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公牛山》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公牛山》读后感10篇

2022-04-05 03:33: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公牛山》读后感10篇

  《公牛山》是一本由[美] 布赖恩·帕诺威奇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2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公牛山》读后感(一):没人能夺走的家

  《公牛山》这本书的目录是我见过的最"奇怪"的目录,二十六章的目录全都是由地点、时间和人名组合而成,时间上也并不是按照正序或者倒叙,而是跳跃性的顺序——像电影镜头般的叙事手法,每一章节都像一段电影分镜头,以不同的人物为第一视角,或慢镜头刻写,或者快镜头叙述,将整个故事巧妙的串接起来,可读性极强。 故事从1949到2015,伯勒斯家族三代的兴衰与纠葛,围绕着“公牛山”这片土地展开。 本书开篇的第一个字就是“家”,结尾以三个“是xx的家”和“没人能夺走这一切”收尾,首尾呼应,强调了“公牛山”对于书中主角们“家”的特殊意义。 “公牛山”对他们来说是家——家园、家族、家庭和家人,为此他们不惜一切要守护它,守护的方式有很多种——赖伊选择将山上的伐木权出卖换取投资正经生意的资本;库珀选择以公牛山的天然屏障保护种植大麻;加雷斯选择继承并“发扬”;哈尔福德选择将种植大麻进一步发展为制造冰毒;克莱顿选择与联邦调查局合作以期换得家族赦免;西蒙选择单枪匹马的毁灭它——或者这不叫守护,但总归他是想要宣告主权与存在感。。。。。。 每一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选择,然而除了克莱顿外,他们对家的守护全都血腥而狭隘,黑暗帝国从缔造起再到轰然崩塌,也不过几十年的光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占有欲和掌控欲其实已远超过了骨肉亲情,没人能夺走的家里,其实一直都存在着缝合不了的破碎的亲情。 本书开篇的第一章还有一个细节,当加雷斯向伯父赖伊求证是否他曾经杀了一只棕熊时,赖伊的反应出乎意料,并不以此为荣,反而因为自己谋生伤害了这片森林里的生命而感到亏欠。赖伊对“公牛山”的尊重和后面库珀对公牛山的予取予求形成鲜明的对比。 故事从祖父辈的兄弟相杀开始,到孙辈的兄弟相杀终止,像是一个充满讽刺的轮回。这样的轮回不止这一处,西蒙为母复仇谋划了一切,而另一位母亲,为了免受自己的儿子将来的安全,又终结了西蒙。 所以,从以上不难看出本书叙事结构的巧妙,章节与章节之间相互铺垫,让结局虽出乎意料之外但实属情理之中。 除了叙事手法独特以外,灵魂的挣扎也是是这本书里另一个耐人寻味的亮点,冰冷的外壳下藏着矛盾的人性和骨肉亲情的剪不断理还乱——库珀选择赤身裸体的自杀于他亲手杀掉赖伊的地方;加雷斯不愿意死后埋在他的父亲希望以后伯勒斯家族的人都埋葬的地方;安妮特因目睹加雷斯杀人的血性而爱上他,也因为他的暴虐而离开他和儿子们;克莱顿对这片土地的逃离与回归等。兄弟情、父子情、爱情,甚至还有母子情,因为这些感情,让他们对这片包容了暴力与黑暗的土地,愈发爱恨交加。 人物的刻画上,本书也可以说功力深厚,虽寥寥几笔,便能将人物的性格刻画的丰满而又真实——安妮特的敢爱敢恨与追求自由,克莱顿的正义与纠结,凯特的温柔与果断,西蒙的算计与阴险。。。。。。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独树一帜,与电影镜头般的黑白色调糅合在一起,使得这本书读起来颇有画面感。 本书的结尾又颇有些理想主义色彩——他们都得到了他们该得的,坏人得到了惩罚,好人大难不死。当凯特开着车载着他们一家三口义无反顾的开往那片他们曾经拒绝与被拒绝的土地时,我想,家的意义再次被诠释——不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尊重它、保护它,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与爱人之心,这样,你的家才是没人能夺走的家。

  《公牛山》读后感(二):公牛山上的不过是一家小土贼

  读了一个多星期,终于读完了。从开始的欲罢不能到后来的狗血淋头,在揭露西蒙霍利的身世之后,就已经几乎猜到了结局。但没想到本应该冷硬严酷的作者的笔,竟然给了一个小团圆结局,伯勒斯家族里唯一的好蛋——克莱顿柏勒斯,在应该被打成筛子的套路下竟然只中了两枪还活过来了。于是他和强悍的老婆走上了相妻教子的完美人生路,对了,还有一整片公牛山,尽管以后应该不会从事毒品贸易了,但是地产方面,它应该属于柏勒斯警长所有。无论是伐木还是开发旅游,警长的后半生真是不用愁。所以这是一个关于从爷爷辈就兄弟相残最终警匪一家完成华丽转身金盆洗手的浪子回头故事么?克莱顿柏勒斯手上有没有无辜的鲜血?还是,他唯一的苦恼只是需要对抗基因里带来的酒瘾?

  回过头来说正题。小说采用的POV(Point-of-View)的叙述方式,但时间点是打乱的。作者把握故事节奏的功力一度让小说读起来非常爽快,转折点是第十六章:安琪儿 1973。从这一个章节开始,作者连续用五个章节的故事讲了刚开始以为只是一个可怜的配角的妓女这一支线故事,这条线里衍生出了西蒙霍利,也就是一开首就出现的带着鲨鱼笑脸的联邦探员——整个家族黑帮覆没的故事都由这个关键人物串联起来,因为一整个局都是由霍利一人设的。没想到从头到尾,除了对克莱顿的品性判断失误外,复仇计划一切顺利。可是,也太顺利了吧……顺利到让人怀疑美国的司法体系了。

  小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很有快感的,可是阖上书总要回头想想这样的事情是否合理。也许如果作者不要那么”刻意“地追求传奇,整个故事会自然很多。想起多年前读过的雷德蒙钱德勒和劳伦斯布洛克,根据那个叫马修斯卡德的酗酒离职警员的经历,绝大部分的谋杀都是临时起意,如果用一生去谋划复仇,那得多累啊。我都不经要怀疑起玛丽恩这个可怜女人的家庭教育了,明明玛丽恩是那么无奈甚至善良的女人啊。我也不知道,一个最终都无法摆脱悲惨命运的女人是如何有毅力和精力去探寻造成自己命运的来龙去脉(包括肚子里孩子父亲的名字和身份,就不说一枪中靶这样的几率问题了),乃至她本来勇敢的儿子读完日记就充满了复仇之心并为此付出一生的呢?这当然也是一个不合理处,因为这很不美国。难道作者是香港武侠的忠实拥趸?因为在那个粗制滥造的武侠世界里,总是为父报仇的。

  但终究这是一本美国的犯罪小说,价值观也仍旧是美国的,主角绝不是报仇成功的“恶童”,而是一直想要洗心革面(其实他只是时不时有酒瘾而已)黑帮家庭出身的警察。这真是一个好警察,也幸亏有美国的民选制度,否则黑帮家庭出身,只能做无间道里的内鬼吧!

  《公牛山》读后感(三):《公牛山》:“黑道家族”的生活方式

“你们的人老赢不了,问题就在这里,霍利调查员。你们根本不知道山上的规矩,我兄弟的终极目标不是钱,从来都不是。钱只不过是我爹给他培养生活方式的副产品。” ——《公牛山》

  总有那么一些人,永远都摆脱不了全世界给他的“刻板印象”。比如人们总会觉得护士都很温柔,程序员都很呆板,再比如黑道分子都穷凶极恶,唯利是图。而另一方面,人们又常常喜欢看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来颠覆自己一贯的判断——以一个“黑道家族”发展历程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公牛山》,其精彩之处大概正在于此。

  虽说是一部小说,但《公牛山》的行文其实很有“散文”的风格。倒不是说它轻剧情,重写意,而是在它结构上的“松散”,与主题的“集中”,刚好符合散文“形散意不散”的表达要求。全书以“蒙太奇”的手法写就,以时间点引起每一章的内容,但却并不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这样的写法至少有两个好处,首先是“四两拨千斤”,以点带面,仅仅几个章节就将公牛山上几代人的恩怨情仇呈现出来;另一个好处就是制造悬念。纠葛的秘密其实就藏在回忆里,等到全书读完,总会发现,原来所有怨怼,都是情理之中。

  手法上的独辟蹊径,为这部作品在内容上的表达铺平了道路。公牛山上的伯勒斯家族,以暴力和鲜血打造了他们梦想中的法外之地。但到了第三代,这个家族却生出了一个异类。他下了山,做起了警察,并且试图与山下的“正义”一起对抗山上的“罪恶”。而另一方面,一位优秀的警官找到了他,希望可以和他罪无可赦的家族达成一笔关于赦免的交易。所有人的意图似乎都很明显,但所有人的心思似乎又都暗藏玄机。此刻的剧情一步步走向高潮,而过往的回忆,也在逐渐铺开……

  在普遍意义上说,人们眼里的“黑道分子”总是罪恶的,仿佛犯罪是一种本能。廉价文学作品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试图去为他们“洗白”,甚至把他们看成是世界的主角,看做正义的“最后希望”。而《公牛山》这部作品,却恰恰站在了二者中间。它以多重视角审视了这个黑道家族的种种行径——来自家族自身的,是苦心经营、别无选择和苦闷惆怅;来自受害者的,则是粗鄙暴力的行为和无可赦免的罪恶。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便有了这个纠结但“正常”的故事——它融入了关于人性,关于社会现实相当深入的观察与思考。不择手段并不是目的,即便是黑道分子,他们也并非因天性嗜血,才选择了这样的道路。他们有自己的目的,就像是金钱也从来都不是目的一样——金钱与暴力,都是人们换取某种东西的道具。那令人趋之若鹜的,就一定是他曾经为之匮乏的。他们在秩序内得不到尊重,因而便要打破规则——单一的视角下,说他们是“受害者”,其实也同样成立。

  只不过,这个世界从来都不会支持“片面的观点”。失去或许总会有报偿,但恶意,总难逃惩罚。

  《公牛山》读后感(四):黑暗家族的一去不复返

  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对大部分80后来说,尤其是男孩子,不仅沉迷于刺激的警匪片,还深受“古惑仔”等黑帮电影的影响,渴望拥有一群出生入死的兄弟,一起混黑道,每天过着打打杀杀的快意生活,再一步步爬上龙头老大的位置,刺激又让人向往。当然,这只是青春期的幻想,长大以后就逐渐明白,黑道怎么会那么好混,一不小心就没命了。

  然而《公牛山》这部黑道家族的史诗,向我们重新诠释了黑道的宿命与轮回。伯勒斯家族——祖孙三代人,一代又一代接过前人的衣钵,依靠着笼罩在云雾与瘴气中的公牛山,在老虎底下拔牙,做着各种违法勾当,从走私到贩毒,无恶不作,他们试图打造出一个不受法律约束的犯罪帝国。随着岁月的流逝,罪恶的因子早已根深蒂固,伯勒斯家族也愈发冷血和残酷。然而一起皆有变数,此书主角克莱顿,是家族第三代成员,为人正直,厌恶父兄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愤而下山离开家族,成为一名警察,希望有朝一日能唤醒家族泯灭的良知。

  作者用平静的语言,步步设疑,跳跃的时间线,夹杂着过去与未来,尽管较为频繁的时空转换,会让读者初始有些难适应,当习惯了整体的节奏与氛围后,这一点也不成问题。我们会跟随作者的笔调,沉浸于黑暗的家族中,一波三折的反转总出人意料,不由得心惊胆颤。我们会深刻的感受到,黑道之所以黑,并不是一朝一夕浸染的,而是长年累月的堆积,才让黑道永远摆脱不了黑暗的色彩。

  庆幸的是,被利益与罪恶蒙蔽双眼的家族中,还有唯一一个清醒的人物,克莱顿始终坚定的站在正义的一边,俗话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宿命的轮回重新上演了一场兄弟间的对决,无不照应着开篇,黑暗的家族或许要一去不复返了……此书不愧为黑暗家族的史诗巨作,不长的篇幅,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代入感十足,精彩的场面描写也让人身临其境。

  《公牛山》读后感(五):公牛山,黑道家族的史诗

  这本书给我触动,救赎与抉择。黑道小说,以前并没有接触太多,但这本书,刚看的时候,平铺直叙,并没有太大的起伏,直到最后,越来越惊心动魄,剧情反转,突出主题。

  坦白说全书讲的是公牛山的往事,但跨越三代,爱恨情仇。赖伊的爷爷-约翰逊·伯勒斯建立起公牛山这个大帝国。随着几代人的变化,由走私酒到大麻再到冰毒,公牛山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毒品工厂。在山上,遍布各处。故事的开头是由两兄弟间的枪战开始的,加雷思的父亲库珀和他的伯父赖伊……

  因为利益不同,赖伊被杀死了。一个黑暗王国的历程远远没有结束,而是一步一步逼来……从走私玉米威士忌到种植大麻再到提炼冰毒,获得不正当枪支,贸易往来,一步步迈进了死亡的深渊。克莱顿是他们伯勒斯家族唯一没有入案的人。他正直,善良,是一位公认的好警长,他竭力救赎自己的兄弟,救赎自己的族人,所以才千方百计,不顾自己的安危劝从哈尔福德改良从善,保全自己的生命和族人的安全。无奈,这更大的圈套已经在等待……黑暗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新的爱恨情仇已经发生。正义战胜了邪恶,公牛山俨然立在那里。但,新的公牛山只属于克莱顿一家,崭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

  这本书突出了伯勒斯家族的深渊往事。一个毒品王国,一个每日担惊受怕的族群。经过三代,反而越做越大。可想而知,这是为了什么。金钱,利益,人们物欲的膨胀。即使下一刻生命逝去,这一刻也在所不辞。在这个大家族中,包括“后来者”西蒙·霍利,他也如此。唯一的不同,只是克莱顿。他的正义与坚持,面对种种压力还要救族人的坚持,从他的表现就可以看出。

  不难说,赖伊是对的。他想到了整个后代的状况。所以才想及时收手,造福子孙。但在这日益膨胀的物欲面前,库珀是反抗的。因为赖伊打破了传统,所以他必须“死”。他的死是可悲的,虽然后来库珀的悲剧没有难免,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彻底解放了自己。在越来越深的泥潭中,他们的贸易体系日益发达,但他们的“王国”越来越破裂。内部的矛盾,外来的压力,贸易双方的怀疑,黑暗终究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在这里,还可以看出西蒙·霍利的野心。精心策划的事件,为母报仇的野心,自己的物欲,自己的悲剧。一切的一切,接踵而来。在这面请,他选择了报仇,他也是黑暗家族的一份子,并没有改变本质,一心想拥有公牛山。只是黑暗的时代已经结束。无所谓的挣扎也变成了最后的苟延残喘。还好,最后的结局是完美的。丝丝入扣的小说给予我们新的紧张的体验。平铺又夹杂着悬疑一步一步直指内心的深处。这部小说做到了,我想它是完美的。

  《公牛山》读后感(六):《公牛山》:无法逃离的命运

  很多人都读过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他一直想摆脱笼罩在自己身上的命运,但最终还是弑父娶母,又走回到命运的最初,可谓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悲剧。而在美国作家布赖恩的小说《公牛山》中,也有这样的悲剧式人物,想逃离父辈、家庭的笼罩,开创自己新生活,但最终发现自己仍旧重复演绎着上代人的故事,永远无法离开公牛山这片土地。

  《公牛山》这部小说时间跨越很大,从1949年到2015年,讲述了黑道家族伯勒斯三代人在公牛山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爱恨纠葛。读这部小说,有种看香港黑帮电影的感觉,让人时而紧张,时而惊叹,黑道大哥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就意味着下一秒的流血和死亡,谁都不知道转眼会发生什么事情。布赖恩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激起读者的阅读快感,凭着流畅的故事叙述,刺激的情节,《公牛山》这部小说获得了“国际惊险小说家协会2016年度最佳首作奖”、“2016年度帕特•康罗伊最佳惊险小说奖”。

  黑道伯勒斯家族第三代人的命运,因为一个联邦调查员霍利的出现,而有了惊天逆转,警匪较量,斗智斗勇,故事跌宕起伏。但霍利也是众多悲剧人物中的一个,他用尽心机,却更证明了自己最不愿意接受的事实而已。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想主宰“公牛山”这片土地,最终也不过成了 “公牛山”上的一捧尘埃,可惜又可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