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常想一二,不思八九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的读后感10篇

2018-04-02 21: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的读后感10篇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是一本由林清玄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读后感(一):云在青天水在瓶

  第一次阅读林清玄的文章,是偶然在读者杂志上读到的他的《桃花心木》,后来又零零散散的在其他杂志上读过他的另一些作品,虽然对他的文字感到欣赏,却从不刻意去寻找他的作品来读,大概这就是佛家所说的缘吧!虽然我不信佛,但是于佛家的和一些道理是极认可的。

  林清玄的文字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一些道理蕴含于简单的文字中,极为浅显易懂,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懂归懂,要转变思路就非常难了!《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是林清玄近期的作品收录,包含着他对于人生的感悟,仔细读来,你能品味出一丝若有似无的禅意!一直都觉得林清玄的文字很美,颇有一些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阅读他的文字你眼前总是会浮现出一轴美丽画卷供你徜徉。林清玄的文字让你读来会有一种自然之感,不会向某些作品一般,一读就知道是娇柔炒作。

  人生如意十之八九但愿常想一二。这句话既是林青玄的书名,也是林清玄想要表达的主旨。也可以说是对林清玄自己真实写照。细细想来,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人的生命按一百年算,也就是三万六千天,在么多个日日夜夜中,想要一帆风顺,无愁无忧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豁达如同佛祖传奇如同地藏王也在为如何教化世人或者渡尽地狱恶鬼而思虑;即使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也有着自己内心忧愁呢!祸之福所伏,人生中有忧愁,也有美好存在,而我们需要的就是着眼这些美好,一个人如果一直纠结那些负面的东西,又怎么会去发现生活中那些买好的元素呢!人总是要向前看的,林清玄本人对此也可以说是深有体会,所以在他的文字中总是充满着积极向上心态。1979年,林清玄与他的第一任妻子陈彩鸾结婚,但是婚后的生活却不尽人意,最后两人离婚收场,随后林清玄心灰意冷,辞职上山隐居。就在林清玄以为已经看破七情六欲,重返红尘时候,他遇见了方淳珍,也就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情之一字,玄之又玄,谁又能说的明白,因为他作为一名修行者并且第二任妻子小了他很多岁,于是林清玄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谣言满天飞,遭人诟病。有的人甚至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门口焚烧他的书,也有人在网上大骂他是“伪君子”,说他“说一套,做一套”。事实上红尘万丈,哪里不是修行的场所呢!只要两个人是真心相爱的,年龄又怎么会是差距年轻如法国总统马卡龙,妻子不是也比他大几十岁,两个人依然是很恩爱。要是林清玄与方淳珍畏于人言不能在一起,反倒是要小瞧他了!

  林清玄对方淳珍说“在脆弱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健和坚忍,时间才是评价一个作家作品好坏的最公正法官。”不错,时间才是评价一个人最好的方式!谁又能想得到写作并不是林清玄的初衷,他最初是想成为一名画家,甚至还画过一阵子。不过,最终他还是走上写的道路

  常思一二,不想八九,人生就是这样积极的活着才有意思!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文字当如此,生活更当如此!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读后感(二):人生是一场修行

  人生之路何其漫长,跋涉在这路上的我们,哪一个一路走来不是磕磕绊绊、遍体鳞伤,面对着那些不如意的事情,面对着那些难堪境地,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气继续前行,淡然处之。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的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林清玄先生的这番话,说的再透彻不过了。

  一直都很喜欢林清玄先生的文字,清清浅浅里就把道理说的如此透彻,心情烦闷的时候,想不明白的时候,读读先生的文字,开解开解自己。

  苦难才是人生的底色,遇到困难,我们能做的只有忍耐

  记得,第一次知道林清玄先生,还是在中学课本里,那个时候的我,年纪还小,对人生的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也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体会,对于先生的文字,充其量就是喜欢这种写作风格,觉得遣词造句很美,认认真真的抄在本子上,时不时的吟诵一下,在作文考试的时候偶尔可以引用上一两句,感觉自己的作文水平立马有了提升

  长大后,再次阅读先生的文字,才发现,字里行间内容,是当年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自己压根体会不到的,那是人生的味道

  这本《常想一二,不思八九》算是围绕 “以平常心面对人生”的 主题,集结了林清玄先生不同时期经典作品44篇,包括《用岁月在莲上写诗》、《心眼同时会心一笑》、《常想一二》、《半梦半醒之间》、《月到天心》、《形与影之间》、《黄昏月娘要出来的时候》、《比景泰蓝更蓝》等网友精选的经典篇目,算是一本精品集吧,心烦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能更加想的明白些。

  没有谁的一生永远光明媚;没有谁的一生,永远欢声笑语相随,总有一些困难,一些挫折,一些痛苦,需要你去承受,去承担。平和的心态,平淡活法,才是让心情走向轻松快乐的法宝

  活在尘世间,任谁也没办法免俗,工作压力,生活的琐碎总会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谁都想找个清静的,无人打扰的地方躲避。然而,这都只能是想想而已,该面对的最终还得面对,该扛起的时候,还是要扛起来。

  漫漫人生路,谁也不可能都称心,生活也不可都如意。想留的留不住,想要的得不到,想躲的躲不开,想放的放不下。人生的许多无奈,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才能困惑中挣脱出来,以一颗平常面对生活,面对人生,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做的修行。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读后感(三):月到天心处,清意少人知

  古语有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见麻烦之深,烦恼之甚。后来在林清玄的新书《常想一二,不思八九》里看到这样一 段话: “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于思想的瞬间。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不禁豁然开朗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5月出版)是林清玄先生一本最新散文集,作品延续了其文章中一贯的婉约清透,解读了大量禅语公案,于平淡隽永中给人以思的智慧,善的启迪

  全书共分为“品味生活:平常心是道,道是心常平”“忠于内心:在复杂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静观天地:每一个季节里都有生命温润的质地”等六辑,作者拨开层层叠嶂的红尘纷纭,用简单通透的文字,从平凡细微普通场景里,带我们深切感悟生命本质圆满,体味“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的生命根源

  林清玄先生精通佛理,在书中运用了许多公案故事来为读者释疑解惑。《呼山不来去就山》一文里,穆罕默德向群众宣布,某年某月某一天他将站在城外,把城外那座山移近一点,群众立刻哗然。到了那一天,不管穆罕默德如何呼唤,山依旧巍然不动。在众目睽睽下,穆罕默德抬头挺胸、气定神闲地走向那座山。群众发出一阵愕然和惊叹。 “山不动有什么关系,我们走过去不也一样吗?”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山一样的事情,换一种思路和想法改变自己的姿态,“山不来就我,我去就山”,一切终会柳暗花明

  一盅茶是禅,一朵花是禅,一只小蚱蜢的扑翅,一株小草随风摇摆……“即使如莲子,都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这些细微之处在作者的笔下灵动盈秀,或让人感恩生命,或让人敬畏自然,或者让我们瞬间返璞归真,洞悉事物本来面目。《黄昏月娘要出来的时候》相思如同莲花清明露水,闪着旋目的七彩;《夏日小春》里,鲜红的山樱桃,翠玉的青莲雾,芳香的野木瓜,这些大自然馈赠,浸满了对农民辛苦劳作的悲悯,虽然生命中有许多苦难,也让我们要学会,好好地活在眼前。

  炎炎夏日,再没有什么比读到《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这样一本书更叫人能心情平静的了。在一页一页的阅读中,那些饱含禅意的文字,如汩汩山泉,又像徐徐凉风,吹散了溽夏的暑气、焦灼的心情和烦乱的琐事,让人灵台渐渐清明,心境缓缓疏朗,行走坐卧间,便很有些“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的味道。

  因为,“常想一二,不思八九”,面对苦难能够保持正向的思考坚持乐观拥有这样积极的生活态度,何愁不会有美丽的花朵动人乐章呢!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读后感(四):心在雨里 寂静欢喜

  昨天,可以闻到泥土的潮香,因为下雨了。 灰蒙蒙的早晨,天空挂着悒郁的表情。整个上午都软绵绵的,无精打采。幸好,这只是北方黑河的雨天,若是常年生活在南方淫雨霏霏的世界里,那才真会惹恼了北方人

  不过,中午终于下雨了,下雨就好了。之后,也终于快乐了。

  还是喜欢雨的,嗅到星星儿的泥土味,就明白自己仍是执着的,喜欢她的安静飘逸多于她的喧哗与热闹,好像很少有人喜欢暴风雨,除了高尔基的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曾经,也不知从何时开始的,下雨了,就安安静静的陶醉,望着雨,想着什么,自己脑子里也没虚构一个完整的图象,自己认为陶醉得无言不语时,朋友们就以为我又哀怨忧伤了。“想什么呢?”“啊,想雨呀!”这样,莞尔一笑,又觉得笑的酸涩了许多。

  看着窗外奔跑躲雨的行人,我却冲动的好想站在雨里,烟雨朦胧的世界,干净透明的世界,干干脆脆淋的彻头彻尾。

  雨,好美。可以远观,可以近嗅,还可以听,“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寂寞,“润物细无声”的感激,“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无奈。似乎多情一般,听懂我的倾诉,明白我的注视。想起汪国真有一句诗,不要太久拥抱春天,否则,你怎能不留连往返;不要太久注视冬天,否则,你怎能不憔悴容颜。我说,不要太久注视雨天,否则,你怎能不泪水涟涟。

  我一直想有一样礼物,一件特别的人送给我的礼物,一把伞。一把绿色雨伞。这是我很久以来的念想,一次朋友半开玩笑地问我,是喜欢伞还是伞下的故事?我微笑着看她,答不出来。

  因为要去一个与朋友约定的地方,自己又没有伞,不得不冒雨前行。临近黄昏,雨已经不大了。微微细雨悄然无声,滴在头上,脸上,衣上,即使这样,心里却还偷偷傻笑,漫步雨中,独自一个人的浪漫

  用手触碰落在身上不渗的雨,低头轻轻掩住自己的笑,好雨,知心意,滴在心里,心在雨里,有情无情,不言而喻

  “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很庆幸,我也是爱水之人。水之柔婉,令人舒畅,似乎退去一天喘息疲惫。水之倾心,令人遐想,好像所有浪漫故事的延续。雨是水别样的灵秀。点点滴滴,滴滴点点,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微语就可以,足够让我迷醉。

  轻轻走。微微笑,伸出手,喜欢雨洗过的天空,水长流的大地。春天,有雨真好。

  回忆昨天的雨,心在雨里的世界,憧憬下一个雨天,或许今天,或许明天,再或许下一个下雨的春天。

  人生总会在得与失中找到平衡,我沉浸在雨里,寂静欢喜。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读后感(五):禅味生活

  林清玄很文字总是带着一股禅意,以给人启迪,以前少不更事,尚不能完全理解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年与时驰,人的一生里总要有很多时刻体会到人而为人的艰难,有时候其实是更多的时候,我们都要学会去放下八九成的不如意,才能获得大自在。常常念及人生一二成的乐事,才会体会到人生的有趣和有味。

  有些体会的要经历过才明白,比如小时候看到电影里的随声梦死酒只会觉得新奇好玩,如今方知其中的辛酸。记得上学的时候,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能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呢。但人生的真相是,知易行难,有时候对于控制我们自己,我们真的会无能为力

  更或许,不要强求开心,以恬淡的心境直面人生,是否更加有益呢。“以平常心面对人生”,更具难度。保有一颗平常心十分不易,不由得想起那句“云在青天水在瓶”,有人这样解释这句诗:在广阔的青天之上飘浮的是纯净白云,在狭小瓶颈里装的是纯净的海水,无论在青天之上的云,还是瓶颈中的水,唯一不变的是它们纯净的颜色。很有不忘初心,恬淡自知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和很多人一样,我最早接触林清玄的文字,是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上,那时候没什么可玩的,上课也不敢带别的书,常常没事就翻出语文练习册,翻来覆去的看里面的阅读理解,里面有很多篇都是林清玄的。那时候,就被作者清新的文字所吸引,没有专门去买一本林清玄的文集,却时常会在《青年文摘》及《读者》等杂志上看到。

  林清玄是台湾人,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台北人抱怨的忙和盲,实际上永远无法与上海的地铁早高峰和北京的火车站春运,的确,地域所限台湾在某些方面格局是小的,但是小有小的好,那份恬淡清新,又何尝是帝都或者魔都的气质呢?我们所希望的不过是去坚守生活中的小确幸。本书中的文字从身边的生活入手,更容易在平实处展现生活的精彩。

  阅读这样的文字,了解到的不仅是个人的小感怀,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我们曾经那么执着的认为我们是宇宙中那么与众不同的一个,却其实只是人群中的一员。有一天,终于直面人生困境的我们,希望依然会保有纯粹的自我。我们恍然好像就是在一天天的浑浑噩噩中不知所措,被世界裹挟着前进。不断地突破着自己的局限,去进步一点,看到更广阔一点的世界。我们总要明白,把自己当作光才能照亮前路。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读后感(六):人生无常乃是有常

  人生无常乃是有常

  走过半生浮云,乃思过程之一二,顿悟人生无常,身边的人事变迁,城市环境的变折,春秋的变化律动等等。人,终究逃不过生老病死,顺应自然规律乃是无常之有常,纵观宇宙星云,我们连尘埃都算不上,唯有当下的生活,才是沧桑的正道。

  林清玄,坐标在宝岛台湾的作家,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作品受欢迎的程度自然不必多言。每本书都对人生进行归纳阐述,让读者终身受益。影响力之巨大,被称为散文界的里程碑。

  林清玄的散文读起来像诗一样,温暖,柔情,洒脱,舒缓,让人在阅读中感到十分舒服,而内容中表达的思想也十分阳光向上,给人一种读不够,不过瘾还想看的感觉。

  这本书收录了44篇散文随笔。从几个大方向上记录了林清玄先生在不同角度思维上看待事物的构想。

  品味生活,林清玄在到广东的学校中演讲的时候,有很多家长学生问关于高考的问题,而林清玄先生给出的统一答案是,当今的高考相比较来说没有古代科举考试难,而古代没有中举的人也不见得一辈子没有出路,经商的,写作的,打渔的,当厨师,当会计等等,考上自己理想大学不容易,进入理想学科专业更难,所以不要让自己太累,在西方国家上学的孩子连作业都没有,总是去攀比,这样不好。

  世事不能强求,自然就好。

  忠于内心,为人,重要的是乐观,苦难的时代已经过去,没有什么再比生活更重要,乐观,让人面对困难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戒骄戒躁,人生处事处处是平凡,没有贪婪,没有嫉妒,人间就会大善,大美。

  时刻把握生命之美。

  静观天地,社会发展以来,环境在变,人心在变,科技在变,唯一不变的,是祖国的山水。多少文人墨士在山水之间吟诵了大量诗篇,壮丽的山河景象让人心旷神怡,对山河的爱是广阔无垠的大爱。而植物,大到千年古树,小到台上青苔,极利于自身的修身养性。

  砥柱人间是此峰。

  第四部分是拥抱人生,人情世故,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不可抗拒的原因,而真正永垂不朽的是精神。遇见每个人都是缘,结缘惜缘,温和而积极的爱方能久远。

  唯有一颗清明的心才能体验到真实的美。

  情皆因缘,家庭的美满幸福是自己遇到的,而不是求来的,二人世界的喜怒哀乐皆是幸福,几口之家的风景在于大人和孩子一同成长,畅想天伦之乐的,往往是对生活不争的智者。

  幸福恒久远,遇见且是缘。

  穿越尘世,两袖清风,一杯淡茶,传统戏曲,古典文学,向上的追求永远是对传统的传承。此传统并非封建,并非不发展,而是在生活中活出美感。

  生命出然而非然,境界之罕乃为感。

  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已然成为一种境界的造诣。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读后感(七):最是欣赏林清玄

  文/初晓

  初与林清玄的文字结缘,是在一个小书摊上,那时对文字并没有特别的感受,但是读了林清玄的散文,生活中似乎多了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中学年代,是这些文字陪伴我走过一个个学习的日子。虽然当时读的文章不记得了,可林清玄这个名字却印刻在了心底。

  在之后的岁月中,时而会看一些林清玄的散文。他的文字简单、纯净,富有哲理性,一件简单的事情,他就能悟出来一个道理,若是落在笔下,就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曾在《开讲啦》节目中看到他的身影,他谈及创作,笑着说自己是天生的作家,他第一次投稿就成功,后来慢慢走出来自己的文学之路。成功的人有很多,但让我最欣赏的是林清玄的淡然,与世无争的态度,即便有段时间面对众人的质疑,他也选择了沉默。或许这也是一种态度,真相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

  关于林清玄的生活态度,他的很多书中都有体现,近日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一书中,林清玄又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本书的主题是“以平常心面对人生”,这个道理多数人都知道,可真的去面对生活时,却很难做到。究其原因,大抵是人们想的太多。从《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一书的44篇散文中,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到林清玄的生活态度,那就是不要想太多。

  为何不要想太多?“常想一二,不思八九”究竟是何意思?从《常想一二》一篇文中,林清玄这样写道:“我们的生命里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的本身就是痛苦的。但是扣除了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的不如意所打倒了。”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理念。其实看看这篇文中作者朋友的做法便知,他在工作中不如意,但回家看到“常想一二”这四个字就会觉得开心。

  如此态度,是可以锻炼的,是可以去思考的。人的生活状态,说白了还是思想所制约的。若是从思想上改变,生活中自然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本来面目》一文中,林清玄谈及“真实的人”,他说这种人在古代很常见,他们有风格、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不随波逐流,但是在今日的社会中却很少。分析其中缘由,有二,其一是如今的人失去了单纯的生活,失去了单纯的对生命理想的热爱;其二是现代人常强人所难和强己所难。人渐渐失去了本来的面目,让人分辨不清,自己也为之所累。文章末,林清玄提议人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我要的?什么生活才是我要的?”

  如此问题,很少有人去想,但只有每日思考这些问题,人才能够找回本来面目,做一个有风格的人,做一个真实的人,做自己。

  当然,《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一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极其富有哲思,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但从他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林清玄的生活态度,那就是用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没法左右的事情有很多,但即使在生活极为难过之时,我们还可以保持内心一二分的快乐,这便让我们足以面对一切的不幸。

  生活,本就应该简单,纯粹,人,本来就应该单纯,真实。现在,亲爱的你,你呢?你还是真实的你吗?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读后感(八):日日是好日,处处莲花开

  郑板桥性格耿介,有次看盆里的兰花有些憔悴,似有“思归之色”,于是打破了花盆,将兰花种到了太阳石旁,第二年兰花“发箭数十挺”,长得十分茂盛,于是心有所悟题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兰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以兰花自况,以兰花抒发自己不如归去田园之心。这则历史小故事在林清玄眼里,是一种自由的追求,也是一种回归本来面目的自白。郑板桥之兰宜长于巨石之缝,高山之巅,幽谷深处,且与烟霞为伴,而不是落入营营苟苟,熙熙攘攘的红尘俗事。郑板桥最终辞去县令一职,也是他的志向所在。

  在遇到人生转折之时,若能无心于成败,专心于每一个转折,我们就可以免除执着的捆绑了。《常思一二,不思八九》便是人生之中,特别是在困顿之时的自我安顿之法。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若沉浸于这些不如意之事之中,人必然精神颓废,万事无成。但若转念一想,虽然不如意,但还有一二事足以慰平生,也是心念一转的宽心之法。是悲观是乐观还是达观,便是这一念之间。生活与感情陷入苦境,若是连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太苦了。“平常心是道,道是平常心”。简简单单的道理,让人受用终生。这也便是苦难到处有,但面对苦难,有坚持,有乐观和勇气便足以跨越苦难。

  林清玄的文字很美,很耐读,故事中的禅意满满,读来心境沁清凉。他于茶道之中,堪透人生简单的道理,花插于瓶内,夏天时让人想到凉爽,冬天使人感到温暖,便是如此。也正如神秀的徒孙懒瓒和尚的《乐道歌》言,“ 饥来即吃饭,睡来即卧眠”,“向外作功夫,总是痴顽汉”。人生之事不过是饥饭渴饮困时眠,“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当然有违自然。 大道至简,忠于内心,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

  读林清玄的文章,常让人豁然开朗。虽然“常思一二”之说并非每一次听闻,但仍记得从朋友那初闻时的震惊和开悟。常思一二,便可在庸常的人生之中,寻找到珍珠般的岁月记忆,也因为记下了这一二之乐事,于是心间再也装不下八九苦恼事,相由心生,若心已为乐事所满,又何来愁容满面、眉心紧锁呢?人生皆是一环扣一环,一环解开,诸环得已开解。简单的字句间,正向力量满满当当。

  《心经》上说,“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因心受境扰,为物牵挂妨碍,故不得自在,但若放下执着心,则心无所畏惧,也不会不安定,不会有错乱妄想,而得以从苦海解脱,自得清净圆满。这其实也是回避寒暑,不如从容面对它。

  常思一二,还是感恩。此书中作者讲了一些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困难的环境,亲和的一家,善良无私的母亲还有沉默厚爱的父亲。有感于此,作者很感恩,感恩他们给了“我一个乐观、关怀、善良、进取的人生观”,感恩他们以最朴素最真切的爱教会他最简单最智慧的人生道理,教会他以一颗清明之心体验到的生命大美。而如今借“常思一二,不思八九”,林清玄将它们传递到我们的心里。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修得清明心,识得生命美,身心无挂碍,日日是好日,处处莲花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