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10篇

2018-05-14 20: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10篇

  《小米有个小袋子》是一本由孙心瑜著作,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一):思念重量

  思念的重量

  文/夏边

  一直以来很喜欢绘本,薄薄的,几幅画儿,几句相称的文字,总能让人在简洁线索领悟出一些直撞心门情感。绘本的魅力在于点到为止,用图与文展示每一种意义冰山一角,任由你由此去看去想去挖掘作家背后想传达的东西

  这是我看的第四本绘本《小米有个小袋子》,说实话刚拿到有点尴尬,因为就几幅图,几句话,不用五分钟就翻完了,第一遍没仔细翻,反倒不知道它到底想表达什么。第二次看,是一副一副看图说话的样子去品的,读罢很暖心,就像在现在的大冬天,喝了一口热水一样温润心田

  书中的小米像小时候自己。他的父亲或许也是常年在外,奔波于工作,各种出差应酬,一走就是大半个月或是更久更久。在大多数的家庭活动里,父亲很多时候都是缺席的,不能去家长会,不能陪你去游乐园,不能三个人手牵着手散步。他们好似没有妈妈付出的那么多,重心好像也不在孩子身上,却能轻易的让孩子在他每一次渐渐走远的背影黯然神伤

  思念是贯穿书中的一条线。书的一开头,就是隐喻的思念。宏大场景,远山青蓝,飞机在天上,小米坐在高处远眺,开始等待,开始思念。 慢慢看下去,你会发现小米很孤独,有着很多不被注意的小心事,小情绪。他穿着黑熊装,只露出一张不开心的脸,画面里,无论是人还是物看起来都比他高大很多,称得他更加弱小不安。他有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姑姑和他说话,玩耍,他却总说他还有很多事忙,或许这样你会觉得奇怪一个孩子,能忙些什么,想些什么。作为大人或许从未注意到,孩子已经开始在这个世界铺开了一张思索的网,他也渴望得到落入他网中的答案。有时候,他们的想法简单。比如小米,他想爸爸。想爸爸妈妈和他,一家人牵手,笑得开开心心,如此而已。

  他的袋子里,装着很多他收集的东西,飞机模型,纸卡片,千纸鹤各种各样的公仔等等,很多很多,他想等爸爸回来告诉爸爸,在他离开日子里,他都做了什么,玩了什么。袋子里装的东西越来越多,就像装着的思念越来越重。从小米画了叉叉和勾圈的日子看,父亲只离开了半个月,而对小米来说,好像已经过去很久了。“姑姑,太阳今天走得好慢啊”、“奇奇,又一天结束了吗?”那种小期盼,看得心疼

  小米在漫长的等待里,终于看到爸爸出现在他的房间高兴的跳进爸爸的怀抱。他说,我好想念爸爸。很简单很微小愿望,在孩子的世界里确实件天大的事,就像无数个曾经的你我面对爸爸时热烈心情。看见他,就觉得开心无比,那种踏实温暖,无需他过多的言语,一个大大的拥抱和暖暖的熟悉体温就足够。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二):好的绘本,就是父母读完都会内疚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一个来自台湾的绘本作家的作品,这本作品有非常浓郁中国风格,与国外绘本完全有非常明显差异作者是一个有点点萌而可怜风格的绘本作家,故事内容非常朦胧人物性格绘画风格也同样如此,让人翻开就心生怜爱。当你翻到最后的时候,不仅能恍然大悟,而且真的深深感动整个故事中每一个小物件,每一句描述的文字是怎样的用心

  小米每天都在等,等啊等不知道,谁都不知道他在等什么。成年人的世界,对万事万物都会觉得非常的自然。而对于孩子的内心来讲,他在一直等待等待着爸爸回家那一刻,是他心里一直以来的小小的期盼。爷爷也可以正常去看报纸,奶奶可以正常去买菜,但没有人关注到小米的心里,一直心不在焉的有所期盼。她没办法去安安心心做任何的事情,而且一个诺诺的可怜兮兮的,不说话,也不声张,不撒娇,也不问寻,就那么傻傻期待着等。让我想起了我儿子天天在家等我回家的样子。

  小米的绘画手法非常的可爱,大大的头小小的眼睛,让人不禁生出怜爱的感情。其实现在的家庭里面,很多爸爸要出去上班早出差甚至与妈妈两地分居,为了给孩子挣钱。于是每一个小朋友就像等待一个礼物一样,等待着爸爸回家。等啊等,终于等到那一天爸爸回家的时候,是小朋友最快乐的时候。他们愿意把棒棒糖给爸爸吃,把喜欢玩具跟爸爸一起玩儿,希望爸爸能够陪他一起睡觉一起讲故事。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个小米一样的小孩子在盼望着团圆,盼望着每一天,妈妈和爸爸爷爷和奶奶我们都在一起。

  你看,虽然绘本都是给孩子看的,但谁说每一个成年人,读完没有自己的伤感与内疚呢?多多回家陪伴自己家里面那一个可怜可爱又期盼着你的小米吧。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三):《小米有个袋子》—— 通过图书了解孩子

  这本书,一开始,以为是要教给孩子要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后来是在观察家人每天都在做什么?最后才知道,哟,原来小米是在等他的爸爸!荳荳的爸爸之前也是常年不在家的,他也经常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才回来?明天吗?过几天吗?还是过几周?在漫长的等待中,他学会了对时间的估算和感知。如果爸爸说明天回家,他在告别的时候就会说,爸爸,明天见!如果是过几天回家,他就会在道别的时候说,爸爸,过几天见哦!以前我以为,孩子的等待像大人一样,是烦躁焦虑的,但其实不是。孩子在等,也在长大,也在玩,也在生活,他把等待变成一种甜蜜期许,就像小米一样,等待的过程不是充斥着为什么我的爸爸不回家的埋怨,而是对爸爸回来是充满了各种期待:等爸爸回来了,我要跟他说我上课很乖,又得到了表扬,我画的很好看,我要给他看,我要锻炼身体,我要等他回来跟我玩打架。甚至在小米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的那一页,荳荳也很自然的说,我也是这样。好的绘本,是孩子的玩具、朋友、老师,更是是让大人解开孩子心灵钥匙

  参加青豆书坊的图书漂流的活动,让我和孩子在看到免费优质图书的同时,能够与和孩子同龄的小朋友以及父母,针对同一本书有了心灵的沟通和育儿方式方法交流很开心,今后的育儿路上又多了很多了很多同路人。以往带孩子看绘本,都是听别人说哪个好就哪个好,很多时候方向不对,钱不少花,收效甚微。这次青豆书坊精选的三本图书,也让我学习了对儿童绘本选择标准。不只是要质量上乘,画面精美,而且还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对图书的感受认知能力

  童幼书漂丁队第三站—荳荳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四):当孩子想念爸爸时,他会干什么?

  评《小米有个小袋子》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地以为自己非常爱护孩子,对孩子倾注了很多心血。有时短暂出门在外,也会对孩子牵肠挂肚。然而,孩子对父母的爱也是很执着、很强烈的,只是他们的表现形式大人不那么理解。孙心瑜的绘本《小米有个小袋子》,就是从孩子的视角,用艺术化的图画形式,完整展示了小米对爸爸的思念有多么深切、多么执着、多么感人

  其实,在刚开始看绘本时,我们不一定能想到本书表现的是孩子对父母的思念。绘本从一个空旷但暗含提示的画面开始,然后妈妈、爷爷、奶奶、楼上的阿姨等依次出场,从他们和小米的对话中,我们发现小米可能和以前的行为有点不一样,具体是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随着阅读的深入,细心的读者会慢慢发现,哦,小米可能在等什么人。直到最后,爸爸回家了,“包袱”才最终抖开:原来小米所有的“反常”,都是在思念着出差的爸爸啊。

  绘本以小米的“袋子”为线索,以物化的方式,传神地展示了孩子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爸爸离开家几天后,小米就开始想念爸爸了。他玩耍时不像以前那样尽情尽兴了,为了迎接爸爸的回来,为了给爸爸准备礼物,小米随身带着袋子,向里面收集东西。他走到哪里就把袋子带到哪里,自己的玩具、海边的贝壳、落下的树叶、纸叠的飞机小船等,能收集到的东西,都往袋子里装,到最后袋子已经装的很大很大了,而这正象征着小米对爸爸的想念也越发的强烈。

  绘本在细节设置、氛围营造上做的非常棒。绘本中一直有些细节在时隐时现。比如,绘本的画面中,天空上前后两次出现了小小的飞机,但是飞机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暗示着爸爸出差和回家;房间地面上的日历,反复出现了好几次,日历上既标有记号,也有每过一天就划掉一天的细微变化;小米拖的袋子,在逐渐的变大。这些细节和变化,可以在孩子阅读时,启发他们进行观察比较提高其观察识别能力,锻炼记忆能力。

  在情景和氛围的营造上,也非常有意思。在爸爸将要回到家的那天时,小米问到“今天怎么过得这么慢啊?”小孩子也会说出这么成人化、情感化的话,再让人感到想笑的同时,也展示了孩子对爸爸深深地想念。也许只有当孩子强烈地想念大人时,才能说出这样的话,让大人由衷的感叹。当爸爸回到家时,天色已晚,已经睡在床上的小米,一下子“飞”到了爸爸的怀中是的,在画面中作者就是让小米“飞到”爸爸怀里的,把孩子的想念表现的淋漓尽致形象鲜活

  由于历史文化传承的原因,家庭成员亲情表达、情感传递上更倾向含蓄的方式。在对至亲至近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时,物化、含蓄的方式总让人唏嘘不已,感触之深。绘本中,作者巧妙地借用了这一方式,用小米不断变大的“袋子”,含蓄地孩子的情感世界。如果亲子共读,还能和孩子一起体验他的情感共鸣

  作 者孙心瑜,毕业于台湾师大美术研究所,从事各类视觉设计工作多年,连续两年获得信谊儿童文学奖,在绘本创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孟人梦言 原创于2016年1月10日 使用转载请豆邮联系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五):孩子的爸爸,请多一点时间陪孩子

  一下买了很多绘本给孩子,孩子刚拿到书就被小米的可爱熊熊造型吸引住了。看了封面孩子就忍不住想翻开书,知道小米的小口袋里面装的什么?翻开书一开始就设下悬念,小米有個小袋子,总是走到哪儿,拖到哪儿,里头装的是他最重要的宝贝,为了最重要的那一天,最重要的那个人而准备。看到这我就和孩子一起猜了,到底是为什么人准备的?孩子说可能是生日礼物,为了早点揭晓答案,我们恨不能一口气把书读完。读到最后才知道小米等待的是爸爸,整篇绘本清清淡淡的笔触,细细刻画孩子们简单的心思,每句话、每个画面都在累积着对爸爸浓浓的想念。生动有趣,带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非常喜欢里面的配图,全手绘版彩绘,清新漂亮不失童趣,和故事巧妙的配合在一起,我家的孩子很喜欢画画,看故事的同时又欣赏了书中的画作,有时听完故事后还忍不住拿出画笔和纸,照着书中的绘画再画上一番,既听了故事又欣赏了绘画,两者兼得。

  这本书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找回童年感觉,很多童年里听的故事,对于父亲来说,已经很久远了,久远的已经有些遗忘了,当我拿起这本书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竟然有些小小的激动,好有亲切感的一本书,这本书不仅仅属于孩子,她还属于我们那个年代,唤起了我许多的回忆。现在的生活节奏感很强,“隐形”父亲很多,但孩子们真的需要你们的爱,希望父亲们再忙也要抽出点时间多陪陪孩子,你们在孩子们心里永远是不可缺少的。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六):无可取代的爸爸——读《小米有个小袋子》

  因为工作的关系,在玥儿出生前,玥爸只能每隔一星期或半个月回家一趟,玥儿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依旧如此。因此在她很小的时候见爸爸的次数相对于别的孩子来说很少,以至于我都以为她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明白这个人是谁,但在她六个月的时候,有次玥爸回家,玥儿显得特别开心,吃东西的时候必须要爸爸坐在她面前,不然就大哭,我们全家人都很惊奇,不知道这么个小小的人儿,从出生到现在没见过爸爸几次,怎么就将他看成是不同的那一个,并且远远超过了每天都见面的爷爷奶奶。也许是爸爸和孩子之间存在着天生的情感纽带吧。

  我们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个叫小米的小朋友,穿着一件大大的黑熊衣服。一开始他就在盼望着“那天赶快到来”,并且将日期在日历上标了出来,每过一天就做个记号,可见小米是多么期待那天的到来,但日历上的十六号到底会发生什么令他翘首以盼的事情呢。

  接下来妈妈、爷爷奶奶、姑姑,甚至是邻居阿姨都分别出场,却唯独没有爸爸,原来小米盼望的那天是爸爸出差回家的日子。

  爸爸不在家,妈妈、爷爷奶奶也都有他们自己要忙的事情,画中的小米看起来似乎有点无精打采,周围灰蒙蒙的背景更衬托出小米的小情绪。虽然姑姑是他最好的玩伴,可以陪他打滚,做好玩的游戏,但小米仍然想念爸爸,向小狗念叨,嫌“太阳走得好慢啊”。

  小米是个不善言辞、害羞的小孩:他出门怕别人问他几岁,回答的声音也是像蚊子一样,他不知道见到爸爸要说些什么,于是他把对爸爸的思念全装到了他的小袋子里,他折纸、画画,把玩具收拾到他的小袋子里,小袋子也越变越大,以至于最后要站在梯子上才能够到,而他想念爸爸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虽然小米最后只说出了“我好想念爸爸”,但看着小米的袋子,我想爸爸定会理解小米的心情吧。

  玥儿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她最喜欢的一个动画片的主人公就叫熊小米,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玥爸恰巧也在出差中,玥儿听完故事也说很想念爸爸,在微信里和爸爸东一句西一句的说了半天。我想等他回来可以让他看看这个绘本,让他也明白对于孩子来说爸爸是无可取代的,爸爸的陪伴更是无法取代的。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七):读完了,好难过,好难过......

  发在公众号的,所以形式有点特殊:

  前几天,苏晓吖收到了一封信,是一个叫小米的女孩子儿写来的,她在信中有讲了她的思念,她的烦恼。苏某人看完后非常难过,以至于周末休息了两天,没有更文。

  现在我想把这封信发出来,请读者大人帮她想想办法。

  尊敬的苏老板:

  我叫小米,我生活在台湾,有一个很幸福很幸福的家。可是......

  我的妈妈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光是给我准备寿司材料,就要忙很久,她做的东西真的很好吃。

  我也每天很忙,我要计划很多事。因为......

  我有一个小袋子,我把我喜欢的东西都放进袋子里,准备着,准备着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全都拿给他!

  可是,日子过得好慢啊!

  爷爷每天都在看报,我觉得很无聊,可是我喜欢坐在他对面,照着报纸学写字;奶奶每天都要去散步,也会带我去,可是我很怕别人问我“几岁了,叫什么名字”?

  楼上的阿姨嗓门很大,喜欢站在阳台上聊天,她经常会像魔术师一样,变出好吃的糖果给我。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八):为爱而等待

  这是一本画风细腻的绘本,看着爸爸飞机起飞的瞬间,小米便开始思念,开始等待爸爸的归来,小小的身影,满是孤寂。

  爸爸归去的日子,小米是数着日子过来的,小小的袋子里装满了小米对爸爸的思念,随着爸爸离开的日子的累积,小米对爸爸的思念也与日俱增,收积到袋子里想与爸爸一起分享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美丽的树叶、给爸爸写的信、好吃的糖果、海边美丽的贝壳、与小狗奇奇一起画的画……想着爸爸回家时一样一样仔细讲给他听,当见到爸爸后最终成一句“我好想念爸爸”。

  作家孙心瑜是台湾新生代绘本作家,曾获德国国际青年图书馆“白乌鸦大奖”、信谊儿童文学等奖项。她是一位从来没有忘记过童年的大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缺席属于常态,与爸爸聚少离多。因此,她非常能理解那些爸爸常不在家的孩子们,渴望爸爸早日回家的心情。因此,她将视角投向这些孩子,通过温婉的笔触、细腻的画面、来表达一个孩子对爸爸的殷切思念。

  这本书以孩子的视角出发,图上小小的小米与成人大大的身体形成对比,画面简单干净,配上会说故事的图,生动细腻地描绘出孩子想念爸爸的故事。每个画面都在累积着对爸爸浓浓的想念。这本书让我想起了6岁那年姑姑出嫁的那天,我记得的画面是大大的院子中间,我跪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爬在椅背上看着周围忙碌不停的大人,每个人的脸都是模糊的,只记得当时的心情很落寞,觉得自己是没人管没人爱的小孩,觉得就算自己悄悄的走了,也不会有人注意到……

  而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也在做的当年大人们常做的事,常常以各种理由为借口,很少真正陪在孩子们身边,就算在她们身边,心思也不一定的她们身上,觉得一时不看手机,这会错过很多信息似的。爸爸能陪孩子玩的时间更少,连女儿们都说,爸爸最爱的是游戏。

  这本书不止是讲了一个故事,更让我们从中得到这样一个讯息,我们对孩子的爱还远远不够,不要报怨孩子是电视电脑迷,正是我们陪伴的缺失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书中满满的孤寂你体会到了吗,去陪陪我们最可爱的宝贝吧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九):当孩子想念爸爸时,他会干什么?

  评《小米有个小袋子》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地以为自己非常爱护孩子,对孩子倾注了很多心血。有时短暂出门在外,也会对孩子牵肠挂肚。然而,孩子对父母的爱也是很执着、很强烈的,只是他们的表现形式大人不那么理解。孙心瑜的绘本《小米有个小袋子》,就是从孩子的视角,用艺术化的图画形式,完整展示了小米对爸爸的思念有多么深切、多么执着、多么感人。

  其实,在刚开始看绘本时,我们不一定能想到本书表现的是孩子对父母的思念。绘本从一个空旷但暗含提示的画面开始,然后妈妈、爷爷、奶奶、楼上的阿姨等依次出场,从他们和小米的对话中,我们发现小米可能和以前的行为有点不一样,具体是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随着阅读的深入,细心的读者会慢慢发现,哦,小米可能在等什么人。直到最后,爸爸回家了,“包袱”才最终抖开:原来小米所有的“反常”,都是在思念着出差的爸爸啊。

  绘本以小米的“袋子”为线索,以物化的方式,传神地展示了孩子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爸爸离开家几天后,小米就开始想念爸爸了。他玩耍时不像以前那样尽情尽兴了,为了迎接爸爸的回来,为了给爸爸准备礼物,小米随身带着袋子,向里面收集东西。他走到哪里就把袋子带到哪里,自己的玩具、海边的贝壳、落下的树叶、纸叠的飞机小船等,能收集到的东西,都往袋子里装,到最后袋子已经装的很大很大了,而这正象征着小米对爸爸的想念也越发的强烈。

  绘本在细节设置、氛围营造上做的非常棒。绘本中一直有些细节在时隐时现。比如,绘本的画面中,天空上前后两次出现了小小的飞机,但是飞机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暗示着爸爸出差和回家;房间地面上的日历,反复出现了好几次,日历上既标有记号,也有每过一天就划掉一天的细微变化;小米拖的袋子,在逐渐的变大。这些细节和变化,可以在孩子阅读时,启发他们进行观察比较,提高其观察识别能力,锻炼记忆能力。

  在情景和氛围的营造上,也非常有意思。在爸爸将要回到家的那天时,小米问到“今天怎么过得这么慢啊?”小孩子也会说出这么成人化、情感化的话,再让人感到想笑的同时,也展示了孩子对爸爸深深地想念。也许只有当孩子强烈地想念大人时,才能说出这样的话,让大人由衷的感叹。当爸爸回到家时,天色已晚,已经睡在床上的小米,一下子“飞”到了爸爸的怀中。是的,在画面中作者就是让小米“飞到”爸爸怀里的,把孩子的想念表现的淋漓尽致、形象鲜活。

  由于历史文化传承的原因,家庭成员在亲情表达、情感传递上更倾向于含蓄的方式。在对至亲至近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时,物化、含蓄的方式总让人唏嘘不已,感触之深。绘本中,作者巧妙地借用了这一方式,用小米不断变大的“袋子”,含蓄地孩子的情感世界。如果亲子共读,还能和孩子一起体验他的情感共鸣。

  作 者孙心瑜,毕业于台湾师大美术研究所,从事各类视觉设计工作多年,连续两年获得信谊儿童文学奖,在绘本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孟人梦言 原创于2016年1月10日 使用转载请豆邮联系。

  《小米有个小袋子》读后感(十):爸爸去哪儿了

  无论我们多么强调爸爸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爸爸角色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缺失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承认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无可取代,又认为爸爸的缺席理所当然。是男权社会赋予男性更大更忙碌的舞台也好,是男性天生在家庭、温馨之类的地方缺根筋也好,总之,爸爸不在家,是眼下一种常态的社会现象。《小米有个小袋子》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描绘出孩童对爸爸的爱和渴望。

  《小米有个小袋子》的场景很简单,情节更简单。从旁观的视角如实的描绘小米的生活,又从平凡的日常琐事中编织出一张充满期盼和思念的网,笼在每一个读者的心头上。故事没有平铺直叙的说明小米想爸爸了,而是用一点小悬念吸引小读者们看下去“小米一直在等待,希望那天赶快到来”,哪一天呢?是生日、假期、还是旅行?小米一直带着一个袋子,看起来有点像一个拾荒的小孩,那个袋子对他来说是一个代表心安的物品,还是有什么别的作用呢?小米的生活里,我们看到了妈妈、爷爷、奶奶、妹妹、姑姑、小狗奇奇,为什么感觉缺了点什么?小小的悬疑在故事最后得到了解答,原来他所期盼的就是爸爸回家的日子。这时候我们再回过头看一次绘本,会发现答案就藏在绘本里,藏在高空的飞机上,藏在圈圈叉叉的日历里,藏在收进袋子的玩具里。

  这是一本不太一样的绘本,与明快跳跃的色调绘就的儿童绘本不同,孙心瑜用色很淡雅,颇有些怀旧的味道,不会对读者的视觉造成过多刺激,有助于让人静下心来走进小米的世界。每一页的场景都很大,主角小米却很小,静静的呆在画面中的某个地方,空旷的四周、大人高大的侧影或背影,甚至街边的垃圾桶,都愈加凸显出小米的孤单。直到最后,爸爸出现,占据了整个视野,胖胖的身影给足小米满足感,小米笑了。

  个人一直认为绘本只要能带来开心就好了,不想那么功利或者匠气的挖掘或安插一些使命。但面对这样一本绘本,还是不能免俗,毕竟,它以薄薄的身躯、简洁的文字、清新的笔触叩开读者心中的门,它带来的意义让人不吐不快。

  孩子非常弱小,小到一个不留神,就会被大人忽视掉。对于孩子来说,家就是整个世界,在外面开心了可以跑回家分享,在外面受伤了可以躲回家哭泣,家里有温柔呵护的妈妈和无所不能的爸爸,有着大大的心安。我家的孩子每天晚上会追问“爸爸回家吃饭吗?”“他回家睡觉吗?”看了小米的故事,她可以学习细腻的小米,整理自己珍惜的小宝物,得意的小成绩,攒到爸爸回来时一起分享;她也可以学习小米,安静的等待,勇敢的表达,“我好想念爸爸”,而不是求而不得的乱发脾气。

  大人已成年,看到了家外面陆离的世界,繁多的诱惑,脑子里装的事太多,却忘记了自己曾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多么喜欢窝在家里依偎着爸爸和妈妈。这幅画中的妈妈、爷爷、奶奶留给小米的是衣角、背影,报纸遮挡的脸,他们都有自己的事要忙,妈妈忙家务,奶奶忙种花聊天,爷爷忙着看报纸,他们没有平等的看待小米,而是高高的俯视。可悲的是他们从没有想过自己在孩子的眼里已经快成一个可以物化的符号了。为什么小米那么想爸爸,除了对爸爸的爱,也许还因为爸爸由于身体中的“男孩因子”更像她的朋友,而不是一个符号化的大人。

  看完这本书,最该有触动,最该反思的,就是大人。不光爸爸去哪儿了,妈妈爷爷奶奶都去哪儿了?小米不想要一个个抬头仰望的大人,他想要的只是可以平视他的眼睛,对他微笑的家人。

  文/团团花哚 2015.12.22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