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须寻得所爱》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你须寻得所爱》的读后感10篇

2018-04-20 20:1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须寻得所爱》的读后感10篇

  《你须寻得所爱》是一本由李小丢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一):【书评人俱乐部】寻爱守爱无怨无悔

  《你须寻得所爱》一书,是作者李小丢针对当今社会女性恋爱婚姻事业梦想面前出现迷茫、质疑、失望放弃时,如何重新思考、摆脱困境、重拾梦想和坚持、增强信心力量方法指导。作者通过“成长——做一个暖心的人;情感——你才是自己全世界;她们——心有沉香,不畏浮世;时尚——时间针脚里的美”四部分共29篇关于女人小故事告诉我们:

  现代女性不仅要寻爱——找到钟爱的人、事、梦想,更要守爱——坚定不移地为之守望,既然选择了就不轻易放弃,迷失了再重新开始,就算在全世界迷路也无所谓,别在自己心里迷路就行,要做自己喜欢事情爱自己喜欢的人。

  在第一部分“成长——做一个暖心的人”中,作者对于如何重拾梦想有了很好的诠释。我们都是那种将希望寄托别处,以为换个环境就能重新开始过上崭新的梦寐以求生活的人,然而这个社会不可能提供一份人人适用的希望给你。我们不能像村上龙《KTV》里的中年男人、《在机场》里的单亲妈妈、《便利店》里的哥哥,那样对生活的绝望颓废,不能像邓超扮演的刘轩那样因为自己陷入负面情绪不能自拔而迷茫,而应该同作家保罗.奥斯特那样,为了实现作家梦想不惜自苦,应该像“烈士遗孀”面对现实重新改变自己……

  在第二部分“情感——你才是自己的全世界”中,作者通过泰勒、艾迪、黛比之间的婚姻中,黛比遵循着她的人生信条,一个幸福家庭可能会被破坏,你拥有东西可能会被抢走,但是一个人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谁也抢不走。她选择了平静分手,更出色工作,更幸福地生活。作者还通过几对明星的婚姻故事,告诉我们婚姻从来不是保护弱者城堡,当有些事情改变不了时,出现问题时放过自己,放过对方,明天会更好。

  在第三部分“她们——心有沉香,不畏浮世”中,作者认为女人不管是25岁还是30岁女人年龄越长,面临的问题就越多,也越来越容易迷失自我。为此,作者通过戴安娜王妃的故事,告诫人们一个女人真正的优秀不是为了得到男人认可,不是去交换婚姻或爱情手段,而是她永远有重新开始的勇气。通过赵丽颖从普通演员到大红十年的演员梦告诉人们付出永远和生活成正比。通过舒淇在生活的日子里,除了快乐,什么都不缺的实例,教育当下与她感同身受女孩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于别人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生活的圈子。虽然我们有时也羡慕别人的生活,悲悯自己的贫困,但是同时我们也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别人的风光无限,对于我们也只是电影中的一幕。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才知道,找到适合的鞋,才能轻松地走自己的路,她的人生才是快乐的。

  在第四部分“时尚——时间针脚里的美”中,作者用戴墨镜提升颜值、涂口红增加性感、穆勒鞋从时髦到“日常化”等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时尚是一种情怀,一种生活方式。作者还借助女明星美颜秘笈的回答,强调“那些最容易被你忽视的,往往就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自己的天赋,并花心力去维护。

  总之,“你须寻得所爱”,人生的每一个当下才会快乐精彩;“你须寻得所爱”,并为之守望,这样的人生充实有意义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二):漫漫人生路——《你须寻得所爱》有感

  在现实的生活长廊里,我们每个人这条长廊里不断的向前行进着,在行进的途中我们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前行的某一段路程中可能会遇到让我们开心的同伴,也可能在这个长廊里的某一段中孤独前行着。在这个人生长廊的前行过程里我们可能会感到伤心难过,也可能会感到开心喜悦;可能会在某一段前行的过程里会感到动力十足,也可能在某一阶段感到灰心丧气.......在这样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没有机会回头,时光无法倒回,但是如果我们在这个旅途中找到能够和自己一起走下去的伴侣,可以说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你会收获很多。

  对于情感暖心方面作品,我基本上都是来者不拒,因为我相信这个世上怎么也得需要阳光需要温暖。这本由李小丢编写的《你须寻得所爱》可以说就是这样一部暖心之作。我在看到本书的时候其实对于作者还是不太了解,也是通过作者在本书中的文字对于作者有了一个大概的感性认识

  本书的正文部分一共分为成长,情感,她们,时尚四大部分,每个部分还收录了一些相关主题的文章。但是吸引我把本书阅读下去的动力最初却不是本书的这些文章,而是作者在本书一开始就写到的一句话:“每个人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且不再为此焦虑的时候,才是最美的时候”。可以说这句话里面透露出来的那种意境也是我一直在苦苦追寻的,所以连带着对于本书正文部分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可以说本书正文部分的文章和其他同类型书籍相比可以说文字显得更加朴实,不像散文那么优美华丽,但是正是在这朴实的文字中作为读者的我能够更加深刻形象感受到作者在写作这些文章时渗透进去的真情实感。当然有些文章作者也只是保持着一个相对中立的态度,文章里面的人物评判还只是让我们读者自己去做,例如在“她们”里面有一篇文章“我宁可在XX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可以说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的第一反应就是以前在‘非诚勿扰’节目里面的那位马诺,正是她将这句话进行了普及,将很多女性心中所想却不敢说的这句话说了出来,当然反响是自然而然的,受到了很多网友攻击指责,作者在这里选了这个标题写文章的时候我还很为作者捏把汗,因为这样的话题不管怎么写都容易引起很大的争议。但是当我看到作者在正文中的内容时,我才发现我的理解错了,可以说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讲述了Gucci内部的事情,当然最后的评判实际上是留给我们读者自己来做的。

  可以说在这本书中我收获了很多的温暖,对于生活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其他读者也能从本书中得到自己的感悟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三):别在自己心里迷路

  第一次认识李小丢,是在豆瓣主页上读到她的文字。 这个姑娘对时尚敏锐,对生活用心,她总会独特视角,为我们舒展文字,解读身边的事与人。 她的文字,极少以“我的一个朋友......”开始,她就是论事,推己及人的梳理,这在微信爆文泛滥的时代非常难得。 这本《你须寻得所爱》,是她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文集。 书里很多语句,让我有种相见很晚的感觉。 她告诉我们,她从读书开始就开始写作,虽然那个时候的文字稚嫩,但是她却很好的坚持了下来。她同时也告诉我们:“写作对一个作家而言,是极为残酷的,你如果没有感受过被生活碾压的痛楚,没有跌到谷底的绝望,没有在背德的快感道德的审问中饱受煎熬,你就很难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小丢读了很多书,常常会很用心的写书评。这是对她现在的写作也是一种积累。 我目前写书评有几十篇了,用心写的并不多,这就是我为什么不能如小丢那样出书,一,我没有写作的天赋,二,在生活中,并没有用感知生活的各种不易。三,我没有用心去领会写作者要传输给我的思想。四,我没有毅力去坚持写作这件事情。 作者除了聊写作,也聊时尚、聊情感,聊成长感悟。 这本书里,我尤其对作者的一次成长经历印象深刻。就是被自己的母亲愿望,把表弟给丢了。 看到那里,我反反复复看了两遍。一是在反省我的成长道路上,我的母亲对我做的什么事情,让我至今都受到很深刻的影响。二是,作为一名母亲,我今后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应该如何做一名母亲,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应该首先选择信任自己的孩子。 她当时说,伤害已造成,不能再回去。 很喜欢作者以下几段话,共勉: 事实真相是,当你想要毁灭这个令你失望的世界的那一刻开始,你先毁掉的是你自己,因为你已经放弃了让这个世界变好的可能。 付出永远和收获成正比,也许有时候付出也得不到应有的收获,但是不付出时间去钻研任谁也能看出你的表演很让人出戏。10000小时理论在哪个行业都是说得通的。 女人最要紧的一件事情是自力更生! 在世界迷路也无所谓,别在自己心里迷路!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四):你大爷依旧是你大爷,你大妈可还是你大妈? ——评《你须寻得所爱》

  刚认识小丢的时候,她豆瓣有六百粉,我豆瓣,呃,不能讲粉,大概有三四十个互关的人。所以小丢算是第一个关注我的,按现在的说法,大V。

  所以我最开始问她的问题自然是,你咋有这么多关注你的人,她告诉我,她是书评人,写过很多书评,上过豆瓣不少首页。我说,是吗,那好厉害,于是想让她介绍我进书评圈。

  后来发现写书评这事糊口尚且不能,何况养家?遂放弃。可见我是个多么现实的人。我是佩服小丢的,那时候的她大概一个月要读掉15-20本书,然后完成同样数量的书评。而一篇书评的稿费,大概不够现在差不多饭店的一顿饭钱。

  我说这事太难,你好好写吧,我不写。她说好。

  很久以后我才理解到,文字对有些人来说,只是糊口的工具,对小丢来说,却是梦想,是生活。

  再后来聊的深入一点,问她为什么写书评,她说,码字是她的人生理想,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孩子,最大的理想就是靠码字养家糊口,我说,是吗,那很厉害啊,希望未来的你勿忘初心

  勿忘初心,方能始终。

  这里又能看到我和小丢同志的另一个巨大的区别:她是个文雅的人,我是个粗俗的人。比如这篇文字的题目本该叫勿忘初心,方能始终,正文就写:我与先生人间无此。不学杨郎,南山种豆,十一征微利。云霄直上,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五千言、老来受用,肯教造物儿戏?

  可在我落笔后,就成了你现在看到的这样子

  这事要从我第一次给小丢打电话说起,忘记了缘由,总之就是打个电话,电话接通,她一开口,我喷了。

  一口纯正的大连海蛎子味东北话,我开玩笑:咋整的啊,老妹,比我这地道的东北淫唠的还东北。

  她憋了半天,回了一句:你大爷。

  这个区别也体现在这本书上,她签名挂字给我,扉页上写着: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五):字里行间潜移默化励志

  刚开始打这本《你须寻得所爱》的书名时,不经意地将“须”字打成了“需”字。我中文学不好,一直就没有分清楚这两个字的区别,还是后来学了英语,通过must和need之间的区别,才将这两个字弄明白。这本《你须寻得所爱》中是“须”,不是“需”,所爱,不仅仅是我们需要的东西,而是我们必须要的东西,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相当大的。正像封底所讲,我们不仅要找到钟爱的人、事、梦想,更要坚定不移地为之守望。

  小丢讲的道理对了。光看这个题目就有相当大的共鸣。不过感觉这本《你须寻得所爱》并不像是一本成功励志、女性励志的书,更像是朋友之间在闲聊。其实和小丢本来就算得上朋友,大家都在同一个群里面,只不过聊得很少,属于我记得她,她不记得我的那种朋友。虽然没有和她聊过,但是读她的书,却相当有亲切感。看完她的书,有一种感觉,也许大家应该很聊得来。毕竟一本书暴露了一个人的太多,她喜欢的,她讨厌的,她赞美的,她批评的,她追求的,她避讳的等等。

  这本《你须寻得所爱》带给我的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随便找出一句话,就可以拿来做QQ的签名。我是一个QQ签名控,一但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觉得有趣或者有意义的句子,总是立刻更改到自己的签名中。后来,觉得改签名太麻烦,就变成了发说说,签名便很长时间没有改动了。小丢的书里每句话都十分地有意义,拿来做签名,发说说都是相当合适的。建议那些没有找到合适签名的读者朋友们,可以在这本书中选一下,你会有找到很多不错的选择。

  另外一个感触就是觉得小丢应该比较喜欢读金庸的书,《你须寻得所爱》中有很多地方都引用了金庸的小说。我也非常喜欢金庸,高中时代偷偷在被窝里打着手电读他的书。看到别人引用金庸作品的时候,我就特别来劲。一是因为有了共鸣,二是想看看作者引用的这一段自己是不是熟悉,如果不熟悉,那就找机会再复习一下。虽然金庸主要的成就都在写武侠小说上,但是我仍然认为金庸是上个世纪伟大的作家,没有之一。

  当然,小丢作品中远不止是引用金庸作品这么简单,只是我的文化水平有限,只是读过金庸罢了。当然,虽然文化较差,但并不影响来读这本《你须寻得所爱》。这本书读到最后,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感触。小丢在字里行间,潜移默化地完成了自己励志的任务,真是非常优秀的励志教材。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六):人生,是自己的,请坚定不移走自己想走的正路。

  我有一份我热爱的工作,收入稳定且还不错,但并非死水一般的工作,我工作积极热情,我爱生活,我享受生活,与同事朋友们相片愉快!然而,我并没有让人羡慕嫉妒恨,只因为我在世俗人的眼里,我没有完成本应该完成的事情,比如结婚生子。

  对于一个整天面对三姑六婆的“口水战”的我,28岁,不管有形无形都被贴上了所谓的大龄剩女的标签,标签内容还丰富多彩,什么剩女战斗士,单身狗……名字一个比一个奇葩,“那些人”想尽办法让单身人士明白婚姻的重要性,可贵性,必要性,长辈们,思想传统,我觉得非常理解。我无法理解的是身边差不多同龄的人,为何都上过学,读过书,有文化,有思想,有知识的人,还会觉得30岁左右不结婚是一种罪过呢?更让人疑惑的是,那些已婚,并不幸福美满的人士,又在那里掺和,叫嚣些什么?

  《你须寻得你所爱》,我想说,找到知音了。作为新时代女性就应该独立,坚强,做事随自己的心。

  作者李小丢,第一次接触,看她这本书《你须寻得所爱》,书中也引用了很多她自己的书评和影评,发现作者阅读广泛,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而且作者是非常有自己的思想,见解比较独特,不随众。《你须寻得所爱》通过29篇关于女人的小故事告诉读者,我们不仅要找到钟爱的人、事、梦想,更要坚定不移地为之守望。就算在全世界迷路也无所谓,别在自己心里迷路。

  我特别喜欢文中提到的《永远不要做吃相难看的女人》,吃相,为人处世,都要做个优雅的女人,让自己活得漂亮,过得坦荡。幸福从来不会属于在面目狰狞的人,只会亲睐优雅大气,有格局的人。还有对穿PRADA人物的剖析,我多年前看的一部电影,至今印象深刻,值得女性深思,你更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事业的成就,还是平淡生活?每个女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在这里,我也只想说,请追随你的心。

  《你须寻得所爱》,挺给力量的一本书,让恋爱摇摆、婚姻失落、事业瓶颈、梦想搁置的女人重拾信心与力量。我想说,人生路上的声音太多,太杂,你无法判断到底谁对谁错,但你能清楚明白,路是自己走的,人生,是自己的,请坚定不移走自己想走的正路。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七):你有能力寻得所爱

  忘了在哪里看到的,生活不是与他人赛跑,而是超越自我的马拉松。

  小丢同学这本《你须寻得所爱》,实质上是由一篇篇励志文构成的。文中延续了作者三观正得掉渣的文风,给一个女孩,特别是25岁以后的女孩,每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该如何面对,如何选择以指引和启发。

  的确,正像亲爱的小丢同学所说,心有沉香才能不畏浮世。红尘太聒噪,我们一直在寻找心灵的桃源,在进行一场跟自己的马拉松,譬如理想和爱。每个人都想得到完整,得到更多,然而,我们常常是顾此失彼,将日子过得浑浑噩噩。中国人向来喜欢世故圆滑,也常常在尘世中迷失,为了一个看不见的理想讨好憎恶的人,为了一份看似圆满其实早已无望的感情苦苦坚守,这感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盲目的成功崇拜,盲目的追逐普世价值,这显示的是一种社会的病态。因为一直在追逐,早已跟最初的自己渐行渐远。

  所以,当你在自己的心理迷路时,是需要这样一本书来点醒的。当我读到“我愿意放弃这个可能”这篇,不自觉的在心里默默点赞。努力争取,固然值得称赞,但谁说努力放弃,就不是一种勇敢?“你选择了什么,就必然会放弃什么,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一切只是看你能否承担得起选择的结果”。在职场上拼杀年赚30万的女性,和在家里为家人改善食谱一年学会30种糕点的女性一样值得称颂。学会放弃不需要的人和事,或许在眼前是失去,但可能在未来,你会收获你真正想要的价值,这未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

  小丢用最暖心的话,解读你的不快乐和不释然。书中有一个段落给我的触动很深,她描写了那个因长辈偏见和重男轻女观念而常常受到指责的自己,这感觉刻骨铭心。后来,只有随着时间的久远和自己的成长,才终能看开和放下,但这种心灵上的伤害可能是一世的。

  “我原谅你给我的伤害,是因为我想原谅那个受伤的自己”,看到这里,我真的有点想哭,因为我好想抱抱那个在某个时段,曾因别人的错误和中伤而暗自悲伤的自己。生活是自己在创造的,心情是自己营造的,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和人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你的幸与不幸真的“三分天注定,七分看心情”,快乐和不快乐取决于你看世界的角度、宽容他人的能力和自我调整的心态。我知道这很难,但说句俗一点的话,谁不是一边受着伤,一边学坚强?为一些不值得的事情和人分散精力伤害自己,是世界上最愚蠢的责罚,况且这种责罚,有时候还来源于你最亲的人,最怕伤害到的人。

  不要忘记初心,不要与自己犯难,困难总有解决的办法,只有,这样我们内心的自由和爱才能永恒。最后,愿所有跟我一样偶尔迷惘的你,能够寻得所爱,忠于本心之事业和情感,并持之以恒,为此守望一生。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八):“你是谁”应该由你自己来定义

  在豆瓣看小丢的文章,常常不由自主点“喜欢”。而且很多文章不是读一遍就完事,还常常在心情低落时翻出来瞅两眼。比如前段时间常看的《那些年高唱“恋爱大过天”的女孩们,你们现在还好吗》,文中那句“恋爱可以滋润女人,更可以让一个女人枯萎”常常萦绕心头。因为,这确实可以解释很多现实生活中女孩子的惊人变化。

  女性恋爱废柴——好像自古以来就特别多。也难怪,古老的《诗经》已经这样告诫我们了: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尽管世界上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在不断上演,许多人还是极力秉持“结婚是女人第二次投胎”“离婚是女人一生的失败”等论调,极力劝戒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或者说,谈恋爱对一个人真的有那么重要?本书中《习惯独处不是病,是一种稀缺的能力》或许能给人一定启发。文中指出,当弗洛伊德认为两性间的性满足才是保证精神健康的必要条件之后,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一个人是健康快乐的,那么他一定享有令人满意的性生活。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近乎神经质的不快乐,就可以肯定他寻找性宣泄渠道的能力有问题。

  而英语单词frigid也颇耐人寻味,其意为:寒冷的、死板的,(女性)性冷淡。这个单词的释义,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方世界对女性性冷淡者的深深敌意。但是大家也别忘了,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除了认为“性冷淡是病态”之外,还普遍流行一种“荡妇侮辱”思维:如果女人看上去性感火辣、独立、有主见,那一定是邪恶、贪得无厌的。所以说,女人真的很难做,无论你拒不拒绝谈恋爱、是否追求性快感,都会被人诟病。

  不过,说“女人难做”,主要是因为认真考量了社会世俗和文化传统长久以来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如果你并不那么看重他人眼光,以及种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你当然可以选择按照自己的性子来——冷若冰霜还是热情似火?想怎样就怎样啊,爱谁谁。

  所以,我们决不能把精神医学的传统(认为成人若缺乏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便表明其精神成熟进程受阻,也就是存在某种心理疾患)当成圣旨。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我们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是否满足了他人对我们的要求,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角色功能。按照这种观点,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理由,就是因为有他人存在。

  但是,就像小丢指出的“在任何情况下,人际关系中都会出现某种不确定的因素,它们的连接并非是长久稳固的”。结婚可能离婚,朋友可能反目,闺蜜可能变小三……所以,女人不该也不能将每段人际关系理想化,人际关系不是通往个人满足的绝对或唯一途径,也就是说,你是谁应该由你自己来定义,而不是由你的人际关系来定义。尤其对那些奉行“爱情至上”的女子来说,更需尽快明了这一点。这可以避免她们日后一边流泪一边感叹“too young too simple”。

  此外,大自然对人类的设定并不是仅仅追求吃饱穿暖、繁衍后代、感官满足这些。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正是因为总有人能够跳出狭隘的圈子,在清醒的独处时刻不断地发现自我、重塑自我,并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获得更高层次的满足。这种能够自给自足的自我满足,能够为其生命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而这才是获得幸福的唯一源泉。

  蒙台梭利曾经指出,“在现实中,很多人在不断地进行幻想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起初,我们也许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妥,但有一天真正意识到危机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才会发出呼喊,呼唤自己赶紧从幻想中醒来,面对现实世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些拼了命地执着于“通过一个爱人或一段关系来获取安全感”的念头就是一种幻想。因为在任何一种关系里,你能真正控制的因素只有自己,而不是对方。还是以蒙台梭利的话来结尾吧:如果人类一味去没有根据地想象,那是在不断地浪费、消耗自己的精力。体力、智力的大量消耗,只会让我们生病或着魔。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九):愿你所选,是你心之所向——《你须寻得所爱》

  去实习的路上,在校车上听到电台在宣传音乐剧《月亮与六便士》近日在琴台剧院演出一事。流畅而优雅的女播音的声音猝不及防的缠绵在我耳侧:“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愿你所选,是你心之所向。”

  明明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句宣传语,却莫名的打动了我,让我产生了共鸣。

  当即想到刚刚看完的李小丢的这本《你须寻得所爱》。虽然形式不一样,但其中思想,却是那么相同:人生那么长,不要总做一些身不由己的事情,要追寻自己真正喜欢真正热爱的事情啊!

  大约是我孤陋寡闻,我是通过这本书才知道李小丢其人。但是看到她的心路历程,却觉得莫名的亲切与熟悉。大约每一个自诩为“文艺青年”,热爱文字热爱表达却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功力不够的人,都会有这种不甘心与绝望吧——我很努力的想写出好文字,却总是火候欠佳。

  刻在骨子里的不自信最容易让人放弃。想要表达,却又害怕嘲笑。但好在作者已经回归到了她最热爱的文字一途,内心更为强大,也写出了让人惊艳的文字,祝福她。

  初初看她的前几篇文字,总觉得她在掉书袋:这不就是在各种引用名人事迹、引用著名书籍电影来论证道理的高中作文思路吗?不过虽然内心这样吐槽,但还是欣然接受了作者的这些引用,毕竟作者文字中提到的一些书籍电影我都没看过,刚好可以通过作者的这些引用去拓展自己的思路。

  好在后面的几篇就已经可以看到作者的思考与逻辑架构了。作者的三观很正,能通过一个事件,抽丝剥茧的看出一些我平时不会注意的问题。而她的文字,也是在一环扣一环的讲理剖析,能把一个道理说的很透彻,且能让人觉得不枯燥。个人觉得,作者的说理能力不错。

  回归到作者的文字本身。女性作者关注迷失在生活中的女性的问题,同理心让她更能戳中其中的点,让女性读者觉得,啊,这说的就是我啊!然后通过这些文字,破开生活中的迷雾,去看清自己的处境,然后得到力量,鼓起勇气去找寻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这大约就是这本书书封上的这句话的真谛——你须寻得所爱,并为之守望,疲惫生活里,那是一束光。

  想到了在考研的室友。每天晚上我下班回来都会听到她质疑自己:我真的能考研成功吗?我真的不是在浪费时间吗?考研真的适合我吗?要是考不上研毕业又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

  她很绝望,也很悲观,一边努力却一边怀疑自己所有的努力都不会有回报。偶尔熄灯睡觉之后还能听到她隐隐的啜泣声。

  每当这时,我都会很难过,却不知道如何安慰她。我不敢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告诉她,如果你自己不开心那就不要考了啊,大不了就去找工作。如果这样劝说,那她之前的诸般努力又算什么?更何况,她所向往的是一路读到博士好好做学问。

  这是她的愿望,也是她真正热爱的东西。所以为了能成功读研读博做学问,她唯有努力考研。虽然考研过程中压力巨大,偶尔压得让她喘不过气来,甚至质疑自己怀疑人生,但哭过之后,她依旧会在第二天开始新一轮的复习。

  因为这是她疲惫生活里的一束光啊。

  书中有很多故事。普通人,大明星或者虚构出来的人物,她们也许早已迷失了自我,也许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梦想,每一天,庸庸碌碌行尸走肉......作者通过讲述她们的故事,讲述她们迷失了再重新开始,终于得以做喜欢的事,爱喜欢的人,决定了就不放弃,活得清澈澄明。

  看完这些故事,觉得自己心境也通透起来。

  人生道路,长且阻;偶尔迷失,只记住,不要忘记找回自己。

  《你须寻得所爱》读后感(十):寻寻觅觅终见爱

  我始终相信,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 周国平

  最早的双11被称为光棍节,原因就是数字1太多的组合在一起,就像是没有寻得爱情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寻得爱呢,该是等待,还是放弃呢,如果你苦恼于想要找寻答案,不妨来看看这本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你须寻得所爱》,或许它可以带我们找到答案。

  本书作者是李小丢,娱评人,以写作为梦想,寻寻觅觅,转来转去,终与文字与伍。

  贯穿全文的就是一个主题爱,去寻得爱,只要去寻了,终会寻到。全文分别从以成长,情感,她们,时尚为四章节名,来讲述要寻得所爱。习大大曾说,读书是一种生活。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书名,目录或是其他来断定一本书的好处,真正该做的,翻开书,自己去读。

  就像之前曾听闻,读故事,不过是在读自己。确实,在成长这一章节里,有一个小故事特别能触动人心。那个年代,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重男轻女,当然还存在家长当政,就是典型的不准小孩子说,当然家长也会不听,所以在舅舅家的弟弟外出,姥姥找不到人,怀疑是我扔掉弟弟,妈妈也不听我的解释,一通乱打。这些事情在大人眼里或许算不上什么,但是在孩子内心就会造成一个创伤,原谅不了当时的人,原谅不了当时的事,更加原谅不了当时的自己,那个小小的可怜的自我。

  故事里还有一个流传至今的说活,就是大的必须让着小的。想必现在终于好了,独生孩子那代,终于可以摆脱这个说法。似乎能理解文中的我那时的感觉,不过作者的目的,并不在此,而是不要纠结着原谅别人,真正的是原谅自己,或许就如佛里所说,放下了,成全的是自己。如果一直抓着不放,于自己也不是件好事。

  读书是一件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的事情。或许这个书名你熟悉,乔布斯曾经说过,或许文中关于某对明星的事情,你也熟悉,那么你知道达芬奇发明的给男人穿的鞋,你知道二战前画家GIL ELVGREN,曾经将穆勒鞋推广,你晓得口红和女人的关系是何种,作者只是以此为引,引出其他的话题,由此可见并不鸡汤的鸡汤文也是可以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拓展视野的。爱有很多种,最基本的,首先是要爱自己,学会爱,懂得爱,才能去爱。

  封面的图非常有趣,一个女人的面部特写,用一双温柔的眼睛望着前方,而在旁边却有一个小小的人。一大一小,一个是过去,一个是现在,一个是女孩,一个是女人,时间带来的,不仅仅是年龄上的增长,更是阅历上的提升;眼界宽了,看得也远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就如同马基雅维利所说,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教育等都不一样,所以感受和启迪也就不尽相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