇宫里有三门大炮,就是明朝海盗林道乾,受到当地人的重用,做地方官留下的。当地人还建庙来祭拜林道乾的妹妹。

  如果说有谁还记得那些海盗的话,那肯定是盛文强。而这本《海盗奇谭》则是他从文献中打捞出海盗故事的碎片,杂取古代志怪、野史、方志等文本进行重构,篇末则有来自古籍中的引文作为注解。古籍秘本的佐证,与正文的文学想象互为表里,共同拼贴出了一本怪诞不经的海盗奇谭。被正史遗忘的中国海盗故事,被盛文强用想象力打捞了起来

  《海盗奇谭》书写了100则关于中国古代海盗的故事,记录了的中国海盗是被历史忽略的一群漫游者。他们曾逡巡在漫长的海岸线,乘潮水上下,他们曾一度强大到不可战胜,令西方殖民者也望风披靡,最终却销声匿迹。海疆是传奇的渊薮,那么海盗则是传奇的存在。

  “中国历史上的海盗是一群被正史遗忘的人,但他们的传奇比起外国海盗毫不逊色。有开发台湾、亦商亦盗的郑芝龙,痛击英军的女海盗郑一嫂,他们都为中国海盗史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盛文强从大量文献考据中打捞出海盗故事的碎片,将被忽略千年的中国海盗故事还原给现代读者,力图弥补这一历史和文学的缺漏。

  《太平广记•幻术三》中记载了一小段唐代振州人陈武振轶事,此人家累万金,为海中大豪。相传此人会咒术,凡贾舶经海路入振州境内,陈武振就登山披发下咒,起风扬波,舶不能去,武振由是而富。

  盛文强对这段印象深刻,于是结合道教典籍《太上三洞神咒卷•雷部诸咒》中对于咒语的描绘,为陈武振书写了《海盗奇谭》中的开篇故事《咒海之术》。

  在盛文强的书中,就有无数个这样的例子。书的风格和《聊斋志异》类似,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用志怪小说的笔法构建出一个风云变幻的海洋世界,也让我们看到中国的海盗一点都不输外国的海盗。

  《海盗奇谭》读后感(五):《开一代海盗先河》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很早就知道这副对联,但第一次知道原来这句出自于一个海盗之手,前半句明显是《论语》中的,但是后一句转折使得这副对联的境界一下子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再加上出自于海盗之手,有种莫名的自嘲与嘲弄,自嘲是对己身,嘲弄是对权贵。

  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也找到了一种知己的感觉,一个一个惊奇诡异的海盗故事让我大呼过瘾,除了故事本身,作者的文字功底也是让这本书好看的另外一个原因,半文半白的语言很好的照顾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而又没有丧失古言的语境,二者结合的非常完美,让我有一种看《三国演义》的既视感,简约而不简单。

  对于中国的海盗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关注,甚至可以说一直都是历史的背景,仅有的一些记载也大都记在野史上或者口口相传,在正史中不是没有,不过多是被剿灭的配角罢了,这一度让我很懊恼,因为并没有人去仔细的研究这些海盗,也没有人去思考为什么他们成为了海盗,像那句很出名的一句话:如果人人都能吃上饭,谁去当乞丐啊!一个道理,如果是太平盛世,有多少人会干海盗这样一个高危职业呢,看第一大章我们也能发现这些海盗都有着各自的悲伤。

  海盗并不都是残忍的,这跟高官不都是好人一样,甚至我认为好人坏人这两个词都没有存在的意义,太片面,人是很复杂的动物,上一秒他真的是魔,但下一秒真的是佛,那么我们要怎么盖棺定论?

  本书作者很客观,其实也可以说并没有来用自己的观点来评价这些海盗,仅仅是在讲述好看惊奇的故事,讲他们的传奇人生、讲他们的妖异术法、讲她们的爱恨情仇,也让人们了解到这些很少关注到的领域,想着百多年前他们在海上的无限风光,在海上叱咤风云,也有在海上的无奈人生,一点一滴都是故事,都是历史。

  作者也从很多角度来全面解读海盗,术法、传奇、女流、财宝、谋略、刀兵,可以说本书确实开了先河,最起码让我大开眼界,当年看《加勒比海盗》的一点怅然,认为我们怎么没有自己的海盗传奇这一个小遗憾成为了 过去,甚至可以说这本书引起了我对中国海盗的兴趣,我想了解更多,也希望这样一群当年在海上的风云人物不要因为一些原因而永远的成为背景,他们应该为人们所了解,这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

  前几年因为一本《鬼吹灯》让盗墓文化突然间火遍神州大地,我认为这本《海盗奇谭》让海盗文化成为一时风尚也不是没有可能,这里面有太多神秘的地方了,也有太多的传奇故事可以挖掘,估计几年后没有看过这本书你都不好意思说话。

  《海盗奇谭》读后感(六):海洋文学:笔记翻出新“浪花”

  张岱有言,“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因其“闲来谈天说地,四方五行,万象千年”。依照《文心雕龙》的说法,“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杂说、札记、闲谈、稗闻,一切“残丛小语”皆归笔记。

  笔记大致又名“小说”。《庄子》杂篇《外物》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以“小说”与“大达”对应,点明“小说”之琐屑,语意鄙薄。班固引孔子言,“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东汉桓谭说,“比于小道,其能知,非儒者之贵也”。可见,笔记对史家是有裨益的,犹能窥得百姓的舆论,民间的风气。

  今之小说,非古小说。笔记之道,仍有遗存。

清代海盗旗残片,英国海事博物馆藏

  山东青岛作家盛文强,临海而居,望海生愿,沿海奔波,多年挖掘古籍方志,搜撷乡老口述,网罗海域之可观、可奇者,以现代随笔或短小说形式重现古笔记的风采。

  海洋之能量,人力不可抗。人类面对海洋,长久惶恐惧怕,靠海的生活往往朝不保夕,似乎在转眼间,海洋就能无情吞噬,连船上平日里熟悉的那些器具,似乎也诡谲多变,这些都是写作的好材料。盛文强据此撰《海怪简史》、《渔具列传》等,海洋文学多了一抹异色,现代文坛多了一朵浪花。而在妖、物之外,他的视线又转向了人。

  盛文强的新作《海盗奇谭》,分作十卷,以志人纪事为主,兼及博物刀兵,重构中国古代海盗故事。

清军与海盗激战,据《靖海全图》,香港海事博物馆藏

  海之精气,锻造人之精气。东南沿海的渔民,向来剽悍劲疾,如海风呼啸来去,天高皇帝远,自成一套行事规矩。况且,他们见惯了生离死别,于自身的性命便也不如何看重,但求今日有酒今日醉。热闹喧腾,纵横驰骋。拔刀相向,怒目相对。尤以闽地为最。盛文强写海盗,有一丝太史公写游侠儿的遗韵。比如,他说,少年时代的乌石二,结交无赖,整日厮混,然而胆色过人,临危不惧,他用蚂蝗带动咸鱼,搞出死而复活的戏码,从此收服人心。

手持权杖的郑芝龙,见于一幅荷兰人绘制的海图

  林道乾、郑芝龙、蔡牵、张保仔……这些让人望风丧胆的大盗,乖张暴戾,不可一世。海盗之祸,盛于汪洋,致百姓家破流离,血仇难报。海岛与陆地连气生根,退可守进可攻,望风而逃难以追踪。朝廷为安民必须抚剿,官兵中既有英勇战斗壮烈殉职的,亦有谋略筹划成功灭敌的,也有与海盗相勾连的,还有胆怯懦弱让人嗤鼻的。海盗也并不尽然都坏到了骨子里,尚有天良未泯的,还有能通文墨,学问好的,更有讲义气,重感情的。人生百态,在一望无际的海洋的底色里,无非就是显得更加惨烈,更加令人唏嘘罢了。

  我也是海边长大的,从小就知道,渔村有很多禁忌。渔民普遍文化不高,家暴、虐妻是常有的事儿。很多渔妇都过得很苦,既要守着丈夫出海后的空房,又要忙着编织渔网、操持家务。大部分海船都禁止女性登船,在男儿当道的年代里,女性是容易被疏忽的对象。盛文强辟了一块天地。《海盗奇谭》卷三写“女流”,她们豪爽、大方,巾帼不让须眉。郑寡妇、蔡牵妈等甘为女海盗,暂抛伦理的评判,英姿与智计当得起称誉。周秀冰、杨梅英、王翠翘等人,以柔弱身躯对抗盗贼凌迫,威武不屈,气概朗朗,令诸多男儿失色。

战斗中的女海盗郑寡妇

  这本书里的人,立体、鲜亮,有个性。他们的时代已经远去,故事却依然流传,海盗的大名仍可让小儿夜止哭。如今看来,当然不乏谬讹、夸饰,但无妨。既是笔记,就权当话本、演义来听一听吧。“月黑风高之际,……焚香净手已毕,海上起了风。他在摇曳不定的矮桌前盘腿坐定……”氛围渲染,幕布拉开。这一刻,我们消闲了疲惫,放松下精神,如坐夜航船,开启一趟奇幻之旅。“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我们又何必去追索真假呢?

  盛文强之前的作品,比如《渔具列传》,常常间杂议论,或抒情。读《海盗奇谭》,我感觉他的文风更加稳重、沉实,撇开作者的主观评定,用更客观的视角去讲述,可以让读者的注意力更集中在人物和事件。他的写作风格,有古味也有今意,后浪推动了前浪。

  《海盗奇谭》读后感(七):海盗文化

  我们大多数是从电视剧上看到的,了解到的海盗,其实没见过真正的海盗,在我的印象中海盗讲究义气,和讲究风水的,他们虽然看上去大大咧咧的,骨子里却是一股真男儿的本色,我们很多都讨厌海盗是因为总听人家说海盗很坏,专害渔民,什么烧,杀,抢,夺,无奇不做,我想说的是,什么人都会有,好人也会有的,只是你恰好没遇见,海盗也有好的。《海盗奇谭》这本书是作者从各种文学里找到的关于描写海盗的传说吧。看完以后我真的觉得写得海盗很神奇,他们似乎有神功,能够有某种特殊的技能。

  海盗之所以难找到,是因为他们的确是本领高强,他们在海上练就的一身本事,让一些没在海上活动过的人,是很难跟上他的节奏的,他们很聪明,知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也并不是所有的困难 海盗都能顺利的渡过,比如遇上大风,海盗们如果没有避风的地方,很可能就要遭央,然而对于一个海盗的死亡就是渔民大大的欢喜,因为海盗都有钱,他们抢来的金银珠宝那是何其的多啊,这也就避免不了为了争夺海盗的尸体的一场大战了,当然是强者赢的机率大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海盗的一切都是宝藏,他的船板都可以做成板凳,小的可以做成砧板,甚至可以当柴火拿来烧,帆布可以钉在窗户上拿来遮风挡雨,就连海盗的衣服都被那些后来的人扒得精光,更有甚者把人家海盗的头发都剃 了拿来做假发,哈哈,真是够可以的,还有个牙医把人家的牙齿都撬了,当地人知道了牙的来历他只好到外地去行骗了。

  在海边生活是不容易的,如果你没什么本领 的话,大多数人都会捕鱼的,这也需要冒很大的风险的,如果有大风的话,渔民是要有付出生命的代价的,海盗是专门搞破坏的,他们总是挑选有钱的人出海时,打劫人家,如果没拿的话,他们就撕票(就是把人质杀了的意思),隔着文字都觉得他们很残忍,这也许就是大伙都他们有成见的原因吧。

  文中还讲了郑成功的诞生的事迹,写得很有趣,他生在日本,她妈妈很喜欢在海边捡贝壳,那时在海边有一阵大风,把一只大鲸吹进他妈妈的肚子里了,也不知道是梦还是真实的疼痛,他妈妈就那样生下了他,而妈妈身旁的石头也因为郑成功有了名气。

  《海盗奇谭》读后感(八):光鲜之下未必过得精彩——读《海盗奇谭》

  海盗,这个现象在中国其实并没有很突出,当然郑成功算是海上的名人,但他不是盗

  可能由于中国太大了,或是中国人对陆地的感情远胜过对海洋的热爱,更或者是因为中国人忍耐性的强大,所以但凡能在陆地上过得下去的,一般都不会去海上。

  看着海上大盗威风八面,但实际上他们也是可怜人,背井离乡、妻离子散者众,而且被世人所唾弃,他们心中未必如表面上那么好过。

  本书里虽然分了几个大类,但每类里都是一个个小故事,或是传说,或是趣事,都可以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文后还有故事来源的依据,

  但是他前面和后面那个故事里面的人物有关联,如果不仔细看,就会发现不了,这样让我自己有一些杂乱的感觉,如果要是能把相关的人物放到一个里面,可能就更好啦

  虽然说海盗是一个大家并不太喜欢的角色,也是一个不入主流的行业,但成为海盗的这些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突出的地方,比如说有些海盗有文化,有些海盗讲义气,还有些海盗善于排兵布阵,能上到那样的位置都有他们的过人之处。而且有一些乱石下的海盗充当了英雄的角色,给普通老百姓带来很多的福利,这也是大家互相上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赋予了他们传奇的色彩。

  当然这些里面也有一部分女性,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标准之下,更显得富有传奇色彩,他们都是迫于无奈走上了这条谋生的道路,最终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这样大家稳定的心才越来越坚定。

  海盗,现在已经基本不复存在,但是我们通过这些故事,来了解到古代人生活的社会环境,我们可以从这些海盗身上学习他们本身的优点,同时也更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因为比起他们来我们幸福了很多。

  《海盗奇谭》读后感(九):《海盗奇谭》后记

  《海盗奇谭》是我在海洋文学上的又一个写作维度,与此前出版的《渔具列传》《海怪简史》相比,对器物和精怪的趣味开始转移到了人。

  海盗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多因其事其人奇崛恣睢,全然超越了日常经验。冒险故事的引力,殊方异域的新奇,使之成为一种颇有代入感的故事样本。虽然本书的初衷不在于猎奇,但题材本身的特殊属性,或使其因误读而有着更为广泛的流布,在所难免的是,文本实验也会因此受到更多指摘。

  我把古代海盗故事视为重要的写作资源,以古代海盗的事迹为引,进行文学的重构。历史语焉不详之处,正是文学想象的温床。断片式的文本,受到历代志怪、志人等体例的影响,而又多参用现代性体验。光华夺目的瞬间,是主人公生平的切面,器械及习俗的描摹,亦可看作是海盗生活的缩影。大盗反出桑梓,也即出离日常之际,其精神困境虽难以确知,却也可依稀窥见一二,离经叛道者所付出的代价,实是难以量化的。

  与此同时,图象资料的收集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关于中国海盗的图像资料少之又少,在官方资料中,除了大胜海盗之类的图像体系,更多的与海盗相关的图像遭到销毁,因为他们被视作帝国的叛逆。幸有更为丰富的海外馆藏资料,可以从中见到中国海盗的日常。又有西方人描绘的中国海盗形象,能够补救文字的缺失。在筛选过程中,照片首先被舍弃,想象的空间在实景之下大打折扣。取而代之的,是流传至今的版画、地图、手稿等视觉系统——出于主观的图像描摹,似更能与虚构文本相契合。我将这些图像视为文本的一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故而有了集束式的前置彩插。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本书不是历史著作,也不是什么常规意义上的小说。拿历史或小说的公式往上套,或者按照历史课本的答案,做一番按图索骥之功,无疑是迂腐之举。

  是为后记。

  盛文强

  二〇一六年冬于青岛

  《海盗奇谭》读后感(十):被正史遗忘的中国海盗故事 被盛文强用想象力打捞了起来

  作者:林子人

  《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的横空出世可以说浓缩了我们对海盗的全部想象。但你是否知道,中国也有曾有自己的海盗传统?他们性情各异,势力强大,有的甚至名扬海外,比如曾出现在博尔赫斯《恶棍列传》和《加勒比海盗4》中的女海盗郑一嫂“郑寡妇”。

  在代表着海洋文明的英国,海盗屡屡被打造为英雄的形象。日本学者竹田勇在《创造世界史的海盗》一书中指出,身兼强盗、商人、间谍、外交官等多种身份的海盗活跃在英国崛起为大英帝国的道路上,可谓是世界近代史的扛鼎人物。相较而言,中国海盗的历史几乎无迹可寻。

  “中国海盗和外国海盗是两种文化的不同。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如果你离开自己的土地,放弃耕种,不事生产,跑到海上去,相当于叛国。而且你还打家劫舍杀人放火,跟朝廷的水师开战,这完全是一种叛变的行为。但是西方的海盗被认为是英雄,因为他们是一种外向型的向外索取资源的文化。比如说像英国、日本这样的岛国,本身的资源非常有限,没有办法只好向外扩张。”盛文强这样解释中外海盗认知差异存在的原因。上海书展期间,这位被誉为“海洋新志怪文学”开创者的山东作家携新书《海盗奇谭》与书评人btr展开了一场关于海盗、文学与想象力的对谈。

被正史遗忘的中国海盗传奇

  盛文强对海盗的兴趣,萌发自清代学者梁章钜《楹联丛话》中的一项记载:嘉庆年间有位名叫郭婆带的南洋巨盗,在劫掠之余酷爱读书,诗文书法信手拈来。他的藏书船舱门外有他手书的对联一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凶恶强盗和文人雅士之间的巨大反差令盛文强感到颇为有趣,而在翻阅众多文献史料后,他发现这群被中国正史遗忘的人亦有着令人惊叹的传奇故事。

  例证之一便是赫赫有名的郑寡妇。盛文强发现,郑寡妇是一位战斗力完全不输于西方殖民入侵者的海盗:“嘉庆14年,郑寡妇骚扰了英国战船,杀死很多英国士兵。然后清军水师、葡萄牙海军还有英国海军三方联合起来组合成一支联军,打算围困她的巢穴大屿山(现香港附近),结果没有攻下来。郑寡妇亲自指挥,派出骑兵去攻打广州。广州是联军的后备和指挥中心,联军仓惶回去救援,结果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郑寡妇主力的伏击,大败。”

  不仅如此,郑寡妇的兵器更新速度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清军水师,跟当时西方殖民者的武器装备基本上在同一水平上。“从单兵作战的能力来讲,中国海盗久经沙场,特别善战,且不怕死。郑寡妇的兵器更新特别快,她有一次看到英国人有一种大口径的炮弹,结果不出一个月,她的船上也配备了这种大炮。这说明洋人当中也有她的买办,帮她购买兵器。”

  然而,中国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注定了中国海盗腹背受敌的尴尬处境:他们一方面遭到水师围剿,另一方面则要面对西方殖民者的进攻。“我们可以这样假想,如果当时的政权与他们合作,就不会有后来西方列强的入侵。当时我们有那么强大的海上力量,郑寡妇的帮派在全盛时期有七八万人,战船两千多艘,配备着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而且能征善战。这样的力量最后还是消失了,这是非常可惜的。”盛文强指出,当时的政权没有好好利用这种民间的野生力量,说明了中国作为农耕文明国家当时对所谓海盗并不感兴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