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智能主义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智能主义读后感10篇

2018-04-19 20:4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智能主义读后感10篇

  《智能主义》是一本由周鸿祎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00,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智能主义》读后感(一):智能化时代行动指南

  智能一直都是个只强不衰的一个话题。《黑客帝国》、《生化危机》、《终结者》、《人工智能》等好莱坞电影,脑洞大开的诠释的人工智能。看到里面的炫丽与充满科技感的效果,诱导着观众未来科技幻想。对真理未知探索欲,促使着现代科技发展,AI、VR、无人驾驶汽车、大数据决策等,都是未来发展趋势

  周鸿祎说:“先阶段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挖光了WBE2.0时代的技术红利,所有人都在寻找新技术,以期获得新的商业模式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比起上一辈的人,我们拥有比他们更好的起步点,知道更多的知识,但是在这个残酷的创业时代下,延伸出的是残酷的淘汰。

  市场不断的被细分,创意不断的涌出,当到达零界点时,也宣告着“时代”的结束。人工智能无疑就是下一个风口,从商业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话,重要的不仅是从0到1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未雨绸缪的技术掌握与认知。趋势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奇虎正是抓住了“时代”的痛点,才能在夹缝中壮大,除了免费这把关键利刃外,还有弯曲产业链”的思维。而现在又从单一电脑管理与杀毒软件多元化到浏览器、大数据以及智能硬件领域。在智能领域的布局上,发布了儿童智能手表、智能家居、路由器,奠定了奇虎在智能领域的位置

  红衣教主从他的创业之路,与对互联网知识为切入,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可行性。通过总结奇虎公司的战略布局、产品规划方法实践、从思想操作层面,对互联网、智能硬件、大数据等领域,给出了精辟的总结。人工智能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如今的科幻电影中大部分都有机器人的加入,往往这些机器人到了最后都会变成一种有意识个体,从而成为人类敌人。但是现实生活中到底会不会发生呢?也许在未来真会有人做这种实验,但是只要加以控制就不可能出现这种状况,因为毕竟是人工智能,总归是人类编写的一些程序罢了。

  周鸿伟把人工智能主要用到了安全方面上,也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如今科技的发展速度之快,很容易企业科研机构跑偏,这本书不仅是对新手的教学,也是对相关行业人士的一种警醒。《智能主义:未来商业与社会的新常态》不是一本系统阐述理论作品,但一定会成为你智能化时代的行动指南。

  特此鸣谢【拾光书屋】

  《智能主义》读后感(二):让人工智能真正的贴近我们的生活——《智能主义》书评

  二零一六年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最惊人言论不外是如火如荼的移动互联终将会被智能互联所替代,周鸿祎如是说“先阶段移动互联的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挖光了Web2.0时代的技术红利,所有人都在寻找新技术,以期获得新的商业模式创新。人工智能技术无疑就是下一轮技术革命焦点。”虽然这是个很长久演变,不过互联网需要长远眼光和拙见这是不容否定的! “人工智能”将是未来商业与社会的新生态。360的CEO周鸿袆已经有了战略的布局和规划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大部分人对于人工智能还停留在可以语言对讲的机器人,机器人足球,贴地气儿的就是导航仪普及比较广泛,在汽车行业的自动泊车系统也比较受人关注。而剩下的则是不求甚解名词了! 本书的封面周鸿祎的手里是360首款智能无线行车记录仪,这是360继儿童智能手表、智能摄像机、大户型路由器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收热捧的产品以后推出的又一款智能产品。让人工智能影响生活,改变生活,是智能产品的第一步。 本书作者从互联网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可行性和未来的斩获性。分为八章节来从互联网上的那些事那些公司,或者关联的产业来诉说创新的关键性和成功必要性。不管是产品硬件以及用户的拥有,创业的方向和应该具备的条件,创新思维的统惯性,产品的安全性能以及合伙人发挥到极致。当然周鸿祎也就自己的创业之路为基础而讲述了理念的创新是现代互联时代的决胜法则作为一名管理者该如何的主旨方向控制大局合作组织团队带领新合伙人的共赢。 其实本书讲述的方面大而全也就每一章节不会那么细致,作者几个事例的列举引用则稍弥补了这一点。对于业内人士来说也许本书流畅而且简单主张够创新足以。反而我们局外人看起来觉得不简单,原来互联下的商业模式执行起来还是需要很多方方面面完善。 总之本书主旨是超前新意的!而贴切与生活必须的互联和人工智能离我们的生活也不会太远了。在人工智能领域内的公司也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有创新有方式方法,年轻人开放性思维更应该找到更好的有合作能力契机实现自我创业的成长。让我们一起期待新的时代的来临!

  特别鸣谢[拾光书屋]

  《智能主义》读后感(三):不夸耀,不诋毁,客观一点,该给几分给几分。

  准备买这本书的时候,看了一下豆瓣评价结果发现很多给了1星。

  书买到读完之后,又来豆瓣看了一下评价,结果某天陡然增加了很多5星。

  1星、5星都有失偏颇,我读完觉得这书还是值得推荐的。

  老周是个实诚人,写书诚恳,很多话都有价值——能看出来是作为过来人说出来的中肯言辞

  老周也不隐瞒,不回避,能说的都说,而且也敢说,实实在在的,给出一些真诚建议

  另外老周不胡说八道,不讲大道理,很多事深入浅出,和他上一本书一样,这点值得肯定。现在很多书,概念太多,看得晕头转向,最后学会几个新名词,自欺欺人

  我想,以老周的经历,如果想在书中卖弄些概念应该不难,说一些新词语唬唬人嘛,这个东西聪明人一学就会,还好这本书并没有那么做。

  这本书好在哪?——不同水平的人基本都能得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如果你自身水平高,看一遍花不了多少时间,可能启发有限,但依然会有共鸣。如果你是职场小白、老手、创业人、或是其他,看了也许收获更多一些。有个互联网界的明白人能坐在你旁边认真聊聊天,这种机会是难得的。

  这本书和老周上本书很像,整体诚实认真,不做作,读着轻松,不费脑。但有些内容结论化,基本是知易行难的事,贵在真正理解,知行合一。另外,老周略显啰嗦,有些东西来回说。书后1/3有点水,还有和读着套近乎和买手机的嫌疑。

  当然,整体评星3.5星,做企业的,做互联网的,做产品经理的,做硬件的,做用户体验的,想创业的,都值得看。

  《智能主义》读后感(四):智能主义读书笔记3-关于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是物联网的承载终端,是指集成了传感器件和通信功能,可接入物联网并实实现特定功能或服务设备

  IOT技术,可以把产品从一个物理设备变成一个智能化的终端,并且可以连接其他互联网设备,最终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可以感知的世界。

  我认为未来的互联网一定是软硬结合的互联网,软件是灵魂,硬件是肉身,两者必须结合好,才能真正达到软硬结合的状态。否则,没有灵魂,产品就是行尸走肉;没有好的、健美的身体,灵魂也不太容易被人感知。

  媒体普遍认定2014年为智能硬件的元年,智能硬件走过2-3年的历史个人认为智能硬件目前还处于市场初级阶段。

  早期的智能硬件就是在硬件上加个接入云端的WiFi或蓝牙,再弄个APP,确切的说是硬件信息化,而不是智能硬件。

  什么叫智能呢?智能就是机器通过大量数据获取知识,自动完成任务

  那什么是知识呢?我们可以理解为呈现规律的信息,知识是智能的基础;

  那什么是信息呢?有背景的数据,知识的来源

  举个例子,37这个数字只是个数据,37°就是有背景的数据了,就是信息。人体温度超过37°的话就发烧了,这是有规律的信息,属于知识。通过学习医院发烧病人的温度,季节地域等等知识,机器根据目前季节、地域提醒你要多喝水,少吃上火食物等等,这就具备了初步的智能了。

  智能分为初级智能和高级智能,初级智能是人通过学习,掌握机器的使用方法,本质上是人去适应机器;

  高级智能是机器通过“理解”人去适应人,为人服务,也就是目前比较火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智能主义》书中提到了不少关于智能硬件的看法,只有理解了智能的概念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智能硬件的概念:

  1、真正的智能硬件,一定是要能与人工智能的服务结合到一起的产品,否则无法称之为智能硬件。

  我们把信息传递给智能硬件之后,智能硬件要能理解我们的意图同时要把它的信息反馈回来。

  2、我们希望做出来的智能硬件可以真正地与云端的图形图像、视觉处理自然语言的处理结合在一起,使它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壁垒

  3、我对360的战略规划就是全线硬件产品向人工智能看齐,从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两个方向深度拓展

  4、企业通过收集、分析、共享数据,才能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和更敏锐的洞察力,真正实现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是当这些大数据汇聚到云端后,利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的算法,我们能够发现这些数据背后的一些规律,并由此建立一些识别模式。比如,人脸识别、声音识别,或者一些暴恐录像的视频识别等,这些看似是机器有了智慧,但实际严格来说,这并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而是一种算法在起作用

  在大部分人眼中,“智能硬件”属于新消费电子产品,即原来一些消费电子产品的升级。就是说它升级到了一个新产品,这个新消费电子产品能给用户一个更好的新体验,能更好满足用户痛点,但是它和这个产品是不是智能没有关系

  我认为从用户本身去看,他会觉得,噢,你硬件里有智能元素,很棒啊,但他其实是不会只为这个“智能”元素去买单的,除非你提供了一个更好产品体验,然后解决他们一个痛点,做出一个很好的有 New Generation 元素的新消费电子产品的东西。

  这里的这个 New Generation,不是说里面有智能。当然你可以加上智能元素,但东西能不能引爆,能不能被消费者喜欢,它本质上,和你这个东西是不是智能没有关系。所以也就是回答你:是否“可智能化”不是问题关键,问题关键是:你能不能提供更好体验,解决用户痛点。

  《智能主义》读后感(五):360未来5年的方向是物联网安全与安全硬件。3星。

  本书内容是周鸿祎在以下一些方面的思考:360未来5-10年的方向(聚焦物联网安全与安全硬件);360的公司治理方法(结构扁平化、合伙人制、内部创业);创业与颠覆等等。

  鉴于周鸿祎在互联网行业的地位和360这家公司的地位,这本书显然是值得互联网从业人员看一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给3星。

  以下是书中一些信息的摘抄:

  1:因为奇虎360本来就是做网络安全的,所以现在经常有人问我,下一个5年,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来说,最大的威胁挑战是什么。我的答案很简单,就是IOT(Internet of Things,一般译为物联网) 技术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p3

  2:在汽车厂商们看来,未来智能汽车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自动驾驶,也不是电机充电,而是消费者会担心行驶在路上会不会被人攻击。p5

  3:当手机行业热潮来临的时候,我们视而不见;当020模式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依然不为所动。但是,当人工智能的概念进入我视线的那一那一刻,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抓住人工智能这波浪潮,并为之肝脑涂地,在所不惜。p15

  4:甚至我原来也鼓吹过硬件免费,但是现在我发现不对劲硬件的产业价值规律和软件并不相同。p18

  5:面对巨头,我给创业者的建议是:(1)做巨头在今天还看不懂、看不清的事,相反,如果巨头能够看得懂、看得清,那么它一定会重金投入,这样创业企业基本没有机会;(2)你要想办法比巨头跑得更快;(3)你要在做法上跟它完全反看来。p47

  6:事实上,我发现了一个规律,通常每个硬件需要做到第三版的时候才能有点感觉,这就意味着你的前两次尝试虽说不一定会失败,但起码不会那么成功。p76

  7:奇虎360到目前为止也做了几个不同的硬件产品,并且也会做交叉推广,但我们其实一直都有一个理念,那就是:只做跟安全有关的硬件。p76

  8:但我们在三款手机的机身工艺、材质、设计、指纹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以致犯了一个错误:因太多的细节失去了焦点,让很多用户觉得点很多、很杂,没觉得哪个点十分突出。p168

  《智能主义》读后感(六):智能主义读书笔记4--客户不同于用户

  《智能主义》书中有一小节专门提到了客户不同于用户,到底什么是用户?用户和客户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看看书中怎么说的:

  传统行业虽然产品业务很复杂,但是商业模式却很简单!无论多么复杂多变的业态、多么眼花缭乱的组织结构,最后都要归结到一点,那就是要把产品卖出去。而卖的对象不管是 张三还是李四,谁掏钱谁就是客户,谁就是衣食父母。所以,传统企业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客户是上帝,客户永远是对的。

  用户需要满足以下3个特征,才能称为用户:

  (1)用户不见得向你掏钱;

  (2)用户要经常性地用你的服务或产品;

  (3)用户要和企业之间有连接、有交互。 这是用户的特征,其实也是用户区别于客户的地方,所以我们经常说——做客户容易,做用户难。 有了用户之后,就可以产生连接,就可以产生大数据,就可以有后续的商业模式和利润。

  下面我们先理解理解用户和客户的概念

  【用户】汉语词典解释为使用人和消费者。英文名是user。

  用户是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正在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在耐用消费品行业使用较多,比如空调用户的投诉比较多。

  用户使用产品,但不一定付钱,也可能是别人送的或者免费的。

  【客户】

  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三项:1)唐宋以前指流亡他乡或以租佃为生的人家(跟“住户”相对);2)顾客,客商;3)旧指外地迁来的住户。英文名称为client。在营销学里,我们不谈第1项和第3项。

  客户不一定是用户,但一定要付钱的。用户也不一定是客户。比如A公司买了一部汽车,交给总经理使用。总经理是用户,但不是汽车公司的客户,A公司是汽车公司的客户。

  对于做2B业务的公司来说,最关心的是客户了,最常见的口号就是客户是上帝,销售人员需要搞定的人就是客户;

  对于做2C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最关心的是用户,最常见的口号就是用户至上;销售就变成了运营,从陪客户吃饭变成了陪用户聊天。不管是互联网运营三部曲(拉新、留存、促活)还是AARRR,都是围绕着用户在转。

  对于做2C业务的智能硬件公司来说,既关心客户也关心用户(比较苦B哈),不仅要把智能硬件卖给你,还要让你用好,帮我生产更多的数据出来;掏钱买智能硬件时客户就是上帝,开始用智能硬件时,用户之上。

  曾几何时,很多人叫嚣智能硬件应该免费,实在是没理解透客户和用户的不同;通过互联网免费思维来做智能硬件只会导致没人去做硬件,硬件是有成本的,这就会导致智能硬件的用户不可能象互联网一样有几千万的用户,AARRR模式在智能硬件领域是很难行的通。

  注:

  AARRR:Acquisition获取用户、Activation提高用户活跃度、Retention提高留存率、Revenue获取收入、Refer自传播

  《智能主义》读后感(七):互联网老兵的经验总结

  第一章:智能主义

  在周鸿祎看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这几十年的发展带来的最令人兴奋的变革。发现最令人兴奋的变革发生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完美结合,将开启新一轮的发展高潮,我们或将迈入智能时代。

  下一个五年。对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安全来说,最大的威胁和挑战,来自于物联网技术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在互联网时代,安全隐患带来的问题可能是信息的泄露,而在物联网时代,安全隐患带来的危害可能是致命的,比如说智能汽车被黑客控制。

  关于智能硬件,作者认为,因为智能硬件与互联网有很多结合点,导致有些做智能硬件的企业过于强调互联网化的服务,嗯,对你的硬件的本质就是说你做一个智能硬件仅仅是用它加上互联网的附加值,但从本质上来说,它还是一个供用户使用的硬件设备,所以,别的类似于卖出两百万个体重,听得出每个人每天测体重的时间和体重数据,然后宣称掌握了大数据,进而步入了健康管理这种说法,非常的荒唐。真正的智能硬件一定是要能与人工智能的服务结合到一起,否则就无法称之为智能硬件。

  因为周鸿祎以前一向推崇的是免费策略,所以他就把这套思路应用到了智能硬件的研发上面,但是现在他发现,这是不对的。硬件产业的价值规律和软件并不相同,比如以前做软件,即使软件没做好也没有关系,不过就是费了点人力,如果实在没人下载,大不了就不要了,但是硬件不行,你要是想把硬件重新修改开模,至少要三个月,最后经历千辛万苦做好的产品一旦卖不出去,存在库里,钱全都赔进去了。另外做软件积累一百万个用户合作硬件,卖出一百万个产品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后者对于你的物流仓储供应链等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智能硬件还是得靠卖产品来挣钱,

  大数据已经不太可能成为曾经那个世人瞩目的炒作题材了。凡是火了一段时间之后仍然能够引起大众兴趣的产品或服务,通常都可以被大家接触和感知到,想移动应用可穿戴智能设备社交网络的,更像是一个管道,设施虽然重要,但无法被大家看到,但数据的核心是企业技术数据收集存储分析的,这些都是在后端发生的,只有技术人员可以看见。

  大数据有两个方面的战略意义,一是企业可以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二是大数据,还可以与产业结合深度吧回数据的价值,实现数据的增值,在资源整合和产业链拓展的双重作用下,大数据应用在多个行业有了用武之地,除了智能制造智慧出行智慧医疗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在大数据技术的助力下都得到了良好的进展。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完美结合,并所有人都为之,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大数据可以对人类世界进行真实还原,并且满足我们对所有智能化的生活的需求,现在我们用数据来决策一些事情,未来它将直接抵达我们想要做的事情,让超级跟风进来,触手可得,

  第二章,IOT与智能化

  IOT把大到车床集装箱汽车远洋货轮飞机的小到手表眼镜衣服项链腰带,还有家里的灯泡开关冰箱彩电等等,所有的硬件都智能化,换句话说,这些硬件里面都要植入一个智能系统,这个是喃系统,里面自然包括了传感器,所以虽然传感器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是IOT绝不仅仅是传感器。

  关于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会继续前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可能会出现两个分支,一个是o因为互联网会改变很多行业之间的连接关系,因此很多行业也会因此而被互联网改造。另一个就是我经常讲的IOT,万物互联时代,很多东西都会变成智能硬件,互联网连接的东西比手机PC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会产生真正的大数据。因为所有的设备正在传感器都在,不间断的每天24小时的工作.

  所以未来的互联网一定是软硬件结合的互联网,换句话说,纯粹的概念既不依附于硬件的互联网,以后可能会慢慢消失,所以做硬件还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什么是真正的智能硬件,这里作者给出了一个智能灯泡的例子:今天我们想想在家里安装一个智能灯泡,然后拿手机当遥控器,但这很快可能会变成一个特别传统、愚蠢的想法,可能当我们觉得灯光太亮应该调暗一点的时候,它就会自动调节,根本不需要把手机当遥控器。

  所以很多时候IOT设备不是依赖手机来做遥控,而是会风化甚至取代手机的部分功能,很多IOT备的推广和普及,实际上跟手机是平行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

  所以在物联网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做硬件,因为在未来硬件必将会成为我们接触这个世界的连接器。

  IOT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巨头都已经对此达成了共识,当然拉达成共识,其实也就意味着创业者必须做好与君同竞争的人,在面对巨头的时候,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第一,做巨头今天还看不懂看不清的事情,第二,大家要想办法比巨头跑得更快。第三,你要在做法上跟他完全反着来,

  所以这里面其实涉及了一个问题,当面对巨头的时候,你自己打侧翼战还是打正面战。正常来讲,在战争中防守往往是最容易的,进攻往往是最难的,按照军事理论,劲风一般几点钟有五六倍于防守一方的力量也不一定会取得胜利。要想和巨头竞争,必须知道面对巨头,我们的优势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们的速度,以往我们说快鱼吃慢鱼放在今天的互联网领域,我们将以快打慢要想做到这一点,又要求创业公司必须能够保持小企业的创业精神,快速反应快速决策快速改变,抢一个时间差。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聚焦方面要比巨头卡小,企业毕竟资源有限,所以往往会把有限资源投放的一个点上,然后形成足够的压强。这就好比面对一头大象,如果用双手去推他们,你对他们的,但是如果你把所有的力量都用锥子扎下,你,就有可能会砸中他。

  所以,侧翼战、速度、聚焦就是我们面对巨头的时候应该采取的一些竞争手段。

  第三章,智能硬件方法论

  做产品的六字真言刚需、痛点、高频。

  做产品最大的问题,不是体验不好,因为体验不好可以改,而是找到的是伪需求。

  那你做点给出了一些正面和反面的例子,

  比如上门修锁是不是担心是该区是不是痛点绝对痛,但是它的频度太低,一般人家估计一年也用不上一次,在这种情况下,你这种产品就很难替你凝聚用户,

  现在看来微信是一个特别伟大的产品,但是我们往回看张小龙在他的一篇自述中提到最早做微信的时候其实少了很多点进行突破,但最终都没有成功,直到后来找到了摇一摇,那是他们快速获得第一批忠诚用户的点,这是刚需,而且还高频。

  像婚介网站,比如世纪佳缘,你这辈子找对象可能就只找一个,找到了就结婚了,自然也就不会再去了。这就是低频。

  体验远没有产品的需求总量,没有需求也就谈不上体验。

  在奇虎360老周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最大的产品经理,这一点和马化腾很像,老周跟具自己以往做产品的经验总结出了优秀产品经理的四心:

  第一,用心,对自己对产品负责任,由他自己每次做一个新的产品,既没有锦囊妙计,也不是三分钟就能找到领导,相反他会花很多时间去看同行的产品,去看论坛的用户评论,然后也要花很多时间和心血去思考和打磨产品,总之,对每一个产品都可谓呕心沥血,做产品有时候就像一个女人,10月怀胎生孩子,就算你已经成功养育了三个孩子,第四个孩子也不会说三个月就能健健康康的出来,还是得经历十个月痛苦的孕育过程。产品经理也是一样,无论你之前有过多少成就,但只要有一个不用心,就没有办法在继续拿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

  第二,同理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所以做产品经理要先向小白用户一样去思考,思考完了得出结论,然后再向专家一样的采取行动,但实际上很多人是颠倒过来的,现场专家一样思考,然后像白痴一样的采取行动,所以在这里老周就给他们的产品经理提出的要求,必须自带按钮,只要用户需要,就能自动迅速的切入白痴状态或者进入傻瓜模式,

  你在这里,老周给出了他自己的一些例子,比如说他坐飞机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情,就是假装上厕所,这样就可以从飞机前面走到后面再走回来,目的就是要看一看飞机上的人都在做什么,开会的时候也是一样,他会主动坐到其他人中间,然后可能会借用一个90后小姑娘的手机,因为他想了解一下她手机里的软件和自己有什么不一样,因为作为产品经理也要花很多时间去接触用户,这样才能够理解用户是怎么想,这个时候一定要放下自我,有太多人做不了产品经理就是因为他们太自我,总觉得这个东西是我做的。我体得体现我的能力,我的想法,我要引导用户,教育用户。

  第三点,处处留心,产品体验无所不在,

  很多人觉得改善用户体验都是在公司在上班时间在产品讨论会上完成的,下班之后这事就跟自己没关系了,其实这种人很难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在优秀的产品经理眼中,产品体系,甚至我们每时每刻的所见所闻所感都与产品体验有关,如果你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变成一个抱怨的用户,处处留心,然后再把它上升一个层次,抱怨完之后想想为什么会抱怨该怎么改善,我觉得这个过程就是训练自己明确用户体验的过程,事实上很多产品的灵感都是来自于产品之外的。他的这个观点在大前研一的创新者的思考里面有提到过。

  第四点,就要没心没肺。脸皮要厚,不要怕人骂,当我们谈论苹果或其他成功公司的产品的时候,一定不要看他们今天的成功,然后去模仿,而是要看他们刚起步的时候的原型是多么的粗糙,因为任何好的产品都是经历过不断的失败不断打磨之后才出现的好的体验,更不可能一次到位,你需要不断的一点一滴的去改进

  所以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产品经理很难做到优秀,我们必须要能够忍受来自市场各个用户的建议正常的反馈,甚至包括恶毒的攻击,所以得有一颗粗糙的心,得有一种没心没肺的精神,这样那里的人多了,也就习惯了,甚至还会从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想法和创意。总之,任何一个成功的产品,它的成功不可能是一招制敌,更不可能是一套了好,而是至少经过35年不间断的打磨尝试和失败,最后才脱颖而出,走进我们的视线。产品经理必须对此有心理准备。

  在用户最痛的点上进行突破,

  如果我们想做一个爆款产品,就一定不要挑战用户的常识,这个世界本身就不存在完美的产品,产品经理每天都要不断的做选择做取舍而选择和取舍的根本,就是要在用户最痛的点上进行突破,如果用户接受了最痛的点,那么其他缺陷都可以容忍

  把每一个单品都做到极致,

  360在智能硬件方面提出了一个重度垂直的概念,也就是说你可能只做一个硬件,但这个硬件会做得非常深入,并且你不是只卖硬件想法,硬件会变成你跟用户之间连接的桥梁,你可以通过硬件源源不断的给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老周发现一个规律,通常每个硬件都需要做到第三版的时候才有点感觉,这也就意味着你的前两次尝试虽说不一定会失败,但起码不会那么成功,360儿童卫士智能手表就是为了保护儿童的安全,做智能摄像机是为了保障用户家人和家庭的安全,做行车记录仪是为了保障用户的行车安全.

  所以哪怕你只是做一个很小的产品,但是如果最后她能够改变很多人的生活,就一样能够影响这个世界一样是一个伟大的产品。

  智能硬件的游戏规则,

  现在互联网领域都在谈互联网的未来额老周认为未来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万物互联,它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领域,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以及工业互联网

  老师通过在奇虎360陆续推出的一些智能硬件中总结的经验,发现就硬件合作软件的游戏规则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一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这个规则已经不适用了,软件产品不怕粗糙,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软件一般都是免费的,大不了不用就是了。从研发的角度说,有漏洞的软件可以随时升级,具体操作上可能整个团队聊两个通宵就解决了,但是硬件完全不一样方面如果出超难看不好用,那么用户很可能直接就不买了,另一方面,硬件做好之后,卖给用户就在也没有修改的机会了,如果当初没有设想好,等做出来再改,那么对不起,可能至少需要六个月的周期。

  第二,硬件技术开发难度比软件大,因为一个智能硬件,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出来,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工业设计元器件选择材质选择质量控制供应链的众多层面的东西,而软件只是中间的一层,

  第三,硬件产品更要学会如何平衡与取舍,这里给出了做手机的时候机身厚薄与续航时间的一个平衡的例子。

  第四,从产品原型到量产需要面临极大的挑战

  第五,供应链管理不好会是一个致命点。

  做产品最大的问题是伪需求,我们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刚需特别简单,那就是反问自己,如果没有他会怎么样,生活是不是没办法继续下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在自然就是刚需,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恐怕就还要再斟酌,有很多人,家里就算没有万能遥控器之眼可以照常过,并且丝毫不会受到影响,这其实就算不上刚需。只有眼中钉肉中刺牙痛的时候恨不得立马把牙拔掉这个标准的东西才能叫做痛点,,最伟大的战略就是找到用户的,然后做一个产品解决它,至于解决的好还是更好,这是体验问题

  所以现在的企业要实现互联网加转型,就要学会从用户的角度去寻找一个需求,这个需求一定是中等以上的程度,我的痛点刚需这样,它对用户是有价值的,对企业这是可以创造价值

  第四章,新经济、新本质

  在老周看来,互联网的道应该是四个关键词,一是用户至上,二是体验为王。产品和服务是基础,三是免费,四是颠覆式创新。

  传统企业只靠自己的力量单独完成转型的过程会是一场艰难的,在这方面有三种,一是跟互联网企业合作,二是内部孵化,三是走出去做投资。

  互联网领域决定竞争结果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体谅,而是创新速度不行滴,是一块打吗,具体操作上,除了大而化小,想让优秀的具备创业的情怀的核心骨干带领一个个优秀的创业团队往前冲,没有别的办法。

  关关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老周给的建议就是三年之后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做好一个产品,然后利用它去吸引用户。

  什么是从0到1,

  从本质上讲,这个短语有两个含义,第一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但这种机会很难找到。第二,把别人做过的事换一种方式重新做。

  所以做未来的事,而且你做事的方法一定要跟现有的方式相反,比如别人的产品很复杂,使用过程很麻烦,那么你就要把产品做的很简单。

  第五章,创业维艰、唯创不变,

  创业其实是一种心态,是大家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孜孜不倦的去追求,想方设法的去突破,永远热血沸腾,永不满足现状。即便经历三番五次的跌倒打击,经历过漫漫长夜的抱头痛哭,经历过内心的孤独与寒冷,也依旧不忘初心,咬牙前行,

  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现在进入我们视线的往往都是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但我们必须知道,在这些企业的荣耀背后一定还有一百个不成功的企业,而且这些不成功的企业的创始人也曾经和我们一样聪明一样勤奋,一样有激情。

  创业的目的出发点一定是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产品,而不是为了短期内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所以如果你真想创业,想为创业做些准备,那么不妨加入创业公司,仍然在位,这意味着更高的风险更多的不确定性,甚至这家创业企业倒闭之后,你还需要再去找其他的工作,但也恰恰是这样的,创业公司可以给你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更能让你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这才是永远的最宝贵的。

  所以如果判断一个人或者自己是否具备创业心态,那么不妨看看它或者自己在就业过程中能不能承担一些风险,成了一些不可预知的东西,能不能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或者民营公司,深圳能不能加入一些今天看起来好像在做不靠谱的事情的工资?还要看他或者自己能不能投入进来学习如何做好产品和市场。

  创业一定要创新,创新就要显得和别人不一样,我们苹果的话说就是Think Different。我们必须跟竞争对手不一样,哪怕只有一点点不一样。

  台风没了,猪都会摔死,

  所以不仅是创业企业就是大企业,如果盲目的掉进物质融资数额的陷阱,也会忘记初心偏离预先设计好的轨道。我一直强调不要忘记初心,在我看来,对于企业来说,这个粗心就是产品,任何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通过产品,任何企业要想成功,都必须通过产品来解决用户的问题,

  对于创业者来说,适度的对外交流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但是创业者还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团队和产品上,如果还不认清这个道理,那么不妨问问自己频繁的参加交流活动真的能帮你解决创业中的问题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吧。所以与其如此不如多想一想如何创新和研发产品,

  我们每个人都在乎利益,每个人又都羞于言利。

  第六章,颠覆就是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

  方便太重要了,老周认为它是推动商业进步最重要的力量,比如苹果把智能手机变得更简单,比如微博把博客变得更简单,

  看到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否有文化,首先要看这个人。这个企业在遇到一件事的本能反应——善恶判断是非标准。

  真正的颠覆不是敲锣打鼓的某一刻,突然到来的21米我都意识不到的方式逐渐渗透和改变,最终通过量变达到一个质变的结果,你在操作层面上,我们可以把颠覆式创新理解为换一种方式来做事,比如我们可以吧,一个很复杂的产品做的很简单,可以买一个昂贵的东西,变得很便宜,或者把收费的东西变成免费的,这其实就是从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进行的两种颠覆式创新,

  你做事情的时候要追求极致,但是不要追求完美,

  第八章,重新治理公司赋能与人,

  创业就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接力赛,一方面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还有78年达不到目标,另一方面,他又要求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竞争,这一切都需要优秀的团队来支撑,要求他们能够前仆后继,带给他们改变世界的精神不变。同时要求企业捆绑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激励机制永在,

  ,公司都需要新鲜的血液,公司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持续有年轻优秀的人才进入。

  公司小的时候即使是打工的,也有责任心,也会对事情负责。办公室大了以后,为了降低风险要引入管理流程,实际上这是把企业里的人际关系搞得非常复杂,最后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在做整个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慢慢的就没有人对全局负责啦,所以我们要把员工变成我们的合伙人,来自李一家越来越大的公司,并且,下周看来未来或许并不存在大公司只有大平台或者事业合伙人的自由连接。

  徐小平甚至认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更重要。

  三个人有一个常青树计划,按照这个计划,七户每年都会拿出总股本的5%为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发放期权给我奖励,拿出这5%,当然也就意味着需要70其他投资人的比例,但是老周对投资人说设计这样一个蓄水池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吸收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我们这样做,或许当下看起来利益会受损,他们将来创造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我们今天被稀释掉的股份的价值,这一点其实也是我们这些初创公司可以参考的,一定要给自己留一条这样的后路,这样才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公司输送新鲜的血液。

  柳传志曾经说过一句话,听大多数人的建议,跟少数人交流,最后自己做决策。

  ——————————完——————————

  《智能主义》读后感(八):迎接变化

  在大数据时代,几位显耀的成功人士无非就是那几个人,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周鸿祎......这些人运用聪明的头脑,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也正是他们在改变着世界。人工智能一直是很火的研究话题,甚至有关于人工智能的商业电影也层出不穷,未来也许真的就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这也无疑会成为下一轮技术革命的焦点。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如果在这方面有了突破,那么带来的将是数万亿级的市场。有关于智能时代的书籍早已出版很多,但是个人感觉都是胡扯,也只有周鸿祎这种拥有多年经验,并时刻在智能行业打拼的专家才能真正看透这其中的一切。

  周鸿祎把AI向人们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无论是大到企业家、互联网以及传统企业,还是小到个人,都应该理解这一轮革命的发展。因为这一切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未来更是离不开这项技术,所以本书值得仔细阅读并时刻反思。人工智能对人们的影响力大到什么地步呢?如果你想在今天做出一个公司,你要不说自己是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都不好意思出来混。就像年轻人应聘,光是大学生都够呛能找到工作,至少得是研究生。

  人工智能一直有一个有趣的话题,就是它是否会威胁人类的安全。最经典的系列电影《终结者》就是机器人与人类的战争,这场人机大战比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争都要残忍,所以使观众们在电影中对人工智能产生了惧怕心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事情在近期还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如今的人工智能,还是一种计算机模式,它们是没有思维和意识的。现在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最常见的人工智能,应该就是苹果手机自带的Siri了,人们在和它对话的时候,只能得知一些能在网络上查到的信息,没人会真正把它当作是一个人去交流的。

  总结起来,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的只有方便和安全。这是一种不断进步的科技,它不会一下就到达一个层次,这个技术也需要成长。一切的可能都有机会在未来发生,360之所以被人们所信赖,就是因为它时刻以安全为前提去做发展。周鸿祎没有一味地想着用人工智能代替一切,而是懂得结合,软件与硬件的结合能够发挥出更强的效果。这也是360独特的发展方式,人工智能与人类生活的完美结合也指日可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迎接变化。

  ——特此鸣谢【拾光书屋】

  《智能主义》读后感(九):智能主义读书笔记1-精华摘要

  近日拜读了周鸿祎的《智能主义》,作者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可行性。全书分为八个章节,主要涉及的内容有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硬件、产品经理等,这本书整体诚实认真,不做作,读着轻松,不费脑。周鸿祎的手里是360首款智能无线行车记录仪,这是360继儿童智能手表、智能摄像机、大户型路由器智能硬件和智能家居收热捧的产品以后推出的又一款智能产品。

  作者从他的创业之路,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可行性。通过总结360的战略、规划、从思想到操作层面,对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大数据等领域做出了自己的总结和判断。

  下面是一些个人认为的书中精华及个人理解:

  1、每个人在立下宏图大志的时候,都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韧性,能不能坚持下去。

  之前新年的时候我也会做一些年底目标和计划,期望新年大干一场,目标越宏伟越鼓舞人心就越好。但过了几个月当发现现实和目标差别太大时,内心总是有些怀疑:“离目标这么远能完成吗?”,到后来目标逐渐成为了承重的负担,有些时候反而起了反作用。这两年定目标的更看重过程,过程完成的好结果顺其自然。

  2、智能终端的数量就可能会达到140亿~280亿个,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我认为,在2020年之前,国内将有200亿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

  个人觉得这个数字还是比较乐观,目前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大约5-6亿,围绕每个人得有30-40个智能设备,感觉还是比较乐观。不过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云端这个趋势是没问题的。

  3、“凡是试图教育用户的人,最终都会失败。”

  话虽然说的有点绝对,但道理是没问题的。最典型的例子算是恒大冰泉了。

  4、“卖出200万个体重计,从中得出每个人、每天测体重的时间和体重数据,然后宣称掌握了大数据,进而步入健康管理”

  以前我也有这种错误认识,对大数据的理解非常浅显。大数据出了数据量大以外,多样性的维度得大,否则100万同样维度的数据,只需要用个查询语句就可以得出很多分析结果了。当然大数据处理速度和分析的准确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5、产品经理四心

  (1).用心:对自己、对产品负责任

  (2).同理心:从用户角度出发

  (3).处处留心:产品体验无处不在

  (4).没心没肺:脸皮要厚,不要怕人骂

  前三心个人认为做的还过得去,没心没肺这个有难度,还得不断修炼(尤其是需要客户的骂)。

  《智能主义》读后感(十):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智能主义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