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06 21: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精选10篇

  《一些无可厚非小事》是一本由彭浩翔著作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一):【书评俱乐部】我们总是习惯忽视身边的小事

  读书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写日记,等到学业渐渐繁重起来,就改为写周记。那时候无论是真的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写,还是纯粹是为了应付,但至少都是完成了老师布置作业。而随着摆脱学校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上班的繁忙,而不屑再动笔写日记或是周记,一来是总觉得自己时间,二来是实在觉得没什么好写。

  生活似乎就是如此简单日复一日,没有特别值得纪念的事情。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做“每日一拍”的行动,旨在鼓励大家从细小处去着眼,去发现生活之美。有很多人坚持下来这么做,倒不是真的他们每天都有丰富的业余活动,而在于他们真的在寻找每天的不同

  彭导也是这么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就如他所说:“我喜欢留意小事儿,大概是我对这个城市、这些小区的小癖好。”彭导的作品也都是从小事出发,如《志明与春娇》是从戒烟令出发,讲述青年男女需要躲进狭窄的后巷抽烟而引发的故事,再如《维多利亚一号》是从楼市疯涨出发,讲述为了买房还引发杀人动机的故事……再从这本《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一书中看,虽说是一本文集,但可以看出无论何时,彭导一直在创作,哪怕是意象,也把它转化成为文字,倒不是为了写而写,只是觉得应该写下来。

  彭导在前言中说:“为什么不同年代的文字,看起来还契合得如此和谐?”尽管有些时候我们成长了,不过我们依旧是我们自己。有时候我也会回过头去重新看自己之前的文字,虽模糊但终究是种记录,而这种记录也是我们身边小事的记录。《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中的很多文字并不长,像《考验》、《高低估》等大概也就五六百字吧,不过,却很真实地记录了彭导身边发生的事情,回头看看倒也可以成为一种经验、一种教训。文字只是发现身边小事的一种途径,当然还有绘图、摄影等等记录的方式

  或许是这本文集涵盖了彭导二十多年来创作的短篇小说散文、集文及信札,内容比较杂,故而在每一章的分类上略显奇怪,或许有些人习惯从内容着手,而我自己本身习惯从题材着手,前一篇还在看散文,后一篇变成了小说一时间倒是有些难以接受。不过,这些事情也无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是好的作品,无论怎样都会得到别人的认同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二):《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探访人性深处的大真相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探访人性深处的大真相

  之前,一直知道彭浩翔是一名香港导演,但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作家。《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这本书名,正可以概括彭浩翔导演的作品特点。多少年前,曾经看过他导演的电影大丈夫》、《青春工厂》、《公主复仇记》,《志明与春娇》应该我也看过,但实在留不下印象,我回头翻了翻当年写的影评,还能找到《青春梦工厂》、《公主复仇记》当时看过之后写的评论

  如果说彭浩翔与其他的香港导演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彭浩翔有着更大的兴趣去探讨人性深处的秘密,我不知道这对于香港电影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香港电影给人的印象,就是其中的爱情戏一直很弱,电影里的女性从来是以花瓶角色存在,即使香港拍的纯粹爱情片,也在前台的笑闹间,留置了太多的内在的感情上的虚若委蛇。比如最近的《叶问3》中,叶问的妻子由熊黛林扮演,但她在影片里一如香港电影里的女性角色一样,是映衬式的存在,影片在表现她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之时,竟然主动鼓励丈夫去进行一场同门对决,也许只有在港片这样的爱情粗阔的影片氛围才能如此表现一个女人毫不担忧地鼓励丈夫去用肉体一搏。而彭浩翔执意地在他的胶片与文字里去努力探访人性深处尤其是男女之间的活色生香的情欲的秘密,相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实在说是一种异类(我指的是在严肃表现的范畴里,三级片除外)。像《大丈夫》表现的是一群男人寻花问柳的猥琐情态,而《青春梦工厂》则与此相反,表现的是青春期男生如何在情欲的好奇面前应对感情的真伤害,《公主复仇记》也不是一部什么香港标志性的打斗片,而是正奶与小三联合起来对偷腥男人的报复,可以看出,彭浩翔一直孜孜不倦于对男人与女人关系定位思考与探访,从某种意义上讲,彭浩翔的这种拍摄电影的资质,相当于法国电影乐于拍摄的所谓文艺片,而他写作的小说作品,也带有浓厚的文艺气质新潮气味,然而这两种质地,恰恰与我们习惯性了解的香港文化有着天壤之别。这对彭浩翔来说,不知是一种奇货可居的幸福,还是生错了土壤悲哀。但彭浩翔的电影与文字作品,能在香港那一片文化天地里打开一条血路,说明自有他的生存空间,说明他的探讨的精神世界,有他的存在的价值回应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收集了他二十年内创作的小说、散文及杂文,其中有一些作品,曾经在他之前的集子《再不相爱就软了》中看过,从这标题来看,就有一种浓浓的异类味,而也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在书中会围绕什么展开他的人性解剖。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彭浩翔像他拍摄的电影一样,一直努力在探讨着灵魂与肉体在谁主沉浮,男人与女人博弈谁定乾坤。男人情感的游移不定,是彭浩翔的作品中一个恒定设定,就像《爱情农夫》中表现的一样,一个准备向女人求婚的男人,却在见到另一个惊鸿一瞥的女子之后,改变主意。这种定位,在他的电影《大丈夫》中更是对男人的那种欲海无涯进行了赤裸裸的讽喻。所以,在彭浩翔笔下镜头下的男人,纵欲无度,但却不知幸福为何物。在《2303的男人》这篇寓言式的作品中,女友向这个男人索要幸福,其实那个幸福就藏在他床下的箱子里,但是他就是拎不动,而不愿意给予那个向他索求幸福的女人,但是在接下来的一篇《幸福皮箱的新主人》中,女友的新男友轻而易举地拎走了那个皮箱,作者通过这一个虚拟段子手式故事,揭示出如果有真爱或者真心愿意付出的话,幸福的皮箱并不沉重,可以轻易地付给对方

  而对男女博弈关系中的另一方女人,作者也有独到理解。在《恋人碎语》中有一则故事颇耐人寻味,一位女性搭乘飞机的时候,她得陇望蜀,在期望头等舱的时候,还期望由她独占整个飞机,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她的男友的时候,男友立马抽腿走人了。男女博弈的双方各自有着不同的企求。男人正如作者所申说的那样,不断花样翻新地寻花问柳,而女人则千方百计地束缚着他,从而形成了男女对垒的主要冲突向量。这种冲突的结果,从男人的一方看来,就是女人的锋利的伤害性。在《拥抱女人的代价》一篇中,我们看到,小说里的翠儿像所有的女人一样,一直以拥抱男人为赏心乐事象征着女人对男人的束缚与主导,但是男人转而去拥抱她的时候,却被她的后背上的刺给刺伤了,使得男人最终离开了她。

  彭浩翔对男女之间的心理有着深谙的天赋,有一度时期,他还在大陆报刊上开设过类似心理咨询专栏,其中的专栏文章还结集成《爱的地下教育》一书,可以看出,彭浩翔的确有着超出我们想象的香港作家与导演中可以称得上首屈一指的人性透视眼力与识力,而这种两种强悍功力,我们不得不说的是,可能不适宜在香港文化语境里生长,所以,作者的创作环境制约了他的更多的潜质的释放,不过,他能在如此局限的艺术境遇里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展现了尽可能丰富的自己的内在能量,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期待他在对“情感理智探索方面的努力,能够让港片与香港文化有更大的超越,彻底打碎“香港是文化沙漠”的傲慢偏见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三):分甘共味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是香港导演彭浩翔的随笔集,他有许多头衔,“香港作家、编剧、电影导演、制片人、演员艺术家摄影师、主持及书籍编辑等跨媒体创作人”数数竟有八个之多,当然这算不得什么,令人惊诧的是作家和编剧排名在导演之前,无知如我其实早前只知彭导不知彭编。

  搜索“彭浩翔”出现的第二条信息是知乎上关于“彭浩翔是个什么样的人”的提问答案众说纷纭,归结起来有几点得票率最高:有才、世俗(或说低俗)、直男、处女座。这个问题的分类是电影,显然发起人和答题人也以影迷居多。

  观影识人即便不能说是浮躁,起码也是片面的,观书识人同样,我们看到和了解的那个人,其实只是导演或作者想让我们知道的那一面而已。

  人们通常都会在人前粉饰自己的缺点,但不论在电影还是在随笔中都毫不掩饰自己缺点的彭浩翔,与身陷贬低攻击大陆人传闻的彭浩翔,似乎对粉饰自己都毫不在意,他乐于展现自己青春期过剩的荷尔蒙混乱的私生活,也不觉得晒出鸡毛的洁癖习惯会有损形象

  怀特说: “随笔作者是些自我放纵的人,天真地以为,他想的一切,围绕他发生的一切,都会引起大家的兴趣。…… 只有天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才会如此旁若无人锲而不舍地去写随笔”。尽管这样的说法对随笔作者不无批评之意,但我还是认为敢于并愿意写随笔的作者必是有比常人敏锐眼睛和更感性的心。

  这样的人一定是有才气的,《床》《拥抱女人的代价》《爱情农夫》这些寓言般的故事背后,是小孩子似的任性和怨念,也许正是这种任性能解释他私生活的混乱,哪个女人没有点母性爆棚的时候呢。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里尽是文如其名的“小事”,《处女座十诫》对来文的格式要求细致到好比政府公文样本,《给我家清洁阿姨的备忘录》里备忘的详尽程度让人望而却步、不知有没有人愿意去他家做清洁阿姨,《给我可能已经存在或未来要出现的孩子的信》单看名字就能感受到文字背后那个碎碎念的男人或许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好父亲

  我们为什么要花时间读别人的“小事”,如果不是彭粉的话?常人的生命中能被称为大事事件实在有限,正是这些无可厚非的小事充斥了我们数十年的生命,造就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质,读别人的随笔、看未见的世界、参详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我们阅读本书的意义所在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四):青春绝色之彭导

  从还有16天,一直写到最后一天,然后告别。这种文字有点揪心,但又有点温暖。这种记录方式,蛮特别的,估计作者本人,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了。现在都记录在书中了,就更别想忘掉了。只是如果季子是真实的人,彭导,你的新女友会让你讲这些吗?

  他的文字真的没有岁月感,许多年过去了,跟现在的时间,仍然这样的契合。你很伟大。估计是心很大,或者胸很大,或者头很大。再或者上头下头都大。作者很真诚,说19岁的时候满脑子在想女孩子。经常左手右手动作,然后让生豆浆的气味弥漫开来。这是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儿,只是许多男孩不愿意讲出来而已。大学宿舍里的20岁的男孩子们,聊的话题恒久不变,都是追女仔嘛。

  原来彭导也是一个典型神经质,从小到大,满脑子的怪念头。他的想象力,以及各种幻想,亦真亦假。但这才是他的全世界,没有任何界限,神经所及,都是各种各样情怀。彭导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的世界里总是留连着各种奇怪的想法,或者是行为。他用这只这样神奇的笔,描写出来,但是渗合着太多想象,完全没有架子,完全接地气,也完全有些不真实。想起大学时候的一个好朋友,偶然的说起,他说结婚前一定要UP十个女人,当时我们都笑他色,心里却想着他的勇敢大气。如今他已经结婚生子,买房时在老婆大人的淫威下写了她的名字,到现在还在纠结,凭什么他出钱买的房子,要归于她的名下,而且非归不可。说女人越来越霸道,而且蛮不讲理。可是说归说,他偶尔也晒恩爱,很幸福的生活着。过去的大话不再提起,也没有人敢提。其实我心里一直想问,你到底UP了多少个女人呢?这问题不敢问他,就问问彭导吧,希望彭导百忙之中如果看到的话,就顺便回答一下。

  说真心话,我对彭导的作品不了解。也许有些是知道的,但并没有熟知他的大名。今天才知道,彭浩翔是香港的导演,他有许多头衔,“香港作家、编剧、电影导演、制片人、演员、艺术家、摄影师、主持及书籍编辑等跨媒体创作人等等许多的名头。去过香港的人都知道,香港比内地先进了一百多年。只是,彭导也比我行进了几百年啊,他的世界这样的丰富多采,人生之事如此的荡气回肠呢。

  还必须惊异于彭导的知识量。他储备的这许多的知识,以及各种能力技艺,真不是盖的。

  他居然熟知星座知识!

  书中每篇短文都是一篇紧扣一篇,逻辑性较强。导演是善长非线性编辑的,文字都会被一条无形的线串接起来了。编辑这本书的大编们也很用心,很显然对彭导的文字进行了跨越时空的衔接,更加的迷幻,更加的神奇,更加的吸引人了。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写着小男神到熟男神的成长故事。里面有很多真实情感,有很多不可示人的秘密,作者的笔像清凉的小溪水,娓娓道来,读来非常受用,喜感十足,有时候也动感十足,甚至性感十足。导演嘛,最善长蒙太奇手法,把许多的故事、情节、场景都揉进岁月中,挤进情感里,渗进情怀里,他写得舒畅自如,我们也读得荡气回肠,很有瘾啊,我有点喜欢彭导说事了,要不彭导也开辟一个电视节目,我一定是忠实观众。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五):彭浩翔:不做平常事 逸出迎春风

  范典

  看过彭导的电影,再来看他的文字,果然文字与电影,都是一个风格。

  我承认他的电影,是惯用一些小聪明和歪脑筋的,因为想到的,永远是他人不敢想或不愿拍的。有一个小电影,是指甲刀人魔,根据彭导的短篇小说拍的,他还是监制,低成本,又赚尽眼球。再比如那部买凶拍人,都有些古怪而新意十足。

  最正常的,还要属志明与春娇,(亦或春娇与志明?)但也有不正常的地方,如果彭导的电影突然变得正常起来,我估计是他自己不正常了。

  在他这本叫《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的随笔集中,文字异常乖僻,走的也不是寻常路啊。他把恋爱时女孩写的情书,他与床的对话,他对出版社约稿的规章,以及对家中打扫卫生的阿姨所制定的约定,都显出他的搞怪,对生活的一些怪癖。

  吃过一半的话梅和没有放到洗手间的茶水,不要扔掉,因为很有可能他要继续吃完和再次茶泡;卫生纸的端头要折成三角形,以便让他知道卫生被打扫过了,等等等等。他还称自己是个容易相处的人,不知道那位阿姨看了是哭是笑。

  不过有一点看出,他的怪癖是由于常年生活得出的经验,这些经验是经过他的分析和研判总结出来,所以有一种坚强的执著支撑着他。他说,买灯泡时一定要亲自试过,因为店家都会说自己卖的灯泡是黄颜色而非白颜色,结果因为信店家言,买回家就是白颜色的,跟被人审判一样,很不舒服。

  这种“摆谱”一半或许是当导演成功后的个性张扬,一半或许正是太想表达,要将他对细节的把握教给别人。再准确些,能否称之为“偏执”呢?

  或许正是这种“走偏”,令他的电影丰富了整个香港电影的内涵,我们是否也要提倡这样的“走偏”呢?因为康庄大道上走的,永远是那些满面春风之人,而分岔小路上走的呢,总是愁眉苦脸,可是他们说逸出的梅花才分外妖娆。这个“逸”,指的不仅是“逃跑”,还有“超出一般”的意思。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六):不要招惹处女座

  对于处女座的人我本是没有很深刻的了解的,得出题目这样一个定论还真是拜彭导所赐。当年一骚情的都市爱情小欢歌《志明与春娇》让我开始认识彭导。我很想知道是怎样一个导演,能对都市男女的心理描绘的那样“露骨”又深刻。说“露骨“其实有点过分,彭导电影院里的男女只是比较正常的还原了正常男女的肉欲,而深刻则是从电影院中志明与春娇的互动小细节看到了现代都市男女面对感情时的小心与计较。很多年过去,还能记得电影中的小细节,志明与春娇对烟、他们一起看厕所里升腾起的干冰、那句需要倒着看才能明白的闷骚的“我想你“……正是因为细节很充沛,所以才让我觉得电影残酷又感动。

  几乎追看了彭导的所有电影,但还是不够过瘾,所以又找来他的书看,看过他的《爱的地下教育》和《破事》,喜欢彭导笔下精巧的故事和他机智的问答,还有他够强悍的三观。

  这次新出版的《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自然也不能错过。书名就很合我心意,人生终究只是由各种各样的小事拼凑而成的,我很好奇彭导笔下日常但又值得回味的小事都是什么,就是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我打开了一个处女座的世界……

  这本书集结了彭导不同时期的作品,大多都与彭导的各种前女友有关,也有少部分与他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一篇向他投剧本的注意事项读到我头大,细节规范到应该怎么用标点符号; 还有一篇是他写给他的清洁工的,读完之后,我只能说,给彭导干活如果不是一个细节控,还真是Hold不住。还有一篇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彭导写给未来的孩子的,flag立的那叫一个鲜明,我感觉彭导不一定是一个严父,虽说他可能对孩子也很纠结细节,但确实是个开明的父亲。

  电影中充满细节会让观众觉得人物更细腻、立体,对剧情的发展铺垫也更丰富,所以我认为看一个注重细节的导演的电影是一种享受;与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合作,虽然对方要求很严格,但是合作的最终结果一定不会太差;但是与一个注重细节的人谈一场恋爱,看起来并不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看书中彭导的各种前女友的故事,我想如果他的前女友们真的有机会读到,一定会怀疑自己,当年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么?过去这么多年,前女友的面容甚至是手感可能都已经淡忘,但是相处时的打动过彭导的小事却不会被忘记,而是被记录下来,与时光做着顽固的抗衡。

  彭导是一个心思细密的,富有生活情趣的人,所以看他回忆之前感情的细节一定不会无聊,而且如果你跟我一样,没有本事丰富自己的感情生活,可以从他的故事中看到爱情的甜蜜,当然也有爱情的忧伤,看着别人的故事,却不用自己付出心痛的代价,还能从中学习到一点经验,提高一下自己的情商,书看着又很轻松,怎么想都觉得自己还是赚到了。

  处女座的导演或作家的作品你值得拥有,但是选择处女座的恋人,真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你都不会知道是哪一个细节让他动心,又是哪一个细节让他伤心,更不会知道时过境迁之后,他嘴里念念不忘的细节是哪个你不想再回忆的细节。不过话说回来,有失必有得,注重细节的人也容易给伴侣带来细致入微的感动。

  我不是黑处女座,我只是对他们的龟毛作风佩服的五体投地!如果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就是个处女座,就当看不见我吧⊙▽⊙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七):无足轻重却也能甘之如饴

  所谓无可厚非,是指说话做事虽然有缺点,但还是有可取之处,应予以谅解,不可过分指责。这让我立马想到以己宽容,就是以人宽容。生活本应如此,不应该活得太认真,太斤斤计较,要不然必定过得很累,还无幸福可言。

  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天都由一些小事构成,你要以为你每天能过得轰轰烈烈、纸醉金迷,那你就错了。因为多数人的生活基本上都如此,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工作中的细微之处,慢慢绘成每天我们要过的日子。你认为它七色也好,灰暗也罢,全凭你对生活的态度,这也决定你每天过得幸福与否。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是彭浩翔20年散文经典选集。他的书第一次拜读,看了介绍,是关于好恶喜乐,关于烦恼的爱情与社会,人体处女座怪才导演的爱情观、琐碎日常的细节观、犀利敏锐的世事观。他用犀利的笔锋与敏感修辞学,锐利剖析当代社会环境的人情与世故,没有过多感叹,全书平铺直述,但是他的细腻以及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见解却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犹如涓涓细水,缓缓流淌。读他的文章,我才真正理解总有一些小事,别人看来无足轻重,却令自己甘之如饴。

  写给翔的信件如此简单,看似平淡如水,但那细腻的情感却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是那样真实感动。想念一个人就是这样,会数着分秒来过日子,听到他的声音就会忍不住想哭,可能心里有无数的话想说,却在“喂”的一声后没有了下文,在电话两端倾听彼此的呼吸,在“嘟”的一声结束后,心里面似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静。这可能就是爱恋中的我们,害羞的我们,不会表达的我们。

  看了2303的男人,她说她需要得到幸福,于是她偏要,他却不给,有时幸福就是这样,你要的越迫切,它却仿佛离你越来越远,最后背道而驰。幸福不需要我们去寻找,幸福需要我们去创造,如果你有心,你可以尽可能多一点陪女朋友谈谈心、聊聊天、旅旅游、逛逛街,偶尔给平淡的生活注入一点新的活力。我想女人要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你在她身边,多想着她一点,多念着她一点,多关注她一点,仅此而已。幸福不是我想要什么你就给什么,而且我要看到你在行动,就算给不了,有心也足够。

  男人和女人在一起了,有时会纠结对方到底谈过几次恋爱,到底曾经和多少人肌肤相亲。我只知道两人在一起了,就要不计前嫌,如果还想彼此相拥的更久,那就不要再苦苦追问过去的事,应该放眼未来,展望你们美好的明天。因为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如果你非要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离你们分手的日子也不远了。

  我喜欢看书,也喜欢买书,我也如作者一样,特别讨厌人家弄丢我的书或者在我的书上乱涂乱画。每看一本书,我都会习惯性地在上面圈圈画画我所认为的重点,有意义的句子,我觉得书也是个很私人的物品,只可自己翻阅,绝不外借他人,如果外借,就仿佛他窥探了我心灵深处的秘诀,非常不舒服。

  看到他给未来孩子写的信,深有感触。我也希望我的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个性,我们不用标奇立异,但同时亦要小心人云亦云,不要害怕特立独行,要有随时特立独行的准备,别怕去坚持经过自己细心思考认为对的事情,值得坚持的,就坚持下来,哪怕跟身边旁人道不同也无所谓。这绝对是成长中的真理。做自己就好,让别人穿鞋去说吧!

  彭浩翔的4种城市日常+60余篇非道德劝说+7封给不同人的信润滑早已僵化的城市思维,开启你甚久未用的智商。虽然中间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我们从小事中能见人以德,见人以性。也给生活中的我们以无数提示,人在成长中所经历的苦与乐,都是上苍赐于你的礼物,好好珍惜,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吧!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八):【书评人俱乐部】有所谓,无厚非

  彭浩翔跟一般的香港导演都不同,不管是早年资深的,还是新晋新锐。就看他通常的个人介绍,会说小时候老妈怀疑他智商有问题,去医院一查,却发现是个高智商。虽然这事的后半段反转,可能会让人觉得他是在卖弄智商,但前半段铺垫,再怎么着也不是一件雅事,但彭浩翔就总是喜欢拿出来说。

  他从第一部买凶拍人开始,就先声夺人,大丈夫,公主复仇记,出埃及记等片,都是别的香港导演不会去拍,也拍不出来的。那是从一个概念,或是两种影像风格对撞中形成的片子。而且他还喜欢看书,写小说,给自己片子的DVD做导演评论音轨。

  他反复强调自己是个处女座导演,喜欢弄细节,有点强迫症倾向。在《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的开头,他就不厌其烦的强调自己对于文档格式的要求,有点吹毛求疵,不过说实话,老外对于格式也是非常之注重,只是我们这边散漫惯了,反倒认为是不够洒脱。

  他当然不是一个严以待人,宽以律己的人,自己对于格式,平面设计也是费尽心思,不仅表现在他电影的片头片尾设计,在这本新书的装帧设计中也有体现。书名是红色的字体,竖排由右向左,中间穿插着红色的英文。而彭浩翔本人穿着约束衣,嘴上贴着封条,倒挂在封面的顶部。里面的页数,不是通常那种印在每一页的底部中间,而是两个页数一齐印在右边一页的中间右侧,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却让人印象深刻,感觉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很杂,彭在自序中也提到,既有早年读书恋爱时的游戏文字,也有当了导演多年所写的,不过放在一起后,也不显得有割裂和突兀,他说不知是当年太老成,还是如今太幼稚?

  书中很多章节都很短小精悍,与其说是像专栏集,还不说更像是微博书。彭浩翔似乎只拍当代都市题材,而且极为关注年轻人的爱情与理想的激发与宣泄,并总是找到或荒诞或清新的角度与方式去表现,书中的内容也是同样的主题与风格。

  比如在第一部分《可不可以不一定同床》中的《她和她所拥护的熊猫》里,就讲了一个有浓重熊猫情结的女友,会常常说男友长得像熊猫,还是野生动物基金会和中国保护熊猫协会的资深会员,长期订阅每季初出版的熊猫会报。拥有数以百计的熊猫饰物,钥匙圈,圆珠笔,橡皮擦,海报和各类大大小小的公仔。

  这样一个有着奇怪癖好,甚至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女孩,让“我”这个男友怀疑她不是处女,甚至会疑心她跟熊猫做过爱。我觉得这是典型的彭浩翔式异想,很怪诞,也不追求生物学上的精确,更在乎一些小巧而独特的趣味。

  这个故事会让我联想起《出埃及记》来,也是男生对女生的怪诞联想,通过女孩子总是喜欢招朋引伴共同上厕所这一点,怀疑出一个女子联合起来,消灭男人的国际大阴谋。不过这阴谋论听来很大,但具体到细处,还是港式,或者带点日本味道的小事,而不是像美国幻想电影那样的大格局。

  彭浩翔导演是独立,小成本制作出身,可能是出于精神洁癖,他始终坚持着,宁缺勿滥,不轻易作别的风格和规模的尝试,似乎比美国那种独立导演出身的科恩兄弟之类的,还要坚持,都有点近乎偏执。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九):那些时光,那些事儿

  如果扔给你这样一个问题,你这辈子或者说前几十年都干了啥?一时间感觉这个问题当真是很难回答啊,貌似除了保证日常生存,其他的还需从长计议。确切到每一天的话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可以款款而谈,最多的无非是日常中那些自己认为重要,对他人可多可少的小事儿。站着这样一个立场,不得不承认竟是这些被我们大脑所认可的有意义小事儿填充着生活的空间。

  看这本书我建议放弃人们所谓的逻辑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纯粹的放开自己,任情绪随文字而动,感受那文字背后同样或相似的感觉、经历、见闻、生活、冲动……

  作者彭浩翔,一位兼多重身份的跨媒体创作人,自称处女座的他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地方过于挑剔,但我对星座不太感冒,理由很简单:难道这世上只有12种人么?无非是认可了自身这种解释,反过来又继续强化,一来二去使得被认可的特性突出固化了而已。性格是性格,然而我却很钦佩他坚持做自己的主张,在大潮流的人群中持有独立思维的能力。这部作品中的情节多少有加工的部分,但可以肯定是来自彭浩翔20多年的生活经历,所思所想的观念。有时候写一篇故事,读一本书,都可以从中找到熟悉的影子。

  了解了作者的个性和风格,读到书里很多部分的时候便少了许多诧异,因为作者所讲的就是事实,无可厚非。开篇讲述的是青春期的少年荷尔蒙冲动下的纠结和所谓的潇洒(或许是潇洒吧,年少轻狂)。看着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觉得又天真又好笑,没有丝毫嘲笑的意思,只是看到了青春期时自己和同龄人走过的样子,傻傻的可爱,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气,也有些许无知留下的遗憾。

  身为女生不懂男人真正的思维方式,但是从中能看出男人的想法确实很特别,说是感情吧其实青春期不过是性的萌动,说是理智吧,到觉得更有点理智到了自私,说冷血吧,可却还知道难受,然后竟然硬憋着也不让人知道自己的失落和想念。明明很喜欢就是要故作高冷,明明不喜欢却要沾花惹草,明明没想失去,却意外的等到失去了才发现,心空了。最终还是继续生活的轨迹略带玩世不恭的态度走完青春。

  而书中的女子也许是很多女生对爱情的最初期盼吧,有些感受不好说,读一读原话或许会体会的更贴切。这是一位即将离开的女子日日积攒的一打信。

  “很困,但想到你现在正和朋友在吃喝玩乐,睡不着。”

  “我常常都告诉自己,不再因为快要分开而在你跟前哭,甚至告诉自己完全不要哭,但刚才打电话给你,还未听到你的声音,两颗眼泪便豆大地滚下来,真没用。”

  “因为昨晚我发了个噩梦,梦见你不再和我在一起。”

  “一边想你一边写信给你。希望你如果可以看到这些信的话,也会一心一意地想我。”

  “刚才打电话给你,你说在吃东西,过一会才给我电话,不知为何,我又哭了起来。”

  “这大概会是在香港给你的最后一封信了,没有什么要说,要说的之前都说过了”

  可能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女生用全部去爱着另一个人,这份感情青涩而惋惜。找幸福,可以有很多刺激和性爱,然而那里没有幸福;成年人的生活柴米油盐,也没有所谓的幸福;学生妹的上学生活呢?她还在寻找幸福哩!哪里来的幸福。

  人人都在要幸福,而幸福无非是有一个人下决心做好一切准备,要拿到幸福给你,本以为多难拿起的幸福,在这样的决心和行动面前竟然轻而易举,而那个越害怕越找理由不去提幸福的人,竟意外发现自己提起来重得要命的幸福,竟被一位虽然发愁却做好破釜沉舟准备的陌生人,就这么轻松的拿走了,从此原来的人自己丢了幸福。

  小事是生活的大部分,这些小事也无可厚非,事实不太好听所以说的人少,但事实就是这样。有些俗事真不知道该如何广而告之,可这本书偏偏将人生20多年中的小事讲的毫无遮掩,原汁原味。

  那些时光中,有似曾相识的背影,那些小事儿,是需要重新组合的精神食粮。如果不怕辣,不妨来尝一尝书中更多来自生活中成长中的家常饭。

  《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读后感(十):大象跨过的年代

  小时候,跟父母到泰国旅行,欣赏大象表演。人家说,大象具灵性,小孩躺在地上让它跨过去,就会带来好运。不记得那时是我坚持,还是父母纵容,竟真的让我和哥哥躺在地上,任由大象在我们身上跨过。

  后来过了几年,这种大象跨过人的表演发生意外,踏死了游客——果然,跨过了就带来好运,跨不过,噩运就自然降临,这种活动后来就停止了。

  回想起来,到底是我们过去的世界很安全,还是以往对小孩太纵容?我们总是在孩提时代,玩着各式各样的危险游戏,大概当年还没有消费者委员会的《选择》月刊,去指出各项活动的潜在危险。公园的钢架,毫无安全装置的6米高滑梯,家长总放心地让小孩在那里嬉戏,记忆中也没有听过任何在游乐场失足跌死的新闻。那个年代还没有发明那些软胶垫呢。是否现在危险多了,还是我们过去没注重儿童安全?为什么没有防护栏、软胶垫的年代,我们仍好像跌不死。可是到了今天,鼻屎般大的玩具,也可导致小孩窒息?是死神靠近了我们,还是我们的自我保护程序退化?

  我总是缅怀那个被大象跨过的年代,也许只不过是我们的错觉, 生活永远在他方,一蟹不如一蟹。

  ——关于《一些无可厚非的小事》后封那头大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