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美的生命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最美的生命的读后感10篇

2018-04-14 21: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美的生命的读后感10篇

  《最美的生命》是一本由丹真绒布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美的生命》读后感(一):丹真绒布仁波切《这是我的理想》读后感

  《最美的生命》是西藏芒康80后修行者丹真绒布仁波切出版的第一本随笔集,在这本书中,四岁便因活佛身份而出家的仁波切以真挚细腻笔触描述自己在修行与弘法过程中的心灵感悟与成长经历同时以饱含深情笔墨刻画出那些自己曾值遇过的“最美的生命”们的纯真形态,“因为信仰和善良的力量,使得他们的内心纯净如同水晶一般通透璀璨”。正是这些身处贫困环境,却虔诚精进的藏地修行者们,以自己的智慧慈悲,温暖和滋养着自他的心灵;以低调无华的行持传递着对生命最深沉关怀。其平凡外表下闪耀的人性光辉广袤天地间交织出一道最美的风景线。而那片贫瘠的高地也因此而变成了心灵的沃土,一代又一代像仁波切这样的觉悟者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孕育成长,然后从这里走出,将智慧与慈悲之光辉洒向更加广阔遥远的天地之间。   就像同一颗钻石,因为光线角度差异而呈现出不同颜色光泽一样,这些“最美的生命”也循着各自的生命轨迹,在因缘聚合的时空里,展示着不同层面特征的人性之美。他们之中,有因失去随身携带的茶壶而更加感觉自在欢喜的极简生活者;有对包括牛、羊在内的所有生命都示以尊重与关怀,灵魂尘埃谦卑的南珠;还有能将佛理与喝茶之类的生活细节巧妙融合,并擅长以生动方法启发他人智慧的日嘎;还有行住坐卧都摇动着一个巨大转经轮的慈悲精进的旺扎。。。。。。这些在生活中都十分平凡的人物,却在仁波切的笔下各自透射出独特的人性之美。而这些闪亮的人格,仿佛群星般云聚在一起,交织出一片光明的海,逐渐模糊夜空边界。  在这一片光晕的背景下,偶尔,可能会有一两颗星倏然闪耀出绚丽夺目光芒,随后又消融于一片云光之中,然而却在注视者的心里留下了永恒印记。“我的理想”一文中,那个善良慈祥阿姨,便是以这种因缘走进了我的心里。阿姨是一个普通家庭主妇,从外在行为看来,她好像并没有什么修行,和仁波切之间也没有多少深入了解,但她在仁波切很困难时候,来到他的身旁,尽己所能地给予了热情的帮助与鼓励。虽然看起来阿姨似乎只是做了些普通人常见的善行,但因为她内在的无私胸怀和大爱精神,这些看似平常言行,便产生了极其深远意义影响。  不同于世间那些备受父母关爱孩子,幼年出家的仁波切,很早便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呵护,因此也就过早地开始接受生活的考验。在遇到阿姨的那一年,仁波切只有十几岁的年纪。那一次,他与一位同伴在前往辽西寺的路上,不慎丢失了饮料食物。他们倾囊而尽买票乘车,结果也只能在中途抵达一个陌生地方。而当仁波切一觉醒来时,发现自己正睡在人来人往,十分嘈杂马路上。就在他们忍饥挨饿不知所措的时候,慈祥的阿姨来到了他们的身旁。阿姨如慈母般将他们迎至自己的家中,拿出最有营养美味的食物来款待他们,同时开始着手安排他们下一步的行程心情一下无比放松的仁波切,快乐地想到:“我们过上好生活啦。”  阿姨的心里充满着慈悲,因此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她处处流露出深切的关爱。当看到两位学僧饥饿困乏的样子,阿姨的眼里满是同情。当看见小喇嘛对黑白电视着迷的表情时,她的同情心就更加剧了,开始担心两个孩子路途安全,直到孩子们同意在她家多住几天,她才高兴起来。而他们吃饭时,她就像妈妈一样看着,他们多吃一点,她就特别高兴。见孩子们并不爱吃很有营养的酥油,她便去煮汤,并且叮嘱他们:“年轻人不吃好东西就不容易长高长胖,你们去那么远,这几天一定要多吃些。”阿姨就是这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他们的饮食起居,不带任何的计较与分别,满心慈爱满眼关怀,打心底里怜惜两个孩子,尽力想让他们舒适满足,快乐,并尽力希望将他们安住在快乐中,这样她自己也才会觉得快乐,我想阿姨这种无私无我的慈悲胸怀,就是真正的菩萨心肠吧。  但在接下来与仁波切的一段对话中,我们发现阿姨不仅有着菩萨般的慈悲情怀,还有着非常深远的智慧和坚持理想的巨大勇气。看到仁波切并不沉迷于美食,电视等物质享受,也不担忧眼前或未来可能遭遇到的的困难,始终非常阳光,欢喜的样子,智慧的阿姨便猜出仁波切可能是一个心怀远大理想的人。而在交流中,仁波切真挚的回答肯定了她的猜测。仁波切告诉她,“我天生就爱修行。有的孩子喜欢玩耍,有的喜欢吃,有的喜欢看电视,而我就是想寻找一个具德上师,跟着他学习佛法、打坐和闻思!”  听到仁波切这样肯定的回答,阿姨一定非常开心,因为慈悲的阿姨一心想着的,就是怎样让孩子们快乐生活,并且让这种快乐持续得长久一些。但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阿姨知道,长久快的快乐是需要有远大理想来支撑的。一旦生活的地平线上升起理想的太阳,那么任何的困难与烦恼最后都将会如冰雪般化解消融。追逐理想的日子,都会是被快乐所环绕的。面对这样一个满怀远大理想,行将离开去面对无数未知困难与挑战的孩子,阿姨暗想还能为他做些什么呢?那就是要鼓励他,无论将来怎样,一定要坚持理想。而思及鼓励他人的最佳方式,则没有比现身说法更有效果了。  于是,本着慈悲大爱的情怀,智慧的阿姨打破了世俗社会年龄和身份的限制,对着少年仁波切,如同朋友推心置腹地,讲诉起自己放弃物质享受,不顾世俗舆论,矢志追求理想爱情人生故事。讲述中,阿姨对仁波切反复强调,她这一辈子过得很开心,虽然有时候很累也很苦,但她觉得很幸福。因此,她最后对仁波切说,“我想,你寻找自己的理想肯定也是没错的,那你就去好好寻找!”就这样聊了一天,阿姨似乎要将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还有无尽的关爱与鼓励,全部都倾注到仁波切的心里。   一颗智慧,光明和温暖的心就这样无私地慰藉着他人,照亮了彼此前行的道路。仁波切在文章结尾处写道,“有一个人,能用世间的事情来告诉我‘坚持自己的理想,为喜欢的人或事去努力,这是值得的’。而这个人一点也没有认为我才十多岁这么小还不懂事,反而很真诚地把她的故事告诉了我并鼓励我。直到现在,我想起那天的情景就觉得非常温暖。”  阿姨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她没有世俗的地位名声,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是阿姨有一颗非常难得的赤子之心,她非常真诚对待自己,对待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自然流露”的世间善法,在她,只是善良本性的自然流露,并无其它。仁波切说,“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上这样那样的人和我们同行,他们影响着我们,温暖着我们。我很多时候会想,愿我们自己也能用善知善念去影响身边的人,照亮别人的生命,温暖他们的人生,这样有多好。”我想,如果我们能好好在自心下工夫,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像阿姨一样自己快乐,同时也能给他人带来快乐的人,那该有多好!

  《最美的生命》读后感(二):沉睡的黑暗

  作为刚刚从这几年里走出来的一个人类,我深深的感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太平

  前言里的一个描述很得我的心:“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疏疏落落的村寨里,在飘飘渺渺的炊烟中,在星星点点的渔火间,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不过这样的世界已经离我们远去,至少是我所不及的。

  新闻图片都很漂亮,很有故事可言,但也许是篇幅有限,有些文章却写得不够深刻出彩,有些组合也有些牵强。但这本书里依然有很多触动我的东西。

  最让我动容那个的就是那个伊朗父亲背影。图片摄于伊朗巴姆古城地震后的第二天,一个年轻男人怀抱两个刚刚在地震中身亡孩子向墓地走去,孩子在他的肩头像是在沉睡。透过这个悲伤坚实的背影我们开不见男子的脸,他在想什么?孩子们欢叫的笑声,小家的踏实安稳荡然无存。但我们依然寻找活下去的必要,在苦难中生存下去的理由

  “在自然肆虐的灾难面前,只有这样坚强的脊背才能支撑人类战胜所有不幸,只有这样的脊背,才能给人活下去的理由和信心。”

  《最美的生命》读后感(三):美丽的生命

  丹真绒布在古老的色登寺,讲述藏地启迪心灵的故事,带给你智慧、温暖和力量。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在云淡风轻中告诉我们:安定满足、内心清净的人,他们,有着通透、璀璨的生命。

  曾与多少人在赞美:人生美丽如花;又有多少人在咏唱:生命灿烂如朝霞.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感叹生不逢时人生如梦,有人抱怨活者真没意思,更有人说人生就是痛苦无聊;于是在这种没有信仰的人生观唆使下,我们看到的太多的是生活的空虚和无聊,太多的游戏人生,太多的颓废消沉以及百般聊赖。

  的确,人,在自然界渺小的,渺小的如同满地的荒草.但渺小的人类自诞生起,就自己真正美丽的生命一代一代的在为自然界做贡献,他们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和坚定信念创造异彩纷呈文明财富.人类用极尽的智慧和勤劳按照美的形象装点世界. 生命很美,它用它自己告诉我们: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生命的美丽只属于强者,只属于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只属于善良的人,同时也属于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其实,生命从来就不仅仅是一种存在,而是一种延续,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是一朵美丽的花.因为有爱,她就释发着光芒、散发着清香,使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变得五彩芬芳,充满乐趣. 生命是宝贵的,真情是美丽的,拥有了生命和真情就等于拥有了这美好世界的一切.我们不必苛刻每一个人都在“轰轰烈烈”中度过人生,只要他能够珍惜生命,珍惜真情,那么当我们把他们快乐与幸福当作最美的回忆时,它将深深的埋在我们的心底随时发亮. 生命是坚强的,生命是奇妙的,生命是变化无常的.它只有一次,让生命拥有美丽的色彩,也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去感受生命不平凡真谛吧!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宁愿熬夜也要一睹昙花那似水般的容颜啊!而昙花只开放小时,却用尽了她的一生,把她最美的一面呈现给大家面前。“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生命的质量。”这就是昙花的意义。她觉得,一生中有一件能让大家留恋的事情已经很光荣了,毕竟那是用她的一生所追求的梦想。 美丽的生命就是如此的简单

  《最美的生命》读后感(四):特别不一样的美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幸福里,可是那个小女孩却那么地艰苦,一次又一次的与死神挑战,她那么的困难都能承受,我们又有什么可怕的呢?珍惜我们最美丽的生命吧。一定要让生命活出绚丽,活出光彩!还是那句话,即使花期只有一次,我们也应该让她开放地灿烂,让她成为一个最美丽的生命!有的人喜欢艳丽动人牡丹,有的人喜欢婀娜多姿的水仙,有的人喜欢浪漫的红玫瑰,有的人喜欢火红热情的杜鹃……可是我却喜欢默默无闻的小草。小草在绚丽的鲜花面前显得很单调,在参天的大树面前显得很弱小。然而,飓风虽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将鲜花刮得支离破碎,却奈何不了扎根于大地的小草。小草的根深深地扎进土层,伸向四面八方,可谓根深蒂固。“疾风知劲草”,小草承受着各种考验。当狂风夹着暴雨疯狂地冲下来时,盆花早已被搬进屋里,旷野上的花儿们也急急地低下头倚在绿叶上,而小草却无遮无挡,一片片,一丛丛傲立在原野上。风吼叫着卷来,雨箭一样射来,小草绝不向狂风暴雨低头,折腰,迎着暴风雨不屈不挠的俯伏着。暴风雨终于弱了,小草更加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最美的生命》读后感(五):对风的预言只给风

  丹增绒布仁波切是一位尊贵了不起的活佛,我从高二开始知道他并一直予以关注。2014年我开始久居拉萨,藏地种种徐徐展开。 一个从来没有来过藏地的人,莫说是为某种梦想,或是为了神圣的心灵状态。 在日光倾城的拉萨,我目睹了无数的人们来到又离开。 离开又重逢。 这其中的感伤是无法言喻的。 正如仁波切在书中所说的:“因为世间一切都不是‘我’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欣赏、接受、感恩、回味、放下。我们要学会结善缘,或把所遇的缘分转为道用,观修无常是我们必须学会的。   渐渐地,我们就会明白,果然,人生是一场梦幻。我们执着的往往是一瞬间的美好,却都喜欢想要永远。 ………… 我们要知道,一切都有变化性,并不是得到以后就能永恒长久。钱也是这样,我们今天赚来了钱,认为这个钱就是‘我的’,放到包里面保管得好好的,放进保险柜紧紧锁住。但明天,这些钱还是不是你的?不一定的。也许小偷来偷走了,也许因为你从别人那里借了钱,别人来找你讨还,你就要从保险柜里面,把本来装得好好的钱拿出来还给别人,钱就没有了。 所以,一切东西都不会永远是我们的。 有些人追求财富,好不容易得到了,却没过多久就被抢走或者被骗走了,吃穿都非常困难,甚至还得了各种严重的病,这时我们要明白:这些违缘是我们自己往昔种了这样的因,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果报;其他众生也跟我们一样种过这样恶业的因,他们现在也得到这样的果报。 在尘世间一直忙碌不堪的我们已经心力交瘁,是时候停下来想一想: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如此忙碌,真的得到我们想要的幸福和快乐了吗?” 于是我们无法在日光城纵情圣域。努力到神山圣湖求取某些启发启示。 当我们将灰烬般的目光投向这片宽广的雪域时,那时候的仁波切刚刚完成自己的学习生涯,即将成为一位万众瞩目的佛法教师。他是经历了严格的佛法洗礼的,那时候他一句话都不会说,却要在这经济的浪潮中寻得一个出口。这是佛法修行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他已经入世间了。 “一入红尘心便灰,匆匆过客乱纷飞。 梦中更有梦中客,雾里无妨雾里追。 聊将纷繁成一笑,不使羽儿雪里悲。 叩问天下盈盈客,何时才从梦中归?” 2003年,他从辽西寺圆满学习回到色登寺。那天天气非常寒冷,飘着雪的天空不时有大雁飞过。破败不堪的色登寺破旧而到处滴水,老经堂的地面上,青稞冒出了芽。他的上师告诉他“一定要好好建设色登寺,一定要弘扬色登寺的法”,想到这里,看到飘扬的经幡,年轻的活佛想到心中的理想,不禁写下了那首旋律优美、情意无尽的歌曲《心思缠绕的地方》。 “心中的美好 如盛开的花朵一样 所有的愿望 是我终能找到心灵的宝藏 我心中的思念啊 在遥远的地方 为了早日相见 我正奔去你在的方向 ” 我相信只有内心有宽广音域的人才能有这种情怀。正如尊者仓央嘉措传唱千古的情诗道歌,那就是“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在藏地,作为大活佛的他,走到哪里人们总是以无尽的敬意注视他,请求传法,请求加持,请求接受供养,在很多不明白的人以为那似乎是神出现于世间。 但事实上只是活佛更加懂得了人世的艰辛,他自己在所著的《大圆满前行》中说到:“大家以为活佛不用学习,活佛很有智慧不辛苦。而实际上我用汉语给你们讲法,你们有多累我就有多累,我比你们还更累。”这就是佛陀所说的苦,佛陀让我们更善巧地对待。 如果说多情是一种慈悲,感同身受,那么绝情就是一种智慧,仁波切告诉我们,世俗是没有好坏的,我们的痛苦源于内心的贪嗔痴。这个永远不能满足的贪欲装不下幸福,这个伤害自他的嗔恨如同肿瘤定时炸弹,这颗愚痴的心总是以自我利益为前提。   同样的内涵的表述,是我听另一位出家人所说的那些曾经的女人,“我依然深爱着她们,只是换了一种更好的方式”。 关于仁波切十几岁的那场感情对话,仁波切这样说:“朋友说,如果我早认识你...... 我们沉默了很久,只在太阳下面走路,我心里有一些难受。 那天灿烂的阳光,朋友的笑容,香甜的樱桃,山路边的青稞地,我 们一路边说边走的情形,都像被冷鲜处理过一样,可以清晰地在我眼前 再现。时隔十多年,我仿佛看得到过去,可以重新体味到短暂的幸福。 但更多时候,我会用这些美好来修习人生无常。我们每个人都带着 前生累世的缘分而来,每个人都经历过美好的感情,大多数世间人都会 说珍惜、把握、抓紧。 而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学会把一份美好的感情变成珍珠。 如果是结婚的缘分,那就好好珍惜;如果是相遇的缘分,那就把相 遇的瞬间把握好,然后轻松放下;如果你一直想着要抓紧,你一定会疼痛,失去。因为世间一切都不是“我”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欣赏、接受。 感恩、回味、放下。我们要学会结善缘,或把所遇的缘分转为道用,观修无常是我们必须学会的。   渐渐地,我们就会明白,果然,人生是一场梦幻。我们执着的往往是一瞬间的美好,却都喜欢想要永远。” 《最美的生命》这本丹增绒布仁波切最新出版的记录集,包括了:“我小时候那些事”,“色登寺那些事儿”,“我所知道的修行人”,“做一个欢喜的人”,“修行到底要修什么”五个部分。朴素真挚的文字记录下了那些简单又不平凡的人们的轨迹,那些没有名字的或者一辈子默默无闻的,自己不经意的瞬间,像路边的小花饱满开放。我想,看到这本书并能努力回视自己内心,才会发现最美的生命。 那是佛陀所说的:没有二元对立的涅槃。涅槃的内心不羁绊无常变化的世界,无常的世界有内心的永恒,宽容,慈悲,智慧勇猛精进。 给风的预言只给风,因为只有风倾听。干了这碗鸡汤,上路吧!

  《最美的生命》读后感(六):我看到的《最美的生命》

  或许是上师的加持,让非皈依弟子的我,在此时——我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很殊胜地阅读到这本由藏地活佛、色登寺寺主丹真绒布所著的《最美的生命》一书。

  为什么说此时是我最重要的时刻呢?因为,还有不到5个月,我将为人母。孕育这个小生命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幸福感。看着封面上《最美的生命》几个字,我的内心莫名地升起了融融的暖意和幸福感。因为我觉得这似乎是对我肚子里的孩子最好的祝福,也是这个孩子最好的缘分。因为他/她对于我来说,就是“最美的生命”。这是作为一个母亲,最无私也是最私心的一种祝愿。

  我用了两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整本书。这期间,和我的先生探讨了我的一些感受。我看了第一篇内心就充满了崇敬感和一个女人内心的柔软感,或许我自己都很难理解我的感受为什么如此“幼稚”,但这确实是我的第一感受。

  我对先生说:“我很喜欢上师拿着波比糖的照片,我觉得他的眼睛和笑容都是清澈的”,我还说“我觉得上师很可爱,他给人的感受应该不是高高在上的压迫感,而是亲切感”,我还说“我觉得上师小时候很苦,让我觉得很可怜,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小活佛’三个字心里会觉得有点疼”……是的,我的感受更像一个喋喋不休的妇人说的闲话一般没有什么营养,但是,这就是我的真实感受,正如我读完整本书后,书中给我传达的真实一样。

  我一直以为,没有什么比做一个真实的人更好的。所谓加冕在一个人身上的荣誉、地位、金钱等等,都离不开真实的本我。在凡尘多年,一直秉承真实地做人做事,也受到过质疑和打击,也怀疑过自己所坚持的是否正确。所以当我在书中看到上师用平实的语言和真实的叙述,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阅读者最简单的道理,我前所未有地觉得,感谢这样一位大德的精神指引,让我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对的,这对于我以后的人生会是莫大的帮助。

  阅读的过程,也是静心的过程。

  在这本书里,有蓝天白云,有鲜花牛群,有康巴汉子,有修行的老阿姨;有求而不得的偏执者,有简单快乐的苦修人,有善良淳朴的藏第子民,也有汉地的忙碌人;有对亲情爱情的理解,有对事业金钱的诠释,有对幸福快乐的定义,也有对离苦解脱的自由……我的缘分和心智,还不足以明白所有的道理与本质,但我可以浅显的体会到为什么书名叫《最美的生命》。

  美好的生命体验,并非来自权力、金钱、地位的累积,而是做一个心思纯简、乐于付出的人。或许物质上并不丰盈,但只要精神上是饱满的,那就能做一个快乐人,拥有美好的生命。

  人,在自然中是渺小的,渺小的如同满地的荒草,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能听到各种抱怨,甚至抱怨命运的不公,这些抱怨都来自我们内心不清静。其实,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支撑自己强大的信念,没有战胜困难、战胜自己的勇气,只要舍弃杂念,再大的困难都有可解的方法。生命二字,本就是最美好的字眼,感谢此书作者丹真绒布上师,让远在汉地的我,领略到对生命的另一番解读。

  身处尘世,生活的操劳与繁琐,让我们很少关注那些细小的美好,甚至淡化了这个世界美丽的色泽,我们的灵魂漂泊着、追求着所谓生命的意义,其实,很多精彩和美好,就在身边,只是我们失去了发现的眼睛和感受的情怀。

  这本书包含了很多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带给我的感悟也不同,但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指引我静下心来,思索在生活中,我作为妻子、女儿等家庭身份和社会角色时,我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多少。更懂得深刻地叩问自己的内心,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该如何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正如书中《南珠》一文最后所写:最殊胜的妙法不是向外求的,全在你自心里,你寻找到了,就获得了圆满。

  还令我受益匪浅的是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放下”的力量。我们都会睥睨生活,把自己放在高位,但书中让我感受到,人生不过是携一颗宁静淡泊的心,走一段山重水复路。大可不必过于执着眼前的所谓繁华的荣耀,放下一些虚妄,才能收获最真实的自我、情感、幸福……

  书中很多次提到“修行”二字,我无法理解佛家修行的苦与乐,这是我的因缘不够,但我体会到上师寄予我们普通人修行的定义。作为一个普通的自然人,修的应该是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德行,自己的品性,如果能做到修身修心,那么无论身处尘嚣抑或独自前行,都能找到最好的自己,完成最美的生命。

  世间轮回,我们虽看不见,但每一场轮回都是累生累世的渊源。佛法的高深我无法领悟,但我可以领悟到书中传递的生与死的真谛,所谓生存与幻灭,都不是我们世人所理解的浅显的来与去,那是更遥远的离开,也是从不曾的离开。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天告别斑斓的世界,走向轮回,那时候,我们的爱与恨,情与痛,舍与得,及所有身外之物和内心的累积都将归于零,想到此,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当我一气呵成写下这些文字,却发现收笔艰难。因为这本书给我的感触,绝非言语可以道尽。我会默默铭记,默默将书中内容践行到生活之中,让我明白,我们的世界,世间万物的生命都是美好的,笑对生活,简单生活,再艰难的环境都会迎来生命中最美的相逢。

  看着书中的文字,我会想象美丽藏地的清新与纯净,想象藏民们虔诚的面孔与毫无杂念的双眼,这些都是最简单的事物,但对于我的周遭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美好风景。我因为这种想象而神往,希望有一天能够亲见那些最美的生命!

  扎西德勒!

  刚越

  辽宁 丹东

  2017年1月9日

  《最美的生命》读后感(七):很喜欢

  值得一看 提到宗教,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是封建迷信,这是自己从小接受教育的经验主义结果。自己还没有了解,就扣了一个迷信的帽子,然后说“是迷信干嘛要了解。”其实,这正是自己对自己的迷信。 也正是这对自己的迷信和不了解,让我们对宗教有了几分敬畏之心。我每每到名山古刹道观,或是农村寺庙教堂,总也是细细审视一圈周围人,然后谨慎的故作虔诚祷念一番,丝毫没有平日里的偏僻乖张。而到现在我才知道,佛并不提倡你报着庇佑的心态来供养,谋求富贵。求了也一点用都没有,佛根本不会对你有丝毫的帮助。然而,佛祖也不反对这样的功利的拜佛,因为这样一来至少让人还知道世界上有佛教,修了一段佛缘;二来通过这样烧香供养的自我安慰,让香客得到心理安慰,佛祖也自己修了一段福德。

  《最美的生命》读后感(八):风中之愿——感悟《你还能听见风的声音吗?》

  姚盛博

  《最美的生命》一书中有一篇文章《你还能听见风的声音吗?》,从文字看,很有文采和诗意,从内容看,则更有智慧和慈悲。

  文章中,作者(仁波切)说他的一个朋友很想自己能象风一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没有任何的烦恼和牵挂。作者说,他很能理解处在烦恼和压力中的朋友那种无奈的心情。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处在这样一种无明的烦恼和压力中,除了忍受,我们别无他法。渴望象风一样自在轻灵,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梦想,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谁不愿像风一样自由?谁不想象风一样轻快?

  作者(仁波切)在文中充分表达了他的人文关怀,或者说那是一种不离空性的慈悲。一方面,作者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如风一般的自在本性,但又悲悯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去找到自己如风一样的本性。

  所以,尽管每一个人都能像风一样快乐,但是现实情况是,每一个人都没有获得象风一样的快乐,而是充满了痛苦,焦虑与艰辛,这是一种奇怪而又无奈的现实。

  作者想告诉读者,“风“就象每一人本来清净的“自性”,她隐藏在人的烦恼之中,一旦有人认识到了如风一般的自在“本性”,就能够越过烦恼获得象风一样的绝对超脱。作者本人曾经在松树林里听风时,专注时刻,当下消除分别妄念,获得清净自在的觉受。

  文章中作者这样写道“我的上师松吉泽仁仁波切传授给我修习空性的窍诀时,让我倾听风的声音。那时我在辽西寺,山上有许多松树,风吹过的时候有很大声音。 我专注地听风,渐渐地,未来的事情完全不在意识里了,过去的种种念 也不存在了——风儿在我的耳边响,我的当下也没有了。在风的声音里, 我突然获得了宁静,一切外缘断尽,心自然而然地安住在不可思议的轻松和快乐里。”。  

  读到这,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副美丽的画面:湛蓝的天空下,灵动的白云匆匆飞过,山上幽深的松林里,飘逸的松枝如华盖一般伸展,地面上,五彩缤纷的野花竞相开放,如铺向天边的地毯,一个穿着红色僧袍的年轻僧人在松树下凝神静气,倾耳听风,所有的分别念在听风的时刻里当下消融,空气中飘荡着自由自在的风的气息,这是一幅多么美好而空灵的画面啊!

  我的心中涌起了一阵惬意,好像一阵微风瞬间划过内心,那感觉就像熨斗从衬衣衣领上滑过,皱巴的衣领瞬间变得平整服贴,我坎坷而躁动的心啊,立刻变得从容而寂静,如风穿过松林之后留下的那种寂静,此时的无声胜过一切美妙的声音。

  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的的一首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独自一人来到竹林深处拂琴长啸,与明月对话,那样一种空灵的意境在诗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诗人王维是一位有着高深禅宗修为的居士,被誉为“诗佛”。他在诗中所要想表达的,绝不仅仅是那么一点点山水意境,而是要表达一种蕴含空性智慧的禅的境界:山中空寂无声,茂密的竹林里有风在动,美妙的琴声和着清风,在竹林的空隙中来回穿越,月光如水一般地洒落,与琴音清风融为一体,构筑了美妙的禅意。清风,明月,琴声,长啸,如作者自在的本性,不拘不束,不生无死,不垢不净,显现本来澄清的万法空性,一无分别。

  从这点上来看,“诗佛”王维与本篇文章的作者丹真绒布仁波切所要表达的意境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在自然山水中寻找自我的清净本性,并通过美妙的文字传达给读者。万人读过之后,如水中映月,各有姿态,或者懂,或者不懂,或茅塞顿开,或不知所云。

  但对于作者来说,这一切都已经无关紧要,圆满的月亮高挂天空,不生,不灭。水中的月亮千次百态,或圆,或缺,各有显现,只能一切随缘。

  王维在写完诗后,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而本文作者却用通俗的话语继续他的开导。作者告诫我们,在喧闹繁华的世俗当中,我们不要一味地追求眼耳鼻舌声意的物质享受,也要静下心,去思维我们心的本性,洗涤我们的心灵,要能听到,并且听懂风的声音,要感觉到太阳的温暖。

  作者在文章中写道:“其实真正的幸福是内心的宁静,是体会到的空性和慈悲,是能救度 别人的痛苦。如果我们连风的声音也听不到,阳光的温暖也感受不到, 我们的耳朵没有聋,心却聋了,这有多么可怜!。“静听花开”,是要在寂静里寻找圆满,“倾听风声”是要在繁华中取得寂静”。 在忙得透不过气的时候,给自己几分钟时间,静下来听一听风的声 音”

  多么优美自在,多么情真意切而又智慧超然的文字!

  这是作者又一次用诗意的语言,引导读者要好好学习佛法,好好修心,学好了佛,修好了心,才懂得放下,才能够放下,只有彻底放下,才会有风一般的自在。

  我于是决定好好地听一回风。这一天,阳光灿烂,我坐在东面的阳台上,为的是听一场冬天的风,虽然是冬天,但岭南的冬天却是温暖的。说风,风就来了,其实风一刻都未曾停,迎面而来,温柔自在,,阳台的桂花树在阳光里开满了花,清香四溢。一阵风过去了,又来一阵,我细听,听到风吹过桂花树叶的声音,虽然,我听不到桂花花开的声音,但我相信,花开的声音肯定存在。 我凝神,清晰地感觉到,随性的风一来,便与花香融为一体,然后迅速向四周扩散……

  她们是如此的和谐与自在,但他们又毫不执着,毫不留恋,毫不做作,率性而为,我感觉到来自她们内心的喜悦与超脱。

  我内心升起了一份难得的宁静与祥和。在此刻,在风中,我升起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今生,一定要放下那些毫无意义的彷徨与忧郁,还有那数不清的分别与执着,让我的心,获得象风一样的自在超脱。

  其实,那颗象风一样自在而超脱的“心”何曾一刻离开过我?身在风中不知风,只缘身在此风中啊!

  最后,我想用一首诗来表达我风中的感悟,与读到这篇文章的有缘人共勉吧。

  自由如风

  快乐如风

  风在,自由在,不生

  风在,快乐在,不灭

  风,随缘起落,从不执着

  该来时来,该去时去

  风,不贪恋任何一个美丽的地方

  风,也不嫌弃任何一个肮脏的地方

  尽管,风,无形无相,空空如也。 但是,风,不是没有 因为,风,确实存在。 过去的风,现在的风,未来的风 然而,风,虽然存在, 可是无迹可求,了不可得 这就是大自在,这就是大空性,也是我们本有的自性光明啊!。

  《最美的生命》读后感(九):生命 一个方向

  我们的眼睛决定了,不论我们如何转动,永远都只能看到180度。所以,对于背后那关注的目光,对于他所付出的一切,视而不见便也成了理所应当。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或许会将那样的爱蛰伏于心底,甘心被时光套牢。

  呵,爱情,确乎只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在这匆忙走过的都市中,在这赚钱大过天的热钱时代,爱情只是一剂点缀的调味。也许只是因为太过疲惫,也许只是因为太过孤单,所以,你我便去寻一种叫做爱情的冲动,好名正言顺的相互依靠,拥抱着休憩。

  有时候,人群越喧哗,每个人的孤单越是放大。有时候,说出心里话,又害怕得不到人回答。谁不是自说自话,连接着一个又一个虚构的神话。这座城市就像一汪拥挤的海洋,人越多寂寞便越是开花。每朵孤独的花,都想说出秘密的话,但谁都不愿意先去倾听对方。每朵孤独的花,距离另一朵花,虽如此的靠近,却感觉隔着天涯。

  在这360度的生活中,总有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来了又去了。也许别人是你的秘密,也许你是别人的秘密,也许就在你嬉笑怒骂着“我的生活没有秘密”时,某段时光中的你已经被某个人深埋在时光的记忆里。

  《最美的生命》读后感(十):从书中寻求智慧

  我们思考人生,思考我们为何有生死离别,有喜怒哀乐,有离愁别恨。也思考着前世来生,思考着宇宙的终极奥义。

  佛家告诉我们,要出离,要明白一切和合皆无常,要明白一切皆空,要明白……

  人间就像是剧场。我们迷失于情节曲折,迷失于其间的浮华,其间的悲欢离合。

  然而我们却误把里面的主人公当做我们自己,于是便无法摆脱其间。

  其实这只是一场剧而已。

  摸一把眼泪,散场,起身离座。

  这便是出离。

  可惜我们都明白其中道理,却没有勇气。

  我们摆脱不了亲人的牵挂,摆脱不了世间繁华,摆脱不了爱欲。

  其实,越读书,就越迷茫,越读书,也就越孤独。

  于是,我们便将迷茫,与孤独,继续付诸于书。

  从书中继续寻求智慧。

  这终极的智慧。却正是千百年人类所毕生追求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