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民的名义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10篇

2022-04-05 03:32: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10篇

  《人民的名义》是一本由周梅森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6.90,页数:3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一):从《人民的名义》随谈周梅森以及中国官场小说

  从《人民的名义》随谈周梅森以及中国官场小说

  文/不帅

  应景花了一天时间看完了《人民的名义》小说,我可以厚着脸皮说我是第一批粉周梅森的人,男人一直都有看官场小说的习惯,哪怕自己一辈子都做不了官。我第一次看周梅森《人间正道》小说是1997年左右(周写于1995年),当时我才15岁不到,当时看了各种官场写实生活的小说,喜欢一批写这种类型小说的作家张平、陆天明、梁晓声、苏童、王跃文……其中最喜欢的是周梅森和张平(以后有机会我想可以说这个写官场小说写成山西省副省长,现在是中央民盟专职副主席这种正部级的牛逼人物)

  每个人写的文字都是从自己的身边出发,谁都不能例外。比如黄晓阳写《二号首长》傻子都能看出来写的是湖南,毕竟黄晓阳一直是在湖南日报旗下工作。王跃文《国画》《梅次的故事》虽然写的市、地、县的行政关系有点让人混乱,但也能让人清楚的体会到是湖南,王跃文可是湖南作协主席。

  《我主沉浮》《我本英雄》是有点连贯的小说,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是江苏,说宁川暗指苏州、平州暗指无锡、文山暗指徐州……但是整体来说这小说也没有中国制造好。除此之外《绝对权力》《国家公诉》《至高利益》都是优秀的政治小说当然也都翻拍成了电视剧。

  下面我要开始装逼了,我个人觉得周梅森最好的一部政治小说《天下大势》,这是一部没有翻拍电视剧的政治小说,这是一部你搜周梅森百度百科都没有提及的小说。写的是民国的故事借古讽今到了极致,把民主是个屁写到了极致,所谓政治,就是保存自己的实力。我真心推荐大家看一下这部小说。

  但是我想小说的事情终究是不会拍的,就如同《我不是潘金莲》电影也只能拍出刘震云小说的皮毛,小说那种对社会的暗讽真是到了极致。其实破案的故事小说到90%的时候就把所有的腐败官员都处理了,而恰恰精髓就是最后这10%,这10%才是把中国的人性写到了极致,官场的一言堂、小屁民的贪得无厌、每个领导在政治波澜之后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李达康还是那么霸道,离婚之后还伪装在一起的高育良前期吴慧芬,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只不过是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已。《人民的名义》名字看似好像是在说人民在治理贪污,而小说里描写的就是充分展现中国政治目前病态的样子,从省委书记沙瑞金撕掉大门上的封条,就写出了整个中国官场都是一言堂,根本不按法制办事,依法治国始终还没有真正落实,小说里写了,这个应该让法院来撕的,而所谓正派的省委书记就可以用权力来撕,权大还是法大,让周梅森批判的淋漓尽致。而所有对腐败分子的处理都是一把手以人民的名义来处理的,这真的是太讽刺中国了,讽刺什么我觉得我打字多了都不合适。

  当然了电视一定是个伟光正的结局,毕竟这是给广大吃瓜群众看的,所以我建议看电视的人油兴趣回头在看看书,你们会有新想法。

  (文字写的比较乱,随便谈一谈吧,所有人想看人民的名义小说的,可以给我微信红包,让你一天时间看完这部当红的神剧,当然了周梅森其他的小说电子版我也都有)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二):稍稍的理想主义反映现实问题

  补记:

  在剧集20左右的时候看到朋友爆料,没忍住,一口气将书全部看完,书阅毕,全无继续追剧的心思;

  对于我,自然从关注剧集本身转向了专注到了作者本人,作者周梅森丰富的人生经历,在他后期的创作过程中全部体现出来,人生顺逆皆是财富;

  转百度百科其的创作特点:

  周梅森的官场小说创作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不仅对当前社会中一些非常敏感的社会焦点问题进行了艺术呈现,而且在揭露这些不正常社会的同时,也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周梅森在向读者描述生活现象和揭示生活本质的同时,也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并且深人到人物灵魂深处,展示出人性本质的东西。官场小说并不等同于反腐小说,它并不是只塑造一些贪官的形象,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坚持原则、党性极强的好官。其实,周梅森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相当复杂,根本无法用好坏来进行简单的界定,所以,我这里所说的好和坏的标准只是相对的。换句话说,他作品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好人也带有私心,坏人也不是绝对的坏。

  周梅森政治小说对为官者的道德品质相当看重,理想人物往往都是品德高尚的人,比如《至高利益》中的李东方,《绝对权力》中的齐全盛、刘重天等,《国家公诉》里的叶子菁、唐朝阳;而反面人物的政治品德往往也是十分低劣,比如《至高利益》中的赵达功,《绝对权力》中的赵芬芳,《国家公诉》里的王长恭等。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三):《人民的名义》祁同伟的悲哀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四):缺失的依然是生活

  不长的小说,很快读罢《人民的名义》,没想到最后让我沦陷的是祁同伟和高小琴这对CP,他们最终章相依为命如同《末路狂花》里亡命天涯的短暂经历,纸醉金迷、繁华落尽,曾经噬血无情的贪婪人性融化在原本脆弱的灵魂里——也许更多是我一厢情愿的想象,也许是其他角色无论多么正派都太缺乏人格魅力了,导致这一点扭曲的人情味都值得我细细品尝半晌。

  李达康是一个十足的无趣的男人,除了工作没有任何生活情趣,内心世界贫瘠而苍白;猴子是一个标准的干净的年轻人,也有人这么形容过奥巴马,但是行文中的他既没有故事也没有生活,更像是个功能性的角色。怎么讲,中国男性真实有弥足可贵、值得珍视的优点,但是在生活情调、幽默诙谐方面,女性保持更高的期待。

  这部书的最大亮点在尺度,但是比起大开大合、权谋算计、人性悲悯、历史沧桑,《北平无战事》更深沉与睿智。倒不是刘和平技高一筹,而是时机未到。我们绝对身处一个与民国一样值得书写的年代,有朝一日,会有人嘲弄我们这一代似傻如狂、认他乡作故乡、为他人作嫁衣裳,但是也会有人悲天悯人地感慨前辈的无妄与卑微——这一点不需要历史观成熟的后人提醒我们,因为作为世界能量的宏大舞蹈中的微小粒子,"我们的生活没有故事,没有引向结局的行动,而只有向着所有方向敞开的情境。生活没有剧情的推进,只是由无数微观运动构成的一个连续而漫长的运动"(by朗西埃)。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五):拼凑的反腐小说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六):平民胜利的狼人游戏

  从早晨十点到夜晚此刻,看完了这本人民的名义,因为表情包和一个朋友的一条朋友圈而看的一本书。

  没有先看电视剧是因为电视剧还有播完,不想一集一集追,就想知道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因为用kindle看的,所以不方便回翻,但是我这个记性不好,而书中人名职务牵涉甚多,因此我还专门准备了一张A4打印纸从头开始记录每一个出场人物的姓名以及官位。这个方法还真是有用,总算是从一开始就比较能分清那个人对应哪个职位,扮演什么角色,和谁关系比较密切,又和谁是对手。

  对于这种反腐题材的文章,我知道要自己读下去很不容易,毕竟略枯燥,因为我也不懂官场政治,所以很多地方看不明白,也不太理解,但是所谓不明觉厉吧,我觉得这些官场上的人真的是厉害,说话绵里藏刀,圆润无缝,太极也打得好,就光他们说话这一门艺术,就让我望尘莫及啊。

  起初的扑朔迷离,我看得云里雾里,逐渐抽丝剥茧,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最后守得云开见月明,真相终于浮出水面的时候,我却意犹未尽,还想再知道点什么,好像不够,又好像已经完满。

  贯穿全文始末的人物侯亮平,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侦查处处长,毕业于H大学政法系。在陈海(H省京州市反贪局局长,侯亮平的大学同学。)车祸之后义无反顾来到这个看似风平浪静的H省接替陈海担任反贪局局长,从此H省要变天了,看似风平浪静的的H省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黑幕呢?经历过“鸿门宴”、被诬陷、“孤鹰岭”等重重险阻,终于摘下了这一系列面纱,H省多年来上下级连通一气的大型贪污腐败案就这样轰然倒塌了。

  事情的真相我也已经说的差不多了,就是赵立春为儿子,借自身权利为儿子开绿色通道,儿子又借送美人高小荷给高育良而搞定副书记,副书记的学生祁同伟喜欢高小荷的姐姐高小琴,以自身的权利各种不动声色地违规操作,走上贪污腐败的犯罪之路。这是一个上级腐败,下级腐败,上级包庇下记下级掩护上级的一系列腐败链。很难攻克其坚固的防护,但是天理自在人心,与良知违背的作为,迟早有一天会被打败。如果把这场反腐之战看作是一场大规模的狼人杀游戏,那么角色应该是这样的,沙瑞金是上帝,祁同伟、高育良和赵立春是三匹狼,猴子、陈海、陈岩石、季昌明是猎人,其余人不好定位,在这场狼少猎人多的站场,毋庸置疑最后的胜负一定是属于平民的。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七):好在,邪不胜正!

  好在,邪不胜正!

  仅从官场小说的创作角度浅谈《人民的名义》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大火了一把,其同名小说顺势成为近两年最热门的官场小说代表,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加持,《人民的名义》以其政治正确且尺度大开的艺术张力赢得良好口碑。

  尤其是前三集,掀起了全民疯狂竞猜的热潮。因为等不及电视剧更新,所以我直接买了电子书,花了两个晚上看完之后,在别人的朋友圈留言嘚瑟了下。结果,无数看到留言的共同好友都直截了当私信我,求剧透、求人物忠奸。

  事实上,这才是官场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的地方——真真假假、扑朔迷离。所以,当过了全民猜谜的劲头之后,人物形象只能靠着情节推着走,果不其然正面人物是“大”和“全”,负面人物是“坏”和“贪”。

  因此,综合大众点评,看官们最喜欢的角色是李达康——“正”得有脾气、有弱点;而最同情的角色是祁同伟——“负”得有无奈、有艰辛。

  官场小说的前身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一个分支,如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虽文笔不畅、辞气浮露、故作夸张,但以揭露和批判为主,倒也成为一大批愤世嫉俗的失意青年的消遣读物。到了现当代,官场小说似乎被赋予了新的语境。

  有人将当代“官场小说”的开端定为王跃文写的《国画》一书。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国画》里没有浓墨重彩的反腐,只有五光十色的官场众生相;主角并非纯粹的“大善”或“大恶”之人,只是在大环境下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有迷茫、有欲望、有不安的小人物。

  《国画》经历了屡次加印的热销之后又被“冷藏”,更是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可紧随其后的却是每况愈下,官场小说以其模式化、脸谱化、套路化而成为文学网站里的热门分类,甚至成为一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必读书目。似乎,在一段时间内,官场小说又回到了晚清谴责小说的道上,以批判、揭露为主旨,写尽声色犬马。

  所以,在良莠不齐的阅读市场,《人民的名义》横空出世可谓一股“清流”。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诚然它被定义成“尺度大”,但是我还是看到了中规中矩的“主流脸谱”。诚然在翻开第一页书的最初,我们已经知道结局逃不过“邪不胜正”的完美,但是正义来得太过水到渠成,没有挣扎、没有畏惧。

  在《人民的名义》之前,上一本受官方首肯的官场小说是《大清相国》。作者就是写《国画》的王跃文。在《大清相国》里,主角陈廷敬是正得不能再正的“圣人”式名臣。康熙朝名臣辈出,官场关系纷繁复杂,只有陈廷敬能独善其身。我已经预设了陈廷敬每个时间节点的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我已经抱着看好戏的心态,想窥见“圣人”的狼狈和无奈。

  然而,没有。或者说,只是“为难”得一带而过。

  小说不同于现实,现实生活里,我们肯定希望恶势力弱不禁风到一击即碎。可是小说的世界里,我们更愿意看到好人的阴暗面和坏人的身不由己。我私以为,这是文学创作的进步,也是时代的进步。

  “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分无奈的人世间。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写人,而偏要怀着堂吉诃德式的激情,总想着去写某某题材呢?有人说我的小说深入到了社会体制上的批判,这似乎是一种抬举,但我不以为然,因为惟有人心江河万古。”

  当初,26岁的王跃文在《国画》一书的后记写下这段话,彼时的他想写出光明和黑暗交织的现世,想写出人心江河万古。或许,这是年轻时代的天真和幼稚,再或许,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初心。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八):祁同伟:寒门很难出贵子,屌丝逆袭是少数

  《人民的名义》播完后,祁同伟这个悲剧角色让很多人既厌恶,又有点心疼。

  出生寒门,没有背景,从十八线的农村考到汉东大学政法系。

  读书的时候,是大学霸。工作后,和歹徒搏命,是缉毒英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寒门的学霸往往都自命清高,他们刻苦努力争气,想要摆脱贫寒的命运。骨子里却因为出生而及其自卑,他们固执而又安全感严重缺失。“胜天半子”,正是这个执念让祁同伟有了今天这个结局。

  而意外的是,祁同伟这个反面角色竟然是大家最喜欢的。说到底,我们大多数人,也是出身普通的屌丝人士,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阶层的限制,改变命运。

  然而,祁同伟的结局却再一次证实了一个真相,那就是:寒门很难出贵子,屌丝逆袭是少数,虽然这真相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1、穷人的孩子在读书上已经没有太大优势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这个研究数据已经很大程度上说明,穷人的孩子在读书上已经没有太大优势了。

  自古到今,人们都会有先入为主的错觉,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吃不了苦,还说人家是纨绔子弟。

  就像小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老师拿“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些穷人家的孩子即使条件差不够优秀,也是有条件成功的。

  事实上,乌龟最后赢得比赛,并不是因为他多努力,而是兔子偷懒了。可问题是,现在的富二代们他们比你有钱,还比你努力,他们才不会像兔子一样傻乎乎偷懒啊。

  教育是需要投资的,时间,金钱,还有父母的学识格局。有钱的人家他们更加重视教育,也舍得花时间,舍得砸钱,去给孩子报最好的辅导班,请最好的专家,做最好的职业规划。而这些,统统是需要烧钱的,有钱人最不缺的就是钱,而穷人家最缺的也是钱。

  我们常常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是什么呢?家长本人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寒门很难出贵子,即使在学习上,穷人家的孩子也很难追上富贵家庭的孩子。也只有极其勤奋努力,又有学习天赋的人才才能在学习上占据优势。而这毕竟也是少数,在这一点上,祁同伟也算是很幸运的了。

  2、读书好就能改变命运吗?

  再进一步说,读书好是不是就能改变命运呢?

  答案是否定的。

  很多人告诉你知识改变命运,努力改变命运。一个人的命运怎么是可以轻易改变的呢?一个世世代代种地的农民,即使他的儿子考上了北京大学,他的命运就因此被改变了吗?当然不是。

  莎士比亚说过,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要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教养、眼界、心态、背后的思维方式、情怀、价值追求,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而这些东西,都是世代的积淀,不是读了几年书,知道了就可以做到的。

  就像祁同伟,他已经做到了省公安厅长,可他背后的思维方式,还是小农阶级的爱大姑八大姨搅和在一起。

  况且,教育的初衷从来不是为了改变命运,读书也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走上发家致富之路。

  读书是为了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可是现代的人也很浮躁,做什么事情都想要速成,要逆袭。

  而“寒门出贵子”,就是希望在一代人甚至只是短短十多年,寒门子弟就可以逆天改命,祁同伟读了几年书就想要从穷山沟的放牛娃变成达官显贵亿万富翁,这个当然难。

  所以,最终他铤而走险,把自己推上了不归路。

  如果他一步一个脚印,不急于求成,即使自己没能大富大贵,努力培养自己的孩子,那么从他以后数三代,也会是非富即贵。

  3、穷人的孩子自我内心容易自卑,世界观被扭曲

  祁同伟不止一次地抱怨,他和陈海、侯亮平一样学习好,就因为陈海爸爸在革命时代扛过炸药包,所以他的仕途就走得更顺畅,自己却步履维艰。

  这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人家现在工作顺利那是他爸爸用命换来的,难道不应该吗?人家爸妈努力的时候你爸妈可能在偷懒呢,这样情况下,如果两个人的孩子却命运相同,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呢?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买件衣服就是好几万,而有人光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了。

  这就是现实啊,人和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是要有阶层存在的。如果人人生而平等,那么努力还有什么用呢?

  穷人的孩子工作上受点挫折就抱怨社会不公,命运悲惨,找不到工作就怀才不遇。甚至在平时和朋友的相处中,也容易多想,动不动就觉得别人瞧不起他。

  其实真正瞧不起他的是他自己的内心,自尊心太强,骨子里却又自卑。

  这是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所共有的毛病,而这种心态如果不能调整好,是很容易被黑化的。

  祁同伟就是最好的例子。

  4、穷人家的孩子,是一个人奋斗,全家人拖后腿

  祁同伟家的远房亲戚轮奸一个打工妹,找到他家,祁同伟一个电话打过去竟然拿20万把这事摆平了。

  梁璐跑到高育良那里去告状,说高书记你要是再不管管祁同伟,他都能把他们村里的野狗,搞到公安局来当警犬。

  听到这句话,我笑得眼泪水要掉出来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是对祁同伟最真实的写照。

  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可是出生寒门的人却希望供养出一个大学生,跳出山窝窝也就罢了,还奢望就此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七大姑八大姨都要跟着沾光。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不过是普普通通的白领,养活自己已经很艰难,还要供养重男轻女的父母,不成器的哥哥,还有那没有教养的侄子。甚至有些农村,真的就像《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什么七大姑八大姨都搞到公安厅,就像梁璐说的那样,能把他们村里的野狗,搞到公安局来当警犬。

  所以说,穷人家的孩子,是一个人在奋斗,身后还有几家人在拖后腿。而富人家的孩子,身后站得却是一个团队在支持他。

  有些东西可以改变,有些不可以。出身寒门的子弟,不是读了书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了,思维方式,格局都要跳出原来的圈子。可是做到这些真的很难,你身边的人都是这个水平,你怎么能仰望星空看得更高呢?而学校可以教你知识,但做人做事却从来不会教。

  然而如果你跳出小农阶级的思维局限了,坚持原则,不做违法的事,就像李达康一样,你的亲戚朋友都要骂你没良心,狠心了,甚至你的父母都要跟你断绝关系。

  所以,真的很难。你不改变自身的局限性,你就很难真正走出自己的阶层;可你一旦改变了,势必有一大群人托你后腿。

  普通人想要取得成功本来就很难,更何况是出身寒门的苦学生,想要在短时间内逆袭那更是超低概率事件了。

  所以与其急功近利,不如一点点积累,通过三代甚至四代人的努力,让后代走上贵族的道路,这还是有很大可能实现的。

  因为寒门很难出贵子,屌丝逆袭是少数啊。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九):时代的进步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收视程度的火爆,让小说也跟着火了一把,深刻证明了当前人民对反腐的需求与关注。

  小说与电视剧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表现手法也还是有些不同。但不论小说或者剧集,都表现了三个很突出的优点:一是情节错综复杂,各条线索交织相连,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对读者与观众都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二是话题开放程度高,如银行返点、民间借贷、删帖、办银行卡拉存款的一些以前比较不敢涉及的话题皆有提到。三是揭示了高层官场生态,运用了很多官场语言,乍一看似乎很无趣,但这才是中国官场的特有生态,用套话来回避真实问题,把话说圆,不出纰漏,才是大多数不太熟悉的官员彼此之间的聊天常态。

  就小说而言,主要强调的是叙事的流畅性,事件线索更一目了然,交代得更清楚;而反观电视剧,以提升剧集吸引力,增加收视为首要目的,如增加了侯亮平家庭的戏份,添加了陈海与陆亦可的情感纠结,使人物形象更接地气。提升程度与林华华戏份,可认为具象化了对立双方博弈具体执行者,而郑胜利一家的戏份大幅增加,则显然是属于拖戏成分。但电视剧却在全国范围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大程度是因为老戏骨们的成功表演,将每个人物的细节都表现得十分到位,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立体,同时在电视剧这种视听表演里官场语言对白演绎起来比平淡的文字更具说服力,容易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感触。

  《人民的名义》的总体套路还是没有跳脱官场小说的范畴,历史上每一次的大规模反腐,其实带来的是君权的大幅度强化及利益集团的更替,清除了高育良,压制了李达康,扶持了易学习,表面上看是反腐,实质上也是权力争夺的必然结果。面对无限权力带来的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而只靠领导干部的个人道德约束,并不能代替各级监督的缺失无力,谁能保证沙瑞金不是下一个赵立春?靠上级的一阵雷厉风行的反腐,始终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制度的改造才是反腐的根基。

  但不管如何,还是相较以前有很大进步。《人民的名义》还是有一些令人有思考的地方:

  1、由于反腐把投资商吓跑,从而造成了经济增速下降。

  2、高育良与李达康的两种政治立场,一个拉帮结派,另一个冷血无情,人情与职责的冲突很残酷。

  3、点出了像孙连城这种“无私者无畏”的懒政不作为现象,但现实中对这类人很难处理。

  4、组织人事制度弊端:组织部门考察不过来,领导只能优先选用自己身边可靠的人;干部回炉重造,也不一定有实质性效果。

  5、对高育良、李达康、祁同伟的婚姻不同状态的描述,是一次官场婚姻的深度解剖。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十):比较写实

  看了十几集电视剧,觉得剧情拖沓就来看书。故事情节紧凑,书中人物刻画鲜明,不时能看出追命的谍匪片感觉,就是结尾有点平铺直叙,虎头蛇尾的感觉,总体比较写实。

  本书深刻详细地揭露了官场的腐败,上到大老虎的国家副部级赵立春,下到厅级祁同伟、市局级丁义珍赵德汉以及各种政法口的小苍蝇,官商勾结、私相授受、买官卖官、经济潜规则、美色陷阱等等。学者转为政者的高育良那脸上笑眯眯,背后手持刃刀的虚伪、无耻形象更是跃然纸上。其实贪腐哪是官场独有的现象。

  书中各官场人物的对话蛮有意思的,部分值得一品再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