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被封杀的抒情》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被封杀的抒情》读后感10篇

2022-04-06 03:00: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被封杀的抒情》读后感10篇

  《我被封杀的抒情》是一本由[日] 大岛渚著作,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被封杀的抒情》读后感(一):大岛渚:大导演也有好文笔

  人如果无法感动,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我被封杀的抒情》

  文学与电影,人类艺术的两种载体,彼此迥异却又密切联系。一部电影,本质上就是把文字描述的风景、面容、动作和神态,用影像语言在另一个维度还原。无数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从文字到影像的升华蜕变,两者的魅力完美结合。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电影导演对文字精华的单方面吸收。

  日本导演大岛渚,却证明导演不仅可以把文字转华为影像,同时也可以原创精美文字的能力。随笔合集《我被封杀的抒情》,关于大岛渚的自我经历、关于电影世界以及延伸之外的生命、死亡与哲理。

  大岛渚出生于生命随时可以被抹去的战争年代,父亲在其六岁时即告别人世。父亲去世后一年之内,大岛渚的父辈和祖辈亲属,只剩下他的母亲。死亡这个宏大的生命课题对大岛渚有点来得太早了。在本应该无忧无虑、活泼玩耍的年纪,他却只能与悲伤的情绪相伴。

  就像遭受家庭变故的任何小孩,大岛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受到了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对外面的世界产生强烈的抵触和厌恶。这种影响一直波及到大岛渚的电影人物,他本人也坦诚,自己作品里的少年几乎没有任何情感。

  《夏之妹》中,素直子虽然去冲绳寻找哥哥显得兴高采烈,可是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去旅游而不是寻亲。而大村鹤男面对自己远道而来的妹妹,更是没有表现出任何亲昵和兴奋,反倒是有种不可抗拒的冷漠和疏远。

  幸运的是,童年情感教育的缺失并没有让大岛渚脱离爱的世界。在写下全书第一部分《我的思索,我的环境》时,大岛渚时值39岁,其长子则是7岁,已经比他本人失去父亲时年长。或许是自身成长阶段家庭环境的破坏和亲人情感的不足,使得大岛渚深刻思索明白下一代的具体需求。

  “世界打一开始就是邪恶的。为了将我从这种想法中拯救出来,就必须有人证明有什么东西不是邪恶的,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爱”。”

  大岛渚在书中对“爱”的感悟方式十分独到却又非常精确,同时还概述了自己特有的亲身经历。虽然外界对大岛渚的普遍评价是特立独行的镜头风格和另辟蹊径的先锋手段,但是他根本上是一位守护儒家传统的保守人士。童年的不幸遭遇造就了大岛渚的孤僻冷漠,却没有趋势他走向叛逆狂躁的极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的青少年陷入了史无前例的疯狂和迷惘,毁灭传统和创造新奇成为主流思潮。美国连续出现“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欧洲正逢披头士乐队风靡流行,中国大陆则以不可思议的力量颠覆了几千年的文化。而在日本,一群外形奇特的“疯癫族”无所事事的聚集在东京新宿。

  大岛渚对此种风气抱有无限的同情和理解,在其电影《青春残酷物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影片中那对离经叛道的少男少女是无奈的现实反应,也是他们个人愁绪的发泄。在书中,大岛渚明确表示自己无法拒绝传统社会,事实显示他也的确言行如一。结婚、生子、安家,他的人生并不平坦,却是顺理成章。

  大岛渚对死亡的思索理解,不仅是他生活遭遇面对的个人课题。在日本传统里,死亡一直是神圣又难以面对的。日本上世纪最顶尖的几位文豪,几乎都是自行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时间和方式。

  大岛渚在书中清晰描述了太宰治和三岛由纪夫自杀时的记忆,前者去世时他还只是一位高中生,等后者去世他已经是一位六岁儿子的父亲。

  太宰治说过,活着就是为了死去。或许在他的理解里,死亡不只是生命的终点,更是生命的目的。大岛渚在书中写道,“与生者交流爱,恐怕会极大地伤害彼此,因此我将所爱的人当作死者封存。”可以看出,大岛渚的生死观非常接近太宰治。

  太宰治的尸体被在玉川被发现的那天,大岛渚和同学外出喝酒,不知是否是那时就埋下了日后的影响。太宰治去世时享年39岁,正是大岛渚开始写此书的年纪。青年时代的大岛渚曾经通读《资本论》等左翼作品,他在书中坦诚革命人士都应该像格瓦拉那样在39岁死去。

  三岛由纪夫去世的时候,大岛渚已经拍出了好几部优秀的电影。他在拍片间隙在荞麦面店吃饭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了三岛剖腹自杀的报道。在此之前,大岛渚甚至和他的团队商议请出三岛由纪夫饰演《仪式》中的主人公满洲男。或许早些安排事宜,三岛在虚构的电影里,就可以像《奔马》中的饭诏勋那样,在一抹灿烂的斜阳中奋勇死去。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应该是大岛渚最为人熟知的电影,大卫-鲍伊、北野武、版本龙一、汤姆-康蒂,留下了光耀璀璨的美好时代。大岛渚初见大卫-鲍伊,惊讶大牌音乐人的亲和随性,相处合作时,又对其敬业态度钦佩至极。两人至今都已天堂重逢,风轻月稀的秋夜,听着一曲同名原声乐,难免思念故人,难免热泪盈眶。

  《我被封杀的抒情》扉页就写下了大岛渚拍电影的目的所在:我拍电影,就是因为这样能够抚慰生者与死者的灵魂,同时通过发现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寻找抚慰自己灵魂的方法。

  但是大岛渚最初进入电影界,只是做着没有存在感的打杂工作,完全没有成为导演这种高远的目标理想。那是在战后困难形势下的无奈选择,也是自己头脑发热参加学运的惨痛代价。如今,全世界的影迷可以借着他的作品抚慰灵魂,必须心存感激和钦佩。

  感谢大岛渚在生活遭受坎坷的时候,他没有在现实的不公和环境的困难中颓丧消沉。

  “天亮时,盛开的樱花映入眼帘,这时,我不禁热泪盈眶,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职业”感到自豪。”

  这是大岛渚参加工作一年后,在剪辑间里熬夜完成工作时发出的动容感慨。每一个曾工作到凌晨,或者深夜痛哭过的人,或许都能对大岛渚的这句话感同深受。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我被封杀的抒情》读后感(二):史航:初印象是诗意盎然

  1992年之前看的大岛渚的电影,在毕业之后复习的只有一部《感观王国》,这个片也叫《爱的斗牛》。1988年这个片子传得很有名之后,大家就开始注意它的另外一个译名,觉得另一个译名有一种保护感,特别有安全感。

  那个时候没有DVD,也不是影碟时代,更不是蓝光时代,那只是录像带时期。录影带有一个现象就是,老放的话会掉磁,掉磁多了就雪花,所以我现在想到大岛渚想到的就是雪花,每一个画面都有雪花飘落,这么一个诗意盎然的大岛渚。本来是个彩色片,但我们看,以为是黑白片,可以想象掉磁掉到什么程度了。那时候另一个比较有名的电影是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一开始就是男性的躯体和女性的躯体纠缠在一起,但画面是特别粗的大颗粒,因为它要讲原子弹的事。其实《广岛之恋》是被大岛渚无意中给使用了,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原子颗粒一般的男体女体,但是还是特别执着地在看,因为很激动啊。那时候我们另外传看的几个片子是《凯撒大帝》,这是一个著名的大型的史诗级三级片,然后再有《美国最后一个处男》、《高材生》,把《毕业生》也放进去了,也当做三级片了,还有《蔷薇之恋》,就记住了这几个名字,很重视的是《感观王国》,因为我觉得这个电影有诚意,别的电影跟这个比起来不够有诚意。

  人世间都是有因果的。就在前两年,国内一家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叫《日本AV影像史》,这本书三个推荐人就是大岛渚、李银河还有史航,分为代表了日本AV的生产者、评论者和消费者。

  《我被封杀的抒情》读后感(三):封存感伤的大岛渚

  (刊于《出版人》2016年第8期)

  文/俞耕耘

  大岛渚的人生并非只有一种色调。当我们总对他超越传统,突破禁忌谈论不休时,就不免生出“常识性”的印象:他就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激情反抗者吧。然而,《我被封杀的抒情》这部自传随笔会告诉你:大岛渚其实很感伤,很抒情。

  从《感官世界》、《爱之亡灵》到《青春残酷物语》、《御法度》,大岛渚实现了暴力的抒情。他探讨异于常人的极致之爱:那些恋人间将爱与性混同的苦闷、暴力剥夺与永恒占有的执狂,爱的献祭与宽恕纤毫毕现。他成为人性观察的敏感“浮标”,总能深刻度量人类难以名状的孤独、哀伤和激情。

  《我被封杀的抒情》虽有些意外地绕开对自己电影的评述,但却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最大隐秘。这就是大岛渚的风格其实源于对“抒情”的压抑和封存。刚上大学的大岛渚,“只是迷恋坐在这个港口城市的廉价旅馆的一个食堂里伤感的自己而已。”“黯淡而甘美的伤感情绪十分符合我的心境。”然而,“我封杀了那种伤感,至今已经三十年”。

  至于为何要封存?大岛渚并未言明。我们却不难从他自述从影经历中窥到端倪。“1954年,我作为副导演进入松竹大船制片厂工作”,“经历过因战争和贫困而饥寒交迫的青年无法拒绝这样一个正当职业。但是,制片厂的副导演是一份受尽屈辱的工作。”大岛渚当导演原来是迫于生计的误打误撞,他反讽揶揄的语气,竟也有着满腹牢骚的“可爱”。

  在大岛渚看来,日本电影导演既非职业,更与艺术家无缘。电影著作权不属于导演,而属于电影公司则是最大的荒谬。他有意在电影世界里寻找抵抗现实的方式,暴力与性的表现正是抒发“不平之气”的最好突破。年少时的无力感伤被激烈决绝的姿态所封存就并不为奇了。

  我佩服大岛渚坦率直露的自白,解开了他电影主题的密码。如犯罪题材的背后是他对自己梦境里不断升级的血腥罪恶做出的反省。他同时又是一个无解的悖论,在现实中无法成为理论的革命家。“我身体虚弱,精神也是虚弱的,根本无法承受肉体和精神被压迫到极致。”然而,他却将革命的隐秘情结原封不动地留存在作品里。“一直自以为绝不可能成为革命家的我,比任何一位勇敢地呐喊革命的党员朋友还要渴望革命。”

  我想也正因矛盾的痛苦成就了大岛渚彻骨的深刻。爱与死对于他,总是一体两面,不可拆分。亲人接连的死亡让大岛渚带着反常的感知力:“世界打一开始就是邪恶的。为了将我从这种想法中拯救出来,就必须有人证明有什么东西不是邪恶的,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爱’。”我们终于理解,他电影的内在驱动正是逐爱之旅,用爱的交流沟通生者与死者,“我无论如何都会走向担当你我灵魂的祭司的道路。”

  自白以外,大岛渚通过追忆师友同道,犀利评点他人,表述着自己的电影观。我们要叹服大岛渚眼量的精微阔达,文字的客观平正。他指出今井正忽略人物生理反应与心理本质,只是从观念范式上揭示社会的扭曲,没有挖掘“人类内心的不合理因素”。他看重批评家、革新者的历史担当,“具有果敢勇气进行批判的他们同时也要有肩负重担的力量和真诚”。革新首先要背负重担,解决前人缺陷,绝非另起炉灶,毫无意义的“瞎创新”。有意思的是,大岛渚通过猛烈批评“烂片”,告诉了我们优秀电影的首要标准。这就是要有主体性,要高度自觉,避免无意识的拍摄。“他们并非只拍各式各样的镜头或场景,问题是在于,独特的镜头也好,场景也罢,是否无论何时都赋予了它们以作家自身主体性的厚重感。”

  在书中,大岛渚的迷人不言而喻。他除了有大胆先锋的镜头语言外,还能写一手锋芒锐利的影评文章,哀婉深情的悼念文字。用惊艳一词已不足以表达我们发现他生活世界的那份欣喜。事实上,大岛渚的自述已成为其电影的“对照记”,让我们理解了人性基底深刻的执念和生命的强力从何而来?最终,我们将以同情悲悯,包容世界。

  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

  《我被封杀的抒情》读后感(四):欲海慈航活菩萨,榻上度人欢喜佛

  周末又是雨天。百无聊赖地窝在沙发里,用一整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我被封杀的抒情》。合上书页,我不禁会问自己:当我在读大岛渚的时候,我究竟读到了什么?

  大岛渚,谈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可能很多人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那就是即熟悉却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那部位列世界十大禁片之一的《感官世界》;但是除了这部惊世骇俗之作以外,我对他的了解几乎达到了一无所知的程度。其实,这种不了解也算是正常,他毕生的主要作品基本都在80年代早期完成,又因其作品中充满了色情、暴力的表达方式,无法在我国公映。幸好,我们遇到了这样一本书,由此可以一窥这位蜚声国际大导演的内心世界。

  全书分为“我的思索,“我的环境” 、 “俘虏与天使” 以及 “我生存的意义” 三个部分。

  大岛渚幼时便频繁经历亲人离世,这种面对死亡的压抑,导致他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认为一开始围绕他的世界就是邪恶的。而他是依靠“爱的交流”而生活下去的。

  书中,他这样讲:“我的爱常常是热爱。这种爱的方式也许既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其他许多人。但是,或许只有通过与其他人进行爱的交流,我才能活到今天。”

  大岛渚就是用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表达出对人性的感悟。

  “俘虏与天使”是他对身边诸人诸事的描摹刻画,记录了他从事电影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

  包括对斋藤龙凤早期的志趣相投到后期失和的反思体悟;得知获奖消息之后和川喜多和子在戛纳海滩相拥而泣;与美空云雀初次相识以及难忘的笑声,为电影《战场上的快乐圣诞》拍摄赴伦敦见大卫·鲍伊的情景,等等。

  “我生存的意义”包括了大岛渚的几篇影评。有对当时电影明星演技的分析和对几位日本影评人的侧写回顾,观点尖锐,言辞犀利。如果不是因为误打误撞作了导演,我想他也将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影评人。

  这本书为我们呈现的大岛渚不仅有批判社会的严厉刚直亦有面对生活的诚恳感性。

  佛无定相,却渡不尽这红尘万丈。银幕上那一双双痴缠的皮囊,皆是虚妄;不要忘记,在这大银幕之后还有一双济世殷切的眼。

  《我被封杀的抒情》读后感(五):大岛渚的狂想曲

  《我被封杀的抒情》读后感(六):止庵:巨大的恨和巨大的爱构成的人

  我们经常讲日本电影或者日本文学,其实我们经常会把这个东西给界定了,以为只有一种电影是日本电影,包括动漫。我们以前讲过动漫片,我们看惯宫崎峻,几个月前,在这里谈今 敏的时候也说过这话,就是你以为(日本动漫)都是宫崎峻这样的,今 敏出现之后,可以说这是水火不容的两个人,但是又同时存在。所以我觉得其实大岛渚他给我们的,除了他自己的巨大成就,还有这么一层意思。

  日本电影之间的差别非常之大,不要看得局限。日本的整个文学艺术其实差别都是非常大的。这个国家虽然不大,但是文学的谱系很大。如果你从大岛渚里面看日本,跟我们现在向往的确实不是一回事。

  在电影里,大岛渚他关注日本的面跟小津是不同的,他当时跟小津说,你老拍上层人的生活,丈夫一回家把衣服一件一件往地上扔,太太把衣服一件一件挂起来,成天想的都是嫁女儿的事。这些事在大岛渚的电影里根本就不存在,他不能容忍拍这种电影,这不是真实的东西。

  可是大岛渚拍的东西是不是真实的呢?刚才提到了暴力和性。他的兴趣全是这样,怪的、暴力的、不正规的、犯法的,但是这个是不是真的日本也不一定。每个导演对世界有各自的诠释。

  大岛渚对常态,常规接受不了,还不单是他不感兴趣了,而是他根本不能容忍这种平庸,循规蹈矩,老老实实的生活,他受不了。他在《日本春歌考》后的很多年讲了一句话,他说伊丹十三演的这个教授死于一场煤气,他不是战死的,也不是其他什么死法,死于一场煤气这种叫荒谬之死,他受不了这种平庸的死法,所以把这个死搁在祭元节这天。有段特别好玩,就是大家给这个教授做了丧事讨论,讨论他的死有什么意义,这个死得太荒唐,这个死得一点价值都没有。他以今天的死来证明祭元节的今天是荒唐的,所以是非常伟大的死。这人怎么死不要紧,我们只要解释得好就行。

  从这个电影里面,我觉得大岛渚对整个正常状态是不能容忍的。他是这么一个人,一个巨大的恨和巨大的爱构成的一个人,是他把常规放弃了,我觉得是这样的。

  《我被封杀的抒情》读后感(七):大岛渚:另一种抒情

  大岛渚:另一种抒情

  文/斯索以

  2013年新年过去不久,日本北海道依然冰封,在富士山以东不远的神奈川县,一个响亮的名字伴随着漫长的冬季悄然陨落,电影界为之一震。他就是大岛渚。这个名字在日本家喻户晓,并伴随着一股强烈的冲击力。“大岛渚才华横溢、特立独行,他的电影让世界为之惊艳。”在2000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人们对他如此评价。

  大岛渚不是一个拍大众化电影的导演,因此不会热衷于絮絮的日常,那些对我们来说“正常”的元素在其电影中反倒被淡化了,转而突出生活乃至人性充满“芒刺”的一角。大岛渚是一个面对电影时极其另类、新潮的人,而那颗心也总在企图剥开人性深处的孤独,将其艺术化,甚至最后诉诸于夸张、变形的暴力叙事。正是从《感官世界》《爱之亡灵》《御法度》等电影中,很多人认识了如此独特、如此犀利的大岛渚。

  《我被封杀的抒情》读后感(八):冷眼观影坛,深情念故人

  初看这本书,我有些意外,原本以为是《蛤蟆的油》那样的自传,其实是本评论集。特吕弗,安东尼奥尼的专业影评人身份人人皆知,未曾想到大岛渚也写过影评。导演也可以是作家,只是被前者的光芒掩盖。

  本书的两大主题就是批评和怀念。说到影评,所评的片子大概除了《洛克兄弟》、《灰烬与钻石》、《扎吉在地铁》等外国片,日片均偏冷门,似有被时代所局限的嫌疑?也有可能是大岛渚的影评以批评为主,褒奖其次,他更多是借影评阐述己见。他评价的多为有创新但还差一口气的卖座电影,但语气中可以看出他怒其不争。作为日本新浪潮的旗手,他高举反传统大旗。无论是老导演还是同辈,大岛渚都直言不讳,从自己作为导演的专业角度,分析其中利弊。这其中有对老一代导演手法落后的质疑,也有对同辈才华未能施展的惋惜。大岛渚所评的日本导演里,不可不提增村保造,大岛既欣赏他的创新,也严厉批评他违背自己风格的《焚风小子》。此外,大岛渚也为我们揭开当时影坛的一角,比如战后的影评人现状。在莲实重彦、佐藤忠男以外,还有很多笔耕的影评人,大岛渚尤为欣赏他们身上的知识分子精神。

  相比评论电影和影评人,大岛渚评论演员更有趣(高峰秀子,山本富士子,冈田茉莉子,仲代达矢),尤其是女演员。如山本富士子绝“绝对的美”的局限,一贯好太太形象的高峰秀子应该创作打破环境的角色,被打上恶女烙印的冈田如何创作更生活化的角色。对这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女演员,大岛渚不是一味赞扬,而是指出她们的局限性和待提升的地方。大岛是激进的导演,评论家大岛亦是如此。他不会守旧吹捧,他热爱倡导革新。在评论当时正红的女优时,他勇敢且敏锐地唱起反调。

  虽然本书不是大岛渚的自传,我却在读完后,勾勒出他的人生轨迹。父亲早亡,遗留下的左倾思想的书籍对少年大岛渚影响很大。入行是陪同学面试的意外结果,大岛渚并不当导演,不过是在当时急需工作却无路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最初当副导演,钱少活多地位低,是份苦差。并非科班出身的大岛渚在困境中渐渐磨练出来,最终脱颖而出。处女作《爱与希望之街》有幸得到影评人龙凤的力荐,拿到蓝丝带特别奖。之后却因为《日本夜与雾》引起的风波,大岛渚离开松,走向独立电影。在和子与柴田夫妇的法国映画社的帮助下,《绞死刑》被介绍到国外,成为大岛渚走向国际至关重要的一步。(柴田夫妇在引进海外艺术电影进日本方面的功绩卓著,不该被忽视。)相信正是柴田夫妇的功劳,大岛渚引起法国制片人安纳托尔•道曼的注意,两人合作了《感官世界》。他们的下一部电影《爱之亡灵》拿下戛纳最佳导演奖。之后,大岛渚与伊合作《战场上的快乐圣诞》前,还担心能否请得动大卫鲍伊。没想到鲍伊恰好喜欢《绞》,促成了二人的顺利合作。

  在大岛渚怀念并合作过的诸人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武满彻。大岛渚对他有多欣赏,看标题便知:“唯一的天才”。当武满彻出现在摄影棚,中村登因天才的到来而兴奋,并形容他像“巴劳特得了痢疾”。而在《仪式》拍摄前,大岛渚曾像让三岛由纪夫饰演一个角色,在听闻他自杀后,毫不犹豫的想到的接替人选就是武满彻。看完本书后,我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天才如大岛渚,如果不是身边有这么多优秀的影评人、制片人、配乐家的支持,他大概不可能创作出如此精彩的电影。

  见过大岛渚的照片,眼神冷静严肃,可以想像他在拍摄现场气场强大而权威的样子。最初看他的电影,是因那部常被列入“x大禁片”的《感官世界》。在被大胆露骨的场面震惊后,却又沉浸在它唯美的形式中。而后的《爱之亡灵》可算《感》的姐妹篇,因为制片人、男主相同,故事相似。其实两者又不完全相同同,如果说《感》是绚烂至极的欲望颂歌,《爱》则是阴冷入骨的葬魂曲。为了看本书,我又补了大岛渚其他电影,最令我惊喜的则是《少年》。大岛渚强大的掌控力,完美表达爱与罪的主题。大岛渚似乎也如片中那个少年,用近乎执幼的态度对抗荒谬的世界,不过幸运的他如同高冷的月亮,周围环绕群星一般的各色人才。

  .s:本书值得日影爱好者收藏。有些地方,或可改进。如各篇创作于大岛渚的不同时期,如能按时间线排列,或能让读者更好理解大岛先生的人生起伏与思想变化?文章应是发表在期刊上后整理,如能注释当时发表在何期刊,更佳。目录分三大部分,未列具体篇目,如日后想看具体某篇,可能略有不便。当然,这些地方应该是日本原版编辑即是这样,译本照搬也是应该的。

  《我被封杀的抒情》读后感(九):大岛渚的光与影

  《我被封杀的抒情》读书笔记

  大岛渚[著] 周以量[译] 新星出版社 120,000字 240页

  大岛渚的光与影

  大岛渚(zhu)家庭生活有点凄惨,父亲在自己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个可能导致了他性格中的“温柔”的成分居多。也成了一个性格有点儿乖僻的人,对版权的问题念念不忘仇恨在心。

  童年时自己的孤独的读书,有的还是当时的禁书。这大概为之后的参加领导学生运动提供了知识储备,也为写作提供了基础。顺便说一下,本书的文笔和翻译个人感觉还是很舒服的。阅读的书籍与当时国策社会不相符大概就引发了他的思考,读书后思考,即锻炼了思维,有加深了知识理解。

  1959年拍摄了《爱与希望之街》作为导演出道,1960年拍摄了《青春残酷物语》作为“日本新浪潮”导演而广为人知。期间从老东家松竹大船离开,或者说当了导演之后,翅膀硬了,老子不高兴给你干了,自己组团拍电影去了。

  幼年的阅读,大学的法学学习及组织运动。造就了这么一个善于思考的导演出来。然后果然就成功了。

  这本书中,大岛渚以人为小章节,写了一些事,这些人有帮助过自己的人,有自己欣赏的导演和演员、评论家。大部分是挂掉了之后的悼念,我的语气可能不善,因为书中第111页的“君临战”是什么鬼?我能说脏话吗?

  书中,有大岛渚对于电影的理解:怎么拍电影,拍什么样的电影,电影有什么意义。对于演员的修养问题也有见解,貌似是反对《演员的自我修养》体系。这些理解加重了我对国产电影的不喜欢,是的,我很久没有看国产电影了,都是用国外的商业大片消磨时间。这就是我对国产电影的态度,包括电视剧。听说这几天是什么国产电影保护月?

  电影这个光与影的世界,和书籍一样也是脱胎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的作品。用来佐证生活,控诉生活,提升生活。

  无疑,大岛渚是成功的,然后他就可以轻飘飘的说当年不是年少气盛,而是正因为年轻才气盛。还有就是当时做副导演是没有任何期待的,自己就是在混日子而已。嗯,可以。

  另外第121页那里,大岛渚也有同性恋倾向吗?还是只是欣赏人家的才华?恶寒~

  刚只找到了《御法度》的视频,找时间看一看。

  附记-摘抄语句

  【1】我的思索,我的环境

  1.1 我的思索,我的环境

  1.1.1 职业:让幻想成为现实

  4. 电影著作权不属于作为创作者的导演,而是属于电影公司。

  5. 我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个失败,以及这个时代人们的冷漠。我会一直记恨在心的。

  1.1.2 犯罪:对缺德的自省

  7. 我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是个最为这个世界上的犯罪行为所吸引的人。

  8. 如果一直被关在地牢里,我就无法拍电影了,也许永远拍不了了,与我相爱的某某人也无法再次相见了。

  1.1.3 革命:隐秘的渴望

  11. 我身体虚弱,精神也是虚弱的,根本无法承受肉体和精神被压迫到极致。

  12. 新的身份

  1.1.4 国家:黑太阳的形象

  13. 我心目中的太阳象征着某种残酷的环境(置身于烈日的照耀下也不得不生存下去的严苛状况),以及人们在阳光反射下试图努力生存的愿望。

  14. 人既可以爱死去的东西,也可以在它们的包围下生存。我们只能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是时代的发展,同时又表明了我们自身主体性的衰弱或年龄的增加。

  15. 只要国家使通过战争或死刑来杀人的恶性合法化,那我们就都是无罪的。

  1.1.5 死与爱:你我灵魂的祭司

  17. 世界打一开始就是邪恶的。

  18. 我无疑正走向死亡。

  18. 与生者交流爱,恐怕会极大地伤害彼此,因此我将所爱的人当作死者封存。我之所以拍电影,就是因为这么做能抚慰生者与死者的灵魂。同时,通过发现自己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我寻找着能抚慰自己灵魂的方法。

  1.2 历史与悔恨:安杰耶·瓦伊达

  25. 不要以为他对别人说过同样的话,那就是真实的。不过,他对两个人说同样的话至少可以让我们明白这样一点:瓦伊达在心里已经暗自决定,针对这个问题他要这么回答。只有这一点是真实的。

  25. 他自身知道无法弥补的作为或不作为,可能成为创作的动机。

  25. 过去无法弥补,这是我们面对历史的一种悔恨。

  28. 在作为素材的“过去”里存在着我们与历史的关系,这种关系和现在我们与历史的关系重复变换着。以过去为素材的电影不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制作出来,无论作者如何强词夺理,也只是花架子。

  1.3 虚构党派的朋友呦:悼斋藤龙凤

  37. 龙凤从来没有将自己与大众对立起来思考问题。

  38. 无论怎么鼓起勇气,离开一个地方不仅仅是因为外部环境,也是内心的矛盾促使他不得不这么做,这是种必然结果。与其说是因为一帆风顺,毋宁说是前途坎坷或预感前途坎坷才使一个人离开。

  43. 你要拍更具揭发性的电影,由此,你一定要坚持成为一个揭露整个日本电影界或日本的人。

  1.4 “现代主义”出现时:悼增村保造

  59. 在此之前,日本电影界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鲜明地将自己的方法理论化的导演。这种自觉的方法也被很好地运用到具体的作品中,被影像化,给人以巨大的冲击。

  1.5 我被封杀的抒情

  64. 暗淡而甘美的伤感情绪十分符合我的心境。

  65. 一个飘着细雨的港口城市。我只是迷恋坐在这个港口城市的廉价旅馆的一个食堂里伤感的自己而已。

  65. 我封杀了那种伤感,至今已经三十年。

  1.6 坚强、温柔的女士们啊

  69. 通过嘲笑别人掩饰自己内心的焦躁。

  1.7 悼川喜多和子

  77. 你是追求电影的自由和自由的电影的贞德。

  79. 你是一个只要想到就拼命去做,只要说出口就义无反顾的人。

  1.8 悼森川英太朗

  87. 各个时代的人有各个时代的青春梦想。

  【2】俘虏与天使

  2.1 “衰退”这个标题:小林信彦

  93. 在表达无关痛痒的思想和矫情愿望的评论大肆横行的时期,这是一篇分量极重的论文。文中那些细致绵密的实证都有令人惊诧的渊博知识作支撑,不仅如此,而且还有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强大逻辑性及过激言论。

  95. 电影导演希望世界上所有人都是电影评论家,尤其是希望他们成为赞赏自己电影的电影评论家。

  2.2 沉重的声音:淡岛千景

  99. 头发是女演员的生命。

  99. 人如果没有感动,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此前,我只是按照别人的命令机械地做事而已。但从这时起,我自己主动地去工作了,为了保护女演员的头发,为了保护女演员,甚至为了保护女人。

  100. 我一定要生存下去。

  2.3 爽朗的笑脸:美空云雀

  102. 当时我对电影不抱希望,也并非电影青年。

  104. 我究竟进入了一个怎样的世界。我可能还是属于象牙塔里的人,忍受不了这样的环境。

  104. 耻辱。

  105. 我发现自己已经是能够很坦然地接受这样一个环境了。我已经能够在制片厂里生存下去了,没有了任何苦恼和犹豫。

  2.4 大庭组专属副导演:大庭秀雄

  106. 我并非抱着一定要进入电影界或一定要当导演这种热烈的期望进入制片厂的,简而言之,就是我没有找到其他工作,所以对副导演这个职业的现在和将来没有任何期待。

  110. 人平常的生命过程是电影语言的基本,电影归根到底是导演品格的表现。

  2.5 向敌人学习:永田雅一

  111. 人生中有一瞬间的邂逅。

  114. 人世间既有正面又有反面。

  115. 但命运女神常常是像风一样忽然出现,扇人一耳光就离开了。

  116. 只要有健康的身体,有才能,将来我们一定会在一起工作的。

  2.6通向嘎纳之路:安纳托尔·道曼

  2.7 内心的傲气:佐藤庆

  126. 与其说这是年轻气盛,毋宁说正由于年轻,所以才产生了这样一种内心的傲气。

  2.8 俘虏与天使:大卫·鲍威

  2.9 原军曹的数珠:彼得武

  136. 一个有个性的演员在自己的个性与角色个性的纠缠中才能够演好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如此创造出来的形象呈现的不是剧本里书写的个性,而是在这个演员个性的基础上创造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是否有魅力是区分能否成为一部有魅力的电影的界线。

  2.10 唯一的天才:武满彻

  140. 性情有点儿乖僻的我肯定不会去看的。

  《我被封杀的抒情》读后感(十):被封杀却又不期而遇的抒情

  作为一个对日本电影,乃至日本文学、文化都知之甚少的一个人,对于大岛渚几乎是陌生的,更不要说会热衷他专业的电影行业评论。平心而论,我并不是这本《我被封杀的抒情》的目标读者,更不是理想读者。可是,我偏偏就在地铁上意外地收到了这本书,来自出版界的不期而遇的抒情。

  上海的地铁几乎没有冷清的时候,可能只有过年那几天是例外。早上五点多的首班车、半夜十一点多的末班车,都坐过,总有同路人,奔向他人不知道也不在意的目的地,欢欣地,疲惫地,或者,泪流满面地。站在下班高峰的地铁上,令人感到疲倦的原因不仅仅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八九个小时、未解决的各种琐碎杂事、不充足的睡眠,还有最要命的:不知所往的未来。正和共事的朋友聊着独立生活与独立之精神的可能与否,旁边传来一声轻柔的询问声,打断了我们的谈话。一个站在我们旁边的短发女孩开的口,问我们是否是上周刚在书店办过文化活动的公司职员。朋友笑着说:“明星待遇啊,被认出来了。”短发女孩表达了对活动的赞赏和歆羡,重申了在那场活动里表达的观点。哦,记起来了,就是她,在活动上毫不掩饰自己对主题的欢喜和对书的热忱。未及寒暄几句,同事到站下车,短发女孩和我继续同路,接续着未竟的话题。

  她比我小四岁,充满对世界的美好憧憬。在雅众文化实习刚两周,心里怀揣着对图书满满的热爱。地铁开开停停,乘客上上下下,周遭纷纷扰扰,而她的眼里闪烁着对于未来的无限诗意。她从背包里拿出一本32开的精装书,指着封面说,这是最近雅众文化策划的书,这一本是大岛渚,还有一系列电影导演的书,说着把书递给我。我接过来,默读了一遍书名“我被封杀的抒情”,文艺而忧郁。随后又翻到后勒口,今敏、今村昌平、小津安二郎、伍迪·艾伦,以及省略号。出于礼貌,随手翻了几页内文,装作认真扫读几行几页的样子,合上书,递回给她。她却说:“这本你留着看吧。”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她竟然会把书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心里默默担心她是否会因越权或善做主张而在工作上受到责备,担心她的不可避免的幻灭,同时又受宠若惊,因为她的善意,也因为行业的温情。上一次收到赠书,是在5月的最后一天,赠书作为一次实习结束的纪念,主编的小说签名本。

  翻开第一篇,看到小标题,令刚毕业正面临失业的我不由地苦笑,开篇即是无比现实的“职业”话题。1954年,也是一个“就业难的时代”,大岛渚这个“饥寒交迫的青年”在多家公司的入职考试失利后,通过了松竹的考试,拥有了一份副导演的工作,虽“受尽屈辱”,但毕竟不至于饿肚子,期望着“也许我能当上电影导演”,而实际上一度“为自己找了这份工作而后悔……什么也不想,只是用身体来工作”。有这样的期望和痛苦,怎么可能什么都没有想?青年适应职业的过程不论在何时何地似乎都不可避免经历如出一辙的纠结。被多家公司拒绝,为了某一种极其渺茫的可能性,离开了有转正机会的公司,而新的实习工作与期待有所差别,早上出门更早、回家更晚,称不上收入的收入却更为微薄,而工作前景又悬而不决,一朝负气的结果,只有自己吞下。工作状态一如大岛渚所写“什么也不想”,对未来满是忧愁,只有毫无希望的无力感。而就在颓废的此刻,从大岛渚的文字里看到了相似的情绪,以及从中渗透出来的生命力量——“在一阵胡乱忙活的过程中,我能够通宵达旦地工作了。参加工作将近一年左右,我待在剪辑间里,熬夜完成了电影。天亮时,盛开的樱花映入眼帘,这是,我不禁热泪盈眶,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职业’感到自豪。”(P6)就像萨特说:我们可以哭泣,也可以光芒万丈。

  在这篇《我的思索,我的环境》里并没有提到大岛渚陷入就业困境的原因,直到本书近二分之一处的《爽朗的笑脸:美空云雀》一文的注释里(P103)才解释了其中缘由:“1951年11月,昭和天皇前往京都大学访问时受到学生们的质询,引起了骚动,被称为‘京大天皇事件’。当时,大岛渚作为京大法学部学生以及京都府学联委员长参与了这个活动。也因为他在大学期间参与了诸多学生活动,尽管成绩优秀,但毕业参加法学部助手考试时被判不合格,辗转参加了诸多单位求职考试,最终加入了松竹电影制品厂。”副导演的工作原来是一种政治结果,作为反叛的惩罚,却也在冥冥之中给予了大岛渚一种更强大的表达的潜在力量,即便在那时或许还没能真正发挥,只是积聚着,向死而生。不知是否是巧合,悼文占据了《我被封杀的抒情》集子相当的篇幅,大岛渚写的不只有死,更是是生,热烈的生。“如果没有热爱,哪里写得了评论文章。”(P51)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斋藤龙凤是写影评的达人。川喜多和子“有判断好电影的慧眼以及热爱它的力量”(P80)。出版业也是一样,热爱的力量无法抑制地渗透出来。

  出梅了,大暑,今年夏天读书的状态和这天气一样黏腻,喘着粗气费劲地读着,快要读不下去,却又甩不掉,舍不得放下。从收到《我被封杀的抒情》至今大约已有一月,期间,又在断断续续地读止痷的《周作人传》,读到周氏兄弟东渡日本的青年时代,读到救亡图存,读到两国人的相亲与仇恨,读到启蒙,读到载道与言志,读到做苏武还是做李陵的选择与非议,读到一个人的决然与怯懦。大岛渚在演完《商船特纳西提》后,封杀了他的抒情,可这怎么又能锁得住呢?

  .S. 《我被封杀的抒情》没有序,没有跋,没有编辑手记,没有译者后记,连目录也只标注了三个主题和一个附录,而没有每一篇文章的页码定位,真是极简的一本文集。几乎在一个对大岛渚全然陌生的状态下翻开了这本书,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封底上前几周才看过的电影正是他的作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