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育对话录》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生育对话录》读后感10篇

2018-04-14 21: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育对话录》读后感10篇

  《生育对话录》是一本由宋涵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5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育对话录》读后感(一):简单记录

  虽然文章写什么的都有,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写得不错。写什么并不重要,写得好不好就很重要了。女作家小说比较多,写散文的也不少,比例李娟比如三毛,但是写这种知性散文的就比较少了。

  作家无论写小说还是写散文都擅长讲故事,写感受,像作者这样喜欢逻辑,喜欢分析,喜欢寻根究底,这就有点接近男人们的地盘了,不过这个时代,还有什么领域女人的禁区吗?作者宋涵,长得漂亮,文章也写得漂亮,从文章中能够透露出那种女人的自信,略微有点女权,的确,笔下能写出如此犀利文章的人也就不那么依赖男人了。

  宋涵之前出过两本书,分别是《只有时间不会撒谎》和《不可慢待的孤独》,可以说她是一个对于女性方面研究十分透彻专家。对于生育这也是她第一次针对性地谈及,记得她有一篇文章有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也无法选择子女,却又偏偏对他们抱有最天真甜美期待。我们期望父母有很多的爱和很多的能力,能时刻关注我们的需求,做我们最好的朋友,跟得上我们的思维,像别人的父母那样总把子女放在第一位;我们期望子女聪明好看朝气蓬勃,带着新生力量同时依恋我们,既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之轮向前征服的欣喜,又能窥见余生里老有所依的温暖。”大致一看有些像女性鸡汤,其实有很深的哲学意味

  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十分独特,以16个不同身份的人对话的形式叙述,每个角色分别都代表了如今最普遍的一类人。每个人在一开始都是迷茫的,到了后来经过不断的摸索都会在这条路上共同成长。虽然大体主旨是这样的,不过看完文章总感觉作者是在抱怨着什么,其实这本书相比于之前写过的两本来说稍显逊色,这很有可能与作者的经历有关。一个人一旦小有起色,很可能就会显得轻浮起来,其实从她的字里行间明显就能看得出来,之前两本的稳重之气消失了很多。

  相比之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现实上海妇女之间的家常对话,却是很接近现实,但是却没什么大意义。感觉这本书出的有些匆忙了,就是一些老大妈的对话感觉没必要单出一本书,不过幸好有宋涵前两部作品的打底,所以这本书才能够有受众,喜欢这位作者的人还是可以看看本书的。

  《生育对话录》读后感(二):创意很好,思考不足

  说实在的,我看了宋涵的三本书,觉得她是个挺有意思的人,但是很多观点实在不能苟同。这本书也一样,谈到了女性生育的问题,填补了女性思考生育问题的空白,但是写的内容有些让我很无语。

  这本书我没有太仔细地看,并且只看了一遍,因为实在是太多负能量了。看了以后就觉得女性好苦,生孩子好苦,我们该怎么办?然后陷入无尽的负能量循环中。当然想反驳我的人也可以用这一点攻击我,毕竟我实在是不算个严谨的书评人。

  第一篇,《一切生孩子的理由,我都可以否定掉》作者和自己老公聊了一些有的没的,然后觉得自己为什么要生孩子啊?可是老公想要孩子啊?我该怎么办啊?然后我就继续看下去,看看作者思考出什么结果了。可是整本书看完了,就看见作者自然而然就有了孩子,然后有了孩子好开心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到最后为什么要生孩子,女性该怎么应对,母亲该如何与自我调和,作者也没告诉我。

  第1辑中有作者和各个朋友聊天的内容,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觉得自己和朋友聊天的内容很深刻,然后很值得思考。但问题是她们并没有聊什么。就是“你生孩子感觉怎么样啊”“你咋这么快就有孩子啦”“哎呦女性好苦啊”这种感觉的对话。当然了,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可是作者把这些拔的太高了,上升到哲学和人性高度,却又没给我一个答案,这是我很郁闷的。有话我们就好好说嘛,不要弄些专业术语显得很深刻,但又没有什么实质建议。并不是说女性生育的问题就是个随意谈论的话题,恰恰相反,我的意思是,女性生育是个很严肃的话题,正因为如此,作者没有达到那个高度,却用这么严肃的语气讨论,会误导了很多人。作者自己都没想明白这个问题,却又想站在高地引领我们,不是太急躁了吗?

  第2辑大概讲了些作者接受催眠,然后了解自己,改变自己的事情。嘛,不过我对于作者如何成长倒不太感兴趣。作者接受了催眠,然后看见了自己的阴影恐惧,之后心理咨询师用温暖的语言神秘微笑解除了作者的恐惧。反正就是要显得神秘和逼格很高(原谅我用了个不雅的词,实在想不出别的词)。最后心理咨询师还说了句“你的潜意识很聪明”,让作者如获至宝,奔向幸福的人生。拜托了,作者,有话好好说,就是个催眠而已,别搞得那么神秘。你的潜意识聪不聪明我不知道,但是你的心理咨询师倒是挺聪明的。

  第3辑 大概讲了生孩子之后的种种。有点散乱,现在说不了大概的内容,就谈谈感受。作者生了孩子后经历了困难,现在感受到和孩子在一起的幸福。“我只是给他一个拥抱,他就像得到了全世界,笑得像天上的太阳;当我温柔地凝望着他,他也用他的眸子望着我,那目光,让我相信神是存在的,充满了清澈宁静与关照”---摘自《没有平庸的人,只有不被爱的人》 虽然我说些打击的话不合时宜,但是又不吐不快。几乎每个刚生完孩子的母亲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跟孩子在一起是最幸福的,认为孩子是天使,是治愈母亲的良药。但是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或许孩子是女性最大的幻觉,认为有了孩子就拥有了全世界。但是时间会检验一切,孩子是不是天使,母亲和孩子在一起幸不幸福,要靠自身的掌控能力和教育

  总之看了这本书,发现作者在思考自己到底要不要生孩子的过程中就生了孩子,在没有得到答案的情况下也感受到跟孩子在一起的幸福,到最后也没给出一个答案。虽然作者的书中表明自己是个喜欢思考,有独立人格的女性主义者,说的话让别人觉得很叛逆,可是行为却是按部就班结婚并在合适年龄生了孩子且做了个大众眼中合格的温柔母亲。令我感觉到作者的行为和思维没有很好地调和,不过这又是作者在思考的问题之一。书中感觉作者是个很自负的人,生活中有一套自己的做事准则和评判标准,但却没有给出有效的建议,感觉是为了思考而思考。不过这也与我无关,写了一篇小评论,大家认同也罢不认同也罢,但这就是我的观点。不过我仍然推荐这本书,不管思考的结果如何,能够对女性问题思考就很难得了。这也是我买了三本书的原因,对于敢于思考,敢于对传统质疑的人,我都是很欣赏的。

  《生育对话录》读后感(三):学会做个60分的妈妈

  最近一直在看育儿之类的书籍,慢慢的就看到了这本来了,这本我看起来可能有点晚了,因为我的大米已经2岁半了,但是在这本书里我还是找到了不少共鸣,我对于生孩子的态度,有过摇摆,对于自己成为母亲的责任,也曾有过逃避。我有我自己的问题,比如我本身育儿能力和工作时间的安排,我必须要仰仗父母的帮助,从而要学会承担父母的不良情绪,比如我家Y先生经常出差,我必须要承担起对孩子亲情教育的担子,还有我与他多次在育儿理念上不同的争执灰心失望,甚至会影响到我对我们婚姻信心……

  然而,这一路走来,我仍然在想起大米时就会泪盈于睫,在这其中,我学会了坚持阅读,更好的管理时间,尽量减少加班,提升工作技能效率,更能理解我妈妈的情绪,以及这暴怒后的那个小小的她自己,也试着去包容的看待Y先生对于大米的教育理念与方式,甚至在这其中,一次次的让步中,我能切实的感受到我对他的爱。

  最重要的是,一个女人,在一个家庭中,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存在。如果说你的先生有时也是你的孩子的时候,你的年迈的父母有时也是你的孩子的时候,你的真正的孩子也是需要你的时候,你在这个家庭中的作用就变得特别重要,也只有你,能够用爱来连接这个家庭,任凭世事变化,你始终需要稳定你自己。

  当然作者曾经有个不幸童年以及抑郁的经历,相信对于那些喜欢思考,善于思考并不小心陷入泥潭之中的女性更有共鸣,但是我相信三联书店的出版力,这不失为一本好书,一本彻底坦白的书。

  《生育对话录》读后感(四):《生育对话录》书评丨这本书豆瓣8.7,一上市就荣登畅销书榜

  1,

  于我来说,最好的快乐莫过于遇到一本好书。

  在京东畅销榜上遇到这本《生育对话录》,豆瓣一查评分高达8.7,于是就买了。

  2,

  生育几乎是每个女性都关切的话题。到了生育的年纪,有一部分女性会面临生还是不生的选择,作者就是其一。

  从文中的只字片语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童年并不幸福,和父母也不是关系融洽的那一种。作者从小跟着姥姥生活,作者的母亲属于喜怒无常的那一类人,沉浸在自己来了又去的感情世界里,无暇顾及作者。作者出生后,并没有得到父母给的安全感,甚至整本书提都没有提到过自己的父亲,作者自己也承认恨过母亲。所以这样一个人,到了生育的年纪,肯定要比一般人有更多的忧虑

  首先是担心自己也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不能成为一个好妈妈。“生下来不喜欢孩子”、“父母一直不成熟,让孩子自生自灭”,其次是与其生出一个“平庸、让人讨厌”的孩子,那还不如不生——这些都是作者忧虑的,相比作者的患得患失,作者丈夫表现就颇为正常了,首先是觉得生孩子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根本没想那么多,还有认为生育是一项很重要的人生经历,在孩子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续——让自己“活得更丰富,更有活力”。作者丈夫最后说自己就是个“俗人”,确实,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这样。

  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为生还是不生苦恼很久。还去看过心理医生,还做过催眠,虽然不专是为了生不生孩子。最后,还没等作者想透彻,作者已经怀上了。孩子一落地,先前所有的忧虑全都解决了,初为人母的喜悦冲走了作者二三十年来的不快,作者过着“最满足放松日子”,想明白了,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平庸”的人,“只要一个人被人爱过,他就是珍贵的,他在另一个人眼里就是闪光的,他就不可能平庸”。

  3,

  这本书共17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对话的对象,有作者的丈夫,有作者的同事亲戚,这种写作形式不仅让读者感到亲切,易于接受,而且对说理很有裨益。作者想阐述的观点用一种很直接、很接地气的方式表达出来。作者最后也说了,这些同事、亲戚有的也是个壳,那些对话并不是按照书中所写那样百分百发生

  这种写作形式值得借鉴

  4,

  这本书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篇虚构的与张爱玲的对话。文中的张爱玲对作者敞开心扉,剖析心境,让人耳目一新。张爱玲受父亲毒打之后,跑去和母亲生活。但和母亲相处得并不融洽,最后以冷漠收场,爱恨难以说清。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动了有相似情感经历的作者,所以作者借虚拟出的张爱玲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复杂情愫

  这篇金句很多,值得一看。

  你这么说,我听了很难过。你是女神,你的桀骜就是你的光环,而你的天才配得上你的桀骜。

  我是写小说的,对于小说里的每个人物,我把他们人生的来龙去脉看得很清楚。及时原先有憎恶的心,看明白之后,也只有哀矜。

  可是,我并没有看明白我自己。我宽恕不了我生命中的人,我也宽恕不了我自己。

  人生整个是寒冷的。爱情是一团红泥小火炉,在一个凋敝的角落,小小的,怯怯的,整个惨淡的隆冬的世界就去那团小火炉取暖,拥上前去,扑出一阵阵的冷风,那小火苗若隐若现,就快要被吹灭——然而终究还是没有。这就是我眼里的人生和爱情。

  5,

  这本书一经上市,就荣登畅销书榜。作者并不十分有名,整本书装帧也毫无出众之处,甚至可以说相当简单、平凡,为什么这样一本书有如此好的销量?一方面可能与三联书店的营销有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就是靠内容取胜。我看的书不多,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此前没有看到过这种专门讲生育的书,而且讲得这么深入浅出引人深思

  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看完后,对于婚姻、生育、人性、孤独等都会有新的感受和启发

  《生育对话录》读后感(五):与身体心灵的一场理智对话

  因为过了年我也三十岁了,一个步入三十岁的女人,首当其冲考虑的问题,自然是婚姻和孩子,这是道坎,必须迈过去,也必须毫不犹豫。而我恰好就是最纠结的那一个。

  为什么那么喜欢宋涵的这本《生育对话录》?因为它清醒、理智,它正是社会上一部分女性的心理速写,尤其是对事业,对自我有个人追求和完美期待的那些个女人。

  很多老辈人会说生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女人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曾经的我们不置可否,现在的我们却不敢苟同,因为社会的发展,女人经济和精神的独立,都让我们有理由和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想过的人生。

  而孩子,自然是对女人改变最大,也最慎重的一种选择。

  宋涵用随笔、对话录的方式轻松,却也严肃的探讨着婚姻、家庭、孩子以及社会的种种现象,而终其所以,不过是想让我们女人不要盲目和失去自我,首先要是一个女人,其次才是一个妻子,最后才是一个母亲。当角色定位清晰,当自我认知准确后,我们再去审视和承担我们的社会角色,似乎才更为恰当和稳妥。

  我想,这才是对幼小生命最大的负责。

  其实开篇的第一篇文章,作者就以她与老公对话的形式,讲述出了在生孩子观点上两个人的差异和矛盾,看罢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两个人都是没有错的。因为生孩子本身就是需要夫妻二人共同来做的决定,而不是将女人作为随时可以生育的机器。

  我同意宋涵的说法,生孩子是件太重大、太重大的事情了,暂时没有找到理由,所以想要搁置。而宋涵的丈夫所说的也自然不无道理,毕竟孩子是两个人爱情的延续,是未来生活的某种寄托和归宿。

  所以,当看到书中这么真切、生动的对话时,我仿佛就在看我自己。比如在生孩子的问题,我也一直坚持着慎重、谨慎的原则,而现实中往往比较不愿要孩子的反而是男人,他们更觉得这会是影响他们自由甚至是发展的一种牵绊。

  因此,在看待这个问题时,每个人的立场和观点虽不同,但是无一例外的,只要都想的明白清楚,一旦有了孩子后,那么在对待孩子时就不要放之任之,弃之怨之,而能主动承担起作父母的责任,那就是最好。

  《生育对话录》并不是排斥生育,而是希望通过从夫妻的角度,从父母的角度,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告诉和提醒大家,生孩子并不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情。因为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件很伟大,也很严肃的事情,需要每对父母用足够强大的爱和身心,来呵护、包容和抚养其长大成人。那些不足够的、不成熟的爱也同样是把双刃剑,对于弱小生命来说,也是不公平和不人道的。

  书的最后,我们看到坚决不要孩子的宋涵也当了妈妈,从起初的不适应和不妥协,到最后看到婴孩时,逐渐变得柔软和母爱泛滥,这其中的变化和转折很自然,也很真实。因为母亲就是这样,即使生育之前有再多理智和坚硬的外壳,当成为一个母亲时,就会立即化身成为爱的超人。一身的能量去呵护这个小生命,一身的武力去为他遮风挡雨!

  所以,生育本身是一种思考,但同时又是每个女人的天性,当有了孩子以后,前面的思考就成了另一种假设,而之后的酸甜苦辣才是人生所做的最好的答案。就像作者封面写的那句话一样“我既不逃避对生育的怀疑,也不逃避对生命的深情。”

  《生育对话录》读后感(六):二胎时代下,你是否做好了准备再次生育

  文:薇薇爱阅读

  看这本《生育对话录》的时候正好是在放宽二胎政策之后,春节假期结束之后。 春节假期又是一轮的被动员生二胎。 与作者的彷徨或者说起初的不愿意生孩子不太一样, 我是结婚之后就筹划着生孩子, 因为当时都是只能生一个孩子, 除非是农村户口, 还得是头一胎是女孩, 不然生二胎有时候真的是要考虑考虑自己的身体和经济基础了。 早早的筹划其实也不早了, 大学毕业又在外漂泊几年, 担心自己成为高龄产妇, 开始学习各种育儿知识, 这时候Q群里的网友推荐的《定本育儿百科》直到现在都被我奉为神书, 全面到你只要看了就能在孩子到来的时候心里不慌;补充维生素,还有记录那些不能吃的食物。

  最近的一年里,我又开始看协和张羽医生写的《只有医生知道》,看到她写的剖腹产麻醉的那一章的时候, 我还在想着当时我进手术室之前医生让签手术告知书的时候,我老公问的那句:“这么多可能出现的问题, 那会死人么? ”当时我其实很气的, 一个小手术, 你看每天医院产科不知道多少人是剖腹产生子的呢。 直到后来才知道自己当时真的是不知者无畏。 同时也感慨, 一个女人从孕育一个孩子开始, 要经历的是多少道难关。

  面对无影灯的时候,医生说,麻醉好了, 你的腹腔打开了就不要说话, 不然会进很多气, 但是心里还是紧张的, 一面担心着自己的肚子进气,一面又担心着血压上升。 生完孩子住进病房,护士来按压肚子, 我觉得当时的那个情景, 我的表情丝毫不必容嬷嬷用钢针扎紫薇的时候,紫薇露出来的那个表情要好。 至今想起来心里仍然觉得害怕。 我没有医生那么多专业知识, 虽然知道这些都是对身体有利的, 但是真的面对的时候, 和心里想的却又是不一样了。

  作者的周围有着丁克的同事, 不想生孩子的朋友。 而我周围大多数人还是遵循着结婚生子的这种想法。 生一个孩子, 然后沉浸在孩子的吃喝拉撒上, 之前上高中的时候, 语文老师偶尔会说起她四岁的儿子, 表情是那么幸福, 当时很不理解, 至于那么高兴么? 但是真的当了妈妈之后, 感觉整个人的状态和想法都跟之前不一样了。 相对于丁克家庭, 有一段时间看着他们也很潇洒, 只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态度, 希望给自己更多空间和自由的人, 在想旅行的时候拿起包就走。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态度, 选择了自由, 就舍弃了养育孩子的这部分生活的体验。 同样,每天绕着孩子转,没有自己的空间的妈妈们, 也同样放弃了以前晚上看看电影,敷个面膜的生活。

  面对二胎时代,周围人都开始或者已经有了二胎的时候, 我也同样的彷徨着, 我的精神状态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 晚上陪着孩子熬夜,孩子睡眠时间黑白颠倒的时候照顾孩子的时间, 老大怎么照顾。 似乎我的犹豫不决最近让我特别抓狂, 但是生活不是判断题, 非黑即白,不是对的就是错的。

  生育和养育同样需要仔细的斟酌。 但是对于生孩子, 我们做好了准备,已经下了决定了吗?

  《生育对话录》读后感(七):结婚生子,你准备好了吗

  孕育下一代是人类社会和文明不断发展的根本,生育行为在家庭生活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政策的有效实施,使得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由于长期的低生育率,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得我国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中国人口结构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正是通过对人们生育行为的控制,实现了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但是对于生育行为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们的生育观念。

  关注中国女性的生活状态,提倡让女人更自由、独立、幸福的温和女性主义作家宋涵最新出版的《生育对话录》,诚实地探讨了女性生育困惑,那些女性关心的问题,如对女性身份的认知、对婚姻的理解、对亲情的感受、对选择的惶恐等都能在本书里找到思考角度和解答之法,经历了生育的迷思,人们会对生命有一个确信。作品中汇集了16位不同类型女人对生育问题的探讨,每个人一种身份,从女性主义者专家到全职太太,从丁克族到新手妈妈,每个人都带来一个新故事一种新视角,给读者真实、坦诚的阅读感受。

  女性的特殊生理结构,决定了她们在生育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书中的这些高学历都市青年女性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有着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因而她们的生育观具有一定的社会导向作用。她们的生育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育观的走向和发展。

  《生育对话录》读后感(八):生,还是不生?

  如果你已经步入婚姻的殿堂,或者即将步入婚姻生活,对于生或者不生孩子这个问题还有很多的困惑,建议你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因为作者刚刚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并从这样的经历中过来,可能要面对的一些困惑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许可能会请教的各种生活状态的人,书中都已呈现,以对话的方式一一记录下来。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本书的作者吧!宋涵,毕业于武汉大学,财新网、网易女人和无时尚中文网等新媒体邀特邀专栏作家,已出版并为我们所熟悉的作品有《只有时间不会撒谎》、《不可慢待的孤独》。在这本《生育对话录》中,作者分为:为什么要孩子、修炼成为一个人、初为人母三辑来详细的讲述她从最初对于养育后代的困惑以及意义、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到重新找到对于生命的定义。

  一如莎士比亚的名剧《莎士比亚》中的著名的一句话: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家庭,都有着不同的答案,生或者不生都有着自身的一个考量。在计划生育的年代,有人会为了多生而四处躲避,也有人为想要生一个男孩四处求偏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孩子的问题又有了不同的认识,虽然旧的观念与问题仍旧存在,但能够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却是越来越多的。所以同样的,生或者不生,这也是一个问题。

  《生育对话录》读后感(九):女性,该有多大的勇气——选择生儿育女

  “我笃信,生育是最严肃的生活哲学,是于生命最深处的密码紧紧相连。我既不逃避对生育的怀疑,也不逃避对生命的深情。”近期,对于“女性权益”的话题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而关于女权的意味,也从最开始的女强人,到现在每个女性都理应获得的权益:“自由、尊重、平等”。三联书店则是策划了这样一期题目,从社会热点中选材,给予读者们其他的角度来关注女性权益。

  乍一看,《生育对话录》仿佛是讲述女性生孩子所有的心理状态,然而作者宋涵在封面上写着:“我笃信,生育是最严肃的生活哲学,是于生命最深处的密码紧紧相连。我既不逃避对生育的怀疑,也不逃避对生命的深情。”而与生命连接最为紧密的,就是母亲。成为一个母亲,则是从女孩到女人的蜕变。宋涵在文中使用谈话录的方法,将和生活中最亲密的人关于女性的对话分享给大家,与访谈那些出名的人不同,她们的故事更真实,更贴近生活,能与读者们有更多的共鸣呀。

  《生育对话录》读后感(十):潜意识里的鬼和僵尸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劳动妇女罢工游行集会以来,至21世纪已走过了百余年历程。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普通的庆祝对女性的尊重、庆祝对女性的爱到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的成就。

  而我们公司呢,也为了符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3月8日这天放了半天假,哈哈哈哈。

  这个书的介绍页说“生育是最严肃的生活哲学 我既不逃避对生育的怀疑 也不逃避对生命的深情 《生育对话录》诚实地探讨了女性生育困惑,那些女性关心的问题,如对女性身份的认知、对婚姻的理解”之类的,的确,在书中很多内容都有表达出这些含义,不过在我看来,却有其他的一些内容。

  比如说,人性——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虽然这句话本身很庸俗,但我想你也知道,这也是事实,如果从众的话,一味融化在热闹里的话,确实没有那么痛苦地孤独,可那不是我能承受的,甚至不是我能选择的,我本性如此,无法选择。而且,人的本质就是孤独,因为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感官和经验里,我们看到和体验到的世界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在本质上是无法互通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是极其有限的,甚至可能是虚幻的,最后,无论我们拥有多少,都要走向死亡,直面孤独,值就是生命的本质。

  又比如说,盗梦空间——在你的潜意识里,你自己是鬼,是僵尸,鬼和僵尸的特点是:没有人气,没有温暖。你与他人没有情感上的链接,你既渴望被爱,又不信任他人,更不信任自己,你活在一种“众人皆醉为我独醒”的孤傲里,利用你智力上的优势,你达到了这个目的。可是智力不能解决情感连接的问题,甚至,你越理智,越可能让自己孤立起来。

  文中有个人,他在幼年的时候失去了父亲,当时的他只是感到悲伤,却哭不出来,长大要厚,他的每次失恋都会爆发严重的抑郁症,直到我做了一次催眠之后,他回到六岁的自己,在爸爸面前大哭了一场,才感到身体里,幼年时期被强烈悲伤冻结住的某个僵硬紧绷的地方,消融了,柔软了,而在那之前,他并不知道这个对他的控制有这么大。

  所以说,内心深处的很多地方,你不去挖,他就在那里,可能也并不会对你造成什么,但是有一天,他就爆发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