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你,耶路撒冷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为你,耶路撒冷读后感10篇

2018-04-17 20:3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为你,耶路撒冷读后感10篇

  《为你,耶路撒冷》是一本由[美] 拉莱·科林斯(Larry Collins) / [法] 著作,猫头鹰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8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你,耶路撒冷》读后感(一):为生者,为死者,为应许之地

  记得有段时间在倡导“体验阅读”,我不太清楚其中的含义,不过看这本书的时候,脑中反复闪过的是这个念头:如果想要体会战争,从始至终漫无止境感受煎熬,请选择这本书,你将在和平和静谧之中,深切地理解什么是混乱残酷、冰冷、焦躁不安进退维谷

  打开这本书,就像走上一条漫无边际战斗之路,眼前不断闪过不同的人,每一个都有名字家庭身份性格,有的甚至会看到音容笑貌,但转瞬间,他们就会在你面前变成一具具冰冷的尸体,那些含情脉脉对话天真无邪笑容以及充满向往期待,全都成为了毫无意义的虚无。

  在战争面前,与人有关的一切都那么脆弱,无论是顽强意志还是大胆行动,最终都会淹没在战火和哭喊之中,没人逃得过。所以,为什么要打仗?

  耶路撒冷,这个神圣地方,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城,本书讲的正是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和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是如何为圣地所属权展开战斗的。

  而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根据《圣经》和《古兰经》上所述,本来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而从科学上讲,他们在基因上也属于闪米特人的两个分支。

  中国有个诗人曾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可有些问题,不是不急不躁就能解决的:一方面是多年来流离失所、被侮辱被压榨被忽视被虐杀的人,没人比他们更急需拥有自己家园;另一方面是多年占据这片土地,与之相守相生已久的人,如何给一个恰当理由使之相信,原来他们生活、居住了那么久的地方,有一部分跟自己没有关系

  书中说早期犹太复国主义者提出了一些诸如“只雇佣犹太工人、赶走阿拉伯佃户”的政策社团也有思想倾向,认为他们高出阿拉伯人一等,这使阿拉伯民众对犹太人隐约产生了本能上的抵触,这一经后来产生的民族主义者煽动,便有可能越演越烈,一发不可收拾。

  与此同时,和那些真正体会过“焚尸炉地狱之行”、咬紧牙关也必须要建国成功的犹太人比起来,阿拉伯诸国的领袖中,除极个别如哈吉•爱敏•侯赛尼外,在私下里既倾向于低估犹太人的决心,又只对内部矛盾兴趣,对外表现温和,不过,他们却都有一个奇怪之处:

  在公众场合,一定要夸张地挑起公众的狂热,表现得傲慢强大,这使他们不断宣扬“将犹太人赶入大海”的恐怖言论(或许从没想过对方会信),也使得在关键的谈判议题上表现得言不由衷,一次次失去了“用外交政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机会

  加之英美俄等国在这片土地上各有利益打算,暗地里都在用各色方式、为矛盾双方不断加持,让地区问题不断膨胀,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仿佛站在一个名为“巴勒斯坦”的棋盘之上拼命厮杀,而这些国家则围在棋盘周围,不动声色、又饶有兴致地时不时挪动棋子,看似站在公正善意立场上,实则无论对犹太人或阿拉伯人都毫不在乎,在关键时刻根本不可能给出真正的援助和真诚建议想法只会随利益左右摇摆,而两个处于水深火热的民族,只是被掂量的筹码

  由此,耶路撒冷作为神圣之城,归属自然也就成了矛盾中的焦点,战争在这样的情况下打响。总是这样,纵有千般理由,心底认可或不认可的都好,一旦开战,人们所能做的就只有主动被动地面对。

  于是那些本想要老老实实做医生、做教师、做修女、做农民的人们,莫名其妙地丧生于枪击、流弹、爆炸,本来和睦相处多年的邻居一夜之间反目成仇,本想到这里读书进修的男生被迫拿起枪、冲上战场,本已逃离集中营、以为就此踏上新生的人们要再次面对死亡,只有少部分人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明确其中的意义,绝大多数都在茫然痛苦疯狂中度过,甚至“是为了捍卫一个几乎一无所知的国家”。

  至于那一场场“重要战役,围追堵截、抢占枢纽、取得物资、捣毁村庄……展示的是不同民族或相同民族中不同群体特征,可现实中,伤亡的却是一个个真实存在无辜民众;

  “我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们正经历最惨痛的失败”,“要死守”,“投降是你的决定,杀死投降者是我的决定”……斗争表现了不同民族对待战争的不同态度,其中总有智慧坚韧的光闪过,可这能否真使交战双方得偿所愿,使人抵达心目中那“流着奶和蜜的地方”吗?

  作者在最后写道,“虽然(耶路撒冷)铁丝网和城垛已经消失,城市居民内心的分界却依然横亘在那里”。或许只有他们共同信奉的神才有能让人信服地站出来说明,当初这片“应许之地”到底是许给了谁,现在又该归属于谁。可硝烟滚滚、尸骨漫漫,又有谁会为这些零落尘埃中的名姓,做一个完美祷告回答

  有谁知道。

  《为你,耶路撒冷》读后感(二):战火纷飞血肉模糊

  地铁上看到这句,心情复杂无以复加,中国的滇缅公路付出的是何

  叙事风格像极了《光荣梦想》,人名多到数不清,也记不住一大长串的名字。

  每一页都是血泪,几乎每个人都有简短介绍,还未来得及记住他们,转瞬就在战火中失去性命。佩服以色列领导人坚毅果决,为他们民族的付出,血泪中建国,还有很多各个国家来的犹太血统的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临时组建的一个旅,从欧洲各国来的他们语言不通,战场无法指挥

  《为你,耶路撒冷》读后感(三):以撒家的魂

  “两国在你腹内,两族要从你身上出来,这族必强于那族,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

  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命运在出生时已被注定。闪族血脉在以撒这一辈中分为两支,和他们的母亲利百加一样,他们的神耶和华厌恶属血气的大儿子以扫,喜爱灵性小儿子雅各,对雅各处处偏袒照顾。小儿子雅各使用计谋用一碗红豆汤骗了长子的名分,为了躲避哥哥的追杀逃命去了舅舅家。即使在逃亡的过程中,依然不忘和耶和华讨价还价:“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给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我就必以耶和华为我的神,我所立为柱子石头也必做神的殿,凡你所赐给我的,我必将十分之一献给你。”一块石头做为神殿,收入的十分之一做为分红,稚嫩的筹码取悦了耶和华,可见他先人亚伯拉罕的神,也是他父以撒的神耶和华对雅各的宠爱非同一般

  雅各赤手空拳地去了舅舅家,和舅舅定好工价,放羊二十年,走的时候雅各发达了,得了许多羊群、仆婢、骆驼和驴,最重要的是还拐走了舅舅的两个女儿,这笔买卖相当划算手段不可谓不高明。雅各的子孙第二次去舅舅家时,身上只有十美元,正值寒冬时节,果尔达.梅厄甚至连一件御寒的厚外套都没有。她在舅舅家说到:“过去几年已经有六百万犹太人被剪除,舅舅如果再不管,剩下的七十万也危在旦夕,犹太民族将被从这个世上抹除掉。”舅舅大笔一挥写下一张五千万美元的支票,这次雅各的子孙带着飞机大炮回到了他父亲的家。

  雅各和神的使者摔过跤,又在伯特利受了耶和华的赐福并改名以色列。耶和华对他说:“你要生养众多,将来有一族和多国的民从你而生,又有君王从你而出。我所赐给亚伯拉罕和以撒的地,我要赐给你与你的后裔。”耶和华的祝福算是应验了,五千年后,这块留着奶和蜜的应许之地也让以色列的子孙们付出了巨大代价。这块地,是早就说定的事。

  “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去。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要照着我所应许摩西的话赐给你们了。从旷野和这黎巴嫩,直到幼发拉底大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处,都要作你们的境界。你平生日子,必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立的住。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你当刚强壮胆!因为你必使这百姓承受那地为业,就是我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赐给他们的地。”大卫.本-古里安该和约书亚一样在以色列人的史册中重重记上一笔。甚至本-古里安的功绩不在约书亚之下,虽然两人完成的是同一使命,但是本-古里安的难度系数大了很多。当年耶和华为约书亚分开约旦河,将太阳停在空中,约书亚借神迹开疆扩土,共计拔除三十一个王,将应许之地分给以色列家的十二支派。如果说耶和华也为本-古里安展现过神迹,那就是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到一个月的停战时间,期间从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的沥青公路得以疏通,阿拉伯人绞杀耶路撒冷的计划未能实现,战局发生翻转,神迹的展现方式也是在与时俱进

  本-古里安征服下巴勒斯坦弹丸之地,圣城耶路撒冷依然属于国际共管,但在本-古里安的领导下以色列奠定了空军基础和军火工业基础,以及将哈加纳军事化,并收编伊尔贡和斯特恩帮犹太极组织,在未来的大半个世纪中,雅各子孙面对以扫子孙的围攻屹立不倒得益于这位开国之父。

  神将这块留着奶和蜜的地应许给摩西的那一刻起,耶路撒冷必定将成为世界风暴之眼。以撒家的祖坟里,来来回回是那几只魂在上下闹腾,在这块是非之地一遍遍上演着闪族人的传奇

  《为你,耶路撒冷》读后感(四):一段历史记录了两个民族的争斗

  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把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搬到耶路撒冷,给已经焦头烂额的世界反恐行动,无疑又点了一把火。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了以色列建国和耶路撒冷的分治方案,由此点燃了当代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争斗的火种。

  对于没有过宗教信仰,没有过流离失所,任人蹂躏了2000年多年经历的中国人来说,对以色列和阿拉伯的冲突,更多是停留在当年新闻联播中关于贝鲁特、阿拉法特、法塔赫的印象中。犹太人是怎么回事,耶路撒冷是怎么回事,其实了解的很少。虽然看过了耶路撒冷三千年,对那里的历史还是了解很少。

  为你,耶路撒冷,以时间为轴,通过对上至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在1947年11月29日到1948年7月阿以冲突停战前一段时间内,人物活动描述,给我们呈现了一段历史,这种现实,而不带任何带有偏见的历史描述,让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出更多真实的历史。

  现代的阿以冲突,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一种历史发展必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代,因为奉行了不同的信仰,而走出了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中东曾经是古代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自从被罗马人征服后,犹太人失去了自己的国家,从此走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犹太民族有着很多优秀传统,这也使得他们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虽然没有自己的国家,却也没有被消灭。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犹太的贡献特别是他们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贡献,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饱受德国法西斯摧残的犹太人,得到了他们期盼了2000多年的应许之地。

  相比于犹太人,阿拉伯人要幸福的多。地处中东和地中海沿岸,阿拉伯国家在 历史上,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而丰富的石油储量,又使得阿拉伯国家成为现代工业重要的能源供给地。不过,从对现代社会的贡献看,无论是国家的智力、科技的进步,阿拉伯国家显然都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历史地位

  现代战争的几个重要的要素包括武器、国家财富军队素质,而军队数量已经不再是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 犹太人为了等待近2000年的应许之地,所付出的牺牲精神,显然不是阿拉伯人能够比拟的。从而,体现在战争所需要金钱和武器投入方面,阿拉伯人也远远落后于犹太人的。胜利的天平倒向犹太人,也就不令人奇怪了。阿拉伯国家内部的教派和利益纷争,显然不能使其以全力应对犹太人的复国之路。技术观念的落后,更让阿拉伯人在战争中处于下风。

  经历了几次中东战争,阿以冲突从来就没有真正停止过,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把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搬到耶路撒冷,给已经焦头烂额的世界反恐行动,无疑又点了一把火。不过,在以后的阿以冲突中,占上风的依然还会是以色列,直到阿拉伯国家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落后的地方,并加以改进,才有可能形成对以色列的均势。而恐怖主义,对于阿拉伯人来说其实不是武器,而是一味致死的毒药,只要恐怖主义存在,阿拉伯民族就没有可能在世界的舞台上获得真正受人尊重的地位。

  《为你,耶路撒冷》读后感(五):历史不会轻易被改写,却总是轻易被重演

  如果只用一种宏观大历史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事件,所能看到的往往是一个冷冰冰的伤亡数字。好像永远没有办法了解那些被裹挟的亲历者所经历的,没有办法感受到那种失去至亲所带来的撕心裂肺伤痛,也没有办法真正体会战争和冲突给普通人带来的深重灾难。

  而在这本书里面,为了避免脱离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目,作者也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描摹一些在传统的历史书写中微不足道,被忽略掉的小人物。

  大人物的视角当然很重要,他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小人物的视角就无足轻重。相反,通过这本书的叙述,通过回顾和审视这些底层人物的悲欢离合,爱恨纠葛,才能更深入还原当时的历史真实,对当时所发生的一切有更深刻的体会。书中有很多这样的场景:蜷缩在战壕里发抖的普通士兵;遭遇大屠杀的阿拉伯村民;因为耶路撒冷被围困而陷入饥荒的母亲和孩子;被自己安装的炸弹炸瞎双眼的男孩;因为战争而选择逃离,却永远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家园的难民……这是本书最鲜活也最吸引人的部分。当你翻开下一页时,永远不知道会有怎样的一个故事等待着你,会给你带去怎样的震撼。在这些时候,会觉得自己真的回到了70年前的耶路撒冷,用和当时人一样的视角,观看这座神圣之城中所发生的一幕幕悲喜剧。

  作者考虑到读者对历史背景可能不了解,所以用了插叙的方式,对一些历史背景做了简要介绍。比如犹太复国主义的产生背景,比如英国为什么支持犹太人建国?用书里面的话说,一半是同情犹太复国主义,一半是因为犹太人在“一战”的时候对协约国一方的大力支持。犹太人虽然没有国家,但是富可敌国,在欧美政治领域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有很多银行家都是犹太人,比如在中国因为《货币战争》这本书的流行变得家喻户晓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历史上有名的,表明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态度的《贝尔福宣言》,就是英国外务大臣贝尔福写给当时罗斯柴尔德勋爵的信件。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对更好地看清当时的形势也很有帮助。

  还有不得不说相比犹太人,阿拉伯人真的缺乏那种志在必得的信念。犹太人对信念的坚定,真的太可怕了,那个时候的以色列有什么?有的是对重建家园无比坚定的信念。可以说,正是依靠这种信念,让他们挺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为你,耶路撒冷》读后感(六):耶路撒冷啊,我若将你忘记……

  我要作耶路撒冷四周的火城,并要做其中的荣耀。

  ——《旧约·撒加利亚书》

  从1947年11月29日到1948年7月17日,从一句“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的祷语,到在耶路撒冷的新城插上象征希望的蓝白旗帜,从西奥多·赫茨尔敲下犹太复国主义的第一份蓝图《犹太国》的第一个字,到大卫·沙提尔在停火协议的要求下望向自己没能亲手夺回的耶路撒冷老城的最后一眼,从大卫·格林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大卫·本-古里安并宣誓成为一位犹太复国主义者,到他在连天的炮火中宣布以色列的建国,从犹太人愉快地与阿拉伯邻居互道晚安,到隔着一座有形的曼德尔鲍姆门与无形的白骨血海的两个世界,犹太人顺应了耶利米所传达的神的预言,以血与火的代价,回到了他们等待了两千年的应许之地——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哭墙、圣墓教堂、圆顶清真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像耶路撒冷那样令人神往,也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像耶路撒冷那样活在血腥的诅咒之下,它的每一块石头上都打上了神圣的烙印,每一片墙垣都承载着以宗教为名犯下的滔天罪行,而它的名字却是古希伯来语中的“和平之城”。离散千年的犹太人背负着二战大屠杀的余烬,为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为保住自己的民族背水一战;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早已在这片土地扎下根系,他们的信仰与血脉不允许异教徒侵占自己的家园,为此他们寻找了整个中东的贝都因兄弟们,号召他们为真主开启圣战。无数无辜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将他们的鲜血洒在圣城脚下,有人死于“敌人”的手中,有人则死于“朋友”的袭击,塞米塞拉斯旅店里死于犹太复国组织哈加纳设计的爆炸的犹太人阿布琐安一族,耶路撒冷犹太中心区被巴勒斯坦炸弹专家库布里的汽车炸弹炸死的57个人,代尔·亚辛村那些手无寸铁被犹太激进组织伊尔贡屠杀的贝都因村民,巴伯·艾尔·瓦德峡谷中死于阿拉伯人袭击的犹太人……这场战争无关正义与邪恶,无关正确与错误,这场战争也并没有真正的结束,也没有真正的胜利者,直到今天,这两个同属闪米特人种,甚至同样源起于亚拉伯罕,祖先为兄弟二人的种族,仍因为这片沉默的圣地剑拔弩张,冲突不断。

  拉莱·科林斯与多米尼克·拉皮埃尔记录了以色列这段不到一年却震撼人心的建国史,上至国家总理、军队领袖,下至普通民众、报纸资料,历时五年艰辛记录与整理,他们透过每一个当事人的眼睛,从他们的视角为我们重现了耶路撒冷的冰山一角,每一句话都有其来源,每一个描述都有所依据,正是因为他们令人钦佩的毅力与坚持,还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有了这部绝无仅有的文学巨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文字冷静客观但绝不冷漠,平铺直叙但跌宕起伏,正是因为他们仿若旁观者但依旧带着人性光辉的笔触,更能够将读者代入那段惊心动魄的过去,并给予读者更多的空间进行自己的思考,硬要说什么不足,便是这本书篇幅浩瀚,涉及人物和事件繁多,叙事节奏紧凑情节张弛,再加上经常会采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尤其是对于对犹太和阿拉伯文化没有多少了解的人来说,读起来的确较为费劲,但这并不妨碍这本书成为描述耶路撒冷的最伟大的鸿篇巨著之一。作为一部记录文学却不仅限于记录,描述一段历史却没有拘泥于历史,《为你,耶路撒冷》仿佛就是耶路撒冷城本身的叙述,它站在人性与信仰之外,悲悯地看着那些前仆后继的人们在自己的砖石上洒上鲜血。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和思考很多,有关于战争与决策的,有关于人性与利益的,有关于肉食者与普通百姓的,但更多的是关于信仰的。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也是可怕的,它是赞美与祝福,也是诋毁与诅咒。因为信仰,耶路撒冷神圣而不可侵犯,因为信仰,耶路撒冷“和平之城”的名字始终只是奢望。信仰赐予了犹太人力量,让他们在经历了二战毁灭般的打击后仍然团结在一起,在自己的应许之地上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信仰也赋予了阿拉伯人仇恨,那些因为以色列的建国而失去家园的巴勒斯坦难民养育了他们对犹太人充满仇恨的下一代,开始走上犹太人夺回自己故土的老路。而对于并没有他们那份信仰的其他人民而言,所谓神圣光明的耶路撒冷,不过也只是一座历史悠久,伤痕累累的城市而已。

  信仰始终伴随人心存在,只要人心不死,信仰便不会破灭,信仰不灭,争端便始终会存在。如今的耶路撒冷,人民安居,生活宁静,但暗涌时刻在这座古老城市的砖石中流淌。就像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一样,我并无意于讨论信仰的优劣对错,只是希望“阿拉伯和犹太人相互之间能表现出比过去更多一些的宽容和理解,否则,这句古老的祈祷词——‘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就很有可能成为另一代闪米特民族后代战争的呐喊”。

  另外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恰好听到了Two Step From Hell的一首《Children of the Sun》,无论是曲风还是歌词都非常符合这本书的基调,在此推荐给大家。

  《旧约·诗篇》诗122有云:

  你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

  耶路撒冷啊,爱你的人必然兴旺。

  愿你城中平安,

  愿你宫内兴旺。

  《为你,耶路撒冷》读后感(七):读书日推荐—《为你,耶路撒冷》

  这本书很厚,还是不太实用的精装,并不适合拿出来推荐,毕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读完这么厚厚的一大本,并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出场人物众多,光是那些复杂的名字就足以让人云里雾里。

  然,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拿来和大家分享,原因就在于,这本书记录的这一段时间历程,是民族的,也是全球的,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是国家的,也是家庭的。后人常常不能理解前人,就是因为不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些用鲜血和泪水换来的结果,不应该仅仅被记忆为一个陌生的毫不相干的结果,而是应该去了解,那时那刻,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有多少的错误和正确,有多少的坚持和放弃,才换来现在的局面。

  民族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仇恨,宗教和宗教之间的排斥和包容,并不是那么遥远和不相干的存在。战争的胜利和失败,对每个人的生活都具有现实意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些看得远的谋划的早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而那些激情的,浪漫的,更容易被情绪和感情左右的人,总是更容易被失败紧紧抓住。成功,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功利市侩的代名词,但是在某些场合,它意味着血淋淋的生命和赤裸裸的暴虐。人的天性是如此的恶,以至于在适宜不适宜的场合,都会激发暴行和杀戮。失败者,将会为失败付出惨痛的不可逆转的代价。

  唯有在战争面前,我们才能看到人性究竟有多美,究竟有多恶。而今的地球上,已经没有什么能够与人类抗衡,我们就像病毒和细菌一样,肆无忌惮的对待这个世界。这样的发展,最终,我们终将毁灭在自己的手上,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直接的,间接的,迅速的,缓慢的。国家和政权,赋予我们保护和抵抗,同时也赋予了自己生杀予夺的特权。人的生命,如此的宝贵,却又如此的低廉脆弱。生与死,有的时候真的就是老天的安排,说什么人定胜天,纯粹就是无稽之谈。但是这样无奈又无力的局面是我们一手造成的,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杀戮和暴力,永无止息。每个人都应该为当下的安稳的现世的幸福乐天知命。

  知识是武器,智慧才是安身立命的法门。书读得多,并不代表是个聪明人。当然人各有志,但是社会是个共同体,在这里面生活的人,总是要遵循共同的规则和秩序。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每天每天,都像有狼在背后毫不停歇的追赶着,只能拼命的去追求,去向上爬,只因为动不了的那一天就只能毫无反抗之力的等死。这种玩命的过程,就是我们不长不短的一生。有时候,理解并羡慕那些能够为自己的命运全力反击的人,至少,他们知道那时那刻他们争取的是什么,那时那刻,他们的人生是自己的,不是被道德和虚伪的法则绑架的。人的本性是贪婪和占有,这是戒不掉的原罪。只因为从降生那一刻开始,如果不能占有,不能努力的去争取,就很有可能活不下去。哪怕只是为了活下去,也只能努力的去索取,去争夺,去挣扎。对死亡和失去的恐惧,从来不曾远去或者消失。

  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本书写的是犹太人的建国史,虽然努力客观事实,但是还是有自己的情绪在里面。我觉得和我一样,都是站在犹太人这边来看的。虽然犹太和阿拉伯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陌生,但是还是觉得,更希望犹太人赢得这场战争,希望他们得回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故乡。这样说,并不代表阿拉伯人就有什么不对或者过失。作为大国博弈的棋子,犹太也好,阿拉伯也好,都是人家棋盘上的小卒子。政治和利益的角逐,总会有人得到,有人失去。

  人啊,只有努力的壮大自己,才能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才能不会一时头脑发热成为别人各种谋划的牺牲品。

  我们人类,只要还活着,就总是会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互相屠杀。爱也好,恨也好,宗教也好,信仰也好,自从上帝推倒了巴别塔,他的子民就永远生活在无休无止的争斗里。古犹太教义里追求的境界,几千年后我们还是没有达到。因着那些数千年就已经写下的警醒世人的古老篇章,我欣赏并赞美这个宗教。我们的老祖宗也曾这样苦口婆心的教育自己的后人,只是,所有这样智慧和明智的传承,都已经迷失在时间的大雾里,似是而非。尊重缅怀逝者,尊重缅怀的是先人的付出,牺牲,拼搏,不屈不挠的努力。精神力或许是一直存在的,因为它包含着热血和呐喊,饱含着最原始的生的渴望和不甘。怀念,不仅仅是形式,更是心意和传承。

  活着的时候,珍重每一个当下,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完成应尽的义务。死去的时候,没有遗憾,没有拖累,没有留下不可收拾的乱摊子。这难道不是身为人的基本道义吗?

  这本书里出现了很多很多的人物。有些青史留名,大名鼎鼎。有些只是一闪而过,流星般轰然坠落。还有很多很多,没有留下姓名,也不为别人所知道了解。有名的也好,无名的也好,他们都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者和书写者,每一个人承担的,都是历史的一个可能的拐点。当初他们以命相搏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会导致一个如何的结果。他们只是应着时代的要求和需要去做了。这些为了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搏斗的人,至少曾经为了改变命运而努力过,比起那些被屠杀的同胞,可以说他们是幸福的,至少还能发出自己的呐喊,还能与这个不公平的世界搏斗一回。财产可以被剥夺,唯有希望和智慧能够留下。这个民族,顽强的活了下来,遍体鳞伤,但是活了下来。这份热烈的生的渴望,这份为了生存而爆发出来的强大的意愿能量,深刻的打动了我。

  在这场持久的战争中,无数的人死去了,争端还在,矛盾愈演愈烈。每个人都举得自己是受害者,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被辜负了。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驱使着人们前仆后继的赴死。或许唯有死亡才能将这一方神圣的土地彻底占有。唯有死亡才能让这片应许之地永不失去。身为一个局外人,深刻的理解他们的执着和追求。当年宋朝灭亡的时候,千千万万的汉人,不是也背负着这样毁家灭国的耻辱和仇恨吗?战争面前,没有是非对错。上了战场,人就不再是人,是机器,是工具,是生与死的选择。

  为你,耶路撒冷。为了家园,梦想,亲人,爱人。为了无常和永恒。那杀人的,和被杀的,都是上帝的羔羊,时代的祭祀。

  不是为了求得认同和理解。不是为了求得同情和怜悯。生就这样冷冽和坚强,高傲而负重而行。那就这样走下去吧,哪怕是肆意的轻狂。是非功过,且由后人评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