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读后感10篇

2018-05-25 21:0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读后感10篇

  《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是一本由遇瑾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读后感(一):多重反转,环环相扣(非评论纯粹梳理内容严重剧透)

  看完《别和她说话》的上册,关于下册,我原本是这么想的:

  首先,叶秋薇会继续讲述她如何杀掉一个又一个有罪或无罪的人,如何把神秘人X从幕后揪出来,如何获得关于M的实验报告,最后扳倒整个A集团自己也因为杀人而付出代价,要么伏法,要么身陷精神病院无处可逃。而“我”则在与叶秋薇的一次次会面中将这些慢慢揭露出来。

  然而我真是太天真了!

  第二部不再讲述叶秋薇的杀人过程,而是着重于揭秘“X”的身份及其成为心理高手前因后果。而在揭秘的过程中,有着多重反转,每一次反转都让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首先,出乎意料地,合情合理地,不落俗套地,好莱坞大片式地,X居然就是“我”——张一新!可能有人觉得这里有点俗了:又是人格分裂,老梗喽!然而,如果张一新始终只是局外人,始终只是旁观者故事就太过偶然也太过随意了。不管你们怎么想,反正我从未想过张一新就是X的可能性。下面,我将整个复杂故事的逻辑推导和梳理一遍,以理清思路

  张一新怎么会是X呢?他难道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吗?

  原来,张一新患有解离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多重人格障碍,他的人格之一,便是强大的心理高手X。X受雇于A集团,为A集团铲除一个又一个障碍。

  那么问题来了,张一新如何患上多重人格障碍,如何获得强大的心理力量,又为什么要为A集团服务呢?

  原来,张一新曾经妹妹乱伦,他心中最爱的人始终是妹妹,无论是初恋女友、现在的老婆还是叶秋薇,都是因为跟妹妹相似,他才会被她们吸引。为了排遣心中的罪恶感,他塑造出另一个人格,想象跟妹妹乱伦的不是自己,而是另一个人,解离症也由此而来。

  不幸的是,最爱的妹妹在自己眼前被轮奸而死,张一新也像叶秋薇一样发生了心理骤变,获得了X的能力。关于心理骤变如何以及为何引发整个人产生翻天覆地变化,对此书中并没有论述。但是类似例子我们可以从别的心理类作品中看到。例如,美剧《犯罪心理》就有一集说一个男的因为怀孕的女友被人杀死而成为复仇狂,从懦弱小伙子骤变成单枪匹马可以端掉一整个犯罪团伙的超人

  言归正传。A集团一位姓袁的主任找到张一新,声称可以帮助张一新复仇,但代价是张一新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帮助A集团铲除眼中钉。

  那么袁主任为何知道X具有强大的心理能力呢?

  原来,袁主任原本也是X,只是后来能力退化了,才不得不找人接替自己。

  那么袁主任又是如何获得X的能力的呢?他又经历过什么心理骤变呢?前面在分析刘向东的时候就提到过几十年前文革时的一桩惨案,惨案的几个当事人,包括施害者和受害者,后来都跟A集团有关系。袁主任便是当事人之一,因为惨案而发生心理骤变,从而以失去记忆为代价获得了X的精神力量。而随着记忆的复苏,精神力量则越来越弱,直至不复存在

  那么袁主任是如何发现和找到张一新的呢?

  原来,张一新之所以变成X,并非偶然,完全是袁主任一手策划,是袁主任故意找人害死张一新的妹妹,刺激张一新,从而将张一新塑造成X!

  至此,谜团已经解开,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也已清晰。张一新本来是在A集团的安排下进精神病院杀死叶秋薇,却在叶秋薇解开谜底后被策反,转而与A集团敌对。

  多重反转,终于完成

  《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读后感(二):终于在这个续本中找到了爱不释手感觉

  不得不说在忍受了第一本的略显无趣的铺垫之后,这本续终于把故事推向了高潮,进而各种反转,各种过瘾!并且,作者在书中赋予角色的一些想法与我产生了一次次的共鸣,其中最让我惊喜的就是关于“人死后的感觉是什么感觉”这个问题,真的是在我还未成年时的一段时间内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作者这段中写出的每一字一句,我都曾在心中一模一样的问过自己,这种共鸣感应该是旁人理解不了的。

  另外的一个收获了解到了儿童性蕾期的概念。对于我这个3岁宝的麻麻来说还是颇有意义的。

  最后不得不说,故事情设置精彩远超书中关于心理学运用,还是剧情决定一切啊,总之我是很受用的,大家也不妨来读读看,应该不会失望

  《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读后感(三):当生活是为你精心布置的一张大网

  简介里说,本书的结局因读者智商不同而不同。我并不知道自己的理解属于那个层次,只是在读完书之后迫切地想要抒发自己的看法

  按照时间顺序来理一理整个故事,张一新出生,因父母工作以及债务原因从小与妹妹张明溪相依为命而且一直陷于经济层面恐慌之中。在这种恐慌中,他和张明溪在性蕾期都产生了对彼此的依恋。而不同的是,张一新因为对父亲敬畏以及其他原因抑制并且转移了这种恐惧(类似在高中的时候对同班女生的爱慕),而张明溪因为母亲角色的缺失因素一直敬仰和爱慕着哥哥,在青春期之后,这种感情逐渐转化为两性之情。然而,张一新给妹妹买裙子这个契机成功地点燃了两人之间的火花,使他们冲破了伦理束缚发生了关系。事后,张一新的自我不能接受这种有悖于社会道德的关系,而他的本我却爱着妹妹而渴望继续这种关系,于是他的自我与本我开始分离。当他和妹妹在一起时他忘记社会道德的约束,在平常生活中他又忘记与妹妹的不伦情感。在他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受到吴老师影响选择了从事犯罪心理方面的工作而非继续深造。张一新人生的重大转折发生在他父母离世之后的因债务而被囚禁的过程中。他在联系领导之后找到了陈玉龙寻求帮助,在之后联系了女朋友(后来成为妻子),因为陈玉龙办事不力,张明溪惨死,张一新崩溃。这是张一新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因此他患上解离症,在多个人格中,继承大部分记忆的普通的张一新和因为仇恨等刺激产生的具有强大心理能力的X成为了两个主人格最后存活下来。这应该是故事的第一部分。

  在故事的第二部分,袁主任找到了张一新,张一新(或者说X)为袁主任以及他背后的a集团利用心攻击杀死对他们造成威胁的人。a集团的最大敌人是一个纪委组织,而这个组织宣称有了M成瘾性的报告而有能力击垮a集团(m是a的生产药物有关成分)。在处理M成瘾报告时,X利用徐毅江(组织的新任领导人)的心理弱点致使他强奸叶秋薇(秦关的妻子)来使其入狱,同时挑拨秦关和组织的关系。但是这个举动对事情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为叶秋薇在日后心理剧变,成为了比X更强大的心里杀手创造条件,同时,这并没有使秦关转而投靠a集团,他在此事之后厌恶了叶秋薇转而爱上了(或者一直爱着)他的婚外情对象舒晴。在秦关成为植物人之前与叶秋薇关系恶化使她受到刺激,并在他入院后的一个契机,叶秋薇的心理发生剧变,拥有了强大的心理能力。她开始着手调查M成瘾性的时间以及背后的a集团,并和张一新有了数次交锋最后在秦关的病房中相认。在发现被发现后,叶秋薇通过自首进入精神病院并被保护起来。叶秋薇的存在是袁主任等人所不允许的,因此袁主任要求张一新用普通的身份去精神病院调查并最后通过精神力量杀死叶秋薇。

  故事的第三部分,回到了第一本书的开头。张一新在不知情(至少这个人格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老吴(他从小最好的朋友)到精神病院采访叶秋薇并且了解了她通过精神力量杀死多人的始末。而与此同时,叶秋薇在引导着张一新渐渐回想起X的身份,最后两个人格进行融合。在第8次会面之后,张一新因为镜子,强光,波西米亚长裙暗示回忆起了他就是X,而且渐渐掌握了X的有关记忆。在最后一次面谈中,叶秋薇引导张一新记起了张明溪,并对自己有了很深的认识,最后坚定了他杀死袁主任的决心。在会面结束时,张一新发现了自己对叶秋薇的感情,看到了叶秋薇眼里的哀伤。在离开之后,他从吴主任那里得知袁主任的弱点和他保护舒晴的原因。最后他利用弱点杀死了袁主任,但是自己也遭到了枪击,不堪重负晕倒。这应该是张一新收到的第二次重创。当他再次醒来,他忘记了之前的事(X和叶秋薇等),在老婆的建议下换工作搬家,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接下来就是我的理解。我认为,张一新的第一次重创并产生人格分裂的原因,来自于他的妻子(当时的女友)。他利用心理因素骗过了平时的自己和妹妹的私情,但是却骗不过他的女朋友。当他和妹妹被囚禁,女朋友为他四处奔走担惊受怕时,他有了报警的希望却想到了他的妹妹,导致了女朋友最终的爆发。她干扰了陈玉龙的报警,导致张明溪被强奸致死,张一新心理剧变,忘记了之前的事甚至是他有妹妹这件事(至少普通的人格忘记了)。这应该是女朋友所希望看到的结果。然而拥有X力量之后张一新的生活,应该是被精心布置过的。首先,他遇到袁主任,或者说他被袁主任找到,应该是在某方面势力安排下的结果(也许是组织,也有可能是吴老师,也有可能是我没注意到的人或者只是单纯的找到),张一新为袁主任办事,最后来到了精神病院见到了叶秋薇。而叶秋薇,老吴,组织(我不知道组织在故事里扮演的角色)还有吴老师(吴老师只是我的猜测)的最初目标应该就是通过张一新的手杀死袁主任。叶秋薇被强奸是因为a集团利益受损,而且她日后受到了a集团的威胁而躲进精神病院,精神病院和警方和她应该是站在同一立场上(而警方和纪委可能存在的关系使我想到了组织),不然精神病院(或者说是老吴个人)不会和她站在同一立场上。老吴是引张一新入局的关键人物,而且因为是张一新从小到大的朋友,十分了解张一新,又和a集团有接触,因为他在明面上是袁主任安排的接头人(分析到这里,我不得不怀疑当初袁主任和张一新的碰头会不会是出自老吴的引荐),但是他的目的不详。而吴老师,由于他当年知道当年袁主任和混混一起奸女生的事对袁主任心有怨恨,也希望袁主任死(或者说他真的没想起来,这就不成立)。最后,在多方势力的安排下,张一新站在了叶秋薇的一边(他因为他妹妹等原因爱上了叶秋薇),坚定了要杀袁主任的决心。当袁主任给他他电话说叶秋薇自尽(应该是老吴的安排)时,他会想起叶秋薇最后哀伤的眼神,而这转化成了他对袁主任的厌恶。最后,在多种情绪的刺激下他受到枪击并且成功引导袁主任自杀,又一次发生了心理剧变。X的人格消失(也可能是隐藏),他那几天的相关记忆消失,和袁主任等的相关记忆也消失,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这个结局,大概是所有人喜闻乐见的。叶秋薇不用担心生命安全,从而回到了工作岗位。a集团在没有了袁主任和X的情况下迅速走向灭亡,而张一新大概是永远都不会有关于妹妹和这段经历的记忆了,他的妻子再也不用担心暴露和他的感情归属,叶秋薇等人也再也不用担心事情败露了。张一新也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深陷这张大网。一切都结束了。

  可是,一切真的结束了吗?让我们再来看看整个故事,有没有可能这一切都是假象,这是一张更大的网。叶秋薇从来都没有杀人,她只是为了引导张一新才进的精神病院。当张一新去学校调查时老人的话,她在精神病院随心所欲穿着以及行为(除了为了引导张一新的长裙),最后酒会上老师的话。如果她真的因为杀人进了精神病院,大概是不可能完全保密的。还有张一新去见舒晴时舒晴的话等等。而这么看,张一新最后的领悟,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他的幻觉,就不得而知了。我觉得叶秋薇对张一新大概总是有怨恨的,因为张一新是她苦难源头。而最后的结局,恰恰回到了酒会,就像是一个轮回

  真相如何,大概是不得而知了。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也许脑洞有点大吧。

  《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读后感(四):最神秘的凶手,最复杂的人心

  一本好的悬疑小说,在开头就应该抓住人心,过程要紧张刺激,神秘的人物,环环相扣布局引人深思的谜题,乃至到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局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在我看来《别和她说话》一书中都有着很好的体现,复杂的案件、神秘的凶手、不同寻常的杀人手法,结局却是极度的颠覆,让人不禁感叹人心的复杂与强大。

  《别和她说话》原名《暗示》,最初连载就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论,点击率很高,作者本科读的是心理学,使得全书心理学知识不仅丰富而且专业,而除此之外书中还涉及了罪案学、法学、化学领域均有涉猎。故事从叶秋薇这个柔弱女子自首,声称连杀二十几人开始。引出了数十起案件,但所有案件的杀人手法均是由心理暗示。拥有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的谋杀方法,却又主动自首寻求保护,背后隐藏的疑点又是什么?故事从一开始就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了极致,也让读者欲罢不能。

  在心理学家的眼中,每个人的心里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吧,从小时候的经历开始,就有一颗种子慢慢在心中生根发芽,特殊的刺激、有针对性的引导,就能让心魔滋生。正因为如此,叶秋薇在能敏锐的洞察人心后才能利用看似简单的暗示,勾起一个人心中的邪念,最终达成报仇与调查的目的。一系列的案件环环相扣,看似毫不相关,其实都有着内在联系。随着剧情的深入,暗示背后的故事慢慢浮出水面。小说的上部详细描写了叶秋薇记起案件的作案手法和动机,书中大量的心理学专业解读,其中涉及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论、人格结构论、性本能论等等专业领域,让人读后很想找来弗洛伊德的著作来看看。

  小说的上部是叶秋薇自己的个人表演,那么下部就是心理高手的相互较量。随着情节的展开,越来越多的事实摆在眼前,看似只有叶秋薇会用的手法,原来早已有了实践者。这些都让张一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发现自己的心里问题开始,叶秋薇事件背后的势力也慢慢清晰,原来引起这一切的是另有他人,谁才是改变叶秋薇命运的人,谁又是真正的凶手x?所有的疑问越来越深、也越来越让人难以置信。

  如果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个魔鬼,那么张一新心里的魔鬼就是自己。在上半部小说中,作为记者的“我”——张一新,看似只是一个局外人,在见证着叶秋薇的事件,却不知不觉深陷其中。到了下部才发现作者在开始就已经布好了一个局,小说开头的张一新与叶秋薇关于心理学的那些对话都是一种心理暗示,也预示了故事的发展。而张一新的悲惨遭遇,造就了他心理和人格上的变化,多重身份也让故事最后结局的变得异常精彩。

  作为一切罪恶的源头X的身份,作者的设定合情合理,那个特殊年代造就的特殊人群,人心的力量巨大的,经历了痛彻心扉的遭遇,才导致心理出现异常,从而更自如的运用心理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X的遭遇是令人惋惜的,但他选择也让人愤慨。与X有着相同遭遇的人还有很多,但真正走上邪路的并没有多少,拥有了这种超常的力量该如何运用也是本书给读者留下的思考。

  无论多么严密的犯罪,都是由人实施的,高智商犯罪是严谨而缜密的,再加上心理学就更添了神秘,神秘的凶手,其实是莫测的人心。

  《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读后感(五):叶秋薇到底是个什么“鬼”?

  叶秋薇到底是个什么“鬼”?-评【别和她说话】

  文/信实的精灵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圣经旧约•耶利米书》17:9节

  相信我们中的很多人如果经历过一些与人打交道受到伤害的事情后,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隐藏自己,伺机报复,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不断见诸于报纸、各大新闻。

  接下来就涉及到如何为自己报复这一点了。有心理极度阴暗者如马加爵之类,直接选择简单粗暴性地杀人行凶以泄不忿;或者如开膛手杰克一样,疯狂杀人,却至今无法找出真凶何在,更无从知晓他这么残忍的手段背后的真实故事。

  遇瑾原名张鑫,平凡的一个85后,有自己的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经历,本身喜欢自我分析,生活中喜欢观察别人的细微动作,推测别人的行为,所以于自身也收获了大量的心理分析经验。经历过家破人亡后,突然深感社会的重压,在此过程中也亲眼目睹过人性中最朴素的善,也亲历过人性中最赤裸的恶。这使得他在之后的人生当中对人类的精神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他自己亲身学习过大量的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知识,并且在一种特殊的契机下能够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全部融会贯通起来,找到与现实的结合点,也为本书的撰写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他的这部长篇小说,可谓是他丰富心理学知识的彻底外露,点点滴滴、字字句句都用着心理学的分析手段,再加上特殊的事件发生背景(高校的化学与生物分子学院的一群教授和老师们)无不挑战着大众的阅读神经。

  以前,我从来不敢看悬疑或者恐怖的心理小说,因为经常在看过后好长的一段时间内,意识里面又是被动地在去卫生间或者晚上的厨房、黑暗的楼道里面时,自己给自己吓个半死。大学时候看过蔡骏的《荒村公寓》和《荒村归来》系列,发现自己一直拒绝的恐怖悬疑小说原来并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瘆人。看过这本书后,起码我懂得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很多事情,反而对这种悬疑的事情不再恐惧。

  尤其是这本书,每一个看似玄乎又玄的事件或者杀人案背后,遇瑾都用自己丰富而又看似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给出让我们信服的答案。不过,个人觉得,这本书还是适合于看恐怖悬疑小说的初级小白看,因为里面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不算特别高深,并且强制性植入的大量心理学的知识总是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

  总体来说,抛掉一些刻意植入的心理学知识外,本书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完全是可以烧爆我们的脑神经的,这点上,一般人的大脑是无法驾驭的,最终的结局总会让我们瞠目结舌的。

  当然,遇瑾自己掌握的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为本书增色不少;并且这本书的巧妙之处在于,即使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的知识,甚至于在很多地方可以看出来作者使用的得心应手,细致入微,面部一个表情的变化所带给记者本身的信息都被作者敏感的捕捉到了,甚至于表达出来一点儿没有牵强的感觉。

  尤其是本书使用到的心理学中最透彻、最本质的那句弗洛伊德的话“性本能是人类心理的根本动力”那里,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的这个观点,在很多方面、很多场景、很多细节处总能反复强调、重复加深我们的意识主流。而叶秋薇本人也认为,“性本能确实是心理的基本动力,但也是导致人类难以摆脱本我的原因所在”,这也是记者张一新一开始接触到叶秋薇时想入非非、反复纠结的症结所在。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欲罢不能的,里面涉及到的很多梗在我看来都是看点,尤其是作者编排故事的能力,有张有弛,完全抓住我的心理,每每拿起这书,我都是不舍得放下的节奏。

  女主角叶秋薇是一名化学教授,刚好与我所学的专业相似,所以看到里面很专业的有关一些化学的实验过程、化学药品甚至于提到导致怀有身孕的叶秋薇晕倒、被迷奸、流产、有点儿类似于蒙汗药的“东莨菪碱”时,连我一个化学专业的人都很好奇化学成分究竟是怎么样的?看完后有种心有余悸的感觉?甚至于她的老公秦关在实验室发生化学实验事故时的细节都能遇瑾都能一一细数出来。(悄悄得瑟一下,原来学化学的真的可以“杀人”哈,然而我周围的人照样都还是活的好好的!其实我很善良的。)

  还有《普法月刊》的记者张老师第一次去见舒晴时,为了避免遭遇闭门羹,谎称自己是编辑来采访她的。舒老师一口叫出来好几个专业化学期刊的名字,作者在化学方面的功底由此可见一斑。自己学习化学七年的时光中,我深知最起码化学方面的很多细节知识不是想学就可以轻易学到的,作者这方面是有一定积淀的。

  这本书除了所谓的丈夫出轨、闺蜜好友背叛、复仇、谋杀外,甚至于还揭露出来高校科研领域的一些内幕。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当然了,“在其位,谋其政”,叶秋薇最开始的想法很单纯,仅仅就是为了好好可以做科研,为国家的科研教育事业多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然而,就是抱着这样的一颗赤子忠心,却还是一不小心陷入一个精心编制的大阴谋当中,甚至于在怀孕期间被人迷奸,只为了一个科研项目的顺利审批,同时满足了一个邪恶之人的本性-淫欲。

  当然,这本书最大的看点还是,结局的一重又一重大逆转,绝对不亚美国最佳经典剧情奖得主《国土安全》的编剧。

  通常我们都知道,看完一本书,结局完全可以揭晓;然而,这本书的结局会因为读者的智商不同而完全改变。

  :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读后感(六):隐藏在人性中的弊端

  我有个习惯,看书之前都会去具体了解下作者。先不谈《别和她说话》这部作品怎么样,单单作者本身的知识摄取面之广,便令我吃惊,物化、生物、心理学等不同领域都有不凡的造诣。一个知识面如此之广的人,其作品内涵程度,可想而知。带着这份期待,开始步入这场心理博弈。 战争!没有硝烟的战争! 没错,看完这部书,给我感觉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心理的揣测,欲望的扩张,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本性的释放…… 从悬疑的角度来看,对于身为福尔摩斯、柯南侦探迷的我来说,并不算很优秀。很多时候,女主通过暗示杀人的过程,其实经不起推敲,只要有点经验的警察,应该很容易就发现其中的蹊跷。如陈曦的死亡,鉴定结果是惊吓过度导致的急性心肌梗塞,是女主通过暗示,然后连续两晚在陈曦楼下燃放一万响的鞭炮所致。很明显,夜晚在住宅区无缘无故燃放鞭炮,引起的反应可想而知。调查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这一点,然后顺藤摸瓜,很容易发现漏洞。而陈曦为当地知名记者,无外界干扰下,死亡调查对于当地警界,肯定是重中之重,不会轻易结案。再如王伟的自杀过程,是女主通过暗示,最后以短信形式激发死者内心的恐惧,导致自杀身亡。而调查自杀事故过程中,首先调查的就是最近联系情况,很容易发现其短信并非短信中所说的贾云城所发,核对以后就可以发现王伟死亡实际是属于有预谋的间接谋杀案…… 所以,我看这本小说,看了一半以后,就没有把它当做悬疑来看,而是通过它,去看人性,以及被我们遗忘,或是说刻意隐藏的心理的另一面。 作者的构思很奇特,一次次的出人意料,一次次的推翻我心里的猜想,给我一次次的震惊! 以男主采访女主为线引,第一本讲述了女主杀人的原因及过程。我不懂心理学,自然不好去评价作者写出来的心理掌控、暗示,只能通过日常生活中人性的展露去思考、想象。我看的时候,一朋友在一旁也偶尔看一点,说写的好夸张,跟一部玄幻似得。开始我也有点觉得,但边读边思考,却觉得没那么夸张。女主的杀人方式,是一点点发现、揭露着每位死者内心深深隐藏在黑暗角落的恐惧、欲望,并使用心理的暗示,行为的潜移默化,来进一步加深、扩大其负面心理,致使死者产生幻觉发生意外,或者精神压力过大而自杀。而现实中,此类事件却也不在少数,如今的社会压力日益加强,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日益增大,而由于繁忙,很少有机会合理释放压力,很多人会将压力等负面情绪埋在心底,一旦被刺激或者某些原因,很容易不合理释放,所以如今精神病患者数目成逐步增长趋势,并偶有自杀或者无故伤害他人的现象发生。同时,一些幼儿教育方式的不合理,产生的心理扭曲、心理阴影,在书中也多有提到,而如今社会的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等无完整家庭的幼儿尚无合理的教育方式,这些都可能会引起或夸大书中所提到的——人性的弊端。 而第二本的阅读,一度曾让我本已被第一本内容引的运转到极限的大脑,差点缓不过来。初以男主精神微显失常为引,又通过自我的梦境解析,联系到所采访的整个过程及回想女主的陈述,逐步使神秘人X的形象一点点在男主脑中呈现,而后几度猜测、联想及证实,最终使男主打破精神层面的自我封锁,得到的答案,如今的X=我,以及我(X)的任务!这一点点解析过程,这一跨越式思维方式转变,几乎使我大脑超负荷运转,让我数次重新拿起第一本书,翻阅我所忽视的某一点。而后,男主与女主的再次见面,并没有之前那样的高潮迭起,但却看的我情绪沉沉浮浮,过程或许比较平淡,但确是人性赤裸裸的碰撞,暗藏里潜意识的揭露、扩大、稀释,到最后的从容面对,给我的感觉,这不是一场对话,而是一场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阴影,都有不愿被人提起的某一痛处,都有一些不愿面对的恐惧……当这些被无意间碰触,如果不使用适当的方式解决、处理或发泄,都将会使其继续扩大、累积,如果到了你承受的极限,便容易通过不合理的形式爆发。在如今的社会,潜在压力在不断累积,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处理、解决,是一个重大的难题。书中所写的人性的弊端,着实引人深思。 就这部书而言,如同网友们所评论的,烧脑!极度烧脑!不仅涉猎范围广,内容层面深,而且写作思维转变之快,不认真的去读,很容易让人反应不过来。对于热爱阅读,热爱思考的书友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奇书,不读着实可惜!

  《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读后感(七):叶秋薇教会我们的那些事

  叶秋薇教会我们的那些事

  评《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

  文/小鱼儿

  叶秋薇,何许人也,被誉为“史上最烧脑悬疑小说”《别和她说话》的女主角。作家遇瑾笔下一位精通生理学,医学,化学及心理学的化学博士,心理学硕士;一位被关押在精神病院第四区(最危险病人居住病区)的正常人,主动投案称“杀”了二十多人,而这些人皆因自杀或意外事故身亡。这二十多人如何丢掉性命以及背后的隐情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同时也是书中另一主角,法制杂志社记者张一新迫切希望了解的,以便能按时完成“谋杀犯罪预谋阶段的心理分析”的文字报告。

  《别和她说话》通过张一新在精神病院对叶秋薇进行的数次采访,围绕叶秋薇受辱,家破人亡后为查明真相杀人及各方势力对“M成瘾性的实验研究报告”的争夺(以下简称"M事件”)讲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心理悬疑故事。小说原名“暗示”,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可以深刻体会到心理暗示和言语对于他人心理的控制作用,宛如催眠一般。而叶秋薇正是凭借她深厚的心理学、化学、生理学等知识,通过语言暗示,行为暗示将伤害过她,导致她家破人亡的凶手,“M成瘾性的实验研究报告”相关人员一一送入死亡深渊。

  对于言语的强大功能,弗洛伊德曾说过:言辞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它们能带来最大幸福,也能带来最深失望。能使演说者左右他的听众并强行代替他们做出决定。言辞能激起最强烈的情感,促进人的一切行动。

  今年上半年热播的语言竞技类节目《超级演说家》,让我和评委一起“见证了语言的力量”。节目中,选手们凭借非凡的口才,严谨的思维为自己赢得总决赛的门票。而四位导师在比赛中或妙语连珠,或声泪俱下地为各自战队的队员拉票更让我见证了语言的强大。这个节目完美印证了演说对于他人的感染力。

  弗洛伊德所说的“言语能激起最强烈的情感,促进人的一切行动”在叶秋薇身上得到完美体现。

  怀有身孕的副教授叶秋薇应学校领导要求参加酒会,却因为一个圈套,被对她参与的研究项目审批有帮助的徐毅江迷奸后导致流产,失去生育能力,凶手被判无期。祸不单行,叶的丈夫秦关在顶替她参与科研项目时莫名自杀,吸入化学气体变成植物人。照看丈夫过程中,她的感觉变得异于常人敏锐,整个人宛如脱胎换骨。通过慢慢梳理,她发现了一个残酷真相,并得到证实---她被强暴是领导谢博文和陪同参加酒会的闺蜜舒晴设的局。闺蜜和领导设局,徐毅江在法庭上的不抵抗,她丈夫的莫名自杀仿佛一张早已编织的大网,而她被最信任的闺蜜推入其中。

  叶秋薇选择杀谢博文破坏那张大网,进而采取心理暗示杀害相关人员查明真相的合理性暂且不论,但这些人的死亡却值得我们深思。

  1、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情节:当叶秋薇的同事兼闺蜜舒晴因为对秦关的爱,选择和谢博文一同设局陷害叶秋薇,同时也为自己将来截瘫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作为圈套执行者的她,在酒会上得知叶秋薇怀孕,本可以终止圈套(脚绊叶秋薇让其手中酒洒出,从而换成谢博文的迷药酒),但她并没有这样做,从而导致了叶秋薇被强暴、流产、失去生育能力等悲剧的发生。

  得知真相的叶秋薇决定杀谢博文的同时让舒晴也付出代价,所以通过交谈唤起了舒晴对曾经驾驶出车祸的记忆,并在舒晴常浏览的网站发帖暗示高速公路车祸频发,女性驾驶员易出事故,最后将舒晴手机来电铃声改为舒晴之前发生车祸时听的歌曲《红豆》,在舒晴开车上路后拨打了她的电话促使了车祸发生,同车的谢博文当场丧命,舒晴截瘫。

  分析:俗话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舒晴因为爱慕秦关,做出错误决定,结果害人害己,后半生轮椅为伴。可见,在人生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将会影响我们终身。很多时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2、保护隐私尤为重要

  情节:结合掌握的生理学知识,叶秋薇推断出省电视台记者陈曦出版的自传《隐痛》中反复提及的所患遗传性疾病的种类,并利用“陈曦负面情绪爆发导致血压升高等病症出现”,人为制造诱导陈曦负面情绪爆发的因素,最终将她送上心肌梗塞致死的黄泉路。

  分析:在这个信息化发达的社会中,很多人乐于在微信、微博中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爱分享,本无可厚非,但若因分享给自己或家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影响就真的是因小失大了。前段时间有人因在网上晒出孩子照片导致孩子被绑架的新闻值得每位父母警示。小说中的陈曦若在自传未提及自己患有的遗传性疾病,也许就不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了。

  3、童年对于人生的影响不可估量,童年心理伤害应及时得到治疗,否则后患无穷。

  情节:M事件相关人员王伟的死亡证明了童年对于人生的影响不可估量。叶秋薇通过和王伟,其前妻,王伟高中老师的交谈以及走访王伟母亲梁慧荣居住的老房子,发现了生在无兄弟家庭的梁慧荣在重男轻女的年代形成的极度男性崇拜,她对儿子生殖器的占有欲导致了王伟高中时的自杀未遂,这一点被叶秋薇所利用。通过重复王伟母亲对王伟不伦行为激发了他的恐惧和厌恶。更通过莫须有的短信威胁促使其心理彻底崩溃选择自尽。

  分析:如果王伟在高中自杀未遂后及时接受心理治疗,最大程度降低母亲对其的心理伤害,也许最后他不会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走上一条不归路。当父母、老师发现孩子受到心理伤害时,应及时通过谈话、心理治疗等方式缓解心理伤害对孩子的影响,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在《别和她说话1》中,五个人的生命因叶秋薇终结。而杀戮仍在继续,剩余的十几个人是如何命丧叶秋薇之手的呢?“M成瘾性的实验研究报告”最终落入何人之手呢?叶秋薇的结局会是怎样呢?让我们在《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中寻找答案吧。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所有书评均为原创,如有转载,需经授权。请豆邮联笔者或dingding2046@sina.cn。

  《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读后感(八):暗示

  柔弱的女子自首,声称自己连杀二十人。但警方调查,死者皆非她所杀。真想究竟如何?被关进精神病院,但是与她接触的人都意外惨死。经院方坚定,她根本没有病。事实到底怎样?身为记者,不得不去采访她,唯一的念头就是,谈话结束后,能活着离开。

  她究竟是谁?为何这么多和她接触的人都会惨死?自己声称杀了二十多人又是怎么杀的?谜团一环扣一环,记者是否能够理顺故事的情节,能否顺利的活下来,这都是未知。当人直接面对死亡的时候可能还不算可怕,可怕的是在未知中死亡。记者到最后的命运是什么?自己又有什么样的身份?迷雾重重,真相只有一个••••••

  最致命的,莫过于人心。《别和她说话》是一本集罪案学、心理学等的大型悬疑小说。故事因为一份研究报告而展开,书中写了大量的心理学常识及知识,看完以后绝对受益匪浅。小说的文笔细腻,细节描写很缜密,故事虽因为一份研究报告开始但是故事的线索是顺着一份死亡名单进行。我们很清楚结果,但是却很迫不及待的想了解过程,因为杀心的方法就是整个心里变化的过程。

  悬疑小说,最大的看点莫过于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还有就是意想不到的事件。作者在处理这些方面的同时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杀人方法,那就是心理杀人。一个人的死亡,虽然都是意外或者自杀,但是心里的扭曲和阴影都是心里高手在悄无声息中造成的,所以心理杀手一直逍遥法外。这本书我个人感觉写的有点悬,可能是因为自己不太了解心理学,所以觉得心里干预不太可能让一个看似很正常的人因为这个而自杀或者是意外死亡。在没看这本小说之前我可是对心理学抱有很大的正面形象,但是看完以后我就明白了一句话,那就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不同的人手中,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就像是故事这样,结局会因读者智商不同而完全的改变。

  我一直觉得有些知识很枯燥,学起来会很难。但是看到作者将这些枯燥的知识写道这本悬疑的小说中,而且拿捏得当,让我很是佩服。有人对这本书的评价除了《沉默的羔羊》外最吸引人的心理小说,我个人感觉这句话名副其实。希望大家有空看看中国版的《沉默的羔羊》

  《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读后感(九):心如明镜台,常常拂拭之。

  看完了。

  先说一个bug,出现在第二本《X的现身》的开篇。第一本上说,张一新7月份接下选题,开始接触叶秋薇,但第二本的开篇却说,6月21日,与叶秋薇第七次会面。应该是7月21日,校对没做好。

  奉劝每一个喜欢这本书的人,一定要看第二本,一定要看第二本!因为只有看完第二本,这个故事才是完整的。你在第一本里所看到的黑暗和绝望,在第二本里会有解释和释放。

  虽然小说是第一人称,但开篇开始,我们看到的却是别人的故事。通过“我”,去接触到一个神秘又有着强大力量的女人,然后在她的叙述中,慢慢被引人入胜的情节所代入。

  对话很多。这对悬疑小说来说,并不讨巧。并且人物线索和时间标注都太多,很容易让阅读不够专注的读者陷入似是而非的谜团。

  但作者的功力在于,就算是对话开展的场景,也可以让人脑海里浮现很鲜活的画面感。并且细节很丰富,几乎就是一个不用改编就可以直接拿去拍的剧本。

  85年的作者,能有这样的功力,我真的觉得他非常优秀。书中随处可见的心理学常识,更是让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人,有一种被科普的感觉。比如书中,就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解释来说,通俗易懂,让人很容易接受。

  我在读小说里,虽然被故事吸引,在线索中徘徊和追问,但也不知不觉地开始审视了自我。原来每一个人都有心理问题,原来人的心理是如此的脆弱又如此的强大。

  其实两本书,第一本在说:原来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太可怕了。

  而第二本书在说:原来,就算有心理问题,也没那么可怕。

  小说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正视自己的欲望,是改变的第一步。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纯心理小说,中间穿插很多心理学术语,很多都有还算详尽的解释,让人叹服。比如:梦。梦是欲望受到压抑后的展现。这是《梦的解析》的核心思想吧。

  而叶秋薇对梦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暗示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从而干预其梦境。这种手段虽然无法精确控制,但或多或少都会起到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带孩子去游乐园玩,他很想尝尝棉花糖。但你就是不让他吃,后来,你通过别的方式转移了他的注意力,他看似忘记了棉花糖,但其实没有。他想吃棉花糖的欲望没有消失,只是受到压抑,停留在了潜意识之中。如果他当晚做梦,梦境很可能和游乐园有关,而梦的核心,极有可能是对棉花糖的渴望。”

  两本小说,我看了3天。每天早上醒来,我都试图去解读我的梦。

  有一天,我梦见了我老公。他和几个同事要去办事情。他开着车,开到了沟底,然后几个人再爬上去。然后他又把车子从沟底开了上来,把钥匙递给了我。(只是一个片段)

  于是我分析了一下这个梦。我老公确实很忙,总在出差,工作量很大,且有难度。但是他平时又很照顾我,怕我用车,所以把车子从沟底开回来给我。

  这个梦是不是说明我其实对他很依赖,而他给了我一种安全感,还有焦虑感?

  总之,那几天做了的梦,总想着要去解开。这算是读这本书送我的一个礼物,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最初步的了解,还生出了再了解一步的兴趣。

  但是对人的心理操控真的有那么强大的力量吗?

  我觉得是有的。但需要时间,需要催化。小说里的主人公,只需要几分钟的暗示,就可以让对方心理崩溃,我觉得也许有些太玄妙了。而在现实生活中,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是现实的压力。

  最后,希望大家心如明镜台,时时拂拭之。

  《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读后感(十):惊悚啊!好吓人的!

  我看完了《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有几分钟的时候,我呆掉啦。张开的嘴巴都合不上来。惊悚啊!太吓人的!作为一个了解自己有心理缺陷的人,发现这样的故事之后,几乎是害怕书中的情节会重现到自己面前。从来不知道,心理的作用这样巨大,而有着强大心理控制能力的人,居然可以利用这点来杀人!利用心理暗示,杀了那么多的人,而且那么容易,那么巧妙的就做到了。

  一开始,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思路,去寻找那个福秘的X。不曾想,X就是男主角自己,我就是X,X就是我,原来就是张一新本人。三个这样的心理高手都藏身黑暗之中,互相斗法。而隐藏的战场之外,死伤却是真实的,不断的有人在他们的心理控制下死去。

  太烧脑了。《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的情节百转千回,一路调查下来,X始终是个谜。作者遇瑾肯定是现实生活中的心灵导师,他懂得心理学知识,拥有强大的超能力,可以能过心理暗示,控制每一个复杂又狡猾的人,在他们面前,每一个人都像没穿衣服一样,被看到真实的内心。谁能没有心理上的缺陷呢?一量找到破绽,就可以利用你心理上的缺陷,设计杀人!这种理论看起来很吓人的,我真的认为,实际生活中它真的可以被操作起来,因为心理体系如此的庞大,一旦真正的控制了这个系统,那么杀掉这个人,真的是轻而易主的。我不了解法律,我都想搜一搜法律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保全条款,如果真的被这样疯狂的心理高手控制,我们该如何挣脱哦。

  不和他说话?紧紧的闭上嘴巴么?这样做有用吗?我不敢相信。心理高手们可以利用一切因素,来影响你的心理情绪,从而达到暗示和控制的目地。《别和她说话2:X的现身》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故事极其惊悚,情节一环扣一环的,读的时候一直神经紧张,紧张到透过纸面,想到现实,想到我自己,想到我的身后,是不是也有一双这样可怕的眼睛。这是我看过的,最惊悚的心理暗示方面的推理小说。故事设置和架构堪称完美,只是越看越吓人,惊悚程度太高了。

  多重反转,关于X的现身部分,看得我是目瞪口呆,中国本土的悬疑小说,从来没有这样让我惊悚过。我说实话,我现在觉得这个世界真是太强大了,无奇不好,什么手段都存在。而真实的能通过心理操控制别人的人,肯定大有人在。一想到这个,我又快要崩溃了,真的太可怕了!以后离心理大师们远点,轻易不能得罪他们,一定要闭紧嘴巴,不要做任何交流,不能让他看出我们心理上的任何破绽,否则被操控的恶梦就要做起来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