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互利经济学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互利经济学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6 21:4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互利经济学读后感精选10篇

  《互利经济学》是一本由陶永谊著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互利经济学》读后感(一):重新解读经济学的一次重大努力

  这本书是陶永谊先生近期的力著,陶先生学力深厚,曾获过国家重大课题研究一等奖。但他并不是纯粹是在学界发展,搞理论研究,而是有相当的实际商务经验,他办过公司,参与过股票和期货投资,对实体经济运作有相当深的切身体会。这本重新解读经济学的著作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数学推导到数学推导,而是跟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当然比起他以前的一部著作《互利:经济的逻辑》还是理论性更强了一点,更加强调你新范式的系统性和应用性。

  这本书对西方正统经济学理论进行了系统性批判。书是从西方正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入手进行批判的,可谓是击中要害的。陶先生是从经济学大厦的地基先着手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陶先生先对建立经济学的“地基”—一元结构个体本位方法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个体本位方法论的特征是以个体的经济人为基本分析单元,将个人追逐私利的动机作为经济行为的原生动力。经济学从这种个人自利的行为进一步推导出整个市场的行为,比如供求法则和市场均衡。这种方法论传统肇自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一直延续影响至今。咋一看,这种方法论似乎也很有道理,但跟现实中的经济生活还是有很大距离。从个体本位的方法论出发分析经济学,往往将单个的厂商或是个人作为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单位,而事实上商品经济是实质是一种交换经济,它至少要涉及两个以上的经济主体、两种不同的商品,以及两种不同商品的交换比率(可表现价格)。在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陶先生明确指出:以商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应当以一个完整交换体系的二元结构作为分析的基本单元。他把它称为“交换单元”。关于经济行为的动机,是自利?利他?还是互利?从交换的二元结构上,陶先生推导出商品经济的基础是互利,而不是自利。从而得出结论:正统的经济学可能根基出现偏差

  在这本书中,陶永谊先生对正统经济学中的很多基本假定,如自利原则理性原则、最大化原则、边际效用递减、完全信息与完全预期等等进行了一一梳理和分析,并引用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说明,很多经济学假定跟一些研究的实验室检验不符。

  在这本书中,陶永谊先生在批评正统经济学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替代性的方法。比如二元结构交换单元、价格函数、不确定背景下的决策模型、新乘数模型、测不准效用等等。这对于我们理解解读经济学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陶永谊先生的这本《互利经济学》是对重新解读经济学的一次重大努力,是一本值得阅读的经济学著作。

  《互利经济学》读后感(二):经济学科需要革新

  经济学可以说是离我们日常生活最近的一门学科了,我们都离不开它,哪怕在它被列为一个单独研究的专门学科之后,它依旧是我们最为熟悉东西作者说,目前主流的经济学所传授给我们的,是被称为“自利经济学”的产物,可以说,经济人是自私且理性的,他们天生就知道如何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这是他们的自利本能在起作用,而没有这种本能的人是学不来的,所以,指望通过学习经济学来发财致富,而对于富国兴邦,主流经济学也认为无法实现,那么我们学经济学到底是为了啥呢?作者认为当前主流经济学对于一些问题的探讨并不全面,并且对于主流经济学研究中绝大部分并不具备一个好的经济学理论所应该具备的三大基本特征:良好解释功能有效解决方法、平和解脱途径

  对于主流经济学所忽略和缺漏的众多问题和理论研究,作者试图通过进行全新的探讨和阐释,来促进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通过前后共计十五个章节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对每一章提出的那些经济学定理加以论辩,还针对每一章的问题提出替代方案,经济学不应该是书本里的死的理论知识,而完全按照陈旧的理论来用在现实社会根本不通的,作者陶永谊通过对书本里的陈旧落后的那些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驳斥和改进,唯有这样,经济学学科才能真正被用于世界人们的生活之中,他的野心很大,希望对经济学科进行全面的梳理和重新构建来使经济学科进步,适应于当下的世界。

  可以说,本书对经济学的探讨几乎无所不包,从“自利经济学”到“互利经济学”开始,谈经济学和垄断、谈寡头经济、供给与需求关系、价格机制、利益最大化的思维、均衡理论和博弈论、增长的“错觉”,还有经济危机。和政府干涉经济市场的“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等等,还有货币经济和国际贸易。。。。。。使我不对感慨作者经济学研究之深入见解独特。要说作者的理论是完全正确没有缺点的,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但作者敢于向主流经济学的漏洞“挥刀”的勇气值得我们佩服,对这些“顽疾”的研究可谓相当透彻,但是那些替代方案是否真的可行,就还有待时间证明了。

  《互利经济学》读后感(三):互利是现代社会的基石

  互利是现代社会的基石

  网络推荐写的是: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对的吗?一部揭示人类社会真实的经济准则人人能看懂、真正能用上的经济学著作。左大培、但斌、贺力平、滕泰诚意推荐。

  《互利经济学》构成了对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的挑战和诘问。本书中主要阐述到:自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之后200多年的时间里,主流经济学基本上是沿着一条个体本位的方法论传统演变的。这个传统的特征是:以个人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单元,以个人追求财富的动机作为经济行为的动机,并以个人收益的最大化作为经济活动中心原则。根据几个由内省方式得出的“自明”假定,通过逻辑演绎,推导出整个市场的运行模式,如供求法则和市场均衡,等等。即便是“凯恩斯革命”,也没有从根本上颠覆这一传统。问题在于,主流经济学逻辑演绎的前提假设是否可以成立。以经济分析的基本单元为例,笔者以为,商品经济的本质是交换,中间至少要涉及两个行为主体、两种不同的商品。也就是说,商品经济最原始的单元应该是一个二元结构的交换单元,而不是主流经济学所假定的一个厂商和一种商品的一元结构。从交换的二元结构,我们还能推导出商品经济的基础是互利,而不是自利。没有利成分的自利行为只能导致交换无法完成,或对交换形成破坏。经济学家鼓吹的自利原则其实是对商品经济的一种误导。被称为经济学中心原则的最大化原则,在广泛推演的过程中,会导致无法解释的悖论。而理性原则和完全预期原则由于缺乏现实性的基础,不仅与心理学测试不相符合,而且也不能产生与现实相一致的预测。通过对经济学所有基本假设的重新审核,本书得出了一个结论:经济学很可能在根基上就出现了偏差。

  正是由于前提假设上的问题,在主流经济学的逻辑体系中,经常会出现自相矛盾情况。比如,主流经济学一方面承认各种投资类别在收益上的差异,如利息利润和地租,同时又假定未来收益可以预期。我们知道,不同投资类别的不同收益率,正是基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和由此产生的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如果未来收益可以预期,理性经济人的正确决策肯定是进行收益最高的直接投资,而那些低收益的间接投资,如借贷及土地出租等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不同的投资收益与未来收益可预期是两个自相矛盾的假定,它们不可能同时成立。类似的问题,在主流经济学的教科书中会重复出现,笔者在正文中对此逐一进行了分析。

  对于曾经一度占据过统治地位,并且至今仍有巨大影响的凯恩斯经济学,笔者也同样持保留态度。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合理性,是由于市场自发调节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不足又起因于三大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但凯恩斯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普遍出现负储蓄率的情况下,依然会出现产能过剩危机。同时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当政府在救助经济的同时,会出现笔者称之为“凯恩斯死结”的结果——主权债务危机。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各国政府还在执行的经济措施完全以这些有重大缺陷的经济理论为依据,当所有的招数都已经用尽,比如实施零利率或负利率的政策,政府负担难以为继的巨额债务,经济依然无法摆脱困局,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各种极端主义在各国抬头,可以视为一个危险信号。所以,不管从何种意义上讲,都到了对经济学进行全面梳理并重新构建的时刻了。

  本书共分十五个章节,前十章涉及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后五章涉及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每一章都针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定理进行论辩,并提出替代的解决方案。笔者认为,经济学应该是一门可以应用的科学,无论对于企业、个人还是政府,都是如此。人类进入21世纪,正面临着一个全新发展时期的前夜,中国经济学家如果以书本到书本的方式将主流经济学理论当作指导中国经济的圣经,很有可能使我们错失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百年之后,我们将无颜面对历史后人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个引领性大国的崛起,都伴随着新经济理论的诞生,一个站在人类社会发展前沿的大国,不可能是他人思想的模仿者和追随者,没有思想的领先,任何一个国家充其量都只能是二三流角色时代呼唤经济学领域国学派的诞生。创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匹配的经济理论,是中国知识精英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本书仅仅是为此所做的粗浅尝试,若能为这一旷世盛举添砖加瓦、略尽绵薄,也算是不辱使命问心无愧了。

  当然了,读大学时候,我最喜欢课程是经济学类的,因为它能透析这个社会。然而到了现实中,“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时候,我才发现,实际上,你的生活由你持有的经济思想说了算。《互利经济学》告诉我,无论哪一个时代,相互的互惠才能长久的生存发展。所以,透过本书,我持有的观点是:互利是现代社会的基石。

  好书,我给满分

  《互利经济学》读后感(四):互利的平衡

  提到经济学,让人想到的是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到的那一句,看不见的手,这只手是隐蔽的,推动经济变化,所以主流经济学也有一个别称叫:“自利经济学”,这个“自力”是从个体本位方法论牵引出来,通俗点讲就是单独的经济人作为经济的基本分析单位,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追逐经济活动的原生动力,从个人利益的层面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价值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人类经济学起源于中国古代以经世致用为代表价值观,均富、损有余而补不足为代表的平等观、交互利、义利同意为代表的生产关系观。从整体性来看的话,比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更完整系统,比之后者包含了人类经济思想的发展萌芽,在以中国为代表的古代经济学家看来,所谓经济,就是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求的功力活动,所谓经济就是教人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求的经世致用的学问,这个观点与作者有着异曲同工之感,不一样的是作者是以个人互利带动市场发展。

  对于这个理论,作者提出了三点:1.良好的解释功能 2.有效的解决方法 3.平和的解脱途径,从这三点加上作者在书中所画的模型图。两相印证,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互利经济学。互利就是合作,互利空间实际上是一个弹性空间,用模型来比较的话,它会随着交换比例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分配比例定的合理的话,互利空间也随之变大,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问题的话,互利的空间并不是固定的,并不我多分,你就少分这个常规逻辑的问题,互利的空间是平等的,如果运用得当,双方都会获利。

  因此寻找互利空间的最大化,抓住中心的平衡点,这点至关重要,也是互利的核心所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有受益参与方与互利空间中占有额的增长,这也是本书命题关键所在。互利的二元结构反应了商品交换的本质,确定了基本范式就可以推论出其他的分析方法出来,并且从二元结构延展出多元的模型,但是其中的关键是分析的起点一定要是正确的,这就如盖楼,如果地基没有打好,承重墙没有建好,盖的越高那将摔的越惨,如果把握住其中的关键,那么这场“看不见的黑手”这场游戏,你将是真正的赢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