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去吧,去吧,去野餐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去吧,去吧,去野餐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02 20:3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去吧,去吧,去野餐读后感精选10篇

  《去吧,去吧,去野餐》是一本由[德]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去吧,去吧,去野餐》读后感(一):好闺蜜去野餐

  孩子们喜欢去哪儿玩?在我们家,公园排在第一位。现在周末经常去公园野餐,带上面包水果牛奶、海苔之类的吃食,来到公园,搭上帐篷,再铺上野餐垫,然后女儿开始撒欢玩儿了,一会儿拎着小水桶,拿着铲子挖一挖土,一会儿蹲在树下看半天蚂蚁,一会儿又去河边看看鱼,一会儿又找个坡道来来回回地跑,直到筋疲力尽,方才休息

  其实大自然对于孩子身心情绪发展方面都非常关键。与家人一起外出野餐,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好奇心,还能了解四季变化规律

  后浪出版的这本《去吧,去吧,去野餐》讲述的就是两只母鸡去野餐的故事过程曲折的,结果美好的,整体风格幽默有趣富有哲理

  《去吧,去吧,去野餐》读后感(二):去吧,去吧,去广阔世界探险去

  1

  我有一个小时候的玩伴,那个女孩叫媚。依稀记得她的名字落在本子上,永远是斜斜的。三个要好朋友中,她最聪明,而且有着中性、温和、明理的性格,是三人中的主心骨。

  她大胆,点子也多。因为她,我们的童年有着许多阳光灿烂回忆。最有印象的是,小小年纪的她竟组织我们三人去河边。那是第一次,让小小年纪的我对河流有了些许憧憬和怀想。虽然,大胆的计划最终被大人担心遏止,但我们几个仍然独自出发去了好几里外的她奶奶家。印象中,那是我第一次脱离大人做的事。至今记忆犹新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去吧,去吧,去野餐》读后感(三):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去吧,去吧,去野餐》是一本很有意思的绘本,讲述两个性不同的母鸡最终一起去野餐度过美好下午的故事。书中的黑母鸡爽快豁然,白母鸡则犹豫迟疑。我们身边有各色各样的人,性格也截然不同,其中不乏许多像黑母鸡和白母鸡这样的角色。给孩子共读这样一本绘本,我想,并不是想让孩子成为其中的某一种人,而是让孩子更好地体验两种性格的生活,也让孩子明白性格不同的人也是可以成为好朋友,也是可以一起去探索生活中的美好。

  去野餐,需要犹豫不决吗?

  黑母鸡想让白母鸡一起去野餐,可是白母鸡却很难作出判断,一会说天气不好,一会说没准备食物,一会又说脚上有鸡眼……去野餐,需要犹豫不决吗?

  有的人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像黑母鸡那般,觉得等发现问题总能够找到解决方法,既然想到出去,那就应该立马行动起来。而白母鸡是一个心思比较重的人,会考虑的很周全,减少出行的风险个人觉得,这两种性格均有利有弊,不见得像白母鸡这般思前顾后就不好,在生活中多一点思考,有时候反而能少走一些弯路,可是若是把思考当作是推托的借口,那就可能错过生活中很多的美景

  在跟孩子读绘本的时候,我青睐于把故事本身的内容传递给孩子,并不加入自己主观色彩,去评判对错好坏,而是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奥秘,去感悟其中的道理,思考自己属于哪一种类人,自己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去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当然,家长意识提问引导不可或缺的。

  需要朋友一起去野餐吗?

  在看《去吧,去吧,去野餐》这本绘本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黑母鸡一定要叫白母鸡去野餐,她自己一个人去不就好了吗?当然不行啦,因为白母鸡喜欢跟朋友一起啊。

  就像人类是群居动物,喜欢跟周围的人打交道一样,若是什么事情都一个人,似乎生活的味道就会淡一些。当我们的孩子进入学堂,渐渐地就会交到自己的好朋友,就会想跟好朋友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黑母鸡就是这样,她觉得野餐是件有意思的,美好的事情,自然也喜欢白母鸡能够跟她一起去体会去感受这种美好。

  而且,我们会发现,尽管白母鸡、黑母鸡的性格迥然,却并不影响她们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也正是因为他们性格互补,白母鸡才能体验到野餐的乐趣,才会尽情地享受其中,哪怕是下雨,也觉得所谓。这就是朋友的力量,也是朋友给予的影响。

  不要小瞧了《去吧,去吧,去野餐》这本绘本,它短巧的内容却融入了深奥的道理,而且这本书可以作为孩子的话剧剧本,让孩子去表演游戏,去深入体会书中故事所想表达的意思。

  《去吧,去吧,去野餐》读后感(四):如何让孩子安然度过“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一)

  最近听朋友说,她家女宝丁丁,从小特别乖巧,深受家人宠爱。但从三岁左右开始,就让朋友很头疼

  为什么呢?原来丁丁从小爱吃鸡蛋饼。一直以来,奶奶做好饼后,都是掰开几块,好让丁丁方便进食。但最近情况发生了变化,奶奶一旦掰开几份,她就哭闹不停,拒绝进食,心疼孙子的奶奶只能重新做一个新的,丁丁才把饭吃完。然而等饼做出来,饭点早过了,丁丁没吃几口就下饭桌了,把辛苦做饭的奶奶气的够呛。

  还有一次因为奶奶把饼摊的太大,朋友担心丁丁吃不完,于是掰了一半,结果丁丁又是一场大闹……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让她头疼不已。

  朋友特别担心孩子,甚至有点焦虑小时候性格就这样任性,长大以后怎么办呢?

  听完朋友的讲述,我就明白过来了。

  (二)

  2-5岁这个阶段,是儿童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在这个时期里,孩子做事要求事事完美,吃饭的时候扫出来一些就很痛苦;吃的饼干不能缺角;小便一定要在马桶里解决;香蕉吃到一半如果折了就气急败坏等等。

  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会用自己的审美要求、是不是完美、有没有缺陷去要求身边的食物在意周围的事物。如果没符合他的标准,孩子便会哭闹,或是奋力将之恢复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样

  然而,家长单纯跟孩子讲道理,是无法解决他们对圆满的渴求的,因为这是每个人最内心需求听到这里,我朋友就更焦虑了。问我咋办?

  (三)

  对比日常交流使用语言,儿童更能接受的“语言”,莫过于很有画面感,好玩又有趣的绘本了。

  乐然也马上三岁,要进入完美这个敏感期了,所以我挑选了一本关于“圆满”主题的书,帮助孩子较为平稳的度过这个阶段。先容我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再分享这本书的妙用。

  (三)

  这本书叫《走吧走吧去野餐》。

  主角,是两只萌萌的母鸡。

  鸡在西方文化里,都是比较幽默可爱形象。所以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展开了。

  lt;图片1>

  一早起来,风和日丽。黑母鸡从房子里往外 一看,“今天天气多好啊!”

  于是,她对白母鸡发出了邀请:“走吧,咱们去野餐!”

  lt;图片2>

  白母鸡一听,立马拒绝:“不行,天气说变就变,我已经瞅见了山上的 一片乌云。”

  黑母鸡并没有被白母鸡的拒绝吓到,“没关系,咱们带上大雨伞。”

  lt;图片3>

  白母鸡还是不情愿:“啊,不行,咱们还没准备路上的食物呢。”

  黑母鸡继续动员白母鸡:“没关系,带上面包和苹果就够了。”

  lt;图片4>

  黑母鸡正想准备出发,白母鸡又说:“不行,我的爪子长了鸡眼,走路不方便。”

  黑母鸡说:“没关系,带上一贴膏药就是了。”

  lt;图片5>

  路上,白母鸡不断发出新的需求,比如觉得天气炎热,手推车的东西太多、太沉了。黑母鸡都一一解决了。

  lt;图片6>

  结果,因为母鸡们的操作不慎,装着书和雨伞的手推车不慎又溜下了山坡

  碰到这个狼狈局面,黑母鸡还是淡定的说“没关系”。

  lt;图片7>

  最后,她俩在白桦树下展开了一顿美味午餐,并美美的睡了一顿~

  lt;图片8>

  lt;图片9>

  结果这时候下雨了,黑母鸡醒来大叫:“啊,糟了!”

  白母鸡微笑着说:“没关系。”

  lt;图片10>

  (四)

  虽然这是儿童绘本,但我带着孩子阅读的时候,作为成年人也觉得十分有趣。

  黑母鸡在故事的前半段,展现出包容接纳,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让白母鸡的对外出野餐的担忧、焦虑慢慢放下。

  事实上,作者塑造两只母鸡的性格取向,除了从肤色上看,很明显一黑一白,从衣服纹理上观察,也是有暗示性的:黑母鸡的衣服纹理,蓝底白花,十分和谐;而白母鸡的衣服,红绿相间,是一组强对比色,就暗示她们俩性格迥异:

  黑母鸡遇到问题均积极面对,努力办法解决,随遇而安;而白母鸡却是“问题制造机”,不断的寻找问题,制造问题,在问题的泥淖深陷而不自知。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性格完全相反的人“能玩到一起”也是真理。观察身边的朋友,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他们经常可以相处融洽

  所以,这也是黑白母鸡同住一屋的原因

  故事的高潮,是黑母鸡和白母鸡在树下共同午餐、休憩。树下读书的她们,一同午睡的背景,都是圆形的。

  圆形又是什么意思呢?跟“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近身边很多朋友时兴画曼陀罗,他们觉得在画曼荼罗的过程中,能得到内心的能逐渐平静。其实画曼荼罗,就是人类对圆满的渴求。

  lt;图片11>

  色彩丰富,线条缜密,特殊造型排列组合,神秘感十足的曼荼罗

  其实自古以来,不同时代和文化里的儿童,都会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表达着他们内心的完整性的向往

  lt;图片12>

  儿童的沙盘游戏作品(图片来自百度)

  lt;图片13>

  lt;图片14>

  三岁儿童的绘画作品(图片来自百度)

  (五)

  回到文章开头的我朋友的问题。其实这也是很多孩子处于同样“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的家庭的问题。因为饼的造型是“圆”的。破坏了圆,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破坏了孩子内心的对圆满的渴求 。

  孩子需要通过生活中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圆满”,满足内心,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人格的完整。

  lt;图片15>

  而《去吧,去吧,去野餐》这本书,最后黑白母鸡也在圆形——代表圆满的草地上,完成了黑白母鸡的性格的相互融合,最后出现了黑母鸡学会了白母鸡的谨慎的性格特点,白母鸡也学会了豁达的面对事情。

  对于孩子来说,通过诙谐有趣的方式,完成内心对“完美”的追求,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完美的敏感期,真是最好不过了。

  《去吧,去吧,去野餐》读后感(五):未雨绸缪之后的随遇而安

  野餐,孩子喜欢的主题。我家的娃们时不时就要求我带他们去野餐。“带着食物啊,拿上喜欢的书和玩具啊,去找一块草坪树林去野餐……”这是孩子的期望,也是很多成人心中保留着的悠闲生活的一部分

  去吧,去吧,……有点催促的语调,急迫地,想走出家门,去往那个想要到达的目的地,达成那件自己特想做的事。目的地在哪?出发前可能心里已经有数,也可以没数,到了合适的地方,“那就是它了,就是这儿了!”目的地可以是后来随遇而达的,但是“野餐”的目的是重点,是在心里已经有策划的。于是,为了做这件事开始不停地准备,就像做一个项目前的策划。有人每一步精打细算,有人则随遇而安,走一步算一步,有人各种焦虑、各种担忧,而有的人始终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工作中,boss可能更喜欢前一类,未雨绸缪,工作的时候需要有预见性,但是如果太过瞻前顾后,也未必是好事,那会缺乏工作的乐趣,不是吗?至少生活中,我还是更喜欢后者,准备是需要的,但是不要因为过多的顾虑而桎梏了自己的行动。

  然而,生活是两面性的,生活里的人与事也是两面的。有的人表面看上去很焦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事实反而是更容易知足的;而有的人看似大大咧咧,什么都无所谓,但是到了关键时候反倒放不开了。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到《去吧,去吧,去野餐》这本书里来。上面的这些感悟其实是我读过这本书以后的感想。乐观与悲观之间只差了一场野餐之约的距离

  故事内容与细节

  两只母鸡,一黑一白,鲜明外表色彩对比,暗示着二者性格的迥异。

  黑母鸡早起时看到外面好天气,邀约同住的白母鸡一起去野餐。

  《去吧,去吧,去野餐》读后感(六):微博上看到这个,太有才了!!

  目测是编辑做的,特别好看~好想做一个啊啊啊啊啊,多余的话不想说了,只想默默膜拜这位心灵手巧老师~~

  如果谁看见哪里有卖的,一定要豆油告我啊!!!!!射射各位!!!!!!!!!!

  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

  《去吧,去吧,去野餐》读后感(七):去吧,去吧,去野餐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本《去吧,去吧,去野餐》,故事的内容很简单,讲的是一只瞻前顾后犹犹豫豫的白母鸡和一只乐观开朗耐心十足神经大条的黑母鸡一块去野餐的故事。画风幽默诙谐,颜色亮丽,逼真传神,最后让你在捧腹大戏同时有一些感动。

  “今天的天气多好啊!”

  一大清早,黑母鸡说,“走吧,咱们去野餐。”

  “啊,不行,”白母鸡说着,匆匆下了一个蛋,

  “天气说变就变,我已经瞅见了山上的一片乌云。”

  “没关系,”黑母鸡说着,取出手推车,

  “咱们带上打雨伞。”

  《去吧,去吧,去野餐》读后感(八):每个家庭,都有一对“没关系”先生和“不行”太太

  爷爷和奶奶,是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爷爷内向喜静,爱吃零食,随性自然,总喜欢在生活中制造一些小惊喜。

  奶奶外向健谈,恪守清规,规律刻板,每天都过得像是在例行公事。

  在我记忆里,他们的对话往往是这样的:

  “走啊老婆子,今天天气不错,去劝业场溜达一圈?”(坐标天津)

  (好啊好啊!在一旁写作业的我心中一阵激动)

  “不去。”

  “要不去河边溜达溜达,顺便逛逛旁边的公园?”

  (好啊好啊!)

  “不去。”

  “……走吧,咱好久都没出去了。”

  “不去!”

  当时的我百般不理解奶奶的无趣和爷爷的容忍,并暗暗发誓坚决不要成为如此扫兴的人。

  没想到二十年后,我竟然食言了。

  现如今,我和老公的对话经常是这样的:

  “老公,周末去哪里玩?”

  “去看电影吧,变4上映了。”

  “不看,网上评分可低了。”

  “就是休闲一下嘛,感受一下特效。”

  “不要。”

  “要不去万达逛街?”

  “不去,老去一个地儿,没意思。”

  “那你想去哪儿?”

  “东方新天地?”

  “行,穿衣服,走!”

  “哎,算了,太远,而且肉卷怎么办啊。”

  “带她一起去。”

  “带她去还不够伺候她的呢,算了,不去了。”

  “要不中午带你吃大餐?”

  “不去,太贵。”

  十分钟后:

  “老公,周末去哪里玩?”

  “……”

  现在想想,老公这个角色,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当的。(向我最有耐心的老公致敬!)

  作为女人,其实我是不太会反省自己的。意识到自己竟然在过重蹈覆辙的人生,完全是因为《去吧,去吧,去野餐》这个绘本。

  书中一幕幕熟悉的情节,一下子就把我抓住了。

  主人公黑母鸡和白母鸡,就是性格完全相反的两个角色。

  黑母鸡乐观开朗,热爱生活,像爷爷,也像老公。

  白母鸡优柔寡断,缺乏激情,像奶奶,也像我。

  为了一次说走就走的野餐,他们也展开了一场漫长而熟悉的拉锯战。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没关系先生”赢了。

  白母鸡怕下雨,黑母鸡便带了伞;

  白母鸡担心着凉,黑母鸡便准备好了厚衣服;

  白母鸡爪子疼,黑母鸡便备上了膏药……

  很多时候,我们离成功,只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如果当初爷爷再多几次试探,奶奶再多几分热情,或许生活将会散发出完全不一样的光芒。

  当然,也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同。

  《去吧,去吧,去野餐》读后感(九):对于困难,我说没关系

  01

  《去吧,去吧,去野餐》是一本儿童读物,也是一本简单的绘本,讲述了白母鸡和黑母鸡去野餐的故事。故事简单,图画也简单,但是这其中似乎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早晨起床,天气很好。黑母鸡邀约白母鸡去野餐,而白母鸡匆匆忙忙的下了一个蛋,回答说“不行,天气说变就变”,于是黑母鸡立刻准备了雨伞。

  此时,白母鸡收拾着餐桌,又说“不行,没有准备午餐”,黑母鸡立刻带上了面包和苹果。

  白母鸡又说“不行,还是先把书看完”,黑母鸡立刻说“把书带上就好”。

  就在这样,在白母鸡不停的说不行,黑母鸡不停地说没关系之中,他们收拾完了所有需要准备的东西,然后出发去野餐。

  可就在此时,装了很多东西的手推车从山坡上滑了下去,黑母鸡依旧丝毫不担心,一句“没关系”,让手推车随风而去。结果他们找到了一颗美丽的白桦树,在树下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等他们醒来的时候,下起了雨,黑母鸡大叫着说“啊,糟了。”白母鸡则笑着说“没关系。”

  《去吧,去吧,去野餐》的故事到此为止,有着一个美好的结局,幽默诙谐的同时又富含哲理。

  02

  纵然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我看过之后却有深刻体会。

  白母鸡一直都说“不行”,不管黑母鸡说什么,总能找出理由来反驳。你可以觉得白母鸡瞻前顾后,拖拖拉拉,即使黑母鸡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她依旧推三阻四。

  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也是考虑问题周全的表现,对每一件事情都用最坏的结果来考虑,在准备上必然会充分许多,这样,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有备无患。

  如果没有白母鸡一直提出各种问题,或许,黑母鸡只会匆匆忙忙、毫无准备的出发。路上遇到下雨,没有午餐,没有准备其他东西,那么这一次野餐也不会太愉快

  黑母鸡是绝对的行动派,想到就会立刻执行,但缺少一定的思考。如果任何事情想到就做,没有拖延,就会看到事情很快被实施。可我们的生活通常会同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只有理智的思考,才能将眼前千头万绪的事情整理出来,从而高效的处理。

  黑母鸡与白母鸡,是互补的关系。没有了谁,可能这一次野餐都不会成功。

  03

  我们常常觉得,儿童读物只是给儿童看的,只有孩子童真的心,才能看到其中的快乐。

  而现在我看《去吧,去吧,去野餐》,看到除了孩子们的快乐天真外,还有生活中的道理。绘本看完,道理自然明了。

  我们是否也如同白母鸡一样,一直在对着生活中的困难说“不行”?那些我们看似是问题的问题,会不会有那么一个如同黑母鸡一样的人,在我们说不行的时候,对我们说“没关系”,然后一点点准备好越过障碍的工具。

  或者我们又像黑母鸡一样,奉行“想到就去做”的理念,匆匆忙忙中,让生活乱成一团,每一个下一秒,都注定在忙碌中度过。男人执行狼文化、帝企鹅文化,女人把自己变成汉子,半夜才走在回家休息的路上。可曾想过,冷静的思考,清晰的条理,才会让事情更快的解决,有时候,正确的方法能事半功倍。

  04

  小时候,常常不明白那些小故事,总是嘲笑那些笨笨的人,傻傻的事,总将那些总结起来的道理死记硬背,完全没有放在心上。那时候的想法大多是:这么笨的事情,才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可渐渐长大,才在一个又一个的坑中反应过来,那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自己总是不明白。

  或许,儿童读物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也是给大人看的。我们读给孩子听,和他们讲道理,教会他们一些东西,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

  《去吧,去吧,去野餐》读后感(十):孩子,请你做一只黑母鸡

  这是一个看起来都点搞笑的标题,但其实这只黑母鸡来自一本我最近刚刚看完的绘本。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会很自然得认为,绘本里的故事都很幼稚,所以偶尔花时间去陪孩子读一本书,都觉得是一件能被当成是为孩子付出的事情。

  其实真是这样吗?

  如果你花过心思,认真得去看过几本绘本的话,你会发现,那些看起来幼稚又可笑的故事里,其实藏着很多的大智慧。而这些智慧,对于你孩子的幸福感的建立来说,要远比你的孩子认识多少英文单词,会算多少数字的乘除加减来得有用的多。

  就拿前两天我拿到的这本《去吧,去吧,去野餐》这本书来说吧,我拿工作的间隙翻了一遍,第一印象里,感觉这似乎是一个有点幼稚又无聊的故事,但事后回想起来,却明显不是这样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