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反洗脑Ⅱ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反洗脑Ⅱ的读后感10篇

2018-04-26 21:5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反洗脑Ⅱ的读后感10篇

  《反洗脑Ⅱ》是一本由艾瑞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反洗脑Ⅱ》读后感(一):赫尔墨斯的欺骗之术

  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与迈亚的儿子赫尔墨斯是欺骗之术的创造者。他出生的第一天便偷走了哥哥阿波罗的一群牛,为了不被发现,他在牛腿上捆上了芦苇树枝,这样牛走起来的时候便会扫去地上留下来的脚印。赫尔墨斯成功得手后,便将牛群赶往皮罗斯,先是杀了两头牛祭献众神,然后把牛群倒走着赶入山洞,这样看上去就像是牛从山洞走出而不是进入一样。在做完这一切后,赫尔墨斯悄悄地溜回摇篮,裹上被子,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当阿波罗找上门来威逼利诱赫尔墨斯说出牛群的下落时,他依然一副天真无邪无辜表情,极力否认偷窃的事实

  愤怒的阿波罗只好把他带到父亲宙斯那里,摄于父亲的威力,赫尔墨斯只好承认是自己偷了阿波罗的牛群并答应归还他。当赫尔墨斯把阿波罗带到皮罗斯藏牛的山洞后,他趁阿波罗赶牛的时候,在洞口弹起了由龟壳和牛皮制作的里拉琴(lyre)——lyre一词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了liar(说谎者)——美妙琴声回荡山谷中,阿波罗陶醉了,然后用所有的牛换了他的里拉琴,以便每天都能听到这美妙的音乐。这件事后,阿波罗和赫尔墨斯竟成了最好的朋友。而宙斯也特别欣赏赫尔墨斯的机敏伶俐,后来封他做了众神的信使,在人神之间传递信息

  神话反映的是人类集体潜意识,那些古老故事往往与人类的内心问题、内在历程相呼应。赫尔墨斯的故事显示出欺骗总是与沟通、信息传递、语言心智以及交易息息相关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说谎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关乎身份维护、自我呈现和印象管理等,人们会根据当下所处的环境随时调整自己的呈现方式,以塑造恰当形象,比如当赫尔墨斯的谎言被识破之后,语言的机巧不再起作用,即将失去所偷之牛时,他便化身为弹奏里拉琴的艺术家,最终得到了哥哥的牛。有意思的是,通过以物易物,阿波罗与赫尔墨斯成了最亲密的朋友——欺骗者与被欺骗者二者达成了和解。

  欺骗者与被欺骗者之间除了共生关系,还会共谋。有时我们会认同欺骗者,配合其说谎,在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中,无论是德高望重大臣,还是诚实的骨干官员,抑或小心翼翼的国王,都违心地承认自己看得见那看不见且不存在的存在,成了谎言的共谋者。当然共谋谎言的成因比较复杂,其中之一是保持自我的尊严,维持社会的同一性,与文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一致

  每个成功的谎言都伴随着洗脑式说服,尤其不妙的是大多数洗脑式说服过程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并且我们对强有力的说服信息的接受能力要比怀疑它更容易些,特别是在信任光环笼罩下,如面对父母师长医生律师意见时,那么我们该如何抵制那种洗脑式的说服呢?密歇根霍普学院心理学教授戴维•迈尔斯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预先公布自己的观点,你就不容易受别人观点的左右。这一点,在这几天横扫朋友圈被誉为游泳界的泥石流和清流傅园慧和宁泽涛身上表露无遗,无论记者怎样引导他们都没有给出所谓“正确”的答案,当傅园慧斩钉截铁回答 “没有保留”“没有,我已经很满足了”“已经超越了自己,我觉得挺好的”,当无缘决赛的宁泽涛淡定地说“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没有影响,适应挺好”“状态挺好”时,多数人抚掌而笑,感谢他们没有与记者共谋说出“是的,我对明天的决赛充满希望,一定不辜负XX的期待”“是的,发挥失常,水土不适身体不适,对不起XX”之类的话,让我们看到一个血有肉有独立思想运动员,而非被媒体大众意识形态操控的机器

  不可否认,通过心智和机巧的语言运作的谎言,总能抓住人们的软肋投其所好,攻其不备。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比如“这件衣服确实适合你,我们正在做活动,非常划算,今天是最后一天了”,真是这样吗,一周后,你又路过此地,他们依然在做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谎言的陷阱呢?在《反洗脑2》这本书里,作者告诉大家要善用博弈论、学会甄别信息、建立批判思维,当然,这些复杂的机制并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不过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故事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分析以及巧妙处理,让读者能分分钟戳穿谎言,拒绝洗脑。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世事瞬息万变,似乎是“日日新,又日新”,然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不同的故事、人设,总在重复相似的规律。因此,在《反洗脑2》一书中作者有意选择政治艺术社会科学领域诸多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避免个人偏见,与大家一起挖掘故事背后的谎言与真相

  最后,友情提示:请不要让骗子看到它。

  《反洗脑Ⅱ》读后感(二):识别套路,别让精神被绑架

  说到洗脑,人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传销组织、诈骗惯犯。在许多人看来,洗脑是一个繁杂庞大体系,没有精明头脑全面知识系统方案是不可能成形的。包括听来的受骗经历,也都是一边心疼自己的损失一边痛骂诈骗犯的无良,末了又心不甘情不愿地承认骗子“太能了”!

  不过在艾瑞克·李看来,生活中的每一个谎言都可能是一次洗脑的过程,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谎言、处处有洗脑,而这些“施术者”也并不是非得具备多少高深的知识,他们只是掌握了骗人的套路而已。谎言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几乎每天都在撒谎。仔细想来确实如此:当我们害怕一件事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找借口不去面对;找工作面试时,因为胆怯不自信,就夸大自己的精力;为了讨好别人,言不由衷赞美;不想被打扰时就推说很忙;为了不挨父母批评而在他们面前表现老实乖巧,为了得到老板赞同而刻意在他视线内表现得忙碌勤奋……只不过有些谎言我们自身并不在意,也没什么利害关系,所以才不易察觉,不过,即使察觉到了也并不意味着每个谎言都需要揭穿,毕竟有些谎言是善意的,有些则只是为了让自己形象更好而已。

  谎言有多种呈现形式,但大都万变不离其宗,概括地说来,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形式:隐瞒(隐瞒事实或部分事实)、捏造(编造虚假事实)、回避(对事实回避或者避重就轻)、夸张(夸大或缩小事实),还有就是赤裸裸地告诉你,我是在说谎,有时他可能真的就在说谎——这是一个著名的悖论。

  事实上,谎言都是有套路的,只要用心,其实也很容易识别。作者在这方面描述非常真实又有意思。为了让听话相信,撒谎者通常尽量避免使用一些欺骗性的语言,而是采用编故事的办法,使事情看上去显得更为真实、可信。而由于并不是亲历的事情,撒谎者的描述就会存在不合逻辑、缺乏细节、陈述过多、语句流畅、口误之类的问题;在回应疑问时,也会存有间接回答、重复描述、故意拖延、强调表达,假装失忆等状况,有的是根本不合乎语法,作者特意举了克林顿撒谎的例子。1998年1月21日,克林顿在性丑闻爆发后接受了吉姆•莱勒(Jim Lehre)的采访。吉姆问道:“你有没有跟这位女士生性关系?”“没有性关系——绝对没有。(There is not a sexual relationship——that is accurate)”克林顿否认了这个提问,但是他把no说成了not——语言出卖了他。如果一个人说话时突然改变了动词时态,那么他就有可能在说谎。对于一个说诚实的人来说,描述过去的事,他会自然而然地使用过去式。而对说谎者来说,他必须要编造过去的事情,然后再用过去的时态说出来,这样谎言才不至于穿帮。因此,这就要求说谎者必须在头脑里来回进行时态转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成功转换时态并不是难事,可是并不能保证所有的话语都能够转换成功,例如当警察询问一个涉嫌在爆炸现场趁机浑水摸鱼偷钱的店员时,他是这样描述的:“当时我正在关(closed)抽屉,忽然听见(hearing)轰的一声巨响好像是炸弹爆炸的声音,我吓得赶紧拔出(drawn)钥匙跑了出来。”店员的这段陈述既有过去时态又有现在时态,非常值得怀疑。另外,一个眼神、一次表情变化、一个姿势一个动作都是识破撒谎痕迹有力证据,因此此书可谓是著名电视剧《别对我撒谎》的终极实践教程。

  面对谎言,人们并不是无计可施。千百年来,针对如何抓谎,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方法:从吐真剂、测谎仪到读心术等等,但是,撒谎毕竟是一个心理过程,这些物化的工具捕捉信息的真实度有限,即便是测谎比较精确的测谎仪在司法领域也只能作为辅助的测谎工具,不能作为定罪的唯一根据。除了技术原因外,对于心理素质较好或者心理变态的人来说,测谎仪可能没有效果。在FBI受理的“绿河杀人案” 中,涉嫌谋杀48名女性的“绿河杀手”(Green River Killer )也通过了测谎仪测谎。作者善意的提醒我们,我们不能“擅自使用这些技术,否则为导致技术上的滥用,沦为犯罪分子的洗脑工具”。

  可是洗脑式的谎言都像非洲草原上兀立的猴面包树一样凸显,也就容易识破了,不妙的是,大多数人的说服过程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并且我们对强有力的说服信息的接受要比怀疑它更容易些。特别是在信任光环的笼罩下,如面对父母、律师、穿白大褂的医生的意见时,我们该如何抵制那种洗脑式的说服呢?在提供了如何从语言和非语言角度以及技术层面上抓谎方法外,作者没有流于技术层面的剖析,而从说谎的心理学机制提出了博弈论策略和谎言筛除机制,如维克多原则在拍卖会上的运用,就可以有效地甄别出谁是真正的买家。但是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怎样才能从繁杂的海量数据中剔除谎言、筛选出真正的信号,从而做出更接近事实的判断呢?艾瑞克说,我们必须塑造起批判思维的习惯,并特别指出了常见逻辑思维错误及破解之道。作为一个批判性的思考者,我们要学会运用逻辑的思维方式,建立起大脑的防御机制。这样才能避免谎言的侵袭、洗脑。

  艾瑞克·李的著作,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理通达,既充满学理,又有大量有趣案例、推理以及好玩的故事,因此读起来趣味盎然,一点儿也不枯燥。对那些渴望洞悉人性特点、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我的人来说,本书既可以当作一本实用的抓谎指南,也是一本提供思维技巧、锤炼自我的精神利器,如果阅读本书后能够帮助你建立起批判思维的习惯,那么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这将助于你做出正确的决策。本书庶几功德无量矣。

  《反洗脑Ⅱ》读后感(三):揭开谎言背后的秘密

  《反洗脑2》是一本探讨如何避免谎言洗脑的书籍。这本书从根本上破解了洗脑者常用的3种洗脑策略和6种说服形式。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即谎言的形成、谎言的识别、谎言的破解之道。

  在“谎言无处不在”一节里,作者由《慕尼黑协定》写起,引出“谎言”话题,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而后又以“谎言是如何露出马脚的”为题,叙述了现代职场中存在的“谎言”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谎言产生可能性、谎言的性别差异、爱说谎的简单原因,以及“善意的谎言”等问题。“谎言无处不在”一节是对“谎言”现象的总体介绍,侧重于感性描述。

  在前一部分里,作者主要从技术的层面,介绍了抓谎的方法,指出了高水平的说谎者的18个特质,并提供了一个抓谎的策略,即开放式提问。在后一部分里,作者从说谎者的说服策略,博弈论与信息甄别机制,建立批判性思维等三大方面,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怎样才能避免谎言陷阱”这个重要问题。

  简言之,《反洗脑2》是一本探讨如何避免被谎言洗脑、如何避免谎言陷阱的成功励志书籍。这本书从谎言现象谈起,对普遍存在的谎言进行了感性的深描。在此基础上,作者从谎言的定义入手,对谎言进行了切中肯綮理性解读,以期引导我们认识谎言。

  这本书逻辑严谨缜密,结构清晰完整内容丰富,案例权威鲜活(这本书中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大都来自于世界顶级教研机构或欧美权威学者研究成果),说服力极强。

  《反洗脑2》是一本无可争议的成功励志新品好书,著名心理学家、畅销书《情商》作者、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研究员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教授在看了艾瑞克•李的这本书后称赞道:“我喜欢这种说法反对洗脑。光是这种提法就足以证明这本书的价值。不容置疑,艾瑞克•李是一个出色的思考者。”

  美国著名实验心理学家、畅销书《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作者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教授说道:“我深信人性中有善良的因子可以抵抗谎言的侵袭。艾瑞克的这本著作让我看到了希望。”艾瑞克的导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塔拉•库彻(Tara Kutcher)高度赞扬他的学生和她的《反洗脑2》:“这可能是改变你生活轨迹的一本书。艾瑞克•李是我教过的最好的学生之一。”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对“谎言”现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进而增强识别谎言、反击谎言的能力,有效地防止上当受骗或避免谎言陷阱,提高逻辑分析能力,以及揭批谎言,追求、捍卫真理的能力。最终,赢得人生的成功!

  《反洗脑2》堪称超级畅销书《反洗脑》的终极实践课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于商业谈判、识人用人、企业管理、危机公关、情感对话等诸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值得读者反复阅读、思考,学会用理性、独立的思想面对欺骗和诱惑!

  《反洗脑Ⅱ》读后感(四):说谎鼻子要变长的喔

  拿到《反洗脑Ⅱ》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还真有点意外的惊喜。在这之前的两天,我恰好在无聊地腹诽匹诺曹的故事。我们会跟小朋友讲匹诺曹的故事,并忍不住强调一句,“说谎鼻子要变长的喔!”但这句话本身就是谎话。我们用撒谎的方式去禁止小朋友撒谎,仔细想起来有点可笑,但即使不讲匹诺曹,这样的事情也每每发生。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的年龄,他自然而然地会发现,有时候说假话能帮他免去很多烦恼,带来一些好处,或者得到一点保护。告诉妈妈自己的屋子已经收拾完了,就可以赢得即使短暂但很实际的游戏时间;告诉每一个亲人,我最爱的是你,就能得到每一份奖励……然后就轮到父母来遏制这种发展趋势了。我们声色俱厉地告诫小朋友,撒谎的人是最讨厌的!撒谎的人会失去所有人的信任!你看看妈妈就从来不对你撒谎!然而以上都是谎言。又或者当小朋友告诉你,今天在学校看到老师跌了一跤,太好笑了。你一定会说,“诶,这样的事即使想笑也不可以笑出来。”“为什么呢?”“因为老师会不高兴啊。你要学聪明点。”是啊,我们又开始教孩子撒谎了,而且在他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教他许许多多需要撒谎的情况,撒谎的技巧,撒谎的必要性,而断然忘却当初严肃地说着“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可以撒谎”的自己。

  撒谎,欺骗,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一个矛盾问题的典范。我们讨厌撒谎,是因为讨厌自己在谎言中被愚弄,被损害。但是我们也很希望在自己的谎言中获得利益,这就是人趋利避害的本性。我们把谎言分为善意的谎言和恶意的谎言,然而这种分类又充满了主观性,你的善意在其他人身上会产生善意的结果吗,对第三者也是善意吗?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想太多,我们只是尽可能地掌握和随机应变地使用这种生活技巧,然后囫囵吞枣地教给我们的下一代,却很少主动地分析这一矛盾体是如何产生、如何影响我们,以及应该如何区分与应对的。《反洗脑Ⅱ》这本书正是从这些细节来详细解析撒谎这一行为方方面面。

  首先当然就是谎言是如何形成的。是不是人人都撒谎,男人撒谎多还是女人撒谎多?为什么人们要撒谎?如书中所言,撒谎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为了生存,动物自然就会产生欺骗性的自我保护。而进入社会生活的生物,就更离不开撒谎欺骗这种必要手段了。

  “戈夫曼在研究中发现,我们的日常活动很多都具有戏剧的特点,社会是一直在演出的戏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生活舞台上的演员。自我每天都在表演。人们之间的互动就是各人表演‘我’,不是表现真实的‘我’ ,而是表现伪装起来的‘我’。表现伪装起来的‘我’,就是在他人面前故意演戏,戴着假面具生活,显示一种理想化的形象。”

  书中这样分析到,而这段恰好印证了我记忆深刻的一个事例,那是列维-斯特劳斯的人类学著作《忧郁的热带》中的一个故事。

  “南比克瓦拉人没有文字这是没有必要指出的,但他们还不晓得怎么画东西,只能在葫芦上面点几条虚线或画成个锯齿图案。不过我还是像与卡都卫欧人在一起的时候那样,分给他们纸张和铅笔。起先他们拿着铅笔什么也不做,然后有一天我发现他们都忙着在画平面的波浪形线条。我在奇怪他们究竟是想做什么,然后我突然恍然大悟,他们是在写字,或者应该更正确地说,他们是试图要像我写字时那样地运用他们手中的铅笔。这是他们所知道的铅笔的惟一用途,因为我还没有把我的素描拿出来给他们看,使他们高兴。绝大多数人就只画些波浪形线条,但酋长自己野心比较大。毫无疑问的,他是土著里面惟一了解书写的目的的人。因此他向我要一本书写簿,我们手上都各有一本以后,便开始在一起写东西。我问他有关某件事情的问题时,他不回我的话,而只在纸上画些波浪形线条,然后把那些线条拿给我看,好像我可以读得懂他的回答似的。他几乎有点相信他自己的假装若有其事是真的;每次他画完一行的时候,便相当紧张看着那条波浪形的线条,好像希望其意义会跃出纸上的样子,但每次都接着在脸上出现失望的表情。然而他从来不承认他自己看不懂,而我和他之间有个不成文的协议,认定他那无法辨识的写字是有意义的,而且其意思如何我得假装看得懂;还好,他把他写的东西拿给我看以后,都会马上再加上口头说明,因此我也就不必再要求他解释他到底在写什么。

  “他把一整群的印第安人集合起来以后,便马上从篮子里面取出一片画满波浪形曲线的纸,开始表演怎么读纸上写的内容,假装犹豫了一阵,查对我要拿出来和他们交换礼物的东西清单:某某人的弓箭换将换取一把砍刀,某某人的项链将换得一些珠子……这场真做的假戏一演演了两个钟头。或许他是想欺骗他自己吧?更可能的是他想令他的同伴大感惊讶,要使他们深信他是在扮演叫唤物品的中间人的角色,要他们相信他和白人有脸们关系,分享白人所拥有的秘密。”(《忧郁的热带》,列维-斯特劳斯,三联书店,2000年4月,王志明译)

  因为拥有更多的知识,列维-斯特劳斯像站在高处俯视这场如戈夫曼所言的“表演”,但依然生活在石器时代的土著酋长撒谎的伎俩让他非常不悦,他愤愤地分析道:“书写的出现只是被借用来做为一种象征,其目的是社会学的,而非智性上的使用……只是为了增加一个个人的情感与地位,或者用以增加一种社会功能的权威与地位,其代价是将其余的人或社会功能加以贬抑。”

  然而离开列维-斯特劳斯的视角,在酋长的社会中,提高自身权威和地位,同时贬抑他人,正是他要撒谎的动机,即使这会使他失去发现书写这项工具伟大用途的机会。而对于我来说,在人类社会的初期阶段,在一个不复杂的利益关系中,谎言已经如此娴熟地被运用,确实让人有点惊讶。但仔细想想又不奇怪了,毕竟谎言就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得日益精确的。从兵不厌诈到无商不奸,谎言慢慢脱离社会道德的简单论断,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工具,渗透到政治军事商业的方方面面。

  《反洗脑Ⅱ》这本书也没有停留在我们对谎言的粗浅认识中,而是在简单介绍了谎言的识别方法后,继续挖掘充斥于我们生活中的弥天大谎。

  这本书中反复强调,谎言存在的基础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我们可以嘲笑酋长,也经常嘲笑古代人。坏人会被雷劈,被雷劈的都是坏人,诸如此类的说法在古代社会中被确信无疑,现代人则会一笑置之。但是,是不是信息和知识足够多我们就能不被谎言欺骗了呢?看起来并不是这样,信息丰富,知识普及的现代,谎言不是更少,而是充满了我们的生活。铺天盖地的广告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呢?软文、舆论引导、推销,无不是精密编织的谎言,它们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以至于有时候会恍然觉得自己身处在一个看不到真实的世界。谎言,甚至被有组织、有系统地制造出来,以至于让人被欺骗到不以为那是谎言的程度。这就难怪在书中用了一整篇来为读者分析如何“反洗脑”。从我们是怎么被高超的说谎者蒙骗,该如何抓住他们的漏洞,识破谎言,再到面对巨大的谎言陷阱要如何避开,用博弈论甄别信息,用批判性的思维来对抗团体迷思,宣传的误导。当我们并不时时拥有吐真剂和测谎仪时,逻辑就是我们唯一可用的武器。

  “作为一个批判性的思考者,我们要学会运用逻辑的思维方式,建立起大脑的防御机制。你是否在接触那些言之凿凿的信息之前就建立起心灵的防线呢?你会在未经审视之前就欣然接受特别流行的观点吗?做一个积极的观察者、聆听者、思考者和行动者吧。对我们遇见的思想、观念、信息和人,做出反应,强迫自我与自我辩驳吧。努力寻找出它们存在的可靠的和不可靠的理由,并权衡证据,判断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非善的,进而决定我们应该相信什么不能相信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免遭谎言、欺骗、洗脑和盲从,袪除那可怕的平庸之恶。”

  虽然书中列举了批判性思维的种种诀窍,但这一切真做起来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正如书中所说,说谎者不是在论证,而是在说服你,说服更多的是在情感上来征服被说服者,即使脱离理性也不影响其结果。我们可以通过理性来反击,但是我们毕竟都是情感的动物,我们有多少时间能时刻保持理性呢?当我们知道某件事务是谎言时,比如嚣张的网络欺诈,比如孩子幼稚的掩饰,这一切看起来不是很难。但真正会危害到我们思想,危害到社会的正义的,往往是一些不被我们看作谎言的东西。我们很容易顺从自己的情感,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事实”,在不知不觉中,欺骗了自己。这不是这本书涉及的领域,但是我想通过阅读这本书,通过其中条分缕析的解构谎言,能然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谎言的本质和面貌,也就能时时提醒我们,在无日无夜轰炸我们的信息流中,小心翼翼地寻找真实的道路。

  《反洗脑Ⅱ》读后感(五):人不是机器,人是思想的芦苇

  反洗脑2是一本探讨如何避免被谎言洗脑的大众心理学书籍。

  文章从马丁•盖尔返乡记----- 一个冒名顶替的骗子最终被揭穿的故事娓娓道来谎言的力量,它让我们蒙蔽双眼,分不清事实。又以“慕尼黑协协定” “庞氏骗局”“水门事件”等经典历史为例,再到 “皇帝的新装”“十二怒汉”“别对我撒谎”等文学影视创作,再到平常百姓对于吃饭,约会,等生活琐事,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历史人物,影视文学,还是大千世界的平常生活,都充满的无限的谎言。我们如此依赖身边的亲人、朋友、爱人,到后来的某一天,发现对方原来根本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我们彼此依赖,却又互相欺骗。

  书中所写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负责“大众启蒙”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控制了德国的图书,电影,杂志等一切舆论工具,目的就是给大众洗脑,让他们视地狱为天堂,他说,“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群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再传播谎言,最后谎言就具有了可信的力量;利用大众的情感反应,煽动大众情绪。大众的我们,不也时常如此吗?网络中指点江山,大肆评论,戾气十足,不转不是中国人,微博互骂等等言论,很多人以为自己知道的是真相,其实不过是雾里看花罢了,我们不过是被情绪被成功煽动起来的一员而已。我们一再被灌输这样的思想:结婚是件“大事”!父母在不远行!父母都是为“你好”!我们都快信以为真了,然而,真的如此?看似如此主流的观点,实则具有那么大的欺骗性,充满了谎言。结婚是件大事,以至于太多女生把赌注都压在了婚姻上,以为结婚命运就可以反转了,结果换来的是更多的失望。很多人以父母需要陪伴为由,实则是待在父母身边啃老而已,吃饭有人送,不交房租水电费,娶老婆有父母买房等等,父母身体好好的,能吃能喝能蹦跶,为什么不能远行?念大学,父母就把专业给定了,毕业找工作,父母把工作方向定了,都是一句话,我是你爸妈,都是为你好,难道还会害你不成?没错,父母都是为子女好的,但却忘记问子女是否真的喜欢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真相和假象是如此相似……无奈我们却只能用同一双眼睛来打量它。读了《反洗脑2》,我深刻意识到: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可能都是谎言,只有用心建立起自己的心理防线,才能拆穿那些谎言,才能真正分清是非善恶;人只有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不盲从,坚守自我,不轻易被说服,独特的人格魅力才能彰显出来。正如书中末尾所写:“人不是机器,人是那思想的芦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反洗脑Ⅱ》读后感(六):一本可以剥下谎言之皮的书

  正如一把利刃,既可以用来杀人,也可以用以自卫,不可避免地这本剥下谎言之皮的书,也可能会为说谎者所利用,因此,这本书请不要让骗子看到它。

  我们每天生活在谎言里,也不自觉地会成为谎言制造者。书中提到:人为什么会被谎言说服?作者对此做了剖析。

  特别在群体里,人的思维或变得极端盲目,容易形成团体迷思,会导致人无法正确思考,盲目跟从,对群体道德深信不疑,因此忽视了道德上的挑战。

  在人类历史上,团体迷思已经导致了一些灾难性决策,如法国大革命中的屠杀,纳粹德国的发犹运动,都有团体迷思的影子。

  在现实生活中和职场,我们的身边太多这类的例子,这种团体迷思会导致谎言的形成和蔓延,而我们缺不自知。

  《反洗脑Ⅱ》就是要戳穿谎言,拒绝洗脑,让我们做回自己,不被别人所左右。

  《反洗脑Ⅱ》读后感(七):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傅园慧为什么会火?

  昨天被傅园慧刷屏了!

  在这个互喷的年代,一个人受到几乎所有人的喜欢,这肯定算当代中国最大的奇迹。这样的人,除了傅园慧,我还真找不到第二个。当代中国人,即使在钓鱼岛问题上,意见也没有这么统一过。

  说实话,我之前不知道傅园慧。等在朋友圈看到她接受采访的视频后,这个90后,用了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把我这个70后(我真的是70后,这点可以用最严格的尿检证明)彻底征服了!我一下子喜欢上了她,喜欢得很彻底,毫无保留,和我朋友圈里的所有人一样。

  《反洗脑Ⅱ》读后感(八):当一株无害的西藏杓兰

  《反洗脑2》这本书开篇就说,“别对我撒谎”。

  这句话像一个楔子般,有力地钉进了读者心里——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小块因不信任而产生的空虚之处的。

  其实人活在这个世上,不撒谎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一再高调标榜自己何其憨厚纯洁的白莲花,也必定在无人处骗过——至少也是自骗自。有医学研究表明,八个月的婴儿即会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撒谎,譬如为了吃奶或抱抱而假哭假笑,再往后,至八岁前都算是“木偶式撒谎”阶段,小孩经过这七八年的光阴洗礼,多少略懂了几分人事,心智亦渐长,撒谎的花样自是愈发奇出百怪,虽然从生理上讲,儿童撒谎时不可能如成人般流畅镇定,会作出类似翻白眼一类的怪动作,在暗地里帮自己使劲儿,但总算是初步具有了这一功能。设若有谁说自己一辈子清高正直句句真言,要么这本身便是一个谎,要么说明他的生理功能发育着实迟缓,尚未达到婴儿的智商。

  牛津大学生物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说:“说谎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存策略。”颇有些“语有憾焉,心实喜之”的腔调在里面——虽然撒谎不好,但毕竟是为了生存而发展出来的一项本能,也确实令人无法再挑眼儿了。

  谎言这东西,听来可怕,容易就令人想到商业欺诈、谋财害命或家族背叛什么的,总之似乎一个谎撒出来,便可能有人的生命财产大受威胁。当然也有傻白甜们所说的“有些谎言充满了温暖的人道主义精神”。但其实上述这二者都是极端案例,能撬走一亿美元的大单子或毁掉一个执政党的谎,这世上没几个人能撒,作为普通人,撒谎的威力顶多是抢走同事的某个小项目或偷个人乱个性之类。至于“善意的谎言”,多半会令人首先想到周总理一类高尚伟大的人物,普通人除非是对自己的父母子女骨肉至亲,否则应该也很难有这份情怀。绝大部分的谎言,都是对别人有点小害,为自己谋点小利,如是而已。

  《君主论》的作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哲学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曾经说:“人是如此简单,如此热衷于满足眼前的需要,因而欺骗者从来不会缺少受害者。”批判的重点似乎放在了被骗人身上,你被骗你活该,全由你自己智商不够且贪小便宜所致,所谓被“蜗角虚名蝇头微利”骗得团团转的人,对着他们撒谎是必需的,否则岂不浪费了资源。当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身上沾染了中世纪政客的无耻,再加上十四五世纪的人类还比较原始,羞耻心和自我约束力都不如现代人,说出这种话来不足为奇,但这一标准若放在当下,只怕有“极端邪教分子”的嫌疑。

  现代人受过教育,到底还是对撒谎有恐惧感和耻辱感的,哪怕是不得已而为之了,也多少有些“舍身取义”的味道。譬如有研究表明人在说谎的时候会回避使用代词“我”,潜意识里极力想要把自己从这一场谎言中择出去,否则实在无法面对内心深处的无地自容。那个鬼精怪弗洛伊德也会吓唬他的病人:“即使是一个多么小心谨慎的撒谎家也难免口误。”让人听了不由十分疑神疑鬼,再不敢随便打诳语。

  据说撒谎能带来三种感受:恐惧感,罪恶感和快感,绝大部分人谎话一出口,前两种感受便瞬间都占全了,至于后一种又分为达到目的赢得利益后的爽,和单纯的骗人成就感,一般人通常只能获得前者,且这点痛快也会很快被恐惧和负罪稀释得若有若无,内心揣揣不安多日是必须的,胆小者甚至幻觉幻听都出来了——原也不愿受这份活罪,只是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不得不苦着脸子为之。至于那种为骗而骗,且从中喜获成就感的家伙,绝对是心理变态,算是非常微小人群。

  有一种挺罕见的植物名叫西藏杓兰,有人说它长得很像蜂巢,仔细看其实更似“食人花”,花朵是艳丽的紫红色,呈囊状,诱惑得蜜蜂误以为里面盛满花蜜,于是毫不犹豫地一头扎了进去。待进去了方才发现受骗,只得千辛万苦地再想办法逃生。在这一系列的挣扎中,西藏杓兰的花粉便已沾在了蜜蜂翅膀上——它们即是通过这种方式授粉的。

  自然界中有不少为了物种繁衍而颇具欺骗性的生物存在,就好比人类为了生存必需而偶尔撒个小谎一样,其实都是无可厚非的。虽然这么说也许理论上有违道德,但在这个圆形的地球上,想要生存又岂能一味追求教条的端方?佛法认为,人活一世无非悲苦二字,多艰多险多难多舛,因此想要活下去必得十八般武艺俱全,所谓“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无非就是暗示人承受能力要强、关键时刻要能够豁得出去,这些都是为了生存而不得已为之,但也许生命的真谛便是如此,没有人会真的不染凡尘美玉无暇,当然更不可能一味活在理论层面上,整日端着美好道德的花架子,怎么看怎么都不像个真人儿。

  所以,对凡俗大众而言,撒谎当然是不可避免的,这一行为是好是坏,是正常人所为还是大奸大恶之人作祟,主要看其“度”,以及所造成的后果。西藏杓兰的谎,没有人会去批判,不仅因为它是植物——看看有多少人对大王花充满了恐惧和厌恶——而是它并未真正地伤害谁。不过是小小的一次利用,对蜜蜂而言也并未造成生命财产的威胁,而对它自己又有大利益,这种谎,若是为了生存必需,偶尔撒撒是可以的,毕竟趋利避害是生物本能。

  《哈里·波特》里,斯内普教授威胁哈利,要给他喝“吐真剂”来逼他说出老实话。当时哈利误以为斯内普是伏地魔的人,生恐自己一不留神被他灌了药,泄露了组织上的秘密,吓得惴惴不安多日。然据一些医生说,其实吐真剂是真实存在的,手术室里用的麻醉剂东莨菪碱(scopolamine)即可算是其中一种,另外也有替马西泮和巴比妥类药物,都能令人进入镇定状态、在无意识下真实准确地回答问题。这种研究的出现,实在是现代人对谎言太过于紧张的结果,也是道德标准太教条所致,古人说难得糊涂,人活一世绝不可能个个都是道德楷模,所谓“过得人过得自己”即可,偶尔撒个小谎,只要利己不损人,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若想在这个充满各式谎言的世上自我保护,恐怕就要多了解一些关于撒谎的心理学或社会学乃至生理学知识了,再有就是多看几个著名的历史案例倒也能开阔些心胸见识。因此,《反洗脑II》的内容虽然略高深了些,倒也还算颇合时宜的一本书,且是权威大家之作,患有被害妄想症同时又很想不断开拓自己的利益疆域的充满了矛盾的现代人看了,即便不能醍醐灌顶,总归也能享受一下茅塞顿开的快感。

  《反洗脑Ⅱ》读后感(九):身体运动

  身体运动是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能够传达一个人的心理状

  态和情绪。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身体语言:

  眉毛上扬:不相信或惊讶,蔑视,意外。

  皱眉:不耐心,不同意,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瞳孔扩张:兴奋。

  眯眼:不同意,厌恶,发怒,不欣赏,蔑视,鄙夷。

  避免目光接触: 冷漠, 逃避, 没有安全感, 消极, 恐惧或

  紧张。

  正视对方: 友善, 诚恳, 外向, 有安全感, 自信, 笃定,

  期待。

  紧盯对方:专断、控制的行为,它可能是领导行为的有效

  因素。

  鼻子涨大:情绪高涨或说谎。

  耸鼻子:表示不屑。

  挠鼻子:说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