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怪简史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海怪简史的读后感10篇

2018-05-11 20:1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怪简史的读后感10篇

  《海怪简史》是一本由盛文强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怪简史》读后感(一):神话真的远去了吗他想拉回被我们抛弃的想象力

  “有一种美人鱼,就是儒艮吗?”

  昨天下午,悦览树24小时书房,一位可爱姑娘坐在妈妈身边,问了作家盛文强这样一个“专业问题”。

  昨天的钱报读书会,盛文强精心准备了一个PPT,用一张张百度也搜不到的古画,讲了好多有趣的海怪故事新书《海怪简史》出版后,碰到一个问题,经常有人问他:海怪真的存在吗?

  这位1984年出生的青年作家,总是有点哭笑不得人们想象力被强行摘除了,大家对正确答案如此翘首以待,对审美无能为力

  在认真回答了姑娘的问题后,盛文强还是有点感慨。随着童年时代的远去,海上已经难以听到海怪故事了,当年的海怪故事讲述者们,也凋零殆尽。神话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渐行渐远

  作家盛文强做客钱报读书会讲海怪故事

  神话真的远去了吗

  他想拉回被我们抛弃的想象力

  海怪来自古人自然现象

  开的脑洞

  海怪在现代人看来,确实是冷僻题材。但在“无知”的古人世界里,虾可以是兵,蟹就能成为将。

  早在公元世纪,身在东晋的博物学家郭璞在批注《山海经》时,见文中记载的海中大物比比皆是,就连一只大蟹,在海中也可生长为“千里蟹”,于是感慨海中珍怪之丰。

  “海怪是怎么发生的,很多时候,其实是人们耳闻目睹的自然现象。比如巨鲸搁浅。当一种自然现象被古人看到了,他就能想象。”盛文强说了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17世纪末的家庭教师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记载了莱州鲸鱼搁浅的一段传闻

  蒲老师说,这条大鱼无眼珠,被认为是海中龙宫遭贬的大鱼,它的眼睛是夜明珠什么的,更为神奇的是,居然有人在大鱼眼眶的积水中溺死。“民间自有一套解释自然现象的逻辑,龙宫水府的志怪模型,早就在百姓心中有了设置。”

  其实,小姑娘问的这个关于美人鱼的问题,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不光是中国,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很多儒艮、海豹、海狗,在特殊天气之下,会让人产生一些错觉。”盛文强说,因为它们的前面长着两个鳍,可以支撑,会有视觉误差,看上去像是两只胳膊,就会被认为是半人半鱼的形象

  听出来了吧,这样“正经”的回答,是正确答案,但听起来,就没有蒲松龄来得有趣了。

  实际上,美人鱼在中国古人眼里,脑洞能开多大,就有多大。

  “这是中国版的美人鱼。”盛文强放了一张清康熙三十七年《海错图》,一个叫聂璜的清朝画家画的。

  “哇,嘎丑的啊。”台下,好多读者在嘀咕。

  确实,这跟我们常见的西方美丽的人鱼形象,相差太远了。它们几乎跟人长得一样,而且还是雄性的,块头很大。唯一剩下的鱼的特征,只有后背上的一段背鳍,手指间的连蹼。

  盛文强并不解释,又接连放了好几张图,有些来自古代版画,有的来自《山海经》绘本。图里的人鱼,不光有人头鱼身的,也有鱼头人身的,还有一种整个身子完整的鱼,四肢却是人。

  “这是人鱼的另一种变体。人和鱼之间杂糅的方式,有非常多的模型,人鱼在《山海经》里是比较神奇的,肉吃了以后据说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痴呆症。”盛文强说。

  田螺姑娘

  最早是个海螺

  可是,那些故事里的想象,真的只是虚无缥缈的瞎扯吗?

  其实,仔细翻翻《海怪简史》,你会发现,盛文强也很有耐心,他不让一丝一毫现实侵入小说,所以,很多读惯现实题材小说的人,初读起来,会觉得“看不懂”,甚至觉得“童话都是骗人的”。

  其实,古人是有“心机”的。

  “欲望恐惧,是人类本能的两种潜意识,所以产生了一大批中国海怪的模型。人们根据实物,然后附会成了人形。”

  说欲望,那还得说美人鱼。为什么我们要在前面加个美呢?它明明长得那么丑。

  盛文强提到了林坤在《诚斋杂记》里记载了一段话,其中有句话:皮肉白如玉,灌少酒便如桃花意思是说,这里出现的海人鱼,是一种与人几乎完全一样的生命体,几乎看不到鱼的特征,而且是“美丽女子”,所以沿海地区单身渔民经常抓来这种人鱼,养在池沼里,以备不时之需。

  还有一种海怪,我们在民间故事,包括现在日常生活里,也经常会提到,形容某个姑娘特别贴心贤惠,就说她是“田螺姑娘”。在我们惯性想象里,这个姑娘是田螺变的吧?

  盛文强在PPT里,放出了一张水盂的照片,就是古代文人文房第五宝——盛水的器具。这一只是清末民初的,造型别致,一只大螺上,趴着一位S形的妖娆女子。

  “其实,它的原型,最早出现在任昉的《述异记》里。”盛文强找到了这个故事。有个书生叫谢端,福建人,经常在海边看美景突然发现了一个大螺,破开后,出现了一个美女。美女说,我是神女,玉帝觉得你人品不错,让我以身相许。

  “可见,这里的螺是海螺,后来这个故事由沿海传入内地,便演变为‘田螺姑娘’。由螺中的白肉到美女的联想,其实就是濒海之民的欲望折射。”盛文强的解读,让大家恍然大悟

  海怪

  映射了人世的一些问题

  听起来,海怪跟人的生活,其实很贴近,“很多时候,映射了人世的一些问题。”

  这本书的封面,盛文强别有用心地选了清末宗室溥心畬的一幅国画《海狗精》。以海怪入画,在国画中是蛮罕见例子。画中的海狗,身穿红袍,衣纹飞动,头部仍有犬科的嘴鼻特征,双目小如黑豆,头上有茂密的卷发,脚上穿着黑色的圆口布鞋。看气质根本就是一个文人。

  “海狗精相貌滑稽衣着的雅逸,反差很大,也正是这种不相称,其实讽刺了那种附庸风雅装腔作势之辈,这种人,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也有很多。”

  盛文强又举了懒妇鱼的例子。有一个妇女非常懒,经常在织布的时候睡着,后来让婆婆给打死了,她就变成了懒妇鱼。它懒得很离奇。因为她好吃懒做,变成鱼后,也很胖,油脂多,于是,油提炼出来后,可以制成蜡烛。但这个蜡烛也很邪门,照在赌博的地方歌舞升平的娱乐场所,就锃亮。要是照在纺车上,就根本看不见。

  “她还保留了懒的本性,但懒得很幽默,这也是人世的映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原型就是海豚,因为都是哺乳动物,油脂量都很大,有人曾经提炼过灯烛。”

  听了这么多故事,记者最后还是很“肤浅”地问了那个让他头痛的问题:海怪存在吗?

  盛文强腼腆一笑,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某天,在烟台,一只800多斤的棱皮龟,落入了渔民的渔网。经验丰富的船老大知道,乌龟应该得了病,如果身体灵敏正常,绝不会误入渔网。

  人们准备把它卖到蓬莱的海底世界。就在吭哧吭哧把它抬到船上时,突然起了大雾,很多人都看不见了。船老大有些害怕,只好试着安慰棱皮龟:我们送你到那儿去享福,你有病,我们给你治病,是为你好

  这时,大雾突然就消散了。

  “这是现代版的海怪故事。”渔民给盛文强看了棱皮龟的照片,非常大只。“作为一个故事,我们把它记下来,就可以流传,也可以成为一个新海怪故事。”

  所以,狭隘个体生活经验,是无法诘问文学想象的。盛文强在想的是,如何把我们抛弃依旧的想象力,拉回来。

  (原标题:神话真的远去了吗他想拉回被我们抛弃的想象力)

  http://3g.163.com/touch/article.html?docid=BPBFF07L00014AED&from=x&referrerdomain=m.yz.sm.cn&version=A

  《海怪简史》读后感(二):在他的笔下,无人写过的海怪也有了生命

  沈从文的湘西、贾平凹的废都、莫言的高密、苏童的枫杨树、韩少功的马桥……如今这串名单上可能要加上一个:盛文强的半岛。

  自《山海经》之后,海洋文化就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隐退了,几乎与文学绝缘。即使近代西风东渐,也只有海派小说而并无海洋小说(海上花也不过是盛开在十里洋场)。当代文学的地域版图虽然已经被迟子建、李娟等扩展到了东北、新疆,然而依然海波不兴。驰名海外的明代女海盗邓一嫂只出现在博尔赫斯笔下及《加勒比海盗》片中,中国人知之甚少

  小说之创新不只在于技法、语言的不拘俗套、剑走偏锋,更重要的是对蛮荒题材的开垦。当陆地上的穷乡僻壤、边疆山林处皆有熙熙攘攘的笔来墨往,海洋这片自古以来少有中国文人一毫深入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之不竭的新的文学可能性

  出生、成长于胶州湾半岛上的盛文强近年来用《半岛手记》、《渔具列传》、《海怪简史》去打捞起被抛弃已久的古老想象力,承续洪荒年代的奔放想象,将飘散于海风中的海洋传说零落于正史之外的野史、笔记糅合为一。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个偏居于大陆边缘、侧身于古文典籍、未曾被系统记录的海洋文明

  在他的笔下,那些无人涉笔的海怪、渔具、海洋传说一个个都如海市蜃楼摇曳迷人

  《海怪简史》读后感(三):我们从海怪K——an(看)见了什么

  我们从海怪K——an(看)见了什么?

  ——简评《海怪简史》

  朱琺

  意大利知名小说家迪诺•布扎蒂有「意大利的卡夫卡」之誉,他写过一篇叫〈海怪K〉的短篇小说——K正是卡夫卡的首字母,也是其《城堡》、《诉讼》等多篇小说的主人公;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作品是现代文学的开端,而K故而也是最初与最著名的现代文学人物。而在布扎蒂的笔下,那被称之为K的海怪,是个黑色的庞然大物,传说中,它固执地尾随人一生,为的就是要吃掉他。但在小说所展现的事实层面上,那个自幼在海上被海怪K盯上的孩子带着毕生的恐惧,始终远离大海,过着平凡日子,直至衰颓到死亡将临的时候,独自去海上面对他终生的「追随者」,却亦真亦幻地听到K告诉他:多年以前,海王命它捎给他一颗宝珠,少年凭此可以成为帝王伟人或者富翁结果现在,宝珠、海怪以及那个逃避了一生的人的生命,统统失去了意义……

  比之古典的利维坦或者现代《老人与海》中的大鱼,这个叫K的海怪更具有寓言色彩以及更怪诞,给人留以浩大如海的阐发空间。被海怪尾随终生的,或许并不止是短篇小说中的那一个人物,可以说,现代人普遍都经受着如许命运,处在各种各样未知焦虑与恐惧中规避着命运的意外恩赐,庸庸而碌碌。这个来自未知世界的庞然大物,某种不明意志、或莫测命运的使者,因此可以看作是错综复杂而具有压迫感的现代性的一个喻体。这个海怪K,是我看到盛文强所撰《海怪简史》一书的书名时,马上就从欧洲来到我的脑海中的形象。虽然,《海怪简史》所涉是「半岛」即山东附近以及其东、北、南远近的海域,总体上说,不出东方的传统与视域,但「简史」的表述却是十足的现代经验,这是一种略省扼要的对过往的清理,至少在名义上宣称以简驭繁,唯在信息书籍繁荣密集环境中,招引现代读者迅速投入文本又很快撤离,带走袅袅绕梁的余音——这正是简史作者对读者抱有你「来了」,你「见了」,你「赢了」(也可以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式的自信;而对「海怪」的兴致,也是博物书写重返文学的现代趣味;对妖怪——包括占地球表面积比陆地更多一倍的海里的更多妖怪——的描述与记录,富有超出字面意义的喻指色彩,而在博尔赫斯诸如《想象的动物》之类的文本出现后,从神话与民间传说中走出来,从哥特、奇幻的亚文化与类型小说中脱颖而出,日渐成为一种不可轻视的文学题材。

  现代性,在《海怪简史》这里,还表现为一种立场视角:叙事者作为一个脱离了故土、偶尔在回忆短暂行程中稍稍重返海滨的渔乡游子,试图用词句来显现其无法返回的过往,以及渔村乃至海洋的徃昔。作者有意高频安排了这样一句话作为套语出现在书中各篇里:「你知道,这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直接面对当代读者,却将诉说焦点从当下移开;一个个故事于是在遥远时间座标点上,滋生人是物非、沧海桑田(这几个字的出处,即神仙麻姑的口述史,本身也可以是「海怪简史」中的一则)的氛围。小说家对海洋及其中妖怪的陈述,即此成为一种有景深感的家园缅想。其怀思的对象,那个叙事者与作者共同的故土,海陆相接、相互延伸的所在,具有两倍离逝的特征:一则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离开,再者是故土被裹胁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化:在古早时候——叙事者的童年、甚至可以扩大到渔村的童年以及人类的童年时代所产生的那些富有魅力的传说,在成长过程亦即重合的现代化进程中,被理性与更广袤世界的经验所边缘化、祛除与抛弃。

  这本讲述海怪的故事集,由是采用回溯与倒叙经验的方式,将自己伪饰为一部线条明快的史书。该种策略当然是汉语说部的惯伎,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讲之史,却是自古以来所罕见的:是关乎神秘海洋中神秘海怪的故實与野谈。在汉语经验中,海洋素来位于纪实不能坚硬处,为乏力、泡沫与汪洋所包裹,留有大片空白与无数奥妙,海岸线成为现实与想象的分界。自《山海经》以降,甚至,就从《山海经》开始,山海一直都是偏义复指的语法。虽然我们在气候上还饱受海洋性的影响,在居止与经历方面,海洋却一直是道听途说的幽微事实,往往不曾涉足,甚至鲜有远眺:黄河入海流、海客谈瀛洲,从《庄子》到唐人,海洋只是抒情与传奇的视角。海洋与海怪的事实需要从文献传统中细心钩稽出来,才能显现其恢闳阔大的体量。在这个意义上,这些要隶属于集部的小说,却也担当得起史部的职责,为自古而来关于海洋的奇瑰念想,收纳在一个又一个海怪的形象中,构成一个幻想向度的博物学样本。如前所述,在当代文学中,自博尔赫斯《想象的动物》到汉语中诗人钟鸣的《畜界•人界》,这样的想象动物或者说怪物志,一定程度上,是最鲜明与单纯的想象力的容器。

  想象力的发散与收纳,可使文本进入文学或者历史的脉络;但还有第三条道路,在传统中对应那些说理的著作的:子部。稍稍引申,子部书主要是其中那些指名文本即诸子著作,又尤其如《庄子》,则在文学与诗性之外,还有一层想象力的返回与沈淀。由物及人,返诸己身。博物学在这样的阶段,就拥有了叩问智慧的倾向,而不再迷失在物的密林中,博而不约了。在《海怪简史》中,我注意到,作者对海怪们的表述,亦多有超出史籍与旧书之处,例如〈长股人〉一篇结以「须知:我们都是长股人和长臂人的后代」一句,十分隽永,耐人寻味,含义渊远。这是《海怪简史》向《庄子》的几层呼应之意,此外,就全书的题辞引用「秋水」一篇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一段,也可以作为例证。再者,一如《庄子》及其他子书有分出内外篇,《海怪简史》亦有外篇与内篇的设置。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设置或许还是双层的,在目次上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是显明的一种,如果细读自〈海和尚〉起的诸篇海怪,我们可以发现,叙事者往往会在某一个海怪的故事中,也分出「内」「外」或者依人类学称之为主位、客位两种叙事视野,从生活与典籍的不同角度,从主体介入与道听途说的双重立场,把一个海怪讲上两次,又合并为一个完整的篇章。依我之见,这达成了叙事者与海怪之间分离、迂回而又相互注视的过程,有若迪诺•布扎蒂〈海怪K〉的结局,完成了人与物、经验与想象的关联,而文本于焉意义圆满。

  發表于2016年3月18日《南方日報》

  《海怪简史》读后感(四):关于《海怪简史》

  半岛的码头被细雨浸湿,似乎更显破败。码头的背后,我又看到了渔村的小屋,它们被随意安放在海岸的丘陵地带之上。那些屋顶下有我的童年记忆,尤其是在冬夜的炉火旁,古老的海怪故事被反复讲述。一种海怪往往拥有无数种故事版本,其结局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一个渔村少年的心中因此有了广阔的世界。

  在古老的故事里,海怪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凌厉的攻势,它们在水中猝然现身,防不胜防。它们还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形貌,足以震荡平庸的日常生活。海怪遗世而独立,海怪的生活不为我们所知。到后来,海怪的频繁出没使沿海居民瞠目结舌。海怪带来的震惊,更接近本雅明对现代城市生活“震惊体验”的描述 ,古老经验与现代经验在这里有了奇异的重叠——面对海怪而见怪不怪的态度最终发展为一种生活态度时,就可在光怪陆离的当下城市生活中保持不动声色。

  许多年后,在远离海的地方,我开始了《海怪简史》的书写,并从中感受到当下的局促——古老的想象力被抛弃了太久。在此期间,常有人瞪大眼睛问我:海怪真的存在吗,你写的这些都是真事吗?这样的问题实在令人哭笑不得。海怪是否存在,不是我探讨的问题,这本书毕竟是文学而非科普,更非猎奇探秘,亦非文史资料。问这种问题的人,受遮蔽太深,最可宝贵的想象力被强行摘除了,对那些预设程序中没有的内容,会立刻做出激烈的排异反应。须知文学写作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审美,偏偏有那么多人对正确答案翘首以待,对审美则无能为力,更有甚者,时时以狭隘的个体生活经验来诘问文学想象,这是现行教育的尴尬之处,亦是个体成长的悲剧。

  随着童年时代的远去,海上已经难以听到海怪故事了,当年的海怪故事讲述者们,也凋零殆尽。神话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轰然塌陷,取而代之的,是无知与无畏。

  你知道,海怪是一个尴尬的群体,半岛的渔民们提起海怪来总会说“这家伙”,就像提起自己不成器的兄弟或者子侄,可说是爱恨交加,且夹杂着自僭为长辈的倨傲,于今想来甚是可笑。海怪也是弱势群体,因与众不同,每每被视为不成器,海怪超乎常人的神力却被搁置不议,海怪逍遥世外也无人羡慕。海怪的数目当然也远远少于人群,不幸占了少数。原来这器与不器的标准,全在人多势众的生民百姓一端,念此方知何为世俗标准。天生异秉、惊世骇俗,随波涛来去自由,这都是海怪的才能,这些异秉却在日渐平庸的人群中难觅踪迹。种种海怪,可惊可怖者为人所惧,于是为之建庙并敬奉香火,弱小可欺者则为人所治,受人役使。一切可嗔可怪之事,都有自圆其说的世俗逻辑,不单是海怪,世间事亦如此。

  本书分为外篇和内篇。外篇为来自底层的海怪,它们身上还带着原始的野性,千百年来,它们的故事在民间秘密传递。内篇所记,则不乏三皇五帝之苗裔和龙宫水府皂隶。可见,前者是“体制外”的海怪,后者是“体制内”的海怪。照我看来,前者比后者可爱,故有此前后之序、内外之别。在掌握了海怪的分类之后,可据此记诵一番驱逐海怪的咒语,先看来的海怪是什么来头,如果是体制内的纨绔海怪,就可高呼一声“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如果是体制外的野路子海怪,就要高呼一声“妈祖娘娘快显灵”,有这两句咒语防身,就可以保障一船平安,全身而退。当然了,这种方法只适应于中国海域,外国海怪根本不吃这一套。与此同时,身份的辨认也是难点,这些海怪变化万端——体制外的海怪也会装扮出堂堂威仪,体制内的海怪也会流露出一身江湖野气,令人猝不及防。遭遇之后的万全之策,便是两句咒语一起喊。这些古老的驱魅经验,是我的人生启蒙课。

  在当下,重新审视本民族关于海洋的终极追问,承续洪荒年代的奔放想象,无疑是告别平庸与浮泛的一条捷径,亦是物质年代的自救方式。书中的个别故事,或许也和你母亲所讲的不一样,正所谓猛药除沉疴,莫指其怪诞不经,也莫发雷霆之怒,不妨先做反躬自问,直面庸常与偏仄的生活成见,才是当务之急。

  是为序。

  《海怪简史》读后感(五):你知道,这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海和尚

  1、海和尚的眼波在眼睑内流转,这是世界上最为含蓄的眼睛,它能将一切看得清清楚楚,而我们却看不到它的目光。因此,它的心事无从窥测。 2、这忽然长出的头发是海和尚的生命由容至枯的写照,仅仅一夜,就再现了普通人一生的时光……人们见了无不悲伤唏嘘,不忍直视其头顶,纷纷把身子扭到了一边。就在他们转身的刹那,时间的怪兽拔地而起,从众人的肩膀中间腾跃而去,影影绰绰的,俨然是海和尚的光头形象。它飞过了人群,不少人的两鬓因此而平添了不少白发。你知道,这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人头獠

  1、那时,他正在人群中,随着人群向前滑行,和人群一道流淌着,额头和鬓边的汗水如同雨天屋漏的泥痕,盘曲着流淌,在下巴上滴落。那时节,他在尘埃中行走,世间的尘埃把他覆盖。最大的轻贱莫过于此,他与众人一起领受。

  鲸鱼嘴

  1、直到许多年以后,你还清楚记得,那些远道而来的隐士和逃犯终日徘徊在海边的沙丘,衣衫碎成了长条,在海风中狂舞,鲸鱼嘴并没有把他们的忧愁带走。

  海狗精

  1、好在海狗们只会围观,并无攻击能力——它们的围观,又何尝不是一种攻击?你因此而想起了离开半岛以后的生活,并且心有戚戚。

  鹏

  1、在那时的东海,只要遇到身上有恶臭的人,人们便会肃然起敬。而那些浑身散发着恶臭的人则洋洋自得,向人们讲述他们的奇遇,直到一众外乡人听得心驰目眩,纷纷恨自己未能生在落鹏粪的渔村里……那时节,人们以一身恶臭为荣,为此而不惜自污者大有人在,或以身涂粪,或怀揣粪团,只为博一个见多识广的虚名,惹几声来自民众的惊叹。而今,你早就离开了海,行走在车水马龙的城市,当你见到那些声嘶力竭的演讲者,还有那些滔滔不断的明白人,便会深感这些猥琐的自娱和自满如出一辙。

  蟹将

  1、蟹将当初的赫赫战功已被遗忘,只有剖螺一事被津津乐道。后来龙王吃腻了螺,蟹将也因此失宠,最终被劾落职…一双钳形的巨石,见证着一段伤心的往事,而登临的诸君只是赞叹蟹将双钳的猛力而已。出奇的是,还有不少人赞美蟹将为龙王切螺的大功,并心驰神往,引以为荣耀,恨不得与蟹将同殿称臣,独独没有人注意到蟹将平生的落寞。以天地之大、东海之深,居然没有人了解他内心的创痛,我们的世界因此而凌乱到错。旋转着的混沌世界,迅速把蟹将们甩出了轴心,就像飞旋的车轮上甩出的泥点一样匆忙。许多年以后,你终于知道,蟹将的困惑,也是许多人共有的困惑。他的困惑,你也曾有过。

  《海怪简史》读后感(六):你知道,这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这是一本挺装逼的书。

  上周看了星爷的《美人鱼》,心动之际,就从当当上买了这本《海怪简史》。作者声称“为中国海怪立传”,其心说也良苦,确实也是蛮累的。

  从半岛民间传说的海和尚、海狗精、海夜叉一直讲到禺强、龙九子,越看越怪,也终于越来越明白作者的用苦良心。作者根本没有在写海怪,写的不过是咱们民族性的东西,为海怪立传是个幌子,其实是给自己心中的民间记忆立传。

  看到这,反倒让我有点想家的感觉。小时候祖辈、父辈口口相传的那些鬼怪灵异事件,科学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作者辩解说这是文学,不是科普。是啊,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的想象力去哪儿了?从海边到内陆,古往今来,耳口相传的那些妖怪们,都吓得躲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吧?

  《海怪简史》读后感(七):你知道,这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评《海怪简史》

  海怪简史,盛文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1月

  盛文强的《海怪简史》即推出之日起,便登上了各类受关注新书榜单,如今电子版又率先在豆瓣阅读上线,其在未来几个礼拜的走红态势已隐约可见。事实上,早前的《渔具列传》和《半岛手记》已经为盛文强塑造了一个兼具学者气质与海岸游者风范的形象,如今将《海怪简史》安插在这张名片背后,也便见“怪”不怪了。

  全书收录总计各类海怪四十有余,皆与海有关。这其中,既有虚幻艺术作品里惯常调遣的虾兵蟹将、龟丞相一类,也有远离海岸的我们鲜有耳闻的海和尚、海狗精们,大体而言,叙述每一位海怪的手法相似,先以一个细致的场景道出其典型特征,随后追溯到海怪的传说或是有趣的轶事,结尾难免生拉硬扯进一些生存哲学,倘使非要为这位方逾而立之年的作者找出些成书的局限,也便是这些行文谋篇里俗套的坏毛病了。

  然而我们读《海怪列传》却绝不囿于此,我们所向往的,是东南边海岸线里曾经涌动着的神秘、信仰和乡土人情,就如盛文强每每追忆及此,便信手写上一句“你知道,这是学多年以前的事情了”,而在全书中,这句话的出现竟有二十次之多。

  同欧洲零碎的海岸不同,依靠山河成长起来的华夏农耕文化之中,早期的神怪传说在聚集的密度和影响力方面呈现出大陆甚于江河、江河又甚于海洋的特征,海怪传说也本就是被边缘化的一类,而这些缺乏自我意识的初期文明一旦由“愚昧”走入“自觉”,相应的神话谱系也便随基本定型,接踵而至的则大多是基于既有谱系的艺术上的改编和发散,而少有本质上的篡改,那些游离于体系之外的散仙散怪虽然偶尔被人们提起,却终究免不了被遗忘的命运了。盛文强特地在书中将“体系外”的海怪与“体系内”的海怪隔离开来,划分为“外篇”与“内篇”两个部分,而行文之中也透露出对前者的偏爱,

  你知道,海怪是一个尴尬的群体,半岛的渔民们提起海怪来总会说“这家伙”,就像提起自己不成器的兄弟或者侄子,可说是爱恨交加,且夹杂着自僭为长辈的倨傲。

  盛文强偏爱这些小海怪,所爱的是它们逍遥法外却又尚能被防范的若即若离,爱的是那个年代渔村安居乐业与对横行的海怪们保有敬畏的制衡,不像那些安放在庙堂里、雕刻在屋脊上的大有来头的海怪们,他们的威严虽然延续至今,却只剩下纨绔与狰狞的面相,在这种反差里,盛文强正是表达了一种因海岸乡野传统崩坏而带来的孤独和失落。正如他在后记末尾写道:

  正如雨果所言:“远古的怪兽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仿佛被空间越缩越小了,最后就成了今天昆虫们的样子。”以文学方式书写海怪,无疑是与海怪的互相搀扶,希望能藉此突出庸常生活的重围,抵达澄明之地。这样的写作,不因别人的认可而变得有意义,也不因别人的否定而变得无意义。

  人们历经人情世故而愈发沉稳时,回想起幼年时代傻乎乎的幻想和糗事,总是不自禁的掩口而笑,心中暗觉羞耻,恨不得从未发生。海岸的文明也如人一般,在“不可一世”的今天,对于从前那些向野游海怪们的卑微而耻辱的敬仰,也不愿再挂在嘴边了,而盛文强仿佛是扮作了大海里的蜃(古时传说的海怪,见本书“外篇”第二十三章),在某些雨后的海边吐出一幅蜃图,让上岸的渔民的后人们,看见那个海怪尚且不足为奇的黄金年代,心中仍暗叫惊奇,才知道,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

  《海怪简史》读后感(八):东方的神奇想象力

  盛文强的这本《海怪简史》,所讲海怪包罗万千:帝王苗裔、龙宫皂隶……但此书并不能当历史来看,更像是故事集。

  我对海怪的最初印象来自《西游记》中美猴王龙宫巧取豪夺金箍棒及《哪吒闹海》里那些蠢头傻脑的虾兵蟹将,但此书中所提海怪皆出乎我的想象,就像第一次观看《盗梦空间》一样,颠覆我对既有事物的寻常概念。

  那些闻所未闻的海怪在心头投下浓重的阴影。当我从菜市买来螃蟹、蛤、虾,想象它们变成怪物的样子,不禁哑然失笑。在我看来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小生物无论如何与鬼怪无法联想起来,传达出来更多的是味蕾和津液。这些美味无比的海鲜是我家乡宁波的特产,是我的最爱。

  不过,我也有被螃蟹钳疼的惨痛经历。少时喜欢去甬江边的泥涂上捉螃蟹,泥涂上最多就是那种举着一支硕大、与身体极不协调的螯的红钳蟹,密密麻麻,人还未靠近一有风吹草动就归家似箭没了踪影。一个个手指大小的蟹洞就是它们的安乐窝,捉到它们必须挖开洞口再以手探之,直到整条手臂没入蟹洞方能将它们擒住,但它们还会做最后绝望的反击——用它们唯一却最有力的武器——蟹螯来钳我的手指。所以我的少年手指总是带着胜利者的快乐伤痕。

  海怪,许是为捕获它们而出海的渔夫在黑暗中,在暴风骤雨中的朴素想象。未经历过与大海搏斗的我是没有这份爱恨情仇的。如果这些螃蟹能够长到与我们人类这般,那么它们蟹螯就不单单是钳疼我的手指这么简单了,说不定螯起头落也未可知,这就是想象力的可怕之处吧。

  海怪并不是中国所独有,在西方世界里也是层出不穷的。东西有别,各自的想象经纬分明、截然不同。中国式海怪更多融入了佛、道,甚至儒家思想,而西方以征服海洋为乐,为其殖民开创之滥觞。更多的是在对海洋的不断征服中遭遇挫折失败所发挥的想象。这其中加勒比海盗为集大成者,那条由骷髅组成的海盗船着实恐怖之极,还有美艳与危险同在的美人鱼和有庞大触角的八爪鱼,另外由恐龙异化的哥斯拉等等,这些海怪皆有强大的破坏力,摧枯拉朽、残忍无比,但也有其合理的科学解释。

  此书中描写的海怪不仅仅是简单的夸张,是天马行空、异想天开。且有聊斋的风格,海怪也沾染了人的特点,有一股妖气、鬼气。总之,月亮是东方的亮,海怪也是我们的多,且有故事。

  不禁想起几年前看过的一部韩国电影——《汉江怪物》,这种因环境污染变异的是鱼非鱼,似豚非豚的怪物既没有丝毫人性,也没有仙风道骨,唯有吃人吐骨的奢血本性,且有察言观色、洞察先机的科技智商。这样的鬼怪更接近我们的现时。影片反衬的是所谓征服自然、掌握科技的人类精英们的愚昧无知,也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无奈及反抗。电影与书相比除了在视觉冲击上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外,细节刻画上亦更胜一筹。

  但突破人的想象极限,或者拓展想象的空间还是需要书籍,此书就是为此而来。

  《海怪简史》读后感(九):志怪者也

  花1毛钱用了kindle unlimited七天试用,看了一本《海怪简史》。虽然知道这是文学,并非文史资料,但看完还是认为与其说简史,不如说是“志怪”,记述神仙鬼怪的小说。

  所谓的海怪是与海元素有关的神仙鬼怪们,作者花了很多精力自文献中取材,我认为这算得上一种文化传承吧。

  这本书有个很大的魅力在于,人类并不具备统治者高高在上的主宰态度,鬼怪也难以凭借身负的异能横行天下。人与海怪都是大自然客观存在的组成部分,完全平等,各凭生存本能和技巧存活于世。其中也没有明确的正邪之分,没有一方必定战胜另一方的套路。比如螺姑的故事,我将它看作田螺姑娘新传,看起来道人代表正义,螺姑为邪妖,但也没有安排一个正义必战胜邪恶的结局,读起来非常有意思。

  有一些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故事情节在不经意间就闪现出一些人世间的真相。除去“情”和“美”外,人性永远是文学作品中绕不过的深刻主题。

  比如飞蛤的故事。神箭看花了众人的眼,也乱了他们的心。羿的射术再神勇,还是躲不过人心的无形之箭。相同的情节历史上、现实中比比皆是,否则便不会有“功高盖主”、“鸟尽弓藏”此类词语。

  再比如李状元村的故事,作者讽刺道“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很难想象出状元和他有什么关系”,生活中那么多“慷慨激昂、热泪盈眶”的人,他们的激动和村民是如出一辙的。“他们的骄傲是一样的,他们的虚无也是一样的。”这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有一些细节的设定也让我觉得非常巧妙。梭鱼精在夜晚伪装成人形拦人去路,人类难以打败他,因其能窥知人类想法。但某天一个老渔夫却打败了他,渔夫说“我连想都没想,拦腰给了他一竿子。”这个情节虽然简单,但我觉得这里的逻辑设定很有意思。面对能窥知人想法的鬼怪,最好的办法就是,想都不要想。

  读的时候总是想要从海怪身上解读出更多的东西。比如海和尚的故事中,海和尚虽为怪,海盗虽为人,在这个故事中,怪和人谁更可怕呢?读到喜欢半夜用大剪刀剪碎渔民家中渔网的鱼头怪,我又想到这好比生活中喜欢暗地里对别人使坏的小人。还有飞头獠的故事,我又想到也许夜晚飞出去的头颅好比一个人深埋在心底的梦想和对自由的向往,也许自己都未察觉,也许自己不敢面对。这里有一段:“并非人人都有他这样的异禀——世人多数碌碌无为,被生活奴役,并且心安理得,一心拱卫着得之不易的奴隶身份。没有神通,便也没有痛苦,大可在浑浑噩噩中渡过一生。飞头獠肯定会羡慕这些人,怎奈神通天成,无力扭转。”这里我想到了毛姆《人生的枷锁》中那个有名的比喻,“只有像蜂巢里的蜜蜂那样很少自我意识的人,才是生活的幸运儿,因为他们最有机会获得幸福。”

  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鲸鱼嘴和入户夜叉。鲸鱼嘴的故事让我感到悲伤和无奈,想到世间事皆如此,越想得越不可得,有心栽花,无心插柳。而入户夜叉的故事中有一个细节写得非常好,让我非常感动:月光下入户夜叉露出嘴外的獠牙泛着白光,夜叉意识到不妥,怕渔夫受到惊吓,连忙举起袖子遮住嘴巴。人和怪就这样和谐相处,入户夜叉真是个非常可爱的怪。

  就这样虽然写的是海怪,却总能加入很多其他的东西,从不同的角度引发我的思考。但有时,加入些其他东西的意图倒弄巧成拙。比如海参精的故事中这句话:“你开始怀念那些切割海参的日子,那时的岁月波澜不惊,可惜,平静的生活眨眼间就一去不复返了。”海马精的故事中: “远行的人每每想到海马……瞬间想到自己无处安放的青春。”这句简直有些雷人了。这些总结性的话和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发出这样的感慨看不出有什么意义。为读者强行增加代入感,读起来也很不舒服,可以删掉。

  还有一些再三重复的句子,“你知道,这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很多故事里都有这样一句。也许是想通过这样的重复来加强一致性?但每次读到这一句我都觉得很奇怪很突兀,反而破坏了原来故事的节奏感。

  在看了20%的时候,感觉语言的风格不是很统一,有的地方(尤其是开篇)太过生活化甚至是口语化,有的地方语言又十分富有诗意,因此我猜想作者年纪应该不大,语言风格未沉淀形成。但过了这个地方,仿佛通过一条狭窄的通道,越往后看,语言越流畅,对故事的述说仿佛有了一种天生的节奏感,读时完全沉浸在其中,忘记了这是故事。情节上也越往后越吸引人,感觉作者越写越信马由缰,实在难以预测其套路。

  所有的故事分外篇和内篇。外篇中的海怪比内篇更富有原始的野性是真,但介绍中说上古帝王苗裔、龙宫皂隶不如其可爱,内外有别,对此我不能认同,这样的总结是没有根据的。况且将所谓“体制”的说法加到海怪身上,是为了体现海怪世界也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吗?我认为这是画蛇添足,甚至猜想有可能是后期为了增加宣传的噱头而刻意加以分类。

  总的来说,如果将其看作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的故事来看,是非常有意思的,从海怪切入让我在读时仿佛寻找到了一个看待世界观察世界的新角度。像序言中所说,“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审美”,农耕文明占主流的民族传统向来对怪力乱神敬而远之,通过此书我才了解到神秘博物学的存在(专门研究未知或传闻中的奇异动物的动物学)。但要撑起介绍中所谓“审视民族关于海洋的终极追问”的格局,好像是做不到的。

  瑕不掩瑜,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

  《海怪简史》读后感(十):对生命源头的呼喊(张绍民)

  盛文强《海怪简史》这样的文学佳作,是对生命源头的追问。神话与传说是人类全球各地不约而同的不同地方共同对神即真理的记忆。不论在哪里,文化都是从神话开始,神保留了真理的本来奥秘,然后人类进入史诗阶段,接下来是戏剧、小说到现在的影视读图,这既是人类的精神简史。我们回到源头才能更加靠近对生命种子真相的靠近。源头才能回去,才能战胜我们面对的毁灭与死亡,毁灭与死亡主要是远离源头太远。

  《海怪简史》专门写大海里的海洋神话传说,这些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想象力形象,但恰恰这是文学最为主要的精神能量,神话传说的能量甚至还要大于史诗的能量。

  不同地方对唯一真理的不同启示形成不同的神话传说,这些故事是神的创世纪交代与训言。我们已经不记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初模样,于是依靠神的启示,模模糊糊记录成为神话与传说,试图恢复我们原来生命的模样。神话是战胜历史灾难的最好本质捷径。

  《海怪简史》写了很多不同的海怪,这些神奇的故事在今天看来无比震惊了我们在机器设备工具中的所谓超能量生活,而神话传说更是打破了人依赖的科学技术机器力量。书中写到的海和尚,它像一种乌龟一样的身体,但头部却像是小和尚的头部,而且这种人与野兽杂合的身体,更有自己的心灵磁场,它知道人对自己的羞耻,并且以此为羞耻,它想靠近人,但却因为人而远离人。这正好说明了创世初的人的存在问题,那个时候的人,因为怀有对自己原罪的惊恐,对一切羞耻一类的事情都十分敏感而忐忑不安。人的犯罪破坏了世界的完美,要重建自己完整的生命就要回到生命的本来模样,生命的原初基本靠近生命完整的本来全貌。

  万物知道羞耻,而人因为自己堆积的恶犯罪而不原罪、不知道羞耻,这就是人在深渊里远离了日益思念的生命归宿。

  《海怪简史》让我们联想到那部神奇的《山海经》,这都是神话与传说保留了人的想象力,人因为另外一种超越尘世的想象力存在,而能够回到生命本身即超越生死的永恒世界。

  盛文强的《海怪简史》是积极的创作,展示出来的神话传说,在汉语文学里面几乎已经稀少,这才是真正的宝贵,史诗与神话传说的稀少,恰恰是因为它能量大、难度大,靠近崇高生命而成为尘世难得一见的罕见制作。为此,有抱负的作家写神话传说、史诗,更是恢复真理尊严的创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