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08 20:1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经典读后感10篇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是一本由沐溪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线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读后感(一):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

  我找不到更好的所谓“标题”来写书评,最好的大概就是“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

  初识,我看见沐溪姐在文字里种下自己喜欢,这不仅仅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事情,更多的是有一双看得见美好的美好的眼睛于诺大的尘世之间。

  于是我爱上她笔尖流动温暖,爱上一个能在平常普通事物中找到初心姑娘,其实说爱上,也是有向往心思在里面,向往着这样的人过着这样的生活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是沐溪的第一本书,于我而言,还有另一个意义是的,它还是我期盼已久的礼物,回头看了一眼聊天记录,15年三月我特兴奋的与她讲“我梦到你出新书了。”或许是真的对美好有预感,她回复我的是“在准备了,争取今年啊。”在这之前,我们从没有聊起过这个话题,只是简单问候聊聊日常,你看,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带着几分惊喜

  等待它,就像是为自己多添加了一个期待,这本书历经一年终于来到我身边,封面之前见过,一点都不惊讶,却被它的装订形式惊艳,因为我真的没想过它会采用线装版,再翻开书页目录,从(与人生静处)到(心中繁华),从(万物有灵且美)到(随遇而安),那一刻,我看着那些有熟悉陌生名字,心下一片感慨,终于等到你,在三月花开之际,终于等到你,真好。

  忘了何时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种花、种菜,种简单的喜欢,种悲悯的情怀,种爱。”那时候只是觉得文字很优美便一直存于心间,越长大才越明白那种简单的喜欢是怎样的舒心、那种热爱给与你希望教会珍惜

  沐溪在《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里》种下了生活的味道,一米阳光、一味药香,俗世烟火中仿佛若有光,在你来我往中看的见童心、絮语、乡恋中的亲情,每读完一小篇,都会发现普通的生活中处处是时间留下的心迹。

  情绪表达,有热爱就够了。平静才能愉悦,心素才能养绚。

  我想你会爱上她,爱上这本书,和我一样

  简单素净的装订风格大约使额外收获的小欢喜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读后感(二):《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

  近日想淘书看,在朋友推荐下,在淘宝上瞄了两眼沐溪的《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为啥仅是瞄了两眼了,因为它的封面不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咋一看,是现代风的配图。就是几本红色的小书,一盏红色的台灯,一个透明杯中加点小鲜花,还有一个长方形的红色的小闹钟,都静静地躺在一张圆形的小铁桌上,桌边缘发亮的光晕显示着它苍老年龄。然而旁边的两行小字,配上这样的小图。却着实的温暖了我。“懂得享受生活,才能从容优雅地面对一切。”于是我爽快的买下了这书。

  轻翻书页,如钢琴上的黑白键般色彩鲜明的文字里,那些过往岁月里遗留的馨香,涩而甜的回味着。暖暖的。书中写的仿佛就是自己所经历的一般真实动人。一有闲暇时光,我就忍不住坐在自家的阳台上,沏一杯,无糖的茉莉花茶。淡淡的清香,浓浓的韵味,它并不奢华,却足够吸引我。就和沐溪的文字,一样不奢华,但是很朴实,让人忍不住看了一篇,又一篇。并且心有余香

  自小就爱读书,读的书不算多,但至少也不少。我每个月都会给自己定至少15本书的读书目标。但沐溪的这一本《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读到一半时,让我忍不住想把节奏放缓一点。忍不住只想静静的去品读,她所写的每一句,每一字。于是我放慢了节奏,将这本书随身带着。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抱着很虔诚态度一字一句的“尝”完了。真的是“尝”完的,并且口齿留香,意犹未尽

  沐溪的书,就和她介绍她自己的个性一样,很“笨拙”又“稳妥”。她的这本书,共有5个章节。每个章节前,她都写了一个“大标题”,再加几句碎语组成的小诗。整本书结构框架,很稳妥,条理脉络非常清晰

  沐溪的文字,很平淡却有温度

  哪怕就是简单的两字“你好”,她都能通过她细腻笔触,将“你好”两字的温度,给展现淋漓。“岁月不会说话,人会。时间不会作答,心会。往事风流眼底落花。每一次遇见,都会认真的说一句:你好啊。那么多的‘你好’,呼唤着人生,归于静处。欢喜的,是每一程。

  沐溪的文字,很单调却又丰富

  哪怕就是荒芜,都在她的笔下变得生机处处。“荒芜的时候,读一首诗,听一听日子打敲字的声音,叹息的时候,积攒下力气,抬头看星星高高挂起随意故事,都能悟出地久天长。这就是舒服定义,心有繁华,看遍绿意。”

  沐溪的文字,很纯粹却有灵气

  哪怕万物,没有留下痕迹。但在她的文字底下也能看它眨着眼睛的美丽。她在《花笺》一文中写到。“自然的纯粹在于它总能给人惊喜,无论败落还是盛放。该有的身份从不丢失。矜持的时候自是矜持,没有了娇气也不觉得颓丧。即便枯萎到最后,倘若你把花枝拿来插瓶子,捯饬捯饬也还是艺术品。”

  沐溪的文字,很随性而安然。

  哪怕不够清晰,只有个轮廓,在她的文字底下也变得。特别安全感。"年久失修记忆,是真的旧了。在回忆都不占分量。可它们的名字都叫珍贵,要不怎么会放在最隐蔽位置,不给人看,走一程带一程?归纳这些旧,跟日子有关提醒着自己,在陪着它赛跑的岁月里,是真真切切走过。为它梳过妆,为它盘过发。对,她一定是是个女子,也许好看过,也许不。"

  沐溪的文字,很真切而温馨

  哪怕是陈年旧迹,都会被她写出自然喜悦。“一切不被束缚的时光,都有老旧唱片的味道,尘埃落上去,不用擦拭都动人,只当它是陈年旧迹,裱了做装饰"。

  ………………

  quot;你所遇见的,皆是因你而来。"沐溪笔下写的全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件,很普通。却在她细腻的文笔下,变得很鲜活了。充满了灵气和美感。她很真实,所写的东西都很真切。不浮夸。不会让人觉得虚无缥缈或者无病呻吟,更不会觉得她在以一个长者口吻说教。她的书有一种魔力。让你读着读着,心自然的静下。不知不觉就看了一个下午。你突然觉得脖子酸了,眼睛累了时,你哪怕看到地上有一片纸屑,你都不会觉得它是垃圾,会变得烦躁。反而会觉得它仿佛是一只累了,正躺在那里休憩的蝴蝶。让自己不禁一乐。当然,我这是夸张的说法。但是我能确定的,它会让你的心变得明朗温暖很多。有个名人说过一句话:买书是最划算高贵举动!那么买一本《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吧,它让你高贵的不仅是举止,更是你的精神世界

  对,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读后感(三):看,岁月留下的温柔感动

  看书或生活,没有一点感想,那你的岁月得是多么的了无生趣

  真的,有些话不及时说,真的很容易忘记。像我还是这样一个总是健忘的人,被母亲数落了无数次。

  显然,我觉得沐溪姐姐就是一个喜欢记录的人。她不一定善于总结,却乐于观察生活的细节,固有烦恼,却更愿意寻找岁月能带给我们的趣味

  翻看这本书的涣散间,老是想起沐溪姐姐前天晒在微博的那段话,似是这样的:以前觉得朋友之间要忠诚,甚至上刀山下火海,会嫉妒会占有。现在却才觉得,要是能记得,说说话,有得聊就好。

  看到沐溪姐姐写给岛姐的那篇,在朋友圈看见啸啸姐说想蓝姐姐。思绪突然飘到了好几年前,和这些人相遇的时候。想那时候很直接,总是唐突,害怕别人太过当回事或太过不当回事。许是没有支撑自己的事情,空虚了些。现在想,情谊还是那个情谊,记得是有,深深浅浅的,大致是缘分注定的,在来日,时间能告诉你。就像我和沐溪姐姐。

  认识也有五六年了,想起来好久的样子。那时候,我们只是认识,在朋友的圈子里见得到彼此的身影,有时看对方的文章,偶尔问候。不是很熟悉。而后淡出……圈子就是世界兜兜转转,能遇见的终究会遇见。前年,我们又聚集在一起,因为书与文字,因为缘分。想来庆幸而美好。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苦恼,沐溪姐姐也是。她的职业与文字相关,工作辛苦,有的时候也会去吐槽抱怨,但还是一个人把所有的辛苦都熬下来了。只是因为她爱文字,她是这样的坚持。我想正是有着一份对于文字热爱的初心,这本很有诚意作品才会出现

  在我看来她一直是个待人温柔的姐姐。熟悉之后,更多邻家姐妹的亲和力。我和她一样,有时笨拙慎重;但一旦开启话题,也能很嗨。开心有更多了解过程,见到多面的她。“约约是个小孩子,希望不要让她受委屈。”有时,对人对事总有困顿无奈,却感动于她说过的这句话,也突然又觉满足

  过去看她的文字,喜欢她文字里带着哲思的一直的清新雅致,有时还带着些古色古香,总觉得惊羡。她的文字真的很美,很细腻。细细品读,生活像是变慢了。脑海会出现一个温婉女子的形象……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和那些大众化的文字并不同,它不是正能量鸡汤,没有说教成分。一本温暖的随笔集,像她说的私人化物语,好似诉说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故事,她的心里事,她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成了静好岁月。但是怎么可能一个人的故事呢。与旁人的遇见,与事物的碰撞。心中有牵挂,才会有感怀。

  当看到《棉布素衣》,感觉这样的姑娘很朴素,慢慢的,静静的,认真享受着日子的魅力。她们喜欢《用文字绣心》。我觉得这不就是沐溪姐姐吗?

  她一直喜欢花。写莲花。写家里养着的很多植物。用花瓣做书签、用花瓣写字。想起家乡那些不知名野花;她说:孤独是件很私密的事情。对她而言,更喜欢独处的。因为“总要有一些时刻,需要住在各自的宇宙;和她一样,都是爱信或明信片的人,收到或寄出一份礼物。来自远方的问候。那些瞬间,总是觉得很幸福安心。她说寄明信片的时候总是写带着情绪话,被别人察觉,会有种被珍视的感动。

  她喜欢白色。她说:白色不堆砌,不繁杂,简简单单的化开,像景,也像心情。白色就像是我们的底色。内心赤裸裸的时候,也许就是这种色泽。后来也知道,人生需要阅历做人不要太直白。看着她的话,才忽然发觉白色和生活的最初,再到之后轨迹。那样相似。“但那一味白,从来没忘过。”

  后面她写奶奶、写父母。大多写字的人通常在于写亲情这件事上,总是很谨慎。也许是一旦写出来,总是会感怀太多,与家人之间,爱和骨血之情一样真真切切,有的也或许还有少些抱怨和不满,或许相处方式。太爱太深太复杂的情绪。会一瞬间感动到自己,也触动别人。我想到自己与奶奶父母相处,是因为有与他们之间的故事有一样的地方,还是因为那些不一样的方式?看完那几篇,蛮感动的。

  她也写爱情,连遗憾也带着一种美和温柔。不争不求。她说:曾经的故事印证这你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你只要知道,还有那么一个人可以等。

  读一首诗亦或看一本书听一首歌、回忆、惊喜、亲人、朋友、万物之灵、行走中的触动……这些种种,每每溢出的温柔感动,都变成她所收获的礼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份份真心诚意。

  写作多年。从集稿件策划到上市,一年有余。这本《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终于到了我们的手中,也是在这渐暖的好季节。拿到这本书的感觉和拿到别的书的感受的确不太一样。虽然不是我们的书,但它似乎是更厚重的,更加有意义的。就像我们说的,这是家里人出的书。是小伙伴们期盼已久的书。沐溪姐姐的梦想实现了,真为她高兴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或许你也会回望自己的生活人事物有自己所不悦的,但更多的是细腻之处,原来会发现生活之美。珍惜所拥有的,遗憾所流失的,更努力的认真的过好以后的日子……

  就像序里说的。“老去的时候,还可以在墓志铭上写:她认真活过这一生。”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读后感(四):岁月静好,待你柔情

  初识沐沐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当初也许只是听说有这样一个会写字的女子,文字的美让我觉得她生活在离我很远的世界了,和我搭不上半点关系。可是,后来我们因有着共同的朋友而相识,在一个属于我们的天地天南海北的畅聊,这时我所认识的沐沐不在是那个离远得要命的那个会写字的女子,而是一个能常常陪我们一起疯一起闹的女孩,她能文亦能武,她身上的武体现在无处不是女逗比作风,这样我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女子有了另一番感觉,竟不知生活到底有怎样的安排,因为一时兴起,去郑州玩耍,正巧她生活在郑州,借此机会必定大吃一顿,见面时,才知道,生活有时候给我们的都是惊喜。她看上去真的如她的文字那么静雅,那么温柔,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她那白皙的皮肤,温柔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当她的第一本书问世后,我正忙于慌乱之中,无暇顾及,但我知道这本书必定是属于她生活中无比美好的一部分。

  买来书后,急急忙忙地读起来,书里的故事写的温暖,却无处不透着一个自强的女孩子对这生活不离不弃的追求。她爱生活,所以把生活用文字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她偏文艺,所以把文艺用文字细心的记录下来,她喜花草,所以花草在她的文字里有了另一番生命。她的笔触如此细腻,她的生活看似乏味却不失韵味,这样的一个女子,所有的一切在她的笔下是故事也好,是片段也好,都有着浓浓的岁月情。

  看着那些用文字累积的生活,我不由心生感叹,同为女子,貌似自己的生活和文字却少了些格调,有幸认识这样的女子,可以从她身上学到不少。在每一篇文章里,你都能看到岁月赠予她的美好,她对生活的那么期望,这些文字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情怀,今天看到一句话,有些事情是需要情怀才可以做到的,也许支撑着沐沐在这慌乱的生活中继续这般美好的走下去的就是她心中那也有的情怀吧,只有这种内心藏有情怀的人,才能在岁月的轨迹中画出属于自己的风景,在风景里尽情的放纵,让所有的不满和不愤都随风而去,留下来的都是值得被珍藏的,值得被记录的,那种微苦却甜的日子带给了她无限惊喜,成就了如今那么好的她,才有了那么棒的文字。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读后感(五):倘若有天我们老去,墓志铭上可以写什么

  去温柔,去细水长流

  沐溪

  我有时候也会问自己,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敏感、笨拙、不够乐观……这些词语怎么都没办法把一个人塑造成言笑晏晏的好模样。可换一个方向,在这些描述的背面,又是另一番天地:略微敏感的性子总是能让人发现细枝末节的纹理,一圈圈荡漾开来,总能淘到一些好宝贝;虽然笨拙却活得踏实认真,走完每一步,都要看看脚印是否踩得稳妥,从而使好景致入眼的同时也入了心;纵然不够乐观,也不缺乏热情,对待这个世界,总是乐呵呵。

  是这两年,我才慢慢学会揭开了这个背面,开始知道喜欢自己。之前的许多年,更像是秤砣,在不够有能力负重的年龄,偏要往身上加码。大概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希望自己活得耀眼一点,不囿于生活,不困于世情。

  然而,在我们很年轻的时候,这与其说是向往,更像是空谈。你想要耀眼,就总要为自己寻找一些光环,罩在身上,这个追寻之路,从来都漫长。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如此。

  可是没关系啊,只要你喜欢,自然愿意去追。只是在追的过程中,需要给自己一个平衡点,让人向往着日月,还能踩着星星一路欢喜下去。

  这样,你会发现,世界很大,你追得有点累,可又很美,你舍不得不去追。

  我的平衡点就是我无处不在的小欢喜,随便捞起来一个就足够在黑暗里点亮一盏灯。哪怕还不够耀眼,却总有灯光打过来。

  冬天暖阳普照的时候,我喜欢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人。有老人眯着眼睛听戏,播放器的声音很大,却不觉得吵。有小孩子拿着羽毛球拍晃晃悠悠地发球,掉在地上,重新捡起,乐此不疲。也有极具流浪气质的大叔,抱着吉他弹唱着老到有静气的民谣。

  处在放松状态下的人,没有戾气,总让人格外留意。

  夏天傍晚余温未散尽的时候,会步行很远的路,为着去吃某家小店的特色冷饮,隔着窗户看街景,有姑娘在路边拦出租车,风过处,头发盖过前额,还能窥到好看的眉眼。

  无意间的留恋,漫无边际,总让人坦荡荡地舒服。

  也有些欢喜是别人投递过来的,伸手捧住,满是谢意,却在对方的眼睛里看到剔透的暖,所有能出口的话都在那样的漂亮里失了气息。因为这些善意的存在,让我无数次感动与这个世界的慷慨。或许你也遭遇过它的不公,可这些微小的力量,让你对它有了更多的宽容。

  把暖给了别人,别人又给了别人,温暖便流通于世。

  这本书,想要传递的就是这样低微的、平和的,甚至可以说是青涩的人、事,它们对我来说是生活的胶片。在每一个我提不起来气力的行程里,我发现了它们,也被它们感染。我们围坐在一起,打造出的画面一幕又一幕。

  没有喧闹,微笑和叹息都不发声。

  也正因为此,使得书中的内容显得私人化。更像是偏安一隅,低吟浅唱。可谁又能说偏安一隅就不会蓬勃生长,低吟浅唱就不会等到驻足听曲的人呢。

  在私人化的物语里读到属于自己的情绪,这是我常遇到的事,也希望带给不同的人。某一刻的情绪碰撞,我们都呆立片刻,相视一笑,就懂得了其中的意味。

  惭愧的是,这意味尚不够深远。纵然写作是我多年的欢喜,一直以来,如孩童般怀着赤忱,半分未曾想过丢弃。可在文字面前,我依旧很低很低。

  书写的这些文字还很浅薄,可我总想,未来还有十年、二十年,去用心,用力,即使现在写得不好,总有一天,会变得好一点吧。至于我年轻的生命里,想要把看过的东西梳理一番,等到老去相逢,面对这些稚气,还能傻笑一番,与之相认。

  纵它来时浮光掠影一现,我亦视如珍贝。

  而这些微物和遇见里的悸动,只能放在如今写,才不过分矫情。

  姑且算作我的执拗。

  我小心翼翼地把我的世界剖开给你看。若能让你摒弃了浅薄,看到细碎的真诚, 哪怕只有丝丝缕缕,于我而言,就是对这些年坚持的肯定,就是这本书的意义。

  廖一梅的《像我这样笨拙地活着》里面有句话,我一直记着:悲观主义不是情绪,是你对世界的基本认知和态度,我不是一个死气沉沉、郁郁寡欢的人,我是一个乐呵呵的悲观主义者。乐呵呵的悲观主义者,我极其喜欢这个定义。若能这样一直笨拙地、乐呵呵地活着,未尝不是幸福

  老去的时候,还可以在墓志铭上写:她认真活过这一生。

  写下这些时,帘外十一月的秋雨正潺潺,正是,世事大梦一场,人生几度新凉。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读后感(六):回到简单

  成长真的是件可怕的事情。我的意思是,它的确有时候在某些方面能把你变成你原来非常讨厌甚至痛恨的样子。自从工作以来,这样的感受越来越强烈。你学会了谄媚与虚伪,你学会了厚黑与功利。但是现在看来,你不能说这些技能都负面的一无是处,因为你需要依靠这些原先你极其厌恶的东西,在“丛林法则”里生存。当回到家,回到自己的世界,你还会变回那个始终如一的你,那个渴望简单安静的你。

  这对于整日忙于业绩指标,长期无心停顿下来观察品味生活的我们来说,沐溪的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她对于人、对于物、对于生活的细微 观察,以及她的所思所想,就显得如此动人。说实话,好生羡慕。

  如今,那些忙里偷闲的假期和放松时刻,对我来说,都变得更加弥足珍惜。我会记得小学时候放学回家,在金灿灿的夕阳里慢慢地行走;旅英留学时,每当不想写论文的时候可以一个人跑到海边坐一下午。当然,这样的闲情逸致,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美好。而现在,我也只能在假期里,才能回到这样美好的静度时光。

  感谢沐溪写了这样一本书,把她的静度时光分享给我们。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读后感(七):时光的绣女

  时至今日,于我而言,文字似乎更多的成了一种消遣。记得冰心说过一句话:娱乐不是‘消遣’;消遣两字的背后,隐隐的站着”无聊“。是呀,我对待文字的态度,并没有那么认真的执拗,像你闲暇时看电影、听音乐、逛街。一度觉得,内心里真正喜欢的东西,是绝对不能借以谋生的,一旦与金钱和生活沾上了关系,似乎,再怎么深刻的喜欢都会变得不纯粹了。她就会沾上功利,染上世俗。

  不同于我的散漫和随意,她在文字之中,却是一直附注了梦想的。 她在书中写到“做一个静默的书写者,比任何外在的称呼都要响亮,这是一项沉甸甸的荣誉,我把它做成勋章,挂在左心房。”这是一生的信念,做一个书写者,用文字绣心。她在《银戒》中写到:有时候看得太重,未尝不是累赘,少了许多原本能随意铺排的快乐,但也不悔,人生总归要有一两件执拗到旁人看来矫情的事。文字对于她来说,就是这样的吧,执拗到矫情却要用尽一生的追求。还记得以前她跟我说想自己做一本杂志,名字就叫良辰。那时候我还用电子杂志的软件,把她的一些文章编排其中,发给她看,想着,也算是为她的梦想做一点小小的安慰和鼓励吧。制作的很是粗糙,她却不胜欢喜。她就是这样的人 ,随便一点简单的事情,也可以让她欢喜很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悲悯心很重的人,也是很容易满足的。

  想起来,其实我们认识很多年了, 不论是文章中的沐溪,还是现实中的艾润,她都是人如其名,文如其名。安静美好,坦荡清明。 工作之后,我很少和她联系,心境不复从前的纯净,也知道她工作中颇多不顺心的事情,像她说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固执地守护着自己的城堡,任何附加的形式似乎都是打扰。想让我们之间的感情一如既往的纯粹,见不见面都不重要,可以分享一些细小的感动和美好的事情,偶尔表达一下问候,这样就够了,很多年以后,我们还是会想起,曾经从对方那里获得的安慰和喜悦,像是一道光,照亮在我们人生的每一段历程。

  一度觉得,这个社会已经进入了一种病态。饮食、交通、阅读,甚至于情感都进入了速食时代,并且人们也活的越来越粗糙,礼义廉耻,道德底线也越来越模糊。有很多珍贵的情怀,可爱的物什渐渐消失在沉寂的光阴里,只剩下一些长吁短叹,表达着我们偶尔的怀念。可是,沐溪的生活里却不是这样的。她依旧保持着,一份清明,一份认真,一份细致,一份敏感。她对所接触的人和物有着强烈的感知力,对这个花花世界心存着虔诚的喜爱和悲悯心,虽然她不止一次的说到,自己很笨拙;也许她口中所谓的笨拙,更像是对生活保持的那份和世俗格格不入的纯真以及朴素的执着。这些,你都可以从她的文字中感受到。

  她铭记所有好的一切,与人生静处。即便是她所珍视的这些不过是些诸如花卉市场淘回来的廉价的花或者两支莲蓬云云。这些,都被她视作生命里的小确幸。她说心中繁华哪里都有故事,随意的故事都能悟出天长地久。她笔下的一切,都是那么恰到好处。她写花笺写局部写糖果写高跟鞋写棉布素衣写银戒,写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件,都充满了灵气和美感。她很文艺,又很世俗,并不会让人觉得虚无缥缈或者无病呻吟,因为那些都真切的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是我们生活中真真切切感受的。是的,每一样东西,在她的笔下都被赋予了生命,彻彻底底地透亮着呼吸。她想要这一生的轮廓,都有随遇而安的底色,可是她也清楚的知道,生活并不是那么安稳,没有那么多轻柔的色泽。平顺或者坎坷,都没有关系,坦然接受着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用坦坦荡荡的态度,才能去过随遇而安的生活。她写经营着小生意的夫妻,在粗糙的生活里过得相濡以沫,好像理解了俗世烟火的意味;她写奶奶写父母亲,写一起长大的伙伴写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写教书的地方等待她故事结局的孩子们,一些寻常的事情,却让我无端的感觉到厚重。知道她的那段教书的岁月,似乎从最开始就是不甚美好的,但是,到最后她却收获到了孩子们最诚挚的喜爱和眷恋,我想,对她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珍贵了吧。

  我一直都知道,她很擅长遣词造句,用文字记录时光。但是,当我拿到她的书,并且随手翻来阅读的时候,还是又被她感动到了。一是文字的感染力,还有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梦想的光照进现实了,看啊,我们身边的人,终于破茧成蝶了,虽然,她的这本书,到现在还不是那么畅销,但是,她已经像一颗珍珠一样,在芜杂的世界里,展露了自己的第一缕光,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人,被这束光芒照耀到,并且喜欢上她的文字和她。这是一本不忍猝读的书,因为每一个字,都可以体会到作者的用心和善意。再者,就是觉得这本装订成册的书,背后又承载了她的多少努力和辛苦呢。像她做编辑,写文字,到出书,背后所经历的辛酸是我所不能体会到的。这本书,就像她的孩子一样。由衷的为她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对她隐隐的心疼。当然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她一定是幸福多于辛苦的,希望如此。

  她在认真的活着,认真的书写,这本书也值得你认真的对待,细细的品味。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读后感(八):像忍冬,冬月不凋,叶子常青

  我认识沐溪是因为写作。她找我约稿,从一篇文章到一个专栏,我们之间的互动由少变多。

  我一开始并不知道她也写字,一次聊天中才知道原来她会写一些散文和故事。自那之后,我们开始相互鼓励,关于文字我们都有一个小小的梦。它不庞大,不刻意,不坚硬,更像夏夜水边的萤火虫,闪着微光,只想照亮某些需要的人。

  沐溪是一个有心人,她会在邮寄样刊的时候夹一张明信片,写三五句温软的句子,读起来春风化雨,熨帖人心。她也会在年末的时候邮寄一份定制版的日历,让你仔细地过生活,记录每一个日与夜。

  在收到沐溪的新书《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之前,我们就聊过她所写的内容,她说,是关于她过去十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些感悟,一些经历,一些成长。她都将它们变成文字写在了书里。当我翻 阅这本精致的小书时,总觉得自己应该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带着它,晒着太阳,吹着风,享受着生活的安逸,然后慢慢翻阅。

  沐溪的文字很细腻温润,她是那种诚恳且认真的作者,每一篇文章都仔仔细细地写,仿佛要把她在生活中感悟到的内容都倾尽全力揉碎了,用更容易读懂的方式写给大家。我可以看到她对花与草、人与物的动容,在她的笔下,所有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陪伴她,而她记录和感激它们。

  我一直觉得能够活得如此诚恳纯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至少生活的风雅已经被繁杂的工作、人际关系磨掉了保护层,像是一张掉漆的桌子,开始斑驳,露出原本的面目,纹路不再优雅,表面也失去了光滑。

  可,沐溪让我改变了这份认知。她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并感染着周围的人,她读一些不太街边的书,做一些许多人觉得浪费时间的事,写很多清浅成不了爆文的字,一个人活出属于自己的甘甜。

  在《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这本书里,许多文章前面都会有一小段沐溪节选的文字,它们对不太读书的人来说或许有些生僻,但真的很美。

  比如:

  《感觉》里描述的:夏日蓝色的黄昏里,我将走上幽径,不顾麦茎刺肤,漫步地踏青;感受那沁凉渗入脚心。

  《秋日》里所写的: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

  《我》里面的句子:我是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你再不来,我就要老了。

  每一段话都那么优美,像是流淌在琴键上的音符,我阅读的时候,会感觉到她曾经阅读时的微笑。

  我对沐溪后面部分所写的随笔很有好感,她像是在绣一件精致的旗袍,带着一点点古旧的气韵,针脚绵密,一针一线都落得诚恳。我想这真是一件华丽却不争艳的衣服,适合诸多场合,如她的气质,恰如其分。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适合春夏秋冬配着清茶阅读的好书。我常常想一个作者要有多安静的内心,才能写出如此沉静的文字。我一篇一篇翻过,不由如此惊叹。

  沐溪,你和这本书都让我惊喜。像忍冬,冬月不凋,叶子常青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读后感(九):从一年四季到一辈子,她都爱得刚刚好

  终于看了这本书。这个“终于”的意味有一年那么长。从沐溪写下这本书的第一个字开始,我就在期盼着它的到来。去年,她跟我说她要出一本书时,是风暖花香的季节。今年,拿到这本书时,也是这样明媚温柔的日子。这本书也像这个季节一样,值得期待,值得细细读来,值得花费好时光和它一起静度。

  翻看这本书时,轻轻浅浅的文字又将自己引回了去年的每个时间节点。认识沐溪是前年冬末,彼时她在我心中的印象:啊,不是一个好接触的人呢。后来,时间推移,原本清冷的印象被越来越炽烈的阳光蒸发殆尽,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活泼、热烈的她,将每一天都过得鲜活明亮,也渐渐发现,原本的清冷大概是因为她对生活的嗅觉更敏感,对突然而至的另一个人有点不知所措而已。熟悉之后,才发觉她有着不符合年纪的“幼稚”,不会掩藏情绪,不会圆滑世故,活得认真分明,也仔细稳妥,有着她书中写的那种“可爱的戾气”,带着软软的棱角,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行我素,保持单纯和干净。

  去年冬天,她邀请我去她的小屋做客。都说房间是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她的状态应该是阅读,进门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书,分门别类的图书立在书架上,满满当当的。桌子上摆放着她下班途中捎回的鲜花和绿植,养花的器具也不苛求,或是透明的酸奶瓶,或是粉扑扑的化妆瓶,清水养着,任它们随意地生长着,蓬勃有生命力。屋子不大,东西很多却不凌乱,每一件都摆放在各自的位置上,仿佛它天生就应该在那里一般。因为整齐,每一本书,每一朵花,每一个物件都是安静乖巧的样子,屋子里横生出迢迢的暖意,让人不自觉地就懒了下来。

  在我到达之前,她就为这场周末小聚做足了准备,早早起了床,去到菜市买来新鲜的小排和蘑菇,花了一个上午煲了一锅靚汤。午饭时,盛汤的是她精心淘来的瓷碗,一碗浓汤入胃,暖了身也暖了心。削皮分瓣的苹果用精巧的小盘子盛着,入口清甜,一切都是周到舒服的,细心得恰到好处。感觉她在生活中就像是一个精致的拾荒者,在苍茫的人生里,大家都忙着赶路时,她总是不急不慢地捡起被遗落在路旁的细碎花籽,然后用心呵护,等种子长大,等岁月开花,开成自己的一座花园,偏安一隅,不争不抢,一茶一饭,一件素衣,一米阳光,就能让她满足,从容优雅地面对周遭,从一年四季到一辈子,她都爱得刚刚好。这本书,仿佛就是她性格的一个小小缩影,平顺温和。

  作为一个每天背对背相坐的人,我了解她对这本书的偏爱,因为是她的第一本书,也是一本偏离主流阅读体验的书,没有鸡汤励志,没有缠绵言情,有的只是她对生活的暖心随笔,记录着日常烟火,没有波澜壮阔,却足够意味深长。也因为是她的第一本书,所以她足够虔诚,从书名的一波三折,封面设计的反复修改到上市日期的一再拖延,都倾尽心力,只是想让它变得更好一点。现在,它终于以这样一个素雅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不止一次对她说:你真棒,你真腻害,写得真好,这样的称赞,没有假装,更像是一个小粉丝对偶像的崇拜。我接触到的第一个“活着的作家”,我希望她会越来越好,也相信她一定会越来越好。

  《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读后感(十):人生只差好好静度时光

  1.卡夫卡说,幸福的人啊,小心你们的笑声不要太大,因为你会惊醒隔壁的痛苦。

  2.平淡的生活足以滋养笔底波澜。——黎戈《各自爱》

  3.适应宁静,却不是时时都能面对它。越是柔软的东西越容易让人无所遁形。避不开,所幸痛痛快快地接纳。

  4.总有一些风格是私人化的,间或类同,也会有细微的偏差。你控制它久了,就成了专属标签。人也一样,找寻自己,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定位的过程。为自己定位,在复杂的世界里开辟出特色。可以不漂亮,没有斐然的才华,只要有这么一份独特,也不乏可爱。

  5.年少的时候负责青春,年长的时候负责修炼内心,年老的时候负责优雅,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负责美丽。

  6.书写的过程,于我而言,是一种静默的抒发。一个人待着,不用说话,手中的笔不停,填满纸张上的空白,还有心间的空白。像弹奏钢琴的人,敲下黑白键。

  7.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8.我们追求内心强大,往往是因为还不甚满足于自己的状态。似乎向上一分,瞭望的更远一些,就能更有意义一点。追根究底,谁也不知道,这个强大的底线到底是什么,或者也不需要什么底线,追逐的过程本身就足够绽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