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又不是怪兽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又不是怪兽读后感10篇

2018-04-02 21:2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又不是怪兽读后感10篇

  《我又不是怪兽》是一本由朱肖影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又不是怪兽》读后感(一):哪怕笨拙,哪怕不酷,我也喜欢这个一生都在追逐自己

  作者 朱肖影

  在我的人生计划中,这本书应该早几年或者晚几年出,这恰恰证明了我既没有异于常人天赋,也没有大器晚成智慧,于是能出版这本书,我只好默默地全部归功于自己的迷人性格

  今年也是我离开故乡告别家人朋友,独自生活的第四年,除了英俊外貌、横溢的才华,号称不被世界改变的我,确实在不经意变化了很多,比如由贫困变成了贫困潦倒,比如由孤单变成了孤苦伶仃……这本书的大部分小说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两年前,因为《孤单合租房》被选入精选集,我偷偷地去参加了一次书的签售,我特意换了和书中照片一样衣服,戴了一样的帽子,坐在台下,看着人们排队去买书,然后看着他们找台上那些喜欢的作者签名,直到结束,才有个一脸正气男孩不好意思地跑过来,对比了下照片,问我的名字,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书递给我,我一边签名一边对他说,多希望你是个姑娘啊。那是我一整年最开心的一天。

  也是同一年,某个聚会上,酒饱饭足,夜色正浓时,我的编辑丹华哥把我推荐给一个小有名气作家,我趁着酒劲跟这位作家说,你看看我写的东西,其实还挺好的。他看了大概二十秒,然后跟丹华哥说,你怎么会看上他的小说。

  对呀,怎么会有人看上我的小说,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记得第一篇小说被选用的时候,我正在大学寝室睡午觉,收到邮件后,我一个人躲到天台顶着大太阳眼泪,那是我第一次尝到被认可感觉,那篇文章是《四十年前的愉快下午》,之后得知是从一万多份稿件里挑出的唯一一篇,获得这张入场卷,与其说是实力,不如说是运气

  其实在这篇之前,我在大学期间内也写过很多小说,稿子大多都音讯全无,大学时期的女朋友甚至可能因为我得了阅读障碍症,因为她完全看不懂我在写些什么,最惨的是,我被一个出版社的老板骗了,他答应出版我的书,条件是我要去他新开的餐厅替他打工,那个冬天,我每天傍晚去的餐厅端盘子,然后坐深夜的公交车翻墙回寝室,途中会经过东湖风景区,看着窗外冰冷的湖水,想着出版的日子日子渐渐来临,公交车窗玻璃微笑的我,露出的牙龈如同漫山遍野绽开的红石榴

  你也猜到了,书到最后并没有出版,但老板还是非良心地给了我250块的稿费,后来我把这段经历写成了《喜欢,就继续下去》。这篇文章也代表热血时期,努力想证明的自己。

  前面谈到的文章,都会收录到这本新书里,当然,里面文章还有很多,比如还有许多年后,依旧有人记得的《深蓝色皮夹克》,现实中穿皮衣的我也是魅力非凡哟;比如《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爱情》,虽然受到很多质疑,但是写的时候我可是特别用心;比如《红毛鸟兽》,这篇只是单纯地写给某个可爱女孩,我超会把妹的吧,哈哈……

  我很想告诉大家,这是一本宇宙中最酷的书,但是当我回头再看一遍,我不得不承认,我只看到一个感情过剩的男孩,他在每一段感情中都很认真,每段感情结束后他都很受伤。它并不酷,浪费感情,甚至有点笨拙,总是在追逐。这就是我创作出来的东西。

  新书名叫《我又不是怪兽》,它虽然代表着人们不同时期的孤独时刻,但里面每一个人,无论是爱情,还是梦想,只要有一点点希望,他们都会永不言败,牺牲一切地去坚持。我迷恋他们,同样的,我也把这样的人生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燃烧着自己的人们,希望大家在爱和梦想的旅程中,永获青春

  《我又不是怪兽》读后感(二):有种孤独叫描摹过了头

  这是本短篇小说集,整体内容偏向于刻画孤独的情爱与生活,部分内容深入心理描写,部分内容深入环境描写,还有部分内容是语言描写。

  作者的描写很用力,几乎在每个字里行间都想叫嚣自己很孤独,自己缺少个理解内心同伴,自己不是怪兽却不知为何与人群格格不入,与早年新概念文学伤痕文学,青春文学的调调有点相像,但写作角度独特,可以看得出来每一篇文章从开篇开始,作者就力求新意打破格局,试图从不一样的角度描写,以便不落俗套清新脱俗。

  很可惜,虽然作者很努力,但给人的印象还是细致地过了头。正如绘画时,要在部分画面上留白以便引人遐想或吸引人的注意力,写文也需要给读者留一定思考空间,作者虽然有在部分转折处留包袱,但又在下一个情节中迫不及待地打开,给人一种悬念尚未开始,便已经结束的不尽兴感。另外,过分的描写与细致的絮叨给人一种浮的感觉,就好像文字浮在心情故事之上,只是为了心情而展示,没有空间供人深究与把玩。举个例子,本书的第一篇,作者刻画了一位久居在外,因过于孤僻而心理怪异的合租者,这人的形象复杂,他很变态,因为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意淫会偷隔壁女性遗留的垃圾,可他又很可怜,他的女友抛弃了他。这位主角或许是擅自将感情转移不当而做出如此行为,但给人猥琐的感觉,他似乎确实很孤独,却更多给人一种懦弱无聊,不懂得改变现状没什么目标的颓丧感,这样的孤独让人觉得恶心与无趣,若作者多为主角一步步沦落至此的困境做一个铺陈,而不是突兀地叙述,或许会令人感觉好很多。第一篇最后的结尾也很奇怪,令人感到摸不着头脑

  第二篇的视角很独特,但独特的视角并没有为文章增色多少,立意不高,依旧是情情爱爱与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怨自艾的孤独。

  其他文章与第一篇类似,只是主人公稍稍令人可以接受点,最后一篇剧本不错,虽然还显得稚嫩,但看得出来作者做了很大的努力。

  我不清楚这位作者在one上发表过什么文章,但我觉得,如果这位作者始终沉迷于刻画这样的玩意,今后的写作之路恐怕不够长远,就好像萌芽上常年哭丧的怨妇似的文章那样,看似华丽,实则浮夸。

  希望作者能拓展写作视角,如能丰富立意,深入某些角度,收回某些无谓的刻画,还是值得一看的。毕竟当今世人大多孤独,这类写作视角还是很有市场的。

  《我又不是怪兽》读后感(三):我们都不是怪兽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任何人似乎都拿起手中的笔,直抒胸臆

  如果再说写作是一些人的工种,大多数都会嗤之以鼻。我的意思是,任何人都可以写作,那么传统上的被称为专业的写作,它的整个定义就要发生翻天覆地的更改。

  这就是为什么朱肖影的小说评论两极化,喜欢的人觉得打到心坎里去了,脑洞开得好大,真是有才华的好青年,而学院派的读者觉得这写得什么玩意,不但逻辑有时是混乱的,连前后的行文都是不通的,就这样的文字怎么就能出书呢?

  对于现在这个年代出书的标准,我个人也不是很明白,也不是很理解,最让我不解的是出版社出了一本豆瓣上直播帖子的合集,因为这帖子写得有意义,跟帖的人多,有了一定的粉丝效应,但是不管怎么样,肖同学还至少写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果用这种标准来衡量的话,这书出得也没毛病。不管怎么样,我们得这样看,存在主义先驱黑格尔大师说“存在即是合理”,如果你在市面上看到了那些超越了你的认知现象,既然存在,那一定有其合理性

  让我们来看看肖同学写的小说,他的小说里的人物:北漂青年、被周围人排挤和误解边缘人、转校孤独的弱势学生、想通过写作证明自己的孤独少年……别说你一点没有同感,这些人不就在我们身边吗?甚至某时某刻,他不就是你我吗?北漂的时候,群租房里的尴尬寂寞,那种在生存和梦想中撕扯的痛苦……我们都曾经年轻过,为了梦想奋不顾身过,也曾经暗恋某某,和谁成为朋友却最终渐行渐远……也许,这一切,在城市里的疏离感和孤独感,人无法言说的发泄和嚎叫,都是他文章吸粉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了《我也不是怪兽》。

  当年龄增长,人会变得宽容豁达。作为毫无疑问的文学学院派,我是鄙弃这样的小说的,总觉得不够“文学”,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又是喜欢这样的小说的,无所谓稚嫩还是幼稚,我只想看到真诚。每一个写作者其实都在经历“200”次的打击,毕竟,这个世界上,真正有天赋的写作者凤毛麟角,在这个写作已经大众化的时代,“专业”反而成了碎片化阅读的短板,适应世界本没有错,但是因为看到了真沉,我还是祝福他,不忘初心,继续精进

  最后,是题外话,作为一名装帧控,我太喜欢《我不是怪兽》的纸张感觉了,这种感觉真的很久没有遇到了,略微泛黄的软纸,它让我感受质感的阅读,有时候会因为纸张和设计而忽略内容的读者也是任性,从这一点讲,作者好难取悦众人

  希望“一个”多出好书。

  《我又不是怪兽》读后感(四):年轻真好,有那么多孤独可以拿来挥霍

  合上《我又不是怪兽》,有种无法言明的情绪在内心发酵。我也曾经年轻过,我也曾经在巨大的城市里感到孤独,我也曾经对某个人抱有幻想,我也曾经以为写出自己的故事就能成为作家…… 其实,文学是挺难定义的一个东西,就像有些人喜欢朱肖影的文字,有的人说这还不是真正的文学。但是可能这位青年作家、新锐编剧并不会在意这些评判,他只是写他自己的故事,写他想写的,他能写的,他认为不得不写的,关于城市里年轻人的孤独、寂寞、彷徨与幻想。 《我又不是怪兽》的特点之一,是故事里的主人公都很贴近现实生活。北漂青年、打工妹、租房客、男朋友、女朋友,他们就像是很多我们每天都会见到的邻居同事、朋友、陌生人,各自有着不同的颜色,却又令人想到同样的脸孔……为了生存、爱情、理想挣扎,内心有无限的渴望,却又难免自卑、懦弱、畏惧、彷徨,书里的十四个故事,其实说到底也只是一个故事。 《我又不是怪兽》的特点之二,是在每一个故事里,作者都试图采用新的叙述方式去打破题材的窠臼。《深蓝色的皮夹克》里叙述者是一件深蓝色的皮夹克,而它爱慕的对象是一件黑色的皮衣,俨然是一次“让物品发声”的写作练习;《单人剧场》和《罗生黎明》有着莫比乌斯环的结构,主人公不断“移形换影”,引领读者进入故事腹地,多少有点烧脑。《红毛鸟兽》、《四十年前的愉快下午》采用了幻想的手法,分别讲述童年和老年,有着深层的隐喻……虽然这些小说或多或少带有实验性和自传性,但看得出作者是在努力将他们包装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绝大多数教人写作的书里都写过这么一句话,那就是“不要写自己”,哪怕是真的在写自己,也要把它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换个时代,甚至换个空间。然而,在写作之初很多年轻的作者还是难免在书中留下过深的自我烙印,《我又不是怪兽》的特点之三,就是写了真实的自己。就像《喜欢,就继续下去》里说的“面对喜欢的东西,如果认输和顺从了一次,就将永远对生活妥协下去”,然而,没有一个梦想成为作家的人会就此甘心,所以哪怕是要写自己,也是义无反顾兴趣盎然。 年轻就是这样,明明有着大把的时光,却总是在慨叹所谓的生活艰难;明明自由自在,却感到无比孤独寂寞;喜欢毫无保留地讲述心底幽深角落的爱和恐惧,哪怕别人骂你变态或是古怪;喜欢去做出各种尝试,哪怕根本不知道未来究竟能走多远……如果看到最后的那篇《如影随形》时你还是没能察觉这就是朱肖影想要展示的最真实的生活,那么可能你真的没有年轻过。 在通往成熟道路上,我们都曾把自己视为不被理解和认可的异类,穿鲜艳硬朗外衣,为的只是遮住内心的敏感柔软,用尽力气写下文字,也只为缅怀那再也回不去的青春。有点傻,但很真。

  《我又不是怪兽》读后感(五):孤独的灵魂都有一双想象翅膀 ——《我又不是怪兽》,敏感人士的最爱

  孤独的灵魂都有一双想象的翅膀

  ——《我又不是怪兽》,敏感人士的最爱

  与一般的小说相比,《我又不是怪兽》可以说是一本估计也会和今夏两极分化严重的《悟空传》一样评价毁誉参半的作品,有些人会喜欢它的奇思妙想,有些人则会认为这里面讲的都是什么东西。

  其实这是一本关于大城市当中普通人迷失了自我或者逐渐被吞噬了原先的生活(譬如爱情)的小说集,如果是黑的话应该可以在本书的豆瓣下面留言这是一本作者不停在讲他丢了一个女朋友都是因为自己矮穷挫的故事。但是对于我而言,这本书最大的意义绝不是一个宅男的幻想,而是给了我们一种提示,我们原来可以为想象的翅膀做这么多。

  在本书的作品中,《孤单合租房》《深夜的皮夹克》《罗生黎明》三个故事似乎都是在讲恋人因为距离经济或者地域或者兼有)的原因而分离,但是朱肖影给了我们三种方式:《孤单合租房》里面是变身成为一个偷邻居垃圾的死变态的心理分析;《深夜的皮夹克》则是用我们初中就被老师摆烂的拟人手法,虽然用到了16禁式的内核上面,但是意外很新鲜不错;《罗生黎明》听名字就知道是借用了“罗生门”的形式,但是关于那顿有点像是无穷数的符号一般相互交错的煎饺,也演活了这个已经看到第三遍有点要吐的话题……你会发现同样的一件事情,作者用了很多方法去讲,也有很多不同的效果,而且竟然都意外的完成度超级高,这种像是有个人告诉你,茴香豆不止有很多种写法,还有很多种做法一样,仿佛为你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其实大多数想象力丰富的人,都会是《红毛鸟兽》里面,那个有些不合群的男孩的样子。人们不会因为他们的想象而爱上这个男孩的特别,而是会觉得,他是那个奇怪的人,因而,天真的人都格外的孤独,而孤独的灵魂,都有一双想象的翅膀。 这双翅膀,能够让我们能够自我保护,让我们自我满足,让我们自我认知,让我们抱紧我们自己,给灵魂以温度。

  y 林怿 2017-7-25 22:14:23 写于御庭园

  《我又不是怪兽》读后感(六):不知道写什么标题,女生最好不要读

  我很少会给图书打“三星”以下的评价,但这本书我却狠心打了“两星”,和那些语言不通顺、故事逻辑存在问题、选用插图质量差却又明目张胆定价高的图书让我下狠心的原因不同,我可能写得不如作者好,但在内容方面我会有选择性的把握。

  可能有朱肖影的读者会问:既然你不喜欢不能接受为什么还要读这本书?这两颗星应该是给“韩寒监制”和“一个出品”的编辑人员,除了某一篇的内容,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火红色的封面,极富个性的字体设计和作者的内文的风格是相衬的。“Love for nothing”的概念我有理解到“不为了任何事情去爱”,觉得那是属于少年的单纯,可是我看到作者在微博上写到“爱了很久却什么也没爱到”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的孤独。这和“暗恋”是不同的,“暗恋”一个人会默默为他付出,而后者的这种状态我一开始与“暗恋”混淆了,直到我读完了那一篇文章。

  “我又不是怪兽”这个书名读了几次觉得越发透露出深深的孤独感,是的我一直在强调“孤独”,作者的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渲染“孤独”,遣词造句也是优美且精简流畅的,我在阅读这本书里的一些文章时一直最为钦佩的是作者新鲜又贴切的比喻,是足以触动人心的。可对于一篇好的文章这些要素就像人的皮囊,但人光靠皮囊是活不下去的,我特别想强调的就是内容。

  这段时间我也在读严歌苓老师的小说,老师的小说中让我敬佩的有一个地方——写性却有不色情的美和自然。我觉得这是很考验作者的文学素养的地方,我不知道怎么写也害怕触碰这一块地方,但也不代表着我不会分辨小说与污秽读物。

  我没有按照顺序阅读这本书,挑选的前几篇文章了也有让我反感的“直男”情节可在大体上传达的都是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可直到我读到那一篇文章,就是放在第一篇的《孤单合租屋》,让我对这本书失去了所有的兴趣。我不想去考究这是不是作者真实的想法,因为写坏人并不代表着作者就是坏人。但我作为读者并不知道作者在创作这篇小说时是不是就觉得这就是一本写给男性阅读的图书,至少我阅读时是很不舒服的,是感觉到害怕的。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爱了很久却什么也没爱到”,所谓的“爱到”原来是“人类最原始欲望的占有”啊,那我不知道作者写“不为了任何事情去爱”是真正的单纯还是掩饰的穷酸。

  《我又不是怪兽》读后感(七):我是个怪兽

  如果不是怪兽的话,大概不会去偷窥隔壁合租房的女邻居吧,偷窥隔壁邻居垃圾袋里面的垃圾,亲吻垃圾袋里面的口红唇印,还有抚摸阳台上悬挂的衣物。这是一位孤独的城市边缘行走的怪兽,他因为失恋了,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隔壁的女孩,最后又以这个怪兽的单相思而宣告暗恋结束。有几个故事中,都呈现了这个故事的缩影:单纯美好的初恋,天真无邪的女友,毕业之后的异地恋,重逢后的失恋,暗恋隔壁租房有男友的漂亮女孩,女孩搬家后的尴尬收尾。故事不一样,但是人设还是原来的人设。深蓝色的皮夹克和最后的剧本的角度新颖,有作者独特的视觉和感观。

  《我又不是怪兽》读后感(八):我又不是怪兽

  《我又不是怪兽》是一个漂泊在外的男生写的书,通篇写出一个男孩子在外打拼的孤独,他们不却是加班、熬夜,不却是网络交友,网络直播,但却唯独缺少心灵的共鸣。这本书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哪个故事里都离不开“自己”,即使变换了角色,但“自己”的影子却一直形单影只。

  他在网络上寻找,有时候是同性间的刺激,有时候是异性间的温暖。从这些故事中,能够感受到如今年轻人的生活,那是另一个世界,是我们70后所无法接受的世界。读到这些内容,内心里总会不经意地叫出:“这个世界怎么了?”以健康地心态或者,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那些原离家人,一个人孤寂地打发日子的年轻人们,他们生活的圈子跟在家庭里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有的人性格特殊,总也融不入集体中,于是网络成为他们心灵寄托之处,悲哀!

  看到他的这些故事,想到自己的儿子,他也是一个人在北京打拼,内心里总是不满足,想趁年轻多做一些事情,总在抱怨,但却无力去改变什么,想学习,但有始无终,总是讲出各种理由,最终放弃学习。一旦走入社会,再想学习,需要很大的毅力,很多人从此就不再学习了。诱惑太多,孤寂侵蚀内心,总在寻找,寻找一种寄托。熟不知,只有自己能解救自己。

  之所以能读下去这本书,完全是以自己孩子的角度在思考。想探究他们这个年龄的人,内心里想什么,怎么生活的。这样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这样的文章也是不感兴趣的。完全是一个男生对现实的呐喊。不过我能从作者的文章中感受他在努力,这就足够了。一个努力的孩子,一个愿意写书,并发表的孩子,他的生活依然是向上的,他肯定在找寻自己生活的立足点,这个是让人称赞的。

  有多少年轻人,不能深入了解自己,看不清前进的方向,茫然中,却极为心理不平衡,这个才是最可怕的。愿这些人,能及时在茫茫生活之中,寻找到努力的方向,朝着自己喜欢的目标活着。

  《我又不是怪兽》读后感(九):怪兽又如何

  怪兽又如何

  怪兽,第一印象或者是奥特曼与怪兽的故事或者是五月天的吉他手怪兽。何为怪兽,大抵是行为怪异或相貌特别的物种,在当下的社会中,评判的标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尺度,在你眼中极其平常的行为,在别人眼中可能显得比较怪异,因此变成大家眼中的怪兽。新锐电影编剧,「ONE•一个」实力作家朱肖影,在这本短篇小说集《我又不是怪兽》中,讲述了十几个故事,在故事中,有独自哭泣的皮夹克,有口红的垃圾袋,有被遗弃的黑色地毯等等,从各式各样的怪中,看到些许作者的影子,也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大红色的封面和我又不是怪兽的几个醒目的黑色大字,让人一拿到手就感觉内心的炽热,感觉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了组织和认同感。作者解读封面上的“love for nothing”,其实是这本书最早的想法,它是指爱中最孤独的状态,意思是“爱了很久却什么也没爱到”和“不为了任何事情去爱”。而我本人更倾向于奋不顾身去爱,纵然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误解有批判,有迷惘有失落,但无论如何不要丧失爱的能力。

  在《孤单合租房》中,一个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独自在黑漆死寂的合租房中,等待墙的另一边出现一点动静,才让自己的日子陡然充实起来。在陌生的城市工作,没有亲人,难交真友,孤寂伴随着生活,似乎要把人吞没。这时候新搬来的隔壁女房客,那每夜跟男友的软语通话,让“我”想念起自己的前女友,鬼使神差的偷走了隔壁的垃圾袋,仿佛一只强心剂激励自己工作,仿佛隔壁未曾谋面的女子将会成为自己的女友。这种内心的似乎变态的怪异,那一场不切实际的约会,终究在某天打破,回归现实。

  相信很多在异乡拼搏奋斗的人都有孤寂的经历,在异乡我们怪异的行为,是因为难以融进新的环境,也是保留自己真实和单纯的一种方式,我们不去迎合、不去溜须拍马,等待时机,创造机会,实现突破,当怪异变成成功,就不叫怪兽了。

  在《狭窄的陪伴》中,一个男生有异装癖好,异状让他感受到快乐,小心翼翼的维护着自己的癖好,但也会被发现,贴近身体的快乐变成了遮羞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或个性或自由,这种不伤害别人怪异,或许,我们应该寄予其包容。在《红毛鸟兽》中,作者的笔触颇有点王小波在《绿毛水怪》中的文风,人变成水怪或小鸟变成人,都寄托了作者的思想,从年少的恋情到生存的命运,人可以和动物和平相处,也可以为之前的错误来尽力弥补,自己变成怪兽又何尝不可。

  《我又不是怪兽》读后感(十):无论身在何处,总有无助和无奈——评朱肖影《我又不是怪兽》

  这本书的作者朱肖影把书名起成是《我又不是怪兽》,可咋让人觉得作者是憋着一股劲想让读者认为他是个怪兽。

  一从外形来看,封面和封底、扉页全是血红打底,配以极有冲击力的四个黑色大字,咋看咋都是奥特曼的简体纸质版,虽然有冲击力,但看着让人感觉有些不怎么舒服。还不如把韩寒监制,ONE出品,徐静蕾、周云蓬推荐设计大一些呢。

  二从附的作者照来看,是作者拿着一幅画,歪着个头,上半身裸露肩部,好像是赤裸上半年(作者性别男),一副睥睨天下唯我独尊的样子,难免被人误以为站在读者的对立面。

  三从作者自我介绍来看,第一行青年作家、编剧还比较中规中矩,再往下一行,“喜欢火锅、烧烤、蛋炒饭,以及漂亮的女人”,喜欢啥也不能直说吧,再说这几样“食色性也”也太不登大雅之堂了吧。作者简介写啥的都有,这样写的是头一遭碰到。(以上美编看到不要打人)

  第四就是内容啦,就要结合全书综合评价了。只是从前三点来看,作者的明确意思就是,“我就是个怪兽,你能把我怎么的”,特立独行的意味非常明显,事实上,本书的特点也是比较特别。

  说到这里,解释一下,《我又不是怪兽》,并不是类似奥特曼似的暴力动漫作品,而是一本13篇短篇小说的合集,外加一个短故事的剧本。

  作为蜇伏于大都市深处的非怪兽一族,作者的口味在某些文章里显得有些“重”,比如捡合租美女扔下的垃圾自恋、异装癖穿女士内裤等变态情节,还有其它一些荒诞的情节,但总得来说,作者字里行间仍有种愤世嫉俗的潜意识在里面,只不过外在却表现为一种我行我素的玩世不恭的特立独行。

  透过书中人物的遭遇和心理,那种身处大都市的苦闷与挣扎、无助和无奈表露无遗,虽有个人之奋斗,但大势非我所趋,际遇被俗世左右,失败与离散常见,能够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而不随波逐流者少之又少,这样能够继续坚持的人,哪能称得上是“怪兽”呢?

  13个短篇,说了不止13个故事,写作手法各异,有的是不同视角之间来回切换,有的采用荒诞的幻化为鸟的叙述,有的是结合社会热点的小说如网络直播,但都是在写人性,男女之间的那点事,灵与欲、情与爱、相聚和分离,无论什么都是正常的,这就是现世的社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