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读后感10篇

2018-04-05 21:2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读后感10篇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是一本由宁远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读后感(一):人的魅力在于清空后的重新出发

  文|蒋婵琴(转载自其公众号)

  壹

  宁远终究远离了那个希望得到别人承认、按照身边的人要求有“标准的”做自己,偶尔还会深感孤单无聊主播身份。之后,她清醒的摆脱了“外界期待”的绑架,在现实中,从容努力的,进入了一种新的人生状态两个孩子母亲,并开始衣服写作

  “生孩子是一件自然事情,带孩子也是。辛苦不辛苦都是生活,这世上没什么事是不付出就可以做好的,相比而言,带孩子就是最不辛苦的了,因为过程有意思;衣服印证了我对服装理解:在物质世界追求精神含义;写作只源于对文字依赖。”她这样描述自己对生养孩子、服装和文字的感受

  在我看来,这三种身份都是来自对内在连接、新的人生、不断完善自我的挑战调整。它需要放下一些东西,需要一颗沉淀下来的心。比如前半生他人眼中的光鲜华丽,闹腾碰撞、苦笑爱恨、美丑交集……而后半生在经历了千丝万缕百转千回后,成为了那个渴望宁静返璞归真新人

  做人如此,做事也同样。做好一件事情,它最终呈现出来的好,一样少不了历经外界的千万山水,内在的碰撞与艰难,或许才能呈现我们所想要,不被辜负的模样。这样的不辜负,与外界、他人无关,与内在对自由完整崇高追求有染。

  在此基础上,看见美,发现创造美,唤醒自我的归家之路。

  贰

  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生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宁远的新书《有本事文艺一辈子》。她回味母亲“杨大姐”的故事温暖轻松;分享“女朋友”服装发布会的点滴,动情而挚诚;重提早期写过的书,充满疼惜感恩;讲述作为一个妈妈,看到了生命独立与完整。它试图通过孩子,完成自我修正与圆满;也通过孩子明白万水千山,与他人无关;她还写花开、关系里的成长、写生命连接的无奈忧伤,也写那个带有悲观主义底色,但始终保持乐观生活的自己……。

  所有点滴的感受与情绪,写得克制而细腻、率性而坦荡。如同秋后的细雨,给植物以滋养,也给生命以蓬勃、向上的力量

  这股力量不是以说教形式展开,而是以内心真实的感受不动声色的向大众分享。分享某种记忆情感、生活……那些来自人性深处的迷宫幽深敏感清脆静谧,她抽丝剥茧的通过语言流动,找回自己,肯定现在的满意,也回应世俗生活里的苦乐平衡

  那些看似琐碎平淡的文字,连接的是一个沉甸甸、饱满、悲欣交集的过去与现在。这本书所有通过语言呈现的记忆、情感、觉知的剖析,留下了她走过岁月,值得记住的日子。

  这是一本散文集,散文不同小说,它的危险性在于直接把人推到最前面,抑或深情、抑或羞耻、抑或忧伤、抑或遗憾的袒露。通过文字传递自己和走过的日子,是一种梳理、一种勇气、还是一种荣幸

  “生而为人,我很荣幸。”宁远的荣幸在于她能果敢、精准的从过去的“小我”中抽离出来,以旁观者角度,看似自由,实则自律的要求自己,组建新的人生状态,感受“大我”的境界

  这样的境界,来自她对外界花草、器皿、动物、布匹、微雨……那些具体微妙事物的敏感与好奇,对生命的深切热爱、对自然的敬重、情感的珍惜,从而抵达真正的美。

  所有对的美觉知,则来自放下与清空后的重新出发,它潜藏了对自身的挑战、对时间分配的自由、对人生新成长、对自然共振的渴望。这些有意义投入与专注,准确无误的也让生活活成了本来的样子简单、日常、普通,但不失力量与温情

  所谓的过好当下,身心合一,大抵应该是这样的模样。她每天睡觉前給孩子们讲故事,给予陪伴意义,传递爱的底色,也感受幼小生命自由而蓬勃的生长;在偏远点小村庄做服装,在“草木染”的劳作里,体会自然、人生、意志力发生的点滴变化欣喜;在没有杂念、他人的世界,怀抱郑重、也天真孩童的敲打下每一个字……那一刻,世界真实,人心静谧。

  叁

  “想说的话越来越少,每天只做一件事情,往深了去,很深的投入。渐渐就觉得没有什么话事必须要说的了。在沉默里,很多喜悦都在发生……单纯和集中,处在这样的心境里,人是幸福的。”

  我想,这样的幸福,大抵如沏泡后的清茗,由浓到淡,回甘不断。

  岁月的特别慈悲,在于它能让你感受到年年岁岁人不同。如此的不同,在放下、拧起、感受、记忆、梳理的过程中,所有对于痛苦的清醒、快乐的驾驭,则来自写作者固执与深情,用心与努力。

  “人畏高处,路上有慌。”宁远在后记里,引用了圣经里的话。但雅各书里说:“无论何时,你看见自己被各种试练围困,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

  繁星之下,生命之上,我们的表达终究有限,我们的创造也极其渺小,但它并不能阻挡,我们丰盛、饱和自己,不断探索、投入的勇气;也不妨碍,我们在遍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里,抬头看见月亮浪漫美丽

  人的魅力,在于思省心、清空后的重新出发;灵命的盛开,则来自我们遗忘、放下后的觉知与坚持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读后感(二):这是对生活的宣言

  文/河北小珊 评《有本事文艺一辈子》

  文艺这个词,听上去好像很微妙,有的人认为是一种赞美,有人则认为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何为文艺?个人欣赏作者的观点:“文艺,是脚踏实地走在路上的时候不忘记抬头望天空,是能发现微小细节里那些美的瞬间,是不与庸常生活妥协的离地一厘米的飞翔。”“我欣赏那些活得精彩同时还能看见美的人,尊敬那些在养活自己的前提下还能尽情浪漫的人……如果文艺就是这样,我愿意一辈子文艺下去”。在我看来,文艺是一种美好特质,是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之前读过宁远的《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当时就被这个女生的勇气、魅力和生活状态吸引了:在事业很好的时候毅然辞去公职,寻找自己向往的生活。她听音乐画画,泡茶,读书,和朋友们一起做手工,养育了两个可爱的小宝贝,就像生活在童话中的模样,不正是女孩子们所向往的生活吗?她没有事业心吗?不独立吗?不是的。辞职后的她不是完全的闲下来,而是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管理时间、经营人生,她把梦想和事业完美结合在一起,创办了“远远的阳光房”服装品牌。她能够把生活安排有条不紊,把时间浪费在自认为美好的事情上,着实让人羡慕。《有本事文艺一辈子》是《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升级,是对这种美好生活态度延续

  生活中的我爱读书,爱画画,爱一个人琢磨些菜谱,喜欢水果切得漂漂亮亮,摆的漂漂亮亮。有朋友称我为文艺女,当然也有人不解,为什么一定要用漂亮的盘子盛放食物?为什么一定要在意样子?难道不是一样被吃掉吗?无需过多解释,做这些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就是自己喜欢,自己想做,仅此而已!别人的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陶醉其中,并且从未厌烦!书中有段话说的很好,文艺是限制中还有生活得更好的可能,是每天读首好诗、看幅好画、说合理的话;文艺是能在平凡中看见美,能够爱;文艺是即使再忙,也要用时间读书和学习;文艺是即使成为中年人也不油滑不世故,无论花开花落,总能从容应对。文艺是一世得体,是一世从容。

  作为一个文艺的生活家,宁远种菜也种花,裁布又染布,读书还写书,养育两个孩子,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愿意做的事,生活充实而美好,丰盈而简单。

  人生在世,是一种修行,如果可以的话,尽量让自己过得好一些,可心一些。文艺不仅仅是生活家的特权,每个人,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可以文艺,顺从本心去生活,跟随自己的感觉,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文艺是一种美的生活态度,它能够让人发现自然与生活中的妙处所在,能够激发人性中的善良和爱,能够保持品格的美好与纯洁,能够让生活多姿多彩,并且永续美好。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文艺中来,在文艺中寻找生活的真谛乐趣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读后感(三):相比从前,我更爱现在的自己

  ——宁远《有本事文艺一辈子》书评

  只用了一个整天的时间,我就读完了宁远的这本《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这是继雪小禅的《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之后,第二本让我一气读完的书。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书与人的相逢也是如此。那气息就跟人与人之间的气味相投道理一样。未必见得这本书有多优秀,多高深,只是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读到了,领悟了,感动了收获了,仅此而已。但,已经足矣。

  在书里,我看到一个浑身上下带着一股“劲儿”的姑娘,如何在体制下逃离走进体制外;如何由一个懵懂无知少女成为两个女孩儿的妈妈;如何多元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将儿时梦想化为现实;如何从为别人的眼光而活到为活出自我而竭尽全力。这无疑是一个姑娘的奋斗史,也是一个姑娘的蜕变史。

  新书签售会上的宁远人如其文,恬淡安然。她分享生活方式,朗读精彩美文,也用心解答现场书友的各种提问举手投足间掩不住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迷人气质。是的,对自己的美浑然不觉,才是真正的美。

  轻轻合上书,我掩卷沉思,思索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人生轨迹。欣喜的发现,自己与宁远一样,也是更喜欢现在的自己。

  很认可海明威的一句话: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我想,要想不断优于过去的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一直保持一种向上生长的姿势吧。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她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回顾过往,我是幸运的,有机会走过自己想走的路,祖国万水千山正在渐次走遍。为此我心怀感恩,感恩给予我这一切的人。

  婺源油菜花海里的穿梭;夕阳下三亚海滩背影;徽州建筑下的若有所思;苏杭乌镇的小桥流水;丽江古城婉约浪漫;油油大草原辽阔无边;繁华都市时尚品味;古都城里的深厚底蕴;厦门鼓浪屿的小资格调;桂林山水的清秀俊朗;还有各地风土人情感悟,沿途遇到的人与事对我的历练……凡此种种,丰盈饱满了我的精神世界,让我慢慢变得成熟内敛谦虚谨慎

  那些在良师益友推荐下读过的一本本好书,渐渐让自己在不断的沉淀中有了书卷气。就像三毛说的:“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深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圈子可以改变一个人。

  我庆幸在人生最美的年华里遇到并爱上合适的人,他影响了我的三观,带我走进一个广阔天地。生命因爱而圆满。

  宁远的新书名字叫《有本事文艺一辈子》。我不敢说自己会文艺一辈子,“文艺”这个词现在也存在诸多争议

  但我认同宁远对文艺的解释:“我所理解的文艺,是脚踏实地走在路上的时候不忘记抬头仰望天空,是能发现微小细节里那些美的瞬间,是不与庸常生活妥协的离地一厘米的飞翔。”“我欣赏那些活得精彩的同时还能看见美的人……如果文艺就是这样,我愿意一辈子文艺下去。”

  是啊,在永续成长,变得更好的路上,如果可以心怀美好,从文艺少女到文艺妈妈到文艺奶奶,就这样一辈子文艺下去又有何不可?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读后感(四):走在每一条街上 仿佛都是在实现理想

  在微博关注上三个特别喜欢的女人

  第一位有一个大院子,在院子里种菜种花。每天都会拍一些院子里的相片,清晨的树叶上的露珠,傍晚天空的彩霞。从藤下摘下来的黄瓜丝瓜。自己酿杏子酒,做插花。

  第二位住在喧闹的大城市里,不过,她有一个安静书房。一有空就在这里写字画画,练字累了,就在书房中读书听音乐。

  第三位总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奔波,写书、做工作室、做衣服。在诸多事情之间穿梭,却总是气定神闲,优雅智慧

  看她们三人的微博以及各方面动态,是我生活中一件极享受的事。有时候好奇,也会看在她们微博下面的一些评论,有人赞叹、羡慕、嫉妒、渴望她们的生活。在这些声音之外,还有一些人是在说着风凉话,例如,TA们会说:一定是嫁了个有钱老公才能过的这么文艺,一定是家里有钱才这样,搞不好这些文艺都是装出来的。

  当然,身为博主的她们从来不反驳,依然文艺着自己的生活。

  在这三位之中,我接触多一些是,应该是第三位。她是宁远。最初知道她,当然是因为她的那个“最美女主播”称号。后来,有在网上读到她的博客---远远的阳光房。二年前,我们组织和另一单位合作的一场活动,是由她主持。我坐在台下离她只有一米的地方,看着她穿着袍子,轻松地和嘉宾聊天,在这其中,她有一次口误,她调皮地吐了吐舌头,接着继续主持。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读后感(五):生命不可能完美,但我们也要做出不可能的改变。

  「生命不可能完美,但我们也要做出不可能的改变」。 宁远的又一本随笔。她用这句话结尾,说明生活之于她,剩下的只是一种平静的享受了。 书中有她过往的回忆,有初入社会的一些趣事,还有对家的眷恋。后半部分重点对孩子的成长进行了甜的腻人的描写。无论写的什么,全书贯穿一种思想:宁静的生活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美好。 很多人都羡慕宁远的生活方式,兴趣作为事业,不仅满足了心里的愿望,而且还能养家糊口,质量且还不低,这是何等之美好。母女之间得天伦之乐,也是让人羡慕的一愣一愣的。但又不得不说,通过这本书如果只是一味的模仿而不认真的思索,那么,鸡汤喝坏肚子的事儿又会发生在你我身上。 先来说说兴趣变为事业。这不是常人能做的事儿。为什么呢?先看创业的基本条件:充分的资源,可行的概念,基本的技能,行业的知识,明锐的才智,网络和关系,坚韧的毅力。 再看宁远,她能成功做到这点,结合几点要素,就会发现其中奥妙。 首先,她的知名度为她带来了「充分的资源」。她是四川广电的主持人,是2008年金鹰节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奖,2009年“金话筒奖”获得者,特别是这个“金话筒奖”,这,全国只有10名。另外,汶川地震期间,她动情的主持更是让全国老百姓都知道了这位知性的美女主持,so,做事之前就已经广而告之,就有了让大家就凭兴趣你可能也会去店里看一看的效应,这已经超出你我常人很多,毕竟自带粉丝。而且,主持人的身份也自然的让她接触和生活的交际圈变的不是常人能所及。人脉,资源也就不一样了。其次,把握机会的「可行性概念」。随着国力的增长,人们的需求已不再是吃饱穿暖这么简单,而是吃好穿美的需求,宁远所设计的款式服装,环保,知性,淑女情节充满其中,穿一身这样的衣服,坐在暖暖的阳光房,或者古镇侧踏,又或者海边沙滩,正好抓住了时下年轻女性们的心理,知性,浪漫,不正是「一本书,一杯茶,一副景,放空自己」的最佳配饰吗?而且这个时候宁远在获奖以后已经到达事业巅峰,能在巅峰激流勇退也是需要勇气的,这种把握机会的能力和勇气,试问你我能否做到?至于后面说的技能,才智,毅力这就不再赘述。 所以,并不是说这一类生活遥不可及,是你想翻过窗户看风景的时候,你得提前有爬窗户的本事,而不是真正的「你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的时代了。就像宁远,她边学习,边打工,在学校集体分房时能舍得一套房而跳槽,做主持,编辑,制作的艰辛可能也不是电视机里面那么光彩夺目的,这些看不见的努力才是关键。 关于后面半部分说跟孩子的交流。时下,育儿的书太多,道理也太多,宁远的教育方式只能说是其中一种,不能算独特,也不是随大流,光看书学,是学不来的。现在带孩子,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父母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最终导致传统过时思想和孩子与时俱进的认知能力不相匹配而产生矛盾。比如,大人每每要求孩子做什么事的时候,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为了你好”。但是,你怎么知道这就一定是“好”的呢?你问过孩子需要什么吗?既然为他好就不能听听他的意见吗?打他是为他好,骂他是为他好,对他的感受不闻不问是为他好,那什么是不为他好呢?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孩子在成长,而你却在原地踏步。那大人教的就绝对是错的吗?肯定不是。但是,鸡汤喝多了,也会拉肚子,过犹不及罢了。宁远在带孩子的故事中,最关键的,就是妈妈尊重了孩子的自然人个体属性,而不是把孩子当作成了她的附属品。在孩子成长中,宁远也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跟着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关键。又比如,作为“老子”的你,当“儿子”回家问你一些好奇或者百科类的问题时,你要嘛一问三不知,要嘛一句“上网自己查”就给解决了,你觉得这样妥吗?又或者,孩子现在所接触的体育运动已经不是我们儿时的跳皮筋,丢沙包那些简单的了,但是每当孩子想叫你陪着玩的时候,你却总是回答不会,那你会什么呢?难不成你给孩子说,走,爸爸带你斗地主?带你玩儿王者荣耀?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孩子不是需要你当拉拉队,而是希望你能成为他的队友或者教练。这,你还不一起成长,能行吗? 基于这些闲谈,所以就应了宁远总结的那句话,「生命不可能完美,但我们也要做出不可能的改变」,这个改变,就是我们自己。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读后感(六):将文艺进行到底

  封面是蓝色的背景布和衣服,是用一种叫蓼蓝的植物,人工手法草木染成。我想只有这种纯天然的植物通过纯手工的方式染成的颜色,才能让人看着自然舒服有温度。作者是我很欣赏的一位女性,经历了职业生涯的辉煌后,毅然决定换一种生活,体验生命的多样。做自己喜欢的事,结交喜欢的人,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给自己的人生清晰地画上了一条分割线。可能很多人都心怀这样的理想,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是放在嘴上和心里。毕竟能在最美好的年华里一眼把人生望穿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与每一位爱生活的文艺人来说,诗意与现实是无区别的,并且永远萦绕在他们身边,带领着他们看到生活中所有的美,才不负此生。所以,请将文艺进行到底!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读后感(七):她用自己的本事 ,堂堂正正过喜欢的生活

  用在地铁上来回的两三个小时和大半个有雨的午后看完了好友宁远的随笔集《有本事文艺一辈子》,下地铁时莫名轻快,走在路上的心情是雀跃的,或许是受她文字的影响,在那些简简单单的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人的勇敢、坚持、真诚、郑重、用心,这些都是需要我好好学习的部分。

  手里抱着小蓝书,被风和阳光环绕,宽阔的人行道上走路的人很少,一处被铁栏杆围住的空地,长满野草,逆光看过去,无数叶片纹路清晰、透亮,特别动人,你能看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自然狂野的生长。

  忍不住一屁股坐在地上,观察光斑、影子、植物,我托腮看着,等光线变化。把身子靠在墙壁上,翻几页书,闭上眼吹吹风,过路人的脚步声、说话声都不能打扰我,只闻到初夏的气息和书的墨香。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读后感(八):三十岁以后眼睛里仍然有光

  文:薇薇爱阅读

  读这本书, 是看到简介里面提到的30岁之后的女人何去何从。 其实我是属于那个比较迷茫的, 何去何从? 老实讲, 我没太多概念。

  作者说自己出生的小村子里, 女人结婚生子之后基本上一生就都这样了。 没有什么太多的起伏。 难道人生就是这样的么? 她讲到有个妈妈出来参加活动只带了老大没带老二, 觉得很焦虑。 内心有愧疚感。 其实呢, 一个人再怎么多的牵挂, 也是要给自己一个空间和时间。在当下做好一件事情, 看孩子的时候专注的看孩子, 而不是带着孩子拿着手机;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 而不是晒着朋友圈;读书的时候认真读书, 而不是心猿意马;工作的时候不想着玩儿, 玩儿的时候好好玩儿。 在当下做当下的事情, 把现在的事情做好, 然后不念过去,不惧将来。

  时间有时候不是海绵里面的水, 它不容许你一个人同时琢磨着两件事情, 这样只能让水越来越少,看似高效率的人生, 其实有时候生活需要专注的只做一件事。

  作者还给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建议, 比如用笔记本记账, 这样写下来的,所谓好脑子比不上烂笔头, 把事情明细化清单化,逐一完成。 看着页面上的事逐个完成,心里也比较有成就感。

  时间安排上,类似的事情放在一起做。 比如洗菜,整理厨房。 在有限的时间里, 把需要整理的都弄好。 提前做好计划, 要不随手抓来来得更实在些。

  还有坚持一些自己每天固定要做的事情, 比如慢步走十分钟, 练习半小时瑜伽。

  跟孩子一起学英语的时候,其实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 有时候我在想, 如果没有智能手机, 自己的时间也许会更多。 其实每天十分钟, 累计起来的效果是不错的。 相反每天看手机也是日复一日的。 生活其实很平淡, 它给予别人的时间也是只有那么多, 这样的日子里, 大家唯一公平的就是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在一样的时间里, 也是唯一不同的是, 你在做什么。 这些事情让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说自己是个文艺青年, 不如说自己活得精彩, 如何才是精彩,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定义。 做一个眼睛里永远能看到希望的光的人。 生活本该有着阳光的颜色的呀。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读后感(九):最好的休息就是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

  之前看过《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所以对宁远有一些了解。这本《有本事文艺一辈子》,也是她写的,记录了更多的生活感悟和心得。宁远是个柔和温暖的人,她的文字就像她制作的衣服,是棉的,是麻的,是柔软舒适的。

  宁远做很多事,做自己想做的事。她做衣服,染布,读书,写作,种花种菜,做手工,演话剧,享受大自然,而且她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但是这并没有打乱她的生活,反而让她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总有人把日子过得像打仗一样风风火火乱七八糟,又总有人能把生活经营得有条不紊又有声有色。

  1.对于工作

  对于不同角色的转换,宁远说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是不会感觉到累的。从一件喜欢的事,转换成另一件喜欢的事,从一种状态抽离出来,进入另一种状态,她不觉得累,她甚至认为那是最好的休息(当然该睡觉的时候还得睡觉)。一成不变的生活,每天像复印机一样分不清今天明天的枯燥日子,最容易让人觉得疲倦。所以让生活丰富起来,激情起来,才是治疗疲惫的好方法。

  前一段时间,网上疯传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我的妈妈》。虽然是个少不更事的孩子,他却看得透透的。他的妈妈“喜欢打牌看脑残电视剧(连孩子都觉得脑残)”,她“什么都不会”,“就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多么一针见血又令人汗颜啊!我看完心惊得一颤一颤的,赶紧反思自己,我在孩子眼里是个什么形象,应该没有那么差吧。

  我很少看电视剧,看也只看老的经典剧。我喜欢看书,买书,借书,写读书笔记。为了鞭策儿子好好学习,我常把自己当作反面教材,但我并没有因此就认了自己的后半生。我加进了读书群、写作群、画画群,与兴趣相投的朋友们互相交流,过得非常充实,激情满满。虽然我读得并不透彻,写得也不深刻,画得更不怎么样,但是我一直在努力,我不想被别人轻视,更不想被自己轻视。

  有人说,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所以我努力地向勤奋优秀的人靠近,汲取他们身上的正能量。女人再老也不能放弃自己,不光是外表的护理,还要有积极热情的人生态度。我想一定有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妈妈,看了小学生作文之后会有所改变吧。

  2.对于生活

  她热爱生活,用力地生活,用力地让自己变得更丰富更圆满。她怕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失去对事物的敏感。即使是租来的房子短暂地居住,她也会买花买窗帘买桌布,把它装饰出自己的味道,她想让自己的生命与大地和自然产生链接,让家里的每一样的东西都因为有感情有故事而更生动。

  最近经常在各种文章中看到“用力地生活”,我想这是比认真更认真的人生态度吧。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还记录了很多孩子的稚真童言,有的非常可笑,有的又真让人讶异孩子的思维方式,我真怕她长大后会泯然众人,我好想珍藏她呀!

  书中有很多图片,一个角落,一幅稚嫩的画,一片麻布,一条小街等等都是古朴的色调。人物也有,要么是与友人一起大笑,要么是与孩子一起玩耍,都是抓拍,没有修饰,没有大眼睛和长睫毛,没有满脸的玻尿酸,只有那份真实。她们都不是大美人,但是她们都很美。

  不过书中还是有一个小瑕疵。《喜哥》开头这样写道:“喜哥是我弟弟。身为杨大姐的儿子,他继承了我妈的乐观。”第一句我想这是“我”的亲弟弟。中半句想大概是关系不错的老大姐的儿子,视如兄弟。后半句“继承”就让我疑惑了,这位“杨大姐”疑似是“我”妈,但是管妈叫大姐的实在不多,关系让人混乱。下一篇《杨大姐的故事》开头就介绍说,“杨大姐是我妈,她微信名叫杨大姐。”这一下子关系就清晰了。所以这两篇文章的前后顺序互换一下就好了。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读后感(十):对不起,这次就要以文艺的名义

  咱不说废话,直奔主题。

  《现代汉语词典》里文艺的定义是:文学和艺术,有时指文学或表演艺术。百度百科给它又引申了一点——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

  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你看——

  在很久很久以前,以及不久不久以前,“文艺”好像都是一个既“正面”又“高大上”的词语,结果,到了现在这个“思潮泛滥”“思想自由”的时代,“文艺”突然变坏了,从一个“正派”变成了“反派”。

  这真让人有点始料未及。反应迟钝如我,也难免有点莫名惊诧了。

  我很伤心,也很生气,更很想说点什么。所谓师出要有名,那么这次,就以文艺的名义。

  大家都知道,意大利有个文艺复兴,那是“人类群星闪耀”的时代,出了好多牛逼轰轰的人物,“文艺”这个词,在那时候,以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被顶礼膜拜如金字招牌一样的字眼,谁要是被贴上文艺的标签,简直就像被公主抛中了绣球一般,精神上立刻就飞黄腾达了。

  那时候文艺很高,文艺比较和寡,文艺有点贵族,文艺是稀缺资源。所有美好的形容方式去装饰“文艺”都不为过。那是文艺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时代,人人以文艺为荣。

  好吧,跳过漫长的回忆,直接来到现在——文艺“变”坏了!

  “文艺青年”是比较“娘”的年轻人,“文艺”就是装逼,“文艺”就是矫情,“文艺”就是写莫名其妙的文说不着四六的话……反正“文艺”就是以各种令人反感的方式出现在你面前,尤其是“文艺”与“青年”挂钩时。

  “文艺”很郁闷——我招谁惹谁了我!

  《新周刊》说:世道变坏,是从取笑文艺青年开始的。

  而我说,“文艺”变坏,是“文艺投机分子”进击文艺开始的。

  “文艺投机分子”就像炒房团,他们见了“文艺”就像炒房团看见“房子”一样疯狂,无所不用其极地想要把“文艺”据为己有,并大肆展示,进而牟取暴利。

  “文艺”被污染,于是“文艺”变坏了,“文艺青年”也跟着遭殃了。“文艺投机分子”和“伪文艺青年”们也傻眼了。

  还是放下的点功利,单纯地以文艺的名义,来给文艺正正名吧。

  文艺是什么?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定理解。以前的文艺是什么我们不去过多探究,我只想说说对当下的文艺的理解。

  我所理解的文艺,就是理想照进现实,就是一种心向美好的生活方式。

  文艺可以是读读书,说说话,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旅个小行,遛个大弯,喝点小酒,哼个小调,或约三五好友,或独自猫在角落,做个手工,画个绘画,炒个菜,做个粥……只要你有美好的心态,把心态中的美好赋予这些行为或事物之中,这一切,就都很文艺。

  文艺就是这么简单。文艺无须故弄玄虚。

  所以,文艺人人都能实现,所以,文艺人人都能坚持。

  我羡慕并尊敬那些在举世冷眼与嘲笑中坚守文艺的人。《新周刊》中提到的蒋方舟、李健、程璧、邵夷贝等;还有,一直以来以“匠人”为目标专心做衣服的宁远。

  宁远是可贵的。可贵在她的真实,可贵在她真的文艺。她敢坚持文艺,甚至敢说出“有本事文艺一辈子”!

  ——文艺怎么了?我就是要文艺!还要一辈子文艺下去。

  做衣服,染布,带孩子,看书,种菜,有时候像个农妇,有时候像个裁缝,有时候像个老师……没有什么太阳春白雪、高大上的时候,但是却很文艺,真实的文艺。

  因为她心怀美好,因为她心里有真爱,爱她所做的事,爱她所相信的理念。

  这就是文艺,可贵,且美好。

  这种文艺,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一辈子呢?

  我为宁远叫好!

  愿所有人都能摆正对文艺的认知,信任文艺,甚至信仰文艺,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